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于洪区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七年级语文试卷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须用0.5mm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本试卷规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和姓名。2.考生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在本试卷上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4.本试题包括三道大题,24道小题,共8页。如缺页、印刷不清,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缥缈(miǎo)余辉(huī)鉴赏(jiàn)畏罪潜逃(qiǎn)B.纯粹(cuì)晕眩(xuán)狭隘(ài)小心翼翼(yì)C.禁锢(gù)狡猾(huá)庇护(bì)混为一谈(hùn)D.掺和(chān)安详(xiáng)搓捻(chuō)怪诞不经(dàn)【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A.畏罪潜逃(qiǎn)——qián;B.晕眩(xuán)——xuàn;D.搓捻(chuō)——cuō;故选C。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所谓书卷气,是一种____________诗书后形成的高雅的气质和风度,是良好素质的表现。书卷气,采自于书,得益于____________地读书。人通过读书,在幽幽书香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淡泊,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____________。打开书,便打开了一面____________生命的镜子,那扑面而来的真善美,令人陶醉,长此以往,你便会体现出浓郁的书卷气了。A.饱读孜孜不倦平和审视B阅览孜孜不倦和蔼正视C.阅览锲而不舍平和正视D.饱读锲而不舍和蔼审视【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第一空:“饱读”指大量、广泛地阅读。“阅览”指观阅浏览(书、报等)。句中形容书卷气是大量广泛阅读诗书后形成的气质,用“饱读”恰当;第二空:“孜孜以求”意思是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勤勉不懈怠的一种状态。根据语境“读书”,应选“孜孜不倦”;第三空:“平静”意思是平和安静,宁静与强烈、与喧嚣相反;“平和”是指性情温和,与偏激相对。根据语境意思,所填词语应该与“偏激”构成对反义词,那就应选“平和”;第四空:“审视”指详细察看。“正视”指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不躲避,不敷衍。与“镜子”搭配,用“审视”恰当;故选A。3.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在接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A.“朋友”“对岸”“意外”“光明”是名词。B.“航行”“神情”“跳”“已经”是动词。C.“你”和“我”是代词;“茫茫”是形容词。D.画线语句标点使用有误,应改为: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B.有误,“神情”是名词,“已经”是副词;故选B。4.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春》——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散文B.《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戏曲作家、散曲家——元曲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小说D.《天上的街市》——郭沫若——作家、诗人——诗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裁为散文,并非小说;故选C。5.阅读下面《朝花夕拾》选段,完成相关题目。选段(一)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选段(二)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选段(三)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1)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选段(一)中提及的一部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段(二)中“我”急于去东关看的迎神赛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段(三)中“他”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5.山海经6.五猖会7.藤野先生【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结合“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可知,选段出自《阿长与<山海经>》。文段是对鲁迅非常喜欢的书《山海经》的描述。【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结合“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可知,选段出自《五猖会》,该段描述“我”正准备去看五猖会,但被父亲拦下背书的情景。【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识记。结合“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可知,选段中的“他”是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散文,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由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藤野先生本名藤野严九郎,是作者的老师。6.默写(1)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2)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4)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三十而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而知天命。(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枯藤老树昏鸦②.归雁洛阳边③.秋风萧瑟④.于我如浮云⑤.四十不惑⑥.我寄愁心与明月⑦.随君直到夜郎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藤、鸦、雁、萧瑟、惑。二、阅读理解(50分)(一)(3分)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乡思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①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②还被暮云遮。【注释】①望极:望极:望尽,极目远望。②碧山:这里指青山。对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夜雨寄北》首句的一问一答,极富表现力,包含着诗人太多的苦涩与无奈。B.《乡思》的一、二句诗人极力写出故乡的遥远,把思家的愁苦表现得很深刻。C.两首诗的三、四句都从近处着墨,实写诗人所见所感,凝重压抑之感更加强烈。D.两首诗都借景抒情,语言朴素自然,层层深入,不断推进,把感情发挥到极致。【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C.有误,《夜雨寄北》三、四句为诗人想象未来场景,为虚写;故选C。(二)(13分)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①炫卖②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③,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④。【注释】:①贾人:商人。②炫卖:叫卖。③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④渐化:逐渐濡染。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舍近墓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B.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以刀劈狼首(《狼》)C.复徙舍学宫之旁复投之(《狼》)D.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10.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11.结合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甲】文告诉我们想要成才成学,应具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乙】文叙述了_______________故事,它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8.C9.(1)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2)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该带着孩子居住的地方。”又将家搬到了一个学宫的旁边。10.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11.①.勤奋学习,②.明确的志向,修身养性,宁静致远(写出两个即可)③.孟母三迁;④.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名词,房屋/动词,舍弃;B.用来/介词,用;C.都是副词,又;D.动词,擅长/好的;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1)广:增长;才:才干。(2)居:居住;遂:于是。【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本句句意:等到孟子长大成人,学精六艺,终于成为有名的大儒。“及孟子长”为时间状语;“学六艺”和“卒成大儒之名”为承接关系;故断句为: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1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从甲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来看,诸葛亮认为一个人要成才成学首先要“明志”,其次要“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再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总体来看要有志向、勤奋学习、修身养性,宁静致远。结合乙文内容,从“乃去,舍市傍……复徙舍学宫之旁……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中可知,主要叙述了孟子母亲为了让孟子好好学习,不惜三迁其家的故事。结合内容,围着这“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孟子的母亲,人称孟母。当初她的家靠近墓地,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还特爱学造墓埋坟。孟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于是将家搬到一处集市旁,孟子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该带着孩子居住的地方。”又将家搬到了一个学宫的旁边。这时孟子所学玩的,就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了。孟母说:“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就一直住在了这里。等到孟子长大成人,学精六艺,终于成为有名的大儒。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很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三)(5分)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我国仅餐饮业餐桌的粮食浪费每年就高达1800万吨,相当于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其中人均浪费量为每餐96克,浪费率高达11.3%。随着社交媒体兴起,少数人受利益驱动,盲目追求点击量和曝光度在一些“吃播”节目中假扮所谓“大胃王”,一边胡吃海喝一边暗中催吐,造成极大的浪费。【材料二】前不久,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旋即,全国上下闻令而动,狠抓落实,以扎实举措推动全社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材料三】我国粮食安全并非高枕无忧,耕地减少、地力退化、减灾防灾能力不足等问题,都是粮食丰收丰产的现实威胁。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外部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粮食贸易不确定性愈发凸显。正因为如此,要端稳端牢14亿人的饭碗,在全力开源基础上更需持续节流。【材料四】某机构就“浪费粮食后,你会产生负罪感吗?”这一问题向128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12.根据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仅餐饮业餐桌的粮食浪费每年就高达1800万吨,其中人均浪费量为每餐96克,浪费率高达11.3%。B.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后,全国上下旋即以扎实举措推动全社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C.我国粮食安全虽高枕无忧,但也要端稳端牢14亿人的饭碗,在全力开源基础上更需持续节流。D.分析比对扇形图数据可知得出:1280个被调查人中,大多数对浪费粮食缺乏负罪感。13.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社会营造节约的氛围,你会落实哪些行动?(至少两点)【答案】12.C13.示例一:健康饮食,注意膳食平衡,杜绝暴饮暴食,爱吃也要会吃。示例二:科学点餐。单点一些小份、半份菜肴。剩余餐食要打包带走,践行光盘行动。示例三:同学聚会、生日聚会理性消费,杜绝铺张浪费,不和他人攀比。示例四:做光盘行动的义务宣传员,发现家人或同学浪费行为主动提醒。(要写出具体行动,合理即可,写出两条)【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有误,根据材料三“我国粮食安全并非高枕无忧”可知,选项“我国粮食安全虽高枕无忧”表述错误;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性试题,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有关的行为,表述两点即可。示例:积极宣传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现餐饮浪费行为,积极提醒并予以制止;坚持理性,绿色消费,杜绝浪费;按需点餐,餐后打包;珍惜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践行光盘。(四)(18分)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怪老头①进入伏天,桐镇三天两头下雨。这雨,一场接一场,一场比一场大,一场比一场猛。桥断,路毁,水田淹没,屋舍漏雨,桐镇村村告急。②早饭后,天色骤然暗下来,如墨似的云团,搁在山头上,好像伸手捏一把,就能攥出一场雨。柳老师来桐镇中心小学四十多年,直到退休,从没遇到过这样的鬼天气。他来到门房,破例拨通门墩的电话,无人接听。柳老师随手翻阅报纸,一张大幅照片映入眼帘,画面中,县长西装革履,春风满面,在外地参观考察。柳老师一声叹息,扔掉报纸,摇摇晃晃,一头杵在沙发上,不省人事。③柳老师是支边教师,从南方大城市来。和他一起来小镇支教的还有一个白生生的双眼皮姑娘。每天放学,学生离校后,柳老师在校园大柳树下拉小提琴,白姑娘闻琴起舞,校园涌起别样的温情。④两年后,白姑娘受不了桐镇无休无止的风沙,回南方去了。柳老师一声不吭地留下来。白姑娘离开的那些日子,柳老师每天站在夕阳的余晖里拉小提琴。悠悠的琴声,随风飘荡,搅得大柳树心烦意乱,叶子哗啦啦响。后来,小提琴坏了,柳老师走出院子,爬上学校的后山,站在歪脖子老槐树下,出神远眺,直到太阳跌进山窝里。⑤学生一茬一茬地走出学校,柳老师还是一个人。热心的同事们给柳老师介绍对象,柳老师不搭话,翻白眼。校长不信,亲自出马,结果,看到的也是柳老师的白眼。⑥许是大山里西北风吹得厉害,不经意间,柳老师的脖子歪了,像山后的那棵老槐。歪脖子柳老师上课,自带三分威严,学生不敢捣乱,成绩出奇地好。柳老师像是万能的,学校缺啥老师,他就能上啥课,有板有眼,从不敷衍。⑦柳老师有个习惯,凡是他教过的学生,都要造册登记,逐年跟踪记录,直至退休,从未间断。柳老师与人交谈,开口闭口全是学生。“李家庄的门墩官至县长,王家洼的富贵是兜底扶贫对象。”诸如此类,如数家珍。⑧柳老师从来都是一身蓝色中山服,洗得泛白,如天空一般干净,瓦蓝瓦蓝的。衣服破了,打上补丁,缝成口袋的模样。柳老师的衣兜里都是钱,大小不等,但凡学生表现好,他就立马兑现奖励。后来,学生们才发现,家境贫寒的同学,总是表现最好。柳老师奖励学生不只局限在校内,但凡考上高中的,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都有奖励。门墩经常讲,从小学读到大学,都是靠柳老师的奖励挺过来的。⑨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柳老师始终不买手机,如需联系,还是书信往来。偶尔,有人打学校电话找柳老师,他也不去接听,由门房代为转达。柳老师几乎不看电视,获取信息的方式,仍旧是读报纸。学校不缺报纸,柳老师悉数阅读,连夹缝里的广告也不放过。剪报收藏,摘抄文字,是他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经年累月,柳老师对政策法规稔熟于心,不管谁做校长,若是执行权力有所偏颇,他毫不忌讳地走进校长办公室,歪着脖子,引经据典,慷慨陈词,直到校长点头认可。⑩窗外,一场大雨停歇,屋内,柳老师醒了过来。门墩脚穿雨鞋,一身泥泞,一脸倦容,手里拿着那份报纸,站在病床前。“老师,这是前些日子的事,道路不通,报纸送迟了。”柳老师动了动嘴,说不出话,笑了,笑着笑着,歪了大半辈子的脖子伸直了,人也跟着伸直了。⑪后来,人们整理柳老师的遗物时,发现一份遗书:一生平凡,一生固执,人人呼我怪老头,无怨;一生为人师,一生跟党走,无憾。我走之后,所留之物,全部交给学校党组织。(作者:王宇宇,有改动)14.柳老师是个“怪老头”,结合全文,说一说他“怪”在哪些地方。15.选文第⑦段内容能否删去?分析理由。16.选文第⑧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柳老师从来都是一身蓝色中山服,洗得泛白,如天空一般干净,瓦蓝瓦蓝的。17.“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是行文中常见章法,使文章结构严谨。请找出前文中与第⑩段“屋内,柳老师醒了过来。”一句相照应的句子。18.柳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19.文章结尾聚焦了柳老师的“一份遗书”,有什么作用?【答案】14.衣着形象怪。总是穿着一身旧得泛白的中山装,打补丁,缝口袋;歪着脖子;生活方式怪。不用手机,不接电话,很少看电视,只写信看报,融入不了现代生活;性格脾气怪。独身不婚,面对介绍对象的翻白眼;称呼学生怪。习惯说小名,对当县长的学生也不例外;奖励方式怪。衣兜里都是钱,大小不等,家境贫困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总得奖。15.交代了柳老师对所教的学生情况非常熟悉;表现了柳老师的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的品质。16.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柳老师干净、整洁,表现了他平凡朴素、注重仪容。17.柳老师一声叹息,扔掉报纸,摇摇晃晃,一头杵在沙发上,不省人事。18.习惯穿着洗得瓦蓝瓦蓝的旧中山装,柳老师平凡朴素、注重仪容;会拉小提琴,说话播音员似的,啥课都能教,柳老师素质很高、知识广博;上课自带威严,学生成绩好,教课有板有眼,柳老师严格认真、教学有方;开口闭口学生,建档跟踪,当县长的和兜底贫困户都在心里,柳老师极端负责、公平方正;奖励表现好的和上大学的学生,柳老师富有爱心、待生如子;熟知政策法规,监督校长权力,柳老师坚持原则、耿直不阿。19.①“无怨”“无憾”是柳老师的心灵独白(也是对“怪”的诠释)。他放弃大城市优渥生活,扎根小镇、支边从教而不计荣辱、甘愿奉献,令人赞叹,点明主题。②“一生跟党走”,身后“所留之物,全部交给学校党组织”,是柳老师潜心教学,爱生如子的精神源泉。他献身教育,以自己无私磊落的人格,表现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对党的赤胆忠诚,令人仰慕,升华主题。【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根据第⑥段“许是大山里西北风吹得厉害,不经意间,柳老师的脖子歪了,像山后的那棵老槐”和第⑧段“柳老师从来都是一身蓝色中山服,洗得泛白,如天空一般干净,瓦蓝瓦蓝的。衣服破了,打上补丁,缝成口袋的模样”可知,柳老师衣着形象怪,穿着打补丁,缝口袋的旧得泛白的中山装,脖子歪了;根据第⑨段“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柳老师始终不买手机,如需联系,还是书信往来。偶尔,有人打学校电话找柳老师,他也不去接听,由门房代为转达。柳老师几乎不看电视,获取信息的方式,仍旧是读报纸”可知,柳老师生活方式怪,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用手机,不接电话,很少看电视,只写信看报;根据第⑤段“学生一茬一茬地走出学校,柳老师还是一个人。热心的同事们给柳老师介绍对象,柳老师不搭话,翻白眼。校长不信,亲自出马,结果,看到的也是柳老师的白眼”可知,柳老师性格脾气怪,他独身不婚,总向介绍的对象翻白眼;根据第⑦段“李家庄的门墩官至县长,王家洼的富贵是兜底扶贫对象”可知,柳老师称呼学生怪,习惯叫学生小名,对当县长的学生也不例外;根据第⑧段“柳老师的衣兜里都是钱,大小不等,但凡学生表现好,他就立马兑现奖励。后来,学生们才发现,家境贫寒的同学,总是表现最好。柳老师奖励学生不只局限在校内,但凡考上高中的,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都有奖励。门墩经常讲,从小学读到大学,都是靠柳老师的奖励挺过来的”可知,柳老师奖励方式怪,将衣服破损处缝成口袋来装钱,大小不等,家境贫困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总得奖。【15题详解】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结合第⑦段“柳老师有个习惯,凡是他教过的学生,都要造册登记,逐年跟踪记录,直至退休,从未间断。柳老师与人交谈,开口闭口全是学生。‘李家庄的门墩官至县长,王家洼的富贵是兜底扶贫对象。’诸如此类,如数家珍”可知,本段交代李老师对教过的学生十分了解,表现出李老师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同时赞美李老师关心学生的美好品质。因此该段不能删除。【16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语句。“柳老师从来都是一身蓝色中山服”是外貌描写,“洗得泛白,如天空一船干净瓦蓝瓦蓝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柳老师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特点,表现了柳老师普通、朴素、简朴,注重仪容仪表。【1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⑩段“屋内,柳老师醒了过来”,这一“醒”,照应的应是柳老师晕厥过去,故所照应的句子应是开篇柳老师拨不通县长学生电话而气得病危,即②段“柳老师一声叹息,扔掉报纸,摇摇晃晃,一头杵在沙发上,不省人事”。“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是指文章的结构,在结构上,前面埋下伏笔,后面有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18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第⑧段“柳老师从来都是一身蓝色中山服,洗得泛白,如天空一般干净,瓦蓝瓦蓝的。衣服破了,打上补丁,缝成口袋的模样”可知,柳老师习惯穿着旧中山装,衣服破了就打上补丁,可见柳老师平凡朴素、注重仪容;根据第③段“柳老师在校园大柳树下拉小提琴”、第⑥段“柳老师像是万能的,学校缺啥老师,他就能上啥课,有板有眼,从不敷衍”可知,会拉小提琴,啥课都能教,可见柳老师素质很高、知识广博;根据第⑥段“歪脖子柳老师上课,自带三分威严,学生不敢捣乱,成绩出奇地好。柳老师像是万能的,学校缺啥老师,他就能上啥课,有板有眼,从不敷衍”可知,柳老师自带威严,学习成绩好,讲课认真,可见柳老师教学有方,严格认真的对待工作;根据第⑦段“柳老师有个习惯,凡是他教过的学生,都要造册登记,逐年跟踪记录,直至退休,从未间断。柳老师与人交谈,开口闭口全是学生。‘李家庄的门墩官至县长,王家洼的富贵是兜底扶贫对象’”可知,柳老师为学生建档,开口闭口学生,不区别对待,当县长的和兜底贫困户都记在心里,可见柳老师极端负责、公平方正;根据第⑧段“柳老师奖励学生不只局限在校内,但凡考上高中的,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都有奖励。门墩经常讲,从小学读到大学,都是靠柳老师的奖励挺过来的”可知,柳老师奖励表现好的和上大学的学生,可见柳老师富有爱心,关心学生成长;根据第⑨段“学校不缺报纸,柳老师悉数阅读,连夹缝里的广告也不放过。剪报收藏,摘抄文字,是他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经年累月,柳老师对政策法规稔熟于心,不管谁做校长,若是执行权力有所偏颇,他毫不忌讳地走进校长办公室,歪着脖子,引经据典,慷慨陈词,直到校长点头认可”可知,柳老师喜欢阅读,熟知政策法规,监督校长,可见柳老师坚持原则、耿直不阿。【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理解。第⑪段“一生平凡,一生固执,人人呼我怪老头,无怨:一生为人师,一生跟党走,无憾”,是柳老师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根据语句中“无怨”“无憾”,联系第③段“老师是支边教师,从南方大城市来”,第⑤段“学生一茬一茬地走出学校,柳老师还是一个人”,第⑥段“歪脖子柳老师上课,自带三分威严,学生不敢捣乱,成绩出奇地好。柳老师像是万能的,学校缺啥老师,他就能上啥课,有板有眼,从不敷衍”,第⑦段“柳老师有个习惯,凡是他教过的学生,都要造册登记,逐年跟踪记录,直至退休,从未间断”,第⑩段“柳老师动了动嘴,说不出话,笑了,笑着笑着,歪了大半辈子的脖子伸直了,人也跟着伸直了”可知,柳老师扎根边远小镇,数十年如一日专心从教直到退休,为山乡教育献身;柳老师放弃城市的优渥生活,一心扑在乡村的教育之中,将学生挂在心上,体现了柳老师不计荣辱、甘愿奉献的精神,点明主题;“一生跟党走”是柳老师的信仰,柳老师将自己的所留之物全部交给学校党组织,体现了“党”在柳老师心中极高的位置,是柳老师潜心教学,关爱学生的精神支柱,体现了柳老师作为共产党人对党的赤胆忠诚,令人敬佩;以小见大,体现了无数的像柳老师一样扎根乡村的教师对国家的奉献,体现了他们的赤胆忠心,升华主题。(五)(11分)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听雨王继怀①静坐在书桌前,窗外正下着雨。听着雨打篷的声音,听着这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耳畔响起了儿时大山里的雨声,想起了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②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是经常下雨的。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丽的,像一幅水墨画。小溪里的水涨了,村子里池塘满了。雨后山间草木新,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一阵清风吹来,泥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③微风细而中,我常赤着脚,斗笠也不戴,漫步在田野,任凭雨淋着,享受着而中的这份惬意。母亲发现后,必教育我一番,但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记忆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下雨天坐在屋檐下,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老屋顶上的黛色瓦片,长满青苔的橡子,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都被山间云雾缭绕着。空中飘落着雨丝,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在雨中穿来穿去,用那剪刀似的尾巴剪断大山里的这挂雨帘。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听其声,听其调,听其韵,让心灵随着雨声的节奏一起飞舞。我就这么静静地赤着脚坐在屋檐下,感受着大山里雨的气息。④关于听雨,我又想起那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位华侨交谈的故事。这位华侨是我的同乡,他得知我来到西班牙,特意到宾馆来找我,与我聊了很久。他说他到马德里已经20多年了,已经把马德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却愈来愈浓,只要有家乡人来马德里,他知道了都会来见一见,聊一聊。这位华侨说,他小时候在老家就特别喜欢听雨,有一年回老家正好碰上下雨,他就掏出手机录了一段雨声。回到马德里后,他常把这段在家乡录的雨声放给自己听,每次听着这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雨声,他仿佛回到了童年在老家听雨的那段难忘的时光,回到了万里之遥的故乡。⑤在繁华的都市,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推开窗,听着雨声,那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今夜,我听的是雨声,________________。(选自《南方日报》,有删改)20.作者想起了哪些和雨有关的故事?请结合选文③~④段的内容概括。2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②段画线语句。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丽的,像一幅水墨画。22.结合语境,品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23.把下面的内容填入第⑤段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A.更是听泥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B.更是听来自家乡的浓浓乡愁C.更是听一位华侨交谈的故事D.更是听大山里雨的气息【答案】20.①儿时的“我”在雨中漫步,享受雨中的惬意;②“我”在檐下看雨听雨,感受山中雨的气息;③一位华侨录制家乡雨声并时常聆听。2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雨后山村的唯美,表达了作者的赞美和喜爱之情。22.这些动词描写雨落下的各种声音以及带给作者美妙的感受,生动形象地写出山中雨声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雨声的迷恋和陶醉。23.B【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题时,注意题干要求结合文章③~④段的内容概括作者想起的和“雨”有关的故事。结合第③段中“微风细雨中,我常赤着脚,斗笠也不戴,漫步在田野,任凭雨淋着,享受着雨中的这份惬意”可概括为:儿时的“我”在雨中漫步,享受雨中的惬意;结合第③段中“记忆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下雨天坐在屋檐下,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可概括为:“我”在檐下看雨听雨,感受山中雨的气息;结合第④段“关于听雨,我又想起那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位华侨交谈的故事”“有一年回老家正好碰上下雨,他就掏出手机录了一段雨声,回到马德里后,他常把这段在家乡录的雨声放给自己听”可概括为:一位华侨录制家乡雨声并时常聆听。【21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结合第②段画线句“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丽的,像一幅水墨画”可知,这句话将雨后的山村比作水墨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雨后山村的唯美迷人,表现出作者对雨后山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2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题干要求从动词角度品析。结合③段语境中“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听其声,听其调,听其韵,让心灵随着雨声的节奏一起飞舞”等内容可知,“打”“敲”“击”“落”这些动词,生动形象的描写了雨落下的各种声音以及带给作者的美妙感受,鲜活灵动地再现了山中雨声的节奏美和韵律美;结合第③段“我就这么静静地赤着脚坐在屋檐下,感受着大山里雨的气息……”可知,表现了作者对故乡雨声的陶醉和喜爱之情。【2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第④段“回到马德里后,他常把这段在家乡录的雨声放给自己听,每次听着这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雨声,他仿佛回到了童年在老家听雨的那段难忘的时光,回到了万里之遥的故乡”、⑤段“在繁华的都市,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推开窗,听着雨声,那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等内容可知,文章以“听雨”为线索,作者听雨不仅“听”到美好的童年,还“听”到了遥远的家乡,文章借“听雨”抒发强烈的思乡之情,因此与前文衔接最紧密的一句话为“更是听来自家乡的浓浓乡愁”;故选B。三、写作(50分)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24.根据要求写作。花样年华,青春飞扬,每一个瞬间,每一番经历,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一言一笑……都在为精彩的人生助力,都在为伟岸的人格奠基。同学们,一路走来,你的人生中遇到过什么,是谁在你成长的路上赠你以力量,给你以启迪,又是谁让你变得比从前更优秀?你们之间发生了怎样动人的故事?请以“谢谢你,使我变得更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将题目工整地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述经历,抒发情感,发表见解;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答案】例文:谢谢你,使我变得更好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在这漫长的青春岁月里,不少人和事早已被我慢慢淡忘。但是在记忆里,总有一些深刻的经历,让人难以忘怀。还记得以前,我总是很腼腆,最不喜欢上台。那时我在妈妈所工作的学校上学,所以妈妈经常给我机会锻炼我。妈妈是学校里的主任,所以想让我上舞台并不难,简单说,就是动动嘴巴的小事。可是,我并不喜欢上台,因为我总是固执的认为,上台主持演讲根本没有什么好的,还不如在班上好好做好自己,每天完成好作业就可以了。那时我对那些可以上台表演啊,主持啊,发挥自我光彩的学生根本没有一点羡慕之情,甚至还觉得他们就是做作。因此,以前只要有什么表演,主持的项目,我从不主动参加。可是到了后来,妈妈开始察觉到了我的这个坏毛病,开始强迫我上台。最开始,只是有一些播音之类的幕后项目。到了后来,妈妈便开始强迫我去参加一些大队委竞选啊,国旗下主持的大型项目。一开始,我极力反抗,甚至还为此大哭了一场。但是我发现,反抗都是无用的,所以只好服从。但是每一次我都带着不满的情绪练习。有一次,妈妈帮我报名了一个“学校优秀十佳”的竞选。最初,我每次排练都懒懒散散,根本拿不出一点十佳的样子。可是我意识到这样不行,这可是要给全校看的啊!于是,我决定认真起来。妈妈教我要把声音提亮,演讲时要有精神,我按照妈妈教我的去努力练习,每天照着镜子练。演讲当天,我竞以全校第一的名次被选去参加高新区的演讲!我更加自信了。在这之后,妈妈帮我将PPT改的更完美,又将我的稿子改的更好,让我努力练习。我便更加努力,每天一有空就背稿子,吃饭睡觉都想着。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2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高新区第六名!曾经,我是那样腼腆胆小,不敢上台。甚至还觉得那些台上的人没什么了不起。可是经过锻炼后,我才知道原来我也可以变得这么优秀!谢谢你,妈妈。谢谢你给了我这么多机会,让我也可以成为一个这样优秀的人,谢谢你使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一、审题立意。审题可知,题目中的“你”一定是一个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的具体对象。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现实中的,也可以是历史上的。只要是对自己产生了正面的影响,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对象均可写入文中。这个题目意在考查学生观察生活中人或物,并从中发现其闪光之处,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能力。写作难度不大。以某人对自己的影响为写作内容,以自己对某人某物的感激之情为表现主旨。二、思路点拨。可以写母亲对自己的帮助与影响,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可以写读书的好处,书籍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呼吁大家多读书。文章要求写成记叙文。如首段点明母亲对自己的帮助与影响,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开篇点题,并奠定基调。主体部分可分为三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重庆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及答案
- 制冷设备合同标准文本
- 2025陕西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玻璃奶瓶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畜牧工程设计行业直播电商战略研究报告
- 起动杆行业直播电商战略研究报告
- 超纯水制取设备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轨道交通自动化行业直播电商战略研究报告
- 少儿画报类杂志出版服务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超薄壁钛及钛合金焊管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被盗窃赔偿协议书范文范本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8-1随机事件教案
- 汽车行业系列深度五:复刻手机高端之路 华为赋能智电未来
-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光疗法
- 美观而安全的衣衫-包装设计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选择性必修4 设计
- 垃圾填埋场运营合同范本
- CJT 289-200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制砖用泥质
- 2024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地理+生物试卷(含答案)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李景治 第八版 课件 第1、2章 当代世界政治、当代世界经济
- 篮球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