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氧化和燃烧练习课件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_第1页
3.2氧化和燃烧练习课件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_第2页
3.2氧化和燃烧练习课件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_第3页
3.2氧化和燃烧练习课件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_第4页
3.2氧化和燃烧练习课件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八年级下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2节氧化和燃烧1.缓慢氧化和燃烧都是

氧化⁠反应,都会放热,但是后者会发光且更剧烈。2.燃烧的三个条件:①有可燃物;②有助燃剂;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3.一般情况下,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不会变的,所以降温灭火不能说降低着火点,只能说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氧化着火点降低温度至着火点1.[2023·温州]如图为某学校开展的逃生演习画面,同学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有序跑向操场。据图可知,此次演习针对的是(

B

)A.寒潮B.火灾C.台风D.泥石流B2.不慎将少量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了,用湿抹布覆盖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C

)A.降低着火点B.清除可燃物C.隔氧又降温D.产生二氧化碳C3.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B

)A.动植物呼吸B.木材燃烧C.食物腐烂D.酱油的酿造B动植物呼吸、食物腐烂及酱油的酿造,都是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木材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4.[2023·温州瓯海区二模]下列灭火方法与灭火原理不相符的是(

C

)A.实验室用灯帽盖灭,利用了隔绝空气的原理B.用水灭火,利用了降低可燃物温度的原理C.用嘴吹灭蜡烛,利用了隔绝空气的原理D.在森林火源外一定距离处清除树木,利用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的原理C

用嘴吹灭蜡烛,利用了空气流动带走热量,降低可燃物温度的原理。5.[2023·温州龙湾区模拟]“火上浇油”能灭火吗?某科普节目中,消防队员将冷的食用油沿着锅边缘缓慢倒入正在燃烧的油锅中,一段时间后火焰熄灭了。“火上浇油”能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D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清除可燃物,阻止燃烧C.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D.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D

“火上浇油”能灭火的主要原理是冷的食用油吸热,可使温度降低到食用油的着火点以下。6.下面有关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镁条与稀盐酸在试管内反应后,用手触摸试管外壁,发现温度上升,说明该反应放热B.氢氧化钡碾磨成粉末与氯化铵在烧杯内反应,能使烧杯底部玻璃板上的水快速凝固C.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有能量变化,如燃烧反应吸收热量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通常表现为放热、发光、放电等C燃烧反应放出热量,C错误。7.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根据如图分析该物质无法燃烧的点是

M、P

⁠。请写出其中某一个点无法燃烧的原因:

P点的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或M点没有与氧气接触)

⁠。M、PP点的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或M点没有与氧气接触)8.[2023·成都]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和240℃)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①②处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B.③④处说明燃烧需要氧气C.①③处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①④处燃烧时都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B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将下列三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80℃热水的烧杯中,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三支试管中只有b试管中有白烟产生B.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环境C.对比a和b两支试管说明CO2不支持燃烧D.本实验设计能证明燃烧的三个条件D

本实验设计能证明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不能证明是否需要可燃物,故D选项说法错误。10.有一种奇妙的蜡烛,其烛芯由普通棉线、金属粉末X和石蜡组成。用传感器测得其三层火焰的温度如图所示,并检测出其焰心主要成分为石蜡蒸气。同时观察发现:当蜡烛燃烧时,X并不燃烧;吹灭蜡烛瞬间,未冷却的X立即燃烧,重新引燃蜡烛。根据以上现象回答。(1)金属X的着火点最可能是

C

⁠(填字母)。A.400℃B.280℃C.150℃D.20℃C(1)吹灭蜡烛瞬间,未冷却的X立即燃烧,说明金属X的着火点等于或略低于石蜡蒸气的着火点,即250℃。(2)请解释“当蜡烛燃烧时,X并不燃烧”的原因:

蜡烛燃烧时,X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X不燃烧

⁠。蜡烛燃烧时,X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X不燃烧(2)蜡烛燃烧时,X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X不燃烧。11.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图中没有画出)。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1)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达到着火点

⁠。温度达到着火点

(1)实验过程②中,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b中红磷燃烧(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2)b中通入O2,红磷燃烧,说明O2具有

助燃性

⁠(填“助燃性”或“可燃性”)。助燃性(2)b中通入O2,红磷燃烧,说明O2具有助燃性。12.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第12题)(第12题)(1)A、B、C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B、C

⁠。B、C(1)验证条件为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是否与氧气接触,因此A、B、C中起对照作用的是B和C。(2)写出锥形瓶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白磷A燃烧,产生白烟,温度计的示数上升,红磷C不燃烧

⁠。白磷A燃烧,产生白烟,温度计的示数上升,红磷C不燃烧(2)锥形瓶中的白磷A燃烧,产生白烟,放出热量使温度计的示数上升,红磷C不燃烧。(第12题)(3)结合本实验的目的,写出烧杯中70℃热水的作用:

使白磷B隔绝氧气,使白磷A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使白磷B隔绝氧气,使白磷A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第12题)(3)烧杯中水的作用是使白磷B隔绝氧气,使白磷A的温度达到着火点。13.小金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的探究实验。升温至4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40℃的过程中,③也燃烧;④一直未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第13题)(第13题)(1)将装置的温度调到40℃,发现①燃烧,③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升温至4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③不燃烧(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将装置的温度调到240℃,对比

②③

⁠(填序号)两组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③(第13题)

(2)升温至240℃时,②处的红磷被沙子覆盖,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不燃烧,而③处的红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能燃烧,对比②③的实验现象,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3)你认为④一直未燃烧的原因是

温度没有达到无烟煤的着火点

⁠。温度没有达到无烟煤的着火点(第13题)(3)④未燃烧的原因可能是温度没有达到无烟煤的着火点。14.阳春市某中学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棉布手帕在五份不同浓度的酒精水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其实验结果如下:实验序号①②③④⑤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95%65%55%15%5%实验现象酒精烧完,手帕烧坏酒精烧完,手帕无损酒精烧完,手帕无损不燃烧

⁠(1)推测实验⑤的现象是

不燃烧

⁠。不燃烧(1)当点燃含酒精5%的溶液时,可燃物的浓度太低,相当于没有可燃物,所以不能燃烧。(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研究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手帕无损”的原因是

水的汽化和水蒸气的升温消耗了大量的热量,使温度达不到棉布的着火点

⁠。水的汽化和水蒸气的升温消耗了大量的热量,使温度达不到棉布的着火点(2)当点燃55%和65%的酒精溶液时,由于有不能燃烧的水存在,一部分热量还要供水的汽化和水蒸气的升温,从而消耗了大量的热量,以致于温度达不到棉布的着火点,手帕也就不会燃烧。(3)实验室里常出现酒精灯内有酒精,而酒精灯不易点燃的现象,可能原因是

灯芯上的酒精挥发,留下水,所以不易点燃

⁠。灯芯上的酒精挥发,留下水,所以不易点燃(3)实验室里常出现酒精灯内有酒精却不易点燃的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灯芯上的酒精挥发了,留下水,故不易点燃。15.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棉花的着火点是210℃,大烧杯里分别装有15℃的冷水和80℃的热水。实验操作如下表:

实验操作U形管内实验现象将U形管放入冷水中①打开K1,关闭K2无现象②打开K2,关闭K1?将U形管放入热水中③打开K2,关闭K1同操作②现象④?裹入白磷的棉花燃烧(1)打开K2,关闭K1,通入的是二氧化碳而不是氧气,且冷水的温度低于二者的着火点,所以棉花和裹入白磷的棉花(均为可燃物)都不会燃烧,无现象。(1)操作②的现象是

无现象

⁠。无现象(2)操作④是

打开K1,关闭K2

⁠。打开K1,关闭K2(2)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裏入白磷的棉花要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因此操作④是:打开K1,关闭K2。(3)比较分析操作①③④,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有: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有: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3)对比①④可知,①中是冷水,④中是热水,因此不同的因素是温度;对比③④可知,④中通入的是氧气,③中通入的是二氧化碳,因此不同的因素是气体。对比①③④可以得到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有: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16.[2023·台州]将燃烧的蜡烛放入图甲装置中,一段时间后,蜡烛会慢慢熄灭。兴趣小组探究其原因的过程如下(气体的含量用体积分数表示):(1)甲同学认为,蜡烛熄灭是装置内的氧气被消耗完了。他设计了图乙的实验装置,待蜡烛熄灭后,用凸透镜聚焦太阳光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观察到

白磷燃烧

⁠现象,从而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重新实验,测得蜡烛燃烧过程中烛焰附近的二氧化碳含量从0.04%上升到7.4%,氧气含量从21%下降到13.8%。白磷燃烧(2)甲同学又认为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导致蜡烛熄灭。乙同学不赞同,他改变图甲装置中的气体成分,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否定了甲同学的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