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第3单元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梯度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第3单元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梯度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第3单元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梯度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第3单元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梯度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第3单元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梯度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第10课一、素养达标1.(2024·北京顺义统考)20世纪50年头以来,民法典立法工作因各种缘由五次搁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这说明我国(C)A.逐步确立“依法治国”方略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C.法制建设不断走向健全D.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全面建成解析:材料“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强调的是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走向健全,C项正确;“依法治国”方略是在中共十五大上确立的,A项解除;材料强调的是法制建设的发展完善,并非是体系的形成,B项解除;材料与小康社会目标无关,D项解除。故选C项。2.(2024·吉林通化)新中国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了依据地与解放区社会改造的核心实践,并将之推向全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就是195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前者是人的解放,后者是土地的解放。这表明建国初期法制建设的特征是(A)A.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阅历和成就B.起先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践C.以宪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D.以苏联为师的基本法典起草解析:依据材料“新中国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了依据地与解放区社会改造的核心实践”“195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以立法的形式整理、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阅历和成就,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A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记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解除B项;2010年底,以宪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解除C项;材料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阅历和成就的总结,没有体现向苏联学习,解除D项。故选A项。3.(2024·福建龙岩期中)我国颁布的1982年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立法共24条,比1954年宪法中多出5条,比1975年宪法中多出20条,比1978年宪法中多出8条。据此可知,1982年宪法(D)A.是新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宪法B.反映了民主集中制原则C.标记着社会主义法制已完善D.更加重视保障公民权利解析:依据材料“1982年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立法共24条”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总纲》后面,并且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立法,比之前要多,说明1982年宪法更加重视保障公民权利,D项正确;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颁布的“五四宪法”,解除A项;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解除B项;1982年宪法并不能标记社会主义法制已经完善,此说法过于确定,解除C项。故选D项。4.(2024·黑龙江哈九中)1982年宪法自通过至今共阅历了四次修改。在某次对宪法的修改中,宪法将“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破坏国家经济支配”,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变更表明(B)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B.宪法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C.经济支配在我国已退出历史舞台D.改革开放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解析:由材料可知,1982年宪法至今不断修订,与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说明宪法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B项正确;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解除A项;我国并未取消经济支配,解除C项;材料强调宪法的变更,不属于政府职能的转变,解除D项。故选B项。5.(2024·山东德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疼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作为首要的立法宗旨规定在第一条之中;单独设立人格权编,用以疼惜自然人的生命权、名誉权和隐私权等基本民事权利;增设居住权,用以满意特殊状况下人们对生活居住的须要;等等。这主要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B)A.在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B.“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定位C.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完整性D.回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须要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重视疼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因此单独设立人格权编,用以疼惜人民的基本民事权利,增设居住权,用以保障人民的居住需求,这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定位,B项正确;材料没有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其他法律进行对比,无法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解除A项;材料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部分内容,体现不出法律内容的完整性,解除C项;材料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内容与市场经济没有干脆关系,解除D项。故选B项。6.(2024·河北衡水武强中学)1950年5月,中共中心发出《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1951年3月,党中心通过了《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同年12月,中共中心又作出《中共中心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奢侈和反对官僚主义的确定》。这些举措(C)A.旨在加强党中心的集中领导B.适应了社会主义的改造C.利于推动党的精神文明建设D.推动“一五”支配的进程解析:依据材料“《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中共中心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奢侈和反对官僚主义的确定》”及所学可知,新中国初期中共中心确定对全党的基层组织进行一次普遍整顿,在全体党员中进行一次关于共产党员必需具备的八项条件的教化,特殊是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前途的教化,这有利于推动党的精神文明建设,C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党中心的集中领导,A项不符合题意,解除;社会主义改造起先于1953年至1956年,与题干信息不符,解除B项;“一五”支配实施于1953年至1957年,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解除。故选C项。7.(2024·江苏南京溧水高级中学)下表是新中国建国初期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国家召开这些会议旨在(C)时间会议名称概况1950年9月25日至30日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表彰了33名突出的英雄模范人物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授予464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56年4月30日至5月10日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授予853个全国先进集体称号,授予4703人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1959年10月25日至11月8日全国工交群英会受邀代表6576人,代表全国360多万名先进生产者A.鼓舞人民群众投身“一五”建设B.推动国民经济复原C.激发全国人民的热忱和干劲D.宣扬个人英雄主义解析:依据本题材料,这些重要会议的召开宣扬和弘扬了模范人物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和精神,目的是激发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忱和干劲,C项正确;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一五”支配是在1953—1957年,与材料中表彰“战斗英雄”“工农兵劳动模范”“工交群英会”的时间不符合,解除A项;1952年底,解放前被严峻破坏的国民经济全面复原,解除B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个人英雄主义”强调个人,忽视集体,材料中被表彰的人是为国家作出较大贡献的,不属于个人英雄主义,解除D项。故选C项。8.(2024·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李强总理在首次记者款待会上谈到八九十年头江浙地区浙商创建的“四千”精神,就是走遍千山万水,想尽想方设法,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这种乘风破浪的创业精神永不过时,恒久须要。“四千”精神的提出(B)A.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B.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须要C.深化了依法治国的方略D.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解析:依据本题材料可知,党和国家把浙商乘风破浪的创业精神,归纳为“四千”精神,强调其永不过时,恒久须要,丰富了中华文明内涵,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须要,B项正确;依据所学可知,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除A项;弘扬浙商创业的“四千”精神与“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化无关,解除C项;“四千”精神提倡的是创业进取,属于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干脆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解除D项。故选B项。9.(2024·天津武清期末)民法是调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20世纪之前,中国没有独立的民法典,尽管历代封建统治者都特殊重视法典的编纂,但这些法典大都是刑法,其中虽涉及民事关系,如户、婚、钱债、赔偿等,亦实行刑罚的手段调整之,本质上仍属刑法规范。纵观中国古代,没有成文的民法典,民刑不分,以刑事责任代替民事责任;民法观念不发达,民法中的同等、自由、权利等观念始终没有形成。——摘编自房绍坤《中国民法的历史、现状与将来》材料二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先,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化,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须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中国古代民法不发达的缘由。(2)依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并指出其特点。(3)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分析其颁布的主要意义,并归纳古今中国民法的发展趋势。答案:(1)缘由:专制统治长期存在;民刑不分,偏重刑法;自然经济长期居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盛行;儒家思想重义轻利;宗法制的影响。(2)历程:改革开放后起先起草民法典;90年头改革开放深化,颁布民法通则;90年头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21世纪后,适应全球化须要,加快起草,2017年通过民法总则,2024年民法典正式实施。特点:阶段性和渐进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逐步完善。(3)地位: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意义: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趋势:从专制到民主。解析:(1)缘由:依据材料一“纵观中国古代,没有成文的民法典,民刑不分,以刑事责任代替民事责任”可以得出,民刑不分,偏重刑法;结合所学,可以从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思想观念等方面作答,即政治上专制统治长期存在;经济上自然经济长期居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盛行;思想上儒家思想重义轻利;另外宗法制度、宗法观念的影响等等,都不利于对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疼惜。(2)历程:依据材料二“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可以得出,改革开放后起先起草民法典;依据材料二“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化,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须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可以得出,80年头改革开放深化,颁布民法通则;依据材料二“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可以得出,90年头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依据材料二“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可以得出,21世纪后,适应全球化须要,加快起草,2017年通过民法总则,2024年民法典正式实施。特点:依据材料二可知,我国民法典阅历了80年头、90年头、21世纪等不同阶段的发展,可以得出阶段性和渐进性;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民法典不断发展完善,可以得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逐步完善。(3)地位: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意义: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须要,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有利于解决民事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二、实力提升10.(2024·福建龙岩一中)1953年的《选举法》确定了农村与城镇每个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为81,1982年修改选举法时,将这一比例缩小为41,2010年的《选举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选举法》的修订过程说明(A)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B.城乡之间实现均衡发展C.我国基本政治制度逐步成熟D.基层民主取得重大突破解析:材料“1953年的《选举法》确定了农村与城镇每个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为81……2010年的《选举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体现我国城乡代表名额渐渐趋向同等,说明我国在不断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A项正确;我国城乡并未实现均衡发展,解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并非基本政治制度,解除C项;基层民主指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主要有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材料并未体现,解除D项。故选A项。11.(2024·云南普洱期末)2017年,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要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到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中国法治建设应达到更高程度。这反映出新时期中国(D)A.法治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互推性B.依法治国对社会要求的多元性C.社会发展对法制建设的紧迫性D.社会发展与依法治国的同步性解析:材料“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要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到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中国法治建设应达到更高程度”说明社会发展与依法治国的同步性,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法治建设与经济发展是怎么相互推动的,解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发展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没有关于“依法治国对社会要求的多元性”的信息,解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发展与依法治国的同步性而非紧迫性,假如强调紧迫性,材料更应当强调我国的法制建设跟不上社会发展,迫切须要法制建设的发展,材料没有这层意思,解除C项。故选D项。12.(2024·贵州黔南期末)2024年,贵州“村超”(榕江县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爆火“出圈”,每场竞赛都有上万观众,相关内容全网阅读量超20亿次,社会各界名人踊跃点赞,民族歌舞来助阵,手工艺品作嘉奖,赶着民俗办竞赛,喧闹场面兴名气……被媒体称为“世界级体验”。这体现了乡村文化建设(B)A.需依托当地物质文化遗产B.须要传统与时尚相结合C.要不断品牌化商业化D.只能借助网络大力宣扬解析:依据材料“相关内容全网阅读量超20亿次,社会各界名人踊跃点赞,民族歌舞来助阵,手工艺品作嘉奖,赶着民俗办竞赛,喧闹场面兴名气”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贵州举办足球竞赛,不仅有足球,还有民族歌舞、民俗表演,引来全国各地的观众,网络热度高,而“村超”之所以能够“出圈”,在于它不仅有传统文化,也有时尚的簇新事物,体现了乡村文化建设须要传统与时尚相结合,B项正确;民俗表演等并不是物质文化遗产,解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乡村文化建设要兼顾传统与时尚,没有体现商业化,解除C项;“只能”一词过于确定,解除D项。故选B项。13.(2024·安徽宣城期末)1950年评比出的新中国第一代劳模主要是革命斗争中已逝的英雄和烈士,以及主动生产的先进工作者。1956年劳模评比起先从强调体力劳动转为强调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2005年第一次将进城务工人员及民营企业家列入评比范围。这表明我国的劳模评比(C)A.符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B.缺乏合理的统一标准C.体现了主流劳动价值观念的变更D.人员结构长期不合理解析:依据材料革命斗争中“已逝的英雄和烈士,以及主动生产的先进工作者”“从强调体力劳动转为强调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第一次将进城务工人员及民营企业家列入评比范围”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随着时代的发展,劳模的评比标准发生了变更,体现了主流劳动价值观念的变更,C项正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解除A项;劳模评比的标准与时代要求有关,不会完全统一,解除B项;“长期不合理”无从体现,解除D项。故选C项。14.(2024·重庆西南高校附中)20世纪60年头初,雷锋在日记中写道:“青春,恒久是奇异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恒久力争上游的人,恒久忘我劳动的人,恒久虚心的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人物简介张秉贵(1918—1987年)20世纪50年头初,作为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在平凡的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1979年,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王进喜(19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