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复习(1)教材_第1页
世界史复习(1)教材_第2页
世界史复习(1)教材_第3页
世界史复习(1)教材_第4页
世界史复习(1)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高三研讨会安排一、程序1.11月2日上午:大会下午:姚岚老师讲座2.11月3日上午:研讨交流二、任务1.专家互动——准备问题,与姚岚老师交流(1)教学中的常见问题(2)如何让学生记住知识(3)如何让学生会答题(4)如何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胡海燕、郭红、史玉梅、马新元、高建荣、贾广勇、井雪)二、任务1.专家互动——准备问题,与姚岚老师交流2.重点发言(1)田子刚:高三历史教师的课前准备(2)彭宏: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3)魏玉红:高三历史单元复习策略(4)汤云丽:高三历史复习学案的设计(5)徐海云:高三历史复习的落实(6)何萍:以提升学生学科能力为核心,规划课堂教学(如何组织学生自己进行总结)“第二届北京市初中教师基本功培训和展示活动”网上直播观看说明

操作方法:使用IE浏览器,打开“北京数字学校”首页,

;单击首页的移动飘窗广告,或在导航栏上单击“教师基本功展示直播”,即可打开直播活动专题页面;在直播活动专题页面的底部,有5个标有直播学科名称的操作按钮。单击任意一个,即可打开相应学科的直播视频画面。本次基本功展示活动面向全体师生进行网络直播,无需登录认证即可直接打开观看。注意事项:请使用WINDOWS系统IE7~IE9版本浏览器进行观看;首次观看网络视频,系统会自动下载并安装一个播放插件。如果您的电脑设置了禁止自动下载和安装插件,或因其他原因未能自动下载和安装,请单击播放窗口下方的“手动下载插件”链接,进行手动下载安装。四、在观看直播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操作问题,可拨打电话66062933-662233寻求支持和指导。

lishiguganban203@126.com

密码:lishi123456世界史复习第一单元古代希腊和罗马一、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一)时序前20—前12世纪,迈锡尼文明(略)前11—前9世纪,荷马时代(略)前8—前6世纪,城邦形成时期(古风时代)前5—前4世纪中期,城邦繁荣和走向衰落时期(古典时代;重点)前4世纪晚期—前2世纪中期,希腊化时代(后城邦时代)(二)希腊文明的起源和特点1.爱琴文明(略)2.地理环境(1)山、海——地图(2)城邦——概念3.特点(与中国对比)小国寡民城邦林立(独立自治)外族进入海洋(文明)(三)早期的城邦政治1.城邦、公民、城邦政治(概念)公民政治(集体主义)2.贵族制——集体领导、任期制、选举制(民主因素)3.矛盾激化:权利、土地(四)雅典民主制的建立1.梭伦改革——为民主奠基(1)背景:公民政治的危机(下层平民与上层贵族的矛盾)(2)内容:解负令——人身“自由权”——公民权——民主的人权基础民主机构(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公民管理划分等级——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扩大、明确权利范围——权利与义务相当发展工商业、节俭——经济、阶级基础(3)中庸原则(概念理解)对梭伦改革的解读(1)围绕的主要问题:财产(土地)、权利、权力、义务(2)核心:权力分配(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3)原则:机会均等、公开、公平、中庸(4)意义:为民主奠定基础(5)局限:血缘部落;中庸

梭伦开创了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全希腊的学校):①伟大创举——为人类提供集体管理的新形式,是伟大创举,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②巨大效率——激发了公民的能动性和聪明才智;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③廉洁行政——群众监督减少以权谋私;④文化成就——创设了思想开放自由的社会条件,推动古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辉煌的成就,产生了灿若群星的文化巨匠。

2.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民主制(1)背景:梭伦改革留下的问题(选举体制、血缘部落),三派矛盾(海岸、平原、山地)(2)内容地域部落、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扩大公民大会权力、陶片放逐法地域原则取代血缘原则,进一步打破贵族政治五百人会议向所有等级开放——民主制度确立的标志3.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1)表现(2)遗产与局限(非专业、非全体)民主机构地位组成职能特点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全体男性公民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人民主权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附属机构按比例抽签选举产生为公民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日常监督行政官员轮番而治比例代表制任期制议会制差额选举制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公民中抽签产生日常审判;审查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公正行政军事机关日常管理机关公民中选举产生分管日常具体事务集体领导二、古代希腊的人文思想和哲学家1.自然哲学家——西方人精神觉醒(人的价值和地位)2.智者学派及其人文精神(1)雅典民主制度繁荣的产物(2)将哲学的主题由“自然”转向“人事”(由自然向社会人生转变)(3)怀疑主义与相对主义(4)商业与实用特点(5)个人感觉作为真理标准(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感觉、非理性)人的价值、地位、作用;以人为中心,人的需要、判断为中心;开启人文主义之源(6)普罗塔格拉——人是万物的制度(人的主体地位、价值、尊严)3.苏格拉底(1)知识:认识人自己;人的伦理道德问题;知识的作用(知识与道德问题),对“善”的认识;开创方向,研究人的学问(2)说明:雅典民主制衰落时期的产物(关注与智者学派的关系)关注人的伦理道德强调人的理性的作用肯定人性本善注重知识的作用强调知行合一4.柏拉图(1)知识:政治活动;雅典学园;理念论和《理想国》(2)说明:雅典民主制衰落时期的产物理念论——唯心主义《理想国》与理念论的关系现实政治的逆向思考(其主张与雅典民主的关系)分工思想(统治者、军人和平民)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关系(知识的地位)极权主义、整体主义乌托邦5.亚里士多德(1)知识:“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形式与物质;逻辑学三段论;“中道”理论(2)认识:哲学主张:形式与质料——唯物主义因素逻辑学主张:三段论伦理学主张:“中道”

中道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和价值追求,是判断善恶的标准、衡量德性的准则.所谓“中道”即德性,分为两类:理智的和伦理的.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德性就是善,过与不及就是恶,“伦理的德性即是中间性”.中道德性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对于恶与不当的情感和行为,它们的恶性质是绝对的,“不存在中间的过度,永远是罪过”.中道的实现是不易的,但是可能的,这需要行为者具有知识,且需用理智去克服欲望.

亚里士多德关于mesotees(中道)的著名说法,不仅仅是给行为方式提供一个准则,它还教导人们如何正确地对待痛苦和快乐。在痛苦中反应过度成为鲁莽,不及了变做怯懦,只有中间了、适度了才恰到好处,表现为勇敢。对待快乐,如若过度了成为放纵,只有节制才是快乐方面的中道。伦理德性就是关于痛苦和快乐的德性。德性被过度和不及所破坏,而为中道所保全。只有像勇敢的人和节制的人那样做事,才能成为勇敢的人和节制的人。合乎中间的品质才是可称赞的。德性不同于技术,技术的目的在制作的结果中实现,伦理目的只能在不间断的实现活动中。解读古希腊人文思想的发展一、归纳发展阶段及特点关注自然到关注社会(关注人)——前5世纪关注人的道德(知识)——前5世纪后期关注人的理性——前4世纪二、阐释不同阶段特点的原因三、总体趋势和认识深入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类宝贵遗产前5—前4世纪中期,城邦繁荣和走向衰落时期(古典时代)前4世纪晚期—前2世纪中期,希腊化时代(后城邦时代)三、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一)从共和国到帝国——时序1.前509—前27世纪——共和国(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2.前27年—475——帝国(屋大维元首制,皇帝)(二)古罗马的法律体系1.《十二铜表法》——前5世纪中期(1)成文法(罗马法的渊源)(2)诸法合体、私法为主;程序法优于实体法(3)权利观念(等差的权利)(4)平民的胜利(5)市民法(6)维护私有财产,贵族利益(表现)2.查士丁尼法典——6世纪(1)汇总(2)万民法(3)帝国发展的需要

3.历史地位法律规范——调解矛盾法制先声——最早确立法制基础——影响深远●1.罗马私法体系。罗马法的有关私法体系,被西欧大陆资产阶级民事立法成功地借鉴与发展。《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就是对罗马法的继承和发展。如1804年制定的《法国民法典》,就继承了《法学阶梯》的人法、物法、诉讼法的体例;而1900年实施的《德国民法典》则是以《学说汇纂》为蓝本的,形成了总则、债法、物法、亲属法、继承法。法、德两国的民法体系,又为瑞士、意大利、丹麦、日本等众多国家直接或间接的加以仿效。●2.罗马法中许多原则和制度,也被近代以来的法制所采用,如公民在私法范围内权利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遗嘱自由原则、“不告不理”、一审终审原则等,权利主体中的法人制度、物权制度、契约制度、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

●3.罗马法的立法技术已具有相当的水平。它所确定的概念、术语,措词确切,结构严谨,立论清晰,言简意赅,学理精深。知识结构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奠基确立完善智者学派衰落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罗马共和国(东)罗马帝国《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法典第二单元资本主义兴起和资产阶级革命一、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初步开拓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必要性(1)经济原因——商品、致富(资本原始积累)——内在动力(社会生活:香料)(2)政治原因——民族国家,王权、扩张——支持(3)文化因素——传教;(文艺复兴)——精神动力条件:——可能性造船、航海技术,天文地理知识2.经过——利用地图(理解地理大发现)4、新航路开辟的意义(1)对世界: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对“中心的理解”(主动与被动)亚洲、中国的地位(白银资本)商品——物产通道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使得欧洲获得了与亚洲、非洲、美洲进行交往的通道,为各地区之间大规模的贸易交往创造了条件,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对欧洲的影响商业革命商路中心的转移,经营方式的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地理大发现引起的商业扩张、市场扩大、商品关系和商业组织的发展、重商主义思想的形成,即商业革命,是工业革命前一系列革命化的真正起点,商业革命的结果是市场制度的产生。价格革命(3)对美洲、非洲、亚洲参与世界市场融入资本原始积累不同的地位对历史的认识——观点与立场——史观教育哥伦布交换新旧世界的动植物、疾病、人口流动(连带经济文化)美洲农作物在中国的传播引起了一次“粮食生产革命”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开阔视野——地理知识2.物种交流、人口增长3.联通世界(整体发展、贸易网络)4.欧洲资本主义发展1500年以后的商队路线2.早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扩大(1)方式:暴力掠夺西班牙、葡萄牙:赤裸裸英国、荷兰:商业资本印记(贸易公司);荷兰:商业性质,英国:工业三角贸易(2)方向:东方、西方;全球(3)影响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16-18世纪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进一步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连成一个整体,人类的商业活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国际贸易量迅速增长,人类的经济活动被广泛地联系在一起,世界市场的面貌展现出来。理解资本原始积累,阐述表现认识国际关系(欧洲国家之间,欧洲更加与其他地区之间)二、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近代思想的兴起1.文艺复兴(1)经济、政治、思想因素(2)形式与实质(3)方式:文学、艺术(4)人文主义;(在文学艺术领域对理性的颂扬)(5)扩展:与商路中心变化的关系(6)意义思想解放人性:个性、世俗化“发现人”人的价值: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对教会的冲击:教义2.宗教改革(1)宗教改革的背景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地位: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社会生活文艺复兴的影响民族国家建立的发展趋势(结束分裂、强化王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信仰得救(人文主义、个人主义:自由、平等、自主)民族化世俗化(3)加尔文宗教改革信仰得救、先定论(激进)否定天主教会的作用(教会的地位)个人的地位与上帝的地位(信仰、奋斗)信仰得救与先定论的关系;与资产阶级的关系实践(政教合一)、极端(不宽容)(4)英国宗教改革权力(《至尊法案》)、财产(土地财产)自上而下(统一的民族国家;国王的地位)信仰得救(5)宗教改革的意义解放思想、民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世俗化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权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教义;教规(组织)三、英国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了解过程——制作年代轴(学生归纳)13世纪初、16世纪、17世纪初、1628、1640、1642、1648、1649、1653、1660、16882.重点讲解(1)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传统与渐进、创新《大宪章》——有限君主制;权力《权利请愿书》——税收;(生命、自由、财产权)《大抗议书》——议会的权力(活动、税收、人事)《权利法案》——法律至上,议会主权(2)君主立宪制(3)责任内阁制——核心,议会的地位(4)两党制君主、议会、内阁、政党的关系(1832年议会改革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四、启蒙运动1.明确时间:17、18世纪2.分析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国家建立(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宗教改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自然科学发展(牛顿)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反对专制制度和教会特权——矛头指向自然科学的发展

——理性、理性王国;数理逻辑民主、科学;自由、平等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理性从认识论和人性论的角度来考察理性,被称为启蒙理性.这种理性“是指与对神的敬畏、对权威的崇拜相对立,与自发的情感、主观的感受相对立的人的明智的判断、独立的思考和自我选择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与自由、正义和人性的概念紧密相连的

洛克的思想(1)自然权利——生命、自由、财产——天赋人权(2)社会契约——权利让渡(行动权)——主权在民,法治社会(3)主权有限——革命权利;主权分割

通过洛克的生平小传,可以看出,他在政治上是支持议会的。洛克特别强调维护财产权,实际上是反对国王随意征税,他倡导自由,是反对国王干涉议会的活动,提倡分权,是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主张立法权最重要,是为议会主权服务,提倡人民革命权,是在论证“光荣革命”的合法性。

孟德斯鸠的思想法的精神三权分立普遍法则国家制度好的国家制度

伏尔泰的思想否定天主教会和专制制度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君主立宪

卢梭的思想(1)主张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主权说(反抗暴君)不平等起源(财产私有)小私有(2)社会契约论与人民主权的关系(3)与社会的关系卢梭的思想(1)自然状态——平等(2)社会状态——不平等(财富)(3)国家状态——不平等(契约,政治权利)(4)重订契约——平等(社会契约论)(5)理想社会——平等(人民主权,直接民主,共和政体)通过卢梭的生平小传,并联系当时法国的等级制度,使学生认识到,卢梭之所以强烈主张平等,是与当时法国森严的等级制度分不开的,也与卢梭自己个人出于社会底层的曲折人生经历有关。专制理论民主思想权利的本源天赋人权国家权力来源契约、主权在民国家组成的目的人民利益政权架构限权(分权)统治者的变更选举(或革命)治国原则法治恩赐神授神意、君意集权世袭人治康德的思想——人非工具本性自由——目的按照道德法则行动,愈加自由道德是内在的自觉的法律是外在的,强制的建立在法律之上的个人与他人同样自由的政治制度启蒙思想的共同点建立在人性分析基础上从自然状态到社会状态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勾画理想社会的原则以权利为核心12、启蒙思想对人文主义的发展理性角度权利意识政治领域制度层面五、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1.了解过程——制作年代轴1775、177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