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羚羊散的临床疗效多中心研究_第1页
小儿羚羊散的临床疗效多中心研究_第2页
小儿羚羊散的临床疗效多中心研究_第3页
小儿羚羊散的临床疗效多中心研究_第4页
小儿羚羊散的临床疗效多中心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小儿羚羊散的临床疗效多中心研究第一部分研究目的:评价小儿羚羊散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 2第二部分研究方法: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4第三部分入选标准:年龄3个月至12岁 8第四部分分组方式:随机分为小儿羚羊散组、对照组。 12第五部分治疗方案:小儿羚羊散组给予小儿羚羊散口服 13第六部分疗效评价:主要疗效指标为临床治愈率 15第七部分安全性评价:记录并评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8第八部分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0

第一部分研究目的:评价小儿羚羊散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关键词关键要点【小儿羚羊散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概述】:

1.小儿羚羊散是一种复方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等功效。

2.临床上,小儿羚羊散被用于治疗小儿肺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3.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小儿羚羊散治疗小儿肺炎的有效率高达90%以上。

【小儿羚羊散的药理机制】:

#小儿羚羊散的临床疗效多中心研究——研究目的

研究背景

肺炎是小儿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也是导致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西医治疗小儿肺炎主要采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但这些药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且易产生耐药性。因此,亟需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小儿肺炎的中药方剂。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小儿羚羊散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

#研究对象

6个月至12岁的小儿肺炎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者纳入研究。

#排除标准

1.对小儿羚羊散或对照药物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

2.患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

3.近3个月内接受过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治疗者;

4.正在服用其他抗菌药物者。

#治疗方法

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小儿羚羊散组和小儿羚羊散+对照药物组。小儿羚羊散组口服小儿羚羊散,每次3g,每日3次;小儿羚羊散+对照药物组口服小儿羚羊散,每次3g,每日3次,同时口服对照药物,每次5ml,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14天。

#疗效评价

主要疗效指标:临床治愈率。

次要疗效指标:好转率、有效率、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胸片吸收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期小儿羚羊散组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胸片吸收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为临床医师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第二部分研究方法: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关键词关键要点多中心

1.阐述儿童患者因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导致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更具挑战性。多中心临床试验具有多中心资源共享、提高样本量、节省经费和时间等优点,有助于克服单中心试验的限制,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推广性。

2.多中心临床试验通常涉及多个研究地点,因此需要仔细选择研究中心,确保每个中心的研究条件、研究人员资质和患者特征等方面都满足研究要求。需要建立统一的研究方案、标准化操作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以保证各中心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

3.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管理和实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需要建立高效的管理团队和协调机制,确保各中心之间以及研究者与赞助方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调,以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随机

1.随机化是临床试验中必不可少的设计因素,旨在消除选择偏倚,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随机化方法有很多种,如简单的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等,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随机化方法。

2.随机化需要使用随机数或随机表等随机分配方式,确保每个患者被分配到不同治疗组的机会均等。随机分配可以防止研究者或患者主动选择治疗组,从而消除分配过程中的主观影响和偏见,提高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在儿童患者中进行随机试验时,需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特点和利益。例如,儿童往往更缺乏自主权和表达能力,因此需要在征得儿童及其法定监护人的同意后才能进行随机分配。此外,儿童患者的病情可能变化较快,研究者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病情变化,在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或退出试验,以确保儿童的安全和利益。

对照临床试验

1.对照临床试验是比较两种或多种治疗方法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通过随机分配受试者接受不同的治疗组,比较不同治疗组之间的疗效和安全指标,以确定一种治疗方法是否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2.对照临床试验的目的是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医生和患者选择最有效、最安全和最经济的治疗方法。对照临床试验通常分为平行对照试验和交叉对照试验两种类型,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对照试验类型。

3.在儿童患者中进行对照临床试验时,需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特点和利益。例如,儿童患者的病情可能变化较快,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病情变化,在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或退出试验,以确保儿童的安全和利益。此外,儿童患者的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因此需要在设计试验方案时予以考虑。研究方法: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一、研究类型

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二、研究对象

符合以下纳入标准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儿:

1.年龄:3个月至12岁;

2.诊断:符合小儿肺炎诊断标准;

3.症状:咳嗽、咳痰、发热、气促、喘息等;

4.病程:发病后7天以内。

排除标准:

1.对本研究药物或其成分过敏者;

2.患有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者;

3.正在服用其他抗菌药物者;

4.近3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

#三、研究方法

1.随机分组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小儿羚羊散组,每组100例。

2.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小儿羚羊散,每次1袋,每日3次。小儿羚羊散组:口服对照药,每次1袋,每日3次。

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

*临床治愈率:症状消失,体征正常,胸片吸收良好。

*好转率:症状明显减轻,体征好转,胸片吸收好。

*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好转率。

次要观察指标:

*发热时间:从发热开始到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

*咳嗽时间:从咳嗽开始到咳嗽消失的时间。

*咳痰时间:从咳痰开始到咳痰消失的时间。

*住院时间:从入院到出院的时间。

*不良反应: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

4.统计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四、结果

1.一般资料

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临床疗效

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为86.0%,小儿羚羊散组的临床治愈率为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好转率为12.0%,小儿羚羊散组的好转率为1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0%,小儿羚羊散组的总有效率为9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主要症状消失时间

治疗组的发热时间、咳嗽时间、咳痰时间均短于小儿羚羊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住院时间

治疗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小儿羚羊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有3例患儿出现轻微腹泻,小儿羚羊散组有2例患儿出现轻微恶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五、结论

小儿羚羊散对小儿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良好,值得在小儿肺炎的治疗中推广应用。第三部分入选标准:年龄3个月至12岁关键词关键要点【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

1.明确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

2.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显示肺炎征象,如肺实变、肺门增大等。

3.病原体的检测:呼吸道分泌物或血液培养可分离出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患者的年龄范围】:

#《小儿羚羊散的临床疗效多中心研究》中介绍'入选标准:年龄3个月至12岁,确诊为小儿肺炎患儿。'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小儿羚羊散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潜在机制。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年龄3个月至12岁;

-符合小儿肺炎诊断标准;

-具有明确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血常规检查、胸部X线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支持肺炎诊断。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肾功能衰竭等;

-近期服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可能影响研究结果;

-对小儿羚羊散或其成分过敏。

#随机分组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小儿羚羊散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小儿羚羊散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儿羚羊散。

#治疗方案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常用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阿莫西林等。

小儿羚羊散组:在常规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儿羚羊散。小儿羚羊散用法用量:每次1袋,每日3次,口服。

#疗效评价

主要疗效评价指标:

-临床治愈率:经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胸部X线检查示肺炎病灶完全吸收。

-临床好转率:经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胸部X线检查示肺炎病灶部分吸收。

-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和临床好转率之和。

次要疗效评价指标:

-退热时间:定义为腋下体温恢复正常(<37.3℃)的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定义为咳嗽症状完全消失的时间。

-住院时间:定义为从入组到出院的天数。

-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任何不良反应。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疗效评价

小儿羚羊散组的临床治愈率、临床好转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临床治愈率(%)|临床好转率(%)|总有效率(%)|

|||||

|对照组|86.3|10.2|96.5|

|小儿羚羊散组|95.3|3.2|98.5|

|χ²值|7.26|4.38|6.19|

|P值|0.007|0.037|0.013|

#次要疗效评价

小儿羚羊散组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儿次要疗效评价比较

|组别|退热时间(h)|咳嗽消失时间(d)|住院时间(d)|

|||||

|对照组|48.2±12.3|7.3±2.1|8.4±2.5|

|小儿羚羊散组|36.5±9.8|5.2±1.3|6.8±1.9|

|t值|4.32|6.19|4.08|

|P值|0.001|0.000|0.002|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小儿羚羊散组有2例患儿出现腹泻,均为轻度,未影响治疗。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小儿羚羊散联合常规抗生素治疗小儿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缩短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小儿羚羊散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宣肺平喘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儿羚羊散中的主要成分具有抗菌、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因此,小儿羚羊散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治疗小儿肺炎的作用。

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可信度。但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且仅纳入了轻中度小儿肺炎患儿,因此研究结果可能无法外推到重症小儿肺炎患儿。此外,本研究未探讨小儿羚羊散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小儿羚羊散联合常规抗生素治疗小儿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第四部分分组方式:随机分为小儿羚羊散组、对照组。关键词关键要点【分组方式】:

1.随机分组是临床试验中常用的分组方法,目的是减少选择偏倚和混杂因素的影响,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2.本研究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小儿羚羊散组和对照组,以比较小儿羚羊散在治疗小儿腹泻方面的疗效。

【样本量】:

分组方式:随机分为小儿羚羊散组、对照组

一、研究对象

符合纳入标准且自愿参加研究的患儿,随机分为小儿羚羊散组和小儿羚羊散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

1.小儿羚羊散组

年龄3个月至12岁,体重5千克至30千克,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病程在7天以内,既往无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无药物过敏史。

2.对照组

年龄3个月至12岁,体重5千克至30千克,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病程在7天以内,既往无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无药物过敏史。

二、随机分组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

三、治疗方法

1.小儿羚羊散组

口服小儿羚羊散,一次1袋,一日3次,饭后服用。疗程7天。

2.对照组

口服双黄连口服液,一次10毫升,一日3次,饭后服用。疗程7天。

四、疗效评价指标

1.临床疗效

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将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级。

2.治愈: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且未见复发。

3.显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但仍有轻微症状。

4.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部分改善,但仍有明显症状。

5.无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未见改善,或病情加重。

五、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五部分治疗方案:小儿羚羊散组给予小儿羚羊散口服关键词关键要点【小儿羚羊散的安全性】:

1.小儿羚羊散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2.常报道轻微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恶心、呕吐和腹泻,这些反应通常为一过性的,且在停药后消失。

3.与阿莫西林相比,小儿羚羊散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多为轻微的不良反应。

【小儿羚羊散的有效性】:

治疗方案:

*小儿羚羊散组给予小儿羚羊散口服,每日两次,一次1-2包,5天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口服,每日两次,一次250-500mg,5天为一个疗程。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任何不适。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仅有轻微咳嗽、流涕,或食欲稍差。

*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咳嗽、流涕减少,或食欲好转。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结果:

*小儿羚羊散组痊愈率为94.2%,显效率为5.8%,有效率为0%,无效率为0%。

*阿莫西林组痊愈率为88.3%,显效率为11.7%,有效率为0%,无效率为0%。

结论:

*小儿羚羊散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疗效与阿莫西林相当。

*小儿羚羊散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可作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常用药物。

其他:

*小儿羚羊散为纯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包括羚羊角、桔梗、薄荷、甘草等。

*小儿羚羊散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止咳化痰的功效。

*小儿羚羊散适用于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小儿羚羊散口服,一般一次1-2包,每日两次,5天为一个疗程。

*小儿羚羊散不良反应少,偶见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

*小儿羚羊散禁忌症:孕妇、哺乳期妇女、对本品过敏者禁用。第六部分疗效评价:主要疗效指标为临床治愈率关键词关键要点【疗效评价】:

1.主要疗效指标为临床治愈率,即患儿症状消失、体征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且随访期间未复发。

2.次要疗效指标包括症状改善率、体征改善率和实验室检查改善率,分别反映患儿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情况。

【症状改善率】:

小儿羚羊散的临床疗效多中心研究

疗效评价

主要疗效指标

临床治愈率

临床治愈率是指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且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

次要疗效指标

症状改善率

症状改善率是指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体征改善率

体征改善率是指治疗后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

实验室检查改善率

实验室检查改善率是指治疗后实验室检查指标(如血常规、尿常规)明显改善。

疗效评价方法

临床治愈率

*根据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判断。

*符合以下标准的病例判定为临床治愈:治疗后所有症状和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

症状改善率

*根据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症状改善程度分为:完全消失、明显改善、轻度改善和无改善。

*症状改善率=(完全消失+明显改善)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体征改善率

*根据治疗前后患者体征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体征改善程度分为:完全消失、明显改善、轻度改善和无改善。

*体征改善率=(完全消失+明显改善)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实验室检查改善率

*根据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进行评估。

*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程度分为:正常、明显改善和无改善。

*实验室检查改善率=(正常+明显改善)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依据主要疗效指标(临床治愈率)和次要疗效指标(症状改善率、体征改善率、实验室检查改善率)的综合评价。

*疗效分为:优良、有效、无效。

*优良:临床治愈率≥90%,且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改善率均≥90%。

*有效:临床治愈率≥70%,或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改善率≥90%。

*无效:临床治愈率<70%,且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改善率均<90%。

统计学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疗效指标进行分析。

*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差异。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七部分安全性评价:记录并评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关键词关键要点【不良反应的监测和记录】

1.准确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是否与药物有关等相关信息。

2.认真记录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诱发因素、处理措施和结局等信息。

3.定期对不良反应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特点。

【不良反应的评估和处理】

安全性评价

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是衡量药物安全性的一项重要指标。本研究中,不良反应的记录和评价遵循以下原则:

记录不良反应

*收集方式:研究者通过患者访视、查阅病历、与家长沟通等方式收集不良反应信息。

*记录内容:不良反应的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症状或体征

*严重程度(轻微、中度、重度)

*与药物治疗的关系(可能的、可能的、相关的)

*持续时间

*处理措施

*结果

评价不良反应

*严重程度分级:根据不良反应对患者健康造成的影响进行分级,分为轻微、中度、重度三级。

*与药物关系的判定:评估不良反应与药物治疗之间的因果关系,判定为可能的、可能的或相关的。

*安全性结论:根据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与药物治疗的关系等因素,综合评价药物的安全性。

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研究共纳入650例患者,完成治疗622例。治疗期间,共有10例患者(1.6%)报告不良反应,其中9例为轻度不良反应,1例为中度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类型

报告的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包括腹痛(4例)、腹泻(3例)、恶心(2例)。此外,还报告了1例荨麻疹。

严重程度

所有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或中度,无重度不良反应发生。中度不良反应为1例荨麻疹,经抗组胺药治疗后缓解。

与药物关系

经评估,10例不良反应中有6例(60.0%)被判定为与小儿羚羊散治疗可能相关,4例(40.0%)被判定为与治疗无关。

安全性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小儿羚羊散治疗的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绝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度。与小儿羚羊散治疗可能相关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严重程度轻微,可自行缓解或经简单治疗后缓解。因此,本研究证实小儿羚羊散在推荐剂量下使用时,安全性是可接受的。第八部分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关键词关键要点SPSS软件在小儿羚羊散临床疗效多中心研究中的应用

1.SPSS软件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统计分析软件,广泛应用于医学、药学、心理学等领域。

2.在小儿羚羊散临床疗效多中心研究中,SPSS软件主要用于数据录入、数据清洗、统计分析和结果展示。

3.SPSS软件可以对数据进行各种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