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实验中学2024年中考猜题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实验中学2024年中考猜题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实验中学2024年中考猜题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实验中学2024年中考猜题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实验中学2024年中考猜题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实验中学2024年中考猜题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行走在诗意的江南,醇厚的文化味儿让你陶醉。迷人的田野着四千年蚕桑的浓厚气息,宁静的乡村着耕读传家的人文精神,热闹的古镇着中华商业文明的辉煌。在这里,自然与文化交融,传统与现代互动,处处展现出水乡独特的神韵和魅力。A.隐含彰显散发 B.散发隐含彰显C.隐含散发彰显 D.散发彰显隐含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在海洋深处还有许多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其巨大的潜力是不言而喻的。B.这十八个罗汉个个都只有拳头大小,十八个罗汉有的在念经,有的在敲木鱼,有的在打拳……它们形态各异,惟妙惟肖。C.中国教育有很多优良传统,也有很多成功做法,在人才培养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与国外相比是各有短长,不必妄自菲薄。D.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迁”是中国古代官吏调动的常用词语,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左迁”一词。B.《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元曲,其中“天净沙”“山坡羊“江城子”是曲牌,“秋思”“潼关怀古”“密州出猎”是题目。C.鲁迅先生在其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回忆了许多人,其中藤野先生、阿长、闰土、孔乙己等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D.莫泊桑是法国著名作家,他与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阔绰(chuò)贮蓄(zhù)玷污(zhān)浑身解数(xiè)B.迸溅(bèng)枯涸(hé)挑衅(xìn)锲而不舍(qì)C.倔强(jiàng)拮据(jù)污秽(huì)锐不可当(dāng)D.荒谬(miù)愧怍(zuò)真谛(dì)吹毛求疵(cī)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桂湖在成都平原上,虽然静静地处于一隅,却也有着掩不住的光辉。①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能对封建皇帝不阿附,坚忍不拔而又博学多才的伟大文人。②这清光来自一位四百年前“生于斯,长于斯”的诗人,明代中叶的学者杨升庵。③你会情不自禁地反复吟咏:“湖风向客清,湖月照人明。别离俱有忆,风月重含情。”④“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桂湖更有着一缕要你心领神会的清光。⑤我们领会了他的风骨、气节之美,才更加心领神会于同波光云影、同三秋桂子、六月荷花的浓香艳色相融合的这一缕清光,更加领略到桂湖的情意。A.④②①③⑤ B.④②①⑤③C.⑤①③②④ D.⑤①②③④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材料一)2000年,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极具前瞻性、创造性地做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慧化”的历届峰会数字福建建设目标,开创了数字省域建设的先河。2018年4月22日,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本届峰会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为主题,展示我国电子政务和数字经济发展最新成果,交流数字中国建设体会和看法,进一步凝聚共识。2019年5月6日至8日,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是“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为期3天的峰会共对接数字经济项目587项,总投资额453亿元,其中签约项目308项,总投资额2520亿元。(材料二)2018年5月24日,由环球网主办的“数字中国”大数据发展论坛暨环球大数据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楼隆重举行。大数据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字建设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管理、社会治理、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数字建设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信息化技术和信息资源支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驱动数字中国建设向纵深推进;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将助成生产力质的飞跃,引发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材料三)主要行业数字化水平变化表行业数字化年份占比2015年占比2016年占比2017年占比2018年占比农业数字化4.90%5.30%6.50%6.90%工业数字化14.20%16.20%17.20%20.10%服务业数字化23.10%26.30%32.60%45.10%——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整理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A.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举办背景是(材料一)的第一句话。B.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要任务是展示我国电子政务和数字经济发展最新成果,交流数字中国建设体会和看法,进一步凝聚共识。C.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签署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助推数字中国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D.大数据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所以各行各业将很快完成数字化建设。2.请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主要行业数字化水平有什么特点。3.结合以上材料说说推进数字化建设有何意义。7.在横线上默写出古代诗文的原句。_________,城郭一时非。(文天祥《南安军》)_________,讲信修睦。(《礼记·大道之行也》)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李商隐《贾生》)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诗句是:_____,_____。8.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全宅子里,谁也不喜欢这位“好事情”,大家都用讥笑的口气说他;那个快乐的军人妻子,叫他“石灰鼻子”,彼得伯伯叫他“药剂师”和“巫师”,黄外祖父叫他“妖术师”“危险人物”。上面这段文字出自作品《_____》,此书的主人公是(______)写出他的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1.宋大诗人苏轼说:“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结合颔联“漠漠”“阴阴”二词分析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点。2.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意境?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属予作文以记之(2)佳木秀而繁阴(3)予观夫巴陵胜状(4)把酒问青天(5)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6)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11.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小题。梅香林清玄(1)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2)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3)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4)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去。(5)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6)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7)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香的气息。(8)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9)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10)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11)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12)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选自《林清玄散文集》)1.简要概括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2.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他震惊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3.文章两次写到有钱的富人赏梅花,有什么作用?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这句话的理解?5.说说“梅香”这一标题的含义?12.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长眉驼①长眉驼只吃一种草。这种草的叶子很少,而且还长在全是尖刺的枝上。找到后,它们会视如神物一般凝视片刻,然后从鼻孔里喷出鼻息,将草叶上的灰尘吹去,再伸出舌头慢慢将草叶卷入口腔。一峰长眉驼把枝上的叶子吃干净后,卧下又去吃根部的叶子。它的头几乎贴在了沙土上,脸上被那几根有尖刺的枝划着,出现了明显的划痕。②这一刻,我看见了生命的艰辛,同时也看到了在这种艰辛中体现出的不屈。平时,长眉驼遇上再大的风沙都不会低头。③当天下午,我再次看到了长眉驼生存的艰辛。一峰母驼带着两峰小驼在沙丘中间不停地转来转去。不远处,一只不知名的动物已到地多日,只剩下白森森的尸骨。两个小生命好奇地跑到跟前,用嘴去拱,玩得开心。母驼在一旁默默看着它们,眼睛里有了一层怜悯,同时也有了一层酸楚--作为母亲,今天带子女出来却一无所获,它内心一定很不好受,但看着两个小家伙这么高兴,它便让它们先玩一会,不急着带它们去觅食。看着母驼,我突然觉得它身上在这时显示出来的,才是真正的母性。④玩了一会儿,它们才想起母驼,回到它身边,往另一个沙丘走去。行之不远,它们运气好转,找到了一株草。两个小家伙高兴极了,张嘴咔嚓咔嚓地吃了起来。母驼站在一旁看着两个爱子,一副很满足的样子。不一会儿。两个小家伙吃完了。一株草的叶子都不见了,只留下光秃秃的枝条。但母驼从这光秃秃的枝条上仍然看到了希望,它卧下身子,把嘴伸过去啃两个爱子忽略了的残叶,它甚至在它们啃过的地方又啃了一遍,将残剩的一点点叶根啃进了嘴里。⑤长眉驼在沙漠中吃草,我和叶赛尔坐在一根木头上聊天。说着说着,便说到了长眉驼的死。⑥几年前的一个冬天,一峰母驼生下了两峰小驼,带它们出去寻找草吃。冬天的沙漠中没有草,母驼带小驼出去,也就是从冻土中扯出几根草根,喂到小驼嘴里。它们不会走远,主人也就放心地让它们去了。⑦到了黄昏,起了暴风雪,母驼和两峰小驼迷路了,原以为是在向着家的方向走,实际上却越走越远。半夜,母驼为了保护小驼,在一棵大树下卧倒,将两峰小驼护在腹间,任大雪一层又一层落下。那是一场几十年不遇的暴风雪,气温降到了零下四十多摄氏度。寒冷像刀子一样刺入母驼的皮肤,继而又刺入了它的体内。但它仍然一动不动,两峰小驼已经睡熟了,它用两条前腿和腹部为它们撑起了一张温暖的卧床。第二天中午,暴风雪停了。人们直到中午才找到了那峰母驼和两峰小驼。母驼已经死了,两峰小驼围着它在哀嚎。风已经停了,但它们的哀嚎却像风一样在雪野中飘荡。⑧还有一峰长眉驼是为寻找地下水而死的。沙漠虽然干旱,但在沙丘中间却总有小河或海子,是牧民每年放牧的首选。但有一年,牧民们进入沙漠牧场后,水莫名其妙地干了。没有水,人和牲畜便无法存活,牧民们决定向别处迁徒。但转了好几个地方,看到的却是同样的境况--没有水。⑨有人想出一个办法,长眉驼可以找到地下水,因为在夏天酷热难当时,长眉驼会找到地下水的地方,卧下自己的身体。如果从驼群中放开几峰长眉驼,它们就会去找水。这个提议让人们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马上从畜群中放开了几峰长眉驼。但两天过去了,它们并没有找到水。第三天,人们对它们不抱希望,打算赶着牲畜到另一个地方去。就在上路地时候,一峰长眉驼失踪了。大家一起商量,觉得一峰长眉驼与已经好几天没喝水的畜群相比,毕竟只是一峰。他们到了那个有水的地方,那峰长眉驼却一直没有消息,牧民想,它过几天可能会沿着畜群的蹄印跟到这里来,也就没抽身去找它。⑩一个多月后,传来一个消息;在那个所有的小河和海子都干枯了的沙漠里,发现了地下水,不远处躺着一峰死了的长眉驼,是那峰人们认为失踪了的长眉驼,它找到了地下水,便一直在那儿等牧民,但牧民却一直没有过去。它一直等待着,饿死在了那儿。(选自《十月》,2017年第2期)1.结合文章的内容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生命的艰辛:(2)真正的母性: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文章运用了插叙的手法叙述了母驼保护小驼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文章结尾“它一直等待着,饿死在了那儿”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眼界与读书赵畅⑴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⑵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⑶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⑷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⑸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⑹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选自2011年3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第⑵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第⑷段提出了什么见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三、语言表述1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虽然科学研究表明,香烟当中的焦油是主要致癌物质,一氧化碳对人体危害最大,__________。因为尼古丁除了是让人成瘾的主要元凶外,不断重复使用还会损害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的内皮细胞,并增加心脏工作速度和升高血压,__________,大剂量的尼古丁会引起呕吐以及恶心,严重时甚至会致人死亡。四、写作1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题目一:孔子有云,“视其所以,观其所由”。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待事物也许只看到表面,草率地给出判断。一旦我们用心观察,用心体悟,就会发现许多人都有不一样的一面——不苟言笑的父亲原来会在见到女儿时露出温柔的笑容,偏僻宁静的乡村里原来有醇厚简朴的风土人情,灰暗破旧的铜器原来是蕴含千年文化的珍贵文物,不甚纯熟的钢琴声原来是同学们给老师准备的教师节礼物……请以“原来你是这样的”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题目二:《木兰诗》中,木兰顾念父亲年迈,弟弟年幼,最终替父从军,让父亲和弟弟得以在故乡平安生活。多年征战后,木兰衣锦还乡,已长大成人的弟弟以“磨刀霍霍向猪羊”来表达他对姐姐的欢迎。假如你是木兰的弟弟,在姐姐从军之前、之中、之后可能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你以木兰弟弟的视角,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要求:(1)填涂所选题目对应的方框,并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B【解析】

“隐含”的意思是“隐约含有;暗含”,“散发”的意思是发出。“彰显”的意思是鲜明地显示。据此确定第一空应填“散发”,第二空应填“隐含”,第三空应填“彰显”。故选B。2、B【解析】

B项,“惟妙惟肖”指描写、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应该用“栩栩如生”。3、D【解析】

A“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B《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词。“江城子”是词牌。作者苏轼。C“闰土”,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人物。“孔乙己”也是小说《孔乙己》中的人物。4、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汉字字音,平时应多积累牢记,结合词语注意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A项中玷污(zhān);B项中锲而不舍(qì);C项中拮据(jù)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5、B【解析】

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仔细阅读这几个句子,写的对象是“桂湖”“掩不住的光辉”,④句为首句,“②这清光”与④句中的“清光”衔接,排除CD两项,①句“他”指②句中的杨升庵,⑤句与③句相比,③句放在最后合适,是对明代中叶的学者杨升庵赞美之词。排除A项,故选B。6、1.D2.①工业数字化在加快。②服务业数字化持续领先。③农业数字化相对落后。3.①数字化建设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管理、社会治理、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②数字化建设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信息化技术和信息资源支撑。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驱动数字中国建设向纵深推进。④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将助成生产力质的飞跃,引发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文中没有“所以各行各业将很快完成数字化建设”的说法。故选D。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三中表格数据的变化趋势。根据“4.90%、5.30%、6.50%、6.90%”可知,农业数字化相对落后;根据“14.20%、16.20%、17.20%、20.10%”可知,工业数字化速度在加快;根据“23.10%、26.30%、32.60%、45.10%”可知,服务业数字化处于领先地位。3.本题考查材料探究的能力。结合“数字建设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管理、社会治理、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数字建设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信息化技术和信息资源支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驱动数字中国建设向纵深推进”“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将助成生产力质的飞跃,引发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等语句提炼答案即可。7、(1)山河千古在(2)选贤与能(3)雪拥蓝关马不前(4)不问苍生问鬼神(5)尚思为国戍轮台(6)老骥伏枥(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蓝”“戍”“骥”“枥”等字词的书写。8、《童年》阿廖沙把外祖父的布染成了蓝色【解析】

出自《童年》,作者是高尔基,主人公是阿廖沙,“好事情”是祖父的一个房客。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二、阅读9、1.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2.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和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恬淡自然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诗歌的风格。“诗中有画”是指诗歌有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漠漠水田飞白鹭”: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漠漠”:形容广阔无际。这里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夏木啭黄鹂”: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的啼声。“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很符合诗歌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诗中有画”的风格。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意境的把握能力。这首诗首联写田家生活,颔联写自然景色,下面两联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这样作者就把禅寂生活和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了,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恬淡自然的意境。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流露出诗人对淳朴田园生活的深深眷爱,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理解诗句是作答的关键。10、(1)同“嘱”,嘱托(2)茂盛(3)美好(4)持、拿(5)计策、办法(6)家乡【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属”是通假字,同“嘱”,嘱托。“计较”应解释为“计策”,古今异义。11、1.乞丐闻到梅花的芳香,富人为此感到震惊,也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2.穷人也会赏梅花吗?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闻到梅花的芳香呢。3.文章把富人第一次在自家花园赏梅花感到快慰和第二次在乞丐的指引下庄严地赏梅花,从而流下感动的泪水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富人第二次赏梅不仅用心闻到了梅花芳香,也体味了人格的梅香。4.因为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他精神的清明,在精神上他是富有的(或真正的富有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5.一方面指富人花园全盛开的梅花的芳香;另一方面指一个人精神的清明澄澈散发的人格魅力和修养气质的“香气”。【解析】

1.情节概括题,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如第3、4段写乞丐闻到梅花的芳香。5、6段写富人为此感到震惊,也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2.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答案。如可提取“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3.考查情节的作用。首先要读懂两次赏花的内容,还要注意这两次赏花在文章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的情节内容作答。文章把富人第一次赏梅花感到快慰和第二次庄严地赏梅花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用心赏梅的效果:闻到了梅花芳香,体味了人格的梅香。由此,揭示了文章的主题:真正的富有是精神上的富有。4.考查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如“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明显是一句揭示主题的话,乞丐虽然没有富裕的物质生活,但他“能闻到梅香”,就说明他在精神上是富有的。而这种富有才属于真真正正的富有。5.考查文题的含意。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梅香”,一语双关。表层意思:富人花园全盛开的梅花的芳香;深层意思:一个人精神的清明澄澈散发的人格魅力和修养气质的“香气”,也就是指人格香气。由此突出了文章主题。从结构上考虑,“梅香”也是文章的行文线索,全文围绕着“梅香”组织材料的。【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意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从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是否为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12、1.(1)生命的艰辛:长眉驼的食物稀少;啃食困难。(2)真正的母性:长眉驼对小驼物质上的操心;对小驼精神上的关怀2.比喻,把寒冷比作刀子,极言天气之冷,从侧面表现了母驼对小驼的爱;把母驼的怀抱比作卧床,生动形象的表现母爱的温暖。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和敬佩之情。3.使小说内容富于变化,更具有可读性;主题表现由浅入深;丰富了长眉驼的形象,使长眉驼更具有人性般的光辉,为赞扬长眉驼张本。4.交代了上文失踪的长眉驼的去向,使故事内容完整;与与文中牧人对待长眉驼的行为形成对比,突出歌颂了像长眉驼一样重情重义,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人性美,同时也暗含着对情谊寡薄行为的谴责;表达了作者对长眉驼之死的痛惜之情。【解析】

1.题干要求结合文章的内容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要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1)“生命的艰辛”的含义可分析第1段“长眉驼只吃一种草。这种草的叶子很少,而且还长在全是尖刺的枝上”“一峰长眉驼把枝上的叶子吃干净后,卧下又去吃根部的叶子。它的头几乎贴在了沙土上,脸上被那几根有尖刺的枝划着,出现了明显的划痕”等句,即可概括为长眉驼的食物稀少且啃食困难。(2)“真正的母性”的含义可分析第3段“一峰母驼带着两峰小驼在沙丘中间不停地转来转去”“母驼在一旁默默看着它们,眼睛里有了一层怜悯,同时也有了一层酸楚--作为母亲,今天带子女出来却一无所获,它内心一定很不好受,但看着两个小家伙这么高兴,它便让它们先玩一会,不急着带它们去觅食”等句,即可概括为长眉驼对小驼物质上的操心与精神上的关怀。2.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寒冷像刀子一样刺入母驼的皮肤,继而又刺入了它的体内”“它用两条前腿和腹部为它们撑起了一张温暖的卧床”明显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母驼对小驼的爱,及对母驼的赞美和敬佩的情感。3.考查插叙手法的作用。文章运用了插叙的手法叙述了母驼保护小驼的故事作用如下:其一,情节一波三折,达到了文似观山不喜平的效果;其二,由浅入深表达文章的主题;其三,通过插叙的内容来使长眉驼的形象更加丰满;其四,从结构上看,为下文赞美长眉驼蓄势。4.考查语句的作用,要考虑到语句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句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就有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从结构上说,照应上文失踪的长眉驼的去向,使故事内容完整,浑然一体。从内容上说,与文中牧人对待长眉驼的行为形成对比,突出歌颂了像长眉驼一样重情重义的人性美,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同时“它一直等待着,饿死在了那儿”也表达了作者对长眉驼之死的痛惜之情。这三点都要答出来,缺一不可。13、1.高远的眼界对于读书至关重要。(如答“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或“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也可)2.举例论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具体论证了“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这一观点。3.见解:“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该段从另一个角度补充论证读书(的宽度)对于(读书的)眼界的影响,强调怎样获得高远眼界,使论证更加辩证严密。4.要点:我们不要一味地为功利而读书,要明确自己为什么读书,树立远大的读书理想,担当起自己那份应尽的责任。(联系实际略)【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概括。本文的题目是《眼界与读书》,整篇都是阐述眼界和读书的关系以及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在文章最后,重申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多种,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因果论证、理论论证等,在学习说明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各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第(2)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冯友兰先生的“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的读书例子,有力地证明了“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这一分论点。3.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分析能力。经过分析,第(4)段提出的见解是“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文章第(3)段提出的分论点是“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在第(3)段只论证了“方式方法”,第(4)段“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承接第(3)段,论证了“兴趣效果”,使论证更严密完整。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分析能力。“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读书能使我们牢记自己的使命,抛弃功名利禄,为读书而读书,为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而读书,这就是高远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理解这个句子的含义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来谈,比如,作为初中生,读书不能仅仅为了升学考试,而更重要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三、语言表述14、但这并不代表尼古丁对人体无害因此尼古丁是诱发心脏疾病的重要因素【解析】

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后文“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