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检测- 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检测- 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检测- 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检测- 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检测- 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一、选择题1.(2023·湖南十五校联考)恩格尔系数是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在现金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下表是我国1978-2010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统计情况。材料体现了1978年以来我国()A.逐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C.家庭收入因自然灾难而下降D.居民生活受国际格局变化的影响2.(2023·湖北华大新高考联盟3月教学质量)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学界围绕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等五个在中国历史研究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展开讨论。这一讨论()A.使史学界形成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一致结论B.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历史的起点C.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奠定了理论基础D.促进了文学艺术的思想解放与繁荣3.(2023·河南高三二模)20世纪80年代,外汇市场存在官方汇价市场和外汇调剂市场,外汇调剂市场中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明显高于官方汇价市场。1994年汇率并轨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的官方汇价从5.7∶1调整为8.7∶1,同时实行单一浮动汇率制。1994年汇率改革()A.有利于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B.加大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C.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成D.助推了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4.(2023·四川绵阳二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很多国人以科学家、教育工作者和技术人员的身份,或者作为剧团、体育代表团、贸易促进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成员出访外国。通过非正式渠道,中国与70多个国家的人民政府建立联系。这一举动()A.推动了世界革命进程B.彰显了外交的灵活性C.标志外交战略的转变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5.(2023·河南高三二模)1950年12月,上海玉兰剧团上演了越剧《信陵公子》,剧情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国,赵国向魏国求援,信陵君想尽办法拿到兵符,发兵解赵国之围。该剧连演138天,共演出256场,不少剧团纷纷搬演此剧,引发国内观剧热潮。据此可知当时()A.“双百”方针助推大众文艺B.革命题材丰富文艺作品C.传统文化成为文艺潮流D.文艺作品服务现实政治6.(2023·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肇庆学校模拟)1961年2月,中共中央重新制定了进口商品的次序:“第一,粮食;第二,化肥、农药、药品、油脂;第三,用于加工成品出口的原料和化工材料;第四,政治照顾性的物资;第五,橡胶、石油、铜、铝、钢材、尖端技术和国防所需器材、工业设备等。”造成进口商品这一次序的主要原因是()A.应对当时严峻的经济困难B.西方强化了对华经济封锁C.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D.我国工业化已经初步实现7.(2023·肇庆二模)1963年,著名画家周瑞庄绘制了年画(如图所示)。该作品()A.说明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基本完成B.倡导了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C.体现出人们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D.助推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8.(2023·佛山二模)作品《农民与拖拉机》是创作于1950年的年画(如图所示),该图()A.展现了农民喜庆生产大丰收的场景B.说明了新中国工作中心仍然在农村C.反映了新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D.表明农业的机械化生产较为普遍9.1950年,中国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瑞士、芬兰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A.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的影响B.“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实践C.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10.有“农民诗人”之称的王老九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回乡后,他走街串巷用自己的诗歌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他领导的互助组经过整顿,发展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些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A.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11.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由此可知,这个报告()A.有效纠正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B.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市场C.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D.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12.1964年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将国民经济三五计划的主要目标由解决“吃穿用”问题扭转为以战备为中心,确定搞三线建设的方针。这一变化说明,当时()A.“以阶级斗争为纲”成为指导思想B.国家外部安全环境急剧恶化C.美苏争霸导致国际形势紧张D.工业化建设取得较大成就二、综合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北方两年三熟制已有规模。清代北方两年三熟制有了更大发展,直隶开辟的井地(灌溉土地)“每亩可收麦三斗,棉花每亩可收七八十斤。其余种植烟草、染料等项,计所获利息,井地与旱地实有三四倍之殊”。在北方实行二年三熟制土地比一年一熟制可增产12%至32%。在南方实行稻麦二熟制和一年三熟制,推广种植双季稻。实行多熟制,等于提高了单位土地利用率。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番薯在乾隆时由南方推广到北方。康雍之际,内地各省区以及东北盛京都有玉米种植,但真正大规模推广是在18世纪中到19世纪初大批流民进山垦荒之后,很快成为那里的主要粮食品种。在陕南、湘西、鄂西和赣南等地,外地客民进入丘陵山区广植玉米,成为新发展的农业地区。——摘编自郭松义《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与农民的生活水平》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功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仅有2263.7亿斤。新中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超级稻研究与新品种选育居国际领先水平,一大批高产、超高产、广适性的超级稻、杂交小麦、杂交玉米等粮食新品种选育推广,为我国提高粮食单产作出巨大贡献,国家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通过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临时收储等措施提高农业收益,到了1978年我国粮食产量提高到6095亿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历史上少有的粮食连续增产阶段。2014年粮食产量达到12142亿斤。但是我国的粮食消费也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受耕地不断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的制约,国内粮食生产还面临严峻挑战。粮食安全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构建粮食安全新战略,是我国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摘编自伍振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回顾和展望》原载《经济日报》(2015年10月9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及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的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一、选择题1.(2023·湖南十五校联考)恩格尔系数是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在现金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下表是我国1978-2010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统计情况。材料体现了1978年以来我国()A.逐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C.家庭收入因自然灾难而下降D.居民生活受国际格局变化的影响解析:依据图示信息可知,1978年以来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说明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在总体现金消费支出中占比越来越小,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居民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家庭总支出越来越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农村居民的开支情况,并不能说明我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自然灾难”,而且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与国际格局变化关系不大,排除D项。2.(2023·湖北华大新高考联盟3月教学质量)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学界围绕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等五个在中国历史研究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展开讨论。这一讨论()A.使史学界形成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一致结论B.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历史的起点C.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奠定了理论基础D.促进了文学艺术的思想解放与繁荣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对于“五朵金花”的讨论体现了对历史根本性问题的引导,具有政治意识形态色彩,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奠定了理论基础,C项正确;这次讨论并未形成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一致结论,排除A项;历史唯物主义非新中国成立后提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文学艺术领域,排除D项。3.(2023·河南高三二模)20世纪80年代,外汇市场存在官方汇价市场和外汇调剂市场,外汇调剂市场中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明显高于官方汇价市场。1994年汇率并轨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的官方汇价从5.7∶1调整为8.7∶1,同时实行单一浮动汇率制。1994年汇率改革()A.有利于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B.加大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C.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成D.助推了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解析:根据材料中“人民币兑美元的官方汇价从5.7∶1调整为8.7∶1,同时实行单一浮动汇率制”可知,1994年,通过汇率改革,中央统一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价,并提高了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汇价的提高有利于推动我国出口,从而助推了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D项正确;“有利于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夸大了我国汇率改革的作用,排除A项;提高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价,能推动我国商品出口,缩小对外贸易的逆差,排除B项;我国于21世纪初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4.(2023·四川绵阳二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很多国人以科学家、教育工作者和技术人员的身份,或者作为剧团、体育代表团、贸易促进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成员出访外国。通过非正式渠道,中国与70多个国家的人民政府建立联系。这一举动()A.推动了世界革命进程B.彰显了外交的灵活性C.标志外交战略的转变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孤立中国政府,但是国人以不同身份或者社会组织的成员出访外国,以非正式的渠道与70多个国家的人民政府建立了联系,这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较为灵活的外交,B项正确;国人通过非正式渠道出访,不是为了促成他国革命,排除A项;C项错在“标志”,排除;非正式渠道建立的联系只能增加沟通,不能直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D项。5.(2023·河南高三二模)1950年12月,上海玉兰剧团上演了越剧《信陵公子》,剧情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国,赵国向魏国求援,信陵君想尽办法拿到兵符,发兵解赵国之围。该剧连演138天,共演出256场,不少剧团纷纷搬演此剧,引发国内观剧热潮。据此可知当时()A.“双百”方针助推大众文艺B.革命题材丰富文艺作品C.传统文化成为文艺潮流D.文艺作品服务现实政治解析:材料中所涉及的剧目,其核心是赵国寻求魏国的帮助,这与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对中国的威胁,而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以巩固政权的背景有关,说明当时文艺作品服务现实政治,D项正确;“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丰富”,排除B项;材料不能证明是“潮流”,排除C项。6.(2023·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肇庆学校模拟)1961年2月,中共中央重新制定了进口商品的次序:“第一,粮食;第二,化肥、农药、药品、油脂;第三,用于加工成品出口的原料和化工材料;第四,政治照顾性的物资;第五,橡胶、石油、铜、铝、钢材、尖端技术和国防所需器材、工业设备等。”造成进口商品这一次序的主要原因是()A.应对当时严峻的经济困难B.西方强化了对华经济封锁C.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D.我国工业化已经初步实现解析:从材料“1961年2月”“中共中央重新制定了进口商品的次序”中可以看出,20世纪60年代初减少了生产资料的进口,粮食等生活资料加大进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内经济困难,为解决粮食短缺而调整了国民经济各部门比重,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进口商品的次序,没有体现西方的经济封锁和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故B、C项错误;D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我国还没有实现工业化。7.(2023·肇庆二模)1963年,著名画家周瑞庄绘制了年画(如图所示)。该作品()A.说明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基本完成B.倡导了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C.体现出人们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D.助推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解析:1963年的年画,反映了这一时期人民应该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进行社会主义建设,B项正确;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排除A项;C选项表述内容无法通过材料获取,排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是在1956年,排除D项。8.(2023·佛山二模)作品《农民与拖拉机》是创作于1950年的年画(如图所示),该图()A.展现了农民喜庆生产大丰收的场景B.说明了新中国工作中心仍然在农村C.反映了新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D.表明农业的机械化生产较为普遍解析:拖拉机进入农村地区,反映了新中国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向机械化转变,C项正确;材料内容未涉及丰收主题,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后,中心在城市,排除B项;D项错在“普遍”,排除。9.1950年,中国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瑞士、芬兰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A.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的影响B.“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实践C.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解析: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是正常的外交活动,不能体现出中国欲摆脱两极格局的影响,故A项错误;“求同存异”思想提出于1955年,故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反映出外交活动没有受到“一边倒”政策的束缚,外交政策具有灵活性,故C项正确;当时中国并未放弃“一边倒”的方针,故D项错误。10.有“农民诗人”之称的王老九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回乡后,他走街串巷用自己的诗歌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他领导的互助组经过整顿,发展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些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A.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过渡时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可知这些情景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故B项正确。11.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由此可知,这个报告()A.有效纠正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B.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市场C.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D.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解析: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早于人民公社化运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故A、C两项错误。题干材料提出运用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手段发展经济,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故D项正确。12.1964年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将国民经济三五计划的主要目标由解决“吃穿用”问题扭转为以战备为中心,确定搞三线建设的方针。这一变化说明,当时()A.“以阶级斗争为纲”成为指导思想B.国家外部安全环境急剧恶化C.美苏争霸导致国际形势紧张D.工业化建设取得较大成就解析: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日益严峻的战争威胁,党中央、毛泽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实现了我国生产力布局由东向西的战略大调整。故选B项。二、综合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北方两年三熟制已有规模。清代北方两年三熟制有了更大发展,直隶开辟的井地(灌溉土地)“每亩可收麦三斗,棉花每亩可收七八十斤。其余种植烟草、染料等项,计所获利息,井地与旱地实有三四倍之殊”。在北方实行二年三熟制土地比一年一熟制可增产12%至32%。在南方实行稻麦二熟制和一年三熟制,推广种植双季稻。实行多熟制,等于提高了单位土地利用率。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番薯在乾隆时由南方推广到北方。康雍之际,内地各省区以及东北盛京都有玉米种植,但真正大规模推广是在18世纪中到19世纪初大批流民进山垦荒之后,很快成为那里的主要粮食品种。在陕南、湘西、鄂西和赣南等地,外地客民进入丘陵山区广植玉米,成为新发展的农业地区。——摘编自郭松义《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与农民的生活水平》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功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仅有2263.7亿斤。新中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超级稻研究与新品种选育居国际领先水平,一大批高产、超高产、广适性的超级稻、杂交小麦、杂交玉米等粮食新品种选育推广,为我国提高粮食单产作出巨大贡献,国家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通过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临时收储等措施提高农业收益,到了1978年我国粮食产量提高到6095亿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历史上少有的粮食连续增产阶段。2014年粮食产量达到12142亿斤。但是我国的粮食消费也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受耕地不断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的制约,国内粮食生产还面临严峻挑战。粮食安全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构建粮食安全新战略,是我国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摘编自伍振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回顾和展望》原载《经济日报》(2015年10月9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及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的挑战。解析:(1)措施:根据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