揭阳市榕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揭阳市榕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揭阳市榕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揭阳市榕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揭阳市榕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检七年级历史科目试卷(A)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表格内。1.读下图,根据图中历史要素能够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隋朝的建立 B.隋朝的统一C.陈朝的灭亡 D.隋朝的灭亡【答案】A【解析】【详解】581年,外戚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A项正确;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排除BCD项。故选A项。2.“它毕竟在中华大地上点燃了一种快速蔓延的希望之火,使无数人才陡然振奋,接受竞争和挑选。国家行政机构与广大民众产生了一种空前的亲和关系,它对社会智能的吸纳力也大大提高了。”据此材料可知()A.贞观之治缓和了社会矛盾 B.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C.唐蕃和亲促进了西藏发展 D.澶渊之盟维系了社会安定【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使无数人才陡然振奋……国家行政机构与广大民众产生了一种空前的亲和关系,它对社会智能的吸纳力也大大提高了”可知,材料说明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使一批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加政权,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的基础,B项正确;贞观之治缓和了社会矛盾、唐蕃和亲促进了西藏发展、澶渊之盟维系了社会安定,均符合史实,但与材料“社会智能的吸纳力”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点睛】3.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A.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第一个统一政权 B.我国历史上国力最强盛的王朝C.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D.结束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隋朝和元朝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完成全国统一,都重视农业生产,促进南北经济交流,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故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结束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D符合题意;隋朝不是少数民族建立的,A排除;隋朝不是我国历史上国力最强盛的王朝,B排除;隋朝不是少数民族建立的,C排除。故选择D。4.尽管此项工程耗资巨大,但是隋炀帝的投资千年来一直都有回报,它将中国南部和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大运河A.有利于隋唐时期海外贸易发展 B.耗费隋朝大量人力物力C.有利于后世南北方经济的交流 D.结束了南北方分裂局面【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关键信息“此项工程”“隋炀帝”“它将中国南部和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反映了“它”将南北经济联合起来。结合课本所学,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从605年起,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C正确;大运河是沟通了内河航行,与海外贸易无关,A排除;通过题干关联词“尽管……但是”,可知强调是“但是”的内容,即大运河对南北经济的影响,B排除;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南北分裂局面,D排除;故选C。5.唐太宗曾问魏征什么是明君,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还经常劝诫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骄戒奢。唐太宗深以为然,常以征为镜。材料主要说明唐太宗()A轻徭薄赋 B.虚心纳谏 C.减省刑法 D.注重文教【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还经常劝诫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骄戒奢”可知,材料主要说明唐太宗虚心纳谏。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受到唐太宗的器重,唐太宗称魏征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所以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故选B。6.骆宾王曾经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并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这说明A.骆宾王很有文采 B.武则天爱惜人才C.宰相能力有限 D.武则天不得民心【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可知,骆宾王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却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这说明武则天欣赏骆宾王的文采,爱惜人才,结合所学知识,武则天在位期间破格提拔了许多有才能的人,如后来成为一代名臣的姚崇等,B项符合题意;AC项与题干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本身说法不正确;故选B。7.贞观时期,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以下内容体现的举措是()A.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职权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D.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贞观时期,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其中图片反映当时的“三省六部制”,规定了三省六部制各自的权力及流程,明确中央机构职权,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律的制定,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三省六部制”,未涉及“科举考试科目”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三省六部制”,未涉及对官员的“考察”,排除D项。故选A项。8.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农业发展迅速,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①司母戊鼎②曲辕犁③筒车④铁制农具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①司母戊鼎是商朝时期著名的青铜器,①错误;唐朝农业发展迅速,生产工具改进,江南地区出现了②曲辕犁,②正确;唐朝农业发展迅速,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灌溉工具③筒车,③正确;④铁制农具出现于春秋时期,④错误。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9.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图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体现了A.西域风情与中原文化的交汇 B.统治阶层与市井民众的共处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结合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情景。画面上唐太宗端坐在由六名宫女抬着的步辇上,另有数名女或掌华盖,或持扇。禄东赞身着吐蕃民族流行的联珠纹袍,拱手向唐太宗致敬,生动地刻画出藏族使臣的身份和恭敬、机敏的性格特征。该画线条劲细流畅,色彩浓丽,人物神形兼备均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同时,《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普松赟干布,有利于研究唐朝的民族关系,因此具有史料价值。由此可知,阎立本的《步辇图》体现了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故C项正确;西域指新疆以及更西的地方,《步辇图》的画面上没有反映西域风情,故A选项错误;《步辇图》中没有体现市民生活和市井风情,故B选项错误;《步辇图》中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没有体现浪漫主义重视想象、突出情感等特点,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10.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A.经济的繁荣 B.文学艺术的兴盛C.政治的清明 D.社会风气的开放【答案】D【解析】【详解】古代封建是男权的社会,女子一般不主张参加社会活动。材料中“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活动”“女服还曾流行的胡服”体现出唐朝社会风气的开放,D符合题意;材料中描述的是社会风气的开放,不是经济的繁荣、文学艺术的兴盛以及政治的清明,A、B和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材料中“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传入的胡服”说明了社会风气的开放。11.北方各民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A.唐朝非常强大,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B.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戴C.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民族D.唐朝时北方各民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答案】B【解析】【详解】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北各族拥戴为“天可汗”,B项正确;ACD项不是北方各民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的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12.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段:……黄蓉愈看愈奇,又揭起一层,却见下面是一轴轴的书画卷轴。她要郭靖相帮,展开一轴看时,吃了一惊,原来是一幅《送子天王图》。《送子天王图》的作者是唐朝的()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赵孟頫【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送子天王图》是吴道子的代表作,吴道子的画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被后世称为“画圣”,B项正确;顾恺之的代表作是《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排除A项;张择端的作品是《清明上河图》,排除C项;赵孟頫是著名的书法家,以楷书、行书著称,排除D项。故选B项。13.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与诗句描绘相关的是A.贞观之治 B.大运河开通 C.安史之乱 D.隋朝的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隋堤……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可知,反映的是隋朝大运河,白居易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故B符合题意;贞观之治、安史之乱均是唐代,隋朝的统一是在隋文帝时,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14.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杜甫在这场战乱后感慨:“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这说明()A.战争推动文学发展 B.唐朝文学擅长运用对比方法C.唐朝诗歌繁荣发展 D.文学是认识历史的途径之一【答案】D【解析】【详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是开元盛世,“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反映的是唐朝的战乱和衰落,安史之乱是强盛的唐朝走向衰落的标志。这说明文学是认识历史的途径之一,D项正确;材料内容不能反映战争推动文学发展,排除A项;但从一首诗的内容不能说明唐朝文学擅长运用对比方法,排除B项;唐朝诗歌繁荣发展,但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C项。故选D项。15.《日本书纪》一书写到:“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为了实现书中所说的“常须达”,日本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派武士来唐朝进行决斗 B.派商人与唐朝通商C.派僧人到唐朝传播佛教 D.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结合所学可知,为学习中国政治、经济制度,吸收先进文化,日本派大批使者来华,当时称为遣唐使,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项正确;派武士来唐朝进行决斗,不符合题干内容,排除A项;题干描述的是派遣唐使来华不是派商人与唐朝通商,排除B项;派僧人到唐朝传播佛教不符合题干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16.如表是五代简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政权名称存亡时间开国国君国君原来身份后梁907~923年朱温宣武节度使后唐923~936年李存勖河东节度使后晋936~947年石敬塘河东节度使后汉947~950年刘知远河东节度使后周951~960年郭威邺都留守A五代时期北方政权林立 B.农民起义推动五代更替C.五代是藩镇割据的延续 D.君主身份影响王朝兴衰【答案】C【解析】【详解】由五代简表可知,五代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为了争夺地盘,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可见,五代是藩镇割据的延续,故选C项;材料反映五代时期北方政权前后相继而非政权林立,排除A项;材料无关农民起义,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君主身份影响王朝兴衰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7.央视《百家讲坛》某专家介绍历史上一人物: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等,据此,你判断该人物是()A.隋文帝杨坚 B.唐太祖李渊 C.宋太祖赵匡胤 D.元世祖忽必烈【答案】C【解析】【详解】赵匡胤任后周禁军统帅时,部将把黄龙袍披到他身上,赵匡胤随后称帝,建立宋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C项正确;隋文帝没有黄袍加身的典故,排除A项;唐太祖没有杯酒释兵权的典故,排除B项;元世祖没有陈桥兵变的典故,排除D项。故选C项。18.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A.休养生息 B.兵民合一 C.重文轻武 D.外重内轻【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点:重文轻武。解题思路:题干的“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题干的“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表明北宋的文臣受到重用,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重文轻武,故C符合题意;休养生息是西汉初年实行的政策,排除A;兵民合一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外重内轻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故选C。19.著名学者邓广铭认为:“任凭王安石的新法如何发展下去,终归还是不能做到‘耕者有其田'的境地。…土地问题是在11世纪的改良主义者改革工作的极限以外的问题。”上述言论()A.揭示了王安石变法的策略失误 B.否定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贡献C.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时代局限 D.明析了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任凭王安石的新法如何发展下去,终归还是不能做到‘耕者有其田'的境地。…土地问题是在11世纪的改良主义者改革工作的极限以外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时代局限。C项正确;王安石变法的策略失误、否定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贡献,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B项;明析了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题干内容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20.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党项族的元昊等等少数民族首领对中国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A.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B.加强了本民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互鉴C.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D.使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发展生产,创制文字。这一系列措施,促使契丹族走向封建化,增强了国力。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元昊的这些措施,同样促使党项族封建化,国力增强。由此可知,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党项族的元昊等少数民族首领对中国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使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D项正确;耶律阿保机、元昊等少数民族首领所生活的时期,并未出现大规模的少数民族内迁,因此,“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并不是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党项族的元昊等少数民族首领对中国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排除A项;耶律阿保机、元昊等少数民族的首领统治期间,确实注意加强本民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互鉴,但这并不是他们对中国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排除B项;耶律阿保机、元昊等少数民族的首领确实建立了民族政权,但并没有因此而扩大了中国的疆域,排除C项。故选D项。21.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种态势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交往,这种态势有利于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商业往来,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无关,A排除;商业间的往来没有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B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D排除。故选择C。22.下表所示:我国两宋时期大事年表,下列解读正确的是()960年1005年1038年1044年1125年1127年1141年北宋建立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西夏建立宋夏订立和约金灭辽金灭北宋南宋与金议和A.北宋和南宋都是被大金所灭亡 B.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C.各民族政权之间“和与战”并存 D.各民族政权由对峙到完全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干“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宋夏订立和约”“南宋与金议和”可知,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维持和平;由题干“金灭辽”“金灭北宋”可知,各民族政权之间有战争,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和与战”并存,C项正确;南宋是被元朝所灭,排除A项;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不符合“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宋夏订立和约”“南宋与金议和”,排除B项;题干不能体现各民族政权由对峙到完全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23.文旅融合唤醒城市记忆。下列城市名片可以唤醒南宋都城记忆的是()A.秦俑故乡,丝路源头 B.繁华汴水,精彩开封C.六朝古都,金陵风韵 D.千古宋城,梦回临安【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北宋灭亡后,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千古宋城,梦回临安,反映的就是南宋都城临安的记忆,因此D项符合题意;A项秦俑故乡,丝路源头反映的是秦朝都城咸阳和西汉都城长安,排除;B项繁华汴水,精彩开封反映的是北宋都城开封,排除;C项六朝古都,金陵风韵反映的是南朝都城建康(南京),排除。故选D。24.如表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1、率军北伐2、取得郾城大捷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4、“撼山易,撼岳家军难”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收复建康;2.取得郾城大捷;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4.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知,题干材料与南宋的岳飞抗金有关。岳飞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岳家军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人民的爱戴。岳飞率军在郾城大战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B项正确;卫青是西汉时期将领,他多次北击匈奴,为汉武帝时大败匈奴做出巨大的贡献,排除A项;文天祥是中国南宋末年政治家,元军南下攻宋时文天祥誓死抗元,排除C项;戚继光把倭寇从东南沿海基本清除,是民族英雄,排除D项。故选B项。25.第一手材料一般是事件当事人或同时代的人记录下来的资料,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转述。如果我们要研究宋代经济发展,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第一手材料使用的是①《长安西市图》(现代画家谢振瓯)②《清明上河图)(宋·张择端)③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制版④《资治通鉴》书影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手材料。题目给出了第一手材料的定义,符合事件当事人或同时代的人记录下来的资料,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转述这个定义和要研究宋代经济发展这个主题的资料有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铜版。①是现代人所作,而④记述内容不包括宋朝。故A符合题意;含有①④的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26.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有市舶,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制定市舶司条例,规定由市舶司审批出海贸易船只、人员、货物,发给公验、公凭,严禁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这表明两宋时期()A.严格限制外贸规模 B.严厉打击商人富户C.加强海外贸易管理 D.重点保护外商利益【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有市舶”“专司外商货物税,……严禁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反映了两宋时期,设立市舶司管理出海贸易、海外贸易。体现两宋重视海外贸易,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C正确;题干材料只是反映了两宋设立机构,管理海外贸易,没有体现限制海外贸易、打击商人府户,也没有体现保护外商利益,ABD排除;故选C。27.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铁木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组织家暨军事家之一,他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在二十世纪之前,很少人可跟他媲美。”他给予铁木真如此评价的主要依据是()A.统一蒙古 B.统一全国 C.建立元朝 D.创立行省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并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A项正确;统一全国、建立元朝、创立行省制度的是忽必烈,排除BCD项。故选A项。28.下图所示是宋元时期的政权更替,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由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西夏、辽、北宋、南宋、金、元时期,是中国各民族政权由并立逐步实现统一的过程。由图示中的箭头方向趋势,得出由北宋、辽、西夏的并立到金灭辽、北宋;再由南宋、金、西夏的并立到元灭西夏、金、南宋,建立统一政权。所以D符合题意,各民族政权有战有和,A不符合题意;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B不符合题意;“统一多民族国家”不符合题意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C不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29.“其版图‘有汉唐之地而加大’,其人民‘有汉唐之民而加多’。包括西藏的藏族在内的所有民族就都统一在一个中央政权之内了。”这个王朝是A.辽 B.北宋 C.金 D.元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此外,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材料中所描述的与之相符,所以D项符合题意;10世纪初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政权,定都上京,此时的西藏属于吐蕃诸部,辽并未对其进行管辖,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此时的西藏属于吐蕃诸部,北宋并未对其进行管辖,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111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此时的西藏属于吐蕃诸部,金并未对其进行管辖,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30.2022年8月10日,《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山》皮书发布,指出宋元以后,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开始在澎湖、台湾设治,实施行政管辖。其中,元朝在该地区设置的管辖机构是()A.西域都护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安西都护府【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B项正确;西汉时期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排除A项;元朝时期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排除C项;唐朝设安西都护府管理新疆,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2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31.王朝的兴衰往往与制度的科学性和执行力度密切相关。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旧唐书﹒宪宗下》材料二:科举入仕是1300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科举制与现代的文官制度无论是在考试内容上,还是在实施环境上,都有根本的差异,但两者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精神却是相同的。——摘编自《中国科举文化》材料三:天宝(唐玄宗后期的年号)初年,中央禁军共12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49万……胡人出身的边将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拥有兵15万……唐玄宗自杨贵妃入宫之后沉湎于饮酒声色之中,出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现象。——摘编自《安史之乱再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开元盛世局面得以形成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度的能够延续1300多年的原因。(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4)综上所述,唐朝的兴衰中为祖国的长治久安带来什么启示?【答案】(1)以民为本;重用人才;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任用贤臣、勤于政事)等。(2)公开、公平、公正等。答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或者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亦可。(3)唐玄宗沉迷酒色,疏于政事,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地方节度使势力过大,中央与地方力量失衡等。(4)要以民为本,从人民利益出发,关注民生;重视人才,重视教育;完善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完善制度建设等。【解析】【详解】(1)由材料一“玄宗少历民间,身经地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可知,开元盛世局面得以形成的原因有玄宗励精图治,整顿吏治,任用贤能。(2)由材料二“科举入仕是1300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可知,科举制度能够延续1300多年的原因是科举入仕是读书人的目标;根据“科举制与现代的文官制度无论是在考试内容上,还是在实施环境上,都有根本的差异,但两者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精神却是相同的”可归纳出公开考试;平等竞争。(3)由材料三“唐玄宗自杨贵妃入宫之后沉湎于饮酒声色之中,出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现象”可知,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有唐玄宗贪图享受,朝政腐败,不理政事;根据“天宝(唐玄宗后期的年号)初年,中央禁军共12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49万……胡人出身的边将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拥有兵15万……”边境形势紧张。(4)从唐朝的兴衰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要以民为本,从人民利益出发,关注民生;重视人才,重视教育;完善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完善制度建设等。32.唐、宋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广泛的对外交往,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朝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图一、图二中人物的名字及主要事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原因?(3)从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图一:玄奘:西行天竺;图二:鉴真:东渡日本(2)原因:宋朝时,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中国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超;地理知识的进步等等。(3)观点1:坚韧不拔的精神是成功的基础。论述:材料中的玄奘和鉴真都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这是他们能够成功到达目的地,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础。西汉的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途中遭遇匈奴的扣押,但他同样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因此,他历经十年,终于不辱使命,到达西域,最后回到长安,从而,开通了连接欧亚大陆的陆上通道一陆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观点2:唐朝的对外交流具有主动性、双向性。论述:唐朝的对外交流具有双向性。一方面,唐朝与亚非地区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如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天竺等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各国的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唐朝也在经济文化交流中,成为一个开放的国家,吸收有益的外来文化,对之进行改造,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进一步促进自身经济文化发展,使唐朝更加强大。(其他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图一的人物是玄奘,他在唐太宗时期,西行天竺取经,促进了中印的友好交往。图二的人物是鉴真,他在唐玄宗时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的友好交往。【小问2详解】从“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可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荣的原因是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从“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可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荣的原因是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荣的原因还有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鼓励、航海技术高超、地理知识的进步等。【小问3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可选择玄奘西行及鉴真东渡的相关事迹、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等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如选择玄奘西行及鉴真东渡,结合张骞出使西域,可提炼出“坚韧不拔的精神是成功的基础”这一观点。论述如下:玄奘西行天竺时,过雪山、穿沙漠,九死一生,最终达到天竺,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这期间付出了双目失明的代价,终于抵达日本。这可见,玄奘与鉴真都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是他们能够成功到达目的地,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础。西汉的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途中遭遇匈奴的扣押,但他同样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因此,他历经十年,终于不辱使命,到达西域,最后回到长安,从而开通了连接欧亚大陆的陆上通道—陆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结合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可提炼出“唐朝的对外交流具有主动性、双向性”这一观点。论述如下:唐朝的对外交流具有双向性。一方面,唐朝与亚非地区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如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天竺等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各国的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唐朝也在经济文化交流中,成为一个开放的国家,吸收有益的外来文化,对之进行改造,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进一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