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章丘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济南市章丘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济南市章丘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济南市章丘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济南市章丘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南市章丘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本试题共7页,分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满分50分,非选择题部分满分50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写在试题的规定位置。答题时,选择题部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部分,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选择题部分共50分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美国作家迈克尔・H·哈特撰写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隋文帝杨坚名列其中。杨坚能够入选最重要的理由是A.完成国家统一 B.加强中央集权 C.开通大运河 D.完善科举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杨坚能够入选最重要的理由是完成国家统一。故A符合题意;加强中央集权与完成国家统一的影响力要小,故B不符合题意;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故C不符合题意;隋炀帝创立了科举制,唐朝完善了科举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有人认为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更重要,它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大运河的开凿()A.满足了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巩固了北部边防C.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D.加速了隋朝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C项正确;依据题干“使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黄河在北方,长江在南方,可知大运河沟通南北交流,“满足了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巩固了北部边防”与材料无关,排除AB两项;589年隋文帝灭掉陈,实行隋朝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3.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A.西汉 B.隋朝 C.唐朝 D.宋朝【答案】B【解析】【详解】由“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可知,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度,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4.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例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条件是()A.国家统一和社会的稳定B.统治者的励精图治C.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答案】A【解析】【分析】试题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故A符合题意。故选A。5.某位皇帝不仅使“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使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这位皇帝是()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使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时期,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D项正确;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排除A项;唐高宗、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国力没有进入鼎盛时期,排除BC项。故选D项。6.“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这种工具()A.曲辕犁 B.筒车 C.秧马 D.翻车【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的意思是“外形像纺车,是用细竹子做的,每根车骨的末端绑有竹筒,旋转的时候,转到低处时舀水,转到高处时倒水”,可以得出,这种工具是筒车,B项正确;曲辕犁是翻地工具,排除A项;秧马是插秧工具,排除C项;翻车虽然也是汲水工具,但是形状不似纺车,排除D项。故选B项。7.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为舟与水的关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主要体现了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A.依法治国 B.因循守旧 C.以民为本 D.以文治国【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此内容体现了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以民为本;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巨大,注重减轻农民负担,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依法治国、因循守旧、以文治国,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8.钱穆说:“隋唐后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以德行和学识为依据,体现了平等的原则而非专断独占的作风。”据此可知科举制的实行()A.有利于公平选拔人才 B.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D.使中国社会形成重学的风气【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隋唐后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以德行和学识为依据,体现了平等的原则而非专断独占的作风。”可得出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标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有利于公平地选拔人才,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强化皇权,排除B项;材料强调选拔的标准公平,而不是扩大基础,排除C项;材料强调选拔的公平性,而不是很重学风气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9.文成公主促进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吐蕃人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A.满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白族【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文成公主促进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可知,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吐蕃),促进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C项正确;满族人的祖先是女真人,排除A项;维吾尔族的祖先是回鹘,排除B项;六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最早生活在今云南大理的洱海周围,排除D项。故选C项。10.诗歌是历史重要的载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是汉家”“蕃人旧日不耕梨,相学如今中禾黍”“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请为以上唐诗找一个合适的主题A.融洽民族交融 B.友好的中外交流C.开放的社会风气 D.繁荣的社会生活【答案】A【解析】【详解】“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中禾黍”“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以上唐诗反映的主题是融洽的民族交融。由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不断交融,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友好的中外交流,B排除;材料主要体现民族交融,C排除;材料主旨强调的是民族交融,D排除。故选择A。11.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不畏艰险,西游天竺取经。如果想了解玄奘西游途中的所见所闻,最值得查阅的书籍是A.《大唐西域记》B.《史记》C.《金刚经》D.《资治通鉴》【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求取佛经。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A项正确;《史记》是司马迁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排除B项;唐代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排除C项;《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排除D项。故选A项。12.杜甫诗《无家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造成诗中这种悲惨状况的是()A.隋末农民起义 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 D.藩镇割据【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结合所学可知,杜甫这首诗,写于公元759年。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B项正确;隋未农民起义发生在隋朝末年,排除A项;唐末的黄巢起义给了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排除C项;唐朝后期,统治腐朽,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3.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49万人,占全国总兵数85%以上。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与中央政权矛盾逐渐加深。材料说明安史之乱的爆发是由于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B.安禄山担负重任,势力强大C.李林甫、杨国忠祸乱朝政 D.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各地的节度使……势力膨胀,与中央政权矛盾逐渐加深”可知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D符合题意;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之一,但是题干没有体现,A不符合题意;题干反映各地节度使势力强大,并未体现安禄山担负重任,势力强大,B不符合题意;李林甫、杨国忠祸乱朝政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之一,但是题干没有体现,C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14.历史典故“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其故事的主人公是()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答案】D【解析】【详解】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15.北宋初年有谚语“做铁莫做针,做人莫做军”,这反映北宋时A.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B.军队规模大 C.赋税沉重 D.地方势力强大【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做人莫做军”可知,这体现了对军人的轻视,是重文轻武,故A符合暗;材料是说对军人的态度,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16.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下列现象发生在宋代是()A.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B.曲辕犁的发明C.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 D.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宋朝”,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D项正确;饮茶之风盛行全国和曲辕犁的发明均出现在唐朝,排除AB两项;明朝的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排除C项。故选D项。17.公元11世纪中期,西夏政权建立。建立该政权的民族是A.契丹族 B.汉族 C.党项族 D.吐蕃族【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兴庆。选项C符合题意;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都城上京临潢府,A排除;960年,汉族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B排除;吐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D排除。故选C。18.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历史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表述的是()A.1005年,宋辽议和,辽军撤回 B.1127年,金军攻占东京,北宋灭亡C.重文轻武政策有利于政权的稳固 D.北宋与西夏议和,订立宋夏和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重文轻武政策有利于政权的稳固”是对重文轻武政策历史作用和意义的评价,属于观点,C项正确;ABD均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均是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19.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指的是()A.女真族 B.匈奴族 C.契丹族 D.党项族【答案】A【解析】【详解】题目材料有“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主要反映岳飞抗金的史实。金是女真族建立的,南宋时,金经常南下骚扰,南宋岳飞英勇抗金金军。A项正确;岳飞时期的匈奴族已经融合于中华民族中,不符存在,所以这里的匈奴是代指,排除B项;契丹建立辽,1125年被金所灭,排除C项;党项族是西夏,金建立后隔断了西夏和南宋的联系,所以岳飞没有抗击国党项族,排除D项、故选A项。20.宋太祖时期采取了以下措施。这些措施从根本上()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各州除必要支出外,其余税收由中央掌控。A.削弱了地方财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C.提高了行政效率 D.推动了经济繁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因此“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各州除必要支出外,其余税收由中央掌控”等都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B项正确;设置通判,是为了分知州的权力,与削弱地方财权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的措施降低了行政效率,排除C项;推动了经济繁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21.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他的功绩主要是()A.建立北宋 B.统一蒙古 C.灭亡南宋 D.定都大都【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蒙古族各部统一是由铁木真完成的。经过多年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戴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为宋太祖赵匡胤,故排除;C灭亡南宋;D项定都大都都与忽必烈有关,排除。故选A。22.“蒙古的兴起”、“回族的形成”,这些信息反映出该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统一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3世纪初,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蒙古兴起;元朝时期,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形成回族。“蒙古的兴起”、“回族的形成”等信息反映出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民族关系的发展,D项正确;“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23.1206年他继承汗位,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行汉法”,广开言路,注重农桑。他是()A.铁木真 B.成吉思汗 C.忽必烈 D.阿骨打【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行汉法”,广开言路,注重农桑,C项正确;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排除AB两项;12世纪初期阿骨打建立金政权,排除D项。故选C项。24.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地方行政制度是A郡县制 B.行省制 C.分封制 D.三省六部制【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它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选项B符合题意;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A排除;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C排除;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D排除。故选B。25.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部分。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设立的行政机构是A.宣政院 B.枢密院 C.澎湖巡检司 D.北庭都元帅府【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元朝为了加强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C正确;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的是西藏地区,排除A;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排除B;元朝为管理今新疆地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排除D。故选C。非选择题部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朝代史实唐朝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唐中宗时,吐蕃赞普迎取了金城公主。唐朝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李白享有“诗仙”的美誉,杜甫被誉为“诗圣”。唐朝时期和日本、天竺有频繁的交往。唐穆宗时,唐蕃立唐蕃会盟碑。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观点:繁荣开放的唐朝。论述: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很多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学习、居住;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唐朝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取经,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学文化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唐玄宗时,高僧鉴真6次东渡,终于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总之,唐朝是一个繁荣而开放的王朝。【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的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根据材料中“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唐朝时期和日本、天竺有频繁的交往”,可以确定观点为“繁荣开放的唐朝”。然后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以“开元盛世”和“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为例,展开论述,具体论述如下: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很多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学习、居住;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唐朝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取经,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唐玄宗时,高僧鉴真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由此可得出结论“唐朝是一个繁荣而开放的王朝”。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时,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留学僧空海来到中国。吉备真备把中国的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到日本;空海从中国带回大批的佛教经典,建立了日本的真言宗;他们还与其他学者共同努力,在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材料一反映了日本学习中国哪些方面的内容?再举一例唐朝与日本交流的事例。材料二唐朝处理对外关系的时候,强调制度文化的传播和对周邻国家的开放;通过人员、物质、文化的广泛流动,充分吸收各国之长,维持自身的先进性和活力,形成对周邻的优势和吸引力,确保自身的中心地位。——《教师教学用书中外历史纲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对周邻的优势和吸引力”有哪些?【答案】(1)内容:中国的的科学技术新成就、佛教、中国汉字等。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2)制度文化的传播;人员、物质、文化的交流。【解析】【小问1详解】内容:根据材料一中“吉备真备把中国的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到日本;空海从中国带回大批的佛教经典,建立了日本的真言宗;他们还与其他学者共同努力,在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可以得出,日本学习了中国的科学技术新成就、佛教、中国汉字等。事例:结合所学知识,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小问2详解】优势和吸引力:根据材料二中“唐朝处理对外关系的时候,强调制度文化的传播和对周邻国家的开放”、“通过人员、物质、文化的广泛流动,充分吸收各国之长,维持自身的先进性和活力”,可以得出,唐朝“对周邻的优势和吸引力”有:制度文化的传播;人员、物质、文化的交流。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宋两朝南北方人口对比表朝代南方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唐朝天宝年间(742-756)2080万40%3120万60%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5500万65.5%2900万34.5%——根据邹逸麟,谭其骧《中国历史时期人口的分布和迁徙》整理统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口的变化反映到经济方面出现的新趋势及原因。材料二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