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B.用煤火取暖时应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原子构成,所以它们物理性质相同D.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长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2.宏观与微观相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盐咸糖甜,是因为构成物质的粒子不同,性质不同B.大多数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C.水通电可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D.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3.2008年4月8日安徽省阜南县一所小学又发生一起误把亚硝酸钠当食盐的中毒事件,确保食品安全的警钟再次敲响,亚硝酸钠(NaNO2)外观与食盐极相似,有咸味,区别它们的有效方法是隔绝空气加热,没有明显变化的是食盐,能分解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亚硝酸钠,此气体可能是()A.SO2 B.NH3 C.N2 D.NO2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干冰B.人呼出的气体C.好喝的雪碧D.清澈的湖水5.下列验证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试剂不正确的一组是()A.Zn(NO3)2溶液、Cu、AgNO3溶液B.Zn、Ag、CuSO4溶液C.Zn、Cu、H2SO4、AgNO3溶液D.Zn、Cu、AgNO3溶液6.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部分操作如图所示,正确的是A.取固体B.溶解C.写标签D.称固体7.2017年5月,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的重大突破。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2:4B.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D.无机物不能转化为有机物8.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B.滤渣中一定不含Fe,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Cu(NO3)2C.滤渣中一定含有Ag,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D.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9.下列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Fe+H2SO4=FeSO4+H2↑B.HCl+AgNO3AgCl↓+HNO3C.CaCO3CaO+CO2↑D.CH4+2O2CO2+2H2O10.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大豆油 B.食盐 C.蔗糖 D.杜康酒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如图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请回答下列问题:(1)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期;(2)写出粒子C的化学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3)粒子A与粒子B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相似”或“不相似”);(4)从E图中你能获得的有关铈元素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一条)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分别写出实验仪器①和②的名称:_____、_____。(2)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_____(填序号),请你根据所选用的装置_____,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3)实验室收集氧气可选用_____装置(填序号),请你说出选用该装置的理由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一)铁的应用和防护(1)常州地铁的轨道主要材料是铁合金制作的,其硬度比纯铁________。(2)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3)为防止铁生锈,通常会对铁制品进行“烤蓝”处理,烤蓝是用化学方法在铁表面生成层致密的四氧化三铁(Fe3O4)保护膜。烤蓝的原理是:在高温下,铁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一种单质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二)铁的冶炼我国劳动人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治铁炼钢,实验室模拟炼铁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1)实验时,应先注水片刻后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有同学提出黑色粉末中还可能含有Fe3O4。已知:Fe3O4能溶于稀H2SO4,且有Fe3+生成;Fe3+遇到硫氰化钾溶液显血红色。为证明黑色粉末成份,该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过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滴加少量硫氰化钾,证明黑色粉末中含有Fe和Fe3O4的现象是_________。(4)若取16g氧化铁粉末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经检测剩余黑色固体成份是Fe和Fe3O4,称量固体的质量为X,则X的范围为_____。14.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验一:模拟工业炼铁的生产过程(1)按照装置图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固定实验装置后,主要实验步骤有:①通入二氧化碳:②停止通入二氧化碳:③点燃A、C处酒精喷灯:④熄灭A、C处酒精喷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按要求完成上述过程中重要的化学方程式。①生成炼铁还原剂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二:测定赤铁矿粉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4)现称取l0g赤铁矿粉于上述装置C的硬质玻璃管内,向A中通入CO2.当赤铁矿中的Fe2O3全部还原为Fe时,剩余固体在CO的保护下冷却、称量,质量为7.9g(假设赤铁矿中的杂质均不与CO反应),该赤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同学们采集了用某种热分析仪记录的CO与Fe2O3进行反应时的有关数据,并得固体质量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资料]CO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与氧化铁反应可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和铁。①根据图象分析,写出P点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___________;②固体质量由48.0g变为46.4g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③设计实验检验生成的黑色固体中是否有铁,写出简单的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化学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2g样品加入到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混合,经测定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设样品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7.6g。求:(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16.“药金”是锌和铜的合金,因外形似黄金容易以假乱真。向盛有30克药金粉末样品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怡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1)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鉴别某黄色金属是真黄金还是铜锌合金,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其中合理的是_____。A取样,在空气中加热B取样,加入稀盐酸C取样,加入硫酸锌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详解】A、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B、煤不完全燃烧能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所以用煤火取暖时应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但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很大,故选项说法错误。D、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长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2、B【详解】A、盐咸糖甜,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大多数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C、水通电可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3、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把物质隔绝空气加热,能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说明该物质发生了分解反应,亚硝酸钠(NaNO2)中含有Na,N和O元素,不含有S,H元素,可以判断出,气体不可能是二氧化硫与氨气,故A和B错误,而氮气没有气味,故C错误,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点评:由于该反应是分解反应,气体中所含的元素必须在亚硝酸钠中能找到,依据的是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4、A【分析】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据此思路进行解析。【详解】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故符合题意;B、人呼出的气体是由二氧化碳、水蒸气、氮气等多种气体组成,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C、好喝的雪碧是由水、色素、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D、清澈的湖水是由水和可溶性杂质组成的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5、D【详解】A、Cu不能与Zn(NO3)2溶液反应,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Cu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能验证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此方案可行;

B、锌能与CuSO4溶液反应,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银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能验证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此方案可行;

C、锌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证明锌比铜活泼;Cu能与AgNO3溶液反应,能证明铜比银活泼,能验证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此方案可行;

D、Zn、Cu都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证明锌、铜的活动性比银强,但无法比较锌、铜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不可行。

故选:D。【点睛】同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前边的金属会与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也要注意,与金属反应酸一般是指稀硫酸和盐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6、D【详解】A、在取用氯化钠时,应将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溶解时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是溶液的名称、溶质的质量分数,应填写氯化钠溶液、20%,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7、B【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过量,参加反应的氢气分子为6个,二氧化碳分子为2个,生成1个乙烯分子和4个水分子;故A选项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2:4是错误的叙述;B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生成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是错误的叙述;D选项根据题中叙述知道,无机物能转化为有机物,故是错误的叙述;答案选择B8、C【详解】向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由于金属的活泼性是铁>铜>银。则铁粉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后硝酸铜与铁反应。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没有Fe,一定有Ag,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可能含有AgNO3、Cu(NO3)2,故选C。9、B【详解】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A.Fe+H2SO4=FeSO4+H2↑,属于置换反应,选项错误;B.HCl+AgNO3AgCl↓+HNO3,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正确;C.CaCO3CaO+CO2↑,属于分解反应,选项错误;D.CH4+2O2CO2+2H2O,不属于任何基本反应类型,选项错误。故选B。10、A【详解】A、大豆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A正确;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D、杜康酒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故选A。【点睛】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BC三Mg2+不相似铈元素的属于金属元素(或铈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或铈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e或铈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为58等)【解析】如图A是氦原子结构示意图,B是镁原子结构示意图,C是镁离子结构示意图,D是氖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总数,图中的x=10-2=8,E是铈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图。【详解】(1)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统称,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核电荷数相同,则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的序号是BC,根据B图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这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2)粒子C为镁离子,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其离子符号为;(3)粒子A核外只有1个电子层,2个电子已经达到稳定结构,粒子B最外层电子数为2,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虽然二者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二者的化学性质不相似;(4)从E图中能获得的有关铈元素的信息有:铈元素的属于金属元素;铈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铈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e;铈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为58等。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酒精灯长颈漏斗A或BA或B或)C或D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气不易溶于水)【详解】(1)实验仪器①酒精灯、②长颈漏斗;(2)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选用固体加热装置A或固液发生装置B,选用的A装置(试管口未放置棉花)可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产生氯化钾和氧气:2KClO32KCl+3O2↑,或选用装置B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产生水和氧气:2H2O22H2O+O2↑;(3)实验室收集氧气时,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C装置收集,或用排水法D装置收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大水和氧气3Fe+4H2OFe3O4+4H2↑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出现爆炸Fe2O3+3CO2Fe+3CO2有少量气泡产生,同时溶液显血红色11.2g<X<15.5g【详解】(1)合金的特性是硬度增大,熔点降低,故铁合金硬度比纯铁大。(2)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3)依据烤蓝的原理是:在高温下,铁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一种单质气体,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种不变,反应物中水含有氢元素,而生成物四氧化三铁中没有氢元素,故猜出生成物气体单质应该是氢气。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Fe+4H2OFe3O4+4H2↑。(4)一氧化碳是具有可燃性气体,当混有氧气或空气时,加热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实验开始时,应先注水片刻,使一氧化碳进入硬质玻璃管,把管内的空气排出,防止加热出现爆炸。(5)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6)把少量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加过量稀H2SO4,如果黑色粉末中有铁,铁与稀硫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滴加少量硫氰化钾,如果黑色粉末中有Fe3O4,反应后溶液中就含有Fe3+,Fe3+遇到硫氰化钾溶液显血红色。(7)采用假设法求X的取值范围。1、假设剩余黑色固体成份全部是铁,则2、假设剩余黑色固体成份全部是Fe3O4,根据铁元素质量反应前后质量相等,则故X的取值范围:11.2g<X<15.5g。14、①③④②吸收二氧化碳70%Fe取黑色固体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黑色固体中含有铁;若无气泡产生则黑色固体中不含铁。【详解】(1)主要实验顺序是:①通入二氧化碳,排尽装置内的空气→③点燃A、C处酒精喷灯→④熄灭A、C处酒精喷灯→②停止通入二氧化碳(先熄灭酒精喷灯,等冷却后再停止通入二氧化碳,以防止生成铁在温度较高时被氧化)。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③④②;(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3)①炼铁还原剂是一氧化碳,生成炼铁还原剂的反应是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D中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设:赤铁矿中杂质的质量为x。x=3g;赤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