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淀粉基食品包装膜的制备实验探究17000字(论文)】_第1页
【木薯淀粉基食品包装膜的制备实验探究17000字(论文)】_第2页
【木薯淀粉基食品包装膜的制备实验探究17000字(论文)】_第3页
【木薯淀粉基食品包装膜的制备实验探究17000字(论文)】_第4页
【木薯淀粉基食品包装膜的制备实验探究17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木薯淀粉基食品包装膜的制备实验探究摘要淀粉是一种运用广泛的工业原料,由于淀粉具有廉价、可再生等优势,所以淀粉制品的种类不断增多。另外一方面,塑料包装膜的使用导致了环境的不断恶化,人类开始寻求塑料包装膜的替代品,淀粉基包装膜的代替使用便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解决途径。然而天然淀粉基包装膜在使用过程中其力学性质易受到湿度的影响,并且具有韧性差、疏水性差、易碎等缺点,这样的缺点让天然淀粉基食品包装膜不能够替代塑料包装膜。为了让天然淀粉基食品包装膜能够替代塑料包装膜,就需要对淀粉进行改性,而接枝淀粉就是其中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本文中采用木薯淀粉作为原料,通过原位固相聚合法合成淀粉-乳酸接枝共聚物。通过单因素变量实验,考察接枝单体乳酸的用量以及催化剂辛酸亚锡的用量对淀粉接枝率的影响,同时以接枝共聚反应得到改性淀粉为原料制备淀粉膜,以淀粉膜的性能为考察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后确定接枝乳酸的最佳反应条件。以最佳反应条件下的改性淀粉为原料,分别以甘油、木糖醇、山梨醇为增塑剂,以淀粉膜的性能为考察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考察这几种醇类的用量以及种类对淀粉基膜性能的影响,最后进行综合评分来确定最佳的增塑剂种类和用量。实验结果为:最佳的淀粉接枝条件为乳酸用量为10%、辛酸亚锡用量为4%,最佳的增塑剂类型及浓度为35%山梨醇。关键词:木薯淀粉乳酸接枝共聚增塑剂淀粉膜性能目录TOC\o"1-3"\h\u26854摘要 Ⅰ9603第一章绪论 187261.1淀粉的概述 1129091.1.1淀粉的来源 1306971.1.2淀粉的结构 113751.1.3淀粉的性质 1161071.2淀粉改性 2147011.2.1酯化 2116891.2.2交联 2230691.2.3酸解 3235441.2.4接枝共聚 363271.3淀粉基膜的研究进展 3214311.4影响淀粉基食品包装膜性能的因素 4262181.4.1淀粉种类 4237861.4.2增塑剂 4165281.4.3其他助剂 518781.5课题研究的内容 5185091.6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517984第二章实验部分 6183862.1实验原理 6222822.1.1接枝聚乳酸原理 669242.1.2增塑剂的作用原理 7127282.2实验试剂 8242062.3实验仪器 8314022.4实验步骤 979192.4.1测定淀粉水分含量 9263752.4.2枝接聚乳酸的制备方案 936552.4.3接枝率的测定 10278532.4.4不同接枝条件下淀粉膜的制备方案 10131772.4.5淀粉膜性能的测定 1171452.4.6不同增塑剂条件下淀粉膜的制备方案 1215663第三章实验结果与分析 1382103.1乳酸、辛酸亚锡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 1355223.2乳酸、辛酸亚锡用量对淀粉膜性能的影响 14200403.2.1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14136013.2.2对接触角的影响 16281313.2.3对水蒸气透过率的影响 17249573.2.4对透光率的影响 1844573.2.5综合分析 1911823.3增塑剂种类、用量对膜性能的影响 20318063.3.1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20160873.3.2对接触角的影响 21263913.3.3对水蒸气透过率的影响 2229313.3.4对透光率的影响 22263443.3.5综合分析 2311217第四章结论与展望 25166444.1结论 25321854.2展望 259603参考文献 26绪论1.1淀粉的概述1.1.1淀粉的来源植物将光能固定在植物细胞体内,合成得到淀粉[1]。对于不同种类的植物来说,它们的淀粉含量有着很大的差别,豆类淀粉含量大致范围在30%与50%之间,而薯类淀粉含量在10%与30%之间。不同种植物合成出的淀粉也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构成淀粉的葡萄糖单体数不一致以及淀粉的分子链结构不一致[2]。1.1.2淀粉的结构在自然界中,淀粉是无定型的形体,目前研究人员们一般把淀粉划分成两种结构类型,一种是直链淀粉,另一种是支链淀粉,它们在植物细胞中都存在着[3]。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多相同点,也存在着很多的不同点,直链淀粉的葡萄糖单体数目大致在数百,支链淀粉的葡萄糖单体数量远大于直链淀粉的单体数量,其单体数量甚至可以几千。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子结构中不同点主要是分子中化学键不同以及分子链的具体形状不同[5]。正是因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之间存在着理化性质的差异,所以不同种类淀粉的性用途也不尽相同。直链淀粉的成膜性和强度比较优越,因此直链淀粉常常被用作原料来生产包装材料,而支链淀粉的水溶性更胜一筹,其同时还具备了抗老化特性和增稠作用,因此支链淀粉常用在食品制造业和水溶性生物可降解膜生产业。1.1.3淀粉的性质淀粉的理化性质有很多,比较频繁接触到的性质主要有糊化、老化以及水解,其中糊化和老化是制备淀粉膜所涉及的关键性质。1.1.3.1糊化淀粉糊化指的是:在温度、水分以及压力的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淀粉颗粒内部的晶型结构会遭到比较严重的不可逆损坏,最终淀粉变成了热塑性淀粉。当淀粉在较低温度的水中时,淀粉颗粒不断地吸收水分,紧接着淀粉颗粒会发生比较微弱的膨胀,在淀粉颗粒膨胀过程中仅仅其内部的无定型区发生了变化,晶体区的结构并没有受到影响,由于此一系列过程是可逆的,所以被称为可逆吸水溶胀。但是当水的温度继续上升,水分不仅会影响淀粉颗粒无定形区,同时它的晶体区也会遭到损坏,于是淀粉颗粒晶体区中的化学键逐渐断裂,淀粉分子链因此由有序态逐渐转变成无序态,此一系列吸水膨胀的过程是无法逆转的。若是水的温度更高,淀粉颗粒会吸水涨破,结晶区遭到更为彻底的破坏,淀粉颗粒中的直链淀粉会溶到高温度的水中并和水分子不断地产生联结和缠绕,最终直链淀粉和水分子会共同构成一个含水胶体[6]。1.1.3.2老化淀粉在经过糊化过程之后,能够形成一种具备一定力学性能的独特薄膜,当薄膜在空气中静置时,薄膜中的淀粉分子能够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相互紧密结合,最后两者共同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双螺旋结晶结构。很多研究者在研究老化过程时发现,直链、支链淀粉比值的大小是决定淀粉老化过程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某种淀粉中直链淀粉占比大时,该种淀粉的老化程度会更高。脂质含量的高低是影响淀粉老化过程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能够对淀粉颗粒发生膨胀的这一过程产生阻碍作用,增加了淀粉老化所需的时间[7]。1.1.3.3水解淀粉经过不同水解方法能够制备出性质不一致的淀粉,水解方法按照水解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酶水解和酸水解。酸水解中比较常用的是硫酸水解法,这一水解方法能够颗粒直径比较小的淀粉晶体或者淀粉颗粒,颗粒直径大约在1nm与100nm之间,所以常常用来制备纳米淀粉。而利用不同种类的淀粉酶水解同一淀粉,会获得不同的水解产物,需要根据自身所需的淀粉产物来选择酶的种类。1.2淀粉改性天然淀粉虽然拥有着众多的优点,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许多缺点:韧性差、易回生、易碎,并且疏水性差,在使用过程中力学性质易受到湿度的影响等。这就造成了天然淀粉在很多领域的使用受到了限制。为了淀粉膜能够扩大应用领域,需要克服天然淀粉膜存在的缺点,克服方法之一就是对淀粉进行改性,而通过改性得到的淀粉产物被统称为改性淀粉。目前对淀粉进行改性的方法之一为通过在天然淀粉上引进新的基团或改变原有基团的方法,使得淀粉原有的性质发生改变。改变、引入基团使用较多的化学改性方法类型有很多种,多数方法是借助淀粉含有的羟基进行改性,以下仅仅介绍比较研究中常见的几种改性方法[8]。1.2.1酯化淀粉分子能够和许多种类的酸发生反应而得到淀粉酸酯,淀粉分子因为自身羟基参与了酯化反应而导致羟基数量减少,这也直接促进了淀粉分子内氢键数量减少,于是淀粉酸酯这一产物相较于未发生反应的淀粉,性能得到一定的提升,选用不同的酸,产生的效果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总的来说通过酯化可以提高淀粉的胶合强度、稳定性、熔融性能、疏水性等[9]。1.2.2交联交联改性的作用机理是利用含有二元或者多元官能团的关联剂与淀粉分子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反应,在反应过后,得到产物中存在着两个或多个淀粉分子交叉连接的现象,进而产生高聚物交联淀粉。交联改性后的淀粉具有空间网状结构,其抗剪切性、耐水性以及稳定性相对于改性之前得到很大的提升[10]。1.2.3酸解淀粉分子在酸性条件下,分子其中的糖苷键会发生断裂,导致淀粉分子链中间发生断裂而分子链缩短,从而淀粉的分子量下降。不同种类淀粉中的糖苷键的种类和数目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不同种类的糖苷键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难度并不相同,无定形区内的糖苷键比较容易被水解断裂,而结晶区内的糖苷键更难发生水解,因此淀粉在酸解过程中会优先在无定区发生水解现象,之后结晶区才会发生水解。1.2.4接枝共聚接枝共聚指的是通过一定的物理方法或者化学方法,引发淀粉分子与其他种类的物质发生接枝共聚反应。接枝共聚淀粉是一种研究价值极高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其不仅具有淀粉分子的分子间作用力,还具有接枝共聚物特有的优良机械性能。就目前研究来说,接枝共聚反应主要是通过自由基引发聚合法引发反应,按照原理不同可将自由基引发聚合法划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其中物理法一般是采用高能射线对反应物进行照射,引发接枝共聚反应,而化学法则是借助过氧化氢、过硫酸钾等引发剂来引发接枝共聚反应。化学法相对于物理法而言,有着反应过程更容易控制、反应周期更短、成本更低的优点,所以目前引发接枝共聚反应使用比较频繁的是化学法,接枝乳酸的方法通常用来克服天然淀粉存在的疏水性差的缺点[11]。1.3淀粉基膜的研究进展淀粉是制备淀粉基膜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材料,正是淀粉研究有了足够大的进展,才推动了淀粉基膜的研究。淀粉基包装膜目前淀粉膜是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在这一领域中,时刻会有所突破。国内外研究人员主要在成膜材料、添加剂类型以及增塑剂类型这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在淀粉基包装膜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成膜材料研究方面,Garcia[12]等研究发现淀粉基包装膜的配方对膜的微观结构以及膜性能有着显著影响。高直链淀粉基包装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和气体透过率比低直链淀粉基包装膜低,所以在制备淀粉基包装膜时优先使用直链含量高的天然淀粉,且在包装膜配方中加入增塑剂后能够明显降低包装膜的透气性。研究人员发现仅仅依靠物理增塑改性对淀粉基膜性能上的提升是有限的,因为物理增塑改性是通过增塑剂与淀粉形成轻甲,但是氢键的结构实际上是不稳定,所以增塑剂带来的增塑效果会随着时间增多而不断减弱,为了拥有更好的成膜材料,研究者们把眼光放到化学增塑改性上。何啸宇[13]等为了克服天然淀粉基包装膜疏水性较差的缺点,进行了聚乳酸接枝淀粉原味固相的研究。实验研究了单体比例等多种实验因素对淀粉接枝率的影响,发现较高单体比例、较高反应温度以及适中的反应时长能够获得更高的淀粉接枝率,同时发现淀粉接枝聚乳酸后能够很好的克服疏水性差的缺点。在添加剂类型研究方面,宋理玲[14]等研究发现,若是在淀粉基包装膜中加入壳聚糖等抑菌物质,能够让淀粉基包装膜也具备抑菌效果。添加了抑菌物质的淀粉膜能够比较明显地抑制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生长,并且淀粉基包装膜的抑菌效果只与抑菌物质的浓度大小有关而与淀粉种类无关。杨志坤等对可食性纳米乳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进行研究,发现由天然植物精油制备的纳米乳是理想的食品添加剂,具有优异的抑菌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将纳米乳加入到可食用包装膜中可以让膜具有更为显著的抗菌性能。在增塑剂类型研究方面,Pushpadass[15]等深入发掘增塑剂的机理并且有了重大突破。Talja[16]等研究了几种类型的增塑剂对马铃薯淀粉基包装膜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其用量和膜的弹性大小以及断裂伸长率大小成正比,和抗拉强度大小等成反比。且这几种增塑剂类型对淀粉基包装膜性能的影响大小为:甘油影响最大,山梨醇的影响最小。刘鹏飞[17]等研究发现制备淀粉膜过程中发现增塑剂需具备以下条件:增塑剂不能是易挥发物质,而且与淀粉有比较好的相容性,能够比较稳定且长时间地存在于膜体系内。李伟[18]等用丙三醇、正丁醇、乙二醇等多种羟基类增塑剂和淀粉进行增塑实验,结果研究人员发现,随着所含羟基数目增加,淀粉膜的断裂伸长率有所增加,并且当增塑剂分子的所含羟基数目为3时,对淀粉材料的增塑效果最佳。王佩璋[19]等对丙三醇、乙二醇、山梨醇等多种醇类进行增塑效果研究,发现淀粉添加醇类增塑剂后,淀粉分子链的运动能力得到了加强,淀粉也因此具备良好的热塑性。研究还发现了增塑剂的增塑能力大小与增塑剂的分子量大小以及增塑剂的羟基数目大小成反比,因此分子量大的增塑剂应当与分子量小的增塑剂搭配使用来达到最佳的增塑效果。1.4影响淀粉基食品包装膜性能的因素淀粉基食品包装膜性能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这几个方面:淀粉种类、成膜温度和时间、增塑剂类型和用量、其他助剂、淀粉膜的储藏方式等,以下着重介绍淀粉种类、增塑剂、其他助剂对淀粉基食品包装膜的性能的影响[20]。1.4.1淀粉种类目前淀粉主要被划分成三类:除我们比较熟知的天然淀粉和变性淀粉这两种外,第三种是部分淀粉类副产物。利用不同种类淀粉制备出的淀粉基食品包装膜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研究人员和生产厂家会根据自身需要来选择适合的淀粉种类。根据研究表明,以直链淀粉分子量小的淀粉为原料制备出淀粉膜的断裂伸长率会更高,而当淀粉中的直链淀粉所占比例增大时或者支链淀粉所占比例减小时,制备出的淀粉膜的抗拉强度有逐步递增的趋势,同时热性能也有所增强[21]。1.4.2增塑剂若制备淀粉膜过程中仅使用淀粉和水而不添加其他物质,制备出的淀粉膜会具有脆性大、易碎裂的缺点,为了能够克服纯淀粉膜的这些缺点,就必须得在制备淀粉膜的过程中另外加入能够改善膜性能的物质,而有这一类物质加入后淀粉膜后,通常能够使淀粉膜变得更为柔软,且会富有光泽和弹性,故被称为增塑剂。一般来说,增塑剂分子内含有能够与淀粉分子形成氢键的基团,这个基团可以是羟基,也可以是氨基,另外也还存在着其他种类的基团,增塑剂种类的划分是按照其所含的特殊基团种类来进行的,并以特殊基团的名字来进行命名,如羟基类增塑剂。目前最为常见的增塑剂是甘油(丙三醇),相对于其他增塑剂而言,它形成氢键能力更强,同时它的渗透性在所有增塑剂中也占有巨大优势,所以它常常会被应用到工业生产、科学研究等领域,在增塑剂的应用中占有很大的比例[22]。1.4.3其他助剂1.4.3.1脂质由于脂肪酸分子其中一端的碳链具备比较好的疏水性,所以在制备淀粉膜的过程中加入脂质,能够比较显著地降低淀粉膜的水蒸气透过率,淀粉膜的耐水性能也会有所提升。根据研究表明,脂质的加入还能够让淀粉膜对环境湿度不再那么敏感,膜表面的摩擦系数也会有所减小[23]。1.4.3.2活性物质普通的淀粉膜仅仅具备包装功能,为了让淀粉膜能够具备抑菌和抗氧化的功能,就需要往淀粉膜中加入抑菌剂和抗氧化剂等特殊的活性物质。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抗菌剂大部分是天然抗菌剂,我们常接触到的茶多酚便属于天然抗菌剂的一种,而抗氧化剂的种类是依据是否人工合成得到来进行划分的[24]。1.5课题研究的内容本次实验采用木薯淀粉作为原料,通过原位固相聚合法合成淀粉-乳酸接枝共聚物。通过单因素变量实验,考察接枝单体乳酸的用量以及催化剂辛酸亚锡的用量对淀粉接枝率的影响,同时以接枝共聚反应得到改性淀粉为原料制备淀粉膜,以淀粉膜的性能为考察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后确定接枝乳酸的最佳反应条件。以最佳反应条件下的改性淀粉为原料,分别以甘油、木糖醇、山梨醇为增塑剂,以淀粉膜的性能为考察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考察这几种醇类的用量以及种类对淀粉基膜性能的影响,最后进行综合评分来确定最佳的增塑剂种类和用量。1.6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随着十九世纪石油化工的深入研究,发明出了在当时利用价值很高的产品-塑料,由于塑料这一产品拥有着耐高温、耐水、耐腐蚀、耐磨等优良品质,在过去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生活上的方便,塑料制品的用途也不断地扩大,其中塑料膜是应用最广泛的塑料产品之一。但人类的生活环境却因为塑料产品的大量使用而开始恶化,人们开始意识到塑料的这些优良品质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在自然界中缺乏可分解塑料的微生物,假如仅依靠自然降解,那么塑料自然分解速率过于缓慢,庞大塑料废品根本无法及时自然降解。若塑料废品依靠人工处理,焚烧、掩埋使比较常用的方法,这两种处理方法虽然有着廉价、快速的优点,但是无法避免环境二次污染的结果。虽然人类能够采用更环保的处理措施,但是单凭这一个处理费用高昂的缺点足以劝退许多垃圾处理厂家,所以塑料废品的后续处理便显得十分棘手。这就意味着塑料基包装膜这一产品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时代的需要,人类迫切需要寻找一个更完美的塑料基包装膜的替代品。淀粉基包装膜走进了人类的视野,淀粉本身来源于自然界,来源广泛、价格便宜、能够被微生物自然分解,不必要担心降解问题,同时淀粉膜的原料是可再生,能够直接从自然界获取,而塑料的生产原料在自然界是无法再生,这就意味着塑料并不能够长久生产,有资料表明,石油或将在百年内消耗殆尽,这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了塑料在未来终究会被淘汰[25]。天然淀粉膜具有易降解、透明度高、成本低、可食用等优点,但其韧性差、易碎、疏水性差,且在使用过程中力学性质易受到湿度的影响,使淀粉膜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影响淀粉包装膜性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淀粉种类、增塑剂、其它添加剂。淀粉的种类主要包括原淀粉(天然淀粉)、变性淀粉、部分淀粉类副产物,由于这些淀粉种类的性质本身不一致,合理利用淀粉性质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淀粉种类能够让淀粉膜的性能更符合我们的需要。同时根据选择的淀粉种类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增塑剂,会让淀粉膜的性能更上一层楼。除此之外,其他添加剂也能够影响膜的性质,它们一般是脂质、蛋白质等。因为不管选择哪种天然淀粉,都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天然淀粉存在的共同缺陷,所以为了能够扩大淀粉膜的使用领域,则需要克服天然淀粉膜存在的缺点。目前所采用的的克服方法之一就是对淀粉进行化学改性或者物理改性,通过在淀粉分子上引进新的基团或改变淀粉分子上原有的基团,使得淀粉膜的性质发生改变。本实验以接枝共聚反应获得的聚乳酸接枝淀粉为原料制备淀粉包装膜,探讨增塑剂种类及浓度对淀粉膜性能的影响,找出适宜聚乳酸接枝淀粉包装膜的增塑剂,提高淀粉包装膜性能。在此研究下能够制备出一种能够代替石油基塑料的淀粉包装膜,减少石油基塑料的使用,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同时能够降低石油的消耗量,节省下的石油可以用作别的更有用的用途,缓解能源危机。实验部分2.1实验原理2.1.1接枝聚乳酸原理接枝聚乳酸的反应原理[26]如图2-1所示:图2-1淀粉接枝聚乳酸反应原理Figure2-1.ReactionPrincipleofStarchGraftingPolylacticAcid本实验中采用了原位固相聚合法对淀粉进行接枝共聚改性处理,原位固相聚合法相比其他接枝方法有着三个比较显著的优势。首先,这一方法能够避免淀粉水解反应的发生,保证淀粉不会被副反应消耗太多。其次,由于反应过程没有涉及到溶剂,保证了淀粉颗粒不会因溶胀现象而破坏颗粒结构,更有利于后续加工过程。最后,这一方法不会引入其余无用组分,不会导致异质界面情况的发生。接枝共聚反应主要涉及到辛酸亚锡、木薯淀粉、乳酸这几种试剂和原料。具体反应原理为:先是淀粉和乳酸在两端发生酯化反应,乳酸接枝在淀粉分子两端,生成的中间产物在辛酸亚锡催化作用下,利用两端的羟基继续和乳酸发生反应,乳酸不断接枝到中间产物的两端,导致中间产物的分子量不断增大,最后形成的淀粉-乳酸共聚物具有更多的支链,并且基分布率显著增大。在经过原位固相聚合改性后,接枝改性淀粉上的原本存在的亲水性羟基被疏水性羰基取代,因此接枝淀粉具有更好的疏水性。2.1.2增塑剂的作用原理氢键的存在导致了淀粉中的分子间作用力很大,所以天然淀粉的热分解温度远远低于熔融温度,也就说明天然淀粉并没有热塑性。为了能够利用淀粉更好的进行加工处理,就必须让淀粉具备比较良好的热塑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添加其他物质,将淀粉分子的内部结构变得无序化,从而让淀粉具备良好的热塑性。从另一方面来说,淀粉分子链之间的作用力过大直接导致了淀粉膜的脆性过大,并且弹性过小、延展性不足。添加增塑剂后,增塑剂分子本身的体积小于淀粉分子间的间距大小,所以这些分子能够比较轻松地穿插到淀粉分子链当中,并且能够与它们周围的淀粉分子形成更为稳定的氢键,淀粉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小而移动性增加,分子间作用力减小也就意味着膜的抗拉强度下降,移动性增加也就意味着淀粉膜的弹性、延展性增加。同时,淀粉分子链的结晶度有所降低,淀粉分子内部结构的无序性增大,淀粉的熔融温度因此降低,淀粉具有了良好的热塑性[27]。2.2实验试剂本次实验所涉及到的所有试剂的名称、规格等详细信息如表2-1所示。表2-1实验试剂Table2-1Experimentalreagent序号名称规格生产厂家1山梨醇AR,98.0%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2木糖醇AR,99%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3丙三醇分析纯AR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邻苯二甲酸氢钾分析纯AR上海泸试分析仪器有限公司5丙酮分析纯AR成都市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6乳酸分析纯AR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无水氯化钙分析纯AR成都市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8液体石蜡分析纯AR成都市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9辛酸亚锡AR,95%阿拉丁公司10氯化钠分析纯AR成都金山化学试剂有限公司11氢氧化纳分析纯AR成都市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12盐酸分析纯AR成都市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2.3实验仪器本次实验所涉及到的所有实验仪器的名称、生产厂家等详细信息如表2-2所示。表2-2实验仪器Table2-2Experimentinstrument序号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生产厂家1电子天平GL224I-1SCN1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2恒速搅拌器S3121上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3数控超声波清洗器KQ-500DB1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4自动电位滴定仪ZDJ-4A1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5电热鼓风干燥箱101-2型1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6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DF-101S1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公司7恒温水浴锅HH-S1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8循环水式真空泵SHZ-D(Ⅲ)1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公司9可见光分光光度计722sp1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10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33671美国英斯特朗公司11接触角测定仪

JY-PHa1承德优特仪器有限公司2.4实验步骤2.4.1测定淀粉水分含量用电子秤称量出称量瓶(连带盖子)的质量,然后在称量瓶中加入5g天然淀粉。将装有天然淀粉的称量瓶敞口放入电热干燥箱中,设定温度为105℃,烘干1小时,盖上盖子,取出后放入干燥皿,冷却至室温后称量、记录该整体质量,算出淀粉质量。完成称重后称量瓶继续敞口放入烘箱,温度仍设置为105℃,烘烤1小时后盖上盖子取出,待其冷却后称量,对比这一次的读数与上一次的读数,重复此操作直到相邻两次称量的读数相差小于0.002g,记录最后一次的淀粉质量,算出水分含量η:η=(2-1)式中,mo:初始质量(g);mz:最终质量(g)。2.4.2枝接聚乳酸的制备方案利用2.4.1步骤所得的水分含量计算出含有15g干基淀粉的含水淀粉质量,称量出15g干基淀粉,对乳酸和辛酸亚锡进行称重,接枝配方如表2-3所示,分别控制乳酸用量不变和辛酸亚锡用量不变,分两组进行单因素淀粉改性实验。将称量好的淀粉、乳酸、辛酸亚锡加入到同一个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研磨搅拌至乳酸、辛酸亚锡与淀粉三者混合均匀。将混合均匀的反应物装入反应釜中,确保完全扭紧后放入电热干燥箱,设定干燥箱的温度为90℃,反应时长为3小时,将水热反应釜取出然后放置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将釜中的枝接淀粉倒出,加入适量的丙酮使其溶解完全,重复进行4次抽滤,除去枝接淀粉中残余的乳酸和辛酸亚锡。抽滤结束后,接枝淀粉均匀放置于玻璃皿中,将玻璃皿放入干燥箱中,在55℃下烘干至恒重。表2-3接枝试剂配比Table2-3Graftingreagentratiodata序号干基淀粉质量/g乳酸质量/g辛酸亚锡质量/g1151.50.32151.50.453151.50.604151.50.755151.50.96152.250.67153.000.68153.750.69154.500.62.4.3接枝率的测定配置接枝率测定实验所需的多种溶液,往一个烧杯中倒入10mL0.5mol/L氢氧化钠溶液和40mL75%乙醇溶液,往烧杯中加入磁子。用电子秤称量1g变性淀粉(或者天然淀粉),将烧杯放入磁力搅拌器中,温度设定为30℃,转速设定为10rpm,待溶液搅拌1分钟后,往烧杯中加入称好的淀粉,并且在杯口盖上保鲜膜,搅拌持续1小时。利用PH缓冲液对自动电位滴定仪进行二点标定,校准滴定仪器。将搅拌结束的混合溶液放置在滴定仪上,用0.1mol/L盐酸溶液进行自动滴定,算出接枝率(GR),计算公式为:A(2-2)GR=(2-3)式中,M为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A为接枝基团的取代度(%);V0为未接枝淀粉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mL);V1为接枝淀粉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mL);c为盐酸浓度(mol/L);n为乳酸反应官能团的数量;m为淀粉的质量(g)。2.4.4不同接枝条件下淀粉膜的制备方案量取100mL去离子水,用电子秤称量出3g天然淀粉或2.4.2步骤中的不同改性淀粉和0.3g的甘油,三颈烧瓶中加入甘油、去离子水、淀粉并放入水浴锅,设定搅拌转速为200rpm、水浴锅温度为95℃,待水的温度逐步上升至95℃后反应半小时。待反应结束后将淀粉溶液倒入烧杯中,烧杯口用保鲜膜覆盖后放入冷水中冷却,淀粉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放入超声波清洗器进行消泡处理,设定清洗时长30分钟,清洗完成后量取55mL淀粉溶液。将模具在烘箱中水平放置,将淀粉溶液缓缓加到模具中,使液面均匀,确保淀粉溶液中无小气泡和其他杂质后,关上干燥箱,设定干燥箱温度为50℃,烘干时间为16h。待烘烤结束,取出模具,用工具将淀粉膜与模具分离,进行密封保存处理。2.4.5淀粉膜性能的测定利用仪器对不同接枝条件下制备的淀粉膜进行性能测定,测定内容为机械性能、水蒸气透过系数、接触角、透光率,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检测接枝淀粉膜相对于天然淀粉膜性能上的提升,并找出最优的接枝条件。2.4.5.1机械性能机械性能采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测定。先将淀粉膜裁剪成10m×100mm的矩形,设定两个夹具的初始间距距离为7cm,仪器的拉伸速度为6cm/min,每一组样品都测定五次,记录膜的最大拉伸长度和抗拉强度,计算出断裂伸长率E,其计算公式如下:E=(2-4)式中:L:淀粉膜最终长度(mm);L0:淀粉膜最初长度(mm)。2.4.5.2水蒸气透过性在室温条件下,往称量瓶中加入6g无水氯化钙,用淀粉膜封住称量瓶口,同时在瓶口周围涂上液体石蜡保证密封,密封完成后用电子秤称出整体的初始质量,往干净的干燥器加入足量的饱和食盐水,放置有孔隔板在饱和食盐水上方,用湿温度仪查看皿内温度和湿度,将称量瓶放置在隔板上,等待干燥器内的湿度平衡后,相邻两次的称量间隔1小时,记录称量瓶的质量变化以及干燥器内的温度、湿度变化,一共称量、记录5次,每组样品实验两次。水蒸气透过系数用公式2-5进行计算:MVP=(2-5)式中:MVP:水蒸气透过系数;Δm:样品质量的变化量(g);d:淀粉膜厚度(mm);A:瓶口面积(cm2);Δt:称重的间隔时间(S);ΔP:膜两侧水蒸气分压的差值(Pa)。2.4.5.3接触角接触角采用接触角测定仪进行测定。将淀粉膜裁剪成60mm×15mm的长方形,裁剪后平铺在接触角测定仪的样品台上,旋转位置调整旋钮,调整样品位置,在电脑程序的图像中找到一个比较平缓的膜接触面,调整样品台高度和针管高度,点击程序中的滴液按钮,滴出3μL的水滴,上调样品台位置使淀粉膜接触到针管流出的水滴后,迅速下调样品台,同时在电脑程序中锁定水滴图片,利用测定程序算出淀粉膜的接触角。2.4.5.4透光率利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进行透过率性能的测定。将淀粉膜裁剪成20mm×50mm的矩形,打开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进行预热处理,约半小时,设定波长为600nm,将裁剪好的淀粉膜放入仪器中测定,每组样品三次进行平行测定。2.4.5.5综合分析综合分析评价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同时引用隶属度函数,分为正负效应,正效应为:A1=(Ai-Xmin)/(Amax-Amin)(2-6)负效应为:A2=1-(Ai-Amin)/(Amax-Amin)(2-7)式中:A为待分析点的隶属度函数值, Ai为待分析点的数值,Amax是Ai一列中的最大值,Amin是Ai一列中的最小值[20]。综合评分S中,水蒸气透过率为负效应,其余三者为正效应。接触角、抗拉强度、水蒸气透过率、断裂伸长率、透光率四者的占比分别为:35%:20%:15%:20%:10%。2.4.6不同增塑剂条件下淀粉膜的制备方案淀粉膜制备方案试剂配比如表2-4所示。表2-4淀粉膜制备试剂配比Table2-4Proportiondataofreagentsforstarchfilmpreparation序号改性淀粉质量/g甘油质量/g山梨醇质量/g木糖醇质量/g去离子水/mL13.000.450010023.000.600010033.000.750010043.000.900010053.001.050010063.0000.45010073.0000.60010083.0000.75010093.0000.900100103.0001.050100113.00000.45100123.00000.60100133.00000.75100143.00000.90100153.00001.05100采用2.4.5步骤中综合性能最好的接枝淀粉,质量仍为3g,分别以甘油、木糖醇、山梨醇为增塑剂,具体制备淀粉膜步骤同2.4.4所述,制备完成后进行膜性能的测定,具体测定方法与2.4.5所述方法相同。实验结果与分析3.1乳酸、辛酸亚锡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淀粉接枝率的测定结果如图3-1、图3-2所示。图3-1乳酸用量对淀粉接枝率的影响Figure.3-1Effectoflacticaciddosageonstarchgraftingrate图3-2辛酸亚锡用量对淀粉接枝率的影响Figure.3-2Effectofstannousoctoatedosageonstarchgraftingratio通过单一因素实验发现,在同一乳酸用量条件下,增加辛酸亚锡用量,接枝率不断增大,随着辛酸亚锡用量增加,能够利用的活性位点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所以当辛酸亚锡用量比较低时,增加用量会让接枝率快速增大,乳酸的量却是固定的,无法继续满足反应3个小时所需的量,此时继续增加辛酸亚锡的量对接枝率的影响程度就会越来越小。在同一辛酸亚锡用量下,随着乳酸用量增加,因为辛酸亚锡上的活性位点比较充足,乳酸增加的量能够及时地进入到活性位点,所以接枝率能够不断增大,而且接枝率的涨幅比较稳定。3.2乳酸、辛酸亚锡用量对淀粉膜性能的影响3.2.1对机械性能的影响淀粉膜的抗拉强度测定结果以及断裂伸长率测定结果分别如图3-3至图3-6所示。图3-3辛酸亚锡用量对抗拉强度的影响Fig.3-3Effectofstannousoctoatedosageontensilestrength图3-4乳酸用量对抗拉强度的影响Fig.3-4Effectoflacticaciddosageontensilestrength图3-5辛酸亚锡用量对断裂伸长率的影响Fig.3-5Effectofstannousoctoatedosageonelongationatbreak图3-6乳酸用量对断裂伸长率的影响Fig.3-6Effectoflacticaciddosageonelongationatbreak图3-3至图3-14中乳酸用量或者辛酸亚锡用量为0时代表其为天然淀粉。对比天然淀粉膜,经过接枝改性后淀粉膜的断裂伸长率均有较大的提升。天然淀粉通过接枝共聚改性之后,淀粉中的羟基与乳酸发生反应,淀粉分子链内的氢键减少,分子间作用力减少,故接枝后淀粉膜的断裂伸长率会有所提升。控制乳酸用量为10%,增加辛酸亚锡用量,淀粉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先是不断增加,在辛酸亚锡用量为4%时达到最大值,随后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不断减小。控制辛酸亚锡用量为4%,增加乳酸用量,淀粉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不断减小。3.2.2对接触角的影响淀粉膜的接触角测定结果如图3-7、图3-8所示。图3-7辛酸亚锡用量对接触角的影响Fig.3-7Effectofstannousoctoatedosageoncontactantenna图3-8乳酸用量对接触角的影响Fig.3-8Effectoflacticaciddosageoncontactantenna接触角定义为固液界面和气液界面的切线在三相交点处的夹角θ,当θ小于90°时,该面表现为亲水性,角度越小则亲水性越强,当θ大于90°时表现为疏水性,角度越大疏水性越强[28]。经过接枝改性后淀粉膜的接触角比天然淀粉膜的接触角大很多,但只有乳酸、辛酸亚锡用量为10%-4%、10%-5%、15-4%时,淀粉膜才表现为疏水性。控制接枝单体乳酸的用量为10%,随着辛酸亚锡的用量增大,淀粉膜的接触角先增大后减小,在辛酸亚锡用量为4%处取得最大值,变化幅度在4%附近比较大。控制催化剂辛酸亚锡用量为4%,随着乳酸用量增加,乳酸在水热反应釜中发生反应,形成大量的聚乳酸,并没有接枝到淀粉,接触角不断减小,减小幅度比较相近。3.2.3对水蒸气透过率的影响水蒸气透过率测定结果如图3-9、图3-10所示。图3-9乳酸用量对水蒸气透过率的影响Fig.3-9Effectoflacticaciddosageonwatervaportransmissionrate图3-10辛酸亚锡用量对水蒸气透过率的影响Fig.3-10Effectofstannousoctoatedosageonwatervaportransmissionrate水蒸气透过率的大小一般与分子间的间距大小以及淀粉无定形区的大小有关。水蒸气透过率的最大值在乳酸用量为10%、辛酸亚锡用量为4%的用量时取得,控制催化剂用量不变,水蒸气透过率随着乳酸用量增大而不断增大,涨幅不断减小。控制乳酸用量不变而增大辛酸亚锡用量,水蒸气透过率先减小后增大,在辛酸亚锡用量小于4%时。这就说明在辛酸亚锡用量低于4%时,随着辛酸亚锡的用量增加,淀粉分子间的间距变小,所以水分子更难通过,水蒸气透过率变低,用量超过5%后,淀粉分子间的间距反而变大或者无定形区增多,水蒸气透过率逐渐升高。而随着乳酸增多,淀粉膜中淀粉分子的间距持续增大,导致水蒸气透过率一直增大,随着乳酸用量增多,对间距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水蒸气透过率的增加幅度逐渐变小。3.2.4对透光率的影响淀粉膜透光率的测定结果如图3-11、图3-12所示。图3-11辛酸亚锡用量对透光率的影响Fig.3-11Effectofstannousoctoatedosageonlighttransmittance图3-12乳酸用量对透光率的影响Fig.3-12Effectoflacticaciddosageonlighttransmittance淀粉膜的透光率指的是通过淀粉膜的光通量与射入淀粉膜的光通量之比,透光率的大小能够反映出淀粉膜中不同组分之间的相容性的优劣,若不同组分之间相容性比较差,则淀粉膜界面处会发生比较严重的光散射和光反射,使得透光率比较小[29]。薄膜透光率的测定通常是在600nm波长处测取相比天然淀粉膜,接枝淀粉膜的透光率均有提升,不管是仅增加乳酸用量还是仅增加辛酸亚锡用量,淀粉膜的透光率均不断增加,证明增加乳酸用量和辛酸亚锡用量均可使淀粉膜的相容性增强。3.2.5综合分析淀粉膜的综合评分结果如图3-13、图3-14所示。图3-13乳酸用量对综合评分的影响Fig.3-13Effectoflacticaciddosageoncomprehensivescore图3-14辛酸亚锡用量对综合评分的影响Fig3-.14Effectofstannousoctoatedosageoncomprehensivescore在进行接枝共聚改性之后,对比天然淀粉的综合性能,淀粉膜的综合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固定乳酸用量为10%而增加辛酸亚锡用量,综合评分先递增,在辛酸亚锡用量为4%时达到最大值,随后不断递减。固定辛酸亚锡用量为4%而逐渐增加乳酸用量,膜性能的综合评分会不断减小,这说明淀粉接枝聚乳酸时,辛酸亚锡的用量应当适中而乳酸的量应当较低。最高评分在乳酸用量为10%、辛酸亚锡用量为4%时产生,这一配比是最佳接枝条件。3.3增塑剂种类、用量对膜性能的影响3.3.1对机械性能的影响淀粉膜的断裂伸长率测定结果和抗拉强度测定结果分别如图3-15、图3-16所示。图3-15增塑剂种类、用量对断裂伸长率的影响Fig.3-15Influenceofplasticizertypeanddosageonelongationatbreak图3-16增塑剂种类、用量对抗拉强度的影响Fig.3-16Influenceofplasticizertypeanddosageontensilestrength当增塑剂用量逐渐增加时,分别添加了这三种增塑剂的淀粉膜的断裂伸长率会不断递增,而抗拉强度与之相反,会不断下降。在增塑剂用量低于25%,添加山梨醇一组的断裂伸长率明显低于其余两组,在增塑剂用量为35%时,添加这三种增塑剂的膜的断裂伸长率差距不大,这是因为增塑剂与淀粉所形成的氢键是有限的,随着三种增塑剂用量的增加,两者形成氢键的数目不断接近,所以用量增加到比较高后三者的断裂伸长率也会比较接近。理论上,添加增塑剂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淀粉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淀粉膜的弹性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膜的断裂伸长率随着增塑剂用量增加而增大[30]。但是某些增塑剂在浓度不是很高时,会出现没有增塑作用的现象,当浓度升高后,又会具备有增塑作用[31]。这就导致淀粉膜的断裂伸长率数值在某两个增塑剂浓度之间会出现比较大的断层,正是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山梨醇在增塑剂用量较少时,断裂伸长率显著低于其余其他两种增塑剂,在用量达到25%之后,达到一个临界点,断裂伸长率有了一个比较大的突变,而后涨幅比较平稳。从抗拉强度来说,当增塑剂的用量不断增加,增塑剂分子与淀粉分子之间的接触面、作用面增大,所以增塑剂对淀粉的分子间作用削弱效果也增大,同时增塑剂分子还能够不断借助体积小的优势不断渗透到淀粉颗粒内部,与淀粉分子链上的羟基形成了更加稳固的氢键,最后淀粉分子间的作用力不断减小,抗拉强度不断下降[32]。同一浓度下这三种增塑剂对抗拉强度影响效果并不一致,添加了甘油的淀粉膜抗拉强度比较低,而在用量大于25%之后,添加山梨醇和木糖醇的淀粉膜的抗拉强度比较接近[33]。3.3.2对接触角的影响淀粉膜的接触角测定结果如图3-17所示。图3-17增塑剂种类、用量对接触角的影响Fig.3-17Influenceofplasticizertypeanddosageoncontactantenna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不管是添加哪种类型、浓度的增塑剂,淀粉膜的接触角均大于90°,这就说明淀粉膜是疏水的。这三种增塑剂本身带有大量羟基,带有一定的亲水性,添加到淀粉膜中有增加淀粉膜亲水性的倾向,三种增塑剂所含羟基数目不同,本身的亲水性大小也不同,加入淀粉膜对接触角的影响也不同[34,35]。另一方面,增塑剂能够改变淀粉膜的内部结构,引起膜表面粗糙度、紧密性等发生改变,也可能会导致暴露在膜表面的亲水基变少,亲水性下降[36,37]。在这两方面的共同影响下,加入增塑剂后淀粉膜的接触角有可能会增大,也有可能会减小,所以加入山梨醇或者木糖醇的量变大后淀粉膜的接触角不断增大,而加入甘油的量变大后淀粉膜的接触角反而减小。3.3.3对水蒸气透过率的影响淀粉膜的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结果如图3-18所示。图3-18增塑剂种类、用量对水蒸气透过率的影响Fig.3-18Influenceofplasticizertypeanddosageonwatervaportransmissionrate三种增塑剂用量持续增大时,淀粉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均持续增大,且涨幅都比较稳定,一方面是因为增塑剂会对淀粉分子内的结晶产生干扰作用,随着增塑剂用量增多,干扰作用增大,淀粉膜产生了更多的无定形区,水分子借助无定形区能够更轻松地通过淀粉膜,所以这三组淀粉膜的水蒸气透过率都会持续增大[38]。另外,增塑剂分子内含有大量亲水性的羟基,当增塑剂的用量增大,淀粉膜内的亲水基也会不断增加,所以淀粉膜的亲水性也会增大,这就直接造成了淀粉膜的水蒸气透过性随用量增大。在相同增塑剂用量下,添加不同增塑剂的淀粉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不同增塑剂分子内羟基含量不同而引起的。3.3.4对透光率的影响透光率的测定结果如3-19图所示。图3-19增塑剂种类、用量对透光率的影响Fig.3-19Influenceofplasticizertypeanddosageonlighttransmittance分别添加不同增塑剂的淀粉膜,其透光率都呈现随着增塑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这是由于淀粉膜的透光率大小与其材料的结晶度有密切联系,若淀粉颗粒的结晶度较低,则淀粉膜的透光率越高。当增塑剂进入淀粉分子链时,会不断地破坏淀粉分子链内原本存在的氢键,同时自身还会与这些羟基形成新的氢键,淀粉分子的结晶结构遭到增塑剂的破坏,淀粉膜的结晶度降低而淀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小,淀粉分子间的距离变大,淀粉膜结构的致密性变差,故透光率变大[39]。因为相同质量的增塑剂分子内所含的羟基数不一致,故当增塑剂用量一致时,对淀粉膜透光率的影响也不一致。3.3.5综合分析淀粉膜的综合评分结果如图3-20所示。图3-20增塑剂种类、用量对综合评价的影响Fig.3-20Influenceofplasticizertypeanddosageoncomprehensiveevaluation从三种增塑剂总体来看,添加木糖醇带来的总体提升最大,添加山梨醇带来的提升次之,而添加甘油带来的提升最小,在增塑剂用量低于30%时,木糖醇的提升最大,宜采用木糖醇作为增塑剂。对于接枝条件为乳酸用量为10%,辛酸亚锡用量为4%的改性淀粉来说,最佳的增塑剂类型、浓度是35%山梨醇。但由于甘油的市场价格比木糖醇和山梨醇的市场价格低很多,而且易于保存和生产,木糖醇需要低温保存,采用山梨醇和木糖醇作为增塑剂会因成本较高而很难大规模生产可食用食品包装膜,而其他很多增塑剂虽然也有着很好的增塑性能,但因为其本身对人体具有危害性,无法作为食品添加剂,不在考虑之列,所以目前增塑剂研究中仍然以甘油为主要研究对象,生产中所用的增塑剂也以甘油为主。结论与展望4.1结论本文中辛酸亚锡作为反应催化剂,乳酸作为接枝单体,木薯淀粉作为原料,采用原位固相聚合法合成淀粉-乳酸接枝共聚物,对接枝率和淀粉膜机械性能等表征进行测定,同时采用该接枝改性淀粉为原料,分别以甘油、山梨醇、木糖醇为增塑剂,进行淀粉膜的制备和相应的表征测定,得出结果如下:不管是单方面增加乳酸用量还是辛酸亚锡用量,都可以增大淀粉的接枝率,通过淀粉膜的表征,发现膜性能最佳时接枝条件为乳酸用量为10%,辛酸亚锡用量为4%,这就是最佳的淀粉接枝条件。三种增塑剂整体对膜性能提升的大小略有不同且变化趋势也不一致,三种增塑剂中,整体增塑效果最好的是山梨醇,其最佳的浓度为35%,而整体增塑效果最差的是甘油。4.2展望以辛酸亚锡为增塑剂进行淀粉接枝聚乳酸,前人已经在不断探究其最佳的接枝条件,并且得出许多不同的结论,我们希望能够从中找出一种对淀粉膜性能提升最大的接枝方法。而在增塑剂的研究方面,由于甘油的成本较低,所以更着重于甘油的研究,希望能够将甘油潜力发掘出来,而更少地去对其他比较昂贵的增塑剂进行研究。本文中采用的方法仍然存在许多缺陷,需要进一步地对这些过程进行更深的探索,此课题外还可以进一步探究以下内容:(1)淀粉接枝聚乳酸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对淀粉膜性能的影响。(2)不同接枝条件对产物产量和副产物产量的影响。(3)辛酸亚锡更为具体的催化原理。参考文献孟令晗.淀粉基发泡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及防水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胡琼恩.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8.张丹丹.高直链淀粉成膜工艺及增强机制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周丽玲.纳米玉米淀粉基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9.杨有仙,赵燕,李建科,黄新球.直链淀粉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0,31(23):417-422.刘文勇,王志杰,刘家豪,等.淀粉薄膜的研究进展[J].包装学报,2020,12(01):25-35.赵鹏.红芸豆淀粉提取及其抗老化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RahulThakuretal.Starch-basedfilms:Majorfactorsaffectingtheirproperti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BiologicalMacromolecules,2019,132:1079-1089.李玺,杨慧娴,雷莹,罗加丽,张成钰,张少东,刘治铭,罗凌云.淀粉基可降解塑料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20,47(17):73-74.宋潘琳.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蒙脱土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6.DonglingQiaoetal.Effectofalkanolsurfacegraftingonthehydrophobicityofstarch-basedfilms[J].InternationalJournalofBiologicalMacromolecules,2018,112:761-766.GarciaMA,MartinoMN,ZaritzkyNE.Lipidadditiontoimprovebarrierpropertiesofediblestarch-basedfilmsandcoatings[J].JournalofFoodScience,2000,65(6):941-944.何啸宇,徐冰杰,李萍,等.聚乳酸接枝淀粉原位固相聚合工艺优化研究[J].功能材料,2019,50(03):3118-3122.宋理玲,崔少宁,谢玮,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