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琼中学黎族苗族自治县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海南省琼中学黎族苗族自治县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海南省琼中学黎族苗族自治县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海南省琼中学黎族苗族自治县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海南省琼中学黎族苗族自治县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省琼中学黎族苗族自治县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复习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分子空隙变大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C.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2.下列关于碳单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璀璨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B.铅笔芯主要是用铅和少量炭粉制成的C.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铁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粉末作润滑剂D.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用作电极3.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C.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D.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水面的上升4.遭遇重度雾霾天气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停止室外建筑施工 B.冬季长跑照常进行C.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D.外出戴活性炭口罩5.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15

15

25

20

反应后的质量(g)

0

10

x

y

A.x的取值范围是:0≤X≤45 B.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比为3:1C.当y≤20时,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x+y=656.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铜离子

: B.氯元素:CL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分子:H2O D.镁离子:7.下列四种物质①KClO3②Cl2③HCl④HClO,氯元素的化合价按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A.①②④③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8.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铁钉生锈条件探究 B.氢氧化钠溶液导电C.探究分子运动 D.燃烧条件探究9.下列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物质用途B元素之最液氮:用于医疗明矾:用于消毒杀菌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钠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C物质鉴别D环保知识水和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氧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小木条减缓温室效应:植树造林节能减排减少水体污染:禁止使用洗涤剂A.A B.B C.C D.D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放出热量,火焰上方罩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如图是某同学用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时所采用的过滤装置图。试回答:(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c_____。(2)该图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是:①_____②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风华实验小组的同学就酸溶液和碱溶液是否反应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如图一)。(活动与探究)(活动一)甲组同学根据本组的设计方案,向烧杯中先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又用滴管(1)_____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解释与结论)酚酞遇碱性溶液会变色,遇中性溶液和酸性溶液不变色,根据颜色的变化,从而证明(2)_____是否存在,进而证明是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滴入稀盐酸后产生现象的原因:(3)_____据此甲组同学证明了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活动二)乙组同学设计了和甲组顺序相反的实验,向烧杯中先加入10mL稀盐酸,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又用滴管慢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解释与结论)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观察到(4)_____,说明氢氧化钠被反应掉了,从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活动三)丙组同学(如图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连续滴加稀硫酸后才想起来忘了加指示剂,他们想换一种试剂来检验,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冒出,所以认为硫酸和氢氧化钠没有发生反应。请你评价丙组同学的结论(5)__(反思与总结)由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判断一个反应能够发生时,如果不能证明有其他物质生成,则应设计实验证明(6)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碳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________关系密切.(2)如图1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g(3)甲、乙、丙都是常见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甲和丙都可以作燃料,乙和丙中所含的元素种类相同,乙能引起“温室效应”,则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_,甲转化为丙的途径有多种,写出通过化合反应的方式,甲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乙、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4)实验室用图3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该装置中导气管中的橡胶管用弹簧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液面高出漏斗颈的下端管口,若能观察到________现象,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实验室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5)称取12.5g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结束后放出4.4g气体,试计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14.我们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是因为组成世界的物质丰富多样,不断变化所致。(1)请解释下列物质多样性的原因: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属于不同的物质:_____;②水和冰属于同种物质,但状态不同:_____;③金和钢属于不同的金属_____;④如图中的物质属于_____(填“同种”或“不同种”)物质,主要是因为_____。(2)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变化:①通电分解水:_____;②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变化的微观解释是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的碘酸钾(KIO3)可以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根据碘酸钾的化学式计算:(1)KI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2)KIO3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3)我国规定,食盐中加碘的含量为1kg食盐含碘0.035g,相当于1kg食盐中含碘酸钾多少克?(保留2位小数)16.山西老陈醋的酸味较浓,而镇江老陈醋的酸味酸中带柔,酸而不烈。其实,食醋的酸味强度的高低主要是由其中所含醋酸量的大小决定的。已知,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请计算(写出规范化的解题过程):(1)CH3COOH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2)CH3COOH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3)CH3COOH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F【解析】A、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空隙变大的缘故,正确;B、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引起水的体积膨胀,壶盖被顶开,分子数目不变,错误;C、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可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正确;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正确。故选B。2、B【解析】A.钻石即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正确;B.铅笔芯主要是用石墨和少量黏土制成的,错误;C.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石墨具有润滑性,可用作难以开启的铁锁锁孔的润滑剂,故选项说法正确;D.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用作电极,正确;选B3、C【解析】

A.红磷的量不足时,它所消耗的氧气也就不完全;导致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结果偏小,会影响了实验结论,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装置不漏气是才能保证该实验是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进行的,才能使实验更加准确,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如果将红磷改为碳来进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的话,由于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占据氧气的原有的体积,导致测定结果偏小,而不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故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物理学中的压强知识可知,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从而使集气瓶内外的压强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4、B【解析】试题分析:造成雾霾的原因的可吸入颗粒物。故选B。考点:环境保护5、A【解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确定x+y=(15+15+25+20)﹣10=65,当y=0时,x=65,因此x的取值范围是:0≤X≤65,选项A错误;B.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15﹣0):(15﹣10)=3:1,正确;C.当y<20时,该反应的反应是A+B+D=C,是化合反应,当y=20时,该反应是A+B=C,是化合反应,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y=(15+15+25+20)﹣10=65,正确。故选A。6、C【解析】

A、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1个铜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铜离子表示为:,故A错误;B、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氯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l,故B错误;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分子的表示方法是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水的化学式为:H2O,故C正确;D、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镁离子表示为:Mg2+,故D错误;故选C。7、D【解析】

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Cl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故选D。考点:化合价规律8、D【解析】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铁钉生锈条件探究过程中,这两支试管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溶液导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该探究分子运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燃烧条件探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9、C【解析】

A、明矾只能加速水中悬浮颗粒沉降,不能消毒杀菌,故不符合题意;B、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故不符合题意;C、水和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双氧水中产生气泡,水中无现象,可以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小木条鉴别,氧气中燃烧更旺,二氧化碳中熄灭,故符合题意;D、减少水体污染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故不符合题意。10、D【解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A选项现象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色火焰,放出热量,B选项现象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C选项现象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放出热量,火焰上方罩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D选项现象描述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木炭、硫、铁丝和氢气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识记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是解题的关键,要区分物质在空气可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同时还要注意描述现象的语言的准确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铁架台漏斗烧杯未用玻璃棒引流漏斗的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解析】

(1)仪器a是铁架台,仪器b是漏斗,仪器c是烧杯;故填:铁架台;漏斗;烧杯。(2)防止滤纸被直接倾倒的液体冲破,要求液体应沿玻璃棒流下,图中倾倒液体时没按要求用玻璃棒引流;过滤后的液体应顺着烧杯壁流下,以加快过滤速度,要求漏斗末端尖嘴紧靠烧杯内壁,题图中此点没有做到;

故填:未用玻璃棒引流;漏斗的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慢慢氢氧化钠NaOH+HCl=NaCl+H2O溶液变为无色不正确,稀硫酸有剩余也会有此现象反应物有所减少或已不存在【解析】

活动与探究:(活动一)甲组同学根据本组的设计方案,向烧杯中先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又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不断搅拌;解释与结论:酚酞遇碱性溶液会变色,遇中性溶液和酸性溶液不变色,根据颜色的变化,从而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存在;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活动二)乙组同学设计了和甲组顺序相反的实验,向烧杯中先加入10mL稀盐酸,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又用滴管慢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解释与结论:酚酞与碱变红色,与酸不变色,氢氧化钠是碱,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溶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被反应;(活动三)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冒出,所以认为硫酸和氢氧化钠没有发生反应。请你评价丙组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因为稀硫酸有剩余时,滴加碳酸钠溶液,也会有气泡冒出;反思与总结:由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判断一个反应能够发生时,如果不能证明有其它物质生成,则应验证反应物有所减少或已不存在。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最外层电子数ABCO22C+O【解析】

(1)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则碳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2)A、因碳的偏旁为“石”,则碳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A说法正确;B、由信息可知,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故B说法正确;C、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则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应为4,故C说法错误;D、由信息可知,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故D说法错误;(3)乙既能够做气肥又能够引起温室效应,因此乙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乙、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因此丙是一氧化碳,甲是单质,应为碳,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下能将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甲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点燃2CO;根据物质结构决定性质,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两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两物质的性质有差异;(4)选择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图3装置属于固液在常温下制取氧气,应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该装置中导气管上的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液面高出漏斗颈的下端管口后,继续注水,若能观察到液面不再下降现象,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5)设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为x,则:CaCO3+2HCl═CaCl2+CO2↑+H2O10044x4.4gx4.4gx=10g,所以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1-10g12.5g14、分子构成不同分子构成相同,但分子间隔不同两者由不同微粒构成不同种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化学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解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1)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属于不同的物质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故填:分子构成不同;②水和冰属于同种物质,但状态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相同,但分子间隔不同,故填:分子构成相同,但分子间隔不同;③金和钢属于不同的金属是因为两者由不同微粒构成,故填:两者由不同微粒构成;④金刚石、石墨、属于不同种物质,主要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填: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①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故填: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②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