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统编教材中程度性叙述(中国史部分)知识整合_第1页
2025届高考统编教材中程度性叙述(中国史部分)知识整合_第2页
2025届高考统编教材中程度性叙述(中国史部分)知识整合_第3页
2025届高考统编教材中程度性叙述(中国史部分)知识整合_第4页
2025届高考统编教材中程度性叙述(中国史部分)知识整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缘起:有一位历史特级教师曾经说过,历史高考所有选择题都是程度性选择题。实事上程度性表述在高考选择题中运用广泛,地位重要。而很多学生对教材中有关程度性表述难以把握精准,所以特意把统编材料中关于程度性表述,将纲要和三本选择性必修融合,分历史阶段进行整理。统编教材中关于程度性表述(纲要和选必融合):中国史部分先秦时期(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序号时间程度性表述1约一万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2约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辽河上游红山文化,长江下游良渚文化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3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这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4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时代,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5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6商朝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7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8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9商周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10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11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12商朝时,城市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至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13春秋战国以前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14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1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16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17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18春秋战国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19“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20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21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22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23战国以后出现了大量铁农具的范。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24战国-西汉《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25先秦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序号时间程度性表述1秦朝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形成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2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3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也就是要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作为田赋。4公元前209年在陈胜、吴广领导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5文景时期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6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为巩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7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8为了加强集权,设立中朝,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9中央官学之外,还有自汉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官学。10汉朝对外已打通了陆海两个通道。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11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2东汉初期至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13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14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来,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15两汉时期积功劳为官和征辟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16秦汉到隋唐时期秦汉到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17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中国早期的书籍是用竹片或木板作书写材料的简策和用缣帛作书写材料的帛书,盛行于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19东汉晚期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20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21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序号时间程度性表述1三国(220-280)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局面,随后西晋短暂统一。2魏国国力较强,在三国鼎立局面中略占上风。蜀、吴两国则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3316年西晋亡灭后,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4东晋(317-420)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他们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弱。5东晋南朝(317-589)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6东晋南朝之交(420前后)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但随后在军事上渐处下风,又退回到淮水一线。7陈朝(557-589)只能保有长江以南,上游又丢掉了四川和荆襄,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覆亡大局已定。8北方十六国(316-439)北方少数民族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9383年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曾经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10北魏孝文帝改革(471-499)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11曹魏到西晋(220-316)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12魏晋(220-420)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律令儒家化是最重要的变化。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13魏晋南北朝(220-589)东汉末兴起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佛教在中国盛行,也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作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14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虽然曹魏、西晋、北朝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但大都流于形式。15地方行政制度也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16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17当铺兴起18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19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此后,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20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21东晋(317-420)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他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他的代表作。22北朝(439—581)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23南北朝以来(420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24东晋后期和南朝(5-6世纪)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隋唐五代十国时期(581年-960年)序号时间程度性表述1589年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2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3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的修行比较简便,易于传播,对后世影响最大。4唐玄宗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5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6唐玄宗后期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7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这种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8780年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9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10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11唐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12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13唐朝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14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15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不过,受田不足是较普遍的。16《唐律疏议》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如对儒家伦理中的“孝”特别重视,要求维护“孝”的伦理的相关律文有数十条之多。17医学家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它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且有许多创新。18大唐开元礼》分吉、宾、军、嘉、凶五礼,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19边疆、内地各民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交融局面。20唐朝的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21中国佛教的发展也影响到周边国家。对日本等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贡献。22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23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期。24三省六部制确立,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25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26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27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28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当时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29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辽宋夏金元时期(916年-1368年)序号时间程度性表述1宋初统治者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成功地维护了政权的稳定。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但“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31004年通过“澶渊之盟”,北宋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基本安定。4北宋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5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6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7自北宋起形成惯例,新铸铜钱上统一铸印当时的年号,如宋朝的“淳化元宝”“崇宁重宝”8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9北宋吕大钧兄弟是乡约的创造者,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10宋朝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11宋朝因北方陆路交通阻隔,海路转趋发达,不仅恢复了唐朝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又开辟了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12宋朝以后,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13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理学从北宋周敦颐开始,到南宋朱熹集大成。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逐步确立统治地位,14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15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16宋朝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17宋朝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18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19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20从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21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22宋元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23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24印刷业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25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26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27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元朝则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28宋代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29元朝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30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31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32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广泛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33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34元朝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通畅。35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在北方征丁税、地税,在南方征夏税、秋粮。36元朝以后,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37元朝漕运和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38蒙古西征还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由东向西迁徙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蒙古军队。大批移民自西东迁,进入中国中原地区。他们来自不同地域,说着不同的语言,被称为“色目人”,意即各色名目的人。蒙古西征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39元朝存在民族矛盾,但不同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加强。40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加上大一统带来的稳定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411314年恢复了科举制,但仍然时断时续。元朝科举录取人数不多,科举出身者在官员队伍中的人数比例也不高。元朝的官员选拔,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42元朝建立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序号时间程度性表述1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2明成祖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从此,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形成,称“内阁”,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3明成祖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4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5明朝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6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7明朝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8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9以李贽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10明朝比较而言,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11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12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13明朝时,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现存的明清民居类型主要有北方的窑洞、四合院,南方的徽派民居、福建土楼等。14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15明清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16在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的背景下,明清的小说和戏曲取得了重要成就。17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18元、明、清时期,随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和手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兴盛。19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20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21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22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2316—18世纪,在西学传入中国的同时,中华文化在欧洲也得到传播。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24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25康乾盛世形成了奏折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26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27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28清朝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291689年,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30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311741年,统计全国人口达到1.4亿,到1840年已增至4.1亿。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加上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32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民间船只出海贸易,更在严厉禁止之列。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33在西南,沿袭土司制度,后来逐渐进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34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35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36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后,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37鸦片战争前,玉米的种植已遍布全国。马铃薯和甘薯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38除传统借贷关系外,资本性借贷也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晚清前期(1840年-1894年)序号时间程度性表述119世纪40年代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2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两次鸦片战争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把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在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5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西医院校也建立起来。它们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6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推广自来水、改善食品卫生状况、处理垃圾与粪便等,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7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8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9《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101856年太平军北伐、西征,占领湖北、江西、安徽的许多地方,军事上达到鼎盛,但领导集团日渐腐败。111851年-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12洋务运动时期(1861年-1895年)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13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1419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后来,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也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15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1872年开业的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和1876年开始筹办的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股票。16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17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18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19晚清时,政府开始铸造银元。晚清后期(1894年-1911年)和民国前期(1912年-1927)序号时间程度性表述11894年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孙中山首先兴起反清革命的大旗。21895年《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3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虽未送达光绪皇帝,但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41897年创办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其业务范围包括收寄信函、明信片、包裹和办理汇兑等。51898年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6京师大学堂创建于戊戌维新运动中,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主导新式教育的推进,采取分科教育的方式。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71898-1901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也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81900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91901年《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01901-191“新政”的内容与戊戌维新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颇多相似,但更为广泛深入。清末新政的一些措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很快革命爆发了。111904年自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以来,中国出现了大量小学堂和中学堂,这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121905年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废除科举制度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13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有吸收了中国服装剪裁方法的“自由”套装,有杂糅了日本和服样式的午茶便装。这些服装大胆采用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14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这些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15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16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171912年-1919年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18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尽管由于南京临时政府仅存在数月,文官选拔制度基本停留在纸面上,但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19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20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21民国早期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穿着方便,同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22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这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23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就任正式大总统后,袁世凯先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此后,政党政治名存实亡。241915年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也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251916年起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收藏,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26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得到广泛响应。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27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从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的,北京与上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28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291924年1月在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大会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30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11927年4月-7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失败。民国后期(1927年-1949年)序号时间程度性表述1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21928年张作霖之子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3民国时期国民政府通过这些措施﹐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4中华民国建立后,无论是南京临时政府,还是后来的国民政府,都陆续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但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5民国后期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除了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61927年8月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71927年10月,毛泽东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8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此后又颁布一系列法规。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不同于北洋政府的相关法规,《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91931年九一八事变。这一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日本对东北三省的大规模侵略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10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111935年1月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21935年一二·九运动。这一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131936年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它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15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161937年中国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17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181937年8月下旬,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19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201937年1937年8月13日到11月中旬,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毙伤日军四万余人,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211937年9月-11月太原会战中的忻口会战历时近一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221938年1月-5月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231938年6月-10月武汉会战结束。这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共毙伤日军近四万人。与此同时,南部重镇广州也被日军占领。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241942年初,以中、美、英、苏为首的26个参加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同盟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25抗战时期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这些壮举,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26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7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28在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上,中国共产党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同时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在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为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在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291945年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30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31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上采取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的办法,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东北、华北、中南、西北等行政区先后建立起来。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32全面内战后国统区财政经济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331946年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同盟坚决反对,拒绝出席。会议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不过是国民党专制统治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34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351948年9月-11月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361948年9月-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37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38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已经破产,资产阶级共和国应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39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国民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金圆券的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各地纷纷拒用金圆券,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于是,国民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仍以失败告终。40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于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建国后改革开放前(1949年-1978年)序号时间程度性表述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建立起来。51978年前中国造船业主要是为国防建设服务,此后逐渐融入市场。6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为新中国建立后开创新型外交指明了方向。7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8到1952年底经过一系列努力,,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9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1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1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起来。大会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它们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121955年亚非会议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13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14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5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161957年经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17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18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由于受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削弱。19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