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泰安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泰安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泰安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泰安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将正确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相应的答案栏内。1.某高铁乘客强行霸占其他人的座位,并辱骂前来处理的工作人员及其他乘客。最终被铁路警方处以行政拘留7日。这说明我国法律()A.规定了公民享有的权利 B.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C.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D.依靠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答案】C【解析】【详解】高铁乘客强行霸占其他人的座位,并辱骂前来处理的工作人员及其他乘客,其行为是违法行为,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C符合题意。A说法正呢个却,在题干中没有体现。B错误,我国正在逐步完善法律体系。D错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故选C。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到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车辆礼让行人”体现了法律()A.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稳定 B.只保障行人的合法权益C.只有规范作用,没有保护作用 D.既有规范作用,也有保护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D: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题干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规范了道路秩序,也保护行人的安全。“车辆礼让行人”体现了法律既有规范作用,也有保护作用,故D正确;A:材料未涉及法律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稳定。故排除A;B:“只保障”说法绝对,故排除B;C:法律也要有保护作用,故排除C;故本题选D。3.李先生在某网站购买了一款电子产品,支付了5950元下单购买。收货当天,使用时发现产品涉嫌虚假宣传,且商家不开发票。他以此为由要求退款退货被卖家拒绝。后他将该电商诉至法院,要求撤销买卖合同,获得法院支持。李先生的做法启示我们()A.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通过法治方式来解决 B.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法治中国的建设C.文化水平高的人才有较强的尊法守法的意识 D.依靠政府部门帮助才能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增强法治意识。A:根据所学,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据此,李先生的做法启示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通过法治方式来解决,所以A符合题意;B:在题干中未涉及,B不符合题意;CD:说法过于绝对化,CD错误;故本题选A。4.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律明确规定,父母和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孩子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还要避免加重学习负担、预防沉迷网络。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表明()A.家庭教育有方向,成龙成凤无忧虑B.家庭教育有法依,培育栋梁为国家C.父母监护不尽责,刑罚严惩不容情D.保护关键在司法,健康成长有保障【答案】B【解析】【详解】该题考查未成年人保护。B: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表明家庭教育有法可依,培育栋梁为国家;B符合题意;A:成龙成凤无忧虑是错误的,排除;C:错误,父母监护不尽责不一定会受到刑罚处罚;D: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保护关键在司法;故本题选B。5.下列同学的行为符合法治要求的是()①及时进行核酸检测,遵守疫情防控要求②在网络中捏造、传播不实信息③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④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法治的相关知识。①③④: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Fenix选项,及时进行核酸检测,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符合法治的要求,故①③④正确;②:在网络中捏造、传播不实信息,这是不符合网络规则的表现,违背法治的要求,故排除②;故本题选C。6.对漫画寓意理解错误是()A.法律和道德共同规范人们的行为B.法治时代,道德已经过时了C.法律和道德共同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D.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德治和法治的认识。ACD:依据漫画描述,法德并举,坚持德治和法治相结合,表明法律和道德共同规范人们的行为,共同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德治和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故AC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没有认识到道德作用,故B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7.劳动法保障每一个公民平等就业,获得劳动报酬;未成年人保护法确保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兵役法要求年满18周岁的人依法服兵役……这说明()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我们的行为处处受法律的限制C.未成年人无须履行应尽的义务 D.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法律的相关知识。D:材料中各种法律的规定说明,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故D正确;A:题干未涉及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故排除A;B:我们的行为处处受法律的规范与保护,不是限制,故排除B;C:未成年人不只享有权利,也要履行应尽义务,故排除C;故本题选D。8.对于漫画《小天与小明》的分析,你最赞同的是()A.我国社会环境极为复杂,世风日下,人心不古B.小明应记住抢劫者的体貌特征,交钱离开后伺机报警C.小天的做法说明未成年人不具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D.与违法犯罪作斗争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小明的做法过于软弱【答案】B【解析】【详解】观察漫画我们可以看出,小天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C观点中未成年人不具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的观点太绝对错误;社会上还存在这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但不能称之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A观点错误;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我们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也要机智,小明应记住抢劫者的体貌特征,交钱离开后伺机报警,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C观点正确,D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B答案。9.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下列说法属于社会保护的是()A.2019年3月,全国政协呼吁追究失职监护人的法律责任B.重庆一中家长课程邀请法制副校长到校开展法治教育专题讲座C.鉴于一些地区学生溺水事故不断发生,学校德育处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防溺水知识安全教育D.初二学生朱某因盗窃财物构成盗窃罪,兼顾“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保护原则,法院判处朱某有期徒刑一年【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特殊保护A:社会保护是指各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其他组织及公民,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全国政协呼吁追究失职监护人的法律责任,体现出社会保护,A符合题意;B:重庆一中家长课程邀请法制副校长到校开展法治教育专题讲座,体现出学校保护,B应排除;C:学校德育处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防溺水知识安全教育,体现出学校保护,C应排除;D:兼顾“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保护原则,体现司法保护,D应排除;故本题选A。10.在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主要表现在()①任何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②任何人都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③任何人触犯法律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④除未成年人外,不允许任何人超越法律之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法律特征。①②③:依据教材知识,在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主要表现在任何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任何人都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任何人触犯法律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等,故①②③说法正确;④:未成年人也不能超越法律之上,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也明确了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阶段目标。青少年提高法治素养需要()①珍惜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②通过法治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③尊崇法律、信赖法律和捍卫法律④依法办事,摆脱道德对自己的束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青少年如何提高法治素养。①②③:青少年提高法治素养需要学法、懂法、守法、护法。即做到珍惜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通过法治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尊崇法律、信赖法律和捍卫法律的尊严。①②③说法正确。④:依法办事,还应该提高道德水平,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2.“如果社会是一条船,法律就是让船得以一路向前的舵;如果社会是一列急速行驶的火车,法律就是让火车正常行驶的轨道。”这告诉我们()A.社会生活需要由法律规范和保障 B.法律是规范社会生活的唯一准则C.只要不违法就可以不受法律约束 D.法律只是用来约束和惩罚坏人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A:题干描述表明法律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社会生活需要由法律规范和保障,选项A正确;B:“唯一准则”说法太绝对,选项B错误;CD:法律的作用不仅仅是惩罚违反犯罪行为,法律还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等,故选项CD错误;故本题选A。13.2021年5月23日,金湖公安发布公告:微信账号“世外桃源”在朋友圈接连发表针对袁隆平、吴孟超院士侮辱性言论被依法刑事拘留。这启示我们()①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远离网络②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③触碰道德与法律的事情坚决不能做④法律只对违法的人起作用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依法办事。②③:微信账号“世外桃源”在朋友圈接连发表针对袁隆平、吴孟超院士侮辱性言论被依法刑事拘留,启示我们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触碰道德与法律的事情坚决不能做,说法②③正确;①: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不能远离网络,说法①错误;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说法④错误;故本题选B。14.央视近日曝光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乱象。记者打开一款应用较广的短视频APP,选择进入“青少年模式”,很快便刷到了明显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为此,舆论呼吁监管部门和平台不能只在形式上设置了“青少年模式”,对内容把关要严。此呼吁()①提高了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②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③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④保证未成年人享有了特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②③:题文中,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此举目的在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②③观点正确;①:观点错误,每个人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④:观点错误,特权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而题文中的做法是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故本题选C。15.“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多,守着法律走。”这句谚语启示我们()①说话做事要以守规则为标准②学好法律就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③让法治精神铭刻在我们的内心里④会用法律就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树立法治意识。①③:人虽多,守着法律走启示我们说话做事要以守规则为标准,让法治精神铭刻在我们的内心里,做到依法办事,①③说法正确;②④:遵守法律才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②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6.下列对法治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②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③法治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④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法治的理解。①②③④: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故①②③④说法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7.2021年6月1日,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同学们各抒己见,下列说法不可取的是()A.我国颁布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专门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B.宪法和法律赋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权利,未成年人可随意行使C.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D.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保护。ACD:未成年人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需要受到特殊保护。题干中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说明我国颁布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专门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故ACD正确;B:宪法和法律赋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权利,未成年人不可以随意行使权利,故B错误;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B。18.为安定香港社会形势,特区政府行政会议于2019年10月4日通过引用《紧急情况规例条例》立法禁止蒙面。《反蒙面法》于10月5日零时生效,违法者最高刑罚为监禁一年。这体现了()①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②任何蒙面行为都是违法行为③法律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稳定④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也为我们批评、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随着法制建设的推进,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分析《紧急情况规例条例》于10月5日零时生效,违法者最高刑罚为监禁一年,这体现了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稳定,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所以①③④说法正确的,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过于绝对,蒙面行为危害国家、社会、集体和个人利益,违法法律规定,是违法行为。故选D。19.自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以来,全国出现了137例民法典各案由的“第一案”,涉及到高空抛物、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婚姻家庭、继承纠纷等问题。这表明()A.法律反映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B.只要有了完备的法律就能实现依法治国C.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D.有了民法典就可以杜绝违法犯罪的发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法律和生活的关系。A:民法典的施行,为人们权利的保障提供了法律依据,说明法律反映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A正确;B:说法绝对,法治,不仅要有良法,还要实行善治;B错误;C: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而不是全体社会成员;C错误;D:“杜绝”的说法绝对,D错误;故本题选A。20.“实名制”越来越广泛的进入我们的生活:银行开户,购买火车票,网上开微博等,都需要使用真实的个人身份信息。“实名制”的推行()①是为了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②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③需要国家建立健全有关公民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④需要公民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防止个人信息被盗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法不可违。题干表述了“实名制”越来越广泛的进入我们的生活,实名制的推行是为了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为了使实名制不被非法利用,需要国家建立健全有关公民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需要公民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防止个人信息被盗用,①③④是正确的,②是错误的,实名制的推行没有侵犯隐私权,排除。故本题选C。21.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中共中央批准每年12月4日为法制宣传日B.环保部门倡导不要随意丢弃废电池C.刘汉犯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D.国务院决定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法律是一种国家意志,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由专门的国家机关以强制力保证实施,保证法律实施的专门机关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依法判处刘汉死刑体现了国家通过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所以观点C符合题意;观点A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并未体现法律的强制性,与题不符;观点B体现了政府对公共道德的引导,并未体现法律的强制性,与题不符;观点D体现了我国重视保障民生,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题意不符;所以本题选择C。22.对漫画《言传身教》的寓意认识正确的是()①母亲没有依法履行对孩子的抚养义务②母亲没有以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③母亲教育孩子的行为是正确的④母亲没有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A.①② B.②④C.③④ D.①③【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家庭保护。②④:漫画妈妈打麻将不管孩子,没有给孩子提供健康的家庭环境,也没有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违反了家庭保护的相关规定,是错误的,所以②④观点正确;①:在题干中未涉,①排除;③:母亲的行为是错误的,③错误;故本题选B。23.小峻对本班同学如何面对非法侵害的调查结果为:报警或向路人求助的占73%,事后报复的占6%,忍气吞声的占9%,奋力反抗的占12%。调查结果显示()①多数同学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②大多数同学敢于和善于与违法犯罪作斗争③少数同学不能正确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④多数同学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善用法律。②③④:依据材料回答问题,抓住关键词“报警或向路人求助的占73%”,这说明了大多数同学敢于和善于与违法犯罪作斗争,关键词“事后报复的占6%,忍气吞声的占9%”,这说明少数同学不能正确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③④符合题意;①:此选项表述的内容与题意不符,故应排除;故本题选B。24.下列行为中,体现出公民法治精神和法律至上信仰的是()①小丽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个黑网吧②“又该缴税了。”“嗯,我想想怎样少缴点税。”③八年级学生小敏坚决制止父亲在工地建设上以次充好,违规操作的行为④“爸,给钱我上学。”“去,去,我和你妈离婚了,问她要去。”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公民法治精神和法律至上信仰的认识,①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学校附近不允许经营网吧,小丽举报学校附近的黑网吧是具有法律意识的表现;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少缴税的做法是缺乏法律意识的表现;③小敏制止父亲以次充好的行为,是具有法律意识的表现;④爸爸不给孩子钱上学,侵犯了孩子的受教育权,没有尽到抚养教育的义务,是缺乏法律意识的表现,所以排除②④,正确答案选B。25.小全说:“我一点都不喜欢法律,它对我们有太多约束了。”听了这句话后,你会告诉他()A.是啊,法律约束力太强了,我也不喜欢B.法律是冷酷无情的,谁都不喜欢C.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D.你不喜欢法律可以不理它呗【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法律的作用的认识。C:材料中的小全只看到法律的约束作用,没有看到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护,是错误的,故C说法正确;ABD:法律的约束力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法律保护人民,是有温度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要自觉守法,遵纪守法,故ABD观点错误;故本题选C。26.2019年2月23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田立文等6人向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带来一堂“拥抱多彩青春,法律伴我成长”的法治教育课,通过讲解身边案例,提高同学们的法律意识,法官们还就未成年人保护等法律问题与学生们进行了现场互动。此次活动的开展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A.司法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家庭保护【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题干表述了湖南省人民法院院长等6人给学生上了一堂法治教育课,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掌握法律知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所以属于社会保护,C是正确的。A是错误的,司法保护是指人民检察院、法院、公安机关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国家专政机构通过依照法律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所实施的一种专门保护措施。法律工作者去学校讲座并不属于履行职责,而且也不代表法院的行为,所以不属于司法保护,排除。B是错误的,学校保护是指有关的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依照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未成年学生和幼儿园儿童实施的专门保护。与题意不符,排除。D是错误的,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这种保护包括在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不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7.王某在动车上霸占一等座,拒不离开。林某因看不惯王某无理取闹的霸座行为,便动手教训了他,造成王某肋骨轻伤。林某被判处拘役四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该案例启示我们要()A.见机行事,教训对方时把握好分寸 B.少管闲事,以免惹火烧身连累自己C.依法办事,切莫触犯法律害人害己 D.绝不怕事,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代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依法办事。AC:依据教材知识,林某应该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办事,切莫触犯法律害人害己,故A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B:作为公民,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故B说法错误;D:是缺乏法律意识的表现,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28.2018年12月26日,湖南省人民法院对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厅长蒋益民接受宣判,以受贿罪判决,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300万元。这体现了法律的作用是()A.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B.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合法权益 D.为我们的行为提供准绳【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法律作用。C:湖南省人民法院对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厅长蒋益民接受宣判,以受贿罪判决,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300万元,体现出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C说法正确;AB: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特征,AB应排除;D:说法与蒋益民接受宣判内容无关,D应排除;故本题选C。29.有人认为:“自己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与自己无关。”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B.没有看到法律为我们提供了自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C.没有看到我国是法治社会,法律无处不在D.把公民个人同法律密切地联系起来了【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与公民生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材料中的观点没有认识到法律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没有看到法律的保障作用,其中AC观点错误,D观点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B。30.法律如果推不开特权的门,也一定跨不进人民的心,意思是说()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③任何人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④只要为党曾经做过贡献,即使违了法,也可将功补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从题文中可以看出,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法治社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①②③观点正确,④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A答案。二、非选择题。共40分,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栏内。31.材料一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材料二2018年3月9日,兰州新区人民法院依法对常进元等14名被告人寻衅滋事、敲诈勒索、破坏生产经营、职务侵占等一案公开宣判。据悉,兰州新区人民法院根据各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判决被告人常进元有期徒刑十八年,并处罚金三十五万元;判决被告人孟万成等13人分别犯敲诈勒索罪、破坏生产经营罪、职务侵占罪、妨害作证罪、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罪、倒卖土地使用权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等,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至五年不等,对部分罪行较轻,认罪态度较好,有明显悔罪表现的被告人适用缓刑或单处罚金。材料三2017年7月24日,新华社消息称,鉴于孙政才同志涉嫌严重违纪,中共中央决定,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审查。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决定给予孙政才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12月1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孙政才以涉嫌受贿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体现法律的什么特征?(2)从材料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律具有怎样的作用?【答案】(1)①材料一体现了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材料二体现了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材料三体现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③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④法律也为我们评判已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⑤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解析】【分析】考点考查:法律特征、法律作用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法治观念【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是国家,需要运用法律特征的有关知识,从结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关键词②:兰州新区人民法院根据各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判决被告人常进元有期徒刑十八年,并处罚金三十五万元→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关键词③: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决定给予孙政才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是公民,需要运用法律作用的有关知识,从结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判决被告人常进元有期徒刑十八年等;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孙政才以涉嫌受贿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