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知识体系构建[主旨概览]一大主题:古代中国思想、科技文化发展历程。两条主线: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的演变;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历程。三大重点: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古代科学成就;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第24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原因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③阶级关系上:士的活跃和受重用。④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4)影响①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大变革。②文化: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早期儒学的形成时期代表主张地位和影响春秋孔子(1)政治:思想核心是“仁”;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克己复礼”。(2)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学,被后人尊称为“至圣”战国孟子(1)政治:“仁政”;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2)伦理:主张“性本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时期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荀子(1)政治:“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君舟民水”。(2)伦理:提出“人之性恶”3.其他思想流派(1)道家①春秋时期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都在不停地运动。②战国时期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2)法家:韩非子①地位: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②主张: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3)墨家:墨子①地位:墨家创始人。②主张:“兼爱”“非攻”“节俭”“尚贤”等。学以致用1.孔子在不同场合下对“仁”有多种解读,如“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据此指出孔子思想中的“仁”的具体体现。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孔子强调为政以德,是“仁”在政治上的体现;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是“仁”在教育上的体现;主张“克己复礼”,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保证“仁”。考点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背景(1)客观:汉武帝时期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汉初采用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不再适应时代要求,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2)主观: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2.主张(1)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2)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3)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3.汉武帝的举措(1)思想:接受董仲舒的新的儒学思想。(2)政治:起用大批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地方政府定期选出孝子、廉吏到中央任官,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主要标准。(3)教育①规定儒家“五经”为官方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②兴办太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③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学以致用2.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为根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材料中“秦汉收其果”指什么?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董仲舒创立新儒学,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55页主题一“异彩纷呈”的治国思想——先秦诸子思想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党和政府主张“依法治国”,同时也重视“德治建设”,这与儒家思想中的和谐社会、民本思想、“大一统”思想都体现出的“以德治国”的理念不谋而合,体现了传统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先秦诸子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背景下,诸子百家提出的治国济世主张,这些治国济世主张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和谐社会,彰显先秦诸子思想在今天仍大放异彩。[综合视点]一、先秦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思想的比较项目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相近性本善性本恶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二、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各自体现的时代性1.儒家思想(1)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礼乐制度,其目的是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2)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利于封建统治的需要。在当时诸侯割据混战、封建制度确立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只是诸子百家中的大宗而已。2.道家思想(1)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说明老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2)战国时期,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消极思想。道家的消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3.墨家思想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映了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愿望。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家的主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法家思想战国时期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中央集权”“法治”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推崇。三、“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四、诸子百家中相互对立的观点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道家主张“无为而治”。2.在人性论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主张“性本恶”。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而庄子主张“顺自然”。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5.在看待社会成员的关系上,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尊卑有序。五、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史料研读]史料一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史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史料史料信息史料一史料主要说明了“士”阶层的崛起,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其中“士”是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的通称史料二史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不同诸侯国盛行不同的思想,体现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根据史料一,说明“百家争鸣”局面中出现“文化觉醒”的基本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基本条件: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士”的崛起。历史条件: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的解体;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经济发展);私学的兴起和发展。2.根据史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主题二儒学的官方化——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使皇权带有了神秘的色彩,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使儒学逐步官方化,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综合视点]一、“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的关系1.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示鼓励。2.“天人合一”的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的,后被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3.“天人合一”是“天人感应”的理论基础,两者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体用关系,“天人合一”是体,“天人感应”是用。二、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及评价1.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学、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2.评价(1)“春秋大一统”思想充满唯心色彩,但统一是中国发展的主流。(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禁锢了人们思想,不利于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应该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3)“天人感应”学说既宣扬了“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要一分为二地加以评价。(4)“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应该扬弃;“五常”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专制等级成分,可以改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三、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项目先秦儒学董仲舒新儒学重点讨论现实问题讨论神学问题功能是对“真理”的追求为现实政治服务特点包含民本思想,具有古典人文主义色彩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地位只是诸子百家之一官方化,是封建正统思想四、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家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史料研读]史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春秋繁露》史料二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史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史料史料信息史料一史料体现了董仲舒君权神授的思想。他提出该思想的目的是加强君权,适应大一统的需要,同时为限制君权提供了理论依据史料二史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招投标项目成本控制与优化
- 节能减排廉洁自律招投标守则
- 咖啡馆租赁合同草稿
- 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后护理
- 建筑施工劳务合同:旅游设施建设
- 医疗机构市场营销与市场定位
- 公路充电设施维护合同范本
- 木材加工安全事故预防
- 屋顶修复漏水施工合同
- 制造业用工规范承诺书
- 茶道文化之功夫茶
- AOSC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课件
- 动力网站-艾默生netsure801电源系统用户手册
- PCV诊断鉴别及其治疗课件
-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件(21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地方课程泰顺廊桥课件
- cf战队收人口号精彩5篇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 装配式建筑综合设计组任务书
- 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单元备课+群文阅读-课件
- with复合结构(公开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