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_第1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_第2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_第3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_第4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一、选择题1.(2023·黑龙江哈尔滨)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希特勒进攻俄国,只不过是企图进攻不列颠群岛的前奏,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的危难。”丘吉尔这一表态()A.表明英苏之间的利益完全一致B.意在敦促美国注意纳粹的威胁C.表达了对苏联社会制度的认同D.有助于推动反法西斯同盟建立2.(2023·辽宁期末)在雅尔塔会议上签订的雅尔塔协定中明确规定:“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南满铁路应设立一中苏合办的公司……”这一规定体现了雅尔塔会议()A.以加强战后中苏军事与经济合作为宗旨B.是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延续C.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D.是以苏联为主导的国际会议3.(2023·吉林期末)《联合国宪章》规定: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该投票机制纠正了国际联盟的()A.和平安全原则 B.民族自决原则C.全体一致原则 D.委任托管原则4.(2023·云南昆明)据保守估计,二战中苏联死亡人数达2000万。在苏联人的眼中,正是由于英国和美国延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没有减轻德军对苏联造成的压力,才使苏联的损失加剧、苏联领导人也对美国的动机持怀疑态度。苏联人上述印象的形成()A.推动了战后苏联对东欧的控制B.导致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C.成为两大阵营形成的重要诱因D.使苏联在冷战中占据道义优势5.(2023·河北期末)20世纪三十年代,德国总理希特勒认为,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宣称,日本要求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这表明()A.两者具有极端民族主义思想B.德日两国改善经济要求强烈C.苏联是他们共同反对的对象D.两者均以维护和平秩序为主6.下列大事年表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1922年墨索里尼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上台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武装侵略中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化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日本军人制造兵变,法西斯控制政权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A.民族解放运动的不断高涨B.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C.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与扩张D.西方绥靖政策的推波助澜7.(2023·河南期末)1927年12月,日本陆军省整备局的永田铁山作了《论国家总动员》的报告,明确地提出必须把“各种有形无形的资源”(精神的与物质的,人力与物力)全部加以统制,建立总体战体制的思想。这反映出当时日本()A.遭到经济危机重创 B.逐步废除独裁统治C.企图进行对外扩张 D.开始对外侵略扩张8.(2023·新疆乌鲁木齐)1938年《慕尼黑协定》签订的消息传到英国的那天,举国欢庆,以至于当时的英王乔治六世都将这一天称之为“伟大的一天”,有人曾称赞张伯伦“在几乎是前所未有的危急时刻以伟大的气魄成就了一件伟大的事业”。这一现象表明()A.英国对绥靖政策抱有幻想B.《慕尼黑协定》能够制止战争C.英国庆幸能避免卷入战争D.英国未认识到战争必然爆发9.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却结成盟国,其根本原因是()A.英法绥靖政策的破产 B.国际联盟的大力推动C.战略上相互配合的需要 D.面临法西斯的全球扩张10.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指联合国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一种行动,其根本目的在于()A.防止局部地区冲突的扩大B.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C.维护冲突地区人民的人权D.将冲突地区置于国际社会的共管之下11.《一个中国记者看第二次世界大战》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是()A.德国吞并奥地利 B.《慕尼黑协定》的签订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12.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开罗宣言》的发表()A.标志着中国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B.表明中国的抗战从此得到美英等国的援助C.从国际法角度确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D.表明中国抗日战争正式进入全面反攻阶段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4年,德国以军事上的必要为借口,蔑视所承担的条约义务,破坏了比利时的永久中立;英国等国同样破坏了国际法规定的海域的中立。随着战争的进行,英国扩大它的战时禁制品名单,以阻止中立国货物运往德国。德国方面则无限制实施潜艇战政策。潜艇在水下航行不能够押送其所捕获的船舶和船上战俘,只有将敌船击沉。这种潜艇作战“使传统的战时国际法有穷尽应付之苦”。伴随第一次世界大战趋于全面化,它将战争只是政府间的一种争夺的原则,破坏无余。交战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不仅受到海运限制的影响,而且空袭越来越多地针对居民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际法虽有一些关于陆战和海战的规定,但对于空战法规确实一片空白。人们意识到为了维护和促进国际和平必须建立国际组织和完善国际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成立,《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争端在提交某种程序解决之前不得诉诸战争。1928年的《非战公约》宣布“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之工具”。但是,这些努力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摘编自张加犁《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法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传统国际法的挑战,指出国际社会的应对举措。(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社会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一、选择题1.(2023·黑龙江哈尔滨)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希特勒进攻俄国,只不过是企图进攻不列颠群岛的前奏,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的危难。”丘吉尔这一表态()A.表明英苏之间的利益完全一致B.意在敦促美国注意纳粹的威胁C.表达了对苏联社会制度的认同D.有助于推动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解析]丘吉尔认为希特勒进攻苏联也就是威胁英国和美国,说明苏联、英国和美国都面临着纳粹德国的威胁,这就为英美苏等国建立共同对付纳粹德国的联盟奠定了基础,从而有助于推动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D项正确;英苏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排除A项;丘吉尔的这一表态并不是在敦促美国注意,排除B项;丘吉尔并不是在表达对苏联社会制度的认同,排除C项。故选D项。2.(2023·辽宁期末)在雅尔塔会议上签订的雅尔塔协定中明确规定:“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南满铁路应设立一中苏合办的公司……”这一规定体现了雅尔塔会议()A.以加强战后中苏军事与经济合作为宗旨B.是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延续C.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D.是以苏联为主导的国际会议[解析]依据材料“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南满铁路应设立一中苏合办的公司……”,可以看出雅尔塔会议侵犯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体现大国强权色彩,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中苏合作,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绥靖政策,排除B项;材料不能得出此会议以苏联为中心,排除D项。故选C项。3.(2023·吉林期末)《联合国宪章》规定: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该投票机制纠正了国际联盟的()A.和平安全原则 B.民族自决原则C.全体一致原则 D.委任托管原则[解析]依据材料“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可以看出安全理事会的决议需要九个理事国投票表决才能生效,这体现了“大国一致”原则,纠正了国际联盟的“全体一致”原则,C项正确;和平安全原则是联合国与国际联盟的共同点,排除A项;民族自决原则强调民族平等、民族独立,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委任托管原则强调对战败国的管理,材料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4.(2023·云南昆明)据保守估计,二战中苏联死亡人数达2000万。在苏联人的眼中,正是由于英国和美国延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没有减轻德军对苏联造成的压力,才使苏联的损失加剧、苏联领导人也对美国的动机持怀疑态度。苏联人上述印象的形成()A.推动了战后苏联对东欧的控制B.导致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C.成为两大阵营形成的重要诱因D.使苏联在冷战中占据道义优势[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美延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苏联在二战中损失严重,导致苏联人对美国产生疑虑和防范,推动了战后苏联对东欧的控制,A项正确;材料并未分析二战后美苏利益的冲突和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排除B项;两大阵营形成的重要诱因即冷战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苏联在冷战中占据道义优势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2023·河北期末)20世纪三十年代,德国总理希特勒认为,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宣称,日本要求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这表明()A.两者具有极端民族主义思想B.德日两国改善经济要求强烈C.苏联是他们共同反对的对象D.两者均以维护和平秩序为主[解析]材料中德国总理希特勒认为其日耳曼民族最优秀并且要取得世界霸权,日本首相近卫文麿要求以本民族利益为前提,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二者均主张以自己国家和民族为中心,建构新的国际秩序,带有明显的极端民族主义倾向,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德日两国对当时国际秩序的不满,而不是改善经济,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德日要求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国际秩序,没有体现他们对苏联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揭示了德日两国称霸的野心,要求打破旧的国际秩序,而不是维护和平,排除D项。故选A项。6.下列大事年表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1922年墨索里尼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上台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武装侵略中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化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日本军人制造兵变,法西斯控制政权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A.民族解放运动的不断高涨B.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C.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与扩张D.西方绥靖政策的推波助澜[解析]材料“1922年墨索里尼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上台”“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化”“1936年日本军人制造兵变,法西斯控制政权”体现的是二战前夕,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二战一触即发,C项正确;材料与民族解放运动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此时二战尚未爆发,排除B项;材料与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7.(2023·河南期末)1927年12月,日本陆军省整备局的永田铁山作了《论国家总动员》的报告,明确地提出必须把“各种有形无形的资源”(精神的与物质的,人力与物力)全部加以统制,建立总体战体制的思想。这反映出当时日本()A.遭到经济危机重创 B.逐步废除独裁统治C.企图进行对外扩张 D.开始对外侵略扩张[解析]依据材料“(精神的与物质的,人力与物力)全部加以统制,建立总体战体制的思想”,可以看出日本在加强对资源的协调控制,谋求对外扩张,C项正确;经济危机是1929—1933年,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日本逐步废除独裁统治,排除B项;“开始”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8.(2023·新疆乌鲁木齐)1938年《慕尼黑协定》签订的消息传到英国的那天,举国欢庆,以至于当时的英王乔治六世都将这一天称之为“伟大的一天”,有人曾称赞张伯伦“在几乎是前所未有的危急时刻以伟大的气魄成就了一件伟大的事业”。这一现象表明()A.英国对绥靖政策抱有幻想B.《慕尼黑协定》能够制止战争C.英国庆幸能避免卷入战争D.英国未认识到战争必然爆发[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慕尼黑协定》标志着绥靖政策发展到顶峰,材料信息表明英国上下都把希望寄托在《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上,这表明英国对绥靖政策抱有幻想,A项正确;《慕尼黑协定》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表现,不能制止战争,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遭到德国侵略,被迫卷入战争,排除C项;英国签订《慕尼黑协定》正是由于看到了战争的威胁而采取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9.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却结成盟国,其根本原因是()A.英法绥靖政策的破产 B.国际联盟的大力推动C.战略上相互配合的需要 D.面临法西斯的全球扩张【解析】决定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美苏两国二战前因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而矛盾尖锐,但法西斯的威胁使它们有了共同的强敌,从而使美苏走向联合,故选D项。10.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指联合国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一种行动,其根本目的在于()A.防止局部地区冲突的扩大B.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C.维护冲突地区人民的人权D.将冲突地区置于国际社会的共管之下【解析】维和行动固然能起到防止地区冲突升级、维护冲突地区人民的人权的作用,但其根本目的与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宗旨一致,故选B项。11.《一个中国记者看第二次世界大战》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是()A.德国吞并奥地利 B.《慕尼黑协定》的签订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解析】根据材料“竟出卖了小国主权”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史实可知,二战爆发前夕,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区以满足法西斯的利益,但是最终没有避免战争,反而加速了二战的爆发,故选B项。12.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开罗宣言》的发表()A.标志着中国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B.表明中国的抗战从此得到美英等国的援助C.从国际法角度确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D.表明中国抗日战争正式进入全面反攻阶段【解析】《开罗宣言》明确指出台湾等地要归还中国,这就等于从国际法角度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地位,故C项正确;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在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排除A项;B、D两项均与《开罗宣言》的发表无关,排除。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