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一、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背景1.政治: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一些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2.经济: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3.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概念阐释]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人性和人的价值是西方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人文主义是人文精神的核心。这种精神对打破原始宗教对人的控制具有重大意义。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容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二、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兴起代表主张意义智者学派(1)“人是万物的尺度”(2)在社会道德方面,不应该强求一律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苏格拉底(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2)美德即知识,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3)认识你自己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横向联系]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政治、经济、文化内容链接点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工商业的发展和城邦经济的繁荣是民主政治和人文思想起源的经济基础,民主政治重视公民价值,强调培养公民的责任感,为人文主义产生创造了社会条件经济雅典工商业经济发展,平民地位提高文化人文主义思想产生三、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发展1.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2.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思维导图]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答题术语]1.古希腊先哲从客观实际出发,仰观宇宙,俯察人生,思考的范围几乎包括哲学史上所有重大命题。他们强调人的价值,崇尚知识与智慧,追求真理,闪耀着理性探索精神的光芒,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这一切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3.智者学派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4.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5.柏拉图著有《理想国》,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6.古代希腊有些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试图从实际出发探究宇宙万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思想都蕴涵着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考向预测一:从比较和联系角度考查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1.普罗泰格拉等称自己为智者或“有知识的人”,苏格拉底则“自知自己无知”。这种差异反映出()A.前者的文化素养更高 B.后者兼顾知识与道德C.两者受教育程度不同 D.两者对知识认识不同解析:选B材料看不出普罗泰格拉与苏格拉底的文化素质孰高孰低,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苏格拉底肯定是有知识的人,但他很谦虚,“自知自己无知”,兼顾知识与美德,故B项正确;材料看不出普罗泰格拉与苏格拉底的受教育程度不同,故C项错误;材料看不出普罗泰格拉对知识的认识,故D项错误。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无比珍惜,对人格与道德的不懈追求。它关注人的尘世生活,重视人的精神意义,是人的价值尺度在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历史积淀。智者的启蒙和大哲学家们的智慧,体现了人文精神在蒙昧中的觉醒。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32题,2016年新课标全国丙卷第32题,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7题,西方人文主义精神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考查的。正确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1.智者学派认为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主张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人的主观感觉作为评判世间万物的客观标准。2.“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强调了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作用,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3.“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4.“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考向预测二: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和影响角度命题2.苏格拉底认为“如果神不制定正义的法律就很难有什么别的人制定这样的法律。”他还论证说:“凡是其本身就给违犯的人带来刑罚的法律,一定是有比人更好的法者所制定的。”这反映了苏格拉底()A.强调公民应该都是法律的服从者B.思想主张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C.竭力推崇神的意志高于人的意志D.主张城邦法律应遵从神的律法解析:选A材料信息“如果神不制定正义的法律就很难有什么别的人制定这样的法律”可知苏格拉底认为法律是正义的,公正的人首先是遵守法律的人,服从法律是公民的天职、责任和义务。故A项正确。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极其深远。同时,苏格拉底针对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针砭时弊,批判颓废的社会风气,捍卫思想自由,教化青年。这些都是今后高考命题的新角度。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40题,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7题,西方人文主义精神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考查的。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比较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不同点对道德的认识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人是万物的尺度,各种知识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础强调知识的作用,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民主政治主张民主政治,有些激进学者还提出城邦公民应该人人平等主张有知识、有德识的少数人治国,对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政治表示强烈反对历史地位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相同点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把研究的领域由神和自然转向了人和人类主题: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史料一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象是什么。——汪子嵩等著《希腊哲学史》史料二美德的“本性”是什么呢?苏格拉底提出了两个假设:“美德即知识”“美德是善”。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即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也不会有智慧。(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的研究对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提示:变化:由神到自然界到人与社会。原因: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工商业经济繁荣;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先哲们的勇于探索。(2)根据史料二,指出苏格拉底对人文主义内涵的拓展,并说明其拓展的主要目的。提示:内涵拓展:关注人的美德,注重改善人的心灵;重视对人的教育。目的:培养公民的道德价值观,拯救城邦。(1)史料一的信息说明古希腊思想家对神的存在表示怀疑,实质上反映了对人性的肯定。(2)史料二的信息表明苏格拉底的主张是“美德即知识”,善是美德的核心和人的内在灵魂,需要通过教育认识自己。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1.相同点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都强调人的价值,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本质。2.不同点(1)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认为人的感受是判定一切的准绳,不应该强求一律;而苏格拉底则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了对理性的尊重。(2)在社会道德观上,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而苏格拉底则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古希腊人文思想与中国先秦儒家思想的比较1.相同点(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如希腊先哲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强调;中国孔子倡导的“仁者爱人”,孟子的“人性善”,荀子的“人性恶”,等等。(2)都强调道德的作用。如苏格拉底主张改善人们的灵魂,培植好公民,以德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主张以德治国。2.不同点(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古希腊人文思想特别强调“个体”的人;先秦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提倡人伦价值。(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古希腊人文思想强调人的平等,反对教育、财产、种族方面的不平等;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高度重视伦理道德。(3)对自然科学的态度:古希腊人文思想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如亚里士多德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1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解析:选BB对:古希腊的神话是一种传统文化。在古希腊的神话中,诸神具有人的一些特征,意味着蕴含人文思想,说明了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中。A错:题干说明了古希腊神话蕴含着人文思想,不能说明古代雅典宗教信仰意识淡薄。C错:这一时期的希腊神话只是体现出人文精神,而理性占据主导地位是在启蒙运动时期。D错: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出民主进程与神话的影响的关系。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解析:选D在古希腊雅典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出现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不是以神作为万物的尺度,这实质上是强调人的价值,应该选D项。古希腊奉行多神教,崇拜古希腊神话诸神,A、B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注重物质生活”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C项。1.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将军在其历史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不让历史学留有宗教神学和神仙鬼怪的踪迹。他热衷于以人性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特点来解释说明人的政治行为和事件进程,并努力挖掘事件的更多起因。由此可见修昔底德的历史意识()A.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B.专注于历史原因的多方面探究C.立足于希腊民主政治基础之上D.被束缚在片面的战争观之中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热衷于以人性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特点来解释说明人的政治行为和事件进程,并努力挖掘事件的更多起因”,故A项正确;B项表述服务于A项,是A项表述的具体表现,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雅典民主政治对修昔底德的影响,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体现修昔底德的战争观的片面性,故D项错误。2.普罗泰格拉认为,法律和道德规范不是自然产生的或由神的意志产生的,而是人为的产物,是人们约定下来的。据此可知普罗泰格拉()A.强调了人的地位和作用B.认为感觉是真理的标准C.夸大了认识的主观感觉D.说明人类的渺小和无知解析:选A据材料“不是自然产生的或由神的意志产生的,而是人为的产物”可知,普罗泰格拉强调了人的地位和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人们约定下来”强调人的理性而不是感性,故B项错误;材料“人们约定下来的”并未夸大人的主观感觉,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不是自然产生的或由神的意志产生的,而是人为的产物,是人们约定下来的”不符,故D项错误。3.在智者运动中,“智者”没有统一的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但是在思想学说上,他们的观点和基本倾向却是较为一致的。“智者运动”的兴起,主要得益于()A.政治民主 B.经济发达C.学术浓郁 D.思想独立解析:选A“智者”主要指那些传授演讲、辩论知识的人,而这些知识最大用处是政治民主的舞台,故A项正确;“智者”产生于民主政治的需求,与经济的发展程度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智者”不是以研究学术为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智者”强调人与自然的独立,但没有提出要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更多是顺应当时主流的思想,故D项错误。4.“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C.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解析:选B材料中“他”强调“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在教育方法上“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由此推断“他”是苏格拉底。A项属于智者学派的观点,故A项错误;B项属于苏格拉底的主张,故B项正确;C项是康德的主张,故C项错误;D项属于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故D项错误。5.古希腊某著名学者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他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这说明该学者()A.否定了自然界的客观存在B.彻底否定了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C.主张认识自己,研究自我D.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解析:选C题干反映两层信息,第一层说明古希腊某著名学者认为自然的真理无穷无尽且不断变化,第二层反映他主张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即个人道德,由此可判断该学者为苏格拉底。题干第一层信息说明该学者认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故A项错误;题干中无关神的否定问题,故B项错误;苏格拉底主张认识自我,研究自我,与题干第二层信息吻合,故C项正确;D选项是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的思想,故错误。6.苏格拉底将道德和知识融合,为此他不厌其烦地提问,使被问者在追问中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不得不进行道德反思。据此推知,苏格拉底构建知识与道德关联的方法()A.寻找到哲学研究的崭新方向B.强调了理性思考和道德自觉C.揭示出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D.说明知识多寡决定道德水准解析:选B材料中体现的苏格拉底的主张“美德即知识”,提问的方法并未为哲学提供新方向,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强调通过不断提问的方式进行客观认识人的无知并进行反思体现了理性思考和道德自律,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雅典民主政治,故C项错误;苏格拉底构建知识与道德关联的方法而非知识是道德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故D项错误。7.柏拉图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柏拉图的这段话()A.解释了“人是万物的尺度”B.重申了“美德”的重要意义C.强调“认识自我”的重要性D.否定了苏格拉底的认识论解析:选A同一个事物,在不同人面前呈现的情况不一样,构成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知,而这种不同的认知,取决于每一个人的个人感觉。因此柏拉图说的这句话,是对“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诠释,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美德,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人与事物相比人是标准,强调“人”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柏拉图和苏格拉底都强调“人”的重要性,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故D项错误。8.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与人的感受和行为相关,而人的感受和行为存在着过度、不及和中道。过度和不及会使人犯错误,招致责备。中道是经实践理性规定而形成的正确因而会受到称赞。而正确和受称赞是德性所特有的或者说是德性的标志。由此可以得出()A.守中道就是不犯错误 B.守中道必须具有德性C.中道是德性的本质特征 D.过度和不及是犯错的根源解析:选C根据材料“过度和不及会使人犯错误,招致责备”并没有说守中道就不犯错误,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道是经实践理性规定而形成的正确因而会受到称赞。而正确和受称赞是德性所特有的或者说是德性的标志”不能说明守中道必须具有德性,故B项错误;材料可以说明中道是德性的本质特征,故C项正确;材料“过度和不及会使人犯错误,招致责备”,并没有说明犯错的根源,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