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萌芽时期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萌芽时期主要指西方文艺复兴以前的古代社会。这一时期的教育研
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经验法、文献法、历史法等。这些方法与今天的意义不同。这一时期
教育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直觉与思辨,缺乏系统性、严密性。
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兴盛时期
西方文艺复兴后,哲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的发展,极大地促进」'教育研究方法的发
展。
【如】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等人的研究。
从19世纪前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全盛时期。
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一、教育调查越来越多
二、以开发智能为中心的多方面教育实验越来越广泛
三、长期追踪研究法引起人们重视
四、现代教育评价的兴起
五、系统科学方法引入教育研究领域
六、未来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因径分析法、模糊论方法等新
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上的应用
七、注重采用综合研究方法
八、电子计算机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九、重视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的相结合
十、开放式的教育研究活动和协作研究方式的广泛开展
十一、行动研究成为中小学教师的主要研究方式
十二、参与式观察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科学研究概述
(一)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等现象规律性的认识,它以
系统的有组织的知识形态反映出来。
(二)什么是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
索客观真理的活动过程。
科学研究有三个显著特点:系统性、客观性、创造性。
二、科学研究的步骤
科学研究一般要经历的几个步骤
一、变量的种类
变量是研究者操纵、控制或观察的条件或特征。或者说变量是指有多种取值的概念。如
教学方法、性别、学业成绩、职称等。
(一)自变量与因变量
(-)观察变量与中介变量
(三)主动变量与属性变量
有些属性变量同时具有主动变量的特征,【如】焦虑。
(四)连续变量与类别变量
二、研究变量的定义方法
(-)概念性定义
概念性定义:是参照概念上或假设上的标准来界定研究变量或重要名词的意义。概念性
定义有时也称为抽象性定义或科学性定义,我们通常所学的普通名词的含义即是抽象性定
义。概念性定义是对事物本质的揭示。
【如】人是会思维,能运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智力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
(-)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或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研究变量的定义。它使变量
变得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
【如】智力指比耐一一西蒙智力量表上的得分:发散思维能力是指在“砖的用途有那
些?”问题上的得分。
一、相关关系
相关关系:是指变量间不精确、不稳定的变化关系。
(一)正相关与负相关
(二)相关的强度
(三)对称关系与不对称关系
(四)线性关系与非线性关系
(五)伪相关和中介相关
(六)伪零度相关
二、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的特点:
1、从时间上看,因果关系具有时序性:
2、从空间上看,因果关系具有普遍性;
3、从发生上看,因果关系具有必然性;
4、从变化上看,因果关系具有转换性。
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根据研究目的可以把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二、描述过去事件研究、描述现在事件研究和描述未来事件研究
根据研究对象的时序,可以把教育研究分为描述过去事件研究、描述现在事件研究和
描述未来事件研究。
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根据资料的性质和处理资料的方法,可以把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一、选择研究问题的重要性
1、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正确选择研究问题既是研究的起始环节,也是研究的关键环节。良好的研究问题选择是
研究成功的一半。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
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
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2、选题决定了教育研究的方向和水平
3、研究问题制约研究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二、选择研究问题的途径
(-)从教育理论中选择问题
从教育理论中选择问题,主要有两种方式:
1、从抽象理论中演绎出问题:根据迁移理论提出“英语教学如何培养迁移能力”。
2、从理论的矛盾中发现问题:从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提出“学生的主客体地位
问题”。
(二)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
这是中小学教师最重要的选题途径。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矛盾和问题。上海市教育
科学研究所郑慧琦归纳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从教育目标提出根本问题
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出发,可以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
研究课题: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探讨素质教育要求下教育、教学的运行系统,学校管
理的模式,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与培养途径等。
2、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反映着教育,改革面临的新情况,因而关系到教育改革能否继续
健康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普通教育的热点问题有:如何面对市场经济对学校教
育提出的挑战;如何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新体制;课程、教材改革问
题等。
3、影响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素质提高问题;巩固九年义务教育
与改造薄弱学校问题;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对策等,这些问题对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
义。
4、教育实践中的弊端问题
针对弊端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摆脱窘境,改变学校的被动局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这方面的问题有: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学生素质发展片面问题等。
5、学校整体改革问题
如何形成办学特色问题;学校如何进一步自我完善的问题。
6、加强教育研究的薄弱点,填补教育研究空白点的问题
学校教育中有一些领域曾为人们所忽略或者因为难度大,因而很少考虑研究,但它们又
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方面。
(三)从过去研究中发现问题
一些研究报告在结尾讨论问题时,会提出一些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四)从与专业人员接触中发现问题
(五)从课题指南中选题*
指南中的问题是前述几种问题来源的综合反映,是由有关专家拟订的课题,供研究课题
申报者选择。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3年课题指南中,有关基础教育的课题有:
1、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2、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3、新课程对学生知识、能力和态度发展的整合功能研究;
4、课程、教材更新与质量监控研究;
5、高中阶段教学目标设定与标准监控研究;
6、西部和农村地区教育保障机制研究。
选题的原则也就是选题的标准。要选到好的研究问题,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需要性原则
选题的需要性原则也可称作意义性原则。这一原则的含义是指选题应符合教育实践的需
要和教育理论发展的需要。或者说选题应具有理论价值或实践价值。不同的研究问题其价值
不同,没有价值的问题是不应作为教育研究的问题的。
二、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选题应有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为基础,在科学上是可行的或能找
到科学的答案。
三、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造性原则是指所选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
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创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创新;二是实践创新。
创新可以有不同的程度,既可以创造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也可以对某一理论修补、完
善。
四、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就是要考虑研究的现实可能性,即要考虑研究该问题的主课客观条件。可能
性原则要求选题时考虑如下几方面问题:
1>研究该问题需要的资料是否充足?是否容易获得?
2、研究所需经费和时间是否有保证?
3、研究者的水平、能力、兴趣以及个人经历。
【例如】:一个在校大学生要研究“离婚妇女心理冲突与调适”显然是不合适的。
一、确定研究问题的领域
二、查阅有关资料
查阅有关资料,也称为文献回顾
文献回顾的意义:
1、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的研究状况;
2、使研究者进一步明确研究问题或修改研究问题;
3、为研究者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4、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资料或科学的论证依据。
三、界定研究问题的范围
界定研究问题的范围:
指通过对研究问题的某种界定,以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
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问题域,变成特定的研究问题。
【如】:素质教育研究、素质教育的课程观
研究问题要清楚明确,范围大小要适当。
四、陈述研究问题
陈述研究问题:
就是用明晰准确的语言把研究问题表述出来。研究问题的叙述方式,可以采用疑问句,也可
以采用陈述句。
问题的陈述一般具有说明变量间的关系的特点。
【如】:性别与学业成绩有无关系?
五、课题的论证*
课题论证:
是指对所选研究课题是否符合选题标准的一种系统性说明。
当研究者向有关部门申报研究课题时,就要对所选研究课题进行论证。非立项课题一般
不做专门的课题论证。
课题论证的内容主要包括: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价值;
2、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
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4、己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5、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
6、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一、研究假设的基本特征
研究假设:
就是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问题的答案或结论做出的猜测性说明。
1、具有一定的事实和科学依据
虽然研究假设具有猜测性,但假设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事实和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它不
但要一定的经验事实为基础,而且要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假设不是随意的、毫无
根据的主观臆测。
2、具有一定的猜测性
假设毕竟是假设,它还不是科学的真理。它的基本思想和主要部分是推想出来的,是否
真实,还有待于教育实践的检验。简言之,假设具有一定的猜测性,是一种思维中的想象,
是对教育问题答案的猜测和推断。
3、具有多样性
在科学发展中,对同一现象及其规律可以提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假设。人们由于所依据
的事实、理论不同,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对同•种教育现象往往会提出不同的研究假设。
4、好的研究假设具有可检验性
科学的研究假设具有可检验性。如果一个假设不但无法接受实验或一般实践的检验,而
且在原则上也不可能被检验,那就不能称之为科学家假设。
二、假设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1假设是教育研究的必经阶段;是建立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认识教育规律的正确途
径;是理论思维的必然反映。
2、假设是教育科学理论的先导,它可指导研究设计。研究假设是研究设计的主要依据
之一,一个良好的研究假设,可以提示那一种研究设计才能够配合研究的需要。以避免研究
的盲目性。
3、研究假设可指导研究资料的收集。假设是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资料的桥梁,它
指导研究者应收集什么样的资料和证据。以免研究走弯路。
4、不同理论假设之间的争论和争鸣,有助于教育科学的百花齐放,促进教育科学的
深化和科学化。
一、假设的表述
评价研究假设陈述的8条标准
1、研究假设应当是可以检验的;
2、应该叙述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
3、应尽量简洁,避免采用不必要的复杂概念;
4、应该与大多数的已知事实符合一致;
5、提出的假设可以解释某一问题和现象;
6、应尽可以能量化或便于量化的形式表达;
7、研究假设的叙述应限定范围;
8、研究假设应有一定的广度,以便导出更多的推论。
5个研究问题的研究假设:
1、智力和学业成就具有正相关;
2、家庭教育和学业成就及学习动机的关系是正相关;
3、教师期望高的小学生,其学习成绩优于教师期望低的学生;
4、接受启发式教学班级的学生,其在创造思考能力测验上的成绩,高于未接受启发式
教学班级的学生;
5、儿童的学习能力随年龄而逐渐增加。
二、假设的检验
假设只有在经过检验之后,被证实是真的,假设才能成为真理性理论。
假设检验包括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
1、直接检验:是直接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假设的内容。
2、间接检验:是从原来的般性假设中导出一个或几个特殊性的假设,然后分别加以
直接验证。
【如】“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期望水平相关”可以推论出“英语成绩与教师的期望
水平相关”;“学生的数学成绩与教师的期望相关”。
假设检验是研究工作的主要环节,也是研究工作花费精力最多的环节,他需要研究者收
集真实、系统、全面的资料。
一、抽样概述
教育研究大多数情况下都采用抽样研究。研究对象一般都数量大,范围广,一次研究难
以对每一个具体对象进行观察,这就有一个抽样问题。
【如】对西安5岁儿童智力发展研究,我们只能选取部分5儿童来进行研究,这部分儿
童如何选取?选多少?它的代表性如何?这就涉及到抽样问题。
在西方,抽样法是与政治选举的预测一起发展起来的(参见教材52页)。
(-)抽样的基本概念
1、母体:母体也叫总体或全域,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研究对象的总合。【如】如
西安市5岁儿童,陕西省中学教师等构成不同的研究总体。
2、抽样单位:就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抽样单位既可以是个人,也可
以是团体。【如】如学生、教师、班级、学校等。
3、样本:是指从母体中所抽出来的部分个体或元素的小集合。【如】如从陕西省中学
教师中随机抽取5000名教师,这5000名教师就构成一个研究样本。样本是总体的代表,其
代表性如何,是抽样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4、抽样:就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部分个体或元素形成样本的过程。抽样是一个
动词。抽样研究就是通过样本认识总体的一种研究方式。它与普查不同。
母体、抽样单位、样本、抽样
(二)抽样法的优点
1、抽样研究所得的结论,有推广应用到同类对象中去的意义;
2、可对所抽取的样本进行深入研究;
3、缩短资料整理的时间;
4、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二、抽样的要求
1、界定抽样范围:就是在抽样之前,对研究总体的范围和界限做出明确的规定。这是
抽样的前提,也关系到研究结论推广应用的范围。
2、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抽取的样本必须能代表总体(这是抽样研究的基本前提)。
抽样过程的误差有两种:记录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记录误差:是所收集的资料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别。主要由工作态度和知识经验、测量
工具所引起。
代表性误差:是样本同总体之间的差别。影响代表性误差的因素有:
(1)被研究特征在总体中的均匀程度;
(2)抽样数目;
(3)抽样方法。
*一般而言,不重复抽样误差比重复抽样误差小;机械抽样误差比随机抽样误差小;分
类抽样误差比机械抽样误差小。
3、样本必须有足够的数量
第二节抽样的程序和方法
一、抽样的程序
1、清楚界定研究的母体
在抽样前,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的范围和界限,否则就不知从什么地方抽样。
【如】我们要研究中学生的智力发展问题,就应明确中学生是指高中生呢?还是指初中生?是指陕
西的中学生呢?还是指全国的中学生?对此必须做出明确的界定。
2、设法取得母体中所有个体的名单
只有获得母体中所有个体的名单,才能保证每个个体都有被抽上的可能性。所以研究者应设法从有
关单位获取研究对象的完整名单。
3、采取适当的抽样方法抽出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二、常用的抽样方法
1、单纯随机抽样:是指保证每个个体有同等的被抽取机会的抽样方法。
2、等距抽样:又叫系统抽样、机械抽样、间隔抽样。它是指按一定标准将母体内的个体进行排列,
然后依据固定间隔抽取个体的抽样方法。
3、分层抽样:也叫分类抽样或比率抽样。它是指按一定标准将研究对象分成若干类或若干层,然后
按一定比例在各类、层中抽取一定数目的个体。
4、多级抽样:也叫多阶段抽样。它是•种在大的总体内先抽出一定的区域,再在这些区域内抽取个
体的一种抽样方法。
5、整群抽样:是一种以群体或团体为抽样单位的抽样方法。
6、目的抽样:也叫有意抽样。是指研究者按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取样本的方法。
7、双重抽样:是一种抽取一个样本后,根据研究需要在原样本内再次抽样的方法(具体操作参看教
材61页)。
一、什么是测量
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规则给观察对象的属性予以数量化的过程。
美国学者史蒂芬斯说:“广义说来,测量是根据法则而分派数字于物体或事件上。”
测量包括三个要素:事物及其属性、数字、法则。
[例如1]:
测量学生的体重时,学生只能身穿极少量的衣服,赤脚自然站立在体重计上,这时体重
计上所指示的数字,就是该生的体重。在这里,学生的“体重”是我们所要测量的属性,而
“身穿极少量的衣服,赤脚自然站立在体重计上”,是测量体重所依据的规则。体重计上所
指示的“数字”,就是我们用来描述学生体重的数
[例如2]:
教师要用1、2、3、4、5五个等级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评定,道德品质最好者评为5,
最差者评为1,其它依道德品质的不同程度评为4、3、2。在这里,学生的“道德品质”是
教师所要测量的属性。“1、2、3、4、5”五个等级是用来描述学生道德品质优劣的数字,
而“教师对不同道德品质的学生,予以评定不同的等级这种主观规定”,就是规则。
二、测量的作用
1、选拔学生
2、检查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
3、诊断
4、鼓励和鞭策
5、升级、编班与分组
6、指导就业
7、预测
第二节测量的尺度和种类
一、量尺
1、类别量尺(或名称量尺)
类别量表示测量中最简单的形式一一分类。即用数字表示事物的不同类型。【如】用1
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或用3表示高中毕业,用2表示初中毕业,用1表示小学毕业。
这类量表测出的数据,只表示事物的类型不同,而没有大小的不同或量的差异。不能进行加
减乘除运算。
2、等级量尺或顺序量尺
测量是按事物的优劣、大小对事物进行排序。【如】思想品德的五级记分,最好记5
分,最差记1分。这类数据既可区分类别,也可进行大小优劣的比较。但不能进行加减乘除
运算。因为这种量表没有等距单位。
3、等距量尺
这类量尺既有等距单位,又有相对零点。其测量数据既可以区分类别,进行大小优劣的
比较,也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但不能进行惩处运算。因为其没有绝对零点。【如】摄氏温度。
4、比率量尺
这是一种既有绝对零点,又有等距单位的量尺。是最高水平的量尺。其测量数据既可以
区分类别,又可以做加减乘除运算。
二、测量的种类
(一)根据测量的人数分类
1、个别测验,每次只可测试一个人的测验。
2、团体测验,每次可测试多个对象的测验。
(二)根据测验的对象分类(所测属性)
1、智力测验,目的在于测量人的指挥高低。这类测验需用专门的心理量表,并有受过
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来实施。
2、能力倾向测验,主要目的在于发现被试的潜在能力。
3、学业成就测验,目的在于测量被测对象学习或训练后的效果。
4、人格测验,目的在于测量学生的人格因素,【如】兴趣、态度、情绪、需要、动机、
性格等。
(三)根据测验材料的形式分类
1、文字测验;
2、非文字测验。
(四)根据测验结果的解释方式分
1、常摸参照测验。这种测验是以群体的平均分作为常模和参照点来解释个体的测验分
数的。
2、标准参照测验。它是以教学目标等外在标准来解释个体测验分数的。
(五)根据测验的目的分类
1、诊断性测验。目的在于测量被试某方面的优点或缺点。
2、形成性测验。这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小测验,目的在于为教师和学生改进教学提供
反馈信息。
3、总结性测验。•般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目的在于为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评价。
(六)根据测验的功用分类
1、预测测验。用于推测某人在某方面未来成功的可能性。
2、普通测验。用于考查一个人或一个班级学生在某个方面的大概程度。
3、难度测验。用于测量被试在某个方面所达到的最高程度。应让95%的被试都有做
完测验的机会。
4、速度测验。用于测量被试做作业的快慢。
一、信度的概念
信度是测验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它是指多次测量,所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如】我们用一把尺子去测量一个桌子的长度,反复测量三次,结果都是1.2米。则该
测量的信度高。
二、信度的类型和求法
根据计算信度的方法不同,人们常把信度分为三种类型: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半分信
度。(教材中后三种信度很少使用,故不作教学要求)
1、重测信度:是指以同一个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先后施测两次,所的结果的相关系数。
这种信度的优点是,已发现测验结果是否随时间变化。缺点是前后两次测量会产生干扰。所
以一般使用这种信度。其计算方法是运用即积差相关系数法。
2、复本信度:是指在性质、内容、题型、题数、难度等方面都一致的两份测验。
同一组被试在复本测验上所得结果的相关系数就是复本信度。
3、半分信度:是指将一个测验分为质量相等的两部分并同时进行验,这两部分测验分
数的相关系数就叫半分信度系数。
实践中是将一套测验按奇偶法分成两半,并计算相关系数。
三、效度的概念
效度:就是测量的有效性,也就是测量的结果与测量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符合程度.【如】
用心理量表去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其效度就低。
*效度是一个相对概念。同一个测验运用在不同方面其效度不同。
四、效度的类型和求法
(-)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是指测验题目对所要测量的内容的代表性。【如】我们要测量一门课程的十
章内容,而测验题目只分布在其中六章中,这样的测验内容效度很低。
为提高测验的内容效度,编制测验时应绘制双项细目表。
(二)效标关联效度
所谓效标(即效度标准):就是确能显示和反应所要测量的事物属性的测验。它可以
作为衡量另一个测验效度的标准。
效标关联效度可分为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
1、同时效度:指测验分数与当前的效标资料之间的相关程度。
2、预测效度:指测验分数属于将来的效标资料之间的相关程度。
(三)结构效度
结构效度:是指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结构和特制的程度(参看教材83页)。它其
实是一个测量与理论假设的一致性问题。
一、难度
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可用难度指标来表示。试题的类型不同,难度制表的计算
方法也不同。
1、答案为错与对两种可能结果,且答对得1分,答错得。分,难度指标就等于答对人
数与答题总人数的比值。
用公式表示尸=—
N
P为难度指标;R为答对人数;N为答题总人数。【如】第3小题的答对人数是40人,
答题总人数是50人,则该题的难度指标为0.8。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难度指标值越大,说明这道题越容易,反之,难度指标值越小,
说明该题越难。
2、分值大于1的主观性试题的难度指标值的计算
P为难度指标值:X位考生在某题上的平均得分;K为某题的满分值。
【如】某题的满分值是15分,考生在该题上的得分是12分,则该题的难度指标值是
12/15=0.8o
*难度和区分度是两个重要的试题质量指标。
二、区分度
区分度:是指题目对不同水平的考生加以区别的能力。区分度较高的题目应能使学习好
的学生的高分,而是学习差的学生的低分。
一道试题上的区分度一般可以用该题上得分和整套试卷上的得分的相关系数来表示。答
案为错与对两种可能结果,且答对得1分,答错得0分的题目的区分度用点二列相关系数法
计算;主观性试题的区分度用积差相关系数法计算。另外也可以用高分区的得分率与低分区
的得分率的差来计算试题的区分度。
学生学业成绩测量的主要方法由两种:标准化考试和非标准化考试。
一、标准化考试
标准化考试的特征:
1、试题编制过程的标准化;
2、实施过程的标准化;
3、评分过程的标准化;
4、分数综合和解释的标准化。
二、非标准化考试
非标准化考试是指教师自编测验。教师编制测验时应注意:
1、试题取样要有代表性;
2、要明确测验的目的;
3、试题的用词要恰当;
对非语文学科的知识能力的测量,要减少语文能力的影响。
4、试题的正确答案是没有争议的。
思想品德评价和测量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讨论几种常用的量化测量方法。
一、减评分法
程序:
1、确定思想品德测量的量标
它包可两方面的量标:一是根据德育要求提出一些品德项目作为加分项目,并确定其加
分值;二是列出应减分的品德行为项目,并确定扣分值。同时还应确定一个基础分。
2、根据平时思想品德的表现,按量标进行评分
在平时,当学生的品德行为中出现应加分项目行为时,就按该项目的分值给以加分。当
出现应减分行为时,就按标准进行扣分。其末,综合基础分、应加分、应减分即得出一个学
生的思想品德分数。
二、试评分法
其程序是:
1、拟出测题
编制出几十道思想品德行为方面的测试题,每个试题给出三个不同等级的答案供学生选
择,并确定相应的分值,总分为100分。
2、自测
将自测提法给学生,让每个学生自测自填。
3、评审
先组织学生干部评审,再由班主任做出终结评定。最后计算出每个学生的分数,也可将
分数转化为等级,比写出评语。
三、合评分法
具体步骤:
1、建立思想品德考核目标体系了;
2、确定项目权重;
3、进行综合评判。
*我们结合教材93页和94页的表格来学习综合评分法的操作程序。
投射技术和Q技术
本节内容是一些特殊的社会和心理测量方法。一般须由专家进行测量并作分析。故本节
内容不作为教学要求掌握,简单了解即可。
一、社会计量法
社会计量法是研究团体结构的一种技术,即研究团体中友伴相互吸引与排斥关系的测量
方法。
1、社会计量矩阵
2、社会关系图
3、猜是谁技术
(参看教材98、99、100页)
二、语义分析技术(101页)
三、投射技术
1、联想技术
2、编造技术
3、完成技术
4、表现技术
四、Q技术
1、Q分类资料
2、Q分类资料的实施
第一节问卷的类型
一、开放式问卷
开放式问卷:是指问卷中的题目要求被调查者用自己的语言自由作答,不作任何限制。
换言之,在开放式问卷中,问卷设计者只给出问题,而不提供可以选择的答案。
题目1:你对新课程有什么看法?
开放式问卷题目2:你认为优秀教案应具有哪些特征?
中的题目
题目3:你是否赞成高校扩招?为什么?
1、它可用于探索性研究。获得研究者未曾预料到的
开放式问卷结果。
的优点2、它给调查对象以较多的自我表达机会,可以获得
比较深入的资料。
3、它比较适合于小样本。
1、它可能搜集到与研究问题无关的资料。
开放式问卷2、回答的内容常常非标准化,难以量化。
的缺点
3、回答者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容易引起
拒绝回答。
二、封闭式问卷
封闭式问卷的特点:是问卷中的问题附有供回答者选择的几个固定答案,由回答者选择
填答,对问题的答案有一定的限制。常见的封闭式问卷设计形式有:
(-)是否式
是否式设计:是为每个问题提供两个对立的答案,让回答者选择其中一个作答。
【例1]:你是否喜欢唱歌?
A、是B、否
【例2】:你对实施新课程的态度是
A、赞成B、反对
(-)排序式
排序式设计:就是根据某种程度的不同,让回答者用数字对所给出的答案进行排序。
【例】:请用1〜13的数字顺序表示你对下列学科的喜欢程度。“1”表示最喜欢,“13”
表示最不喜欢:
政治,语文,数字,英语,物理,
化学,历史,地理,_______生物,_________卫生,
体育,音乐,美术。
(三)类别式(也称选择式)
类别式设计:是设计者提供不同类型的答案,让回答者进行选择作答。
【例1】:你的职称是:
A、助教B、讲师C、副教授D、教授E、其它
【例2】:你上大学的目的是:
A、提高自身素质B、将来好找工作
C、满足自己的学习兴趣D、其它
(四)配对式
配对式设计要求回答者在已经配搭成对的答案中进行选择作答。
【例】:教材111页。
(五)条件式
条件式设计的问题(也称作相倚问题):它是指要求回答者根据对前面一个过滤问题
或筛选问题的回答情来作答的问题。这类问题只适合一部分回答者回答,并不要求所有回答
者回答。
【例】:教材111页。
(六)线段式
线段式设计:是设计者用带有尺度线的线段来表示各种可能性答案,要求回答者选择线
段上的不同等级作答。固此有人将其称为等级式。
线段式设计的测试结果易于量化分析。
【例】:教材112页。
(七)表格式
对于一连患的问题,如果它们的备选答案相同,就可以把这些问题集中在一个表格之中。
【例】:教材113页.
封闭式问卷的优缺点:
1、答案标准化,资料易于统计分析和比较。
优
2、问题具体清楚,结构统一,信度较高。
占
,、、、
3、容易回答,有助于提高回收率。
1、对答案进行了限定,回答者不能自由表达,不利于研究
者发现新的问题。
缺
2、容易使部分回答者随便乱答。
占
八、、
3、回答者可能由于问卷内没有适合于他们选择的答案而拒
绝作答。
三、图画式问卷
这类问卷的题目是以生动形象的图画形式向回答者提出问题和答案,回答者选择适合自
状态的图画。这类问卷制作困难,实践中较少使用。
第二节问卷设计的原则
问卷:是•种以集资料的工具,因此设计问卷时必须考虑问题的效度、信度和统计方法。
为了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问卷设计必须遵循下列8条原则:
1、问卷中的所有问题都应和研究目的相答合,即题目应是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所要测
量的变量;
这条原则旨在提高问卷的内容效度。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研究课题所需要探讨的
每一个具体问题都应在问卷中得到反应;二是问卷中不要问与研究问题无关的问题。
假若我们要调查中学教师的素质,那么学历、所教学科、教龄、职称、教研成果等等问
题在问卷中就应得到反映;而如是否已婚这样的问题就可以不要。
2、整份问卷能显示一个重要的主题,使填答者认为重要而愿意合作;
3、问卷长度要适当。以回答者20〜30分钟答完为宜;
4、问卷表述要清楚,简明扼要;且不含暗示;
5、问卷中的问题不要涉及社会禁忌、个人隐私和敏感性问题;
6、问卷中的问题不要超出回答者的知识和能力范围;
7、问卷中的问题所收集的资料要利于列表说明和解释:
8、问卷中的问题排列要恰当。
第三节问卷设计的程序
一、确定所要收集的资料
问卷是收集资料的工具。因此在编制问卷之前,必须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详细列
举问题所要收集的资料,即应明确研究者需要哪几个方面的资料
二、确定问卷的类型
确定问卷类型,应从一下几方面综合考虑:
1、问卷实施的方式。
2、研究问题的性质。一般性了解用封闭式;深入了解用开放式。
3、问卷回答者的特点。文化程度高者宜用开放式;文化程度低者宜用封闭式;幼儿可
用图画式。
4、将来资料分析和解释的方式。质的研究宜用开放式;量化研究宜用封闭式。
【例】:教材117页。
三、撰写问卷的标题和指导语
标题也就是调查问卷的名称,是研究主题的反映,应和研究目的相符合,且简明扼要。
【例1】:陕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调查。
【例2】:西安市中学教师素质调查。
标题不应给回答者造成不良的心理刺激。如“大学生政治倾向摸底调查”这样的标题就
不合适,容易给回答者造成心理压力。
指导语(也称为卷首信):它是研究者写给调查对象的短信,目的在于争取回答者的
支持、配合。指导语一般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表明调查者的身份。即可在信的开头说明,也可在落款处说明;
2、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
3、说明如何作答;
4、对答卷不署名及保密的说明。
【例】:教材117页
四、编制问卷题目
问卷题目是构成问卷的主体部分题目的质量,直接决定着问卷的质量。如何编制高质量
的题目,将在下一节讨论。这里先讨论题目的内容分类和题目的排列。
问卷中的题目按内容可分为三类:
1、有关行动方面的题目(目的在于了解回答者做过的和在做的事)。
【例1】:开学前的新课程培训你参加了没有?
A、参加了B、没有
2:有关态度情感方面的题目。
【例1】:你对中学生择校的态度是
A、赞成B、无所谓C、反对
【例2】:你每天在学校的心情是
A、很快乐B、快乐C、不快乐I)、很不快乐
3、有关个人静态资料方面的题目。
这类题目主要涉及个人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教龄等。
•份问卷中涉及哪几类题目,取决于研究目的。
“问题排列要恰当”是问卷设计的原则之一。如何恰当地排列问题呢?
题目安排的顺序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时间顺序:由近及远;
②内容顺序:回答者感兴趣的方在前面,不感兴趣的放在后面(由易到难)。
③类别顺序:一是按静态资料题目、行为题目、态度题目排列;二是封闭性问题放在前
面,开放性问题放在后面。
五、修改和预试
1、是请专家或同行修改;
2、是通过预试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六、编辑和考验
编辑可看作定稿。对标题、指导语、题目和答案审查、修改后即可定稿。
问卷性能的考验主要是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第一节观察研究法
一、观察研究法的概念与特点
(-)观察研究法的概念
观察研究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
获取经验事实,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两种观察:
一种是广义的观察,即一般的日常观察。它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偶然性,因而得到的资
料也往往是零碎的、片面的,难以反应事物的真相。
另一种是科学观察。研究者按照预定的目的、计划和特定的方法步骤观察处于自然条件
下的研究对象的语言、行为等外部表现,以集事实材料并予以分析,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深入
认识。
教育的观察研究法就是一种科学观察法。
观察研究法在教育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前苏联教育家赞科
夫、苏霍姆林斯基等一些著名教育家,运用观察研究法研究有关教育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研
究成果。
二、观察研究法的类型
1、自然观察研究法和实验观察研究法(根据观察的情景特征分类)
自然观察研究法:是指观察者在不施加任何控制的自然条件下进行观察、获得资料的-
种方法。
实验观察:是指在控制情景下观察、获取资料的方法。
2、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分类)
直接观察:是凭借人的感观,由观察人员到现场对观察对象进行直接感知,获得研究材
料的一种方法。
间接观察:是观察人员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观察,获取研究资料的方法。
3、结构性观察与非结构性观察(根据观察是否有详细的计划和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分
类)
结构性观察:是指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可控性观察。
【例】:多生数学课堂行为观察指标
学生回答次数提问资料看书小时听课小时讨论小时
1
2
3
非结构性观察:是指观察大多设有周密的观察计划和观察提纲,观察目的也只限于对观
察对象的一般性了解。
【例】:观察者带着笔和笔记本进入课堂,看到什么记什么,或凭一时的兴趣记录观察
到的现象。
4、系统观察和随机观察(根据对观察客体的确定和范围的选择方式分类)
系统观察:是以系统论思想指导观察全过程的一种观察方法,它把观察客体视为一个整
体,这个整体便是一个有一定的边界范围和逐级阶梯体系的系统,并对这个系统观察研究。
随机观察:是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从观察总体单位科学地抽去部分单位进行观察研究,
搜集资料并以此推断总体的一种方法。
5、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根据观察者是否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分类)
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深入到观察的客体中去,充当其中的一个角色,参加其中的活动,
在活动中观察客体的深层结构及其关系,了解有价值资料的方法。参与观察主要用于社会学
和人类学的研究中,也可用于教育研究。
非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不参与观察对象的任何活动,是一个纯粹的观察者,他以局外
人的身份观察记录观察客体。
上述对观察法的分类,只是理论上的分类,在实践上可交互使用,即在一个研究中可使
用多种观察方法。
三、观察研究的途径和一般步骤
(一)观察研究的途径
研究目的不同,观察途径也可不同,常见的观察途径有:
参观、听课、列席学校的各种会议、参加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
(二)观察研究的一般步骤
1、制定观察计划。观察研究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在实施观察前,首先要制定
比较周密的观察计划。观察计划的内容大致包括:
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2、确定观察对象;
确定观察对象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确定拟观察对象的总体范围:二是确定拟观察对象的
个案。
3、明确观察的步骤进程;
次数、密度、时间。
4、编制观察提纲;
5、确定观察及记录方式。
2、进入观察现场。进入观察现场需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设法得允许而进入;:是熟
悉观察的环境;三是与观察对象建立和谐关系。
3、开始观察和记录。记录的方法有三种:
(1)是评定等级法,即对观察对象有关行为评定等级;
(2)是记录频率法,即用某种符号记下观察提纲中规定的某些行为发生的次数或持续
时间。
(3)是连续记录法,【如】记笔记、录音、录像等。
4、结束观察。结束观察时要做好两件事,一是以存好观察资料和有关工具;二是要和
观察对象礼貌告别。
四、观察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观察的目的性;
观察研究是一种科学观察,因此,观察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2、观察的客观性;
观察应获取客观、真实的资料,要防止观察者主观偏见的影响。
3、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者要多维度、多层次、全面地、系统地、动态地观察研究对象。
4、观察的典型性;
由于观察对象的总体规模有时太大,情况过于复杂,所以可选取能代表一般的典型进行
观察。但需注意所选典型对总体的代表性。
5、观察者的训练。
当研究课程较大,观察者较多时,就要对观察进行培训,使他们明确观察要求,掌握观
察和记录的技术和技巧。
第二节调查研究法概述
调查研究法与观察一样,也是一种常用的经验性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在教育科学研究中
具有应泛的应用范围。
一、调查研究法的概念
调查研究法:是指研究者运用问卷、调查表和访谈等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
教育现状做出科学认识的一种方法。
调查研究的变量包括人和事物两个方面。
人的方面有社会学变量、心理学变量和生理学变量。
社会学变量:是指个人在其所属的社会团体中所具有的各种特征,【如】职业、学历、
政党、收入等等。
心理学变量:是指个体的各种心理特征,【如】兴趣、态度、情感、信念、动机等等。
生理学变量:是指个体的生理特征,【如】身高、体重、健康状况等。
调查研究主要揭示变量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以及变量间的关系。
调查研究最早运用于社会研究中。1897年美国的来斯将调查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今天,
调查研究法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二、调查研究法的优缺点
(-)调查研究法的优点:
1、调查过程具有间接性,所获资料的真实性较高。
问卷匿名,调查人员与调查对象较少直接接触,减少了调查对象的反应性,所获资料的
真实性较高。这一点与观察法不同。
2、调查手段具有多样性、灵活性。
调查手段主要有问卷、调查表、访谈等。既可单一使用,也可综合使用。
3、调查研究法特别适用于描述一个大总体的性质。
4、调查法可为研究者提供第一手材料和数据。
5、调查对象具有自然性。调查对象是在完全没有来自研究者的控制的条件下,根据自
己的意愿和认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二)调查研究法的缺点:
1、难于确定现象间的因果关系。因为调查研究一般是收集同一时期发生的各种事实、
数据,难于分清因果。在这方面它不如实验研究。
2、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与实事求是精神。
3、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但也有人认为实施简便,适用性强。
第三节调查研究的类型
一、现状调查、区别调查和发展调查
1、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是指对某类教育要素或某类教育现象当前的基本状况或特征的调查,其目的
是了解当前教育的一般情况。
2、区别调查
区别调查:就是比较研究两种教育现象之间的差异和关系。区别调查又可分为一般比较
调查、因果关系比较调查和相关调查.
一般比较调查:目的在于比较两个个群体、地区或两个时期的教育情况。
因果关系调查:是指通过对两类不同学生或教育现象的调查,了解他们之间存在的不同
点,从而寻找造成他们之间不同点的可能原因。
【如】通过测验把学生分为学习成绩好与学习成绩差两个组,进而调查这些学生家庭背
景:家庭经济水平、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教育方式等变量。将两组学生的家庭背景资料相比
较,可能得出家庭教育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因果关系的比较调查,找到的只是可能原因,不能简单的做出因果关系的结论。
(【例】:教材135页)
相关调查:是研究两种特征之间是否相关及相关的密切程度的调查。
3、发展调查
发展调查:是讨论某类教育现象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的调查。一般是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
象在不同时点上的资料而加以描述的。
二、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1、全面调查,是对所有的研究对象都加以调查。即对研究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进行调
查。因此,它也称为普查。全面调查的优点是可以了解研究对象的全面情况。块点是需要花
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了解情况不够深入。
2、非全面调查是指只对研究总体中的部分个体所进行的调查,主要包括抽样调查、重
点调查、典型调查和个别调查。
(1)抽样调查。它是从总体的全部单位中,用科学的抽样方法选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并根据调查结果来推断或说明总体。抽样调查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以样本代表总体;二是
研究所需资料直接由样本取得。
(2)重点调查。它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出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借以了解总
体的基本情况。
(3)典型调查。它是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典
型调查的关键是选典型。
*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因而有人将二者合为一类。但二者也有一些
区别:前者是按比重大小选择调查单位,后者是按“典型”性选择调查单位。
(4)个别调查。它是对个别人或个别事件的调查。
三、实况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
根据变量的性质,可分为实况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
实况调查:只要求调查对象提供事实或数据。
征询意见调查:要求调查对象提出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四、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
根据研究的范畴,可分为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
综合调查:是指研究变量较多,涉及面较广的调查。
专题调查:是指研究某个方面的问题,研究变量较少的调查。
五、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电视调和实地调查
这是根据资料收集的方式、方法划分的。
第四节调查研究的方法
一、查阅有关资料
查阅有关资料:就是通过查阅已有的文字记载材料去间接了解研究对象已经发生过的事
件或比较固定的基本情况。查阅的材料一般包括:档案、文件、经验总结、汇报材料、统计
报表以及个人材料等。
在教育研究中,通常需要查阅三方面的资料:
1、反映一个地区或一所学校的教育工作情况的资料;
2、反映教师教学工作情况的资料;
3、反映学生学习与发展方面的资料;
查阅书面资料常常和其它研究方法结合使用。查阅资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2、注意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的收集。第一手材料就是原始材料,【如】会议记录、
教案、作业等;第二手材料在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材料,【如】总结、报表。
3、注意基本资料的查阅和数据的收集;
4、注意选取典型材料;
5、分析材料的真伪;
6、涉及机密和不宜公开的材料不要索取、查阅。
二、访问
访问(也称访谈):是指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面对面说话的方式来了解情况、搜集资
料。其优点是能获得详细深入的信息。其缺点主要是取样不便、比较费时,对访谈人员要求
高。访问可分为:
1、结构性访问:是指访问人免严格按照事编制的比较详细的访问提纲进行的访谈。提
问限制在提纲范围之内,对所有的受访人提同样的问题。优点是:所获资料易于整理和比较;
易于记录;易于控制。缺点是了解问题不深入。
2、进行结构性访问
进行结构性访问访问者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态度虚心,取得效访者的信任和合作;了解
被访者的经历、地位和个性特征;掌握提问方法。
三、发问卷和调查表
发放问卷和调查表是调查者用书面形式搜集资料的一种手段。其关键是编制高质量的问
卷,这在第六章己有讨论,这里不再重复。
四、开调查会
调查会(或应该会)是在少数人范围内通过谈话的方式来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的一种研
究方法。
开调查会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到会者必须是与调查有关的人员;
2、每次开调查会的人数要适当;
3、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
4、想方设法争取与会者合作;
5、调查者要按提纲逐一发问,并做好记录。
第五节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一、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确定调查调题。确定调查课题时,要遵循目的性原则,价值性原则和量力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就是要明确调查的目的、解决的问题、要探求的变量。其它两个原则与选题的标
准含义基本相同。
2、选取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的选取受制于调查课题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同时还受到
调查类型的制约。如果是抽样调查,还要考虑所选样本的代表性。
3、起草调查提纲,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调查提纲就是所要调查的项目内容或调查的
变量。在调查提纲的基础上,编制或选用调查工具。
4、制定调查计划。调查计划是对调查工作及其过程的程序安排。一般包括目的、任务、
对象、范围、步骤、日程、人员分工等。
5、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对大规模调查需考虑调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如】人员选
配、分工、纪律、制度等等。
二、开展调查并搜集资料
这是调查工作中心环节。具体要求可参看本章前几节的内容。
搜集资料要力求全面、系统、真实。
三、整理资料
资料按性质可分为两大类:质性(描述)资料和量化资料。
有关资料的整理方法将在第十三章进行讨论。
四、撰写调查报告
撰写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主要内容是
对调查对象进行系统分析,做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关于撰写调查研究报告的方法,将在后面另作专题讨论。)
第一节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与内容分析法并不是同一层次上划分出的方法。严格地说,二者并不是并列
关系,而是一种包含关系。
一、文献研究法概述
什么是文献?简言之,•切含有知识信息的载体形式就是文献。把人类的知识以及行为、
事件等用文字、围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文献。
什么是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对于现存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
本质属性及发展趋势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是一种非接触性研究方法,它不象观察法
和调查需要从研究对象那里直接获取研究资料,而是通过文献间接获取研究对象的资料的。
文献研究法既可作为一种单独的研究方法,也是其研究方法的初步工作。
二、文献的分类
对文献分类的主要方式有:
1、根据文献信息载体分,主要有文字印刷型、电磁记录型、音像记录型等。
2、根据文献生成顺序(内容级别)分,文献可分为:
一级文献(原始文献):它是由亲身经历某一事件或行为的人所写的资料,【如】日记、
教师的教案、会议记录等。
二级文献:是将一级文献加以整理组织而形成的便于查阅的文献,【如】索引、文摘等。
三级文献:是利用一、二级文献进行综合研究而形成的文献,【如】专题综述、总结报
告等。
二、三级有时难于区分,所以一般只将文献分为一级文献和二级文献,或称为原始文献
与次级文献。
3、根据文献的形式分,有文字文献和非文字文献。
4、根据文献的来源分,有个人文献、官方文献和大众传媒等。个人文献如日记、自传、
信件等。官方文献如政府机构和有关组织的记录、报告、统计报表、计划等。
三、文献的搜集方法
搜集文献,是文献研究法的基础性或前提性工作。获取全面、客观、真实的文献,是文
献研究质量的保证条件之一。
在搜集资料时应注意:
1、采取逆时法(例查法);
2、应注重搜集第一手资料;
3、要注意收集不同观点的资料。
搜集资料的方法一般包括:
1、查找法
(1)追溯查找法,也称线索查找法。它是利用论文或专著中的注释、参考文献提供的
线索查找相关文献的方法。
(2)检索工具查找法。它是利用书目、索引、网络等工具查找所需文献的方法。
2、阅读法
阅读法一般有游览、通读、精读等方式。
3、笔记法
做笔记的方法有:
(1)写批语和做记号;
(2)摘录;
(3)提要(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献内容并记录下来);
(4)札记(随时记下读书体会);
(5)文献综述。
四、文献的分析方法
文献分析方法可分为传统分析法(质法)和内容分析法(量化)。
(一)传统的分析方法
传统的文献分析方法:是指研究者从自己所要证明的课题和自己的观点出发,解释或说
明文献的内容。这种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主要表现为教育史研究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研
究,【如】“陶行知的学生观”之研究。
运用传统分析法对文献进行分析时,应注意内部分析和外部分析。
内部分析主要是对文献内容的系统分析;外部分析主要是对文献建立的外部条件和社会
背景的分析。
(―)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晚近的文献研究方法,一般被认为是一种量化的文献研究方法。本章
主要介绍内容分析法。
五、文献的可靠性
文献的可靠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献本身的真实性,二是文献内容的真实性。
验证文献内容的真实性的方法参看教材162页。
第二节内容分析法概述
什么是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是一种对文献内容做出客观、系统、量化描述的研究技术。
有人认为内容分析有定质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区别(如教材中),但多数著作认为内容分
析主要是一种量化研究方法。我们取后一种观点。
内容分析法的特点:
1、客观性。在内容分析的过程中,按照预先制定的类目表格判断并记录内容出现的客
观事件,根据客观事实再做出分析描述。
2、系统性。分析过程是以特定的表格形式,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分析项目一一进行记录
分析。
3、量化性。内容分析结果可以用数字表达,【如】用次数分布、百分率或比例、相关
系数来描述。
内容分析法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1、趋势分析。内容分析法可以对同一对象不同时期的内容资料进行量化分析比较,从
而发现某种思想或行为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
2、比较分析。可以对同一中心问题但对象和来源不同的内容资料进行量化比较分析。
3、意向分析。可以对某一对象(个体、群体)在不同问题上,或在不同场合上所显示
出来的资料进行分析,以发现对象的意象。【如】优秀教师的教案特征。
第三节内容分析的设计
一、同一来源而不同时间的内容分析模式(A-X-T)
这一模式的操作程序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不能玩火教案反思
- 海岛冰轮初转腾说课稿
- 农忙季节临时帮工合同
- 通信设备公司人才引进合同样板
- 车辆报废回收企业管理办法
- 通信工程配电房建设协议
- 人力资源服务审批指南
- 网络应急演练
- 设备买卖合同签订预付款政策
- 肌腱断裂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一 燃烧及灭火 说课稿 (讲学稿)
- 数列部分单元教学设计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幂的运算》专项练习题-附含答案
- 小学劳动教育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3 《缝沙包》课件
- 软件工程师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
- 六年级科学上册工具与技术3.3不简单的杠杆优盐件教科版
- 瘾疹的护理查房
- 海南省门诊慢性特殊疾病认定表
- 家长会课件:六年级上学期家长会课件
- 村(居)民房屋翻建(新建)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