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关于孙中山研究的新观点综述_第1页
近十年来关于孙中山研究的新观点综述_第2页
近十年来关于孙中山研究的新观点综述_第3页
近十年来关于孙中山研究的新观点综述_第4页
近十年来关于孙中山研究的新观点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十年来关于孙中山研究的新观点综述【内容提要】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的思想和主张对近代中国有着重大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孙中山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关于他的三民主义学说的研究、社会变革思想的研究以及比较研究都取得了很多成果。近十年来孙中山研究是比较繁荣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孙中山/三民主义/社会变革思想/比较研究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的思想和革命实践对近代中国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对当代中国仍然有影响力。孙中山研究是一个成果非常丰硕的领域,研究孙中山的专著和论文都很多,特别是最近十年来,论文与专著数量呈几何方式增长。对此,李文海就说:“孙中山的思想、学说和他的伟大实践,是一个研究很久、为大家广泛关注、已经有了很多高水平的学术成果的老课题。很多问题已经讨论过了,很多问题也已经研究得相当深入了。也就是说,在这个领域,学术起点已经很高了。”[1]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近十年来关于孙中山研究的新观点。

一、关于三民主义学说及其发展

三民主义学说一直是孙中山研究的热点,这方面研究成果也是很多的。三民主义学说的提出,在孙中山与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实践中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对后世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从同盟会时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到孙中山晚年“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三民主义学说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一)关于三民主义的历史地位

韦杰廷认为:“孙中山不仅是第一个提出并始终坚持要在中国实施民主立宪政治制度的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而且是在中国传播近代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先驱。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孙中山第一个提出既要在中国建立民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又要在中国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经济制度,并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的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政治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应用于中国的具体革命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有益的、珍贵的思想资料。”[2]韦杰廷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充分肯定了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二)关于三民主义的时代特色

武东亮认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严格地讲始于孙中山先生,他融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于一体,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现代化方案。为了谋求民族独立与解放、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与平等以及人民生活的真正幸福,他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不但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是一个开因为他始终未能夺取全国政权,而夺取全国政权又是推进社会变革的前提和保证,所以就无从谈起什么改革社会了。孙中山之所以没能夺取全国政权,主要因为他没有始终如一地坚持武装夺取政权的原则,从来不曾有过真正的革命军和长期没有使武力与农民相结合。这些主观因素既导源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又同孙中山本人的思维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6]文章分析了国家政权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提出了夺取国家政权的重要性,对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的原因进行了探源。

(二)关于孙中山变革中国社会的理路

王杰认为:“孙中山变革中国社会的理路特征可概括为四个层面:具世界视野;以文明定位;倡协调发展;开中国特式。所谓世界视野,指孙中山把变革置于世界视野下,择共和变革为主题,适乎世界潮流,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比以往的救国运动功高一筹。以文明定位,指孙中山的社会变革,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依归,又揭示二者的互动功用。开中国特式,即指孙中山倡行的民主共和政体、三民主义、道德建设、思维变革等方面具有中国特式。法西不为其惑,役西不为其奴;法古不为其惑,役古不为其奴,乃孙中山中国式变革思维之精髓所在。”[7]透过组党实践窥视孙中山社会变革的心路,从而揭示中国社会变革的艰危历程,不失为一个有新意的视点。

三、关于孙中山的比较研究

(一)关于孙中山与毛泽东比较研究

陈金龙《继承与超越——孙中山与毛泽东比较研究》一书对此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作者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伦理、外交、民族、科技和教育诸方面,对孙中山与毛泽东作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比较研究,以相当充分的思想素材和分析,反映了毛泽东对孙中山的继承和超越。作者在书中拓展了对孙中山思想的研究,对孙中山的外交、文化、科技、伦理等思想、主张,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深化了毛泽东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主义思想的承绪与超越关系的探究。对孙中山与毛泽东思想联接的考察,显然具有认识与实践的积极意义。[8]

(二)关于孙中山与国外政治领导人的比较研究

韩国人李京来对中国和韩国有代表性的政治领导人孙中山与吕运亨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两个人晚年重要的政治行为,即在中国的国共合作和在韩国的左右合作及南北合作上。他的研究创新之处有三:第一,研究视野的层次;第二,历史解释的层次;第三,对研究对象的介绍层次。李京来在结论中探讨了孙中山和吕运亨给我们当代带来的历史启示:其一,关于统一问题,孙中山和吕运亨进行的“合作”运动有很大的历史意义。带给我们的首先是自主,其次需要更加包容的态度而不是硬性的理念的教训。其二,关于政治民主问题,合作和统一的基础是“民”。其三,关于民生问题,孙中山和吕运亨都追求经济发展和财富分配的协调与均衡,其目标是人民的民生问题。最后,关于亚洲和世界和平问题,作者认为孙中山称为“王道/霸道”的文化、道德模型,在文化和精神价值越来越重要的今天,立足于世界范围的普遍的文化价值上,对于重新发现亚洲的价值,有很好的洞察力。[9]

四、孙中山研究的总体状况

关于孙中山研究的总体状况,茅家琦等提出,近50年来,孙中山研究一直是历史研究的热点,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还存在若干倾向性问题。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重视:第一,摆脱主观因素的干扰。第二,将具体分析与综合研究结合起来。第三,打破封闭式研究,采取开放式研究。孙中山研究存在的三个问题,表明在研究工作中百家争论不足,研究工作不够深入。因此,用八个字来概括近50年来的孙中山研究:“繁荣有余,争鸣不足。”[10]

综上所述,用这八个字来形容近十年来孙中山研究的状况也是比较恰当的,现在的孙中山研究总体状况是繁荣的,但还是缺乏一些争鸣。如何在繁荣中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这是现阶段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文海.孙中山研究领域的拓展与创新[J].广东社会科学,2008(3).

[2]韦杰廷.孙中山三民主义历史地位论[J].文史哲,1997(5).

[3]武东亮.略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时代特色[J].学术论坛,2000(1).

[4]黄彦.试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A].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进程[C].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239-281.

[5]杨天石.关于孙中山“三大政策”概念的形成及提出[J].近代史研究,2000(1).

[6]苑书义.国家政权与社会变革——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探源[J].广东社会科学,2001(1).

[7]王杰.论孙中山的“中国式”社会变革理路[J].广东社会科学,20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