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南浔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湖州市南浔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湖州市南浔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湖州市南浔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湖州市南浔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质量监测试题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6页,共18题。全卷满分120分(含全卷书写4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机读题用2B铅笔填涂),做在试题卷上无效。作文不能另加附纸。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一起玩转吧!一、日积月累(16分)1.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用正楷书写)(1)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chɑnɡ_________________,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2)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yì_________________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3)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dòu_________________着猫玩。【答案】①.敞②.益③.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宽敞(kuānchang):房屋或场地等宽大开阔。精益求精(jīngyìqiújīng):(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逗着玩(dòuzhewán):指使人感觉有趣,戏耍、逗弄别人,引起人的兴趣的意思。2.古诗文名句默写。(用正楷书写)(1)日月之行,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2)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3)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4)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6)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7)“月”这一意象很受诗人青睐。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就借“月”来传递自己的情思:“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月”来渲染宁静凄寒的边城夜色:“③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若出其中②.潮平两岸阔③.却话巴山夜雨时④.山入潼关不解平⑤.思而不学则殆⑥.非淡泊无以明志⑦.我寄愁心与明月⑧.随君直到夜郎西⑨.回乐烽前沙似雪⑩.受降城外月如霜【解析】【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潼、殆、夜郎、烽”等字词容易写错。3.下面选项中,与交友之道无关的一项是()。A.管鲍之交 B.揠苗助长 C.伯牙绝弦 D.割席断交【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A.管鲍之交:本义指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友情,后来形容朋友之间交情深厚、彼此信任的关系。与交友之道相关;B.揠苗助长:指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与交友之道无关;C.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锺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锺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写出了俞伯牙和锺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与交友之道相关;D.割席断交:讲的是管宁和华歆是一对好朋友,但是他们锄草看到金子之后,管宁选择置之不理,华歆却将其拾起;读书的时候,看见有礼服的人经过,管宁专心读书,华歆却出去观看。管宁觉得他们不是一路人,便割席与华歆断交的故事。比喻朋友之间因志不同道不合而绝交。与交友之道相关;故选B。二、童心永驻(17分)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意大利〕詹尼·罗达利①泰莱莎是一位小巧聪明的姑娘,可爱得就像个玩具娃娃,因此,大家都叫她小泰莱莎。她和爸爸、妈妈、奶奶住在山上的一个乡村里,日子过得非常快活。②一天,爆发了战争。小泰莱莎的父亲被抽去当了兵。结果,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回来。小泰莱莎见妈妈和奶奶整天哭个不停,就好奇地问道:“你们为什么哭呀?”③“我可怜的小泰莱莎,爸爸再也回不来了。”④“那怎么行!”小泰莱莎叫道,“爸爸多好呀,我最最爱他。我马上给国王写封信,让他把爸爸还给我们,我们一步也不能离开爸爸。”⑤“国王是不可能把你爸爸还给我们了,”奶奶说,“国王派他去打仗,现在战争结束了,国王打胜了,但我们却遭受了无可挽救的损失,你的爸爸死了。”⑥“这太不合情理啦!”小泰莱莎气愤地说道,“也太不公平了,简直叫人有点莫名其妙!”⑦“我的孩子,”妈妈说,“等你长大后,你就知道了。”⑧“我什么也不想知道,”小泰莱莎眼含热泪说道,“此外,我也不想再长大了,就让我永远保持这个小小的身材吧。”⑨她的话一点也不假。自从那天起,小泰莱莎果真再也不长了。后来,当她的小伙伴都长成高大、健壮的美丽姑娘,开始为自己缝嫁衣裳的时候,小泰莱莎仍保持着原来那个样子。于是,“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这个绰号,从此就叫开了。⑩后来,小泰莱莎的妈妈由于悲伤过度,加之劳累,得了重病,被送进了医院。这样,家里的一切活儿都压在了年老的奶奶身上了。小泰莱莎每当看到弯着腰的奶奶,吃力地背着木柴朝家里走来时,心中别提是多么地难受了。⑪“我的命真苦啊,”奶奶一边打水一边说,“这一桶一桶的水太重了。唉,小泰莱莎,如果你能快点长大就好啦,也好减轻我的一点负担呀。”⑫小泰莱莎听后,暗地想试提一桶水,可是怎么提也提不起来。⑬“看来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小泰莱莎说,“只有长大一点,但只能长大那么一丁点儿,能帮助奶奶干活就行了。”⑭说来也真怪,她真的就让自己长大了那么一丁点儿,然后就去井边打水。奶奶一见她手提满满一桶水,毫不费力地走进家里,高兴极了,把她亲了又亲。“谢谢你,小泰莱莎,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你再去叉点草料给母牛吃,好吗?今天,我的胳膊很痛,再说,杈子也太重了。”⑮于是,小泰莱莎就跑进她家草房附近的一间牛棚里,双手抓住草杈,但却提不起来,杈子重得就像是铅块似的。“没有办法,”小泰莱莎说,“看来,我还得再长大一点儿。”话音刚完,她真的又长大了一点儿。这样,她就和她以前的女伴们几乎一样高了。⑯后来,奶奶去世了,可妈妈仍在医院里。于是,家中的一切事情又全落到了小泰莱莎的身上了。“看来,我还得再长大一点儿,”小泰莱莎决断地说。于是,小泰莱莎就又长大了一点儿,活儿对她来说,顿时好像也变得轻了。有时她对着镜子,看着自己高大的身躯,不由地又埋怨起自己来:“你怎么这样不坚强,小泰莱莎?你以前不是决心不愿长大的吗?可瞧你现在长得多大,连镜子都快容不下你了。”⑰可是她马上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又埋头干活去了。她想:我是长大了,可我不是为了自己才长大的,因此,我问心无愧。妈妈从医院里回来,小泰莱莎不肯让她做家务事情。现在家中活儿多了,小泰莱莎一个人忙得有点吃力。“没有办法,”她说,“我还得再长大一点儿,这样做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不让妈妈再次病倒。”于是,她又长大了一点儿,现在她可成了村子里最高最漂亮的姑娘之一了。⑱有一天,从山上下来一个全副武装的强盗,他一进村,就凶狠地命令村民赶快交一公斤的金子给他。“一克也不能少!”他威胁说,“否则,我就把你们的住房一个一个地烧掉。”⑲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与他违抗。为了凑齐那一公斤的金子,妇女们慌忙地把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收在一起。香料店的老板娘把她的磅秤推了出来,要称称看搜集的金子是否够一公斤。她一边称,一边不停地向人们说,她借出磅秤,就等于完成了交金子的义务。⑳相反,这时小泰莱莎正在挨家挨户地说服男人们:“快,把大伙联合起来,你们人多,强盗只有一个。”㉑“他虽是一个人,但他有枪呀,”男人们害怕地回答说,“我们看最好还是满足他的要求为妙。”小泰莱莎一听又气又急:“你们到底是男人还是山羊?”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回答。反之,为了不让小泰莱莎看见他们羞得通红的脸,都把脸转向了一边。㉒“既然这样,那好吧,”小泰莱莎说,“我来对付他!”说完,她就跑回家,站在镜子面前大声地叫了起来:“我还要再长大点,我要成为一个巨人。”㉓话音刚落,她果然飞快地长了起来,一直长到她头顶天花板。但她仍不满足,又来到院子里任其成长;当她长到和屋顶一样高的时候,她才停止下来,看了一眼,心中仍不是非常满意。“我应该长得和烟囱一样高!”她决断地说。当她长得和烟囱一样高,心觉满意的时候,才动身去惩罚那个强盗。惩罚行动非常简单。小泰莱莎来到广场上,就朝那个强盗走去。强盗一见有个巨人朝他走来,吓得慌忙丢掉猎枪,拔腿就逃。小泰莱莎向四周看了看,只见大伙正从家门出来,热烈地向她表示祝贺。小泰莱莎一句话没说,转过身子就回家去了。“这一次我长得太多了,”她说,“可有什么办法呢,总不能眼看强盗胡作非为啊!”㉔谁知,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情。小泰莱莎每走一步,她的高大身材就缩短好大一段。到后来,她越缩越小,直至缩到一个中等身材姑娘那么大小了,并且还成了村里最漂亮的一个姑娘。人们一瞧,简直无法相信这会是事实。“小泰莱莎,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啊?”他们问。小泰莱莎高兴地微笑着,一句话也没说。(选自《世界童话名篇欣赏》,有删减)4.下面选项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A.因为小泰莱莎不想要长成美丽的姑娘,所以不肯长大。B.因为小泰莱莎想减轻奶奶的生活负担,所以想要长大。C.因为小泰莱莎不肯让妈妈做家务事情,所以想要长大。D.因为小泰莱莎想帮助全村的人们,所以想要变成巨人。5.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A.我还得再长大一点儿B.我还要再长大点,我要成为一个巨人(1)AB两句看似重复却有变化,这种变化,对小泰莱莎来说意味着什么?(2)请你任选一句进行朗读重音处理,并说明你的理由。6.如果这个故事可以入选教材,你认为编入下面哪个单元比较合适?请简述理由。A单元:《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女娲造人》《寓言四则》B单元:《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7.读完这个故事,你想把这个故事推荐给谁?请从下面选项中选择一项,并说明理由。若你想推荐给其他人,请填写在D选项的横线上,并说明理由。A.小学生B.同龄人C.父母亲D._________________【答案】4.A5.(1)这种变化意味着小泰莱莎真正长大了,富有责任感了。小泰莱莎从关心自家人到关心他人的变化,这是一个人真正长大的标志。(2)示例:我选B,句中的“还要”和“要”重读,这样可以突出小泰莱莎想要长大的愿望强烈,也突出表现小泰莱莎富有责任担当。6.示例(1):我选A单元,因为A单元都是富有想象的名篇,《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也是富有想象的,可以加深同学们对想象作品的认识。示例(2):我选B单元,因为B单元都是跟一个人的成长有关系,《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也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可以加深同学们对成长的认识。7.示例(1):我选A,这是一篇通俗易懂、富有想象又蕴含道理的童话,它很适合小学生阅读,帮助他们建立对成长的认识。示例(2):我选B,这是一篇通俗易懂、富有想象又蕴含道理的童话,它很适合正在成长中挣扎着长大的同龄人,帮助他们走出成长的困惑,勇于承担责任。示例(3):我选C,这是一篇能反映孩子成长真实心理的童话,它可以让父母亲明白孩子的内心,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A.根据第⑤—⑧段的内容可知,小泰莱莎的父亲被派去打仗了,再也回不来了,而当时年幼的小泰莱莎并不知道为什么国王不把父亲还给她,她不想知道现实的残酷,所以不想长大,而不是因为小泰莱莎不想长成美丽的姑娘;故选A。【5题详解】(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句子“我还得再长大一点儿”,是因为她希望减轻奶奶的负担,想要帮奶奶干活,但当她偷偷地试着提水,却根本提不动,于是她许下了想要长大的心愿。她奶奶去世,妈妈还在生病住院,家中的一切活儿便都落在了她身上,为了照顾弟弟,她想要再长高一点。句子“我还要再长大点,我要成为一个巨人”,是小泰莱莎的村子进了强盗,女人们被迫上交财物,而男人们却畏缩不前,不敢与强盗斗争,于是小泰莱莎想要长大一点,长成巨人才能打到强盗,保护村子里的人们。这种变化意味着小泰莱莎真正长大了,富有责任感了。小泰莱莎从关心自家人到关心他人的变化,这是一个人真正长大的标志。(2)本题考查朗读节奏。A句“我还得再长大一点儿”中“还”应重读,B句中“还要”和“要”需重读,这些词语都能突出小泰莱莎想要长大的愿望强烈,也突出表现了小泰莱莎富有责任担当。A句主要表现小泰莱莎的家庭责任感,希望能够帮到奶奶和妈妈;B句主要体现小泰莱莎的社会责任感,她希望能够帮助村子里的人打跑强盗。任意选择其中一句进行分析,围绕小泰莱莎的责任感,言之有理即可。【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主题理解。此题答案不唯一。两个单元都可以,围绕两个单元的主题分析,言之成理即可。A单元的四篇文章分别为童话故事、诗歌、神话故事以及寓言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富于想象的,通过想象的故事去揭示现实的意义,去阐明相关的道理。B单元的四篇文章分别为写人文章、写人文章、叙事文章以及书信。这些篇目都和一个人的成长相关,或成年人的坚守成长,或儿童的成长或父母对孩子的谆谆教导,通过这些内容去阐明成长的意义。示例:B单元。因为B单元都是跟一个人的成长有关系,《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也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可以加深同学们对成长的认识。【7题详解】本题考查拓展运用,开放性题目,分析出这篇童话的特点和适合相关读者阅读的原因,言之成理即可。示例:选B。这是一篇通俗易懂、想象奇特又蕴含道理的童话,它很适合同龄人阅读。我们能够通过故事去感受到主人公的成长变化,进而审视自己的变化,让自己能在挣扎的时候解开困惑,勇于担起自己的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三、阅读调查(15分)◎材料一我国未成年人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摘自《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材料二对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的分析发现,2021年我国14~17周岁青少年课外图书的人均阅读量最大,为13.10本,高于2020年的13.07本;0~8周岁儿童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33本,高于2020年的10.02本;9~13周岁少年儿童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21本,高于2020年的9.63本。综合以上数据,2021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93本,比2020年的10.71本增加了0.22本。(摘自《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材料三对某市初级中学706班学生的阅读调查后发现,706班学生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约为53.7分钟,课外图书的人均阅读量约为6.7本/年。阅读情况调查分析还发现,“我只在老师要求时才读课外书”的学生占比6.12%,“我非常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占比65.3%,“作业那么多,哪有时间看课外书?”的学生占比28.57%。8.下面选项与材料一不相符合的一项是()A.2021年我国9~13周岁少年儿童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为25.48分钟,比2020年的23.26分钟增加了2.22分钟。B.2021年我国14~17周岁青少年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为51.90分钟,比2020年的51.81分钟增加了0.09分钟。C.我国9~13周岁少年儿童和14~17周岁青少年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都呈增长趋势,这表明喜欢阅读的人越来越多了。D.我国9~13周岁少年儿童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虽然比14~17周岁青少年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短,但是,增长速度快。9.根据以上材料推断正确一项是()A.在所有未成年人中,我国14~17周岁青少年在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和课外图书的人均阅读量方面均为最好的。B.我国9~13周岁少年儿童在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和课外图书的人均阅读量方面的增长速度,均比14~17周岁青少年快。C.某市初级中学706班学生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约为53.7分钟,足足高出我国未成年人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的2倍多。D.在所有未成年人中,我国9~13周岁少年儿童在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和课外图书的人均阅读量方面的增长速度最快。10.请你给材料三中认为“作业那么多,哪有时间看课外书?”的学生一些阅读课外书的建议。11.本学期教科书中所涉及的名著阅读书目,你喜欢哪些图书?请写出两三部,并选择其中一部简述你喜欢的理由。【答案】8.C9.B10.首先,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一些篇幅短小的文章;其次,可以有计划的阅读,比如阅读《西游记》时,可以规定自己每天阅读一回;再次,可以利用双休日、寒暑假比较空闲的时间阅读一些大部头的书。11.示例:《西游记》《朝花夕拾》,我喜欢《西游记》的原因如下:一是书中充满着千奇百怪的想象,可以让我尽情畅游在神奇的想象世界中;二是全书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三是故事中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令人难忘;四是这部书所讲的故事很励志,可以让我明白人生要有所追求,要不畏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困难,实现理想。【解析】【8题详解】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C.有误,图表数据只是客观显示出我国9~13周岁少年儿童和14~17周岁青少年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都呈增长趋势,并不能“表明喜欢阅读的人越来越多了”;故选C。【9题详解】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A.有误,结合材料二“0~8周岁儿童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33本,高于2020年的10.02本”的内容可知,材料并未统计0~8周岁儿童人均图书阅读时长,“在所有未成年人中”表述错误;C.有误,结合材料一数据可知,某市初级中学706班学生平均每天阅读时长约为53.7分钟,高出我国未成年人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2倍多”错误;D.有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我国9~13周岁少年儿童在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和课外图书的人均阅读量方面的增长速度最快”;故选B。【10题详解】考查意见建议。解答时,结合“没有时间看课外书”的问题,可从合理规划利用时间,阅读方法选择等角度进行建议即可。示例:按时完成作业人物,每天坚持读课外书30分钟,课外书尽量选名著。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规定好课外读书的时间,一周至少要安排四次,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好几天不读;可采用选择性阅读方法,这样针对性更强,能去粗取精。【11题详解】考查名著识记和语言表达能力。本学期教科书中所涉及的名著阅读书目有:《西游记》《朝花夕拾》《猎人笔记》《镜花缘》《白洋淀纪事》《湘行散记》(前二必读,后四自主阅读)。从中选择一部,说说自己喜欢这本书的理由。答题时我们更熟悉哪一部,更了解哪一部的内容、主题、特色等,就选择哪一篇来写。示例:①我最喜欢《朝花夕拾》,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亦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虽然它所反映的生活场景与我们的时代不同,但它对童年经历的精彩呈现,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其中有快乐,有迷惘,有温暖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这会丰富我们每个人对童年的体验。②我喜欢《西游记》,作品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不远万里、历经劫难,去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在取经的途中,他们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他们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四、真知灼见(18分)论诗(其三)【清】赵翼只眼①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②。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_________________。【注释】①只眼:指独到的眼光和见解。②艺苑:文艺园地,文艺界。漫:随便,随意。雌黄:矿物名,橙黄色,可制颜料。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用雌黄涂掉再写,所以称改易、评论为雌黄。这里指议论是非。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曾参杀人《战国策·秦策二》昔者①曾子处费②,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③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④。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⑤,则慈母不能信也。【注释】①昔者:从前。②处费:住在费地。③同名族者:同名同姓的人。④织自若:照常织着布。⑤疑:怀疑。12.“闻一得三”即“举一反三”,请用这个方法,解释下列“新学的”加点字的意思。序号学过的新学的(1)孔子昔者曾子处费(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有顷焉(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投杼逾墙而走13.请从下面选项中选择正确的一项将赵翼《论诗(其三)》第四句空缺处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A.短长B.长短14.《曾参杀人》一文中对“曾参之贤”没有具体写出,有同学回忆起学过的关于曾子的文字,这些文字能否证明“曾参之贤”?请简述你的理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15.《曾参杀人》一文中曾子的母亲从“织自若”到“其母惧”的过程,说明了什么?16.文言虚词不虚。请反复默读下面的句子,从语气词的角度体会加点字的表达效果。其母尚织自若也。17.读了以上诗文,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相关诗文作答。写出一点即可。【答案】12.(1)古代对男子的尊称(2)一会儿(3)越过13.示例:选A,因为这首诗押“ang”韵。14.示例(1):能。因为每日多次反省自己在为人谋、与朋友交以及学习等方面的问题,这是一个贤能的人才能做到的,这样的反省也会让一个人变得贤能。示例(2):能。这些文字出自《论语》,《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曾子的言行能被记录其中,表明曾子是个贤能的人。15.示例:说明了谣言经过很多人的传播会令人信以为真,表现谣言的危害。16.示例:“也”可以突出表现曾子母亲对曾子的信任,不为谣言所动的淡定自若。17.示例(1):以上诗文给我的启示是一个人要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和见解。赵翼《论诗(其三)》中诗人认为“只眼须凭自主张”,这样才能做到不会人云亦云。《穿井得一人》中的宋君就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他不相信道听途说,才能揭开真相。《曾参杀人》中曾子的母亲如果坚持自己对曾子的看法,也就不会相信谣言。示例(2):以上诗文给我的启示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要重视实地考察、实践。赵翼《论诗(其三)》中的矮子因为看不到戏,只能人云亦云。《穿井得一人》中的宋君经过实践调查,事情就真相大白了。【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结合句意和“举一反三”的方法来分析即可。(1)“孔子”,孔氏,名丘,字仲尼。这里的“子”是对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昔者曾子处费”的意思是:从前曾参住在鲁国的费地。按照“举一反三”的方法可知“曾子”指的是古代姓曾的男子,曾参。综合以上可知“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的意思是: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这里“顷”的意思是“一会儿”。“有顷焉”的意思是“又过了一会儿”,按照“举一反三”的方法可知这里的“顷”的意思也是“一会儿”;(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是: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过法度。这里的“逾”的意思是“越过”。“投杼逾墙而走”的意思是:扔掉手中的梭子,端起梯子,越墙逃走了。按照“举一反三”的方法可知这里的“逾”的意思也是“越过”。【13题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绝句通常在每一首诗的第一句、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用同一个韵母的字做韵脚。“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中的“张”“黄”的韵母都是“ang”,因此要补充的内容最后一个字的韵母也必须为“ang”,“短长”读作“duǎncháng”,“长”的韵母为“ang”,符合要求;故选A。【1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作答时应先表态:能。然后结合所给文字的意思来分析人物的品质加以分析。例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高尚形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论语》,《论语》中记录了曾子的言行,可看出曾子是个贤能的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意思是:曾参说:“我每天从多方面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的功课,是不是用心复习了呢?”根据这个意思可以得知曾子能够做到每天自我反省,在不断的反省中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提升修养,所以曾子必然是个贤能的人。【15题详解】本题考差了理解文章内容。结合《曾参杀人》“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可知,尽管曾参很贤德,母亲对他很信任,但是只要有多个人怀疑曾参杀了人,那么慈爱的母亲也不相信他了,由此可看出“三人成虎”,谣言经过很多人的传播会令人信以为真,这么贤德的人被谣言中伤,由此可见谣言很可怕,有很大的危害。【16题详解】本题考查虚词的作用的分析。“其母尚织自若也”的意思是:曾参的母亲还是照常织着布。结合“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句可知,当第二个人告诉曾子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时,其母仍然淡定地织布,所以“也”表现曾子母亲对曾子的信任,不为谣言所动的淡定自若。【17题详解】本题考查阅读启示。示例一:赵翼《论诗(其三)》中诗人认为“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意思是:评论诗词的好坏优劣,应当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而不能像文坛艺苑中的某些人一样,信口雌黄。矮人看戏时被前边的人挡住目光,哪里能看到戏台上的场景?戏散大家一起谈起来时,只能是附和人家的说法。这就告诉我们需要独具慧眼,有自己的视角和观点,这样才不会人云亦云。结合《穿井得一人》中“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可知,宋君就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他不相信道听途说,派人打探实情,最终才能明白真相。这启示我们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当出现疑惑时,最好的做法是进行考察探究,查明真相,而不是随大流;《曾参杀人》中“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可知,曾子的母亲就是被谣言所吓倒,改变了最初的想法,这也告诉我们要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和看法,不能被谣言所迷惑。【点睛】参考译文:《穿井得一人》:宋国有户姓丁人家,(因为)家中没有井,要到外面打水浇灌田地,(所以)经常要留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件事,便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去外面打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里得到一个人。”像这样来获取消息,还不如不知道。《曾参杀人》:从前曾参住在鲁国的费地,费地有一个人与曾参同姓同名,他杀死了一个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曾参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不会杀人的。”说完,她一如既往地织着布。没隔多久,又有一个人跑到曾子的母亲面前说:“曾参真的在外面杀了人。”曾参的母亲不相信,她还是坐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线,照常织着自己的布。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报信的人跑来对曾母说:“曾参的确杀了人。”曾母心里骤然紧张起来。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端起梯子,越墙逃走了。根据曾参的贤德,他母亲对他的信任,应该不会相信这样的话。但是有三个人怀疑曾参杀了人,那么慈爱的母亲也不相信他了。五、思绪翻飞(50分)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你有自己的偶像吗?是曹操、关羽、李白那样的古人,还是毛泽东、鲁迅、钱学森这样的现代和当代人?是现实中的人物,还是文学、影视里的形象?请以“我的偶像”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