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新题之生物圈_第1页
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新题之生物圈_第2页
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新题之生物圈_第3页
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新题之生物圈_第4页
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新题之生物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生物圈(2024年2月)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不能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足球场上的小草 B.滇池 C.曲靖市第一中学校园 D.昆明世博园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 B.湖泊生态系统 C.沙漠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3.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在《人工放射性核素在海洋鱼类中的富集、分布及放射损伤研究进展》一文中引用了Tateda科研团队利用动态生物舱模型模拟福岛南部沿海生物群中铯﹣137水平的研究成果。某科研机构重复该实验,模拟某放射性核素浓度,研究一条食物链,得到表中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生物体ABCDE某放射性核素浓度/ppm0.0571.2580.39A.浮游藻类的富集作用最强 B.表中A、C之间是捕食关系 C.表中生物A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 D.若人捕食了D,则人是生物富集的最大受害者4.鼠妇(又称潮虫或西瓜虫),它们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如下表所示)中,对它修改正确的是()位置鼠妇环境温度土壤湿度纸盒左侧20只明亮28℃干燥纸盒右侧20只阴暗28℃潮湿A.两侧鼠妇的数量可以不同 B.两侧都应是阴暗环境 C.两侧的温度可以不同 D.两侧的土壤都要潮湿的5.下列各项中,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C.一个池塘中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 D.一个池塘中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6.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一个生态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瓶应该密封,并放置在有阳光的地方 B.瓶内动物的数量越多,该生态瓶就越稳定 C.瓶中放置的泥沙不利于小鱼生存 D.该生态瓶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7.2023年初,云南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造成某些农作物因干旱死亡,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8.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指的是()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9.加拿大一枝黄花是我国著名外来入侵种,其适应环境能力极强,与周围植物争阳光、争肥料,直至其它植物甚至是农作物死亡,从而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这说明了()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1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占比。其中代表生产者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1.如图表示Ⅰ、Ⅱ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各组生物的关系不符合图示曲线的是()A.人与链球菌 B.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 C.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D.草食动物与胃肠内的纤维细菌12.下列哪个区域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A.土壤层 B.整个水圈 C.大气圈的下层 D.岩石圈的下层13.若食物链“水稻→蚱蜢→青蛙→蛇”被某种不易分解、无法排出体外的有毒物质污染,则体内含毒素最多的生物是()A.水稻 B.蚱蜢 C.青蛙 D.蛇14.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A.草→蛇→老鼠→鹰 B.草→老鼠→蛇→鹰 C.太阳→草→老鼠→蛇 D.草→蛇→老鼠→细菌15.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16.(实验探究)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以下是某实验小组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请回答问题(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3)制订和实施计划:①准备材料用具:20只鼠妇、铁盘、纸板、玻璃板、湿土。②设计实验装置:在铁盘内铺上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纸板,一侧盖玻璃板。这样就形成了和两种环境。③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各放入10只鼠妇,静置2分钟后,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④按照方案进行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时间/min234567891011明亮处的鼠妇个数/只4322222212阴暗处的鼠妇个数/只6788888898(4)数据处理:上表是一组同学的数据,需要统计各小组第11min的数据,取值。(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本实验控制的变量是;把全班分成若干组相当于进行重复实验,取各组的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的;不能用一只鼠妇做实验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实验后要把鼠妇放回大自然。(7)如果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中的变量是,需要给鼠妇提供的两种环境是和潮湿。17.某同学在探究“光对鼠妇的生活是否有影响”时,设计了如下实验:(1)【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2)【作出假设】。(3)【制订与实施计划】①在一个铁盘内铺上一层潮湿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盘上左侧(甲组)盖不透光纸板,右侧(乙组)盖玻璃板(如图所示),在盘内形成和两种环境。②将10只鼠妇放入铁盘的处,静置2分钟。③观察统计:每隔一分钟统计一次甲组和乙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分别计算出甲组和乙组数据的,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4)预测结果:阴暗处鼠妇的数量,明亮处的。(填“多”或“少”)(5)实验结论:鼠妇(填“喜欢”或“不喜欢”)阴暗的环境,由此可知鼠妇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是。三.解答题(共3小题)18.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农作物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较差,如图呈现了农田生态系统的一些关系,结合图回答问题。(1)该图能否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原因是。(2)图中共有条食物链;食虫鸟与螳螂之间的关系是。(3)图中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腐生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4)从总体上看,生态系统中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原因是。(5)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如果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6)如果大量捕杀蛇,那么食虫鸟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填“强”或“弱”),原因是。19.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面积很大,有广阔的森林,生物种类特别多。1914年,有生态学家指出:“黄石公园的鹿经常被狼吃了,长期下去,可能会造成生态失衡。”于是人们开始猎杀公园里的狼。到1926年,公园里所有的狼都被消灭。然而令生态学家意想不到的是,黄石公园的生态环境反而出现了问题:鹿的数量猛涨,柳树、杨树遭到了鹿的过度啃食,许多地方因此变成荒地。有专家认为,柳树、鹿、狼构成一条食物链,只要引入狼,就可以控制鹿的数量,然后柳树林就能慢慢恢复。1995年美国政府采纳专家的建议,开始从其他地方将狼群迁入黄石公园。渐渐的,狼的数量恢复到当初的水平,鹿的数量出现了显著的下降。然而,公园里有些地方生态恢复的不错,狼似乎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也有些地方,柳树并没有明显复苏。为什么鹿少了,柳树却没有在这些地方生长?研究发现,专家忽略了河狸这个关键因素。柳树要正常生长不仅要防止鹿的啃食,还需要有地下水。大家知道,河狸吃嫩树皮,用树枝搭建堤坝。水坝使河流的水位上升,淹没其巢穴的入口,这样天敌也就进不来了。人类消灭了黄石公园的狼,鹿几乎消灭了柳树丛。没了柳树,河狸没法过冬,就会搬走。没有河狸建水坝蓄水,河水流得太急,不仅造成水土流失,而且不能充分滋润两岸的土地,地下水位下降到柳树根力所不能及的范围。现在,就算是狼高强度的进行捕食鹿,要恢复柳树也已经为时太晚。生态系统要比我们设想的复杂得多,而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恢复起来也要比我们设想的困难得多,甚至是不可完全恢复的了。我们需要做的,是尽量保护生态系统,而不是幻想着在破坏了之后再用简单的办法恢复它。(1)1914年,人们通过猎杀狼来保护黄石公园里的鹿,目的是防止。狼消失后,人们的目的(有/没有)达到。(2)1995年,根据专家建议重新引入狼,期望恢复柳树林生长。请完善专家理论中的食物链:柳树→→狼。(3)影响柳树恢复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河狸修建堤坝使地下水位的事实,说明生物能够(影响/适应)环境。(4)通过黄石公园狼消失与重现的实例,可以得到的启示是(多选)。a.如果人类的干扰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b.生态系统一旦失去了平衡,人们很难使其再恢复成原状c.在生态系统中,某些被忽视的生物可能起着重要作用20.我国将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图一是某绿色低碳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大气之间的关系,箭头表示含碳物质的流动方向;图三表示农作物和家蚕之间的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1)图一绿色低碳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2)图一生态系统中的食用菌对应图二中的。(选填甲、乙或丙)(3)图二中甲、乙、丙之间碳是以形式存在的。(4)图三中若W1表示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A1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1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B1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则D1表示的能量是指用于农作物的能量,这部分能量流入家蚕体内。(5)图三表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生物圈(2024年2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不能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足球场上的小草 B.滇池 C.曲靖市第一中学校园 D.昆明世博园【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A【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真菌)。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个个生态系统。【解答】解:A.足球场上的小草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BCD.滇池、曲靖市第一中学校园和昆明世博园既包括了生物生存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特点是解题的关键。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 B.湖泊生态系统 C.沙漠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考点】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C【分析】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解答】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在草原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中,沙漠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自我调节能力最弱,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中的特征。3.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在《人工放射性核素在海洋鱼类中的富集、分布及放射损伤研究进展》一文中引用了Tateda科研团队利用动态生物舱模型模拟福岛南部沿海生物群中铯﹣137水平的研究成果。某科研机构重复该实验,模拟某放射性核素浓度,研究一条食物链,得到表中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生物体ABCDE某放射性核素浓度/ppm0.0571.2580.39A.浮游藻类的富集作用最强 B.表中A、C之间是捕食关系 C.表中生物A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 D.若人捕食了D,则人是生物富集的最大受害者【考点】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D【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解答】解:A、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浮游藻类属于生产者,营养级最低,所以浮游藻类的富集作用最弱,A错误。BC、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某重金属浓度(ppm)从少到多依次是A0.05<E0.39<C1.2<B7<D58,可知食物链:A→E→C→B→D。食物链是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所以,A是生产者,D是消费者,BC错误。D、生物富集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的积累,使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的现象。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即最高营养级。若人捕食了D,则人是食物链中最高级消费者,所以人是生物富集的最大受害者,D正确。故选:D。【点评】理解生物富集现象是解题关键。4.鼠妇(又称潮虫或西瓜虫),它们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如下表所示)中,对它修改正确的是()位置鼠妇环境温度土壤湿度纸盒左侧20只明亮28℃干燥纸盒右侧20只阴暗28℃潮湿A.两侧鼠妇的数量可以不同 B.两侧都应是阴暗环境 C.两侧的温度可以不同 D.两侧的土壤都要潮湿的【考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专题】对照实验思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答案】D【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照,除光照(明亮、阴暗)不同外,其它条件如鼠妇数量、温度、湿度等应该都相同且适宜;而表格中湿度不同左半侧湿土、右半侧干土,因此对其修改正确的是两侧的土壤都要潮湿的。故选:D。【点评】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5.下列各项中,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C.一个池塘中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 D.一个池塘中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C【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的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组成。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解答】解:A、个池塘中所有的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仅是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成分,缺少生物部分的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缺少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及无机环境,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都属于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D、一个池塘中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能构成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6.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一个生态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瓶应该密封,并放置在有阳光的地方 B.瓶内动物的数量越多,该生态瓶就越稳定 C.瓶中放置的泥沙不利于小鱼生存 D.该生态瓶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A【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般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本身就越稳定,解答即可。【解答】解:A、生态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应该密封。且只有在光下,绿色植物才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从而为生态瓶提供有机物和能量,因此该生态瓶应放置在有阳光的地方,A正确;B、该生态瓶是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该生态瓶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越多越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B错误;C、沙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可以为水草的生长提供无机盐,所以瓶中放置的泥沙利于小鱼生存,C错误;D、该生态瓶是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有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态瓶中除了具有生产者(绿色植物)和消费者(小昆虫)外,在土壤里还含有细菌和真菌,它们是生态瓶中的分解者,D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作用。7.2023年初,云南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造成某些农作物因干旱死亡,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归纳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答案】A【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解答】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涵三个方面: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环境。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光照,温度,水分等因素。2023年初,云南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造成某些农作物因干旱死亡,说明水分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这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是结合具有的事例分清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8.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指的是()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考点】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专题】归纳推理;生物圈专题.【答案】D【分析】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解答】解: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9.加拿大一枝黄花是我国著名外来入侵种,其适应环境能力极强,与周围植物争阳光、争肥料,直至其它植物甚至是农作物死亡,从而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这说明了()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答案】C【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解答】解:加拿大一枝花引种到我国后,生长繁殖很快,说明它适应了我国的环境;与周围植物争阳光、争肥料,直至其它植物甚至是农作物死亡,对当地原有植物破坏严重,严重威胁着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说明它也能影响环境。故选:C。【点评】理解掌握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占比。其中代表生产者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D【分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其中营养级别越高其数量越少,营养级别越低,数量越多。【解答】解:图中④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属于生产者,③次之属于初级消费者,②再次之,属于次级消费者,①属于第三级消费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和食物链的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如图表示Ⅰ、Ⅱ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各组生物的关系不符合图示曲线的是()A.人与链球菌 B.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 C.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D.草食动物与胃肠内的纤维细菌【考点】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答案】A【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共生关系等。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就是共生。由图中的两条曲线可知,一种生物,随着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是合作关系。【解答】解:A、链球菌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寄生在人身上,能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等疾病,因此不符合图示曲线,A符合题意;B、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藻类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通过分解作用可以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能为藻类提供水、无机盐,这种对双方彼此都有利的生活方式叫共生,符合图示曲线,B不符合题意;C、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植物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因此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共生关系。符合图示曲线,C不符合题意;D、草食动物的胃肠内,有些种类的细菌,可以帮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动物也为这些细菌提供共生的场所和食物,细菌和草食动物的这种关系称为共生关系。符合图示曲线,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寄生、共生的特点。12.下列哪个区域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A.土壤层 B.整个水圈 C.大气圈的下层 D.岩石圈的下层【考点】生物圈的范围.【专题】归纳推理;生物圈专题.【答案】D【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解答】解:由分析可知: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主要是土壤层),岩石圈的下层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13.若食物链“水稻→蚱蜢→青蛙→蛇”被某种不易分解、无法排出体外的有毒物质污染,则体内含毒素最多的生物是()A.水稻 B.蚱蜢 C.青蛙 D.蛇【考点】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D【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汞、银、镉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不断积累。【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在食物链“水稻→蚱蜢→青蛙→蛇”中,水稻的营养级别最低,有害物质含量最少,蛇的营养级别最高,含量最多。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富集现象。14.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A.草→蛇→老鼠→鹰 B.草→老鼠→蛇→鹰 C.太阳→草→老鼠→蛇 D.草→蛇→老鼠→细菌【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B【分析】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解答】解:AB、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蛇以老鼠为食,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草→老鼠→蛇→鹰,A错误,B正确。C、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C错误。D、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细菌属于分解者,D错误。故选:B。【点评】掌握食物链的正确书写要求是解题的关键。15.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考点】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C【分析】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解答】解:A、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A错误;B、草原生态系统多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主要以低矮的草原植被为主,B错误;C、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被称为“地球之肾”,C正确;D、淡水生态系统是指由淡水生物群落及淡水水域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分为静水的和流动水的两种类型。前者指淡水湖泊、池塘和水库等;后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类型,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16.(实验探究)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以下是某实验小组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请回答问题(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或光不会影视鼠妇的生活)。(3)制订和实施计划:①准备材料用具:20只鼠妇、铁盘、纸板、玻璃板、湿土。②设计实验装置:在铁盘内铺上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纸板,一侧盖玻璃板。这样就形成了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③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各放入10只鼠妇,静置2分钟后,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④按照方案进行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时间/min234567891011明亮处的鼠妇个数/只4322222212阴暗处的鼠妇个数/只6788888898(4)数据处理:上表是一组同学的数据,需要统计各小组第11min的数据,取平均值。(5)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6)表达和交流:本实验控制的变量是光;把全班分成若干组相当于进行重复实验,取各组的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的误差;不能用一只鼠妇做实验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实验后要把鼠妇放回大自然。(7)如果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中的变量是土壤的湿度,需要给鼠妇提供的两种环境是干燥和潮湿。【考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专题】实验步骤设计与评价;单一变量思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答案】(2)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或光不会影视鼠妇的生活)(3)明亮;阴暗(4)平均(5)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6)光;误差;偶然性(7)土壤的湿度;干燥【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注意变量的唯一性。此题考查的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解答】解:(2)根据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或光不会影视鼠妇的生活)。(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4)进行多次统计,然后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准确靠。(5)据表中数据可见: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6)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实验变量是光照。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准确靠。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当然,采用更多的鼠妇更好,但会。加实验的难度。(7)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外,还有水分、温度、空气等因素对鼠妇生活都有影响。如果“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中的变量是土壤湿度,需要给鼠妇提供的两种环境是潮湿和干燥.除了光、土壤的潮湿程度外,温度等因素也可影响鼠妇的生活。故答案为:(2)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或光不会影视鼠妇的生活)(3)明亮;阴暗(4)平均(5)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6)光;误差;偶然性(7)土壤的湿度;干燥【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并通过解答此题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17.某同学在探究“光对鼠妇的生活是否有影响”时,设计了如下实验:(1)【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2)【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没有)影响。(3)【制订与实施计划】①在一个铁盘内铺上一层潮湿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盘上左侧(甲组)盖不透光纸板,右侧(乙组)盖玻璃板(如图所示),在盘内形成明和暗两种环境。②将10只鼠妇放入铁盘的中央处,静置2分钟。③观察统计:每隔一分钟统计一次甲组和乙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分别计算出甲组和乙组数据的平均值,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4)预测结果:阴暗处鼠妇的数量多,明亮处的少。(填“多”或“少”)(5)实验结论:鼠妇喜欢(填“喜欢”或“不喜欢”)阴暗的环境,由此可知鼠妇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是暗处。【考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专题】实验步骤设计与评价;对照实验思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答案】(2)光对鼠妇的生活有(没有)影响(3)明;暗;中央;平均值(4)多;少(5)喜欢;暗处【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2)根据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提出的问题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可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没有)影响。(3)①根据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所以实验变量是光。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盘内形成明暗两种环境。②为了控制单一变量,需将10只鼠妇放入铁盘的中央处,静置2分钟。③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取全班各组多次的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因此为了排除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使结论更准确。(4)结合生活经验,预测结果为:黑暗处鼠妇的数量多,明亮处的少。(5)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故答案为:(2)光对鼠妇的生活有(没有)影响(3)明;暗;中央;平均值(4)多;少(5)喜欢;暗处【点评】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对照实验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3小题)18.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农作物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较差,如图呈现了农田生态系统的一些关系,结合图回答问题。(1)该图能否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否(不能);原因是缺少非生物部分。(2)图中共有2条食物链;食虫鸟与螳螂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3)图中农作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腐生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4)从总体上看,生态系统中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多,原因是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如果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蛇。(6)如果大量捕杀蛇,那么食虫鸟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增加;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弱(填“强”或“弱”),原因是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少,食物链和食物网简单。【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1)否(不能);缺少非生物部分(2)2;捕食和竞争(3)农作物;分解者(4)多;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太阳能;蛇(6)增加;弱;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少,食物链和食物网简单【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解答】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分、空气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应有非生物部分。(2)图中共有2条食物链:农作物→蝗虫→螳螂→食虫鸟→蛇,农作物→蝗虫→食虫鸟→蛇。题图中,食虫鸟捕食螳螂,两者是捕食关系;食虫鸟和螳螂都捕食蝗虫,两者是竞争关系。可见,食虫鸟和螳螂是捕食和竞争关系。(3)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可见,图中农作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腐生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所以,从总体上看,生态系统中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多。(5)能量是生态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在该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或光能)。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可见,如果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营养级最高的蛇。(6)如果大量捕杀蛇,那么食虫鸟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因为天敌的减少而增加。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可见,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弱,原因是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少,食物链和食物网简单。故答案为:(1)否(不能);缺少非生物部分(2)2;捕食和竞争(3)农作物;分解者(4)多;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太阳能;蛇(6)增加;弱;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少,食物链和食物网简单【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能量流动和生物富集的特点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9.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面积很大,有广阔的森林,生物种类特别多。1914年,有生态学家指出:“黄石公园的鹿经常被狼吃了,长期下去,可能会造成生态失衡。”于是人们开始猎杀公园里的狼。到1926年,公园里所有的狼都被消灭。然而令生态学家意想不到的是,黄石公园的生态环境反而出现了问题:鹿的数量猛涨,柳树、杨树遭到了鹿的过度啃食,许多地方因此变成荒地。有专家认为,柳树、鹿、狼构成一条食物链,只要引入狼,就可以控制鹿的数量,然后柳树林就能慢慢恢复。1995年美国政府采纳专家的建议,开始从其他地方将狼群迁入黄石公园。渐渐的,狼的数量恢复到当初的水平,鹿的数量出现了显著的下降。然而,公园里有些地方生态恢复的不错,狼似乎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也有些地方,柳树并没有明显复苏。为什么鹿少了,柳树却没有在这些地方生长?研究发现,专家忽略了河狸这个关键因素。柳树要正常生长不仅要防止鹿的啃食,还需要有地下水。大家知道,河狸吃嫩树皮,用树枝搭建堤坝。水坝使河流的水位上升,淹没其巢穴的入口,这样天敌也就进不来了。人类消灭了黄石公园的狼,鹿几乎消灭了柳树丛。没了柳树,河狸没法过冬,就会搬走。没有河狸建水坝蓄水,河水流得太急,不仅造成水土流失,而且不能充分滋润两岸的土地,地下水位下降到柳树根力所不能及的范围。现在,就算是狼高强度的进行捕食鹿,要恢复柳树也已经为时太晚。生态系统要比我们设想的复杂得多,而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恢复起来也要比我们设想的困难得多,甚至是不可完全恢复的了。我们需要做的,是尽量保护生态系统,而不是幻想着在破坏了之后再用简单的办法恢复它。(1)1914年,人们通过猎杀狼来保护黄石公园里的鹿,目的是防止生态失衡。狼消失后,人们的目的没有(有/没有)达到。(2)1995年,根据专家建议重新引入狼,期望恢复柳树林生长。请完善专家理论中的食物链:柳树→鹿→狼。(3)影响柳树恢复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水。河狸修建堤坝使地下水位上升的事实,说明生物能够影响(影响/适应)环境。(4)通过黄石公园狼消失与重现的实例,可以得到的启示是abc(多选)。a.如果人类的干扰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b.生态系统一旦失去了平衡,人们很难使其再恢复成原状c.在生态系统中,某些被忽视的生物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考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专题】归纳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生态系统专题.【答案】(1)生态失衡;没有;(2)鹿;(3)水;上升;影响;(4)abc。【分析】1、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光、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也包括一些无机环境如土壤。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生物的数量可以影响环境的湿度和温度。动物呼出二氧化碳,吸入空气,调节环境中的水汽和温度,也是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环。(2)微生物能够将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如将一些动植物残体分解成无机物,净化环境,有的微生物如固氮微生物还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植物生长的有机物,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如果没有微生物的作用,地球上物质将难以循环。(3)植物可以利用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和氧气,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使空气清新。【解答】解:(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1914年,人们通过猎杀狼来保护黄石公园里的鹿,目的是防止生态失衡。可是到1926年,公园里所有的狼都被消灭,黄石公园的生态环境反而出现了鹿的数量猛涨,柳树、杨树遭到了鹿的过度啃食,许多地方因此变成荒地,狼消失后,人们的目的没有达到。(2)生态系统中,由食物关系把多种生物联接起来,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另一种以第三种生物为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链锁关系,称它为食物链,此题中专家理论中的食物链是:柳树→鹿→狼。(3)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光、温度、水分等,影响柳树恢复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水。河狸修建堤坝使地下水位上升的事实,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4)a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如果人类的干扰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致使生态系统失衡,生态系统一旦失去了平衡,人们很难使其再恢复成原状;c.每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居的地位不同,它们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某些被忽视的生物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故选:abc。故答案为:(1)生态失衡;没有;(2)鹿;(3)水;上升;影响;(4)abc。【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需要平时多练习。20.我国将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图一是某绿色低碳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大气之间的关系,箭头表示含碳物质的流动方向;图三表示农作物和家蚕之间的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1)图一绿色低碳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2)图一生态系统中的食用菌对应图二中的丙。(选填甲、乙或丙)(3)图二中甲、乙、丙之间碳是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的。(4)图三中若W1表示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A1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1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B1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则D1表示的能量是指用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这部分能量流入家蚕体内。(5)图三表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1)生产者(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2)丙;(3)含碳有机物;(4)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5)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分析】图中甲生产者、乙消费者、丙分解者。【解答】(1)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图一绿色低碳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2)食用菌属于分解者,图二中甲乙的箭头都指向丙,因此,丙是分解者。(3)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成进行循环流动,并始终与能量流动结合,因此,图二中甲、乙、丙之间碳是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的。(4)观图三可知,若W1表示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A1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1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B1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则D1表示的能量是指用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这部分能量流入家蚕体内。(5)图三表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答案为:(1)生产者(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2)丙;(3)含碳有机物;(4)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5)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点评】掌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卡片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知识点的认识】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可概括为如下图: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当环境中一个或同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查我们对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的认识.常见题型为举个实际生活中现象来让我们判定是哪一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生活造成的影响,并能进行简单地解析.例: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A.阳光B.水C.温度D.空气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中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方面来切入.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夏天正午温度较高蝉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解题思路点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经常了一些结合地理条件,如南、北方的温度明显不同或者山上山下温度差,导致某些生物在两地生长状况不同的试题.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南橘北枳”等.另外要注意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知识进行区别记忆,有时还会出一些判断属于环境以生物的影响还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或适应的例子.如:芦山地震导致部分地区山体滑坡,许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判断这一事例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还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个属于典型的环境影响生物的例子.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知识点的认识】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比如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但生物体的有些适应特征(如北极熊的白色、绿草地中蚱蜢呈绿色等等)是通过遗传传给子代的.并非生物体接受某种刺激后才能产生,这与应激性是不同的.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我们知道,生物都生活在非常复杂的环境中,时刻受到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繁衍,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否则早就被淘汰了,这就是适应的普遍性.但是,每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都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这就是适应的相对性.生活在雪地的老鼠毛色为白色,是一种保护色,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天敌动物的捕食十分有利,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如果降雪推迟,白色鼠反而易被天敌发现而遭捕食,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查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的认识和理解.经常出一些根据某些事例来判定是否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例子的试题.例:地衣(一种植物)能在岩石表面生长,又能使岩石不断风化.这说明()A.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无关B.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直接联系C.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D.生物的生存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分析: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与环境的特点方面来切入.解答:地衣是真菌和某些单细胞藻类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共生体,真菌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供给藻类,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供给真菌.形态上看地衣分为壳状地衣、叶状地衣和枝状地衣,地衣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耐干旱、耐贫瘠.适者生存,地衣能在岩石表面生长,表明地衣适应岩石的生活环境;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再加上自然风化作用,坚硬的岩石表面出现了许多小颗粒,最终形成了土壤,表明地衣生物能影响环境.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解题思路点拔】可以多接触些生物对环境适应的事例,来加深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如:1、鹰的翅膀是对飞行的适应,羽毛可以帮助飞行并维持体温,敏锐的视力、锋利的爪子和喙可以帮助捕捉和杀死作为食物的小动物,这些适应能力使鹰在栖息地得以生存2、猴子相互梳理羽毛、除掉可能传播疾病的赃物和虫子,通过清洁来提高生存机会3、捕蝇草适应了吃昆虫,因为它生长在贫瘠的土壤上,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4、骆驼的双峰的储水可以在沙漠中更好的生存5、桦尺蠖的颜色,早期是浅色的比较多,工业发展后,深色的比较多,基因频率发生改变6、枯叶蝶、翅膀上有类似猛禽眼睛的蝴蝶﹣﹣拟态,警戒色7、蝗虫在夏天草木繁盛时体色是绿色的,到了秋天变成黄色8、乌贼释放墨汁、蜥蜴的断尾、等是为了躲避敌害9、一些花气味芬芳,可以吸引昆虫进行传粉10、仙人掌叶成刺状,减少蒸腾作用,适应于干旱环境.记忆的事例多了,自然对生物对环境的认识的理解就加深了,另外还要多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影响生物的事例加以区别记忆,理解它们不同之处,防止出现混淆现象.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知识点的认识】不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不同,例如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环境都有着不同的作用.植物可以利用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和氧气,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使空气清新,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能够将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如将一些动植物残体分解成无机物,净化环境,有的微生物如固氮微生物还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植物生长的有机物,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如果没有微生物的作用,地球上物质将难以循环.【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经常出一些根据实例来判断是否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试题.例: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的作用.这一事实说明()A、生物能够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环境B、生物能够影响其生活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又能影响环境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思路分析:此题考查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地衣能生活在岩石上,并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故可看出地衣适应生活环境.地衣在生活过程中,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地衣的长久作用,能使只能生长地衣而不能生长其他植物的地方,逐步形成适宜生物生活的环境.由此可以看出地衣能影响环境.故选:D【解题思路点拔】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所以平时做题时我们一定要多进行区别分析.4.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知识点的认识】生物和生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联系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等。种间关系按性质包括两方面:一是种间互助性的相互关系,如原始合作、共栖、共生等;二是种间对抗性的相互关系,如寄生、捕食、竞争等。【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查对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理解认识。通常举一些自然现象的例子,让我们判断分别属于生物之间哪一种关系。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草和豆苗之间的关系是()A.合作B.竞争C.共生D.捕食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来切入。解答: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草盛豆苗稀”景象。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解题思路点拔】多记忆一些生物之间关系的实际例子,可以加深我们对生物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互助:一个物种种内的个体之间在有天敌或其他的危险情况下通过互相帮助来一致对外,使“伙伴“脱离危险。例:草原上一群野马在吃草,被野狮子发现并向起攻击,这时野马就围成一圈,大的、健壮的在最外层,小的年老的在内层。外层的野马头向里,用后蹄子踢狮子,狮子招架不住就走了,野马群因此安全了。斗争:一物种内个体之间为了食物或配偶相互撕打,实力强的就胜利了,这也是生物进化必不可少的。捕食:一个体(通常是食肉动物)在饥饿时暗中或直接向他的生物进攻,并吃掉使自己生存下去。竞争:物种间为了食物、生存空间等资源进行争夺,使竞争对手被赶出某一地方,使自己生存下去。寄生:一种小的生物在另一物种体内或体外表生存,通过吸取寄主的营养来使自己生存。寄生有好有坏的,白蚁肠道内的一种寄生虫能帮助白蚁消化草等物质,这对白蚁有益;而人的寄生虫大多数会吸食人消化后的养分或未消化的食物,这对人是害的。互利共生:两种不同物种之间,彼此需要对方来给自己提供自己不能吸取外界食物制造的养料。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根瘤菌能从大气固定氮气供豆科植物需要,而并且吸取豆科物的有机物使自己生存等。5.生态系统的概念【知识点的认识】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命题的方向】该考点主要考查对生态系统概念的认识,题型一般为选择题或填空题.例: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大兴安岭林区B.黄河中的鲤鱼C.昆明湖中的生物D.草原上的羊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解答:A、大兴安岭林区,即包括了大兴安岭林区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符合题意.B、黄河中的鲤鱼,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C、昆明湖中的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D、草原上的羊,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是否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解题思路点拔】生态系统的概念主要把握两点,一个是一定的空间,再一个就是生物与环境.平时遇到的较难的关于生态系统概念的试题中,就是依据概念来判断给出的实例是否属于生态系统.例如:海洋里的所有的鱼,属不属于生态系统?有的同学可能想海洋这么个大地方,一定会是生态系统吧,结果回答错误.海洋里的所有的鱼只属于生物部分中的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和分解者,也没有非生物部分(环境),所以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的.再如:一块小菜地,属不属于生态系统?可能有的同学会认为菜地太小了,不会是生态系统吧.其实生态系统可大可小,主要看它符合不符合它的概念.一块小菜地,里面既有各种动物,又有分解者细菌、真菌,还有生产者植物,并且还包括这块菜地里的土壤、温度、水分、空气等这些非生物环境因素,因此它是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的,所以属于生态系统.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判断一个实例是否属于生态系统,一个是看有没有生物部分,另一个是看包括不包括环境因素.6.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知识点的认识】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我们可以用以下图示来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概念图来表示:【命题的方向】该考点主要考查对生态系统概念、组成及各部分作用等知识的理解及运用。除了选择、填空等题型,还可以联系食物链、食物网、生态平衡、实际生活实践例子考查一些综合性的题目。生态学问题是热点问题,中考或会考时常用命题点,同学们要重点掌握。例: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据此答题。解答: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故选:C点评:解此题从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入手。【解题思路点拔】熟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理解其组成成分的作用、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既包括生物部分又包括非生物部分。我们平时做题时会遇到这样题:一个池塘里的全部生物,属不属于生态系统?很显然该题忽略了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当然不属于生态系统了。再比如:给出个草原上的生物图示,图中有草、兔子、蛇、老鹰,问这是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根据前面知识点里的概念图解,我们可以看出,图示中只画出了生产者:草,消费者:兔子、蛇、老鹰,没有画出消费者:细菌、真菌;另外也没有画出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等,所以该图示要想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话,还缺少分解者及非生物部分。7.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知识点的认识】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它们表面上看似不相干,实际上是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相互影响的;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靠这种紧密的联系构成一个更大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生物圈.在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生物种类也是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命题的方向】本部分内容重点考查一些基础性知识,题型较简单,主要考查生物圈中较几种大的生态系统的了解与认识,以及对生物圈中各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关系的理解.例: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池塘生态系统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营养结构最简单,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弱.解答:A、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很.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该选项符合题意.C、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等,由淡水体与其中的生物组成.淡水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的水源,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解题思路点拔】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对教材中介绍的7种生态系统的分布、组成特点、作用要熟记.例如:有“地球之肾”“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各是什么生态系统?这些问题都是此部分内容考试的热点.另外要理解每个生态系统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又都是相关联,彼此影响的.8.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知识点的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结构,称为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由于一种生物常以多种生物为食,而同一种生物又常常被多种消费者取食,所以食物链相互交错,这样多条食物链相连就形成了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食物网形象地反映了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有机体之间的营养位置和相互关系,生物正通过食物网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保持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命题的方向】这部分知识是命题的热点,题型的类型也较多.主要考查对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的认识,及食物链、食物网的正确写法,以及在给出的食物链、食物网的生态系统图示中,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点.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中共有四条食物链B.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会减少C.该生物系统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鹰分析:解题时从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和食物链书写的原则;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生态系统的组成;富集作用等方面切入.解答:A、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先从生产者开始算有有几个分支,再分别算出每个分支有几条,最后求出每个分支上的条数的和.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由图可知,图中的食物网的四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由A中的食物链可知,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其捕食的兔、鼠和蛇因天敌减少而增加,它们吃的草也就更多了,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生态系统,还要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该选项的叙述是错误的.D、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网)的最高级消费者.在该食物网中,鹰所处的营养级最高,所以,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鹰.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选项C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仅是生物部分,要构成生态系统,还要有非生物部分.【解题思路点拔】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对食物链写法的正确认识是解题的关键.食物链的起始点一定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的形式,由被吃的生物指向吃它的生物,线段不能代替箭头.另外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细菌、真菌).食物网是由食物链交错形成的,对于食物网是由几条食物链组成的,是考查的热点.数食物链的条数时,要从绿色植物数起,然后按箭头指向依次下去,直到最高的营养级别,而不能有中途停止.完整的一个食物网并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因为还缺少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温度、水等),及生物部分中的分解者(细菌、真菌).9.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知识点的认识】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不停的循环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