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改建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勘察)_第1页
公路改建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勘察)_第2页
公路改建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勘察)_第3页
公路改建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勘察)_第4页
公路改建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勘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公路改建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勘察)目录TOC\o"1-2"\h\z\u221901前言 2224911.2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 2243761.3勘察依据及技术标准 2258291.4工程地质条件划分 228831.5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 345801.6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328930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66782.1地形地貌 4115872.2地理交通及气象、水文 4254532.3地质构造 5248412.4地层岩性 5313212.6水文地质条件 5247532.6.3场地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 673582.7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 6188223场地岩土物理力学特征 6219703.1岩土测试成果及统计的评述 663223.2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6311593.3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7304403.4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718003.5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 7179854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8260394.1地震效应评价 8112994.2边坡评价 9301854.3地基稳定性评价 10243564.4对相邻建筑的影响评价 10140124.5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 103314.6新建路段地质调查情况简述 10194715地基评价 11207675.1地基的均匀性评价 1191635.2岩土层承载力评价 1141935.3地基稳定性评价 11159375.4特殊性土评价 11136715.5持力层及基础型式 1131378钢筋混凝土 1225709重力式U桥台和扩大基础 123901重力式U桥台和扩大基础 12226175.6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分析 12226045.7地下水作用的评价 12242686岩土工程结论及建议 12122126.1结论 12269886.2建议 13附录附图:1总图例2勘探点平面位置图(比例尺:1:500)3工程地质剖面图(比例尺:1:200)4钻孔地质柱状图(比例尺:1:100)5超重型(N120)动力触探试验成果附件:1钻孔情况一览表2岩、土试验检测报告PAGE131前言受业主单位委托,重庆市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公路改建工程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工程地点位于。根据业主要求,本次勘察范围主要为四座桥梁的工程地质勘察及补充新建路段K4+480~K5+820段地质调查情况简述。拟建桥梁工程概况分别为:(1)岔河小桥:为一座单跨梁式桥,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单孔跨径为13m。拟建桥梁上部采用普通钢筋砼简支空心板,下部采用重力式U桥台和扩大基础。(2)大河坝小桥:为一座单跨梁式桥,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单孔跨径为13m。拟建桥梁上部采用普通钢筋砼简支空心板,下部采用重力式U桥台和扩大基础。(3)岩湾小桥:为一座单跨梁式桥,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单孔跨径为16m。拟建桥梁上部采用普通钢筋砼简支空心板,下部采用重力式U桥台和扩大基础。(4)学校小桥:为一座单跨梁式桥,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单孔跨径为16m。拟建桥梁上部采用普通钢筋砼简支空心板,下部采用重力式U桥台和扩大基础。新建段道路K4+480~K5+820工程概况:新建道路为四级公路,全长约1.34公里,双向2车道,路幅宽度为6.5m。1.2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根据业主委托要求,本次勘察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的有关规定对拟建工程进行直接详细勘察。主要目的是为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与施工提供地质资料和有关岩土参数。主要任务如下:(1)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评价场地的整体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2)查明拟建物范围内各岩土层的类别、结构、厚度、工程特性;(3)查明场地不良地质现象及成因、类别、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4)选择基础持力层,提出技术、经济合理可行的基础方案的建议;(5)对场地地震效应及岩土地震稳定性作出评价;(6)查明场区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提供岩土物理力学参数;(7)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和地下水埋深,评价环境水和土层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1.3勘察依据及技术标准1.3.1勘察依据(1)勘察合同;(2)业主方提供的1:500拟建物平面布置图。1.3.2勘察工作执行的规范本次勘察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为:1.3.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1.3.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1.3.3《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1.3.4《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1.3.5《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2021;1.3.6《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2231-01-2020);1.3.7《工程测量通用规范》GB55018-2021;1.3.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3.9参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20021-2001)2009年版。1.4工程地质条件划分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第3.1.3条规定划分,该项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为较复杂(详见表1.4.1);根据设计文件可知拟建桥梁跨度分别为13m、16m,属小桥。表1.4工程场地类别划分判定因素场地情况场地条件综合判断场地类别地形、地貌拟建桥梁处于河流阶地地貌,坡角小于35°新建道路处于构造剥蚀地貌,坡角0~80°复杂较复杂岩土特性岩土种类较多,较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有特殊性岩土较复杂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9.1.1确定较复杂不良地质现象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简单抗震地段场地内位于河岸、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属抗震不利地段较复杂1.5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严格按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及有关技术标准进行,在着重进行工程地质调查、测绘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工程地质钻探和工程测量等综合勘察手段,勘探线沿拟建物走向布置,勘探点布置于桥台基础两端,单桥共计布置4个钻孔,共计布置16个钻孔,钻孔间距7.5~16m,进入预计持力层不小于5m,对新建段道路由于主要通过地质调查结合探槽等方式进行地质勘察。我公司于2023年7月7日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进驻现场施工,开动XY-150型钻机2台,工程技术人员现场跟班编录,同时开展场区的工程地质调查、取样、测试工作。我公司于7月17日完成现场钻探工作,从而全部转入内业工作,完成工作量详见表1.5-1。表1.5-1完成实物工作量统计表项目单位工作量钻探施工钻孔:进尺/钻孔m/个278.5/16工程测量地形图测量Km20.004测放钻孔个16剖面m/条532.96/16岩样组/块6/18原位测试水位观测孔16超重型触探N120m/孔98.3/12图件平面图张5剖面图张23柱状图张16动力触探图张12工作量钻孔间距m7.5~161.6勘察工作质量评述1.6.1工程测量测量起始数据为甲方提供的控制点的坐标及高程,采用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和独立高程系,控制点见表1.6.1-1:表1.6.1-1控制点成果表控制点号X(m)Y(m)H(m)控制点A3198357.046546786.890574.688控制点B3198415.904546735.778572.082控制点C3199804.478546199.232555.98控制点D3199870.522546174.903555.689控制点E3201019.848545173.670541.181控制点F3201027.582545076.738541.447控制点G3201132.286544472.285534.805控制点H3201170.710544376.542534.987采用拓普康GTS-601型全站仪进行观测,在已知点其中一点设站,利用全站仪点放样程序放出各钻孔位置;钻孔竣工后,利用全站仪定测出实地各钻孔点坐标、高程;勘察钻孔、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均采用全站仪实测,其定位误差小于0.10m,标高误差不超过0.01m,其测量精度符合《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的要求。1.6.2工程地质测绘采用1:500现状地形图,现场实际勾绘了地层界线。在场区内测得有效地层与裂隙产状,对拟建工程场区及周边进行了1:500比例尺精度的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其精度满足规范要求。1.6.3钻探采用3台XY-150型回转钻机施工,钻孔直径:开孔110mm~终孔91mm。钻进过程中严格按勘察纲要、钻探技术要求及钻探操作规程进行,由于准备充分,现场对质量、安全的管理措施到位,施工中未出现质量与安全事故。钻孔岩芯采取率:第四系素填土层采取率约65-78%;第四系卵石土采取率约68-80%;中等风化灰岩岩芯采取率约80-90%。地质技术人员跟班编录,确保原始资料的真实、准确,各孔均按相关规范要求控制钻探深度。1.6.4原位测试、取样及试验场地上覆土层为素填土、卵石土,对卵石土选取12孔进行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取中等风化带岩样6组作天然单轴极限抗压强度、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试验。对岩土样均及时进行密封送检,试验时样品保持天然状态。取样送检过程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并及时送重庆空港岩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进行试验。所以岩、土样取样质量及测试项目满足规范要求,试验成果质量良好。1.6.5水文工作对所施工的各孔在钻探施工结束后均抽出了孔内循环水,待24小时后用测钟对地下水位每0.5小时量测一次并实测三次,若水位稳定,则将三次所测平均值作为该孔地下水位,以确保钻孔中地下水位观测的准确性。其满足规范要求,测试过程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技术规范要求执行,测试成果可靠。1.6.6软件使用本次制图软件采用理正工程地质勘察CAD8.5(重庆版)、AutoCAD2008、Office2007等软件所生成的成果图件格式符合要求。满足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规定。综上所述,本次勘察工作达到了建设方及相关规范的要求,质量合格。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本工程主要包括四座拟建桥梁,及一条新建道路。4座桥梁分布在4.4km长的道路上,均穿越河道,为河床地貌,场地周边均为构造剥蚀地貌,局部呈陡坎甚至陡崖状。勘察范围内地势较平缓,现状地形坡角为0~20°,局部陡坎。场地内地面高程描述如下:岔河小桥场地内现状地面高程为569.4~570.8m;大河坝小桥场地内现状地面高程为553.3~555.68m;岩湾小桥场地内现状地面高程为539.69~541.82m;学校小桥场地内现状地面高程为530.12~534.81m。新建道路整体处于构造剥蚀低山地貌,现状地形坡角为0~80°,部分为呈陡坎甚至陡崖状。2.2地理交通及气象、水文2.2.1地理交通拟建场地均有市政道路穿越,交通极为便利。2.2.2气象、水文酉阳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雨量充沛,冬暖夏凉。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31小时。年平均气温由海拔280米的沿河地区17℃递减到中山区的11.8℃。1月气温最冷为3.8℃,7月最高为24.5℃。年降雨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4座拟建桥梁分布在同一河流上,该河流为季节性河流,其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表现为降水量较大时,汇集成为地表河水,大气降水过后,河流逐渐干涸。场区北西侧地势相对较低,受地形地貌控制,雨季大气降水顺河流方向向下游流动,场地内排水条件较好。岔河小桥段,勘察期间在降雨期间测得河水水位标高为569.40,随后河流干涸,通过现场踏勘及周边走访得知该河段最高洪水位约为572.70m,大河坝小桥段,勘察期间在降雨期间测得河水水位标高为553.10,随后河流干涸,通过现场踏勘及周边走访得知该河段最高洪水位约为556.5m,岩湾小桥段,勘察期间在降雨期间测得河水水位标高为539.30,随后河流干涸,通过现场踏勘及周边走访得知该河段最高洪水位约为542.88m,学校小桥段,勘察期间在降雨期间测得河水水位标高为530.60,随后河流干涸,通过现场踏勘及周边走访得知该河段最高洪水位约为534.252m。2.3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4座桥梁及新建段道路位于同一地质构造单元,勘察区地处天馆背斜东翼,岩层产状为136°∠7°。无断层通过,区域构造相对稳定地带。据现场地质调查表明。场区及周围未见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综上所述拟建场地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场区外有基岩出露,据调查实测得两组构造裂隙:裂隙①:66°∠81°,裂面平直,呈闭合状~微张状,间距2.5~3.1m,延伸2.0~3.0m,属结合程度差的硬性结构面;裂隙②:254°∠76°,裂隙面一般平直,闭合状,间距3.1~4.5m,延伸1.5~2.8m,属结合程度差的硬性结构面。按《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范,场区属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对应的抗震设防烈度6度。2.4地层岩性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第四系冲洪积卵石土(Q4al+pl),志留系中统(S2)灰岩,其岩性由新到老分述如下:2.4.1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混凝土块、碎块石及卵石土组成,堆填时间在5年以上,堆填方式为道路施工时压实回填形成,该层局部钻孔有揭露,揭露厚度为0.6m(ZK13)~2.7m(ZK1)。2.4.1第四系冲洪积层卵石土(Q4al+pl):①稍密卵石土:杂色,主要由卵砾石,粉质粘土及细砂组成,局部粉质粘土含量较高,卵石粒径约2~10cm,含量约占40%,该层所有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厚度为0.6m(ZK13)~5.1m(ZK9)。②中密卵石土:杂色,主要由卵砾石,及细砂组成,局部砂质成分含量较高,卵石粒径约2~20cm,含量约占60-75%,该层所有钻孔均有揭露,除ZK13外其余钻孔均未揭穿该层,揭露厚度为7.5m(ZK13)~15.5m(ZK14)。2.4.2第四系残坡积层红粘土(Q4el+dl):紫红、灰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稍湿,可塑,切面稍有关泽,干强度中等,根据调查了解该层整体厚度约0.5~2.5m。2.4.3志留系中统(S2)灰岩:灰白色,主要由方解石微晶和泥质组成,隐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有岩溶裂隙,多被方解石脉和泥质充填,少量为空隙状态,岩质较硬,节长5~30cm,4座拟建桥梁仅在ZK13钻孔有揭露,未揭穿该层,揭露厚度为8.1m(ZK13)。根据调查发现,新建段道路大部分布,埋深约0.5~2.5m局部基岩出露。岩土分层详见勘探点数据一览表。2.5基岩面特征及风化带本工程包含四座桥梁及新建段道路,其中四座桥梁共布置16个钻孔,仅在学校小桥,ZK13钻孔揭露基岩,覆盖层为素填土、卵石土,据现场调查,拟建学校小桥场区分布在峡谷地带,其南侧岩壁呈陡倾状,根据钻探揭露,基岩面与南侧岩壁基本一致,呈陡倾状。新建段道路基岩埋深约0.5~2.5m,覆盖层为红粘土,局部基岩出露,根据调查发现,基岩面与现状坡角基本一致,局部呈陡崖状。根据现场调查及钻探获取的资料,将基岩划分为中等风化带一种类型。中风化带灰岩:灰色,岩质硬,中厚层状构造,岩质较新鲜,岩体呈层状结构,见闭合型节理,岩芯多呈柱状,碎块手难折断。2.6水文地质条件2.6.1场地地下水分析评价当钻孔终孔24小时内进行统一的水位观测,通过观测到的钻孔水位分析发现,主要分布拟建四座桥梁所处地段,新建段道路未见地下水。地下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及河流的侧向补给,当有降水时地下水位升高,各钻孔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基本一致,此时地下水受河流侧向补给,当枯水期时,河道干涸,地下水位开始下降,勘察期间,并未测得稳定地下水位,由于勘察区整体属于沟谷河流地带,整体地势较低,周边汇水面积较大,其地下水位按现状河床标高考虑,各段地下水位标高如下:岔河小桥地下水位标高按569.20m考虑,大河坝小桥按553.00m考虑,岩湾小桥按539.10m考虑,学校小桥按530.40m考虑。综上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施工期间要注意设置降排水措施,避开雨季施工。2.6.2岩层渗透系数评价根据酉阳地方经验并结合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2016,各岩土层渗透系数分别建议为:素填土渗透系数建议取值为15m/d,为强透水层;卵石土渗透系数受粉质粘土含量变化影响,整体属强透水层,建议取值为15m/d,为强透水层;灰岩渗透系数数受岩溶管道影响,中等风化灰岩渗透系数建议取值为0.8m/d,为弱透水层。2.6.3场地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场地环境类型表G.0.1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据现场地面调查结合邻近资料表明: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场地及附近周边未见工业污染源,场内地基岩土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筋和钢结构具微腐蚀性。2.7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据地面调查和工程钻孔揭露,拟建场地范围内无断层、构造破碎带通过;也不存在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3场地岩土物理力学特征3.1岩土测试成果及统计的评述岩土测试成果的统计原则:根据岩土体的成因、岩性、分布、以及物理力学特征差异等原则进行分层,统计方法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10.2.4~10.2.8条执行。参加统计的数据不少于6个样本,当不足6个样本时,根据试验结果,结合地区经验综合取值。公式采用《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中的公式计算,公式如下:μ0=(10.2.4)(10.2.5)δ=(10.2.6)μk=ψa·μ0(10.2.8-1)ψa=(10.2.8-2)μi——岩土参数的测试值μ0——岩土参数的平均值n——岩土参数的样本数量μk——岩土参数的标准值ψa——修正系数,当指标作为作用项时,式中取“+”号,指标作为抗力项时,式中取“-”号。σ——岩土参数的标准差。δ——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3.2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本项目共计对12个钻孔的卵石土进行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实验,实验结果统计见表3.2-1表3.2-1超重型(N120)动力触探成果统计表实验点名称土层名称孔号试验厚度(m)平均锤击数(击)变异系数最小锤击数最大锤击数锤击数加权平均值岔河小桥卵石土ZK18.49.670.304189.59ZK27.89.300.36318ZK37.99.990.28316大河坝小桥卵石土ZK57.99.490.412189.80ZK68.810.110.33319ZK78.59.770.34319岩湾小桥卵石土ZK98.49.100.363189.59ZK109.59.160.30316ZK118.410.570.27314学校小桥卵石土ZK145.810.210.2541910.33ZK157.910.240.24313ZK166.710.560.30419根据超重型动力触探实验成果统计,卵石层整体稍密~中密状态,变异性在0.24~0.41,变异性中等~高,符合现场实际情况。根据实际锤击数据,对卵石层细分为稍密卵石和中密卵石层,详见工程地质柱状图。3.3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对中等风化带灰岩岩芯取样进行室内试验。测试项目:灰岩天然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试验,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试验,试验成果采用概率统计法进行计算。公式采用《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中的公式计算。岩石参数试验成果见表3.3-1、表3.3-2。3.3-1中等风化灰岩块体密度实验成果统计表岩样编号岩石名称块体密度(g/cm3)天然饱和1灰岩2.772.762.782.812.792.802灰岩2.722.732.742.762.772.753灰岩2.742.752.732.782.762.764灰岩2.772.782.792.822.812.805灰岩2.762.752.742.782.772.786灰岩2.762.772.752.782.792.80子样数n1818子样大值2.792.82子样小值2.722.75算术平均值μ02.762.78标准差σ0.020.02变异系数δ0.010.013.3-2中等风化灰岩抗压强度统计表岩样编号岩石名称单轴抗压强度(MPa)天然饱和1灰岩86.284.982.479.477.578.92灰岩78.476.874.972.569.670.33灰岩72.771.568.563.464.665.54灰岩82.579.778.673.776.274.25灰岩72.474.976.568.566.770.66灰岩70.472.674.268.165.566.2子样数n1818子样大值86.2079.40子样小值68.5063.40算术平均值μ076.5670.63标准差σ5.075.07变异系数δ0.070.07统计修正系数Ψa0.970.97标准值μk74.4568.523.4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根据附表3.3-2统计结果得知:拟建场地中等风化灰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70.63MPa,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中表3.2.1划分岩石坚硬程度等级,灰岩属坚硬岩。灰岩为中厚层状构造岩体;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中表3.2.2中等风化岩体属较完整。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中表3.1.7确定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灰岩岩体为Ⅱ类。3.5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经采样测试和统计计算成果:中等风化灰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68.52MPa。中等风化灰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依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10.4.2节,中等风化灰岩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75.37MPa(地基条件系数取1.10)。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6条,中等风化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根据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4.2.6)—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岩质地基取0.33。中等风化灰岩承载力特征值=0.33×75.37=24872.1kPa。据试验成果统计分析,本次勘察结合野外鉴别及地区经验,本工程场地设计所需的各岩土参数建议取值详见表3.5.2。表3.5.2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取值表岩土名称天然、饱和重度(kN/m3)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基底摩擦系数μ岩土体抗剪强度水平抗力系数(MN/m3)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天然饱和内摩擦角(°)内聚力(kPa)素填土19.0*(20.0)*//现场测试确定/23*(20)*5*(3)*/8*稍密卵石土22*(23*)//200*0.40*9*(6*)23*(20*)/50*中密卵石土24*(24.2*)//500*0.45*12*(9*)26*(24*)/100*中等风化灰岩27.6*(27.8*)74.4568.5224872.10.55*45*1850*950*/取值说明:1)加*者为相关工程类比及经验参数得出,为地区经验值。2)括号内为饱和值。3)基底摩擦系数查《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G.0.4和当地地方经验取值。松散填土应考虑负摩阻力,负摩阻力取0.30。4)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及岩体水平抗力系数参照重庆市地方标准《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10.3.8-1、表10.3.8-2和重庆地区经验取值确定。5)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稍密卵石土取:100kPa,中密卵石土取:160kPa,中等风化灰岩取:2200kPa。6)中等风化灰岩岩体的抗拉强度取756kPa、弹性模量E取:4700(MPa);变形模量E:4600(MPa);泊松比μ:0.18。7)临时边坡坡率允许值按有关规范和重庆地区经验取值:边坡临时坡率:素填土:H<5m,1:1.50;卵石土:H<5m,1:1.00。整体不稳定的边坡,取临时坡率时,应进行稳定性验算。永久坡率:素填土坡率:H<5m,1:1.75;卵石土坡率:H<5m,1:1.25;中等风化灰坡率:H<8m,1:0.25,整体不稳定边坡,应进行稳定性定量计算后选择是否采用永久性放坡处理。4场地工程地质评价4.1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附录A中和表C.22的规定,酉阳县天馆乡地震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第3.1.1条和3.2.2条,拟建桥梁为四级公路上的小桥,桥梁抗震设防类别为D类,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根据钻探及现场调查发现,场地内既有人工填土分布范围小,在拟建桥梁基础施工过程中将进行挖除,不考虑既有人工填土的地震参数;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第4.1.6条,后期人工填土按中软土考虑,计算剪切波速取200m/s;稍密、中密卵石土属中硬土,计算剪切波速平均值取260m/s;中等风化灰岩剪切波速大于800m/s,为岩石。各拟建场地平整至设计高程后,根据区域地质经验,预估土层厚度不超过50m,场地类别为Ⅱ类。各拟建物的场地类别、特征周期及抗震地段的划分见表4.1。表4.1各拟建物地震效应评价表名称对建筑抗震地段划分代表孔号分层及厚度等效剪切波速(m/s)建筑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s)岔河小桥不利地段ZK1后期人工填土6.206m,卵石土13.794m241.382Ⅱ0.35大河坝小桥不利地段ZK5后期人工填土5.324m,卵石土14.676m244.028Ⅱ0.35岩湾小桥不利地段ZK12后期人工填土4.692m,卵石土15.308m245.924Ⅱ0.35学校小桥不利地段ZK14后期人工填土4.179m,卵石土15.803m247.229Ⅱ0.35备注:等效剪切波速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第4.1.8条和4.1.9条计算和判定,抗震地段根据第4.1.1条判定,各拟建场地位于河岸,地下水埋藏较浅,土层在水平方向变化大,属于抗震不利地段,本次勘察大部分钻孔未揭穿土层,根据规范要求,按20m土层深度考虑计算等效剪切波速。4.2边坡评价各拟建场地勘察范围内未见现状环境边坡,根据设计方案,各拟建桥梁拟采用采用重力式U桥台和扩大基础,基础开挖过程中将形成基坑边坡。现对各基坑边坡评价如下:岔河小桥:岔河小桥按设计整平到基底标高后,将在两侧桥台基础位置形成闭合的矩形基坑边坡,其中南东侧基坑边坡坡长为30.8m,坡高约4~7m,北西侧基坑边坡坡长为30.8m,坡高约4~5m,两段基坑边坡直立切坡后坡面岩土主要为素填土、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土(详见剖面图1-1′、2-2′、3-3′和4-4′),边坡破坏模式主要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动,同时,该基坑的基底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约4m,地下水主要从各基坑靠近河道的一侧渗入,主要渗透层为素填土层及卵石土。直立切坡后该基坑边坡易发生坡面涌水和垮塌,根据现场调查结合区域工程地质经验,素填土及卵石土属强透水层,渗透系数k取15m/d,建议施工过程中进行现场水文试验复核土层的渗透系数。建议该基坑边坡采用钢板桩或放坡等方式进行支档,放坡坡率建议取1:1.50,该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取1.30。大河坝小桥:大河坝小桥按设计整平到基底标高后,将在两侧桥台基础位置形成闭合的矩形基坑边坡,其中南东侧基坑边坡坡长为30.8m,坡高约2.9~6m,北西侧基坑边坡坡长为30.8m,坡高约3.5~6m,两段基坑边坡直立切坡后坡面岩土主要为素填土、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土(详见剖面图5-5′、6-6′、7-7′和8-8′),边坡破坏模式主要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动,同时,该两段基坑的基底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约3m,地下水主要从各基坑靠近河道的一侧渗入,主要渗透层为素填土层及卵石土。直立切坡后该基坑边坡易发生坡面涌水和垮塌,根据现场调查结合区域工程地质经验,素填土及卵石土属强透水层,渗透系数k取15m/d,建议施工过程中进行现场水文试验复核土层的渗透系数。建议该基坑边坡采用钢板桩或放坡等方式进行支档,放坡坡率建议取1:1.50,该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取1.30。岩弯小桥:岩弯小桥小桥按设计整平到基底标高后,将在两侧桥台基础位置形成闭合的矩形基坑边坡,其中南东侧基坑边坡坡长为30.8m,坡高约3~5m,北西侧基坑边坡坡长为30.8m,坡高约3.5~5m,两段基坑边坡直立切坡后坡面岩土主要为素填土、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土(详见剖面图9-9′、10-10′、11-11′和12-12′),边坡破坏模式主要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动,同时,该两段基坑的基底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约2.6m,地下水主要从各基坑靠近河道的一侧渗入,主要渗透层为素填土层及卵石土。直立切坡后该基坑边坡易发生坡面涌水和垮塌,根据现场调查结合区域工程地质经验,素填土及卵石土属强透水层,渗透系数k取15m/d,建议施工过程中进行现场水文试验复核土层的渗透系数。建议该基坑边坡采用钢板桩或放坡等方式进行支档,放坡坡率建议取1:1.50,该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取1.30。学校小桥:大学校小桥按设计整平到基底标高后,将在两侧桥台基础位置形成闭合的矩形基坑边坡,其中南东侧基坑边坡坡长为30.8m,坡高约3~6m,北西侧基坑边坡坡长为30.8m,坡高约4m,两段基坑边坡直立切坡后坡面岩土主要为素填土、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土(详见剖面图13-13′、14-14′、15-15′和16-16′),边坡破坏模式主要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动,同时,该两段基坑的基底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约3m,地下水主要从各基坑靠近河道的一侧渗入,主要渗透层为素填土层及卵石土。直立切坡后该基坑边坡易发生坡面涌水和垮塌,根据现场调查结合区域工程地质经验,素填土及卵石土属强透水层,渗透系数k取15m/d,建议施工过程中进行现场水文试验复核土层的渗透系数。建议该基坑边坡采用钢板桩或放坡等方式进行支档,放坡坡率建议取1:1.50,该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取1.30。4.3地基稳定性评价拟建桥梁原始地貌属河床地貌,新建段道路为构造剥蚀低山地貌,地质构造简单,场地内素填土,厚度变化大,土体不均匀应对其进行挖出处理;卵石土为冲洪积成因,厚度大,埋深变化小,分布连续,地基稳定性较好。拟建场地范围内不存在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塌岸和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地表调查无落水洞等岩溶,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按设计地坪标高及环境标高整平后,场地内处理好边坡后适宜建设。4.4对相邻建筑的影响评价拟建物周边为既有桥梁及道路,拟建桥梁修建过程中,既有桥梁及道路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影响车辆通行,建议施工过程中搭设临时通道,分段施工,避免影响人车通行及安全。4.5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拟建场地及周边无崩塌、滑坡、泥石流、断层、岩溶、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现状稳定。地质构造简单,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整体稳定,适宜工程建筑。4.6新建路段地质调查情况简述新建段道路,起始位置为K4+480~K5+820长度约1.34公里,场地地形地貌为构造剥蚀地貌,局部呈陡坎甚至陡崖状,地形地貌相对复杂。地质构造,地处天馆背斜东翼,岩层产状为136°∠7°。无断层通过,区域构造相对稳定地带。据现场地质调查表明。场区及周围未见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综上所述拟建场地地质构造相对简单。据调查实测得两组构造裂隙:裂隙①:66°∠81°,裂面平直,呈闭合状~微张状,间距2.5~3.1m,延伸2.0~3.0m,属结合程度差的硬性结构面;裂隙②:254°∠76°,裂隙面一般平直,闭合状,间距3.1~4.5m,延伸1.5~2.8m,属结合程度差的硬性结构面。该段道路由于地形地貌等因素,主要通过地质调查的方式对该段地质情况进行评价,现对新建道路分析评价如下:K4+480~K4+680,现状地形坡脚约为10~30°,主要土层为残破积红粘土下伏基岩为中等风化灰岩,土层厚度整体约为为0.5~1m,该段道路按设计标高整平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环境边坡。直立切坡后填方土质边坡坡高约1.5~2.5m,坡面岩土为未来填土,建议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以中等风化灰岩作为基础持力层。挖方边坡坡高约1.55~11.5m,直立切坡后,坡面岩土为红粘土及中等风化灰岩,土层整体厚度较小,沿岩土界面滑动可能性小,边坡破坏模式为风化掉块,可采用按坡率发放坡支护,若不具备放坡条件可采用锚喷支护。K4+680~K4+780段,现状地形坡脚约30~50°局部呈陡坎状,主要土层为残破积红粘土下伏基岩为中等风化灰岩,土层厚度整体约为为0.5m,局部基岩出露,该段道路按设计标高整平后,将形成挖方边坡。直立切坡后边坡坡高约2.3~8.6m,坡面岩土为红粘土及中等风化灰岩,边坡破坏模式为风化掉块,施工过程建议清除坡面浮土,可采用按坡率发放坡支护,若不具备放坡条件可采用锚喷支护。K4+780~K5+200段,现状地形坡脚约50~80°该段大部呈陡崖状,大部基岩石出露,局部有少量浮土覆盖,边坡现状稳定,该段道路按设计标高整平后,大部将形成挖方边坡。直立切坡后最大坡高约25m,坡面岩土为中等风化灰岩,其中K5+028~K5+053段位于山间沟槽段,将在道路外侧形成填方边坡。现对该段取K4+800断面做赤平投影分析如下:根据赤平投影图可知:该岩质边坡岩层面倾向与坡向夹角为122°,为切向坡;裂隙L1、L2与坡向呈大角度相交;该边坡无外倾结构面,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边坡破坏模式为坡面岩体风化掉块。边坡岩体为中等风化灰岩岩,属坚硬岩,岩体较完整,边坡岩体类别为Ⅰ类,边坡等效内摩擦角取73°,边坡破裂角取68°。综上该段挖方边坡破坏模式为风化掉块,可采取坡率法放坡支挡,如不具备放坡条件,可采用锚喷支护,在K5+024~K5+050段位于山间沟槽段,该段容易造成汇水冲刷,建议设置截排水措施。该段按设计标高整平后将形成填方边坡,坡高约9m,建议采取锚杆挡土墙进行支挡,以中等风化灰岩作为持力层。K5+200~K5+720段,现状地形坡脚约20~45°局部呈陡坎状,主要土层为残破积红粘土下伏基岩为中等风化灰岩,土层厚度整体约为为0.5m,局部基岩出露,该段道路按设计标高整平后,将形成挖方岩质边坡。直立切坡后最大坡高约12.3m,坡面岩土为红粘土及中等风化灰岩,土层整体厚度较小,沿岩土界面滑动可能性小,边坡破坏模式为风化掉块,施工过程建议清除坡面浮土,可采用按坡率发放坡支护,若不具备放坡条件可采用锚喷支护。K5+720~K5+820段,现状地形坡角约0~20°,主要土层为残破积红粘土下伏基岩为中等风化灰岩,土层厚度整体约为为0.5~2.5m,该段道路按设计标高整平后,将形成填方边坡。直立切坡后最大坡高约3.5m,坡面岩土为未来填土,边坡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的圆弧滑动,建议按坡率法放坡支护。新建段道路,存在大量挖方边坡,最大边坡高度约35m,边坡施工时要采用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施工时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反馈到勘察设计单位;施工阶段要加强对地质情况的检验和复查,特别是边坡土层性质、厚度等的调查;加强施工过程中及竣工后的变形监测工作。建段道路岩土参数取值可按表3.5.2取值。5地基评价5.1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拟建工程场地按设计地坪高程基本整平后,场地内覆盖层为素填土、卵石土。素填土:厚度小且变化较大,为不均匀地基,卵石土厚度大,分布连续,其中密状态下,力学性质一般,为较均匀基地基,可作为拟建桥梁基础持力层。中等风化灰岩为场区内岩层,本次勘察大多钻孔未揭露该层,其埋深较深,钻孔揭露范围内,分布不连续,不宜作为拟建桥梁基础持力层。5.2岩土层承载力评价素填土:承载力低;稍密卵石土:承载力较低;中密卵石土:承载力一般中等风化灰岩:承载力高,但其纵向埋深变化较大,揭露范围内分布不连续,该层大部钻孔未揭露。各岩、土层的地基承力指标详见表3.5.2。5.3地基稳定性评价拟建场地下伏基岩为灰岩,原地貌上未发现溶洞、溶槽、溶沟、暗河、漏斗、石芽等现象,地基稳定。5.4特殊性土评价素填土:杂色,主要由灰岩碎块和卵石土组成,碎块石粒径以10~50mm为主,含量约占10-30%,为道路修筑过程中,堆积而成,根据钻探揭露,属不均匀地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