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兴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宜宾市兴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宜宾市兴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宜宾市兴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宜宾市兴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0本试卷共6页,2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第I卷选择题(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A.牛奶被喝进胃中 B.氧气进入肺泡腔C.肌肉注射胰岛素 D.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凡是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的物质都是能进入内环境的物质。【详解】A、牛奶经食道进入胃中,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能看作进入内环境,A错误;B、氧气进入肺泡,还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能看作进入内环境,B错误;C、肌肉注射胰岛素,是把胰岛素注射到组织液中,组织液是内环境的组成,可以看作进入内环境,C正确;D、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能看作进入内环境,D错误。故选C。2.下列选项描述的变更属于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变更的是()A.喝了果醋后胃液pH下降B.感冒发烧,细胞外液温度上升C.进食过咸的食物导致口腔上皮细胞皱缩D.一次性喝水过多,导致尿液增加,尿液渗透压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整”应驾驭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整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整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整。【详解】A、胃液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细胞外液的温度属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B正确;C、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尿液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B。3.下列关于神经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A.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加快,大部分血管收缩,膀胱缩小B.有效刺激强度越大,神经纤维产生的动作电位越大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须要线粒体供应能量D.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存在着限制同一生理活动的中枢【答案】D【解析】【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更,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整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详解】A、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削减,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人体在正常状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A错误;B、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与有效刺激强度的大小无关,B错误;C、神经递质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过程不须要线粒体供应能量,C错误;D、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存在着限制同一生理活动的中枢,如脑和脊髓中都有限制排尿反射的中枢,D正确。故选D。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证据和结论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绝灭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推想其行为特点B.人和鱼的胚胎发育阅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这可以用人与鱼有共同祖先来说明C.鲸的鳍和鲨鱼的鳍有类似的外形和功能,说明二者有共同的祖先D.不同生物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的差异大小,揭示了不同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具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探讨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依次,说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洁到困难,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他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像的阶段。【详解】A、化石是生物进化最干脆,最有力的证据,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绝灭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推想其行为特点,A正确;B、人和鱼的胚胎发育阅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这说明人与鱼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即可以用人与鱼有共同祖先来说明,B正确;C、比较解剖学认为不同种生物结构上具有共同点,但由于适应不同环境,出现了形态和功能上的差异,因此鲸的鳍和鲨鱼的鳍有类似的外形和功能,不能说明二者有共同的祖先,C错误;D、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提示不同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其差异的大小则揭示了不同生物种类亲缘关系的远近,D正确。故选C。5.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列与适应及其形成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适应就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不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C.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胜利地生存和繁殖后代D.适应具有相对性,根本缘由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更之间的冲突【答案】D【解析】【分析】适应性是生物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经典的说明就是达尔文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也就是说生物在长时间地与环境的相互选择中形成的一种和环境相适应的特性。【详解】A、适应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即是生物的结构特性与环境的适应性,也包括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A错误;B、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B错误;C、适应具有相对性,一方面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可能由于环境突然变更,而成为不利变异,从而导致过早死亡,不能繁殖后代;另一方面变异照旧是有利的,但由于意外死亡(病亡、被捕食等),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不都能胜利地生存和繁殖后代,C错误;D、适应相对性的根本缘由是由于遗传物质的稳定性确定的性状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更之间的冲突,D正确。故选D。6.缩手反射是一个典型的简洁的多元反射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缩手反射离不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B.缩手反射可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C.抽血时缩手反射未发生说明神经中枢损伤D.缩手反射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答案】A【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加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整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需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详解】A、缩手反射是一个反射活动,离不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A正确;B、缩手反射可以使机体更灵敏、有预见性地对变更作出应对,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并非使机体有更强的预见性,B错误;C、抽血时缩手反射未发生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而非神经中枢受损,C错误;D、缩手反射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错误。故选A。7.下列有关水盐平衡调整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量饮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削减B.食物过咸时血浆渗透压上升,醛固酮分泌增加C.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均可以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D.水盐平衡主要通过调整尿量和尿的成分来实现【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整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取增加→尿量削减。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削减→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取削减→尿量增加。【详解】A、大量饮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削减,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取削减,尿量增加,A正确;B、食物过咸时血浆渗透压上升,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取,食物过咸时血钠增加,醛固酮分泌削减,B错误;C、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取,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取钠离子,C正确;D、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和激素的调整下,通过调整尿量和尿的成分共同完成的,D正确。故选B。8.在欢乐触觉的探讨过程中,探讨人员发觉了一种关键的神经肽PROK2(一种信息分子)和一种特地的神经通路。无PROK2的小鼠不能感觉到欢乐触觉,但能接着对瘙痒和其他刺激作出正常反应。上述实例说明PROK2()A.对应的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B.可能是神经递质,活性高、作用广C.可在多个神经通路中传递信息D.不参加瘙痒反应,说明体液调整很精确【答案】A【解析】【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球形膨大,形成突触小体,内有大量突触小泡,小泡内贮存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末梢释放的、具有传递信息功能的特殊化学物质。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相应递质相结合的受体蛋白。【详解】A、神经肽PROK2是一种信息分子,与相应的受体蛋白结合传递信息,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A正确;B、神经肽PROK2只存在于一种特地的神经通路,可以推想是一种神经递质,活性高,作用专一性,参加形成欢乐触觉的形成,不参加瘙痒和其他刺激反应的形成,B错误;C、神经肽PROK2参加一种特地的神经通路,题干没有说明有参加其他神经通路,C错误;D、神经肽PROK2不参加瘙痒反应,说明神经调整很精确,D错误。故选A。9.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我们要追求健康、绿色、品质的生活。毒品可卡因是一种神经中枢类兴奋剂,能作用于神经递质多巴胺(DA)的转运体,降低DA的回收速率从而使神经系统处于持续兴奋状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卡因通过阻断多巴胺的回收,使吸毒者产生持续的愉悦感B.若常常吸食可卡因,会使机体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增多C.兴奋剂可使神经系统、心脏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而损害器官的功能D.长期大剂量服用可卡因后突然停用可能会出现抑郁等不良症状【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递质有两种类型,即兴奋型和抑制型,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的受体可存在于神经细胞、肌细胞、腺体细胞等细胞膜上。由于神经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详解】A、分析题意,毒品可卡因是一种神经中枢类兴奋剂,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使突触间隙多巴胺不会被转运载体运回细胞,进而引起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A正确;B、长期吸食可卡因,机体可通过负反馈调整削减多巴胺受体数量,B错误;C、正常状况下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或重吸取,避开机体持续兴奋或抑制,而兴奋剂可使神经系统、心脏长时间兴奋而损害器官的功能,C正确;D、对于长期大剂量运用可卡因的患者,不应立即停药,应缓慢削减药量,避开患者出现抑郁、焦虑悲观、乏累失眠、厌食等症状,D正确。故选B。10.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限制作用的是A.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B.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C.意识丢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限制,意识复原后可限制D.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属于人脑的高级机能,与低级中枢无关,A错误;缩手反射是由脊髓限制的低级反射,与高级中枢无关,B错误;排尿的初级中枢是脊髓,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所以意识丢失不能限制排尿,意识复原能够限制,说明脊髓的活动受大脑皮层限制,C正确;人类语言活动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与低级中枢无关,D错误。故选C。11.内分泌系统是由相对独立的内分泌腺以及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共同构成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可以调整水盐代谢B.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均可接受垂体分泌的相关促激素的调整C.下丘脑可通过神经递质或激素调控某些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D.小肠黏膜上有众多内分泌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调整过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确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削减。甲状腺激素、性激素都存在分级调整和反馈调整。【详解】A、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取,进而调整水盐代谢,A正确;B、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性腺均可接受垂体分泌的相关促激素的调整,但胰岛干脆受下丘脑发出神经的支配,不行接受垂体分泌的相关促激素的调整,B错误;C、下丘脑可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作用到肾上腺髓质,使其释放肾上腺素,也可以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到垂体,使其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控甲状腺激素合成并分泌,因此下丘脑可通过神经递质或激素调控某些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C正确;D、小肠黏膜上有众多内分泌细胞,如某些内分泌细胞可分泌促胰液素,D正确。故选B。12.用脊蛙(去脑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试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视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刺激部位反应破坏前破坏后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右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不行能是()A.感受器和效应器 B.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C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D.传入神经和效应器【答案】C【解析】【分析】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反射活动须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假如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详解】由题中表格信息可知,缩腿反射弧有4个:①左后肢感受器→左后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左后肢传出神经→左后肢效应器;②左后肢感受器→左后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右后肢传出神经→右后肢效应器;③右后肢感受器→右后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右后肢传出神经→右后肢效应器;④右后肢感受器→右后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左后肢传出神经→左后肢效应器。破坏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若被破坏的结构是感受器或传入神经,那么刺激右后肢,左后肢应收缩,与题干反应不符,所以被破坏的部分不行能是感受器和传入神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学习了“促胰液素的发觉”的相关的科学史,你认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①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觉的第一个激素,由胰腺分泌②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③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④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整⑤干脆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A.②③④ 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 D.①②③【答案】A【解析】【分析】促胰液素的发觉:沃泰默:①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内,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②干脆将稀盐酸注入血液中,则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③切除通向小肠的神经,只留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则仍能促进胰液分泌。说明:这是一个特殊固执的神经反射。斯他林、贝利斯:剪下一段小肠,刮下黏膜,将黏膜和稀盐酸混合加砂子磨碎制成提取液,再将提取液注入狗静脉,发觉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说明:黏膜分泌了化学物质为“促胰液素”。【详解】①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觉的第一个激素,由小肠黏膜分泌,①错误;②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②正确;③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③正确;④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整,④正确;⑤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分泌,干脆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不会引起促胰液素的分泌,不会引起胰液增加,⑤错误。综上②③④正确。故选A。14.胰岛素依靠型糖尿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削减,胰岛素含量低、血糖含量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可以催化血糖转化为糖原,使血糖降低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上升C.血糖水平是调整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重量保持在正常水平泌的最重要因素D.糖尿病人必需刚好口服胰岛素,使血糖含量保持在正常水平【答案】C【解析】【分析】血糖平衡的调整:(1)胰岛素的作用:①促进各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取;②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③促进肝脏、肌肉组织合成糖原;④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⑤抑制肝糖原的分解;⑥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详解】A、胰岛素属于激素,具有调整血糖的作用,并没有催化作用,A错误;B、胰岛素是动物激素,不是通过胰腺导管排放到消化道,而是弥散进入组织液,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B错误;C、血糖调整的主要方式是激素调整,血糖浓度的变更干脆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因此血糖水平是调整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C正确;D、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多肽类激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必需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不能口服,会被消化酶消化失去效用,D错误。故选C。15.关于外周神经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外周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B.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含有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C.脊神经有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四肢,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D.脑神经与脑相连,共12对,分布在头面部,没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主管接收、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四周部分,叫四周神经系统,其中脑神经共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脊神经共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此外,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详解】A、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四周部分,叫外周神经系统,A正确;B、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B正确;CD、脑神经共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脊神经共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C正确,D错误。故选D。16.如图为排尿反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婴儿无意识尿床,限制其排尿的中枢位于eB.神经递质由d释放作用于e不须要经过内环境C.成年人在医院尿检时虽无尿意但能主动排尿,该过程调整中枢有e和gD.排尿时机体主要通过副交感神经限制逼尿肌收缩,使膀胱缩小【答案】B【解析】【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膀胱壁是感受器、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脊髓是低级中枢,逼尿肌属于效应器。【详解】A、婴儿无意识尿床是非条件反射,由脊髓当中的低级中枢限制,即婴儿无意识尿床的排尿中枢位于脊髓e,A正确;B、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扩散到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突触间隙是组织液,属于内环境;d是传出神经,其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c逼尿肌(效应器),须要经过内环境,B错误;C、成人能有意识地限制排尿,其缘由是成人限制排尿的初级中枢在脊髓,但它受大脑限制。故成年人在医院尿检时虽无尿意但能主动排尿,该过程调整中枢有e和g,C正确;D、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逼尿肌收缩、膀胱内括约肌松弛,促进排尿;故排尿时机体主要通过副交感神经限制逼尿肌收缩,使膀胱缩小,让尿液排出,D正确。故选B。17.苍老与人体的免疫系统有关。科研人员在苍老的人体大脑中,发觉细胞毒性T细胞与神经干细胞接触后,会引起神经干细胞表面干扰素-γ(一种细胞因子,由帮助性T细胞分泌)的受体增多,神经干细胞分裂增殖实力减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毒性T细胞作为抗原刺激神经干细胞合成干扰素-γ受体B.帮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只能作用于B细胞C.干扰素-γ通过干脆参加代谢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增殖D.免疫细胞能入侵大脑,使神经元的产生削减【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帮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参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详解】A、细胞毒性T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不能作为抗原刺激神经干细胞合成干扰素-γ受体,A错误;B、帮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作用于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B错误;C、干扰素-γ属于信号物质,不能干脆参加代谢,C错误;D、由题目信息“细胞毒性T细胞与神经干细胞接触后,会引起神经干细胞表面干扰素-γ(一种细胞因子,由帮助性T细胞分泌)的受体增多,神经干细胞分裂增殖的实力减弱”可推出免疫细胞能入侵大脑,使神经元的产生削减,D正确。故选D。18.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为单链RNA病毒,2024年初在全国各地引起传染性疾病。该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发人体内发生免疫反应,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病毒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增殖 B.通过细胞免疫能彻底杀死该种病毒C.人体有三道防线反抗该种病毒的攻击 D.体液免疫中浆细胞能增殖、分化产生抗体【答案】C【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需借助于活细胞才能代谢和繁殖。常见的病毒有:艾滋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等。病毒只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不含有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各种酶和场所;病毒进入细胞后,利用自己的核酸作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酶、场所、能量合成自己所需的核酸和蛋白质。【详解】A、病毒必需寄生在特定的活细胞中,该种病毒在人体细胞内增殖,A错误;B、细胞免疫只能使被病毒侵染的靶细胞裂解,不能彻底杀死该种病毒,B错误;C、人体内有三道防线,第一道和其次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都可以反抗该种病毒,C正确;D、浆细胞可产生抗体,但不能增殖,D错误。故选C。19.某爱好小组欲探讨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试验。图1电表左端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侧,右端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内侧;图2电表两端均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电表连接方式可以测量出静息电位的大小B.若兴奋传递到图1的A点,则电表指针会指向左侧C.若给图2相宜刺激,电表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若在C、D的中点处赐予相宜刺激,则指针不发生偏转【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分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详解】A、静息电位是指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具有电位差,故只有一电极置于膜内,一电极置于膜外才能测得膜内外的电位差,图1电表连接方式可以测量出静息电位的大小,A正确;B、若兴奋传递到图1的A点,A的外侧和B内侧均表现为负电位,无电位差,不能偏转,B错误;C、若给图2相宜刺激,兴奋先后到达D、C两处,电表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正确;D、若在C、D的中点处赐予相宜刺激,兴奋同时到达CD两处,则指针不发生偏转,D正确。故选B。20.某试验小组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相宜浓度的细胞培育液中,并用不同的强度刺激神经纤维,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变更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缘由B.刺激I比刺激Ⅱ产生的动作电位值大C.ce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适当提高培育液中Na+浓度,a点下移,c点上移【答案】C【解析】【分析】静息电位的产生缘由是K+通道开放,K+外流,使神经纤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产生缘由是Na+通道开放,Na+内流,使神经纤维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图中,ab段表示去极化,bc表示反极化,发生Na+内流,cd段表示复极化,发生K+外流。【详解】A、静息电位的产生缘由是K+通道开放,K+外流,使神经纤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K+的大量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缘由,A错误;B、由题图可知,刺激Ⅱ刺激强度小,没有产生动作电位,神经纤维还是处于静息电位,B错误;C、由题图可知,ce段复原静息电位,K+外流;故ce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D、静息电位与K+有关,动作电位与Na+有关;适当提高培育液中Na+浓度,a点不动,c点上移,D错误。故选C。第II卷非选择题(60分)21.人体多数细胞不能干脆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须要通过内环境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下图表示人体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部分过程,其中a、b、c表示构成内环境的几种体液。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的体液中,[_______](填字母编号)是人体内大多数细胞干脆生活的环境。(2)通过静脉滴注药物治疗疾病时,药物首先进入的体液是[_______](填字母编号),组织细胞干脆从[_______](填字母编号)获得药物。(3)一般状况下,体液c中的氧浓度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组织细胞内的氧浓度。氧分子从红细胞中到肌肉组织细胞中被利用的过程至少须要穿过_______层生物膜。(4)血浆可以通过_______渗出进入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成分上的区分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答案】(1)c(2)①.a②.c(3)①.大于②.6(4)①.毛细血管壁②.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解析】【分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双向渗透,组织液可以形成淋巴液,淋巴液可以进入血浆。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氧气靠自由扩散运输,线粒体的氧浓度最低,外界氧浓度最高。【小问1详解】人体内大多数细胞干脆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通过图推断,a是血浆,b是淋巴液,c是组织液。【小问2详解】静脉滴注的药物干脆进入人体的静脉,也就是进入a血浆中。组织细胞干脆生活的环境是c组织液。【小问3详解】组织细胞中的氧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来自于组织液,说明组织液中的氧浓度大于组织细胞中的氧浓度。氧分子从红细胞到肌肉组织被利用须要穿过红细胞膜(1层膜)、毛细血管(1层细胞2层膜)、肌肉细胞膜(1层膜)、线粒体膜(2层膜),共6层膜。【小问4详解】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进入细胞间成为组织液,二者成分相近,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区分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22.科学探讨发觉,来自海兔鳃部的喷水管皮肤感受器的感觉信息沿传入神经传导,传递给了一个运动神经元,然后激活肌肉收缩产生缩鳃动作。当喷水管重复受到和顺的喷水刺激时,缩鰓反射的幅度越来越小,即产生习惯化。对已产生习惯化的海兔,用短暂电流刺激其头部皮肤,再用水流刺激喷水管,结果产生的缩鳃反射比只用水流刺激喷水管猛烈,即产生去习惯化。相关结构及发朝气制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缩腮反射是在______的参加下,对喷水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图中缩鳃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2)若人为刺激a上某点,则c上__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出电位变更。(3)对于海兔重复受到和顺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的缘由,科研人员探讨发觉,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即突触1)传递减弱或受阻所致。若从突触前膜考虑,突触1传递受阻缘由可能是______;若从突触后膜考虑,突触1传递受阻缘由可能是______。(4)据图分析,用短暂电流刺激其头部皮肤,再用水流刺激喷水管,产生去习惯化的缘由是______。【答案】(1)①.中枢神经系统②.传出(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鳃(2)不能(3)①.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削减②.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降低或受体数目削减(4)短暂电流作用于头部皮肤时,神经元L29兴奋通过突触2传递兴奋给感觉神经元,再受到喷水刺激后,效果叠加,最终引起感觉神经元兴奋时其轴突末梢释放出更多的神经递质,解除了习惯化【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须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详细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小问1详解】神经调整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加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更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所以缩腮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加下,对喷水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图中缩鳃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末梢以及所支配的鳃肌。【小问2详解】分析题图,突触1兴奋传递的方向是由a→b的,突触2兴奋传递的方向是由c→a的,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故若人为刺激a上某点,则c上不能检测出电位变更。【小问3详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靠神经递质进行,须要与受体结合后起作用,科研人员探讨发觉,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即突触1)传递减弱或受阻所致。若从突触前膜考虑,突触1传递受阻缘由可能是感觉神经元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的量削减;若从突触后膜考虑,突触1传递受阻缘由可能是突触后膜(运动神经元膜)上相应受体数目削减或相应受体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减低。【小问4详解】据图分析,短暂电流作用于头部皮肤时,神经元L29兴奋通过突触2传递兴奋给感觉神经元,再受到喷水刺激后,效果叠加,最终引起感觉神经元兴奋时其轴突末梢释放出更多的神经递质,解除了习惯化。23.乳腺癌细胞在肺部增殖形成肿瘤的过程称乳腺癌肺转移。我国科研人员发觉某些乳腺癌患者癌细胞中高表达的Lin28B特异性影响乳腺癌肺转移,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1)在乳腺癌肺转移前,乳腺癌细胞脱落的碎片携带癌细胞特异性抗原。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在_________作用下,细胞毒性T细胞_________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进一步识别并杀死转移到肺部的肿瘤细胞,实现免疫系统的_________功能。(2)为探讨Lin28B高表达对乳腺处肿瘤生长及乳腺癌肺转移的影响,进行如下试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乳腺癌细胞和高表达Lin28B的乳腺癌细胞,将其分别注入甲、乙两组正常小鼠的乳腺中,35天后检测小鼠乳腺中肿瘤的体积和重量,90天后检测小鼠中乳腺癌肺转移率,结果如下表。组别肿瘤体积(mm3)肿瘤重量(g)肺转移率(%)甲组2731.800乙组2651.7460%试验结果表明在乳腺肿瘤处高表达Lin28B对乳腺处肿瘤的生长及乳腺癌肺转移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3)上述试验中乙组小鼠在移植乳腺癌细胞21天后,中性粒细胞在肺部聚集增多。抗体A为正常小鼠体内的抗体,抗体B特异性结合中性粒细胞表面的抗原,可清除中性粒细胞。选用小鼠做如下①②③④四组试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试验中选用的抗体A不能与_________特异性结合。试验结果说明在Lin28B高表达条件下,中性粒细胞只在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具有促进乳腺癌肺转移的作用,推断的依据是_________。(4)在不同的细胞因子环境中,中性粒细胞可转化为抗肿瘤N1表型或促肿瘤N2表型。探讨发觉乳腺肿瘤处Lin28B高表达时,肺部的中性粒细胞向N2表型转化,使中性粒细胞表面的PD-L2表达增加,PD-L2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增殖,从而使得免疫系统不能清除乳腺癌细胞,癌细胞在肺部大量增殖。基于以上探讨,为进一步明确“乳腺肿瘤处高表达的Lin28B促进乳腺癌肺转移的机制”,提出一个新的探讨方向_________。【答案】(1)①.细胞因子②.增殖分化③.免疫监视(2)对乳腺肿瘤生长无显著影响,提高了乳腺癌肺转移率

(3)①.)中性粒细胞(乳腺癌细胞)②.②组肺部癌细胞位点显著低于①组,④和③组肺部癌细胞位点无显著差异(4)乳腺肿瘤处高表达的Lin28B导致中性粒细胞在肺部发生N2转化的分子机制或细胞水平的变更(合理即可)【解析】【分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一、免疫防卫:指机体反抗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疼惜功能。二、免疫自稳:指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机能。三、免疫监视:即免疫系统刚好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疼惜功能。【小问1详解】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使细胞毒性T细胞被激活,同时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呈递给帮助性T细胞,使其释放细胞因子;细胞毒性T细胞在两者的作用下分裂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杀死转移到肺部的肿瘤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小问2详解】甲组的乳腺中注入了乳腺癌细胞,乙组的乳腺中注入了高表达Lin28B的乳腺癌细胞,结合表格可知,甲乙的肿瘤体积、肿瘤重量差别不大(或比甲小),但是乙组的肺转移率很高,因此高表达Lin28B不影响肿瘤的生长,但是能促进乳腺癌肺转移。【小问3详解】抗体A为正常小鼠体内的抗体,结合题干及图2结果(①③组注射抗体A的中性粒细胞没有变更)可知,抗体A不能与中性粒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结合图2结果可知,②组在第14天注射抗体B,中性粒细胞被抗体B结合,其肺部癌细胞位点数明显少,而④组是第35天注射抗体B,中性粒细胞被抗体B结合,其癌细胞肺部癌细胞位点数与①③两组一样,说明在Lin28B高表达条件下,中性粒细胞只在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具有促进乳腺癌肺转移。【小问4详解】基于以上探讨,为进一步明确“乳腺肿瘤处高表达Lin28B促进乳腺癌肺转移的机制”,新的探讨方向为:乳腺肿瘤处高表达的Lin28B导致中性粒细胞在肺部发生N2转化的分子机制或细胞水平的变更。【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系统的功能,要求学生有确定的理解分析实力。24.如图是人体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A液、B液和C液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内环境稳态是指________等方面的相对稳定。(2)正常人血浆的pH为____,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_____等物质有关。(3)若某人长期养分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_________(填“A液”“B液”或“C液”)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4)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_______等系统。(5)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__________等系统。【答案】(1)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2)①.7.3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