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试行)》详细解读_第1页
《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试行)》详细解读_第2页
《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试行)》详细解读_第3页
《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试行)》详细解读_第4页
《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试行)》详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试行)》详细解读目录CATALOGUE一、总体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强化前瞻引领——突出龙头带动,促进融通发展——鼓励开放创新,保障安全有序二、加强企业供应链多维协同(一)积极构建高效协作组织(二)着力推进业务流程高效协同目录CATALOGUE(三)全面促进要素资源共享共用(四)协同创新提升制造水平三、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精益化(五)消除供应链各环节浪费(六)推动供应链全链条流程优化(七)健全标准化供应链体系四、加快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八)制定有效的供应链数字化策略目录CATALOGUE(九)加强供应链管理系统建设(十)提高供应链数字化运用能力五、健全企业绿色供应链体系(十一)大力推动绿色供应链设计(十二)积极开展绿色采购(十三)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十四)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六、构建企业全球供应链网络目录CATALOGUE(十五)有序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十六)合理布局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十七)提高全球供应链协调能力七、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十八)强化风险预警和应对准备(十九)完善供应商风险管理体系(二十)多元化物流运输网络(二十一)构建主动有为的供应链风控文化目录CATALOGUE八、完善供应链管理服务支撑(二十二)强化咨询服务支撑(二十三)强化标准服务支撑(二十四)强化人才服务支撑九、强化供应链管理政策保障(二十五)加强组织落实(二十六)加强供需链接(二十七)加强标杆引领目录CATALOGUE附件1.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参考指标体系附件2.名词解释PART01一、总体要求明确制造业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应用前沿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和技术,结合未来发展需求,引导企业前瞻谋划供应链管理。强化前瞻引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协同发展和优化。突出龙头带动一、总体要求010203PART02——坚持需求导向,强化前瞻引领引导企业前瞻谋划供应链管理鼓励企业运用前沿理念,结合未来发展需求,对供应链管理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和布局。理解企业实际需求深入了解制造业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具体需求和痛点,确保指南的实施措施能够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因“企”制宜推进供应链管理工作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供应链管理提升方案,避免“一刀切”的做法。——坚持需求导向,强化前瞻引领PART03——突出龙头带动,促进融通发展通过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带动整条供应链的协同创新和优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升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龙头企业应率先进行供应链管理创新,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突出龙头带动,促进融通发展PART04——鼓励开放创新,保障安全有序加强供应链协同鼓励制造业企业与供应商、物流服务商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协同创新。——鼓励开放创新,保障安全有序利用新技术推动创新支持制造业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供应链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实现更高效、精准的供需匹配和资源配置。鼓励供应链金融创新推动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多元化、便捷的金融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PART05二、加强企业供应链多维协同组建由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等部门人员组成的供应链管理团队,形成高效协作的工作机制。建立跨部门的供应链管理团队对供应链管理团队的各部门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确保各环节工作的顺畅进行。明确各部门职责与分工定期组织团队成员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效率。加强团队沟通与协作二、加强企业供应链多维协同PART06(一)积极构建高效协作组织减少管理层级,加速决策流程,使组织更加灵活高效。扁平化管理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促进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跨部门协作小组确保每个成员清楚自己的职责,避免工作重叠和推诿。明确职责分工(一)积极构建高效协作组织PART07(二)着力推进业务流程高效协同(二)着力推进业务流程高效协同引入精益生产理念通过减少浪费、提高效率来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建立科学的生产计划管理体系,确保生产按照计划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实行生产计划管理加强现场管理和调度,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确保生产顺利进行。强化生产现场管理PART08(三)全面促进要素资源共享共用(三)全面促进要素资源共享共用整合、开放共享各类要素资源包括研发设计、生产设备、数据信息、检验试验、仓储运输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共享共用智力资源、软硬件设施,加速创新协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深度融合物流与贸易共建共享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设施设备和数据资源,实现供应链上下游精准高效匹配,提高整体流动性。PART09(四)协同创新提升制造水平(四)协同创新提升制造水平01鼓励制造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供应链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先进供应链管理理念和技术的应用。支持制造业企业与供应链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联合研发,共同突破供应链关键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建立健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先进科技成果在制造业企业中的推广应用,提升企业的制造水平和市场竞争力。0203强化产学研合作实施联合研发促进成果转化PART10三、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精益化优化流程与减少浪费通过深入分析供应链的每个环节,消除无效和低效的操作,优化工作流程,从而减少时间、资源和成本的浪费。强化供应商管理与协同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三、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精益化建立稳定的供应商合作关系,实施供应商评价和管理制度,通过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供应链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决策支持。PART11(五)消除供应链各环节浪费精准识别浪费环节针对识别出的浪费环节,企业应及时分析查找原因,明确问题根源,为后续改进措施提供依据。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改进方法根据分析结果,企业可以采取必要的监测预警手段,并实施相应的改进方法来消除浪费,如提高周转速度、减少流程差异等。通过成本总量核算和价值流分析,企业可以精准识别出供应链全过程中存在的浪费环节,如过量生产、多余工序、缺陷或错误等。(五)消除供应链各环节浪费PART12(六)推动供应链全链条流程优化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商合作关系,提高供应链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强化供应商合作深化产销对接供应链信息共享加强与销售渠道的沟通与协作,实现生产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构建供应链信息平台,实现各环节信息的实时共享,提高决策效率。(六)推动供应链全链条流程优化PART13(七)健全标准化供应链体系制定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标准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标准体系,明确各环节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严格执行供应链管理标准通过培训、监督等方式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循标准,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准确性。定期对标准进行更新和优化根据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及时修订和完善供应链管理标准,确保其始终与行业发展趋势相匹配。(七)健全标准化供应链体系PART14四、加快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四、加快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提升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供应链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确保供应链数据的安全、完整和可用性。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包括企业资源规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系统,实现供应链各环节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030201PART15(八)制定有效的供应链数字化策略01明确数字化目标企业应明确供应链数字化的具体目标,如提高供应链可视化程度、优化库存管理、加强供应链协同等,以确保数字化策略与业务需求紧密相连。选择合适的数字技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资源状况,选择适合的供应链管理软件、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数字技术,以实现供应链信息的实时共享和高效处理。建立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在推进供应链数字化的过程中,企业需重视数据安全,建立完善的数据保护机制,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数据备份等措施,确保供应链信息的安全可靠。(八)制定有效的供应链数字化策略0203PART16(九)加强供应链管理系统建设明确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原则、流程和组织架构,确保供应链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制定供应链管理政策和流程(九)加强供应链管理系统建设组建专业的供应链管理团队,负责供应链规划、采购、生产、物流等各环节的管理与协调工作。设立专门供应链管理部门识别供应链中的潜在风险,制定应对措施,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建立供应链风险管理机制PART17(十)提高供应链数字化运用能力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物流信息,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引入物联网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供应链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应用大数据分析通过云计算,实现供应链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协同,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采用云计算服务(十)提高供应链数字化运用能力PART18五、健全企业绿色供应链体系五、健全企业绿色供应链体系建立绿色采购信息平台共享绿色采购信息,推动行业绿色采购协同发展。评估供应商环境绩效将环境绩效作为供应商选择和评价的重要指标。制定绿色采购政策优先选择环保、节能、低碳的原材料、产品和服务。PART19(十一)大力推动绿色供应链设计提高企业环保意识鼓励制造业企业在产品设计阶段融入绿色、环保的理念,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推广绿色材料应用优先选择可再生、可回收、低环境影响的材料,降低产品对环境的负担。引导绿色消费观念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促进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十一)大力推动绿色供应链设计PART20(十二)积极开展绿色采购01提高环保意识企业应积极宣传绿色采购的重要性,提高员工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意识。(十二)积极开展绿色采购02培育绿色文化企业应建立绿色采购文化,鼓励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践行绿色采购理念。03强化供应商环保责任企业应与供应商共同推动绿色采购,明确供应商的环保责任和义务。PART21(十三)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十三)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加强清洁生产技术创新鼓励制造业企业加大清洁生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绿色工艺、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与应用,降低能耗和减少废弃物产生。实施清洁生产计划企业应制定并实施清洁生产计划,明确清洁生产目标和措施,逐步实现对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影响的最小化。建立清洁生产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清洁生产管理体系,包括资源节约、废弃物减量化、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清洁生产工作的持续推进。PART22(十四)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确定核算边界明确产品碳足迹的核算范围,通常包括原材料获取、生产制造、运输配送、使用及回收处理等全生命周期过程。选择合适方法根据产品类型和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如生命周期评价(LCA)等,确保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实施数据收集按照核算边界和方法,收集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相关数据,包括能源消耗、物料使用、运输距离等,为后续的碳足迹计算和分析提供基础。(十四)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010203PART23六、构建企业全球供应链网络六、构建企业全球供应链网络010203多元化采购渠道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建立多元化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渠道,以降低采购成本和风险。供应商评估与管理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估体系,对全球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确保采购质量。采购协同与信息共享加强与国际供应商之间的协同和信息共享,提高采购效率和响应速度。PART24(十五)有序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十五)有序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运营能力的供应链管理人才,加强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整合和优化,提升企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加强跨境供应链协同与全球供应商、分销商等合作伙伴建立紧密的协同关系,实现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积极对接国际经贸规则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的相关规则和标准,确保企业在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时能够合规操作,避免因不了解规则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PART25(十六)合理布局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立全球化仓储体系依据市场需求和贸易流向,合理规划海外仓储设施,确保产品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配送网络智能化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配送路径优化,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协同海关与税务流程与海关、税务等部门紧密合作,简化通关手续,缩短货物在途时间。(十六)合理布局国际物流基础设施PART26(十七)提高全球供应链协调能力建立全球视野制造业企业应具备全球视野,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以便更好地协调全球供应链。加强跨国沟通加强与供应商、客户、物流服务商等跨国合作伙伴的沟通,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供应链协同效率。利用先进技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升全球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从而增强协调能力。020301(十七)提高全球供应链协调能力PART27七、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七、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企业应定期进行供应链风险评估,识别潜在风险并制定应对措施。多元化供应策略通过多元化供应商和采购渠道,降低对单一来源的依赖,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应急预案制定针对可能出现的供应链中断情况,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确保快速响应。PART28(十八)强化风险预警和应对准备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制造业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定期评估供应链风险,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风险,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十八)强化风险预警和应对准备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供应链风险,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应对措施和责任人,确保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与沟通制造业企业应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共同应对供应链风险。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时了解供应商的运营状况和风险情况,以便及时调整采购策略和应对措施。PART29(十九)完善供应商风险管理体系制定评估标准和流程,对供应商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建立供应商风险评估机制核实供应商的资质证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确保供应商具备稳定提供合格产品的能力。定期审查供应商资质关注供应商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监控供应商经营状况(十九)完善供应商风险管理体系010203PART30(二十)多元化物流运输网络(二十)多元化物流运输网络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包括陆运、海运、空运等,以满足不同场景和时效要求。01发展多式联运,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02探索新型运输技术,如无人驾驶车辆、无人机配送等,提升物流运输的智能化水平。03PART31(二十一)构建主动有为的供应链风控文化强化全员风控意识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全员对供应链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全员参与、共同防范供应链风险的文化氛围。建立完善的风控机制制定供应链风险评估、监控和应对措施,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和工作流程,确保风险可控。积极主动应对风险鼓励企业主动识别和评估供应链中的潜在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和化解,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二十一)构建主动有为的供应链风控文化PART32八、完善供应链管理服务支撑建立信息化平台构建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各环节数据资源,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性。强化数据安全保护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要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供应链信息的安全可控。推广先进的信息技术鼓励制造业企业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供应链信息的实时共享和高效协同。八、完善供应链管理服务支撑PART33(二十二)强化咨询服务支撑供应链管理专家库汇聚行业内的供应链管理专家,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指导,解决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信息库通过收集和整理制造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构建一个全面、准确的信息库,为企业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制造业产品库集中展示和推广制造业的各类产品,帮助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二十二)强化咨询服务支撑PART34(二十三)强化标准服务支撑(二十三)强化标准服务支撑建立供应链管理标准体系结合制造业企业实际,制定和完善供应链管理相关标准,包括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方面的标准。加强标准宣贯和培训通过开展标准宣贯和培训活动,提高企业对供应链管理标准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企业按照标准要求实施供应链管理。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提升我国在国际供应链管理标准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PART35(二十四)强化人才服务支撑加强供应链管理专业培训通过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和活动,提升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供应链管理团队。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建立激励机制(二十四)强化人才服务支撑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供应链管理人才,同时加强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建立完善的人才梯队,为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通过制定合理的薪酬、晋升等激励机制,激发供应链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供应链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PART36九、强化供应链管理政策保障九、强化供应链管理政策保障加强供应链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同时推动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建立供应链管理培训体系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建立供应链管理培训体系,通过定期组织培训、研讨会等活动,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制定专项扶持政策政府应出台针对供应链管理的专项扶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以降低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成本,提高其积极性。030201PART37(二十五)加强组织落实(二十五)加强组织落实制定实施计划企业应根据《指南》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表和责任人。成立专项工作组加强监督检查为确保实施计划的顺利推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