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全国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板块综合检测2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全国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板块综合检测2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全国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板块综合检测2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全国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板块综合检测2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全国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板块综合检测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板块综合检测二一、选择题(本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1.(2022·晋中一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办理通商、交涉事务,由两广总督兼任,地方督抚参与外交事务。这说明()A.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社会转型B.晚清的传统外交遭到冲击C.晚清中央决策机构发生异变D.传统的华夷秩序崩溃瓦解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传统外交遭到冲击,是指对外关系处理机构由礼部和理藩院调整为五口通商大臣,B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新机构与西方各国交往,不能直接反映中国社会转型,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中央决策机构的调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传统的华夷秩序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并未彻底崩溃瓦解,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失去最后一个藩属国朝鲜,华夷秩序事实上最终瓦解,排除D项。2.(2022·柳州三模)鸦片战争结束后,林则徐、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军事变革思想和“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建军思想,但士大夫阶层认为这是“用夷变夏”或“以夷变夏”。这说明()A.天朝上国思想根深蒂固B.外部世界引起士人关注C.政治体制变革呼声高涨D.中体西用思想遭遇抵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林则徐、魏源提出学习西方的军事变革和建军思想,但是遭到士大夫阶层的反对,说明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对传统文明造成冲击,体现了外部世界引起士人关注,B项正确;据题意可知,当时士大夫阶层已经萌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因此不能说明天朝上国思想根深蒂固,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没有主张进行政治体制变革,排除C项;中体西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提出的,排除D项。3.(2022·开封二模)有史学家认为“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该观点认为“中体西用”()A.使封建文化形成新质文化肌体B.促进近代文化转型的作用有限C.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模式D.阻碍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交融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等,反映出该史学家认为“中体西用”促进近代文化转型的作用有限,B项正确;使封建文化形成新质文化肌体与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不符,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中体西用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模式,排除C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促进而非阻碍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交融,排除D项。4.(2022·苏州二模)太平天国起义后,李鸿章认识到太平天国在军事上借用了西洋技法,因而清政府需“借洋兵助剿”。此后,他先于政令袭用西法,与太平军竞相借用西法以抗衡。这侧重说明了()A.李鸿章率先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晚清权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太平军D.太平天国激发中国走向近代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受到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影响,清政府地方实力派和中央官员也认识到了要学习西方技术,后来进行洋务运动,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D项正确。5.(2022·张家口一模)中国近代前期思想家陈炽在论述办报功效时说道:“天生民而立之君,君者,群也,所以为民也。然而分隔势睽,堂高廉远,古人于是有谏鼓谤木之制,有采风问俗之官,唯恐下情不得上闻,上泽不能下究,所以防壅蔽而恤痌瘝(痛苦)者,如此其汲汲也。”这一主张()A.推动了近代报刊业的出现B.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C.提出了国家治理的新视角D.反映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兴起答案C解析题干所示为中国近代前期思想家对报刊功效的认识,他充分肯定了报刊这一媒体对国家治理的作用,提出了国家治理的新视角,C项正确。6.1885年,清政府决定“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常川(经常地、连续不断地)驻扎(台湾地区),福建巡抚事,即着闽浙总督兼管,所有一切改设事宜,该督抚详细筹议,奏明办理……”这则谕旨从侧面表明当时()A.洋务派在地方上威胁中央集权B.光绪帝对福建倭患警惕性提高C.反割台斗争得到了政府的支持D.清政府的边疆危机进一步加深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并令其长期驻扎台湾,这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的管理和保护,结合中法战争的时代背景,可知当时边疆危机进一步加深,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洋务运动,排除A项;当时对台湾威胁更大的是西方列强,日本侵略势力暂未波及福建一带,排除B项;反割台斗争兴起于1895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7.(2022·莆田二模)据统计,最早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京官中,宗室贵胄及二品以上者十余人次,二品以下有奏事权者五十余人次。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六部皆有官员大规模联名上书,签名者达六百多人次。这说明()A.变法革新观念深入人心B.民族主义成为主流思想C.朝廷压制公车上书运动D.统治阶级内部分化严重答案D解析很大一部分官员反对签订《马关条约》,这说明当时统治阶级内部也发生了严重的分歧,D项正确;反对签订《马关条约》不等于主张变法革新,排除A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当时主流思想是民族主义,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公车上书,排除C项。8.(2022·邯郸一模)1894年,官商合办的湖北缫丝局成立,成立之初官员非常欢迎商人资本投资,但不久就勒令商人资本撤出,将企业改为官办企业。这反映出()A.民众参与是近代化的重要因素B.清政府抛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经济近代化道路的艰难D.官办模式更利于促进近代化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官员迫使商人资本撤出,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表明封建官僚的腐朽贪婪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有内在矛盾,中国近代化道路异常艰难,C项正确;洋务运动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方式,材料强调的是封建官吏对近代化的阻碍作用,排除A项;抛弃重农抑商政策说法不恰当,排除B项;官方垄断抑制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不利于近代化的发展,排除D项。9.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使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并峙,各有所属,相辅而行。“由具有议会性质的资政院掌立法,由十一部组成的政府掌行政,由大理院主审判而法部监督”;此外,“还有督察院专任纠弹,审计院检查滥费,二者皆独立于政府控制之外,从而加强了行政监督的力度”。据此可知,清末新政()A.构建出现代意义的政治结构框架B.以建立君主立宪制为改革的目标C.建立了责任更明确的专业化政府D.标志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实现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了分权体制,并且使审判、监督等权力独立于政府控制之外,加强了行政监督的力度。由此可知清政府构建了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政治结构框架,A项正确;清末新政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是为了要建立君主立宪制和责任更加明确的专业化政府,排除B、C项;清末新政并没有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排除D项。10.(2022·武汉模拟)在纪念黄花岗起义的活动中,民国初期的人们通过祭文、诗词、剧本、采访等方式,加深了对黄花岗起义时代背景、历史意义的认识,构建了一个立体的甚至美化的革命记忆。伴随着国民党统治弊病的日益暴露,黄花岗起义的纪念也逐渐失去了对人们的感召力。这说明()A.黄花岗起义的重大意义B.人们的群体记忆逐渐模糊C.时代环境决定历史认知D.革命精神有赖于不懈传承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随着国民党统治弊病的日益暴露,黄花岗起义的纪念也逐渐失去了对人们的感召力,说明的是革命精神有赖于不懈传承,D项正确;黄花岗起义意义重大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强调的是革命精神的传承,排除;材料未涉及时代环境对历史认知的影响,排除C项。11.(2022·重庆八中模拟)下表是1913—1916年间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预算表(单位:万元)。该表可以用来说明()年份总收入田赋关税货物税国债收入其他19135570382406822368822234—1914382507923794034192508—1916472129755723540292000—A.民族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B.一战对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巨大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成效显著D.北洋政府鼓励兴办实业的必然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13—1916年间北洋政府的财政收入预算中,关税、货物税以及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债收入等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与之相比,田赋所占比重很小,说明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成为北洋政府维持统治的重要经济支柱,迫使北洋政府采取一系列鼓励实业发展的政策法令,D项正确。12.1919年《每周评论》刊文指出:“那共同感觉生活上不满意的事实,才能一个一个的成了社会问题,才有解决的希望。不然,你尽管研究你的社会问题,社会上多数人,却一点不生关系。那个社会问题,是仍然永没有解决的希望;那个社会问题的研究,也仍然是不能影响于实际。所以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这一主张()A.强调对具体问题的研究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C.否定了新文化运动成果D.脱离了中国社会的实际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定时空:1919年的中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所以此时不仅要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还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故选B项。13.(2022·贵阳一模)以秋瑾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女性,她们或奔走呼号于四方,或直赴疆场以献身,在近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演出了惊天动地的一幕。由此可知近代女性()A.摆脱了传统家庭束缚B.逐渐觉醒并走向社会C.成为民主革命主力军D.社会地位已显著提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以秋瑾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女性,活跃在近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这说明近代女性逐渐觉醒并走向社会,B项正确。14.(2022·广州一模)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围绕如何处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关系发生了争论。一方坚持无产阶级应与资产阶级合作,可进入资产阶级政府担任官员;另一方反对合作,认为合作会导致放弃自己的原则,成为叛徒。后来双方都做了一定妥协。这()A.使新民主主义的道路得以确立B.为国共合作留下政治空间C.表明了革命奋斗目标尚未明确D.否定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召开期间,代表们就无产阶级是否与资产阶级合作,怎样合作等问题做了一定妥协,为国共合作留下了政治空间,B项正确;直到国共对峙时期,新民主主义的道路才得以确立,排除A项;中共一大制定了党的纲领,明确了革命的奋斗目标,排除C项;否定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与“一方坚持无产阶级应与资产阶级合作”等不符,排除D项。15.(2022·大理二模)1928年10月17日的《中央通告》第69号提出“所谓的工作中心,主要的是指产业区域和重要城市,在全国范围内是上海、武汉、天津、唐山、香港、广州”,认为“加强党的无产阶级基础,特别产业工人分子之数量上、质量上的增加实非常重要”。据此可知,中共中央当时()A.放弃了革命统一战线B.仍受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C.坚持走苏俄革命道路D.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答案C解析1928年10月即国民革命失败后,在中央通告中指出“(工作中心)指产业区域和重要城市”,以开展工人运动为主要任务,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坚持走苏俄革命道路,强调城市领导农村,C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在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时已破裂,排除A项;1928年《中央通告》中的内容体现的是“左”倾错误路线,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共中央坚持城市中心论,而非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排除D项。16.(2022·哈尔滨一模)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倡导传唱的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布告》《红军三大任务歌》等红色歌曲,通过“工农兵专政”“民权革命”“杀劣绅”等生动话语,对党的方针政策进行了朴实、形象的革命话语表达。这一时期红歌的传唱()A.宣告了党领导的军队纪律严明B.服务于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C.痛斥了日本侵略和国民党统治D.提高了人民大众的艺术素养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通过生动的歌曲话语宣传工农革命、土地政策等,这说明当时的红歌服务于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B项正确;材料中的红歌宣传的是革命斗争和土地革命,而非军队纪律,排除A项;材料中的红歌内容没有涉及痛斥日本侵略,排除C项;材料中的红歌宣传的是革命斗争,不是为了提高大众艺术素养,排除D项。17.(2022·大连模拟)1937年10月29日,在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处于严重失利的形势下,蒋介石作了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演讲,正式确定了以四川为大后方,以重庆为国民政府驻地。随后,国民政府各部门先后迁往重庆,随之而来的还有大规模的工厂内迁。这一现象()A.打击了官僚资本主义企业B.推动了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C.实现了近代工业合理布局D.增强了中国持久抗战的能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以及大批的工厂内迁,都增强了中国持久抗战的能力,D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工厂内迁的作用,并没有涉及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排除A项;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中的做法并没有实现近代工业的合理布局,排除C项。18.(2022·三明三模)1949年4月25日,毛泽东、朱德在香山签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宣布约法八章,包括保护全体人民生命财产,保护公私学校、医院等机构及其他一切公益事业,废除农村封建土地所有权制度,保护外国侨民生命财产安全等。该布告的主要目的是()A.动员农民积极参军参战B.接管城市以推动解放进程C.展示共产党的优良作风D.确立民主政权的政治基础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并结合当时的形势可得出,这样做是为了接管城市后的城市管理与建设,以推动整个解放进程,B项正确;材料不仅涉及农民,还有城市,排除A项;C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材料与民主政权的政治基础无关,排除D项。19.(2022·贵州模拟)1950年12月到1951年1月,河北、平原(省)等华北地区5省市23个专区89个县均举办了城乡物资交流会。借助交流会,到1951年2月底,华北地区全部土产已销出70%以上,约合原粮近25亿公斤,超过了华北去年全年公粮数。据此可知,城乡物资交流会的举办()A.说明了实行计划经济的必要性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C.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丰富了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答案B解析由材料“1950年12月到1951年1月”可知,城乡物资交流会的举办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材料“1951年2月底,华北地区……超过了华北去年全年公粮数”可知,城乡物资交流会的举办促进了区域间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于“一五”计划中,排除A项;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形成于1956年,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质生活并不丰富,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20.下表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以得出()项目中共党员无党派工人农民解放军归国华侨少数民族妇女人数668284100636030177147比例54.8%23.16%8.16%5.14%4.89%2.45%14.43%11.99%A.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B.奠基于多党制基础上C.代表经协商推举出来D.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广泛,这代表了不同阶层和团体的利益,因此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A项正确;材料只能体现人民代表的来源广泛,并不能体现多党制和代表的产生方式,排除B、C项;根据“代表”可知是代议制,不是直接民主,排除D项。21.(2022·石家庄模拟)如表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领土、主权、完整”和“干涉内政”词汇的使用频率变化情况。这反映出当时我国()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领土、主权、完整456321217206194132干涉内政71018158122154127A.坚持“一边倒”外交方针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C.外交国际环境大为改善D.外交方针出现重大调整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53年以后《人民日报》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词汇的使用频率大大增加,这从一个侧面证明,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我国外交战略出现重大调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步取代“一边倒”成为新中国最基本的外交方针,这既是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做出的战略选择,也是服务于国内的建设,D项正确;“一边倒”指的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后,我国外交的国际环境大为改善,排除C项。22.(2022·成都二模)如图是创作于1954年的新年画《妈妈教我学绣花,我教妈妈学文化》。在众多“女儿教母亲识字”的官方宣传画中,该画脱颖而出,广受民众喜爱。这主要是因为它()A.顺应了实现妇女解放的进步潮流B.贯彻了新时期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原则C.刻画了勇担时代使命的儿童形象D.缓解了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矛盾答案D解析新年画中“女儿教母亲识字”反映的是当时的扫盲运动,传统社会中的绣花和现代社会中的读书识字结合,缓解了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矛盾,D项正确;材料内容与妇女解放无关,排除A项;文艺为人民服务主要指的是文艺活动面向群众,与材料中的扫盲运动无关,排除B项;材料凸显的是母女双方而非女儿,排除C项。23.(2022·齐齐哈尔二模)1988年,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批准出台了价格调整及相关改革的措施:煤炭按发热量计价,平均每吨提价四元,原油每吨提价十元,工业用电每度提价二分;普遍提高粮食、油料、糖料的收购价格;各地先后提高四种主要副食品售价,同时给居民发放补贴。这些措施()A.旨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导致市场零售物价指数急剧下降C.有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D.表明了商品市场体系的基本建立答案C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8年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政府的措施对于调节供求关系、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起了积极作用,C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政策调整是基于发挥市场的配置作用,而且当时我国的商品市场零售物价指数并未急剧下降,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排除D项。24.(2022·合肥一模)如图为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反映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全国进出口总额比重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因为()A.多边贸易的推动 B.新技术革命的兴起C.两极格局的瓦解 D.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答案A解析多边贸易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性,由民营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增加可知,A项正确;新技术革命兴起于二战后期,排除B项;两极格局的瓦解是在1991年,排除C项;材料是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无法体现世界经济重心转移,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共37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主要代表的洋务派,发出了外抗强权、内求变革的呼声。他们揭露封建“衰世”的腐朽,质疑儒家经典、科举取士的现实价值;首倡学习西方科技,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主张改革社会,抵御外侮,提倡学习“西学”,提出了新的人才标准:掌握西语,了解西技。这是中国近代人才观变革的开端。——摘编自胡婵《洋务运动时期的人才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材料二根据新的人才标准,洋务运动时期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具体见下表:洋务运动时期所办新式学堂简表类别年代学堂名称地点创办人外语学堂1862京师同文馆北京奕1863上海广方言馆上海李鸿章军事学堂1887广州陆师学堂广州张之洞1890南洋水师学堂南京曾国藩技术学堂1867福州船政学堂福州左宗棠1887台湾西学堂台湾刘铭传——摘编自王哲《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兴起与中国近代化》材料三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5年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因此,从1978年到1992年,我国教师总数由899.4万人增加到1036.7万人,高校毕业生由16.5万人增加到60.4万人,科技人员总数1978年435.68万人,到1992年,仅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就上升到1759.7万。图书馆由1218个增加到2558个,县级文化馆由2748个增加为2900个;1979-1998年获国家发明奖290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297项;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24.1亿元增加到1992年的26651.9亿元。——摘编自罗洪铁等《邓小平人才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洋务运动时期人才标准提出的背景,概括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创办的特征。(10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才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影响。(10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人才建设的历史启示。(5分)答案(1)背景:西方列强的入侵;传统教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洋务运动的开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