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大国军事思想教材_第1页
世界主要大国军事思想教材_第2页
世界主要大国军事思想教材_第3页
世界主要大国军事思想教材_第4页
世界主要大国军事思想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主要大国军事思想美国军事思想美国军事理论创新(“冷战”后)1、军事战略理论:着眼于应对危机,快速反应2、作战理论:着眼于提高自身效能,瓦解敌作战体系3、军队建设理论:着眼于把美军打造成无所不能、战无不胜的军队天权论主要动因(2007.8.9):需要统一的太空力量理论指导美国太空开发和利用需要制定新的太空游戏规则需要以马汉式的方法确定一套有关太空力量的战略理论主要内容:界定“太空”“太空能力”“太空力量”概念太空:距地球表面93英里(约150千米)以外宇宙太空太空能力:在太空从事某些活动能力太空能力行为体:参与太空活动的国家或非国家实体太空力量:通过利用太空,影响其他行为体的行为并在特殊情况下影响太空环境本身,达成己方意图的能力三个时代第一太空时代:威望(1957-1991)第二太空时代:信息(1991至今)第三太空时代:财富(可能)三个领域:民用领域—最好的合作领域商用领域—既竞争也合作国家安全领域—竞争要素构成、力量构成:(要素情况下相对应)社会文化力量——民用经济力量——商用安全力量——军用主张修改太空规则:当前国际体系下的太空游戏规则及其面临挑战“永久稳定性”——共同目标(太空大国)太空行为体合作应对全球性问题主要特点:(“反恐战争”背景提出)突出综合强调合作着眼未来聚焦规则美国战略威慑主要观点战略威慑:阻止威胁美国重大利益和国家存亡的敌对侵略或迫在行动。新观点:重心决定性地影响敌方的决策过程时间上贯穿平时、危机时和战时的全过程,在太空同时覆盖多个责任区“系统整合”对敌人决策过程施加影响以实现威慑目的的最有效方法制定战略威慑计划必须考虑到关键的不确定因素谋求11种必要的战略威慑能力强调核打击不可替代的作用扩展常规威慑内容重视太空威慑强化信息威慑决策周期论(约翰·博伊德1997年提出)决策周期论:又叫OODA循环论或OODA周期论四个环节:观察、判断、决策、行动(相互关联、重叠的循环——战争中谁能够更快的完成这一循环,并打乱敌方循环,谁就能够赢得主动和胜利)主要观点:四个环节:观察,通过感觉收集材料判断,对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以形成思想观点(重中之重)决策,基于已形成的思想观点,对行动方案定下决心行动,实施决心一个重心:判断——塑造我们与环境互动的方式——塑造我们观察、决策、行动的方式四个因素:多变、快速、主动、和谐(能否进入对方的OODA周期,最快方式完成自己的OODA周期,关键取决四个因素)三个领域、三个层次:(相对应)道德——道德战心智——心智战物理力量——物理战实践基础和理论来源:个人实战经历、广博的知识、个人创新努力、美国在越南战争所形成的反思和探讨的特殊环境:实践基础:空中格斗的实战经验理论基础:《战争论》、《孙子兵法》方法论基础:现代科学理论(战略研究)出发点:对人性的本质的研究(军事理论研究)良好氛围:越南战争的失败进行的反思和改革更新当代美国军事哲学思想的基础: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提供科学方法,创造性吸收《孙子兵法》东方兵学精髓,总结世界军事史的经验教训,提出一套全新的具有普片指导意义的战争决策理论,根本上改变了西方中技术轻战术、重实力轻谋略的传统军事思维,为当代美国军事思想解放奠定基础。局限忽视战争性质的作用。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具有本质区别时间空间上过于强调“时间”对技术发展重视不够文明冲突论(塞缪尔·亨廷顿)1993年《外交》杂志上发表《文明冲突论》1996年《文明冲突论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系统阐述,称为继凯南“遏制”理论后,又一重大国际关系论认为冷战后,基本根源:文化方面差异,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强调:西方文明姚受其他文明挑战,特别儒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可能联手对抗西方文明未来的冲突:可能是西方与非西方国家冲突实质上:为“西方中心论”、“中国威胁论”提供理论支撑。为美推行霸权主义战略、重建社会秩序服务“新干涉主义”理论(20世纪90年代末科索沃战争后)借口: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的价值观手段:武力干涉别国内政目的:霸权主义、构筑有利于西方国际关系新秩序基本观点:1、人权高于主权2、为价值观而战3、主权不容干涉过时特征:1、综合运用经济、政治、外交、心理等手段来干涉别国内政,以军事实力为后盾,武力威胁2、力求联合国授权,不能如愿则抛开联合国自行其是3、利用对其有利的形势,制定新的国际规则,建立有利于西方的秩序新帝国论5个理论要点:单极时代、单边主义、先发制人、全球统治、帝国战略“兵力投送”理论(20世界90年代初)兵力投送:在全球任何地方具有快速预警、动员、部署、作战的能力。“力量投送”组成部分。并不是把部队运到出事地点就完成任务,包括美军为解决地区冲突采取的军事行动全过程。力量投送:不仅指兵力投送,包括政治、经济、外交等多种实力的显示和运用。“由海向陆”理论未来基本作战:全球性全面战争__转__各种地区性冲突主要作战对象:原苏联单一对象__转__第三世界国家不确定对象首要作战任务:控制海洋__转__支援陆上主要战场:海洋__转__沿海地带主要作战方式:单军种作战__转__各军种及与盟国联合“全球快速机动”“全球攻击”全球快速机动:美空军能在最短时间内抵达全球任何角落与全球攻击能力、航空航天优势、精确打击、信息优势、灵活作战支援等共同构成美空军核心能力全球攻击:美空军可在任何时间对全球范围内的任何地点实施快速远程攻击,是战略威慑、常规力量威慑的重要方面与航空航空航天优势、全球快速机动、精确打击、信息优势、灵活作战支援等共同构成美空军核心能力“战略瘫痪”理论战略瘫痪:物质、心理、精神上使敌失能,不是将其歼灭。谋求最低的军事努力获得最大政治收获。注重降低敌人抵抗意志打击维持控制战争的物质和精神能力,快速决胜。主要体现:1、突破歼灭战和消耗战的思维框架,追求以较小的代价短时间内使敌丧失战斗力2、突破工业时代作战模式,把敌人看作一个系统,打重心、打关节、瘫痪对方3、突破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目标模式,注重精神打击“基于效果作战”理论基于效果作战:以达成目的为核心,运用军事非军事手段,打击敌人的重心、关节点和脆弱点。短时间内快速实现不战少战的效果中心思想:1、把敌人看作“系统”主要控制瘫痪,不需消耗和摧毁2、政治目的与军事目的统一3、摒弃兵力集结、部署、逐次突破推进、最后决战的“顺序作战”。采用探明敌情、部队进入、实施打击、夺取或摧毁关键目标、决战、信息作战及作战保障同时展开的“平行作战”4、主张“集中火力兵力”转“集中效果”打击“时间敏感目标”,通过物理毁伤、心理震慑达战争目的“五环目标论”(约翰·沃顿1986《空中作战》)领导指挥环:国家、军队交通指挥中枢。“重心”有机必须环:能源、电力设施基础结构环:交通设施单个群体环:民心、民族意志保护机制环:野战部队“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1996哈伦·厄尔《震慑:达成快速主宰》)理论突出“攻心”,强调快速实施决定性军事行动,打击意志力、判断力、理解力思想:1、“快速”速度上快于敌人,尽快达成作战目的2、“决定性”打击敌人凝聚力,摧毁敌人抵抗意志力,自己意志加于敌人3、强调信息优势、指挥控制优势,实现先发制敌4、强调军事、非军事手段,重视心理战、特种作战瓦解敌人“网络中心战”理论(美海军约翰逊1997.4)网络中心战:军队信息系统、探测系统、武器系统组成计算机为中心网络体系,用网络体系感知战场态势,交流作战信息,指挥实施作战行动特点:1、作战行动——随机性2、联合行动——自适应性3、行动领域——多维性4、指挥行动——高效性5、保障行动——精确性“非接触性作战”总体思想:集中火力而不是集中兵力具体:1、集中和机动火力2、最大距离开火3、保持合理交战距离4、连续不断火力突击“机动战”理论(1982消耗战__转__机动战)基本含义:1、是一种作战样式,思维方式2、目标:瓦解敌军不是消灭敌军3、谋求己方行动快于敌方4、强调机动火力结合5、实施机动:一种能动作战方法6、注重攻敌翼侧和后方7、主张:非线式作战“空地一体”作战理论(陆军基本作战思想)1982《作战纲要》1986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主要内容:1、作战理论与武器装备同步更新。实质:发挥技术装备优势,综合运用陆、空军各种作战手段对敌实施全纵深打击2、强调把握作战主动权、进攻、联合作战3、重视应急作战4、战斗力要素俄罗斯(含前苏联)军事思想二战后苏联军事理论发展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5—1953)针对美遏制战略苏积极防御,准备打大规模常规战争第二阶段:(1953—1964)核战争理论原则第三阶段:(1964—1985)核战争同时,协调军事力量打常规战争第三阶段:(1985—1991)核战争_转_现代常规战争防御性战略方针根本任务:防止战争苏联军事战略演变斯大林时期:“加强积极防御,防止敌人侵略”(针对美“遏制战略”)政治、经济、外交、军事采取一系列措施(2)赫鲁晓夫时期:核大战为核心“火箭核战略”鼓吹进攻战略,否定防御战略,强调先发制人、和战争初期核突袭,核武器决胜(3)勃列日涅夫时期:核武器后盾常规战为主,与美争霸的全球进攻战略。美为主要对手,欧洲为战略重点控制东欧,使其成为桥头堡东亚、西太平洋为重要战区,东西两线相互策应南下扩张,东西两线结合,侧翼包围欧洲(4)戈尔巴乔夫时期:高技术常规战争,不放弃核战争准备防御性战略准备战争转防止战争性质:纯防御具体内容:立足新水平高技术常规战争,立足持久战,强调:各军种联合努力才能获胜进一步纠偏,肯定传统战略原则和概念俄罗斯“非对称”战略理论萌芽: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改革派”科科申(后成为国防部第一副部长)代表,主张放弃传统国防和军队建设模式,根据面临威胁,结合世界经验改造,建立一支规模精干、装备精良、机动灵活,完全机动灵活,完全职业化新型军队“传统派”沃尔科戈诺夫(筹建委员会主席)代表,沿用苏式军队建设惯性思维,主张保持军队体制稳定,防止失去控制,通过一定规模的军队保持国际战略平衡2003年,伊拉克战争“传统派”受打击标志:军事工作会议2003.10“非对称回应”实质:放弃军备竞赛,对战略均势追求,找准弱点,发挥各个领域的优势特长,从方式、手段、时间、领域等方面对威胁和挑战做非对称回应,主张避其锋芒,以柔克刚内容:1、回应力量上非对称:a.压缩军队规模,提高质量b.优化军队结构,打造高效指挥自动化系统和统一军事信息空间c.瞄准软肋、死穴,发展低成本高效益手段2、回应空间上非对称3、回应方式上非对称4、回应时间的非对称5、军人意志上的非对称对俄建设、战争准备的影响:压缩军队规模,建立“胚胎式”军队军政军令分开原则,建立领导指挥体制重组武装力量结构,保持最低限度战略核力量、中等水平空天防御力量、最大限度一般任务部队加强信息基础实施建设,推进统一信息空间建设进程武器研发上“撒手锏”武器建立职业军官、士官制度,提高军人职业素养法国军事思想军事战略理论四项战略功能:核震慑(不使用核武器为理论特征)预防、保护、投送(可灵活调整的、相互紧密联系、互为补充行动战略)目的:通过摒弃被动防御,实施“大范围”防御预防地区性危机。因而有必要对本土和海外事件作出预测,协调采取各种战略行动模式核震慑(根本保证)主要内容:1、维持独立的核震慑能力2、维持刚好足够的核震慑力量3、全方位震慑取代以弱对强威慑形式重点威慑“无赖国家”4、全面核禁试、核裁军、调整核力量结构5、谋求以法核武器为欧盟建立震慑,为欧洲安全提供保护伞三大任务:1、面临重大威胁时保全国家生存2、免受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弱小国家的讹诈3、保护欧洲、大西洋联盟的安全作贡献预防、保护、力量投送(相互联系、有机整体)预防:首要功能:防止地区冲突发生三种战略行动方式:预警、说服、威胁动武保护:任何时候预测出对领土、人口或海外侨民的勒索、报复或有限侵犯战略投送:军事力量在海外(包括欧洲、欧洲以外)所进行的干预活动,要求具备战略预警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法国军事改革动因1、外部动因:世界格局的变化——由“冷战”时,时刻准备与华约集团进行大规模战争的军队转一支维护法国和欧洲的稳定,可以进行对外干涉的军队2、内部动因:参战反应出来的问题:a..作战理论陈旧过时b.指挥组织实施不力c.后勤供给不能满足作战需求d.作战人员管理不力e.装备水平落后主要内容:1、压缩军队,建立职业化军队2、军队编制、指挥体制调整3、加强重点部队建设4、改革武器装备研制、采办方式陆军作战理论(“空地作战气泡”)——未来网络中心战特点法海军“由海向陆”作战思想发挥特点:载重大、机动性强隐蔽作战企图,能在大洋公海跨国实施机动却部违反国际法条约临机选择在任何时任何处向陆地发起远程攻击在安全距离上通过远程射击和情报侦搜达成作战企图服务采取不同作战行动打击敌人,尔后视情与敌脱离接触,达成创造新的战场有利态势德国军事思想影响德国安全战略主要因素地缘“中心”对外扩张政治野心与进攻冒险文化理性与善于守拙“闪击战”理论(创始人:施利芬《对法战争》)主要内容:先于敌人秘密动员、集中、展开军队,闪电般突然袭击发动战争。现代化快速兵团实施首次突击,迅速夺取战争胜利“总体战”理论(论述者:鲁登道夫《总体战》总体战部单单是军队的事,它直接涉及参战国每个人的生活和精神。总体战不仅是针对军队的,也是针对人民的。在与敌军作战的同时,也需对敌国民的精神和肉体施以攻击,以达瓦解其精神、瘫痪其生命的目的。二战后德国安全战略(20世纪上半叶)指导思想:“和平与理性之路”——以退为进,居下而求上安全战略(政策):强大的国家实力为基础,通过联盟政策、均势政策谋求其国家目标——恢复主权、重新统一、欧洲的统一、成为政治大国——的实现。四大目标概括:一个自由和统一的德国屹立于一个自由和统一的欧洲并作为统一的欧洲中享有平等权利的一员为世界服务。实现安全战略的手段:综合性、多样性、灵活性、原则性总体上:以低姿态出现于欧洲和世界舞台,周旋于各战胜国之间和苏、美及东西方整个国际社会之间,谋求国家目标实现。审时度势,适时而变尊重法律,不授人以柄坚持联盟政策,力争独立自主均势为本,威慑为用主要特点:1、忍辱、妥协的方式积蓄力量2、以追求相对主权实现更大国家的利益3、经济优势达成政治优势4、建立在利益均衡基础上的力量均衡来维护国家安全5、多重均势获取有利地位和主动权统一后德国安全战略主要内容:1、保卫德国及其同盟国的安全2、建立有利于德国的安全机制3、成为世界政治大国三个重点手段:经济、联盟、联邦国防军主要特点:1、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针对性2、很强的坚定性、较大的灵活性两者相互结合统一3、明星层次性,各种层次有机相联4、谋略式隐蔽性德国军事发展动态确定新的安全政策建立新型的、精干的、基于能力的一体化联合军队调整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和部队编制体制着眼于提高网络战能力,全面进行军事转型充实和完善部队指挥原则,以适应未来作战和企图军事行动的需要德国联邦国防军使命任务新使命:1、确保外交行动能力2、为欧洲和全球稳定做出贡献3、确保国家安全、巩固国防4、为盟国的防御贡献力量5、促进多个合作一体化新任务:1、防止国际冲突、消除危机(包括国际反恐作战)2、为联盟的防御贡献力量3、保卫德国和和德国公民4、遂行救援与疏散行动5、增强伙伴关系、加强合作6、在国内外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中提供帮助新的建军指导思想:“网络作战化指挥”网络化作战指挥:共同的情况理解、共同的情况意识、技术手的联网及信息技术为支撑合作为基本前提条件,通过更强的能力、更有效的任务实施、更科学的计划与决策形成指挥优势、信息优势达成效果优势日本军事思想冷战期间日本军事战略“专守防卫”冷战间:集体防御——专守防卫没有超出被动防御战略由当时具体国情制定基本特征:战略上对美国的依赖性行动上消极被动性冷战后日本军事战略主动先制“积极防御”为主要特征转变标志:1、威胁判断发生变化,威胁多样化2、法律上:突破专守防卫确立主动先制积极防御3、海外派兵表明,日本践行主动先制积极防御战略4、制定各种主动应对预案日本军事战略转型主要动因国内政治环境提供适宜土壤国家战略目标牵引原动力经济利益追求重要因素美国全球战略调整重要外部因素“多能、灵活、有效的防卫力量”构想《2004.12防卫计划大纲》内容:1、高效合理,追求质量2、合理配置资源3、加强联合作战4、实现建设方针三个转变:a.陆上自卫队转及建设快速反应机制上重点对付低强度军事行动b.海上自卫队反潜作战转岛屿防御、导弹监视、反游击战c.航空自卫队减飞行部队提效加导弹部队提防日本联盟战略的基本走向:强化日美同盟,试图建立海洋国家联盟1、“与强者为伍”传统思维2、与美结盟,强化同盟关系3、加强日澳安全合作,试图结成海洋国家联盟印度军事思想印度有限战争理论主要特点:强调军事目标服从政治目标强调战争范围有效控制:空间有限性目标有限性时间短促性强调强度有限性军事与外交手段相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