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高一历史试卷试卷满分:100分留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Ⅰ卷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出土于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的大口陶尊(如下图),器身表面有明显的刻画符号组合,今日的人们能够清楚地辨别出是日、云、山形。而这种陶尊刻划符号,在相距千里之遥的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大朱家村遗址、山东诸城前寨遗址都有发觉。据此可以推知()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大口陶尊A.原始聚落间存在文化的沟通与传播B.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文明C.阶级分化明显已具备国家初始形态D.氏族部落经济文化往来亲密2.以下史料共同体现西周时期()《左传·桓公二年》“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礼记·礼运》“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国语·晋语四》“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荀子·礼论篇》“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A.贵族冲突尖锐B.实行嫡长子继承制C.等级秩序森严D.具有原始民主遗风3.对于商鞅变法,历史上褒贬不一。如《汉书•食货志》中评价其“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史记•李斯列传》中则认为:“(商鞅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这说明()A.商鞅变法措施弊大于利B.史书记载存在错误C.角度不同影响历史评价D.变法效果难以评断4.许倬云(历史学家)先生认为:(战国时期)一些国君意识到,要想比对手在王位上坐得更久,就不能让地方封建领主接着共享他的权威。领地不能再作为封邑进行分封。春秋末年,普遍的做法是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他将这种国家称之为“新型国家”。依据许倬云先生的观点,“新型国家”的“新”主要表现在()A.确立专制统治B.地方实行县制C.诸侯纷争不断D.各国变法图强5.下图分别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朝的长城分布图。图中所示长城分布范围的变更体现出()A.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B.各地区之间的沟通频繁C.战国时期社会动荡D.秦朝尊奉法家严刑峻法6.有学者认为:秦朝之胜在于官僚制度的建立,在于政治行政中心所体现出来的秩序和强权。下列选项中属于秦朝制度特点的是()①皇帝至高无上,权力高度集中②官职有明确分工,且相互牵制③中心垂直管理地方④郡、县官员可世袭罔替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7.某历史探讨小组在探讨某一历史小专题时列举出如下关键词,他们谈论的主题最有可能是()国家统一颁布“推恩令”实行察举制尊崇儒术春秋大一统重农抑商盐铁官营均输平准……A.汉初无为而治,与民休息B.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确立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D.儒学成为汉代的主流意识形态8.据《史记》记载,刘邦称帝后,封赵佗为南越王,南越国乘机发展,广泛运用铁器,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吕后执政时期,南越“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赵佗以皇帝自居。汉文帝对赵佗“独立为帝”的行为予以指责,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接着为藩臣,奉贡职,但在内部,却“窃如故号”。据材料可知汉初()A.郡国并行埋下隐患B.并未实现全国统一C.君主专制受到冲击D.地方治理实力低下9.下图所示为北魏货币,有人说它是民族交融的典型体现。下列对北魏货币历史信息推想合理的是(

)A.从材质特点看北魏有丰富矿产资源 B.该货币能见证北魏的对外贸易C.从形制特点看北魏货币取法于中原 D.该货币是南方经济发展的产物10.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统治者大多宣称自己是华夏后裔。如前燕创立者鲜卑慕容氏宣称先祖是“有熊氏之苗裔”;前秦创立者氐人苻氏宣称先祖为“有息之苗裔”;后秦创立者羌人姚氏宣称“其先有虞氏之苗裔”。这一现象()A.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B.消退了民族之间的差异C.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D.是农耕文明拓展的表现11.贞观四年(630年)击败东突厥后,唐太宗接受诸蕃君长所奉“天可汗”称号,《通典》称唐朝“临统四夷,自此始也”。关于唐太宗“天可汗”称号的政治内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际统治北方草原归附部落B.是中原王朝统一皇权的延长C.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D.是唐朝建立世界霸权的写照12.下表为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升降比较表天宝元年(742年)户数元和年间(806—820年)户数下降幅度(%)北方373665286688776.8南方3117624150654851.68总计6854276237343565.73表中户数变更的趋势表明当时唐朝()A.民族交融成果显著B.社会经济不断发展C.政局动荡由盛转衰D.宦官专权威逼统治13.隋唐科举制以“分科举人”的方法选拔人才,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这一规定()A.消退了等级差别B.改善了用人制度C.完善了考试内容D.促进了经济发展14.据《新唐书》记载:“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唐朝时期宰相制度这一特点的主要影响是()A.确保了决策的科学合理 B.降低了行政效率C.解决了君相之间的冲突 D.强化了专制皇权15.东晋时期闻名的道教学者葛洪曾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认为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说明他主见()A.道教伦理儒学化B.儒家思想的哲理化C.儒释道有共通性D.儒学独尊不行动摇16.唐朝自陆羽首创“煎茶法”后,落后的饮茶习俗渐渐变更,并培育了大唐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饮茶之风。茶叶沿丝绸之路由回鹘传到波斯并辗转传入阿拉伯各国乃至罗马。据文献记载,唐代茶叶是“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由此可知,唐代茶叶贸易()A.体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达B.成为中外贸易的主流C.扩大了中原文明的影响力D.是朝贡贸易的一部分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战国末期,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亲密,“四海之内若一家”局面的出现,为全国大统一供应了必要的经济基础。为了摆脱兼并斗争给社会带来的灾难,广袤农夫、手工业者和商人渴望统一,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也希望结束战乱,出现一个长期安定的社会局面。当时西方的秦国,因为改革比较彻底,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兼并斗争,它所拥有的疆土已经超过了山东六国,综合国力最强。再加上这时有嬴政、李斯、王翦、蒙恬、尉缭等一批有作为的君臣,所以时人形容说,秦国要扫灭六国,就好比从灶台上吹灰那么轻易。统一已经是水到渠成的历史趋势。——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材料二秦并吞六国之后,决计不再行封建,多地以设郡。要人民不能抗拒,第一步方法,自然是解除其武装。于是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最根本的,莫过于统一人民的心思了,《管子·法禁》中早有焚书的主见,秦始皇及李斯把涉及到社会、政治问题的“诗、书、百家语”都烧掉,只留下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秦始皇的政策虽好,行之却似过于急进。北筑长城,南收两越,除当时的征战外,还要发兵戍守;人民也已不堪赋役的负担。他还沿着战国以前的旧习惯,虐民以自奉,穷极奢侈;还要到处去巡游。统一虽然是势所必至,然而人的见解,总是落后的,在当时的人,怕认为不合理之举,甚至认为是反常之态。——摘编自吕思勉《中国政治五千年》(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朝统一六国的缘由。(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秦统一后所实行的巩固措施,并简析其影响。(7分)18.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西晋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人民被迫四处流迁。而东晋的建立,为南迁百姓供应了一个庇护所。在南迁人民的影响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此外,麦、菽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摘编自刘璐《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材料二至于元嘉末……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节选自《宋书》(1)依据材料一,指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缘由有哪些?(6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详细表现?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江南开发会带来什么影响?(6分)19.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安史之乱造成北方经济的严峻破坏,造成人口民户凋零破落,户籍和土地图册已经成为一纸空文,租庸调收入已难以维持政府的生存。780年实行的“两税法”,其核心内容是将过去的租庸调和户税、地税及各项杂征合并,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同时政府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征税。由于这些税是在夏、秋分两次统一征收而被称为“两税法”。——摘编自蔡昌《隋唐盛世的赋税演化》材料二自均田制崩溃以后,土地买卖更加公开而频繁,田庄经济日益发展起来了,新的税制使大土地全部者分担起一部分赋税,商人也要在所经商的郡县纳税。在实行的当年,唐王朝实际限制的纳税户由一百二十三万增加到三百多万户,全年征收的税钱由一千二百多万贯增至三千多万贯。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具有重要的主动意义。——整理自王仲荦《中国断代史系列•隋唐五代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中期实施“两税法”的缘由,并简要概括“两税法”内容。(9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实施“两税法”的影响。(6分)20、文学艺术是时代的反映。(12分)唐诗,这是隋唐文化中的珍宝。但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继承和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各时期、各地区文化的结果,是前代优秀诗篇的发展和升华。雄壮刚劲的建安文学,朴实清爽的陶渊明诗,生动奔放的北朝民歌,都赐予唐代文学家、诗人以极大的影响。唐代诗歌就是在唐代经济发达的基础上,在疆域宽敞、交通便利、丝路繁盛、统治者(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人)重视文化的环境中,继承前代优秀诗歌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唐代应当出唐诗,应当产生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世界级的大诗人。——摘自赵文润:《略谈隋唐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历史教学》1998年第7期依据材料信息,围绕“隋唐多元文化”撰写历史论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2分)2024年秋季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依据材料信息“这种陶尊刻划符号,在相距千里之遥的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大朱家村遗址、山东诸城前寨遗址都有发觉”,可见原始聚落间存在文化的沟通与传播,A项正确。材料并未对比中外文明,无法得出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文明的结论,B项错误;材料中并无体现阶级分化的信息,C项错误;“亲密”这一程度通过材料中无法得出,D项错误。故选A项。2.C【解析】设问要求是“共同体现”,需找到几则史料的共性。依据材料“皆有等衰”、“天子有田,诸侯有国,大夫有采”、“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有天下者、有一国者、有五乘之地者……”都体现了明显的等级差别,可见C项正确。B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A、D在材料中未体现。故选C项3.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褒有贬,A项既不符合材料亦不符合史实,错误;B项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变法效果可以依据对当时与后世影响评判,D项错误;《汉书•食货志》站在百姓立场上,认为商鞅变法弊端更多,《史记•李斯列传》则从国家层面认为商鞅变法带来许多主动影响,不同的角度影响了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故C项正确。4.B【解析】依据“领地不能再作为封邑进行分封”“普遍的做法是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可见“新”在实行县制取代分封制,B项正确。A、D项并非材料信息;诸侯纷争是时代特征,并非“新型国家”的特点,C项错误。故选B项。5.A【解析】从图中可知,战国时期,长城主要分布在与匈奴相接的北方地区和各诸侯国的领地边界。而秦统一六国,原诸侯国领地边界的长城已不复存在,由此可见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推断地区之间的沟通状况,也无法看出秦朝的治国思想,B、D错误;C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中的变更,不选。故选A项。6.B【解析】秦朝时期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官员由中心任免,而非世袭,④错误;①②③均是秦朝制度的特点,故选B项。7.C【解析】材料中的关键词分别是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心集权,强化大一统统治而在政治、思想、经济领域实行的措施,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汉武帝有为政策,A项不符合题意;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在秦朝建立,且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错误;D项为片面的选项;故选C项。8.A【解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材料表明,赵佗被封为为南越王后,权势日大,渐渐成为一方割据势力,说明郡国并行制埋下隐患。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中现象主要威逼到中心集权,C项不选;材料中并未体现治理实力的凹凸,D项错误;故选A项。9.C【解析】从图片中无法直观推断货币材质以及矿产资源状况,A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知北魏货币是否能在对外贸易中运用,B项错误;北魏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政权,D项错误;货币形制为圆形方孔钱,与秦汉以来中原汉族王朝发行的形制类似,因此C项正确。10.C【解析】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统治者大多宣称自己是华夏后裔,这一做法虽然带有很强的政治目的性,但也说明这一时期少数民族具有华夏认同观念,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C项正确。“消退了”太过确定,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农耕文明和儒家思想的影响,A、D两项错误。故选C项。11.D【解析】唐太宗接受诸蕃君长所奉“天可汗”称号,使唐朝皇帝兼有“天可汗”称号,而一般认为“天可汗”具有特定政治意涵,是游牧世界最高称号,因此“天可汗”既是是皇权的延长,表明唐太宗得以实际统治北方草原归附部落,也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A、B、C项正确。唐朝因强盛的国力而具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成为世界性帝国,但并未建立世界霸权,D项错误。依据设问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故选D项。12.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唐朝后期南北户口都在下降,北方下降幅度大于南方。结合表格中时间信息,推断变更发生的时间大致是从安史之乱前到安史之乱后,进入唐朝后期,社会动荡,各种社会问题频出,其中北方受斗争影响更大,人口削减可直观反映唐朝这一时期政局动荡已由盛转衰,C项正确;A、B项内容都与材料变更不符,宦官专权仅是唐朝后期政治问题的一部分,属片面的选项。故选C项。13.B【解析】科举制以分科考试方法选拔人才,且不看家世门第,留意考生的才能,说明用人制度得到改善;“消退了”说法太确定,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考试内容,C项不选;这一规定与经济无干脆关联,D项不选。故选B项。14.D【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见唐朝时期实行集体宰相制度,宰相权力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D项正确;“确保了”说法夸大了影响,A项不选。“解决了”说法错误,C项错误;唐朝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可以提高行政效率,虽后期随着参加议事之“宰相”增多,但由于在政事堂中集中议事,也可缓解对行政效率的影响,B项不选;故选D项。15.A【解析】葛洪所说“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且认为“儒术应世为外”,可见他主见儒道结合,道教伦理儒学化,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对儒学的改造,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佛教,C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儒学地位,D项错误。故选A项。16.C【解析】从材料中“浮梁歙州,万国来求”,可见唐朝因茶叶贸易扩大了国际影响力,C项正确;唐朝茶叶主要沿陆上丝绸之路外传,A项错误;材料并未对比茶叶贸易与其他贸易,无法体现“主流”,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茶叶贸易是否由官方进行,D项信息不全。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3分)(1)背景:经济发展,各地区沟通日益亲密;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商鞅变法后,秦国日益强盛;秦国实行远交近攻策略;赢政雄才大略;秦国吏治清明,广纳贤才;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等。(6分)(2)措施:实行郡县制;解除民众武装,整合军队;焚书坑儒,统一民众思想;北筑长城,南收两越;建立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每小点1分,共3分)影响:秦朝建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