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计基础》课件第2章_第1页
《经济统计基础》课件第2章_第2页
《经济统计基础》课件第2章_第3页
《经济统计基础》课件第2章_第4页
《经济统计基础》课件第2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任务一

统计分组

【素养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明确学习方向;

(2)培养学生思考、沟通协作的意识与能力。【能力目标】

(1)会选择统计分组的标志,能进行统计分组;

(2)能对不同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组;

(3)会编制统计图表。

【知识目标】

(1)统计整理的概念、原则、方法及作用;

(2)统计数列编制的方法及步骤;

(3)统计表的构成和制表,统计图的绘制。

一、统计资料整理认知

(一)统计资料整理的概念和意义

统计资料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得来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与加工,使之系统化,从而得出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包括系统地积累资料与为研究特定问题对资料再加工。

统计调查取得的原始资料是分散的、杂乱的、不系统的,只能表明各个被调查单位的具体情况,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或一个侧面,不能说明事物的全貌和总体情况。因此,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才能认识事物的总体及其内部联系。

统计资料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统计资料整理的原则和内容

1.数据整理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数据整理一定要按照统计研究的目的,整理出所需的综合指标。

(2)联系性原则:数据整理所确定的指标要相互联系,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3)简明性原则:要求在整理过程中选用最简明的方法,以取得节约和实用的效果。

2.数据整理的内容和步骤

统计资料整理是一项细致周密的工作,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因此,进行统计资料整理必须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设计和编制统计资料的汇总方案。

(2)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为了保证统计资料的质量,在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前,应该对统计调查材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进行严格的审核,看它们是否达到准确、及时、完整的要求,若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3)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和计算。这主要是根据汇总的要求和工作条件选择适当的汇总组织形式及具体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加工,以达到数据整理的目的。

(4)对整理好的资料再一次进行审核,改正在汇总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差错。

(5)编制统计表,以简明扼要地表达社会经济现象在数量方面的有关联系。

(6)统计资料的保管与积累。

(三)统计数据的审核

1.预处理

1)数据汇总前的审核

对统计调查取得的资料,要进行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三个方面的审核。

(1)审核资料的准确性。这是审核的重点,即检查所填报的资料是否准确可靠。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①逻辑检查。首先,从理论上或常识上检查资料是否有悖常理,有无不切实际或不符合逻辑的地方。其次,检查各项目之间有无相互矛盾的地方。

②计算检查。计算检查即检查各项指标的计算口径、计量单位是否符合规定,并通过各种计算方法检查各指标间的数字是否相互衔接。

(2)审核资料的及时性。要检查资料和资料的送达时间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及未及时送达的原因等。

(3)审核资料的完整性。要检查报送单位是否有不报、漏报的现象,被调查单位提供的资料是否齐全,规定的项目是否都有答案,应报资料的份数是否符合规定。

2)资料审核后的订正

通过上述审核,如发现有缺报、缺份和缺报项等情况,应及时催报、补报。如有不正确之处,则应分不同情况做以下处理:

(1)对于可以肯定的一般错误,应及时代为更正,并通知原报单位。

(2)对于可疑之处或无法代为更正的错误,应要求原单位复查更正。

(3)如果发现的差错在其他单位也可能发生,则应将错误情况通报所有单位,以免发生类似错误。

(4)对于严重的错误,应发还重新填报,并查明发生错误的原因,若属违法行为,则应依法严肃处理。

2.汇总后审核

汇总后审核主要是检查汇总工作的质量水平。

(1)复计审核,即对所有统计指标数值和复核计算。

(2)表表审核,即对不同统计表上重复出现的同一指标数值是否一致的审核。

(3)对照审核,即对某些统计、企业、会计三种核算都要计算的指标数值进行对照检查,以便从中发现可能出现的差错应及时更正。

(4)表实审核,对汇总得到的指标数值,与调查了解到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验证资料的真实性,对发现的差错应及时更正。

(四)统计资料汇总技术

统计资料汇总技术分为两种:手工汇总和计算机汇总。

1.手工汇总

手工汇总就是利用算盘或计算器进行的汇总。手工汇总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四种:

(1)划记法:也叫点线法,就是在汇总表上划点画线为记号的汇总方法。

(2)过录法:即将各个单位的调查资料过录到预先设计好的汇总表中,然后计算汇总得出各组、总体单位数和标志值合计数。

(3)折叠法:即将所有的调查表中需要汇总的项目及数值全部折叠到边上,然后将其一张一张地叠在一起,仅露出要汇总的项目的数字,就可予以计算汇总。

(4)卡片法:即先准备摘录卡片,将单个需要汇总的项目和数值摘录在一张卡片上,再用卡片分组归类,汇总计算。

2.电子计算机汇总

由于电子计算机汇总具有计算容量大、速度快、准确度高等特点,而且还可进行逻辑运算和信息存储,现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其汇总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编写程序,即根据统计资料汇总方案,编制包括统计分组、汇总、编制表格等程序。

(2)编写代码,即根据编制计算机程序的规定,把汉字信息数字化。

(3)数据录入,即把经过编码后的数据和实际数字通过录入设备录入计算机。

(4)逻辑检查,也称数据编辑,就是按照事先规定的程序,由计算机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审核、改正的过程。

(5)计算与制表,即按规定的程序,完成各项综合指标的计算,尤其是各种分组、复合分组的计算,然后将运算的结果按事先规定的汇总层次进行制表,并通过输出设备把结果打印出来。如果再把预先设计好的分析程序、数学模型输入电子计算机,还可对有关数据进行必要的数量分析。

二、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与作用

1.统计分组的概念

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志将总体区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这些组成部分称为这一统计总体的“组”。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分”,即把统计总体划分为一定意义上的性质相异的若干个组;对个体而言是“合”,即把一定意义上的性质相同的个体组合成一组。其分组原则是,保证组间各单位具有差异性,组内各单位具有同质性。

2.统计分组的作用

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主要方法,统计分组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

统计分组的根本作用在于区分现象的质。要了解各种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必须按某种标志把它们划分为性质不同的部分。

如表2-1-1是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消费性支出按商品类别分组的统计表,它将全部消费品分为八大类。

2)反映现象的内部结构

统计往往对总体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并计算总体内各组成部分占全体的比重,以说明各个组成部分在总体中的分布状况,反映现象的内部结构和结构变化,从而揭示现象的性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我国出口货物由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部分构成。表2-1-2列出了1980年以来我国出口货物分类绝对数值以及相对数值的变化情况。

3)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社会经济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现象之间存在广泛的联系和制约关系,一种现象的变化常是另一种现象变化的原因或结果。通过统计分组,可以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例如,施肥量与农作物产量之间、工人劳动生产率和产品成本之间、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之间,这些方面的依存关系都可以利用分组法说明影响因素对结果因素的作用程度。例如,农作物的耕作深度与收成率之间、合理密植与农产量之间、家庭和工资收入与生活费支出之间、工人技术与产品质量之间、工人劳动生产率与产品成本之间、市场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如表2-1-3所示。

3.统计分组的原则

(1)穷尽原则:即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都应有组可归,或者说各分组的空间足以容纳总体所有的单位。

(2)互斥原则:即在特定的分组标志下,总体中的任何一个单位只能归属于某一组,而不能同时或可能归属于另一组。

(二)分组标志的选择

为了达到统计分组的目的,在进行统计分组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选择分组标志

正确选择分组标志是统计分组的关键。分组标志的选择是统计分组的核心。分组标志选择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分组的科学性。

2.要选择最能够反映现象本质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

明确了统计研究的目的,还不等于能够选择好分组标志,因为说明同一问题可能有若干个相关标志,在进行分组时,应选择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标志。

3.要考虑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经济状况以及标志内涵的变化来选择分组标志

社会经济现象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其标志的内涵也会发生变化。同一分组,在过去适用,现在就不一定适用;在这一场合适用,在另一场合就不一定适用。例如,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按所有制形式分组一般分为四组,即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

(三)统计分组的分类

统计分组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分组的标志是收集资料的标准和依据。

1.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类

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可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1)简单分组

简单分组是对研究现象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它只能从某一方面说明和反映事物的分布状况及内部结构。例如,国民生产总值按产业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三组;货运量按运输方式分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与管道运输五组。许多简单分组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总体,构成一个平行的分组体系。

2)复合分组

复合分组是对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的重叠式分组,即在按某一标志分组的基础上再按另一标志进一步分组,再重叠地按第三个标志分成更小的组。例如,对国内生产总值按产业分组,再对各产业按行业分组,又对各行业按经济类型分组,最终形成如图2-1-1所示的复合分组体系。

图2-1-1国内生产总值的复合分组

复合分组的优点是:从对同一现象的层层分组和分组标志的联系中,更深入全面地研究总体各个方面的内部结构。但是,采用复合分组时,组数会随着分组标志的增加而成倍增加,使每组包括的单位数相应减少,处理不好就会成为影响分组结果,不利于分析问题。因此,不能滥用复合分组,尤其不宜采用过多的标志进行复合分组,也不宜对较小总体进行复合分组。

2.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分类

1)品质分组

品质分组(属性分组)就是按品质(属性)标志进行分组。按品质标志分组是指选择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作为分组标志进行分组。按品质标志分组能直接反映事物间质的差别,给人以明确、具体的概念。因为事物的属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品质标志分组,由于界限清晰,分组标志有几种具体表现,就分成几组。

2)数量分组

数量分组(变量分组)就是按数量标志分组。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所以按数量标志分组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按数量标志分组是指选择反映事物数量差异的数量标志作为分组标志进行分组。

3.按分组标志的作用和任务分类

按分组标志的作用和任务不同可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1)类型分组

类型分组是将复杂的现象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部分。

2)结构分组

结构分组是在对总体分组的基础上计算出各组对总体的比重,以此来研究总体各部分的结构。类型分组和结构分组往往紧密联系在一起。

3)分析分组

分析分组是为研究现象之间依存关系而进行的统计分组。分析分组的分组标志称为原因标志,与原因标志相对应的标志为结果标志。

(四)统计分组的方法

分组标志确定之后,还必须在分组标志变异范围内,划定各相邻组间的性质界限和数量界限。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特征,统计总体可以按品质标志分组,也可以按数量标志

分组。

1.按品质标志分组

有些品质分组比较简单,分组标志一经确定,组的名称和组数也随之确定。例如,人口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组。有些品质分组还取决于统计分析对分组层次的不同要求。例如,我国把社会经济各部门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如表2-1-4所示。

2.按数量标志分组

按数量标志分组应注意两个问题:首先,分组时各组数量界限的确定必须能反映事物质的差别;其次,应根据被研究的现象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采用适当的分组形式,确定相宜的组距、组限。

1)单项式分组

按数量标志分组,数量标志的表现就是变量的取值,即标志值,又称变量值。单项式分组就是用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形成单项式变量数列。

2)组距式分组

组距式分组是将变量依次划分为几段区间,一段区间表现为“从……到……距离”,把一段区间内的所有变量值归为一组,形成组距式变量数列。区间的距离就是组距。

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这就是著名的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是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例。经济学家将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志。按照国家标准,恩格尔系数与家庭富裕程度的关系如表2-1-6所示。

例如,某地区随机抽取50个家庭,进行家庭生活富裕程度的调查,所得资料如表2-1-7所示。

(1)间断组距式分组和连续组距式分组。间断组距式分组是指组限不相连的分组。例如,企业按工人数分组形成的分为199人以下、200~499、500~999、1000~1999、2000人以上等组。凡是组限相连,即以同一数值作为相邻两组的共同界限,称为连续组距式分组。

(2)按数量标志进行组距式分组,还可分为等距分组和不等距(或称异距)分组。等距分组就是标志值在各组保持相等的组距,即各组的标志值变动都限于相同的范围。凡是在标志值变动比较均匀的情况下,都可采用等距分组。

异距分组即各组的组距不相等。一般地,异距分组适用于如下几种场合:第一,标志值分布很不均匀的场合;第二,标志值相等的量具有不同意义的场合;第三,标志值按一定比例发展变化的场合。对于异距分组方法的运用没有固定模式可循,全凭统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关键在于对所研究现象的内在联系必须十分熟悉,才能很好运用异距分组来揭示事物的本质。

三、分布数列

(一)分布数列的基本概念

1.分布数列

分布数列又叫次数分布或频数分布,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通过对零乱的、分散的原始资料进行有次序的整理,形成一系列反映总体各组之间单位分布状况的数列。分布数列是统计整理的一种重要形式。

根据分组标志特征的不同,分布数列可分为两类:按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即品质分布数列,简称品质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叫变量分布数列,简称变量数列。分布数列可分为单项式分布数列与组距式分布数列,组距式分布数列又可分为等距式分布数列和异距式分布数列。

2.分布数列的两个要素

分布数列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个是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级别,一般用x表示;另一个是各组所出现的单位数,即频数,亦称次数、权数,一般用f表示。各组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总数之比叫频率,频率具有以下两个性质:

(1)各组频率都是界于0和1之间的一个分数,

即0≤

≤1。

(2)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即

=1。

对于异距分组,由于各组次数的多少还受到组距不同的影响,各组的频数可能会随着组距的扩大而增加,随着组距的缩小而减少。为消除异距分组所造成的这种影响,须计算频数密度(称次数密度):

次数密度 = 

(二)分布数列的编制

数列的编制首先应弄清变量的性质是离散型变量还是连续型变量,由于离散型变量只表现为整数,可以一一列举,如果变量值的项数不多,可以采用单项式变量数列的形式编制;如果变量值的项数很多,可以采用组距式变量数列的形式编制。对于连续型变量,其变量值可表现为任何小数,无法一一列举,只能采用组距式数列方法来编制。

1.单项式数列的编制步骤

(1)将变量值从小到大依次排列。

(2)按变量值分组。

(3)整理各组出现的次数和计算频率。

(4)绘制图表,便可明显地反映变量值的分布特征。

【例2-1-1】对某城市20户居民家庭人口数进行调查,得出每户的人口数如下:

32542232345323243324

解上述资料比较分散零乱,不易直接看出其基本特征,而且是离散型变量,变量值的单位不能分割,同时变量值的个数不多,故可编单项式数列。单项式数列的编制步骤

如下:

①将原始资料按变量值的大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即

22222223333333444455

②按变量值分为若干组(一个变量值为一组,重复只选一个)。

③设计整理表,整理得出变量值出现的次数,即得出如表2-1-8、图2-1-2所示的变量数列,它们可以比较明显地反映出该城市居民家庭人口数的分布次数和分布特征。

图2-1-2某城市20户家庭人口数的统计图

2.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步骤

(1)将变量值从小到大依次排列。

(2)计算全距:。

(3)确定组距h和组数n:h=R/n。这里,组距=上限-下限。

(4)确定组限和组中值。

①组限的确定原则:包容所有变量;上下组限为组距的倍数;采用开口组;连续型组限要重叠,离散型组限要间断。

【例2-1-2】对某种电子元件产品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抽取50个电子元件调查其耐用时数,具体资料如表2-1-9所示。

解对上述资料采用等距分组,分为8组,组距为100,以800为第一组下限。经过整理,得出计算结果如表2-1-10所示。

表2-1-10中第1列是变量;第2列是各组出现的次数,即频数,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总体单位数;第3列是频率。根据此表绘制统计图,如图2-1-3所示。图2-1-350个电子元件耐用时数统计图

(三)累计频数(频率)

累计频数(频率)可以是向上累计频数(频率),也可以是向下累计频数(频率)。向上累计频数(频率)分布的方法是先列出各级的上限,然后由标志值低的组向标志值高的组依次累计。向上累计频数表明某组上限以下的各级单位数之和是多少,向上累计频率表明某组上限以下的各组单位之和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向下累计频数(频率)分布的方法是先列出各组的下限,然后由标志高的组向标志低的组依次累计。向下累计频数表明某组下限以上的各组单位数之和是多少,向下累计频率表明某组下限以上的各组单位数之和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现仍以50个电子元件耐用时数的资料为例,进行向上和向下累计,其结果如表2-1-11所示。

累计频数分布具有两个特点:第一组的累计频数等于第一组本身的频数;最后一组的累计频数等于总体单位数。累计频率同样也具有两个特点:第一组的累计频率等于第一组本身的频率;最后一组的累计频率等于1。

由表2-1-11可知:电子元件耐用时数在1000小时以下的有6个,占总数的12%;电子元件耐用时数在1200小时以下的有25个,占总数的50%;电子元件耐用时数在1000小时以上的有44个,占总数的88%;电子元件耐用数在1200小时以上的有25个,占总数的50%;等等。

小结

统计资料的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与要求,对所收集到的大量、零星分散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加工与综合,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为统计分析提供反映事物总体综合特征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分组是根据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内在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按照某个标志(或几个标志)把总体划分为若干不同性质的组或类型。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中心。统计分组应遵循穷尽与互斥两人个原则。

统计分组的方法按其性质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大类,按数量标志分为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组距式分组又分为间断组距与连续组距、等距与异距分组。

频数分布或次数分布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通过对零乱的、分散的原始资料进行有序的整理,形成一系列反映总体各组之间单位分布状况的数列。它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个是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另一个是各组所出现的单位数,即频数。

对统计调查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得到说明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数据,把这些数据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表格上,就形成了统计表。统计表具有条理性强、简明易懂、有利于统计的计算和分析、便于检查和改正错误等特点。

自测题

一、填空题1.统计资料的整理一般要经过审核、、汇总、编表和积累五个阶段。2.就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得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与汇总,使其系统化,得出能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或对已加工过的资料(包括历史资料)进行再加工。

3.统计表从内容上看,包括和两部分。

4.统计资料汇总前的审核方法有和两种。

5.统计资料汇总后的审核方法有、和三种。

6.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和划分各组界限。

7.呈现于统计表上的综合资料,即为统计数列,其基本形态不外乎三种形式:、分组数列和时间数列。

8.次数分配数列按其分组标志特征不同,可分为和。

9.变量数列按其各组变量值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和。

10.统计资料的汇总技术经历过三个阶段,即、机械汇总和计算机汇总。

二、单项选择题

1.次数是分配数列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指()。

A.各组单位占总体单位的比重

B.分布在各组的个体单位数

C.数量标志在各组的划分

D.以上都不对

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600以上,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56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620 B.610 C.630 D.640

3.次数密度是()。

A.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次数

B.各组单位组距内分布的次数

C.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频率

D.单位次数的组距长度

4.某厂的职工人数构成表如下:

该组的分组标志是()。

A.性别 B.男、女

C.文化程度 D.性别和文化程度

5.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是()。

A.小于1 B.等于1

C.大于1 D.不等于1

6.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7.对职工的生活水平状况进行分组研究,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应当用()。

A.职工月工资总额的多少

B.职工人均月收入额的多少

C.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的多少

D.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的多少

8.分配数列有两个组成要素,它们是()。

A.一个是单位数,另一个是指标数

B.一个是指标数,另一个是分配次数

C.一个是分组,另一个是次数

D.一个是总体总量,另一个是标志总量

9.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500以下。又如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520,则首组的组中值为()。

A.460 B.470

C.480 D.490

10.某厂的职工人数构成如下:

该表是()。

A.简单表 B.分组表

C.复合表 D.以上都不是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分组是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

A.职工按工龄分组 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D.企业按所有制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 F.职工按收入水平分组

2.下列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

A.职工按工龄分组 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D.企业按所有制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 F.职工按收入水平分组

3.对连续型变量与离散型变量,组限的划分在技术上有不同要求。如果对企业按工人人数(工人总人数为500人)分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

A.300人以下,300~500人

B.300人以下,301~500人

C.300人以下,310~500人

D.299人以下,300~499人

4.统计表按分组的情况分类,可分为()。

A.调查表 B.简单表 C.汇总表

D.简单分组表 E.复合分组表

5.统计分组的主要作用在于()。

A.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

B.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C.区分事物的本质

D.反映总体内部的结构

E.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6.按数量标志将总体单位分组,形成的分布(分配)数列是()。

A.变量数列 B.变量分布(分配)数列

C.品质数列D.品质分布(分配)数列

E.次数分布(分配)数列

7.影响次数分布的要素是()。

A.变量值的大小 B.组距与组中值

C.组限与组中值D.变量性质不同

E.选择的分组标志

8.在组距数列中,组距数列的种类有()。

A.闭口式的 B.开口式的

C.等距式的D.不等距式的

E.有组限的

9.正确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是()。

A.应当根据研究的目的与任务来选择

B.要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

C.要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选择

D.要根据现象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来选择

E.要根据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的不同来选择

10.各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现象都有着特殊的统计分布类型,常见的主要有()。

A.钟形分布 B.S形分布

C.双曲线分布D.J形分布

E.U形分布

四、简答题

1.试述分配数列及其分类情况。

2.什么是统计分布?其类型有哪几种?

3.统计资料整理有哪些内容?

4.统计分组有何作用?

5.分组标志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拓展资料

资料的加工整理资料的加工整理是科研的重要辅助工作。为了便于对资料的分析研究,把搜集的片断、零乱的资料按不同的研究任务和性质,采用核对数据、挑选、淘汰、汇总等统计加工的方法进行加工整理,是特别需要的。核对数据是把资料进行核实、鉴定,了解它的真实性、科学性、整体性和可比性等。之后,应对搜集的资料进行选择、淘汰。在此基础上,把大量分散、零乱的、片断的同类资料综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系统的、一目了然的统一体,以便对资料的进一步研究分析。最后,对加工整理出来的资料分门别类地登记保管。

一、资料的搜集

通过图书馆搜集资料;通过个别交流来搜集。

①通过相关词运用搜索引擎查询相关网页、网站,再查询相关资料,并把有用的下载编辑整理成文档,存于磁盘或打印;

②访问一些专门的网站,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点击所需相关内容,查询相关资料并选择下载、保存。

二、资料的整理

整理资料是继搜集资料之后,作为科学研究操作程序的继续,是一种对于有价值信息的自觉的加工与管理。整理资料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保存与应用。其通常步骤如下:

(1)分类。分类是管理的开始。这里指的是在特定的专题中,建立资料的种属关系。资料的整理工作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研究结论最终是从观察、调查、测量中获得的事实资料中分析并推论出来的,被整理的事实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准确,将直接影响到结论是否正确、可靠,所以说,做好资料的整理是做出科学结论的前提。

而资料整理的核心工作就是资料分类。要进行资料分类首先解决按什么标志分类,而分类标志就是资料分类所依据的特征。它有两条原则:首先,应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来确定分类标志。其次,是对资料进行质量分类和数量分类。资料分类时,还要注意把反映人们主观意见、感受的资料和反映客观事实的资料分开,把反映特殊情况的资料和具有总体特征的资料区分开。

(2)排序。排序也称赋序,是指使资料在资料库中有一个固定的位置,便于查找。

(3)编目。编目可使繁多的资料成为有序集合,便于查找运用。每份资料均应及时填入目录,并注明有关项目,一般包括类别、编号、资料名称、作者、发表日期、资料来源和入档日期。

(4)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科学研究的任务是从表面上杂乱无章的现象中,通过偶然的、凌乱的现象去看清事物的面貌。发掘和研究被掩盖了的规律,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对经过整理的丰富事实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当前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结合以及数量资料和非数量资料的结合。为此,在研究资料的分析中,注重采用统计分析和逻辑分析两种方法。统计分析是把大量的、散乱的数量资料,依据统计的理论和思维方式,对它们进行描述和推断,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揭示出来。

(5)整理资料的具体方法。资料的内容、形式与应用方式不一,因而整理资料的方法也就有所不同。

①卡片。部分形式的资料,如提纲、片断、语录等常用抄录卡片的方式,因其字数不多,阅读时随手制作,应用也很方便。

②剪贴。过期的报纸刊物中的有用资料,应用这种方法最为合适,既可保留全文,又很简便省事,也是一种很有效益的利用。

③打印。一式多份的资料,应用打印件散发保存,是最经济可行的方法。

④复印。资料内容比较重要、需要复制保留全文的完整形式,而且所需份数不多,以此方法最为理想。只要条件允许,可适当应用。

⑤电子文档保存于磁盘。

任务二统计表与统计图

【素养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明确学习方向;(2)培养学生思考、沟通协作的意识与能力。【能力目标】(1)能正确绘制统计表;(2)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数据正确选择统计图;(3)能正确绘制各种类型的统计图。

【知识目标】

(1)了解统计表的结构及绘制要点;

(2)掌握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一、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定义和构成

统计调查所得来的原始资料,经过整理,得到说明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数据,把这些数据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表格上,就形成了统计表。统计表是用来表示经过汇总加工后的综合统计资料的一种表格形式。

广义的统计表包括统计工作各个阶段中所用的一切表格。狭义的统计表专指分析表和容纳各种统计资料的表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统计表。统计表能清楚、有条理地显示统计资料,直观地反映统计分布特征,是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工具。

从形式上看,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的直线组成的左右两边不封口的表格,表的上面有总标题,即表的名称,左边有横行标题,上方有纵栏标题,表内是统计数据。统计表的横向构成一般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总标题:它是统计表的名称,扼要地说明该表的基本内容,通常指明时间和范围,一般写在表的上端正中。

(2)横行标题:是横行的名称,通常也称为统计表的主词(主栏),它表明研究总体及其组成部分,也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写在表的左方。

(3)纵栏标题:是纵栏的名称,通常也称为统计表的宾词(宾栏),它表明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的名称,一般写在表的上方。

横行标题和纵栏标题共同说明填入表格中的统计数字所指的内容。

(4)数字资料:是列在横行和纵栏的交叉处即各横行与纵栏的交叉处的数字,用来说明总体及其组成部分的数字特征。它填写在统计表格的核心部分。

统计表的纵向构成一般有两部分:主词和宾词,主词与宾词不是固定不变的。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及其组成部分;宾词是统计表用来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各个统计指标。主词一般列在表的左方,宾词列在表的右方,如图2-2-1所示。

图2-2-1统计表构成

(二)统计表的种类

1.按用途分类

按用途分类,广义的统计表可分为以下几类:

(1)调查表:在统计调查中用于登记调查项目的表格。

(2)整理表或汇总表:在统计整理汇总过程中使用的表格和用于表现统计汇总或整理结果的表格。

(3)分析表:用于统计分析的表格。

2.按主词的结构分类

根据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的程度,统计表可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和复合分组表。

(1)简单表:统计表的主词未经任何分组,仅仅罗列各单位名称或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表格。

(2)简单分组表:表的主词栏只按某一个标志进行分组的统计表。

(3)复合分组表:主词按两个及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分组的统计表。

(三)统计表的设计

为了使统计表的设计科学、实用、简明、美观,应注意以下问题:

(1)统计表应该设计成纵横交叉线条组成的长方形表格,长与宽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

(2)线条的绘制。统计表的上、下两端的端线应当用粗线绘制,表中其他线条一律用细线绘制,表的左、右两端习惯上均不画线,采用开口式。

(3)标题的设计。统计表的总标题,横行、纵栏标题应简明扼要,并能确切说明表中的内容。

(4)计算单位。统计表必须注明数字资料的计量单位。如果全表的计算单位是相同的。

(5)指标数值。表中数字应该填写整齐,对准位数。当数字因小而忽略不计时,可写上0;当缺某项数字资料时,可用“…”表示;不应有数字时用符号“—”表示。

(6)合计栏的设置。表中横行的“合计”一般列在最后一行(或最前一行),表中纵栏的“合计”一般列在最后一栏。

(7)注解或资料来源。为保证统计资料的科学性与严肃性,在统计表中应注明资料来源。必要时,统计表应加以注解或说明。

二、统计图

(一)统计图的概念

统计图是以图形形象地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用统计图表现统计资料,具有鲜明醒目、富于表现、易于理解的特点,因而绘制统计图是统计整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统计图可以揭示现象的内部结构和依存关系,显示现象的发展趋势和分布状况,有利于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

(二)统计图的种类

常用的统计图主要有条形图、直方图、折线图、饼图和线图等。

1.条形图(barchart)

条形图可用于显示离散型变量的次数分布,最主要是显示顺序数据和分类数据的频数分布。条形图是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或长短来表示数据的多少的图形。条形图可以横置或纵置,纵置时也称为柱形图。条形图有单式、复式等形式。

在表示分类数据的分布时,用条形图的高度或长度来表示各类别数据的频数或频率。绘制时,各类别可以放在纵轴,称为条形图;也可以放在横轴,称为柱形图。条形图用条形的高度来表示变量值的大小,如图2-2-2所示。图2-2-2离散型变量次数分布条形图

2.直方图(histogram)和折线图

直方图用于显示连续型变量的次数分布。直方图是用矩形的宽度和高度(即面积)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轴表示数据分组,纵轴表示频数或频率,这样,各组与相应的频数就形成了一个矩形,即直方图。在直方图中,实际上是用矩形的面积来表示各组的频数分布的。在直方图基础上添加趋势线,即可形成折线图。

【例2-2-1】表2-2-1为某生产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数据资料,据此画出频数直方图及频数分布折线图。

根据表2-2-2资料绘制的直方图和折线图分别如图2-2-3和图2-2-4所示。图2-2-3某生产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频数分布直方图图2-2-4某生产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频数分布折线图

条形图与直方图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长度(横置时)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表示类别)是固定的;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频率,宽度表示各组的组距,因此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

(2)由于分组数据具有连续性,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的,而条形图则是分开排列的。

(3)条形图主要用于展示分类数据,而直方图主要用于展示数值型数据。

3.圆形图(饼图,pie)

圆形图用于显示定类变量的次数分布。它是用圆形及圆内扇形的面积来表示数值大小的图形。饼图主要用于表示总体中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对于研究结构性问题十分有用。在绘制饼图时,总体中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用圆内的各个扇形面积表示,这些扇形的中心角度是按各部分百分比占360°的相应比例确定的,如图2-2-5~图2-2-7所示。图2-2-6饼图2图2-2-7饼图3

4.线图(line)

线图是在平面坐标系上用折线表现数量变化特征和规律的图形,主要用于显示连续型变量的次数分布和现象的动态变化。

【例2-2-2】某城市家庭对住房状况满意程度的调查数据资料如表2-2-2所示。

根据表2-2-3绘制的累计频数分布折线图如图2-2-8所示。图2-2-8某城市向上累积频数分布图

5.散点图(scatter)

散点图主要用来观察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也可显示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例2-2-3】某年某地区货运周转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散点图如图2-2-9所示。图2-2-9某地区货运周转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散点图

小结

统计表为图和统计表是显示统计数据的重要工具。统计表的结构从内容上包括主词和宾词两个部分,从形式上包括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数字资料四个部分。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及分组程度的不同可以划分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

统计图是用几何图形、图案或具体形象来显示统计数据的一种方法,利用统计图显示统计资料,形象直观、鲜明生动、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给人印象深刻,利于人们对所研究现象的特征做进一步认识。统计图形式多样,主要有条形图、直方图、拆线图、饼形图、柱形图等。

自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对某班50名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进行统计,90~99分的人数10名,则这一分数段的频率为()。

A.

0.2 B.

0.3 C.

0.4 D.

0.5

2.某校有600名学生参加一次单元测试,其成绩在80分~100分之间的频率是0.4,则这个分数段的学生共有()。

A.

220人 B.230人 C.240人 D.250人

3.记录一个病人体温变化情况应选用的统计图是()。

A.扇形统计图

B.条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无法确定

4.某种股票在7个月内销售量增长率的变化状况如图2-2-10所示,从图上看,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2~6月股票的销售量增长率逐渐变小

B.

7月份股票的销售量增长率开始回升

C.这7个月中,每月的股票销售量不断上涨

D.这7个月中,股票销售量有涨有跌

图2-2-10某种股股销售量增长率的变化状况图

5.如图2-2-11所示是某药厂2006年上半年生产的统计图,由图中的信息可知,6月份产量比1月份产量增产()。

A. 100% B. 300%

C. 200%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