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戏剧选文教学策略_第1页
初中语文戏剧选文教学策略_第2页
初中语文戏剧选文教学策略_第3页
初中语文戏剧选文教学策略_第4页
初中语文戏剧选文教学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初中语文教材戏剧选文系统的特征分析选文,即为课文,构成了语文教材的主要部分,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一书中将语文教材中的选文解释为语文教学的凭借和示例,阐释了选文的基本概念和构成,又从“提高语文能力,积累语言,培养反思批判精神的桥梁”等方面概述了选文的功能和价值。由此可见,在语文教材中,选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评判教材质量的主要依据之一。而何为“选文系统”呢?《语文教育学引论》中提到“根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规定的选文标准或选文原则所选取的课文系列”,将其定义为“选文系统”,简单来说,以主题为中心,按照某种结构串联起来的多篇“选文”便是常规意义上所说的“选文系统”。在利用教材中的选文展开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全面了解其编排特点和组合特征,这样才能更灵活、充分地挖掘教材中的资源,进而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戏剧是一种以旁白、独白、对话等为基本要素,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表演性等特征的文学形式,它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表现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从初中语文教材体系来看,戏剧选文系统集中于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编选了《屈原(节选)》《天下第一楼(节选)》和《枣儿》三篇戏剧文学作品,而教材的编写者之所以将戏剧选文集中编排在九年级下册,其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戏剧的特点,深化学生对戏剧的理解和感悟,他们能够在初中阶段的末期深度解读戏剧文学作品。而且,从戏剧题材的角度展开分析,教材更加注重精选多样化的题材,涵盖了古今中外的不同戏剧文本,反映了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形态。二、对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戏剧选文教学在准确了解初中语文教材戏剧选文系统的特点、初中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教师以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展开戏剧选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品读语言、分析冲突、开启群文教学的历程中,由浅入深地分析戏剧文学作品的特征和内涵。在此基础上,学生既能理解不同戏剧文学作品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也能对这类的文学作品形成正确的认知,为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和文学阅读活动奠定了基础。(一)品读戏剧语言,走进人物内心戏剧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要素以人物的台词、舞台说明为主,它与其他文学作品有着本质的区别,其特征较为明显。在戏剧文学的教学中,学生要想理解人物的真实想法、主观情感,便要集中分析和品读文本中的语言,了解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等,据此了解整篇文本的情感基调,如此便可真正走进主要人物的内心,为深度阅读和理解做好准备,准确把握戏剧艺术的语言特色。由此可知,在戏剧选文教学的第一阶段,教师要带领学生品读其语言,从人物的台词、舞台说明等要素入手,明确戏剧文本的语言特征和艺术特色,并能逐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其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和深厚情感。以品读戏剧语言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的自读意识,让学生主动分析和解读戏剧文本中的语言,这样的阅读方式才是有价值且有意义的,才能真正契合新课标的课程教学要求。《屈原(节选)》是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戏剧选文,它出自郭沫若之手,创作于1942年,被称为郭沫若一生当中最有影响力和成就的一部戏剧著作,教材中节选的片段为剧本中的第五幕第二场,其语言高亢激昂、独具特色,在教学初期,教师要带领学生重点品味其语言特色。教师以语言为材料设计问题。结合教材中《屈原(节选)》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色,教师提出问题:(1)找出文本中有关舞台说明的词汇和语句,试着分析其功能和作用。(2)文章中的独白部分巧妙地融合了不同的修辞手法,你认为它们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3)作者精心锻造了屈原的独白,使其整体上呈现出激情澎湃、雄浑壮阔的特点,他采用了怎样的方法呢?以问题为导向,教师将学生阅读和学习的重点聚焦于戏剧语言之上。除了让学生关注戏剧语言的表达效果之外,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体验感,重点引导学生叙述和表达自身的情感,据此,教师可设计“屈原的哪句台词令你印象最为深刻?从台词中可以看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的导向式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和抒发个人的情感,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的体验感。戏剧中的人物台词往往涵盖着一定的潜台词,这些潜台词表达的含义才是作者真正想传达的内容和思想,只有理解了潜台词,学生才能真正透过语言解读内涵。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和解读人物台词中的潜台词,挖掘台词背后隐藏的信息。《屈原(节选)》一文中,郑詹尹与靳尚之间有一段对话,郑詹尹说道:“上官大夫,我正想来见你啦。”靳尚接道:“罪人怎样处置了?”郑詹尹回答道:“还锁在这神殿后院的一间小屋子里面。”联系上下文语境,学生从简单的对话中可以窥见郑詹尹对于处死屈原这件事抱着犹豫不决的心态,使得读者和观剧者可以更为形象和立体地感知这一小人物。在戏剧选文教学的第一阶段,教师重点带领学生解读戏剧文本的语言,从舞台说明、人物台词等角度解析其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等,在此基础上,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整篇戏剧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他们还能了解戏剧作品中的语言特色和风格,这也为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艺术感受奠定了基础。(二)着眼戏剧冲突,理解文本深意冲突是戏剧中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串联不同幕、场的主线。一般情况下,戏剧的内容都是围绕冲突展开,而评判戏剧文学时,一些文学评论家也会以冲突是否激烈等作为解读和评价戏剧作品的主要元素。在戏剧选文的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够了解文本中写了怎样的冲突、如何写冲突,那么他们既可大致理解文本的内容和主旨,也能被激烈的戏剧冲突所吸引,进而将自己代入戏剧人物的角色中,进一步理解戏剧文本的深意,加强自身的阅读体验。基于冲突在戏剧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价值,在教学前夕,教师要研读和分析文本,提炼出戏剧冲突,确定文本的主要线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冲突、理解冲突,并以冲突为支架,领会作品中映射的社会背景、人文内涵。《枣儿》是一部独幕剧,它以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为主线,并未以矛盾双方的对抗为主要描写对象,而是将这种冲突隐喻在文本中,只有深入分析文本的台词等要素,才能真正发掘此篇戏剧文本中的冲突。为了让学生了解《枣儿》中的戏剧冲突,教师要采用层层深入的引导方式,指引学生逐步向着矛盾的中心探索。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戏剧中的矛盾,学生可从“老人与枣儿叔叔”“巧克力与枣儿”等不同的角度找出戏剧表面上的冲突。其次,当学生聚焦于表面上的冲突后,教师再次提出“巧克力和枣儿分别象征着什么?”“为何老人如此笃定男孩在有了巧克力之后便不会再归来呢?”等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问题中隐含的“走与留”的深层内涵。最后,通过提问和思考等环节,学生能够深度解析戏剧的深层冲突,即包含“时代变迁”“生活发展”等在内的“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三)开启群文教学,拓展阅读范围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要求拓展学生的阅读和学习范围,培养学生主动阅读和思考的良好习惯,而从现实因素来说,要实现以上目标,单纯地依靠课内单篇阅读教学活动,显然无法达成目标,为此,为契合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深挖戏剧的内涵、拓展阅读和学习的范围,教师要以戏剧文本为中心,开启群文教学,让学生在课内外相融合的教学体系中达到增加阅读积累、提升高阶思维的目的,以此凸显出戏剧选文的育人价值。在开启群文教学时,教师要基于课内戏剧选文的内容、主题等甄选议题、合理组文,并围绕教材中的三个任务“阅读与思考”“准备与排练”“演出与评议”展开层递化的学习活动。以《屈原(节选)》为例,从其题材“人物悲剧”这一角度入手,教师可设置“人物的命运悲剧”的群文议题,并将《窦娥冤》等作为群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构建以戏剧为主体的群文阅读体系。1.阅读与思考阅读与思考是戏剧群文系统中的基础任务,要想让学生理解群文系统的议题、了解不同戏剧选文的主要内容,当确定议题、合理组文后,教师便要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和思考,让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戏剧的整体框架、在思考中提炼戏剧文本的主要信息。为了让学生了解戏剧群文系统中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点,于求同存异的历程中进一步理解戏剧选文的内容和主题等。以“人物的命运悲剧”这一戏剧群文系统为例,针对《屈原(节选)》和《窦娥冤》两篇人物悲剧,教师可以精心设计阅读与思考的话题,如“《屈原(节选)》和《窦娥冤》同是写人物悲剧,但是它们的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差异具体体现在哪里呢?”以该问题为导向,学生可通过阅读对比二者的差异,不难发现,《屈原(节选)》更加倾向于表现人物对理想、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而《窦娥冤》则着重凸显出人物冤屈的命运、批判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如此类推,学生可从对比的角度展开阅读与思考。2.准备与排练历经阅读与思考第一个任务后,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和感悟了戏剧群文系统的议题、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中的第二个任务“准备与排练”,教师要开启第二阶段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体验、感悟的支架,让他们能够将平面化的语言文字转化为舞台剧。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两个环节引导学生开启活动:第一,准备道具。道具是戏剧表演中的关键要素之一,表演是否能够取得预定的成果,与道具是否充足、是否形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依据《屈原(节选)》和《窦娥冤》的内容搜集和制作道具,如服饰道具、场景道具等,为戏剧排练和表演做好前期准备。第二,排练戏剧。在做好准备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戏剧内容,根据选择的结果将学生分成“屈原组”和“窦娥组”两个戏剧表演小组,要求他们从划分角色、改编剧本、小组排练等不同的环节共同摸索排练戏剧的方法和技巧,从而真正将戏剧文本转化为舞台剧,让学生在反复摸索人物性格、动作、语言等要素的基础上加强戏剧阅读的深度。3.演出与评议如果说阅读与思考、准备与排练这两个任务是输入和加工信息的过程,那么演出与评议便是输出信息的过程,是戏剧群文系统教学的第三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演出与评议活动,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展示各自的排练成果,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科学地评判学生的阅读理解、审美鉴赏能力,并通过针对性的对策进一步提升他们理解戏剧作品、品鉴戏剧作品的能力。以“人物的命运悲剧”戏剧群文系统教学为例,在教学的第三阶段,教师要开启演出与评议活动,通过抽签、自荐等不同的方式决定演出的顺序,一一检查和审核各小组的排练成果,让他们将自身对戏剧的理解和感悟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为各小组分发评价单,让他们开展自评、互评等活动,从表演是否生动贴切、台词功底是否扎实等多个方面进行科学、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