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235-2014 钻拉法检测结构混凝土抗拉强度技术规程_第1页
DB34∕T 2235-2014 钻拉法检测结构混凝土抗拉强度技术规程_第2页
DB34∕T 2235-2014 钻拉法检测结构混凝土抗拉强度技术规程_第3页
DB34∕T 2235-2014 钻拉法检测结构混凝土抗拉强度技术规程_第4页
DB34∕T 2235-2014 钻拉法检测结构混凝土抗拉强度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1.080.40P

25DB34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Drilling

Strength

Structural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34/T

2235—2014前 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治淮工程建设局、河海大学、部太湖流域管理局苏州管理局。花、程海英、罗居刚、邰洪生、杨智、孔楠楠。IDB34/T

2235—2014钻拉法检测结构混凝土抗拉强度技术规程1

范围测技术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龄期达到

7

d、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

35

mm

的结构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的检测,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

40

mm

时参考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4883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

GB/T

50344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CECS

03 JGJ/T

152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JGJ/T

152、GB/T

3.1钻拉法

drilling

test极限拔出力,计算得到结构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的检测方法。3.2钻拉标准块 drilling

and

standard

test

block直径为

mm、厚度

3~6

mm,用

45

3.3传力杆

steel直径为

10

mm,长度

100~150

mm,一端为工作时放入钻拉标准块球铰支座的球头,另一端为与拉拔仪反力架连接的螺纹,用

45

号钢或铬钢材料所制作的传力装置。4

基本规定1DB34/T

2235—20144.1 检测前应全面了解工程有关情况,并宜具备下列有关资料:a)

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建设单位名称;b)

结构或构件名称、设计图纸及图纸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c)

粗骨料品种、最大粒径及混凝土配合比;d)

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情况以及混凝土的龄期;4.2 符合下列各项条件的构件可作为同批构件:a)

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b)

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养护条件及龄期基本相同;c)

结构或构件种类相同;d)

构件所处环境相同;e)

结构或构件存在质量问题。4.3 结构或构件的测点应标有编号,并宜绘制测点布置示意图。4.4 钻拉法检测后,应对测点部位进行修补。4.5 粘贴钻拉标准块所用的胶应采用环保材料,其终凝时间不宜大于

48

h,且终凝强度不宜小于

15MPa。5

检测装置组成及要求5.1 钻拉法检测装置由钻芯机、钻拉标准块、导向筒、防漏扶正器、传力杆及拉拔仪等组成,如图

1所示。图1 钻拉法检测装置系统示意图图中:1

——导向筒与反力圆盘;2DB34/T

2235—20142

——拉拔仪;3

——紧固螺母;4

——传力杆;5

——拉拔头;6

——粘结胶。5.2 钻芯机的技术指标除应能满足

CECS

03

的要求外,其主轴的径向跳动不应超过

0.1

mm;钻取芯样时宜采用内径

的金刚石或人造金刚石薄壁钻头,钻头的径向跳动不得大于

1.0

mm;工作时噪音不应大于

90

5.3 钻拉标准块粘贴面宜具有若干同心圆或其他形状槽口,其背面中心应设置能够与传力杆相配套的球铰支座。钻拉标准块边缘处厚度宜为

3

mm,靠近球铰外围的厚度宜为

6

mm,球铰外径宜为

14

5.4 防漏扶正器断面宜为楔形,高宜为

10

74.5

mm,外径宜为

75~86

mm(见图

可采用尼龙材料加工。图2 防漏扶正器示意图5.5拉拔试验过程中宜采用导向筒控制拉拔力与试件的同轴度。导向筒内径宜为

76

0.5~1.5

mm,高宜为

100

3DB34/T

2235—2014A-A图3 导向筒示意图5.6拉拔仪应由加荷装置、测力装置及反力支承三部分组成。其技术性能应满足下列规定:a)

测试最大拔出力宜为额定拔出力的

b)

传力杆极限抗拉强度不应小于

355MPa;c)

工作行程不应小于

6

mm;d)

允许示值误差为

±2%F·S;e)

测力装置应具有峰值保持功能。5.7 拉拔仪应每年至少校准一次。当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校准:a)

更换液压油后;b)

更换测力装置后;c)

经维修后;d)

新拉拔仪启用前;e)

拉拔仪出现异常后;6

检测技术6.1 一般规定6.1.1 结构或构件混凝土抗拉强度可按单个构件检测或同批构件按批抽样检测。6.1.2 检测混凝土抗拉强度时,进钻深度宜为

10~15

cm,检测新老混凝土结合部抗拉强度时,进钻深度宜超过结合部约

5

cm。6.1.3 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

按单个构件检测时,应在构件上布置

3

个测点。当

3

个拔出力中的最大拔出力和最小拔出力与中间值之差的绝对值均小于中间值的

3

4DB34/T

2235—2014出力与中间值之差的绝对值均大于或等于中间值的

应在最小拔出力测点附近再加测

2

个测点。b)

当同批构件按批抽样检测时,抽检数量应符合

50344

的有关规定,每个构件宜布置

1个测点,且最小样本容量宜不少于

15

个。c)

测点宜布置在构件混凝土成型的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可布置在混凝土浇筑面。d)

凝土浇筑面时,应清除测点表面浮浆。6.2 钻芯与粘贴钻拉标准块6.2.1 钻芯机就位并安放平衡后,应将钻机固定。固定的方法应根据钻芯机的构造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6.2.2 钻芯时用于冷却钻头和排除混凝土碎屑的冷却水的流量宜为

3~5

L/min。6.2.3 在钻芯过程中,钻头应始终与混凝土测试面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

3°。6.2.4钻制芯样时应控制进钻的速度,一般可控制在

cm/s。6.2.5 钻拉标准块粘贴应符合下列规定:a)

预热后再进行粘贴。b)

受水浸。c)

粘贴钻拉标准块时宜使用防漏扶正器对其进行固定,并保护芯样与结构母体间的环形缝隙。d)

钻拉标准块粘贴过程中,不得对芯样端部施加过大的水平力。6.3 拉拔试验6.3.1 拉拔仪的安装和测试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a)

检测前,在钻拉标准块上安装带有万向接头的拉力杆。b)

安装专用穿心式千斤顶,使拉力杆通过穿心千斤顶中心并与钻拉标准块垂直。c)

调整千斤顶活塞时,宜使活塞升出

2

d)

0.5~1.0

并记录拉拔仪的数字显示器峰值,该值即为拉拔力。e)

检测后降压至千斤顶复位,取下拉力杆螺母及拉杆。6.3.2 拉拔试验时,应采取专人托稳穿心千斤顶等有效措施避免试验装置给试件带来垂直向的附加应力,并防止试验装置脱落。6.3.3 拉拔力检测完毕后,应检查试样断开状态。若在钻拉标准块与胶粘剂间或者胶粘剂与芯样端面断开,或者明显判断为折断破坏的,应视为无效数据,并应根据本标准

重测或补测。6.3.4 钻拉标准块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

拉拔力检测完毕后,应将钻拉标准块表面胶粘剂清理干净,用

50

号砂布摩擦钻拉标准块粘贴面至出现光泽。b)

将钻拉标准块放置干燥处,再次使用前应将钻拉标准块粘贴面锈迹、油污清除。6.4 混凝土抗拉强度、新老混凝土粘结强度计算6.4.1 混凝土抗拉强度换算值或新老混凝土粘结强度换算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

.....................................

(1)

D

5上限值f =ft,m-k1St上限值f =ft,m-k1St.................................

(2)下限值f =ft,m -k2St

................................

(3)式中:

——芯样直径,mm;——混凝土抗拉强度换算值或新老混凝土粘结强度换算值,MPa;

——芯样承受荷载的计算面积,mm2;

——拉拔力代表值,即芯样破型时的荷载峰值,N;6.5 混凝土抗拉强度推定6.5.1 单个构件的混凝土抗拉强度推定应符合下列规定:a)

当构件

3

小值作为该构件混凝土抗拉强度推定值;b)

当按本标准

a)加测时,加测的

2

个混凝土抗拉强度换算值和最小抗拉强度换算值一起定值。6.5.2 检测批混凝土抗拉强度推定值应按下列方法确定:a)

检测批的混凝土抗拉强度推定值应计算推定区间,推定区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按下列公式计算:l l ll l l平均值

f

f

................................

(4)

lt

ni1

2

..........................

(5)St

St

芯样试件抗拉强度样本的标准差(MPa),精确至

MPa;ft,I

单个芯样试件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值(MPa),精确至

0.1

f

0.1

c)

应以f t,e1

作为检测批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推定值。flt,m

芯样试件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平均值(MPa),精确至

0.1

lllflt,e2

0.1

k1,

k2

——

b)

flt,e1

flt,e2

所构成的推定区间的置信度应为

0.85,flt,e1

flt,e2

之间的差值不应大于

0.10flt,m;l6.5.3 钻拉确定检测批混凝土抗拉强度推定值时,可剔除芯样试件抗拉强度样本中的异常值。剔除规则应按

GB/T

4883

6.6 新老混凝土粘结强度推定可按本标准

6.5

6试件数

nk1(0.10)k2(0.05)试件数

nk1(0.10)k2(0.05)151.2222.566371.3602.149161.2342.524381.3632.141171.2442.486391.3662.133181.2542.453401.3692.125191.2632.423411.3722.118201.2712.396421.3752.111211.2792.371431.3782.105221.2862.349441.3812.098231.2932.328451.3832.092241.3002.309461.3862.086251.3062.292471.3892.081261.3112.275481.3912.075271.3172.260491.3932.070281.3222.246501.3962.065291.3272.232601.4152.022301.3322.220701.4311.990311.3362.208801.4441.964321.3412.197901.4541.944331.3452.1861001.4631.927341.3492.1761101.4711.912351.3522.1671201.4781.899361.3562.158---DB34/T

2235—2014AA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推定区间系数表在置信度

表A.1 上、下限值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DB34/T

2235—2014安

准钻拉法检测结构混凝土抗拉强度技术规程DB34/T

条文说明8DB34/T

2235—20141

范围

年度开展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资金项目—水工建筑质量检测新方法研究(编号:201101012),其中一个子课题为钻拉法检测混凝土抗拉强度

40

程中钻制的芯样直径为

70

mm,根据

03

2

规程中规定最大骨料粒径不大于

35

mm,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

40

mm

时参考使用。一般当混凝土龄期达到

7

d

标准试件的抗拉试验等均从混凝土龄期达到

7

d

时开始,因此,本规程规定了龄期应达到

7

d。当然,为便于比较或评价混凝土质量,一般强度检测都在混凝土龄期达到

28

d

600℃·天时进行。南京文天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在

2014

9

月,采用现行规范中的钻芯法检测抗拉强度检测方法和

C30、C40

混凝土大试件各一块,尺寸为

450

mm×1100

mm。同时预留标准轴心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等试块。当混凝土龄期为

7

d

时,采用直径

70

mm~75

m℃的同直径芯样。在龄期

28

d

A.1

验结果与芯样抗拉强度结果基本一致,误差不超过10%,钻拉法强度低于预留标准试件轴心抗拉强度,但是误差没有超过

15%,即本方法是可靠的。3

术语和定义

等标准中也用同样的方式定义了是便于传力杆在施加力时可以微调,产生更标准的轴向力。5

检测装置组成及要求5.2

01101012

项目在研究过程中,为保证实体混凝土钻拉强度更接近标准试件的轴拉强度,采用先进的进口钻芯机和配套的钻头。研究人员曾使用该钻芯机钻得强度等级低于

5

MPa

的路面稳定层芯样,表明其对结构混凝土损伤已降到最低。5.4 防漏扶正器也需要检测单位根据钻制的芯样直径自行加工,一般采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