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二横路排水工程设计说明_第1页
规划二横路排水工程设计说明_第2页
规划二横路排水工程设计说明_第3页
规划二横路排水工程设计说明_第4页
规划二横路排水工程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概述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规划二横路为新建道路,拟定城市等级为城市支路,起点位于新福大道,终点位于规划一路。规划二横路现状为水泥混凝土便道,现状便道出现多处烂板、裂缝,已不能利用。规划二横路为新建道路,全长约382.408米左右,道路规划红线宽16m,设计速度为30km/h,双向两车道。本册图纸为排水工程。设计原则1、根据项目区域用地的自然条件和排水现状及相关文件要求,城市道路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并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高新区整体规划竖向规划情况,按区域汇水集中排放。2、排水应充分利用道路的设计坡度,尽可能采取顺坡排水,以重力流方式就近排入水体,尽量减少雨水管网长度和埋深。3、必须与道路交通、水利专业相协调,与城市给水,燃气、电力和通信等专业统一规划,避免各专业相冲突。4、设计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严格遵照国家最新制订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专业的规范要求。5、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当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一般情况下遵循以下原则,特殊情况考虑: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当污水管道、合流管道与生活给水管道相交时,应敷设在生活给水管道的下面。设计依据及主要规范设计依据现状管线的物探资料;中新镇中新村规划二横路建设工程-岩土工程勘察;1:500电子地形图;道路设计图纸(本院提供);采用的规范和标准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市政给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7MS101)国家建筑标准图集:《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图集》(20S515)3、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井盖及踏步》(04S516)4、国家建筑标准图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5、《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6、《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8、《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9、《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143:2002)10、《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98-201611、《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3、《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标准图集》(广州市水务局2018年2月)14、《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雨水口标准图集》(广州市水务局2018年2月)15、《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J440100/T160-2013)1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7、《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202218、《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19、《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20、其他相关规划资料以及国家、地方规划设计规范及章程。排水现状经现场调查,二横路属于新建道路,道路北侧红线外,居住用地存现状d800雨水管、d300~400污水管,并沿道路北侧红线由东向西通过重力流排入新城大道现状雨、污预留接驳井。排水工程设计排水体制:本工程区域范围内本为雨污分流,新设计排水管道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系统:一、雨水工程设计计算在本设计中,本项目道路采用双侧布置雨水管对道路两侧地块的雨水,根据项目开发情况,雨水汇水时间t取10min,根据道路周边地块规划开发情况,综合径流系数取0.7,则根据《广州市增城区暴雨公式及计算图表》计算得q=5358.640/(t+12.652)0.753。按汇水面积在雨水平面总图的划分,计算雨水汇水流量,根据一横路划分多个路段,分别为A~E,计3个汇水片区。详细见下面1.3.1-2雨水管道计算表:2.1.3-2雨水管道计算表二、雨水管道设计新建规划二横路雨水系统采用道路单侧布置、东西两端分别排水,(一)西端:起点在道路桩号K0+160处北侧沿距离道路中心线1.75米往西新建一段168米d600雨水管,收集道路南侧地块雨水,终点通过新建骑马井接入现状新福大道d1350雨水主管。道路北侧地块雨水已通过现状d800雨水管收集并与新福大道d800雨水管的预留接驳井连接。(二)东端:起点在道路桩号K0+180处北侧沿距离道路中心线1.75米往东新建一段188米d600~800雨水管,收集道路南侧地块雨水,终点接入新城大道预留d800雨水管的接驳井。(三)预埋管:结合现状,地块排水预留管道主要采用d500,3‰,管材均采用二级钢筋混凝土管排水管。预留排水管口分别位于道路红线以外0.5m处。2.1.3-1雨水平面总图污水系统:一、污水工程设计计算污水量计算公式1.居民用地生活污水量计算人均综合生活污水量指标根据下表确定:区域名称人均综合生活污水量指标(L/cap·d)广州市中心六区:萝岗区、南沙区、花都区的区所在镇和番禺区的中心城区、北部片区及南站区域,从化市、增城市的市所在镇350~380萝岗区、番禺区、南沙区、花都区、从化市、增城市的主要城镇及中心镇300~350农村区域250人口密度取值可按照各地块远期规划人口密度及现状人口密度取大值确定。由于根据根据《增城市中心城区市政专项规划》的土地利用规划图可知,新浑路周边用地性质主要为农林用地、居住用地。建设用地综合污水量=∑(该地人均综合生活污水量指标×人口密度×对应面积)×污水收集率×污水排放系数×(1+地下水渗入率)/日变化系数总变化系数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综合生活污水变化系数如下表:表4.1.15综合生活污水变化系数表平均日流量(L/s)5154070100200500≥1000总变化系数2.72.42.12.01.91.81.61.5本项目纳污区域:二横路周边用地性质主要为居住用地。污水收集率100%;污水排放系数取90%;地下水渗入率取10%。设计流速:污水管最小流速在设计充满度下不小于0.6m/s。最小管径:根据《广州市排水工程设计技术指引》,市政污水管道起点管径应不小于d500,本工程参照该文件,最小管径采用d500。针对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新建污水管道应采用3倍的旱流污水量复核管道过流能力。本工程污水工程水力计算如下:2.1.4-2污水管道计算表二、污水管道设计(一)新建规划二横路污水系统采用道路南侧沿距离道路中心线2米单侧布置污水管道,起点在道路桩号K0+095处往东新建一段295米d500污水管,新建的污水管道收集道路南侧地块污水,终点接入新城大道预留d500污水管的接驳井;道路北侧地块污水已通过现状d300污水管收集并与新福大道d400污水管的预留接驳井连接。(二)预埋管:结合现状,地块污水排放,预留管道主要采用d500,3‰,预留管口分别位于道路红线以外0.5m处。2.1.4-1污水平面总图一般说明本图坐标系统采用国家2000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系统。设计图中尺寸,除已注明外,管径、井径以毫米计,其余均以米计。本设计中的排水构筑物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对应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本项目所在的环境类别为二a,本设计中的排水构筑物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基本要求,最大水胶比为0.55,最低强度等级为C25,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2%,最大碱含量为3kg/m3,本工程有可靠经验,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可降低为C2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应力筋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表面防护、管道灌浆、加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措施,外露的锚固端应采取封锚和混凝土表面处理等有效措施。管线平面图和纵断面图中,管线所在位置相对应的地面设计高程,以道路专业设计地面高程为准,计算时由道路中心线设计高程和道路横坡推算而得。交叉口范围内检查井、阀门井的地面标高以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为准。设计图中给水管道所注标高为管道中心高程,排水管所注标高为管内底高程。所有管线应严格按设计管位及高程敷设。当给水管道及污水压力管道在安装时与其它管线有高程冲突时,则可由施工单位自行采用增加弯头的方式使压力管上行或下行避让重力管道。软基处理由道路专业统筹设计。管道基础地质承载力特征值必须满足100KPa,超出道路专业软基处理范围的管道基础软基处理采取道路专业采用的方法进行处理。井盖的设计荷载等级:机动车道范围内井盖采用重型,承压能力EN124欧标D级400KN(相当于国标检测约800KN);非机动车道及绿化带井盖采用轻型,承压能力EN124欧标B级125KN(相当于国标检测约250KN)。井盖采用QT500-7球墨铸铁,按GB/T9441-2009中要求的1级标准进行球化制作,球化率要求不小于95%。设计管线与现状管(渠)相交、相接处,施工前应先核准现状管(渠)位置、标高、截面,并做好现状管线保护工作;若现状管线与本设计标注不一致,请与设计单位联系解决;确定设计管线能与现状管线顺利衔接后方可施工,现状管(渠)的管位、标高应以实际情况为准。发现的现状管线,得到监理和设计的确认后(以免错接),应及时接入相应的系统,使整个系统能正常运行。设计管线与现状管线交叉时注意现状管线的保护,如遇特殊情况,及时告知设计单位,使问题得到合理妥善解决。给排水管道竖向交叉处理依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施工时注意市政管线的交叉情况,确定管线的合理施工顺序,当污水管道、合流管道与生活给水管道相交时,应敷设在生活给水管道的下面。管道沟槽的回填材料及回填应达到的密实度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道路专业的要求。管材、管径、开挖支护、回填及基础等1、管道及管材:不同直径的管道在检查井内的连接,宜采用管顶平接或水面平接。管道转弯和交接处,其水流转角不应小于90°;(注:当管径小于或等于300mm,跌水水头大于0.3m时,可不受此限制)。雨水管道均采用二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规格符合GB/T11836-2009标准,使用年限50年;根据《广州市水务局关于推广使用广州市水务工程混凝土管质量监管系统的通知》(穗水质安【2017】11号)的相关规定,混凝土管道中需安装芯片,便于检测。污水管道根据《广州市河长制办公室关于提高新建污水管网管材标准,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通知》(穗河长办【2020】36)采用铸铁排水管。2、管径:根据当地地形地貌、用地性质规划,并结合现状管线,统一规划,通排水设计流量公式计算和经济建设的原则,采用排水管管径和坡度详见《排水平面设计图》。3、开挖支护:沟槽开挖深度在1.2m以内不支护,采用垂直开挖;大于1.2m小于2.5m时,采用挡土板支护;大于或等于2.5m小于4.0m时,采用6mIII型拉森钢板桩进行支护;大于或等于4.0m小于5m时,采用9mⅣ型拉森钢板桩进行支护;大于5m小于6m时,采用12mⅣ型拉森钢板桩进行支护。钢板桩施工前,应进行外观检验,确认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桩上影响打设的焊接件应割除,如有割孔,缺损位应补强,若有严重锈蚀,应测量断面实际厚度,以便计算时予以折减,还要对各种缺陷进行矫正。钢腰梁要求通长设置,并与钢板桩及支撑焊牢,防止支护结构变形转脱。沉桩机械建议在离建构筑物较近、高压线底等情况时采用静压打桩,其他情况采用振动打入法。为保证桩轴线位置的正确和桩的竖直,控制桩打入精度,需设置一定刚度的坚固导架。打桩允许误差,钢板桩轴线偏差为10cm,垂直偏差1%。在施工期要确保坑顶地面排水的畅通在边坡保护范围内的地面不应有积水严禁基坑外降水;选用合适的施工机械,开挖程序及开挖线路,应采用对称分层开挖,随时保持一定的坡势,有利于排水。机械开挖时槽底预留200~300mm由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整平。基坑两侧各1.0m范围内严禁堆载,并不得作为机械设备及人员的进出通道,1.0m以外范围堆载不得大于20kpa。基坑开挖后的土方如需要临时堆放时,应在沟槽1.0m以外周边砌筑临时挡土设施,高度不宜超过1.5m,堆土应覆盖处理。基坑开挖引起流砂、涌土或坑底隆起失稳时,应立即停止基坑内降水或挖土,进行堆料反压,周围环境允许时,也可配合坑外降水。根据基坑开挖范围和开挖深度,应对基坑本身及周围环境的位移、沉降等多项内容进行监测。为此,建议在进场施工前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1)对周围原有的建筑物进行仔细调查检测和技术鉴定并做好记录拍照录像等工作,为施工过程中监测抢险及可能产生的纠纷提供必要的依据;(2)在周边建筑物设置沉降及变形观测点。当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值或有失稳前兆时应立即采取加固措施加固原则如下:当支护结构变形过大,明显倾斜时,可在坑底与坑壁之间加设斜撑。如基坑周边场地允许,可设置拉锚。当坑边土体严重变形,且变形速率持续增加时,应视为基坑整体滑移失稳的前兆,应立即采用砂包或其它材料回填基坑,待基坑稳定后再作妥善处理。坡顶或桩墙后卸载,坑内停止挖土作业,适当增加内撑或锚杆,增大内撑预应力或预应力锚杆的锚固力。支护结构桩嵌固深度不足,使支护桩内倾或踢脚失稳,应立即停止土方开挖,在桩前堆砂包反压,也可在基坑外侧挖土卸载,在挡土桩被动区打入短桩加固。当基坑周围建筑物严重开裂、倾斜时,应立即组织人员紧急疏散,并补强加固或拆除,同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4、回填:排水管道采用开槽法施工。从管道基础到管顶高50cm,采用石屑(混凝土管)、中粗砂(铸铁管)回填,适当洒水(含水量:一般为5%~8%)进行夯实,再以素土回填至路面层。当原土含水量高且不具备降低含水量条件不能达到要求压实度时,管道两侧及沟槽位于路基范围内的管道顶部以上,应回填石灰土、中粗砂、石屑或其他可以达到要求的压实度的材料。给水管道沟槽开挖及回填施工依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268-2008)有关条文规定。5、管道基础:排水管采用180度混凝土基础;接口:D=300-1200采用橡胶圈承插式排水管乙型接头(详细见本工程相应图纸),D=1350-2000采用橡胶圈企口式排水管接头(详细见本工程相应图纸);铸铁管采用中粗砂基础,T型(橡胶圈)接口。6、管道基础垫层:排水管道基础垫层采用30cm厚1:1砂碎石垫层(详细见“基础及管坑回填大样图”)。附属构筑物1、采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双箅雨水口,详细见《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201-8),雨水口与雨水检查井直接的连接管坡度为i=0.015,管径为d300。2、检查井、沉泥井:根据《广州市水务局关于推广使用预制装配式排水检查井及限制使用砖砌筑排水检查井的通知》(穗水排水[2018]16号),本工程排水管道管径d≤1200采用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做法详见做法详见《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标准图集》;d≥1350采用现浇混凝土检查井,做法详见《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图集》(20S515)。其设计荷载为超汽20级车,地基承载能力不得小于100kN/m²,若还有不良土层应进行处理。检查井井盖设计应符合国标GB/T1348、满足《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J440100/T160-2013、《广州市道路设施检查井井盖实施指引》广州市建设委员会文件穗建督【2009】1149号文、及《检查井盖》(GB23858-2009-T)的要求,农田、绿地承载力达到A15级以上,车行道下井盖承载力达到D400级以上。检查井、沉泥井井盖采用新型可调式五防井盖:防沉降、防盗、防噪音、防冲开、防倾倒的QT500-7球墨铸铁井盖,且井盖需标有“雨水”或“污水”字样。为避免在检查井盖损坏或缺失时发生行人坠落检查井的事故,规定污水、雨水和合流污水检查井应安装防坠落装置,详见《防坠网大样图》。有用户支管接进的污水主管上的检查井设置为沉泥井,沉泥井井底比相应管底标高低50cm。井径与管径的对应关系如下:Φ1000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适用于≤d500管Φ1200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适用于d600管Φ1600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适用于d800~d1000管1600x1600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适用于d1200管1900x1100现浇钢筋混凝土检查井适用于d1350管2200x1100现浇钢筋混凝土检查井适用于d1500~d1650管2400x1100现浇钢筋混凝土检查井适用于d1800管2600x1100现浇钢筋混凝土检查井适用于d2000管3、作废雨、污水管线之检查井需拆除至检查井盖板下并在道路结构层下,回填6%水泥石粉渣。废弃的雨水口其连接管如与新建的雨水口连接管有矛盾须挖除。4、管道施工前要求道路路基填土按本工程道路设计要求进行处理,经检验达到设计要求稳定性后,方可开挖管沟,如管道地基土为淤泥,则要求换土处理,如为软土地基,则应会知设计单位处理。管道及其构筑物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均不低于100kpa。5、排水管道均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及验收,污水管需分段做闭水实验,试验要求详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试验合格后方能及时回填;并且污水管道验收应执行《关于增加污水管道CCTV验收要求说明》广州市污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