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小峪煤矿峪宏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朔州市小峪煤矿峪宏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朔州市小峪煤矿峪宏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朔州市小峪煤矿峪宏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朔州市小峪煤矿峪宏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历史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还保留了猿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我们今天了解元谋人的历史状况,主要依据()A.考古出土文物 B.文献记载C.神话传说 D.推断分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可得出判断元谋人的特征,主要是依靠考古出土的文物及科学的分析,故A项正确;距今约170万年前并没有文字,排除B项;神话传说的可信度较低,排除C项;推断分析需要建立在史实依据的基础上,排除D项。故选A。2.在晋东南一带,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换沁州黄。”晋东南地区的沁县古为沁州,沁州黄是这一带出产的小米,颗粒小,金黄色,被当地人称为“金珠子”。最早开始培植小米这种农作物的原始居民是()A.山顶洞人 B.炎帝部落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米是粟的果实。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D项正确;山顶洞人、炎帝部落都没有学会种植农作物,排除AB项;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排除C项。故选D项。3.传说蚩尤面如牛首,背生双翅,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他有兄弟81人,都有铜头钱额。他们制造出金属兵器,与黄帝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蚩尤请风伯雨师来助战,呼风唤雨,大雾弥漫三天三夜。黄帝九战不胜,请天女止雨,还制造出指南车辨认方向,最后终于打败了蚩尤。这则材料描述的是()A.涿鹿之战 B.城濮之战 C.牧野之战 D.巨鹿之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蚩尤、黄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部落,A项正确;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牧野之战发生在武王伐纣时期,排除C项;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末,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4.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A.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C.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扩大了周的疆域 D.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的扩展,推动中原文明的扩展,B项正确;分封制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稳定,巩固疆土,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没有体现材料主旨,排除A项;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是在秦朝,排除C项;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没有体现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5.《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接秦之敝(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颜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材料反映了汉初()A.经济萧条 B.战乱不断 C.土地兼并 D.赋税沉重【答案】A【解析】【详解】“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颜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体现了汉初的经济萧条,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汉初战乱不断、土地兼并,排除BC项;“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说明汉初赋税负担很轻,排除D项。故选A项。

6.汉初“弛山泽之禁”,吴王刘濞得以“专山泽之饶”,势力日增。后汉武帝行盐、铁专卖,断绝了豪强大族对盐、铁的专擅,大大削弱了地方势力的经济实力。材料认为实行专卖制度()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B.干扰了正常的商业秩序C.是一种与民争利的行为 D.刺激了国家的农业生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后汉武帝行盐、铁专卖,断绝了豪强大族对盐、铁的专擅,大大削弱了地方势力的经济实力。”可以看出,实行专卖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的经济实力,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A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出干扰了正常的商业秩序、刺激了国家的农业生产的内容信息,排除BD项;材料能看出打击了地方诸侯王的势力,没有体现出与民争利的现象,排除C项。故选A项。7.“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了,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这段材料说明了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A.原因及影响 B.原因及经过 C.原因及特点 D.特点及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可得出其强调的是起义的原因。而“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反映出起义的特点,即有策划、有组织、有准备。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影响、经过,故排除ABD项。故选C。8.历史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下面表格列出的史实能够证明时期史实西汉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域36国东汉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长期留守西域,经营西域30多年A.东汉时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汉武帝时就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辖C.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D.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域36国”“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长期留守西域,经营西域30多年”可得出中国古代就已经对新疆地区进行经营管理,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正式归属,排除A;“有效”的说法不能体现,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新疆而不是西藏,排除D。9.汉武帝元朔三年,第一次出兵攻打匈奴,这一年是公元前127年,这里的“元朔三年”是A.公元纪年法 B.生肖纪年法 C.年号纪年法 D.干支纪年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元朔是汉武帝时期第三个年号,所以“元朔三年”属于年号纪年法,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本题选C。10.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民族关系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C.经济繁荣与对外开放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秦王嬴政改号称皇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开始实行全面的统一,然而由于缺乏历史经验,秦朝经二世而亡;在经过短暂的分裂之后,汉朝继之而起,并基本延续秦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D符合题意;夏商周时期中国国家就已经产生,A排除;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期就已完成南移,B排除;经济繁荣与对外开放指的是隋唐时期,C排除。故本题选D。11.小丽在学习某一历史内容时,即兴编写了如下一副对联:“上联:百万雄兵下江南意欲江山一统:下联:一场大火烧北师却成天下三分。”请你为此对联选一个合适的横批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淝水之战【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东汉末年赤壁之战为后来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所以根据“一场大火烧北师却成天下三分”可知这幅对联描述的是赤壁之战,B项正确;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巨鹿之战是在秦末汉初,排除C项;淝水之战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12.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和内战以及十六国时期北方的混乱,引起了北方人民的外迁。他们或走辽西,或走陇右,但是最大量的还是渡江南徙。这种现象()A.缓和了西晋社会矛盾 B.大大增强了南方军事实力C.导致了西晋最终灭亡 D.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和内战以及十六国时期北方的混乱,引起了北方人民的外迁。他们或走辽西,或走陇右,但是最大量的还是渡江南徙。”这种现象是人口南迁。北方人民南迁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D项正确;缓和了西晋社会矛盾、大大增强了南方军事实力和导致了西晋最终灭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13.《史记·秦始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主要活动。其中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些活动的目的是()A.巩固统一 B.繁荣文化 C.钳制思想 D.发展经济【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统一了全国度量衡、货币、文字,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14.《史记》中记述陈胜吴广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而根据1975年考古发现的《云梦秦简》记载,在秦律中失期并不是死罪。据此进行的历史推测中较为合理的是A.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传说B.秦有法律但民众不甚了解C.《史记》内容虚构成分较多D.秦朝法律制度已形同虚设【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中记述陈胜吴广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而根据1975年考古发现的《云梦秦简》记载,在秦律中失期并不是死罪。因此进行的历史推测中较为合理的是,秦有法律但民众不甚了解。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5.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三国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等人到达夷洲,吴军征服了许多山夷部落,D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C项。故选D项。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5分)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16.中国历史上一直把“秦皇”、“汉武”并称。两人在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做了很多的尝试。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沁园春・雪》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捍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1)为巩固统一局面秦皇在政治上建立了一套什么制度。这套制度的核心是谁?这套制度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哪一项措施?(2)从材料二中你能找到汉高祖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的目的吗?汉武帝为了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采取了什么措施?(3)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还采取了什么措施?(4)古代中国的各朝代均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作为一种管理制度,你认为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作用。【答案】(1)中央集权制度;皇帝;郡县制。(2)目的: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措施:颁布推恩令。(3)建立刺史制度。(4)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稳定社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等。【解析】【详解】(1)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中的“秦皇”指的是秦始皇。秦朝建立后,为巩固统一局面,秦始皇在政治上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秦朝实行了郡县制,奠定了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为巩固统一局面“秦皇”在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核心是皇帝;这套制度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郡县制。(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知汉高祖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的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为了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因此措施是颁布了推恩令。(3)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因此在政治上还建立刺史制度。(4)根据所学可知,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和实行,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稳定社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等。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政治、文化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举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材料二:中国古代(战国至西汉时期)货币发展史简表时期概况战国各诸侯国有铸币权,赵国铲形币、楚国蚁鼻钱、齐国刀形币秦朝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货币,通行全国西汉汉武帝时,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的合法货币(2)根据材料二,归纳战国至西汉时期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特点。简述汉武帝统一铸造五铢钱的目的。材料三: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摘编自《史记・货殖列传》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摘编自《宋书》(3)材料三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答案】(1)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河姆渡人会制作玉器、简单的乐器骨哨和古朴的艺术品象牙雕刻等。(2)货币的杂乱形状走向统一形状;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或收铸币权归中央。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或加强中央集权。(3)由《史记》记载的地广人稀,生产落后,到《宋书》记载的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下您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等。根据所学知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下您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等。【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可得出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根据所学知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的史实:河姆渡人会制作玉器、简单的乐器骨哨和古朴的艺术品象牙雕刻等。【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战国各诸侯国有铸币权……”“秦朝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货币,通行全国”“西汉汉武帝时,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可归纳出战国至西汉时期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特点:货币的杂乱形状走向统一形状;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或收铸币权归中央。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统一铸造五铢钱的目的: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或加强中央集权【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三“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摘编自《史记・货殖列传》”“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摘编自《宋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江南地区由《史记》记载地广人稀,生产落后,到《宋书》记载的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18.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学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二:在西北面,秦始皇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所以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前的世界》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音乐不断传入中原,有西凉乐、疏勒乐、龟兹乐、天竺乐、康国乐、高丽乐和安国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茂陵佛座为我们留下了历史的见证。在这一时期,各兄弟民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推进了乐舞的发展。——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1)根据材料一,指出华夏民族的形成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目的。概括修筑长城导致“老百姓咒骂皇帝”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民族大交融现象的原因。简述这种现象对中华民族的发展的意义。(4)综上所述,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答案】(1)多个民族错居杂处,经过长期的交流融合逐步形成的,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2)抵御匈奴;修筑长城耗去了大量生命。(3)原因:少数民族内迁,少数民族改革;意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4)从对抗到交融【解析】【小问1详解】“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说明华夏族是由多个民族错居杂处,经过长期交流融合逐步形成的,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小问2详解】目的:“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说明筑长城的目的是抵御匈奴;原因:“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有1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说明“老百姓咒骂皇帝”的原因是修筑长城耗去了大量生命。【小问3详解】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图中“北方民族迁往中原”说明期出现民族大交融现象的原因是民族迁徙或少数民族内迁,内迁之后各族错居杂处,为大规模民族交融创造了条件。此外,从政治上看,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一系列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交融表现在生产生活、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北方地区出现的民族大交融各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小问4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秦汉时期对匈奴采取的军事行动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民族大交融,说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从对抗到交融的变化。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19.每位历史人物都是一本厚重的书,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记述着美丽的篇章。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历史人物”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一【改革先行者】(1)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运用所学知识分别解读下列两次改革。任务二【政策施行者】“文景之治”扭转了汉初以来经济凋敝、政局动荡的局面,代之以“吏安其官,民乐其业,蓄积岁增,户口寝息”的安定、繁荣景象,奠定了西汉盛世的坚实基础。孙权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孙权推行屯田制,规定屯田兵战时出征,平时从事农耕;设立屯田官,在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带广泛屯田,并收到良好效果。——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2)分析“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简述“文景之治”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作用。(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权开发江东的主要措施。任务三:【创新者】(4)综合上述探究,从下面关键词中任选三个,以“创新与发展”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铁制农具和牛耕、商鞅变法、百家争鸣、造纸术、麻沸散、圆周率【答案】(1)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以求富国强兵。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北魏孝文帝推行了改革措施,如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2)原因: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提倡节俭,以身作则,反对奢华。作用:“文景之治”带来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治清明,为汉武帝大一统打下了基础。(3)措施:推行屯田制;重视造船业的发展;发展海外贸易。(4)题目:创新与发展。论述:如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农具创新的重要表现,推动中国古代农业的进步与发展;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表现,推动中国古代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东汉末年的另一位名医华佗,他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各种手术是医学创新的重要体现,推动中国古代医学的进步与发展。【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