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_第1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_第2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_第3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_第4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

第二单元教学殁计

第1课《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

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

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PPTo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

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

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

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

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盖被子——?

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

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

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热起来,热

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

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

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

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鼓励

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5、交流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一一解

释一一思维论证一一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的方案可能存在

不严谨的地方,教师要和孩子们集体研讨,发现问题,提出调整建议)

6、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

四、小结:

1、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

2、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4、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

【板书设计】

1、热起来了

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盖被子一一(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

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2课《给冷水加热》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过程与方法:

1、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

【教学重点】

1、关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学难点】

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

剪刀,橡皮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有办法使冷水变热吗?师生自由讨论。(课件出示:

使冷水变热)。

2.提问:那么如果老师把冷水装进塑料袋里你们的方法还有效么?这样要

怎么做?

(生: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二、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

1.谈话:你们说的方法都很有意思,我们不妨来试一试(投影出示:给塑

料袋里的冷水加热)。

2.出示实验要求: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装满冷水,接下来把它放在热水杯里。

塑料袋里的水会热起来吗?仔细观察冷水袋的变化。(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3.学生实验:教师给小组倒热开水,巡视指导。

4.当学生都看到了塑料袋由沉到浮的现象。提问:除了水的温度升高,你们

还看到了什么现象?

5.全班交流思考:为什么冷的时候是沉的,加热后就浮起来了?你有什么

想法吗?

6.指名学生回答,对冷水袋上浮的原因做出自己的推测。(教师要进行有效

的引导:水在变热过程中什么可能发生了变化?怎么变化?)

三、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1.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我们的推测呢?我们怎样做可以证明这袋水加

热后重量发生了变化?体积变化怎么判断?给大家时间讨论一下。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实验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后。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4.学生自主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单的填写

5.小组汇报交流实验结果:水变热后重量不变,体积增大。

(板书:重量不变,体积增大)

四、总结巩固

1.整理分析

提问:水在变热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水

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板书设计】

给冷水加热

猜测验证

重量变轻重量不变

体积变大体积变大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3课《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

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3、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4、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5、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教学重点】

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有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150毫升的圆底烧瓶、橡皮塞、细玻璃管、红墨水、胶头滴管、

热水、冷水、500毫升的烧杯、温度计、可乐、雪碧、醋、酱油。

上节课的实验装置一套、学生组装实验装置、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装置、喷

泉装置

学生器材:每组烧杯2只、圆底烧瓶1个、玻璃细空管1只、胶塞1个、装

有饮料、酱油的杯子个1只,记录表2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

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

看到什么现象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

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现象描述)

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

(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

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

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

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

有什么好处?

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师:那在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①小组要分工合作。②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③做好记录。④注意安

全,小心热水。)

3、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那么水遇冷后

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简单说明)

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

(板书:热胀冷缩)。

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

道有哪些液体?

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

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的地方。

3、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

4、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

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有了水热胀冷缩实验的基础,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让学

生自主提出实验观察点,理清实验的思路。)

5、归纳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小结:像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液体的

热胀冷缩)

拓展:出示一瓶水、饮料。去超市买饮料,本想挑选一瓶装满的饮料。但是

却发现货架上的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这是什么原因呢?

(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瓶装的液体为什么不装满?”,加深学生对

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

【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醋r受热体积膨胀——热胀

果汁<

酱油受冷体积缩小——冷缩

牛奶〔

液体热胀冷缩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的第六课,

由“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两部分构成。包括三个实验:

触摸铜棒在热水中的变化;观察烧铜棒蜡环掉落;观察涂有变色油墨和蜡烛油的

金属片变化现象。根据这些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到的,得出热传导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

微粒的运动有关。

2、过程与方法:

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尝试

用“模型”解释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体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乐趣。

【教学重点】

用多种实验方法观察验证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通过空气“微粒”运动的游

戏能解释热胀冷缩现象的本质。

【教学难点】

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空气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

量杯、烧瓶、玻璃管;热水(热水瓶)、冷水;锥形瓶、气球、烧杯;瘪乒

乓球、备用容器、抹布等。

PPT课件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

1、引入

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

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学生讨论推测)

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

师: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

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预设: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我们要看到原

本看不到的空气的体积变化是需要其它物体的,可以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设

计各种可能想到的实验方法,所以教师要充分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气球、液柱、

红墨水.....)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讨论。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

会缩小。

(预设: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也能比较出液体和气体热胀冷

缩的区别)

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1、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

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

间大?

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建立我们的假说。

(预设:这个游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

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板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体积胀大

空气热胀冷缩

受冷体积缩小。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5课《金属热胀岭缩吗》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是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是在学生认

识了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很自然地想到的一个问题:固体会不会

也热胀冷缩呢?教材选用金属固体物让学生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金属的热胀冷缩。教材以铜球的热

胀冷缩实验作为典型的观察材料。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如何设计实验观察

金属固体体积的变化现象。通过本课活动内容和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归纳和概括,

同时结合前两课的内容,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水、空气及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

质,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的概念。而教材最后的结论蕴涵着两层含义:一

是强调科学探究中严谨的科学态度,仅仅靠一两个事实材料就下定义是不严谨

的;二是为学生的课后探究提出了空间,省略号所涵盖的探究活动会接连不断地

出现,这也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学情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五年级的学生对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已经有了初

步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对于固体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现象的探究比较感兴趣,但在

实验过程中,还是存在以点带面的现象。很容易在看到铜球的热胀冷缩后就下结

论:“金属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在归纳总结时要适时引导学生对科学

结论得出的正确认识。为此,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对物体的热胀冷缩

现象有一个较全面、深入的认识。认识到科学结论的得出是要经过多次实验论证

的;另一方面,着重引导学生能关注身边常见的一些事物、现象,从生活实践出

发,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是为了人们

能更好的生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若冰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过程与方法:

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

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

1、我们知道了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到底

固体会不会热胀冷缩,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这里有一个铜球,这里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刚好

能通过金属环。我们就用这个装置来做实验。

3、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固体的金属球有没有

热胀冷缩的性质。

4、交流讨论,确定实验方法。

5、按学生汇报的方法演示实验。

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预设: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方法,也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

验,但要给学生准备棉质的手套、大量冷水等,在这个活动中还要特别强调使用

酒精灯和不可直接触摸加热后的铜球等安全问题。)

二、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现象

1、师: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圆形的金属垫圈或钢丝条,根据材料设计一

个实验装置,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交流实验方法。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现象。

5、小结:我们发现金属垫片和钢丝条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有了前面观察铜球的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尝试去观察其他金属物体的热胀

冷缩现象,让他们根据观察材料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法,教师只要稍作提示,

学生们可以想出各种有效的观察方法来)

三、金属热胀冷缩吗

1、师:铜球和钢条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会热胀

冷缩呢?

2、阅读教材38页的资料。

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对之前所观察到的一个个单个物体

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认识做个提升,需要组织学生加顾一系列观察实验的现象,

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

【板书设计】

金属热胀冷缩吗

铜、钢.....大多数金属热胀冷缩

(锦、钮热缩冷胀)

【教学反思】

我认为,本课教学突出了几个亮点:1、引导学生以“大胆猜想一一实验验

证一一形成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对知识进行探究,培养了学生良好学习科学的

方法。2、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以学生自主设计装置、自主完成实验研究的

方式完成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数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不陌生。但小学生没有才从科学的角度探究,热

是怎样传递的。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对热传递的现象提出质

疑,直观的观察热传递的现象。尝试解决问题设计实验获得事实证据,掌握热是

怎样传递的科学知识点。在探究中培养学生搜集事实证据的能力。本科力求根据

学生的情况,在师生做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共同探究热是怎样传递的。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先进行了单元备课。然后吃透每一课的教学内容,

同时背出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设计了一些实验活动,采取提出质疑、观察实验

再加以验证,力图通过教与学的共研使学生增强了注重事实与证据的意识。在充

分把握教材要求的情况下,根据学生对热现象已有的经验知识教师因势利导,展

开做针对性的实验活动,这样采取愉快教学法,学生的现象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经历着给物体加热的现象,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

已经掌握了给物体加热的方法,根据常识及课上提示,学生知道加热后的金属会

变得烫手,不可触摸。本课将引导学生展开给金属条及金属片加热的实验,对热

传递进行研究,向学生展开了一个新的探索项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递,不同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

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递。

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和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向四周传递的传递方向。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镶子1个、铝条1根、火柴1盒、金属片1张、酒精灯1个、

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这里有杯热茶,那位同学哦来尝尝

在喝茶的时候手拿杯?子有什么感觉?(板书:热)

你能说说杯子这个热是谁传给它的呢?(板书:热水f冷杯)

手碰到杯子那么手的热又是谁传过来的呢?(板书:热杯一冷手)

(师将金属勺子放入茶水中。)问:勺子放入杯中热又会怎么传呢?(板书:

热水一冷勺)

小结、板书:热的物体f冷的物体

【设计意图】:对于热传递的现象,学生并非一无所知,在生活中他们有过

许多无意识的经历。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归到生活里去学科学。在此基础

上,他们自然而然的进入愉快主动的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

求知欲望、探索兴趣。

二、热在金属棒中的传递

1、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在两个冷热不同的物体之

间会发生热传递现象(板书:传递),老师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没有接触热水

的勺柄也会热呢?这个热是怎么传递过来的呢?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2、热在同一个物体中能不能从一端传向另一端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问

题。(板书课题)

3、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来改进一下实验材料,让效果更明显一些,比

如:老师这里有一根金属棒和一个酒精灯,这里的金属棒模拟哪个部分?(勺子)

酒精灯模拟哪个部分?(热水)

4、设计、优化实验方案

5、实验操作

6、汇报交流

7、小结、板书:热的部分一冷的部分

【设计意图工这一环节中我提出问题“热在铜棒上是怎样传递的,能不能

通过我们的努力,设计一个实验,让看不见的现象变为看得见?”给学生自主设

计实验的平台,让他们尝试着自主设计实验,经历思维探究。对于孩子们来说,

科学真正开始于当他们意识到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找出事情真相的那一刻。同

时,为学生提供一组有结构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设计,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提

高了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三、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1、过渡:今天杨老师还带来了什么?你知道我问谁借的吗?灰太狼借的,

借我搞科学研究的哦!

2、讨论实验方案:灰太狼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他说:如果在平底锅的这端

加热,请问热量会在锅面上怎样传递呢?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我把它画在黑

板上。来哪位同学上来表示一下热量会在锅底点怎样传递。

(师画圆)灰太狼说如果我在中间加热,热量又会怎样传递呢?

有没有补充?

假设杨老师在这个地方放食物,他会熟吗?为什么?

3、实验:

过渡:科学最讲究证据,这些都是同学们生活的体验。我们还要用实验验证

才行。

(1)提出实验要求:

(2)交流、汇报

(3)小结

【设计意图】: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上一活动的设计,学生往往会认为热传

递是一个线型的过程,而这一探究活动的设计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探究思路,也会

使学生对热传递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观察、积累、比较,

逐步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概念。

四、练习:

请说说蜡烛掉下的顺序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热都会从热的物体传到冷的物体或从物体热的部分传到冷的部分,有的可能

是在一条直线上传,有的可能在一个面上传,我们把这种传递方式称为热传导。

其实热传递的方式不止热传导一种,还有对流和热辐射两种。课本p47有介绍。

【设计意图工在“加热套有赠烛环的金属棒”时因为时间关系设计的实验

较为单一,通过练习对比、加以总结学生自然对“热总是从加热的地方也就是温

度高的部分往温度低的部分传递”这一结论印象更深刻。

六'拓展:

1、解释魔术原理

2、阅读课本p47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事例引入到所需研究的科学问题,即“科学来源

于生活”,又能够通过学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回到生

活中去,即“科学服务于生活"。突出了“科学生活化,生活科学化”的教学理

念。

【板书设计】

6、热是怎样传递的

热水一冷杯

热杯f冷手

热传导热水一勺子

热的物体f冷的物体

热的部分f冷的部分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7课《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通过前一课对热传导的深入观察研究,学生们已经认识到热总是从温度较高

的部分向温度较低的部分传递。那么不同材料的物体放在同一热源中,它们导热

速度相同吗?通过设计研究导热比赛的活动,学生将探究如何区分热的良导体与

热的不良导体。教材上有两个活动:

1.三种不同材料的勺子—塑料勺、木勺与铁勺,把它们同时放在同一杯热

水中,观察它们导热的快慢。铁勺的导热性能较好,我们把这种材料称为热的良

导体;而像塑料勺、木勺的导热性能较差,我们把这样的材料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2.像铁这样的金属材料导热性能好,那么是否所有的金属材料导热性能都一

样呢?通过实验研究铜、铝、铁三种不同的金属材料,认识它们的导热性能是有

所差异的。

【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学生通过前一课对金属的热传导的深入观

察研究,已经认识到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另外,五年

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设计变量控制实验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数据分析

能力。但对于怎样区分不同材料的导热快慢还不是很清晰。同时,他们在生活中

也能感受到物体的传热快慢是不一样的,但对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还没有

定性的认识。

在《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中,学生已尝试用凡士林粘火柴以及用涂有43

度温变油墨的铁棒来观察热传导的方向。因此,本课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

把这两种方法运用到探究观察不同金属的传热快慢。另外教师还可以用短视频出

示感温变色贴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把它应用于实验中。通过三种不同的实

验方法建构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的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能根据生活经验或已知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

自主选择实验材料及设计适合实验的实验器材。

自主设计实验方法并进行实验观察交流,得出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并分享交流自己的研究结果。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科学知识目标: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

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同是金属的导热性能也不一样。其中导热快慢顺序分别是铜、铝、铁。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

1.能解释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现象。

【教学重点】

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探究热在不同材料中的导热性能有差异,建立

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

在前一课《热是怎样传递的》的实验基础上,设计多种实验直观准确地判断

不同物体的导热快慢。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我们生活当中,热的传递现象随处可见,那不同的材料它传热的速度是不

是一样呢?谈谈你的想法。

二'哪个导热快:

(1)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比赛

1、老师为大家提供实验材料:金属棒、木棒、塑料棒。你们能不能自己设

计一个传热比赛的实验方案,比一比哪种试验材料的传热速度快。在实验前可以

请为同学来预测一下那种材料的传热快,那种慢,下面请大家设计实验方案并且

通过你们的实验来进一步验证你们的预测是否正确。

(要强调实验时注意安全、分工合作、做好记录)

2、小组讨论自己的实验方案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实验情况。

5、小结:不同材料的传热的快慢不相同,金属材料的传热较快,塑料、木

头等材料传热较慢。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相同。像实验中的金属那样,传热能

力好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塑料、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当学生有了对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初步认识后,再让他们联系生活

回忆还知道有哪些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举例会加深学生对两个新概念的

认识。)

(2)铜条、铝条与钢条的导热比赛

1、如果都是金属,它们传递热的速度是否相同呢?

2、根据材料设计实验方法,自主研究。

(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做出推测,并设计方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

需要控制的因素,还要强调如何做到安全地实验。对于这个导热比赛的实验活动,

要给予较多时间,让学生们根据实际条件自主研究)

3、学生实验活动。

4、汇报交流:同样都是金属,但它们的导热速度也是不同的。

实验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三、演示铜、铁、铝金属导热性能:

1、教师演示教科书42页下部设计的实验。

2、说说观察到的现象和想法。

(通过多次实验,学生们会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实验数据的准

确性有着很大的影响)

【板书设计】

传热比赛

不同材料物体导热性能不一样

热能力好的物体——热的良导体金属

传热能力弱的物体——热的不良导体塑料、木头.....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8课《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缓物体热量的散失。

2、知道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知道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缓物体热量的散失。

2、能够通过实验验证哪种保温方法保温效果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

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并

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经历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保温杯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经历研究哪种保温方式保温效果好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温度计;带盖的大瓶、带盖的小瓶、

胶带、铝箔纸、塑料泡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哪种杯中的水会凉得慢一些

1、今天老带来这么多杯子,知道这些杯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