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1页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2页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3页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4页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程标准学习重点通过了解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南亚、东亚与美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1.核心概念:种姓制度、武士道、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2.关键问题:古代印度有哪些文化成就?古代印度文化有哪些特点?古代印度文化对东南亚地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古代朝鲜与日本分别有哪些文化成就?它们的文化各有什么特点?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典型代表及相关成就有哪些?[重要概念]1.种姓制度:在印度与其他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印度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除四大种姓外,还有大量的“不可接触者”,又称“贱民”,他们多从事最低贱的职业。种姓世袭,不可更改。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制、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1947年印度独立后,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废除,然而在实际社会运作与生活中,其仍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2.武士道:日本武士起源于地主豪强为保护庄园的安全而建立的私人武装。为了加强武士的战斗力,武士集团的首领们经常制定出一些“家规家法”来管教武士。在幕府成立后,幕府将军又进一步制定出各种法规条款,这样逐渐形成了武士道德规范,也就是武士道。武士道精神融合了儒学、佛教禅宗和神道的思想,在武士集团内部上尊下卑、等级森严。为了维护这种上下关系,武士道精神强调“君道”和“臣道”。主君要庇护下臣,下臣对主君要保持忠节,下臣对主君必须做到绝对地服从。3.玛雅文明: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它发祥甚早,公元前3世纪已有象形文字出现。10世纪后开始衰落,16世纪时为西班牙殖民者所毁灭。其广义上指远古至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前的一切文明成果,狭义上仅指3—9世纪的古典期文明。一、古代印度文化1.范围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地。2.背景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3.成就宗教(1)婆罗门教:出现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2)佛教:公元前6世纪产生,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3)印度教:4世纪时,印度教开始兴起,后来发展为印度主要宗教续表文学(1)代表作品:《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2)概况:两部史诗都源自民间口头创作,后经人加工而成,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艺术很多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数学发明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4.传播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5.影响(1)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2)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3)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1.古代朝鲜文化(1)背景: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2)成就:①天文:观测天象的瞻星台。②史学:《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③文字:在学习汉字的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本民族文字。④艺术:朝鲜的音乐、舞蹈源远流长,特色鲜明。(3)文化交流:①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朝鲜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②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传入中国中原地区。2.古代日本文化(1)思想:多神崇拜→神道→武士道。(2)文学:《万叶集》《源氏物语》。(3)建筑和艺术:法隆寺;大和绘和浮世绘。(4)中华文化的影响:①文字:由直接使用汉字,到借用汉字创制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②其他:来自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三、美洲印第安文化1.背景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态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2.成就项目玛雅文化印加文化阿兹特克文化不同(1)创造了独特的文字(2)发明了“玛雅历”(3)创造出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1)建造驿道和太阳庙(2)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3)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1)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2)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3)制作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相同(1)多神崇拜(2)建造规模宏大的金字塔3.消失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印第安人遭到了大肆屠杀,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教材史料导读]1.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思考点”,古代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提示]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又传入朝鲜、日本,影响东亚文化。印度文化在东南亚传播,对东南亚的语言、宗教、文字、艺术、风俗习惯等产生影响。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被称为阿拉伯数字。2.观察教材第三子目《羽蛇神金字塔》图文,指出该金字塔与古代埃及金字塔的不同。[提示]从外观上看,玛雅金字塔顶部是平顶,埃及金字塔是锥顶;从功能上看,玛雅金字塔是神庙的塔基,是举行宗教祭祀的场所,埃及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3.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学思之窗”,指出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提示]印第安人独立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印第安文化发展进程被欧洲殖民者侵略打断;如果美洲没有遭到殖民侵略,印第安人可能会发展出和其他文化相媲美的文化。亚洲、美洲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视角1古代印度文化的特点材料一他们(雅利安人)贡献了梵语、宗教、各派哲学,创立了种姓制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贡献,或者通过它们被采纳,或者由于它们所激起的反抗,培育出了新的思想和制度。——摘编自林太《印度通史》[问题](1)阅读材料一和教材第一子目相关内容,通过研读,有的同学看到了古代印度文化融合的一面,有的同学看到了古代印度文化宗教色彩浓厚的一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教材内容及材料一加以论证。[结论](1)示例一:角度:融合。论证: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南亚次大陆长期遭受外族入侵,古印度出现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充分交融,进而形成颇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示例二:角度:浓厚的宗教色彩。论证:古代印度地区先后诞生了婆罗门教、佛教及印度教,其对古代印度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学艺术、建筑等影响深远,从而使古代印度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深化拓展]印度文化的特点1.宗教性:印度曾产生并流行多种宗教,如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等,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宗教文化。2.多样性:在漫长的历史中,多个种族的人携带自己民族的文化来到这里,并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当地的文化融合。3.包容性:印度民族众多,相互交融,印度文化具有包容性。4.变动性:印度民族众多,各民族间的文化相互交错融合,形成了印度独特的文化气质。印度的文化从来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吸收、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状态中。视角2中华文化对朝鲜、日本的影响材料二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在日本文化史上称为“唐风时代”。日本文人以读唐诗、作汉诗为荣,书法和绘画也多取法唐代。日本学校讲授的课程以儒家经典为主。……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但是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没有吸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的思想。——摘编自[美]赖肖尔《当今日本人》[问题](2)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历史纵横”,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历史结论?为印证这一结论,还可以举出哪些历史事实?(3)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为什么称为“唐风时代”?(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古代日本学习中华文化的特点。[结论](2)历史结论:中华文化对朝鲜影响深远。举例:在学习汉字的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本民族文字;朝鲜的典章制度、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深受中国影响。(3)原因:大化改新期间,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吸收,范围更广,规模更大;日本也学习中国先进的生产工具、器物、政治经济制度乃至价值观念。(4)特点:主动性,主动派遣使节、留学生、学问僧等来中国学习;有选择性,立足国情,有选择性地学习,而不是全盘照搬。视角3古代印第安文化的特点[问题](5)阅读教材“问题探究”,联系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结论](5)特点:封闭性、脆弱性、原始性。认识:文化交流促进文明韧性的增强;文化交流促进文明间优秀成果的传播,从而推动文明的进步;文明的交流促进文明的多样性发展,推动文化的繁荣。[深化拓展]印第安文化衰亡的原因1.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新航路开辟之后,西班牙殖民者入侵美洲,进行残酷的殖民侵略,极大地破坏了印第安文化的发展进程。2.疫病等灾害。欧洲大陆的疫病伴随着殖民者入侵传入美洲,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加速了印第安文化的毁灭。3.缺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美洲位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远离欧亚大陆。印第安文化长期处于独立形成、独立发展的状态,与外界尤其是与文明发展较早的欧亚大陆缺乏交流。4.文明内部之间缺乏交流。美洲三大文明中心处于高原、峡谷、盆地地带,三大文明之间缺乏交流,印第安文化发展相对缓慢。[思维导图][逻辑表达]请就“思维导图”的整体或部分作出合理阐释。[提示]古代印度文化颇具特色。朝鲜和日本的文化及东南亚文化既有本土文化的底蕴,又受到中华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因大洋阻隔而与欧亚大陆缺乏交流的美洲独立发展起印第安文化。古代印度、古代朝鲜、古代日本、古代美洲处于不同的文化历史环境之下,它们的早期发展相对独立,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这充分说明了人类早期文化发展的多元性和文化的多样性特点。1.有学者认为:“古代印度的思维和我们极为不同,他们不记历史,不重书写,是口传神话和故事的海洋,却是文字记载历史的荒漠。整个印度中世纪史主要是靠中国的求法僧法显等人的记载照亮的。他们的塔、石柱、石窟等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渗透着因果思想的影响。”该学者旨在说明()A.法显等人的记载仅照亮了印度的文学艺术B.整个印度中世纪史由中国求法僧记载C.古代印度文化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D.古代印度文明呈现多样性和包容性特征解析:C根据材料“他们的塔、石柱……渗透着因果思想的影响”可知,古代印度文学艺术、风俗习惯都受到佛教因果思想的影响,即古代印度文化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故选C项;“仅照亮了印度的文学艺术”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强调印度中世纪史主要是靠中国的求法僧法显等人记载,而非都是由中国求法僧记载,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印度文明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排除D项。2.根据朝鲜考古发现,在庆州雁鸭池出土了刻有“调露二年”字样的砖铭,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发现了刻有“仪凤四年皆土”铭文的板瓦,在庆尚南道蔚山郡的川前里摩崖石刻周围发现了“上元二年铭”和“上元四年铭”。“调露”“仪凤”“上元”都是唐高宗使用过的年号。这反映出()A.新罗尚没有自己的纪年方式B.唐朝与新罗存在文化友好往来C.新罗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D.唐朝与新罗形成明确的宗藩关系解析:B材料信息反映了新罗受唐朝的影响,学习、借鉴了唐朝的年号,表明唐朝与新罗存在着文化上的友好往来,B项正确;依据所学可知,新罗只是借鉴了中国的纪年方式,并不代表新罗没有纪年方式,A项错误;材料只提及新罗学习中国年号,不能证明新罗也学习了中央集权制度,C项错误;新罗对唐朝的学习不能表明二者形成了宗藩关系,D项错误。3.镰仓时代以前,武士阶层只是贵族统治者的附庸,自己本身并没有信仰。但镰仓时代,武士建立起幕府统治,迫切需要精神文化来和政治地位相匹配。于是幕府统治时期()A.形成了武士道精神B.开始传播佛教文化C.倡导文化教育普及D.幕府将军宣称是太阳神的后裔解析:A根据材料“武士建立起幕府统治,迫切需要精神文化来和政治地位相匹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日本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即武士道精神,故选A项;佛教文化在隋唐时期已经传入日本,排除B项;C项主要是在明治维新期间推行,排除;日本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排除D项。4.据史料记载,阿兹特克人的学前教育在家中完成,十岁到十五岁进入公共学堂学习,由氏族酋长监督;学校种类多样,主要有平民学堂、女子学堂、贵族神学院、音乐学院以及神庙的修道室等。据此可知,阿兹特克人的教育()A.鼓励人的全面多元发展B.注重平等、民主意识的灌输C.形成了全民参与的体系D.以维持社会正常运行为目的解析:A根据“学校种类多样,主要有平民学堂、女子学堂、贵族神学院、音乐学院以及神庙的修道室等”可知,当时阿兹特克人的教育倡导全面多元的发展理念,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主,也不能说明是全民参与,排除B、C两项;由材料看不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排除D项。[基础巩固练]1.马克思说过,“宗教是被压迫心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众生平等”的主张得以广泛传播的现实背景是()A.封建等级制 B.世卿世禄C.种姓制度 D.世家门阀解析:C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日益不满。在这种背景下,佛教产生,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得到很多人支持,故选C项。2.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作者,传说是毗耶娑,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该史诗大约定型于2—4世纪,是漫长的历史积累的产物,是许多人不断加工扩充的结果,其中内容多为神话传说。从中可得出,该书()A.荒诞离奇完全没有史料价值B.写作年代久远可以看作历史C.侧面反映古代印度社会风貌D.是文学瑰宝,但与真实历史无关解析:C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摩诃婆罗多》是经过古印度人长期积累加工而成的,虽然其内容以神话传说为主,但是能从侧面反映当时印度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等社会风貌,C项正确。3.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某一古代文明,利用假期考察了桑奇大塔,查找搜集了关于“印章文字”的资料,而且通读了描写居楼族和般度族两个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的文学作品。该文明()A.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B.以金字塔作为宗教活动的场所C.吸收了中华文化的精华D.推动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地区解析:D根据材料“桑奇大塔”“印章文字”“居楼族和般度族两个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属于古印度文明,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佛教文化更是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故选D项;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的是俄罗斯文明而非印度文明,排除A项;以金字塔作为宗教活动场所的是美洲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而非印度文明,排除B项;吸收中华文化精华的典型代表国家为日本和朝鲜,印度文明受中华文化影响相对较小,排除C项。4.据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185处,其中白居易诗达106处之多。这说明()A.日本民族文化享誉世界B.中日两国审美互鉴频繁C.中华文化辐射影响东亚D.文化交流推动中日邦交解析:C根据材料可知,《源氏物语》引用大量中国古典文学典籍,这说明日本文化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即中华文化辐射影响东亚,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不是日本文化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中华文化借鉴日本,并不是互鉴,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中日关系的内容,无法得出“文化交流推动中日邦交”的结论,排除D项。5.高丽成宗时代(981—997年),大臣崔承老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似难尽变。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以革卑陋。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使奢俭得中,不必苟同。这反映了该官员()A.主张全盘吸收中华文化B.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C.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D.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解析: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官员认为高丽在学习中华文明的同时,需要保持自身的传统,选择性地吸收外来文化,即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C项正确;材料主张有选择性地吸收外来文化,不是“主张全盘吸收中华文化”,也不是“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排除A、D两项;材料未体现藩属关系,排除B项。6.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汉谟拉比法典》正文详细规定了臣民义务及违反法律后的具体惩罚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B奥斯曼帝国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加速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C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编撰《高丽史》的体例分“世家”“列传”“志”“年表”等朝鲜史学受到中国影响D拜占庭与俄罗斯皆信奉东正教拜占庭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解析:C朝鲜王朝编撰《高丽史》的体例分“世家”“列传”“志”“年表”等,显然是受到中国纪传体史书体例的影响,由此得出朝鲜史学受到中国影响,C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正文详细规定了臣民义务及违反法律后的具体惩罚,但并没有说明君主权力的来源,无从体现君权神授的思想,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不利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促使欧洲人开辟到东方的新航路,排除B项;拜占庭与俄罗斯皆信奉东正教,但拜占庭的历史要早于俄罗斯,所以应为俄罗斯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排除D项。7.在美洲文化中,有一个神奇的事物——奇普。奇普由一根横着的主绳和垂挂于其上的密密麻麻的绳子(垂绳)组成。现存最大的奇普是一卷日历(如图),共有762根垂绳,其中730根垂绳通过距离间隔分成24股,正好是2年、24个月、730天。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图中奇普记载了“玛雅历”B.印第安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C.使用奇普记事的是印加人D.奇普是阿兹特克人记录事件的载体解析:C奇普是美洲文化的组成部分,其是结绳记事的一种形式,使用者是印加人,C项正确;玛雅人有文字,不需要结绳记事,排除A项;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是埃及人发明的,排除B项;阿兹特克人有图画文字,排除D项。8.早在殖民者入侵前,印第安人就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交通不便的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内部交流较少,发展相对缓慢,在近代以前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A.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B.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C.内部之间没有任何交流D.因地理环境导致衰落解析:A根据“但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交通不便的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内部交流较少,发展相对缓慢”可得出,印第安文明发展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封闭性,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战争,排除B项;C项太绝对,排除;材料仅体现了印第安文明发展缓慢的原因,而未涉及其衰落的原因,排除D项。9.“那里有爬满青藤的金字塔,有古木参天的城市废墟,有令人瞠目的巨大而精美的雕刻艺术,有无数让人难以解释的谜团……奥尔梅克、托尔特克、阿兹特克……难以计数的黄金在无人知晓的洞穴、深井中沉睡,直到欧洲人背着火枪的身影在密林外闪现……”这段描述可能出自()A.《古代近东文明——古代两河流域、古埃及、波斯等古文明探研》B.《亚历山大远征记》C.《探寻古罗马文明》D.《黄金帝国的落日:追踪美洲古代文明》解析:D材料中的奥尔梅克、托尔特克、阿兹特克等均位于美洲,因此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美洲地区无关,排除。10.玛雅人笃信宗教,他们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战神、风神、玉米神等,且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此外,他们推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玛雅国家兼管宗教事务,首都即为宗教中心。这些说明()A.宗教崇拜是国家统一的决定因素B.祭祀活动与政治密切相关C.太阳神在国家中的地位极其重要D.玛雅人生活富于宗教色彩解析:D根据材料“玛雅人笃信宗教”“玛雅国家兼管宗教事务,首都即为宗教中心”可知,玛雅文明崇信宗教,宗教事务在国家政务中占据重要地位,故选D项;促进国家统一的决定因素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祭祀活动与国家重大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只是强调国家政务兼管宗教事务,排除B项;“且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说明材料强调太阳神在玛雅诸神中的地位极其重要,但这只是材料信息之一,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排除C项。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婆罗门有效地利用了他们精通的《吠陀经》,即赞美诗。这些赞美诗在举行宗教仪式和献祭时被大声朗诵。它们通过口头代代相传而流传下来,由于它们在人们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所以被逐词逐音地熟记。作为这一宝贵遗产的保管人和传送者,婆罗门能够以高于世俗首长刹帝利的印度社会领导人的身份,宣称并实施自己的主张和要求。材料二佛教到12世纪末,仅存在于少数几个地方,并处于没落状态。这一伟大的宗教运动从其诞生地反常地消失的一个原因是,它未能为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危机作好准备,未能为出生、结婚、去世和俗人生活中其他一些关键性的转变提供种种仪式。对比之下,婆罗门则准备好自己的种种礼仪。这一事实保证他们尽管遭到改革者们的攻击却仍能生存下去。此外,更重要的是,婆罗门自己也从事改革。他们在富于哲理性的经典《奥义书》中,提出了他们自己的通向自由和解放的道路。——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反映出印度文化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什么?这说明了印度文化传播的主要特征有哪些?(2)材料二反映出佛教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社会基础:种姓制度。主要特征:宗教色彩浓厚,文化靠口头传播,创造了精美的史诗。(2)没能为世俗生活提供种种仪式;婆罗门教的冲击;自身缺乏改革。[素养提升练]1.印度人强调因果,原因加上行动就是结果,果是因在另一个时间的体现。印度人产生了四大皆空的思想。梵语语法上说,一切名词都来自动作,那些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究其根本不过是一些动作或状态的结果罢了。这体现了()A.印度人的思想深受宗教的影响B.印度的政治生活运行模式C.佛教的产生来自对印度教的反思D.印度人民的生活状况解析:A据材料“强调因果”可知,印度人的思想深受宗教影响,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印度人思想的特点,与政治生活运行模式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印度人的思想深受宗教影响,与佛教产生的原因无关,且佛教产生早于印度教,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印度人民的精神生活,并未提及物质生活,因此不能完整体现印度人民的生活状况,排除D项。2.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资料卡片。以下史实,反映了()4世纪末时,儒家的《论语》等经书被带到日本6世纪以后,儒学在日本皇宫贵族阶层之间传播7世纪初,日本圣德太子制定了受儒学影响的《十七条宪法》13世纪时,理学传入日本,并在民众中得到传播和发展A.古代日本没有形成本土文化B.中华文化对古代日本影响深远C.日本对中华文化全方位吸收D.儒学对日本上层社会影响广泛解析: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4世纪到13世纪,儒学传入日本并广泛传播,说明中华文化对古代日本影响深远,故选B项;古代日本有自己的本土文化,排除A项;日本对中华文化的吸收是有选择地吸收,不是全方位吸收,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儒学不但对日本上层社会有影响,而且在民众中也得到传播和发展,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