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题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含答案)_第1页
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题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含答案)_第2页
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题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含答案)_第3页
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题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含答案)_第4页
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题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四月醉芳菲

①正应了那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古诗,仿佛在一日之间,那被凛

冽的寒风吹得只剩下枯枝和荒芜的小城大地,眨眼之间便在四月的一天桃红柳绿、春色阑珊

了。

②四月天,人间芳菲开遍。所有的日子,都被一种肆无忌惮的明媚所笼罩,仿佛一切都

被琥珀了一般,闪着别样的光鲜,润出别样的色泽,路边的迎春花是一树树开的,黄灿灿的

花儿一下压住了树枝的全部,稀疏的地方,也是满枝条的绿芽。轻风吹来,色替相用着一种

陶醉,映亮了心灵。园里的垂柳挥舞着柔软的纤手,似乎在微微地向林荫道上的人们问好致

意,草坪也在一夜之间布满了嫩绿色,用恬淡清新诉说着季节的生动。我站在柏油路上,仰

头感受暖暖的春日,一瞬间,如同被什么所击中,或被堆售了似的,只感到流光中的迷离与

幻动,令人无可抗拒地几乎融入了和煦的暖风,游离的暗香以及不息的声色中。

③四月的芳菲使人醉呵!

④一时间,缤纷的思绪像杏花雨般落下……

⑤想去踏青。踩着油菜金黄绿草青青的田垄,寻找一些儿时的记忆,让自己从纷杂和困

惑里释然,深深地呼吸,大声地呼喊,自在地和自然做个亲密的接触,做最放纵的自我。然

后采一束野花带回家,放在窗台那个已经空了很久的花瓶里,把春天收藏在心里,把芬芳留

在属于自己空间里的四月。

⑥想去远行。想去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江南,感受烟雨霏霏,着一身丝绸的长裙子寻一些

天上人间的浪漫,和着踏歌的节奏赏大街小巷细致的风情,于亭台楼阁里觅一些让心悸动的

情感。使喧嚣中有些浮躁的心静下来,思索,再思索,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⑦想去耕种,踏着四月泥土的松软,架一柄木犁,以蹒跚的姿势,把种子播在春梦的端

头。荷一把锄头,擦掉额头的汗水,在古诗平平反仄中,深谙着粒粒皆辛苦的哲理。握一把

牛鞭,赶一架老车,轧着车牯辘菜的新绿,吱吱扭扭地奏出岁月的向往。或者穿透四月薄薄

的雨雾,听蛙鸣声声,如一首温馨的歌谣,唱响内心深处清脆的乡音。

⑧四月,融融的春光,无处躲藏的明媚饮醉了山水,也酣畅了爱情。人间四月天,在林

徽因笔下是一曲爱的礼赞:“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以几近阳光的心情去听这首美妙的抒情诗吧,你会感觉那一

树花开就是一片林的爱,那一声燕呢就是一首爱的乐章,你会不经意间想起某个人,曾经擦

肩而过,却成为永远的风景,永远的记忆。

⑨四月,多少缱绻的情怀,摩掌着春光流溢的感触。将思绪放飞,随影而行,随风遁远。

四月,一半是醉人的芳菲,一半是疯长的憧憬。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抒发了作者哪些感情。

2.第②段中加点的“黄绿相间”和“被攫住”分别指什么?

黄绿相间:

被攫住:

3.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草坪也在一夜之间布满了嫩绿色,用恬淡清新诉说着季节的生动。

4.说说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四月,一半是醉人的芳菲,一半是疯长的憧憬。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烧。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5.选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这首词分上下两阕,请分别写出两阕的主要内容。

7.请写出总写祖国北方冬天雪景的诗句,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8.文中“望”和“惜”领起的诗句分别是什么?

9.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0.请你再抄录毛泽东的诗词各一首,并能背诵。

难忘水草别样情

姚中华

①水草的气节,颇似山中的隐士,不贪世间繁华,只恋一方水泽,生得自在,活得悠然。

春天来临,地面莺飞草长,花花草草争奇斗艳,它们却隐遁于水中,用另一种方式演绎着生

命的存在。

②水草称得上是水中的精灵。春天,几场霏霏细雨落在水面上,打破水面的寂静,也打

破一个漫长冬季的沉闷与枯燥。当地面的花草开始发芽,水草也开始从水底托起细嫩的枝叶,

一簇簇,一丛丛,萎萎就蕤,透过水面看过去,似一团隐隐的绿。待到它们接近水面,一根

根草叶便似柳条般柔曼,在水中随着水波轻轻摇曳,如含羞的少女,轻歌曼舞,娉婷多姿。

待到深春,水草的颜色由浅变深,河水也被映衬得发蓝、发绿。这时,鱼儿最为得意,它们

摆动着机灵的身子,在水草中穿梭逡巡,追逐游弋,像是在迷宫里游戏。傍晚或清晨,水边

蛙声四起,几只矜持的蛙无意中受到惊吓,急切跃入水中,钻进密匝匝的水草丛中,搅得水

草枝叶一阵颤动,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有水草的地方,总是暗藏着天机不可泄露般的生机。

③出生在水乡,我却不知道水草是如何在水中繁衍生长。它们依赖河塘沟汉里一方清水,

一生与水相依相伴,虽然有水的呵护,却享受不到雨露的滋润、和风的爱抚和阳光的直接哺

育。它们无人种植,无人培育,真正称得上无人问津,只凭着柔弱的根系与鱼虾为伍,与淤

泥为伴,春生夏长,秋荣冬枯,生生息息,年复一年在一个隐蔽的世界演绎着寂寥轮回,延

续着生命的接力。

④绝大部分水草,人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我不知道在植物学家的词典中,它们是不是

压根就没有名分。小时候,家乡河塘中水草种类繁多,有一种长有鸭舌般细小叶子的水草,

分布得最广,人们称它为鸭舌草。新鲜多汁的鸭舌草是鸭子和猪喜爱的食物。每到春末夏初,

鸭舌草在水中长得茂密,河坝上便有人用两只细长的竹篙,伸进水中,拦腰夹住它们,然后

用力搅动,连拖带拉把它们捞上岸,弄回家中喂鸭喂猪,名曰“绞草”。被绞上来的鸭舌草

有的连根拔起,有的拦腰折断。然而,过不了几天,水中的鸭舌草又奇迹般在原地蓬蓬勃勃

生长起来,重新摇曳着柔软的身姿,在水中悠然漂动。我不知道这么脆弱的水生植物为何有

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⑤离开家乡多年,儿时许多熟悉的景物在记忆里渐渐消失,而水草依然时常飘动在梦境

中。所以,每年春天回家乡,我都会特意赶到儿时常去的河坝上、水塘边,去看一看,瞧瞧

那里的水草。然而,前几年,家乡河塘水污染日趋严重,水草也越来越稀少,许多水域已经

寻觅不到它们的踪影。近两年,地方政府开始治理环境污染,茂密的水草又逐渐显现。

⑥曾经读过一首《水草》的小诗,诗中这样写道:生在水里/是一生的选择/长在水中/

是一世的缠绵/河水能冲掉岩石的棱角/却冲不走对你无言的依恋……依恋是一种互爱互存,

是自然万物和谐共生永恒的法则,如同人们依恋清新的空气、碧绿的蓝天。

⑦水草无名,它们隐士般在一方水泽默默地生存,人们可以漠视它们的生长,但不能忽

视它们的存在。我想,一旦失去它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方水域的生机,还有故乡春天难以

重现的梦境与色彩。

11.作者笔下的水草有哪些“别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12.文中第①段说水草“隐遁于水中,用另一种方式演绎着生命的存在”,请说说这“另一

种方式”的具体含义。

13.第②段作者是从哪个季节,从什么角度对“水中的精灵”一一水草进行描写的?

14.作者为什么说“离开家乡多年,儿时许多熟悉的景物在记忆里渐渐消失,而水草依然时

常飘动在梦境中”呢?

15.对于这一方水泽中默默生存的水草,作者告诫人们“可以漠视它们的生长,但不能忽视

它们的存在",为什么?

乡愁诗人与运河

①清明时节的大运河水,总在黏稠住人的沉沉思绪。

②有位老人就在这个时节,走在常州郊夕I'*""条纤细的小路上。小路的尽头有老人魂牵梦

萦的大运河,还有老人梦萦魂想的亲人。50多年前玩耍时走过的乡间小路,没想到今天又

重走。一百米的小路啊,老人一走就走白了头发。

③老人是教书的,在中山大学教国语。像是大运河里滴下的一滴水,就这么久久的挂在

那儿,永不干涸。

④老人是来凭吊的,凭吊埋在大运河边的十几位娘家亲人。坟莹上的土是新的,墓碑上

的字是鲜红的,老人恭恭敬敬奉上香,献花,恭恭敬敬朝着坟莹鞠躬,拜谒在天之灵的长辈。

⑤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

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

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⑥老人是余光中。

⑦外婆是运河边上的人,妈妈是运河边上的人,妻子是运河边上的人,余光中也就把自

己当作是运河边上的常州人。在没有大运河的台湾岛上,余光中怎么能够不惦念这条与亲人

的血脉连在一起的河流呢。余光中拜谒完先人,就脱了像标着地球经纬度的横一道线竖一道

线的厚实衣服,与青年诗人一起走在运河大堤上,他生怕厚实的衣服会阻碍自己的心脏与大

运河的一起搏动。大运河,在一老一少两位诗人的面前湍流不息,闪闪发亮。

⑧这运河的流向是朝着哪面?余光中问。青年诗人回说:运河是向东流的,前面是湖,

湖的前面是海。余光中接着说:海的前面是岛啊。

⑨一句话说得只有他自己能够听见,有谁知思乡的痛楚呢?有谁知人生路途留下的那些

情感灰烬会时时复燃呢?

⑩不见到运河是惆怅,见到了运河还是惆怅。面对运河,余光中对同住过一个村庄、同

喝过一条运河水、同样以诗歌的形式在抒发心灵之声的青年诗人说:就像小时候在运河边提

迷藏啊,有的小伙伴躲到茅草丛中,有的躲到竹林里,等我睁开眼,小伙伴们却是不见了,

等我真的来找时已经物是人非了。一辈子的颠沛流离,运河里凝结的乡愁成了余光中挥之不

去的情结。那时的余光中只有19岁,正是长血脉长思想的时候,他在运河边汲取了血液和

营养。

⑪今天的余光中终于实实在在地站在了充盈神韵的运河边,他不是一个外来者。凭借浑

黄而睿智的大运河水,他在审视自己的命运,他在接近自己的灵魂-----在运河边的老屋里,

他掀开井盖看着清冽冽的井水,说这井水扩大一万倍就是一汪日月潭啊!他摸着老屋的墙,

一阵尘埃在指间随风而落,说这如何盖得住50多年的乡愁啊!他端起运河水泡出的茶,不忙

喝,只是深情地闻着,说我闻到了这熟悉的血统气味啊!他凝望着横跨运河两岸的洽盛桥,

久久不忍离去,说这座桥要是横跨在……余光中说到这里便不再说,声音开始哽咽了。

⑫曾有人问及余光中如何看待祖国统一问题,他知道窗外就是大运河,说:我相信,泱

泱中华文化总会发挥它的震撼力和向心力,不要为了五十年的政治,抛弃了五千年的文化。

⑬回到台湾,会思念大运河吗?

⑭怎么不呢?在台湾,只要我不走,我就是一滴运河水,这滴水,会蒸发成漫岛的甘露,

所有思乡的人只要轻轻伸出舌头,二千五百岁运河的甘霖就会流入心田的。

⑮诗人余光中如是说。

16.文章写诗人余光中踏上魂牵梦绕的故土寻根寄情。请把他在故乡的主要行踪或活动补充

完整。

坟地一河堤徜徉一抒怀

17.文中余光中睹物生情:询问运河的流向,想到血脉相连的宝岛台湾;端起运河水泡的茶,

闻到熟悉的血统气味……这样的联想在文中还有,请再找出一处。

18.第⑩段中写到诗人“不见到运河是惆怅,见到了运河还是惆怅”,请结合全文谈谈两个

“惆怅”的不同含义。

19.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⑭段中的画线句。

(甲)乡愁

余光中

①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②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③后来啊,测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④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乙)沙田山居⑥(节选)

余光中

①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

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日

月闲闲,有的是时间与空间。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②的长幅横披,任风吹,任鹰

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而我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晨昏,竟已有十八个月了。十八个月,

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

②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

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

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停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

汪汪的海湾。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渺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橘桅出去,风帆进

来。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

③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

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摇动我的心潮。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或黑

的海面,排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

④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

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

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人在楼

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早晨,我攀上佛头去看日出,

黄昏,从联合书院的文学院一路走回来,家,在半山腰上等我,那地势,比佛肩要低,却比

佛肚子要高些。

⑤这时,山什么也不说,只是争噪的鸟雀泄漏了他愉悦的心境。等到众鸟栖定,山影茫

然,天籁便低沉下去,若断若续,树间的歌者才歇一下,草间的吟哦又四起。至于山坳下面

那小小的幽谷,形式和地位都相当于佛的肚脐,深凹之中别有一番情趣。山谷是一个爱音乐

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

扬笛路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音。

[注]①本文写于1976年,此时作者于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沙田,香港地名,在香港九龙半

岛,与大陆隔海相望。②马远,南宋绘画大师,撞画山水、人物、花鸟。夏圭,南宋画家,

以画山水著称。

2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的行文思路。

21.赏析下面的句子,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

②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

22.2017年12月14日,被称为“乡愁诗人”的著名作家余光中在台湾逝世,他的诗文充

满着浓郁的“乡愁”情结。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抒发了余光中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

情,请分析其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

2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甲文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将自己的愁绪和意象紧

密融合,使抽象的“乡愁”具体化。

B.乙文首段“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这里的“陶菊”“苏

月”用了陶渊明和苏东坡的典故,表现了作者对大陆文化的向往之情。

C.乙文第②段“即使是秋睛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

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一句,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写出了大海似真似幻的迷蒙景象。

D.乙文第③段“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摇动我的心潮”,是

海潮引发心潮,借海水的潮声写内心的心潮起伏。

E.乙文以“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细腻描绘了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表

达作者想要隐居山中,不问世事的愿望。

无声的尊重

①冬日的傍晚,我如往常一样加入候车队伍,等待公交车。候车者五六人,有序而安静。

此时,一人牵着一狗,从远处走来。暮色下,那身影被路边的灯光镶上一层金边,尤为醒目。

②渐行渐近,只见年轻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紧贴着他的德国牧羊犬配有专业的拉

杆——这是导盲犬的标准装备。哦,是一位盲人。男子徐徐走向车站,在候车队伍的不远处

停了下来。

③没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

已然大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我身旁一个火红

短发的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掐灭了刚刚点燃

的烟,跟了过去。

④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后排开。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之中达成的默契,令

我惊异。

⑤沉默依旧,直到公交车到来。“您稍等一下,我这就…”司机刚要离开驾驶座准备搀

扶盲人男子上车,被男子礼貌地回绝:“谢谢,不用。”盲人男子执意在导盲犬的引领下,

自行上车。此时是下班高峰,车上已满是乘客。然而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集中,在原

本狭促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

⑥司机身后,坐着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他,让出座位。虽然

妈妈举动突然,但男孩没有流露出一丝不悦。导盲犬抬头看了一眼,便将主人引领到空座上,

然后静静地趴在一旁。这些过程,盲人男子全然不知。

⑦“您好,您要去哪里?"“您好!我要去莫尔大街。”“好的,陛下!"司机诙谐的回

答惹得车内一阵欢笑,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继续前行……

⑧车上,人们都在默默地打量着憨态可掬的导盲犬:即使在急转弯的时候,它也摇头脑

地努力保持直视前方的姿态,神情专注。乘客中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用手机拍照。

我旁边那位原先让座的小男孩,慢慢举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面包,想上前去喂它,被妈妈及时

制止并悄声耳语:“它在工作。它有自己的职责,不要打扰它。”听到“工作”一词,小朋

友立刻缩手退了回来。

⑨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与司机简短道别后与导盲犬下了车。公交车内沉默依旧,

而此时的我,在沉默中体会到了无声的关爱、深沉的尊重。

⑩窗外,寒风习习。心里,暖意融融...

(有删改)

24.请用简洁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5.“无声的尊重”具体表现在文中哪些细节上?(答出任意两点即可,5分)

26.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她)?

27.本文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8.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如何对待生活中有困难的人?

大地的恩典

杜怀超

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

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澳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

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

光亮的半月型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

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

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当然,父亲总是默不

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

鼓J克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我老老实

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

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年来,我一直

在书桌前,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

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

间的刻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

懂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

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

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窕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

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庭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

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

生活的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

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

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

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

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

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

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

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

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

有一丝轻蔑。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段文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件竹器的重

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

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⑨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

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

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

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

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家

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清楚。后来

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

竟甚是欢喜。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

体吧。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

和你一同呼吸呢!

⑪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

随即竹涛涌来……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2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30.请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31.依据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

32.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

33.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

悠悠楠溪江

陈鹤举

①楠溪江生长在永嘉。它使当时的永嘉太守谢灵运成了山水诗的第一人。

②我大概是为了看望谢灵运,才到楠溪江的。因为在我记忆里,许多诗写过的山水本来

未必好。到了楠溪江,却发现楠溪江这源头,真该有着谢灵运。®

③在楠溪江的半腰渡头村,去乘漂流的竹筏。一团青葱中,流水无声,村口树上那悠长

的蝉声,把这没有尽头的安宁,唱成了舒坦和慵懒。三两顶竹做的斗笠,让两岸的山形稍稍

闪过了一番坚挺。据说这水边的小路很漫长,可以到达山的心坎。一位永嘉的朋友,曾经一

次次从这儿步行十多小时去深山的丛林中讨生活。他说这儿的山水太静,静到会让人从心中

渗出苦味。于是,在这个源头,一个小小的竹筏,让不同心情的人,都把自己的心浸到水中

去,把宁静浸到了骨头里。

④楠溪江见不到现代生活的景致,这是一片上古留下来的天地。水清澈到鱼以为它活在

天上。江两边的滩林,半在水中,半在水上。我一直不敢去想人眼的差异。因为人眼的差异,

说明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不一样。我曾见过来自欧洲的油画和水彩画,一些作品中的纯净和明

媚,我一直以为是因了人眼的差异。直到有一天,我被告知欧洲的许多天空和大地,真是这

样的纯净和明媚时,我才有了一个成年人的惊异。我甚至因此相信那种高贵的青黛,是欧洲

人很荣幸的独有。然而在楠溪江,我见到了这种青黛,这种停泊在水天之间,被午后的阳光

映出来的青黛。这时节,万籁俱寂;在这源头,我想起了杜甫的诗句“黛色参天二千尺”,

一下子明白了这纯净明媚的青黛,绝非独独属于欧洲人。

⑤眼中的水天出奇地空阔起来,人与这水天也出奇地感觉到了一种亲密,甚至很想在这

水天之间有一个久长。撑筏人很快活,用歌声,也用他四肢的语言,叙说着他的快活。在这

源头,快乐和恬淡像诗画一样浓郁。

⑥住在楠溪江边的芙蓉山庄。入夜,山庄前的名为“芙蓉三冠”的山峰,被一轮明月映

衬出一个深深的山形。那晚,高大的山形依然寂寞。山前有滩林般的几丛枝干很美的树影,

树前是一条溪流,水声很低,然而很欢快。动情的是各色虫鸣,还不时有几句蛙的情话。虫

声十分精致,也十分富丽。它们与这山这水、与楠溪江一样永远,让我们飘然、逸放、陶醉。

小坐片亥“,沉思相随。一位与水墨交游了大半生的画家明白了,中国画的全部美意,正在于

它是用水墨描写大自然无限美妙的夜。一位用文字过滤百年孤寂的鉴赏家,明白了山、水,

还有虫的歌唱,并不需要见诸文字。而我只是明白了自己的多余,明白了人其实并不被山、

被水,甚至被虫子放在眼里。

⑦在芙蓉山庄,住去了生命中很轻也很重的一夜。

⑧离开楠溪江之前,又去拜访了楠溪江边两个古老的村庄:芙蓉村和苍坡村。这两个村

庄大都有了一千个年份。村庄里的石街和屋宇都已苍老得散发出草木的滋味。鸡叫声是如此

的悠长,仿佛来自久远的宋代。苍坡村有个说是建于宋代的木质凉亭。这亭里外有两圈木凳。

阳光很淡然,好像弥漫着许多年月。两圈木凳上或坐或躺着七八个老人,个个慈眉善目,像

是宋代翰林院中的人物;个个很健康的肤色和饱满的身子,又像是那遥远的年代退了伍的将

军。阳光与他们的谐和,谱成了生活的艺术。这个村庄的人都姓李。听得说到姓李,老人们

都扳着指头悠悠地说起李家的大业来。而楠溪江也在村前悠悠地流。

(注释)①谢灵运:南朝宋诗人,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

34.文章第②段说“却发现楠溪江这源头,真该有着谢灵运”,结合③一⑤段归纳“真该有

着谢灵运”的三大原因。

35.第⑦段写道:“在芙蓉山庄,住去了生命中很轻也很重的一夜。”怎样理解“这一

夜”“很轻”又“很重”?

36.第④段中作者写“欧洲的油画和水彩画”,有什么作用?

37.阅读文中第③段和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③段中作者引用永嘉的朋友的话,目的是什么?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句子。

38.楠溪江源头因为有了谢灵运而多了几分诗情画意。华夏大地,能让文人墨客产生这样亲

密情感的又何止楠溪江一处。请列举一处山水,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杰出诗文,仿照

下面的示例作简要阐述。

示例:南山:陶渊明为之作《饮酒》,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

故乡

梁孟伟

①故乡,是一幅秘藏的圣符,是一座精神的殿堂。

②儿时的故乡,留给我更多的是一份苦涩的记忆。冬天,穿着用人力车外胎做成的“皮

草鞋”,鞋面用几根皮条串联,双脚常常被冻得僵硬麻木,捂上一层稻草,才会感到暖和一

点。夏夭,圆月在夭时,我们就得起床,打稻挑谷直到中午田水发烫;下午挑粪插秧种出满

田星星。“嗡嗡”的蚊子“亲吻”着肌肤,蚂蟆总是在腿上吃得滚圆……缺吃少穿、终年劳

累的生活压得我直不起腰背。我曾一次次爬上高高的山冈,久久眺望山外的世界;一次次诅

咒贫穷的故乡,发誓要找一个幸福快乐的地方。

③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逃难似地离开了故乡,终于完成了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身份转换。

除了探望父母回家小住几天外,我很少回去。故乡的山水日渐模糊,故乡的乡音日益陌生。

④记得有一年,因病休养期间,儿时的玩伴把我接回故乡小住了一段时间:乡亲们用古

铜色的脊背,背我走过村前的木桥,张家大妈王家阿婶端来飘香的饭菜,董家大叔吕家兄弟

送来欢声笑语……啊,在温馨甜蜜的故乡,我的每个毛孔都自由她舒张,每个细胞都享受着

抚爱;我的灵魂得到了洗濯,心胸变得澄澈。

⑤于是,我发现,尽管我已身为城里人,但对故乡依然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留恋,而且,

这种留恋一直深藏心底,不仅没有随时间流逝而消失,反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静静

的村庄、浩瀚的蓝天、悠悠的白云、潺潺的小溪、窄窄的小桥构成了故乡诗意的轮廓,也构

成了我的精神家园。

⑥我梦想着退休后回归故乡,安享与乡亲们“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正当我为建房

选址、设计忙得不亦乐乎时,却传来故乡要修筑水库的消息,网上甚至传出了库区的三维地

图。忽然,我有一阵被掏空般的晕眩、一种被连根拔起的痛感。原来,故乡的根已经深深扎

入我的心田。我曾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换了一个又一个岗位,心里却一直茫然;梦还有多

久?路还有多远?短暂停留,回头凝望,这才发现,惟有故乡的方向能让我内心踏实,安定。

⑦为此,我特地回了趟故乡。一路上我在想,故土难离是国人的传统,安土重迂更是国

人的习惯。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

⑧可奇怪的是,乡亲们表现得比我想象中要平静得多,不过,偶尔也会感受到两种不同

的心境:老人们还幻想着修建水库的选址可以更改,年轻人却关心着水库什么时候开建……

⑨天近黄昏,我在村头流连。四周是那样恬静,暖风吹拂发丝,花草散发芬芳,沿着小

径,慢慢地、慢慢地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依恋,就像暮霭一样越来越浓,直到月华照

亮了我的泪眼。

⑩故乡是一首诗,一首越吟越舒心、越吟越思念的诗。而明天,故乡就要变成一片泽国;

而明天,乡亲们也将要搬离这片曾经生养自己的土地。

⑪今后,我只能梦回乡关!

(有删改)

39.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对故乡的态度转变过程,请简要概括。

40.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1.请结合全文赏析第⑦段划线的句子。

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

42.面对故乡即将被淹的现实,老人和年轻人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心境?结合文章谈谈你

的理解。

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雪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

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

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

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

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

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

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

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

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

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

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

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

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

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

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

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

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

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

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

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43.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4.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45.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

(1)“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2)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46.文章两处画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

样的复杂情感。

智能机器会超越人类吗?

①智能机器真的有可能超越人类吗?2016年3月15日,围棋“人机大战”第五场,“阿

尔法围棋”以4:1的比分击败世界顶尖围棋高手九段李世石。这更激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

的关注。

②的确,如果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运算,人脑的确赶不上人工智能。而无论是国际象棋

还是围棋,都是可以完全程序化的一种运动。如果我们问“阿尔法”一个简单的问题:“你

嬴了比赛开心吗?”它就不能像人一样笑着回答,因为它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也不具备人

脑的灵活性,不能解答任何程序设计范围之外的问题。

③现有机器和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人有智能,而现有机器并不具备真正的智能。严

格地讲,智能机器只能执行特定的指令,而人则是处理所有感受到的信息。显然,执行指令

与处理信息有着本质的不同。

④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研究智能机器的专家也要懂得神经科学,以便模拟人脑的

神经网络构造来制造仿生智能机器。当然,要制造这样一台仿生机器人的困难程度是难以想

象的,因为人脑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复杂、最神奇的“自动化机器”。人脑拥有1000亿个神

经细胞,而每一个神经细胞都有数千个突触和其他神经细胞相连,神经细胞通过这些突触相

互交流,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大约有1000万亿个突触,到了成年大概稳定在100万亿个。

⑤也就是说,仿生机器人需要要拥有1000亿个可以独立运算的处理器,并具有100万

亿个信息中转器。无论是制造元件还是整合这些元件,都是一个似乎难以完成的任务。更为

可怕的是,这些处理器及信息中转器需要制成不同的类型。要完成仿生机器人的制造,需要

最先进的纳米技术,才能把每个处理器做得像神经细胞那么小。它还需要最先进的超级计算

机,才能完成对仿生机器人各个器件排列顺序的编程。

⑥因为世界上并不缺人,缺的是比人类某些性能更为先进的机器。因此,科学家认为,

未来的仿生机器人并非是要完全模仿人类的所有功能,而是模仿某项功能。这样仅仅需要模

仿某个脑区就可以了,这就大大降低了制造难度,并可以强化某些功能,制造一些具有“特

异功能”的电脑。

(选文有改动)

47.阅读全文,说说智能机器人与人有哪些区别。

4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以问句开篇,并引用“阿尔法围棋”大比分击败李世石的热点时事,能激发

读者的阅读兴趣。

B.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已知的”可以删去,因为人脑确实是世界上最复杂、

最神奇的“自动化机器”,“己知的”三个字多余。

C.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制造一个仿生机器人所需的处理

器、信息中转器的具体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制造仿生机器人的难度之大。

D.文章认为智能机器不会真的超越人类,因为智能机器是人类制造的,人工智能是人类赋

予的。人类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强化人类大脑的某些功能,让它为人类服务。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

耿银平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

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②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

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

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

“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

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

了人的青睐赏爱,从而陡增诸多妙趣。

③其实,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认识慢阅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思维是活生生的精神活

动和思维触发,更是一种灵感的产物,所以,就需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

松环境。

④遗憾的是,电子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也陷入了不少误区。其一,读书速成化。不论

看什么书籍,都喜欢速战速决,蜻蜒点水,错过了“品味”的好时机。其二,就是俗浅化。

满足于走马观花,比如很多人热衷于读图和漫画,宁愿让幽默化的图画牵着“思维鼻子”,

也不愿主动探究、提出质疑和深度思考。其三就是功利化。对有用的图书非常着迷,而对于

那些所谓的名著和闲书置之不理,正如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所言,“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

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

权、名利有关,就有用!”造成视野狭窄,心态浮躁。

⑤上述读书看似有成就,轰轰烈烈,其实不然。因为思考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往

往会成为“速朽”,陷入“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中,不能汲取到真正的营养,得

到的思想进步和发展也就有限。

⑥这种阅读倾向更容易让人们的精神气质变得非常浮躁和极端功利化,而将最应该坚守

的情趣、品格和高尚人格忘掉一边;干什么事情都喜欢急于求成,不愿意等待和遵循循序渐

进的规律。很多中学生“无心读名著”,不正是这种浮躁心态的表现吗?

⑦因此,更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慢阅读、“慢火炖”,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

多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

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精神愉悦、发展进步。

49.“慢阅读”中的“慢”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50.第②节从读书的目的方面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慢阅读”,请你加以概括。

51.文中④到⑥节从哪两个方面对电子阅读进行了分析?这部分内容与前文相比对阐述观点

有何作用?

一根红丝线

孙亚玲

秋冬季节变化异常,上周末突感身体很不舒服,便关上电脑,准备去医院看看。

在公交车站等车时,一位小伙子走到我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抬起头来,说:“大

姐,买份……报纸吧,今天的……新报。”

突如其来的举动,把我吓得后退了好几步。正在琢磨咋回事时,再一次听到了他向我哼

哼唧唧的说话声。我定了定神,仔细地看了看这小伙子,二十岁左右的样子,剪着短发,脸

色黑红,涎水挂在嘴上,稍胖,上身穿着卖报纸的职业装,下身穿一条黑色运动裤,白球鞋。

说话结巴,语速慢且模糊,发音不准,咬字不清,右腿还有点病。我心里不由得便冒出了两

个字:傻子。

我想都没想,就把准备乘车的两元钱顺手递给他。他看了一眼,从我手中拿了一元钱,

傻傻地笑着说:“一元……一份,大……姐。”

“那就买两份吧。”

“不行,大姐,我只能卖给您……一份。”他慢腾腾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说着。

“为什么,为什么不能卖两份?”我惊愕地看着他。

“您只能看一份,如果买两份就……就浪费了。”

“看你可怜呗,买两份吧。”

“不可怜,我每天能卖出100多份报纸,我……能……养活自己,不用爸妈……养活……

我。”可能是急于解释,他说话更加结巴了,脸也涨得更红,依然傻傻地笑着说,“不过,

我还是要谢……谢……大姐您。”

说完这一长串话,他向我摆摆手,憨憨一笑,扭过身一病一病地走了。

公交车还没有来,在等待的间隙,站在路边,我心不在焉地翻着报纸,看了各版的大标

题,觉得没有能引起兴趣的内容,顺手把报纸卷成筒拿在手中。

“大哥……买份报……纸!”听声音,我知道又是那个卖报纸的傻子。

“不买,不买,走开!”一个白净帅气的小伙子,不耐炀地向傻子摆摆手。

“卖报的小伙子,过来。”我喊着他,“我把报纸看过了,没有翻乱,还给你。”

小伙子一下子脸色就变了,哭丧着脸说:“不能退……大姐,我……不退。”

“不是退给你,刚才买报纸的钱我不要了,报纸我已经看过,现在,我要去医院看病,

拿着不方便,如果扔了不是浪费吗?”在和他说话的时候,我把报纸放到他怀里的那一摞报

纸上,“你再卖给其他人,多好啊!”

小伙子听了我的话后,咧着嘴又笑了,结结巴巴地说了句:“谢谢大……姐,您是好人。”

转过身,他把报纸放到公交车站的连椅上,从随身背着的布包里拿出一根红丝线,恭恭

敬敬、认认真真地双手递给我,傻傻地笑着说:“我送大姐您一根红……丝……线,让您的

爱在这根红丝线中传……递。”

我被他的话震撼了,当即接过红丝线捧在手中。

“祝姐姐早日康复,因为……好人有好报。”一句很普通的话,却让我感动得流出了眼

泪。

公交车来了,我随着上车的人流走进了车厢。

“尊敬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早上好!我叫庄……有……健(音),为了

不给爹妈添负担,卖报纸……靠我自己……养活自己。请大家买我一份报纸吧!”又是他,

居然把报纸卖到了公交车上。说这段话时,他居然不结巴了,说完傻傻地笑着,用期待的眼

神看着车上的每一位乘客。

大家都好像无视他的存在,没有一个买报纸的人。

他不慌不忙地从车厢前边往后边走,一个人一个人叔叔阿姨地问着。当问到一对打扮时

髦的男女青年时:“大哥大姐,买份报纸吧。”他们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就背过身说:“不

买,没钱。”

“没关系,大哥,你真的……想看……报吗?”

“想看,但没钱啊!”那小伙摊开了两只手。

“要是这样的话,我送你一份,报纸……就是让想看的人看的,只要你想看……”他把

一份报纸递到男青年的手里。

“不不不,别啰唆,不要!”男青年的脸立刻涨得通红。

“没事的,大哥,你看吧……我送……给你,不要钱。”他把报纸硬塞到男青年的手里,

还是那副傻笑。

女青年很不屑地瞟了他一眼,从肩上斜挎的小坤包里拿出一元钱,狠狠地拍在他的手上:

“给你吧,谁没钱?这下可以了吧,快走。”打扮得很时髦的女青年扭过头很轻蔑地对他说,

“连钱都不知道要,真是个傻子。”

他没有把那一元钱装进包里,而是塞到男青年手里,摇着头结巴着说:“我傻,但知

识……不傻,希望哥哥……和姐姐看……看了报纸后……能明白更多的道理,能……学到更

多的知识。”

那一对青年男女脸一阵红过一阵,很不自在地坐在那里,显得十分尴尬。车还没有停稳,

便急急地下了车。

哦,他真的“傻”吗?一根红丝线,连接着大爱与智慧。

5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53.结合全文,说说题目“一根红丝线”的作用。

54.品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为什知为什多不能卖两份?”我惇厚地看着他。

(2)女青年很不屑地瞟了他一眼,从肩上斜挎的小坤包里拿出一元钱,狠狠地拍在他的手

上……

55.文中卖报纸的小伙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雪之梦

毛志成

①每年入冬后,我就格外盼雪,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

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

②中国缺雪已有经年,北京尤甚,好像那雪只飘落在人们的回忆中,消融在人们的遐想

里。

③下雪了!窗幔上的微光告诉了我,街上的喊声告诉了我,孩子们跳下床、冲出门的脚

步声告诉了我。

④我那颗一下子复活了稚气、复活了回忆的心,似乎顿时浸润在琼花中,净化在玉屑里。

⑤冲出房门,冲上街头,我不禁索然了。

⑥这算得上雪吗?灰蒙蒙的天惭懒散散地洒下几粒近乎尘埃、近乎细沙般的东西,扭扭

捏捏地登上楼顶,娇娇滴滴地落在路面,似乎对路旁的枯树、两侧的民宅不屑一顾。它们写

在路面上的,也只是一首闪烁其词的晦涩诗,貌似博大而实际浅薄。它们赶不上步履匆匆的

行人脚步,更挂不上他们的头顶,染不上他们的眉梢,只在那涂着脂粉的脸上骚动了几下,

在那施过铅黛的瘦眉上悬了几星儿。

⑦这哪里是我梦中的雪!

⑧我梦中的雪,纷纷扬扬,铺天盖地,创造着地球上最伟大的宏观美。漫宇琼瑶,满天

寒凛,以世上第一流的平等气度博施于山,普赠于涧,广铺于野,慨惠于林。泼辣辣地洒下

来,登华厦,覆寒宅,染眉头,醉心间。不弃枯木朽株,不漏病妪衰叟,不能把寒门少女的

俭朴衣装染艳,但能把她们的双颊染红。

⑨而眼前的雪,是奢华而悭吝的雪,是徒有虚名的雪。淡淡的、薄薄的、灰灰的,远看

有色而近观无形,经不住行人的步履,徒在万千足迹后面遗下了泥泞。好奇的中学生为了验

证书上的话“雪花都是六角形的”,伸出他们的手承接良久,手心里也只是积存了几滴冷露。

⑩雪停了,几乎用不着太阳的帮忙,只需几缕小风,楼顶、屋顶、街头、枝头上的薄粉

顿消,路面上那一层薄薄的浊水化而为冰,像是推出了一张古板的脸。

⑪这哪里是我记忆中的雪后!

⑫我记忆中的雪后,是壮丽冬景的最佳镜头,是一幅圣洁绘画的定稿。纯洁、晶莹、清

寒的美学元素在大地上铺下了旷远的情怀,铺下了博大胸襟,铺下了冷凝的火焰。步履声声,

韵律浑朴,深深浅浅的足迹伸向高山,伸向田野,伸向一切历史车轮在转动的地方。

⑬^使春天的帷幕已经拉开,造物主已经着手打扫冬景的遗迹,舞台上出现的也不是一

片空白,而是人们那即将储存在心中的深情回忆。旷野中的雪已经花花点点、斑驳陆离了,

但松枝上还有,远山上还有,大道的车迹里还有。远山大道上有雪迹,人的胸襟就会扩展;

翠柏苍松上有雪迹,人的情思就会延伸。

⑭梦中的雪,我多么愿意它变成雪中的梦。

⑮请造物主飘落一场真正有气魄的雪吧,借以成为我展开新梦的襁褓……

56.文章写“雪之梦”,为什么从冬天的画面写起?对全文来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57.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

扑朔迷离的残雪。

(2)灰蒙蒙的天懒懒散散地洒下几粒近乎尘埃、近乎细沙般的东西,扭扭捏捏地登上楼顶,

娇娇滴滴地落在路面,似乎对路旁的枯树、两侧的民宅不屑一顾。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