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1.郊祀是天子祭天的重要典礼。元朝时,将郊祀中核心的三祭酒仪式,从中原传统的三祭酒,改为中原酒、西域葡萄酒﹑蒙古马奶酒各祭一爵。这一做法()A.促进了汉族对草原文明认同 B.延续了蒙古族传统习俗C.彰显了元朝政治文化多元性 D.实现了华夏文化的重构2.元代将部分儒士编为儒户,给予优免部分差役的世袭待遇。明代废除了儒户的优免资格,但给予国子监及地方各级学校生员优免权。这一变化()A.引导了社会阶层流动 B.基于对儒学基本态度的不同C.将理学提升为官方独尊 D.推动了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3.《杨贵妃教鹦鹉图》是出土于内蒙古的一幅10世纪辽代墓葬壁画,它是契丹人聘请中原画家绘制的。画面描绘的是杨贵妃喂养一只白色鹦鹉的场景,杨贵妃发饰有明显契丹风格。由此可以推知()A.风俗画在契丹盛行 B.中原与契丹文化相互影响C.辽宋关系趋于缓和 D.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汇4.元灭南宋之后,版图辽阔,超出汉、唐。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设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这一中央机构的后世身影,在清代可以是()A.枢密院 B.宣慰司 C.巡检司 D.理藩院5.元朝实行四等人制,“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但文化交流频繁。江南经济发达,风景秀丽,北人往往以江南一游为荣。而南人大多以“游孔林”、“谒京师”作为人生的重要经历。这表明()A.元朝民族文化交融客观存在 B.北人南往的主因是尊崇儒术C.文明发展呈现多元一体趋势 D.国家政策阻碍了文化的交流6.辽人自称中华儿女,并不否认宋人也是中华儿女。辽人自称“北朝”,称北宋为“南朝”,认为“南朝”“北朝”是一家。金人进入中原后,即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但没有将宋人排除在中国之外。辽、金的“中国观”表明()A.彻底突破了民族界限 B.民族交融开始出现C.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 D.多元一体意识增强7.为协调不同政治群体的利益,平衡各种矛盾,辽统治者既保留了本民族传统,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世选制、世袭制,又在汉人和汉化比较严重的渤海人中推行中原唐宋科举之制。辽的选官制()A.实现了权力的相互制衡 B.促进了政治制度的转型C.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原则8.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说明元朝()A.行省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9.在汉式官僚制度的框架之下,辽朝出于统治契丹等非汉族群的需要,又保留了许多传统的部族官,如南北府宰相、南北院大王、夷离毕等,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出一套北面官系统。这说明辽朝()A.重视南北权力的制衡 B.利用南北面官制消弭民族矛盾C.实行民族分化的政策 D.制度建设具有务实性和灵活性10.牌符印信是证明持有者身份的官方信物。下图为1981年在贵州毕节发现一枚元朝铜质方形印章,印信正面用八思巴蒙古文刻有“雍真等处蛮夷管民官印”,背面左侧用楷书汉字刻有相同内容。据《元史·地理志》记载,“雍真等处”应属元朝政府在此设置的“顺元路军民安抚司”。据此可知()A.史料的多元性加深历史认知 B.官修史书受政治影响C.文献史料必经实物史料印证 D.文献史料皆真实可信二、论述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当上古中国从野蛮走向文明之时,在中原出现的都是一些小邦,而在这些小邦的周围和之间则往往居住着许多不同族群的部落。稍后,在城邑及城郊居住的人民自称为华夏,而在野外的人则被称为夷秋、戒秋或蛮夷。华夏与夷秋之间有和平交往,也有暴力冲突。在长期相互往来的过程中,华夏族转入夷秋,后又由夷秋转回华夏的事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摘编自刘家和《关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特点的几点思考》根据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任选一个历史阶段,围绕“民族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三、材料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经过长期的战争与经济文化交流,华夏族与其他民族逐步融合。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奠基时期。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具有开创性。汉朝长达四百年,国势强盛,影响深远。对外交往中,汉朝的使者被称为“汉使”,汉朝的人被称为“汉人”,汉朝的军队被称为“汉兵”,汉族族称的稳定性经受了历史的考验。汉族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周边各民族,有的民族还显著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大量内迁,中原地区民族杂居的情况大大地发展了。——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唐太宗一度被尊称为“天可汗”。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进一步融合。辽、夏、金三个政权都是仿照汉族王朝模式建立的,具有国号、年号、汉式政权机构和一系列相关的礼仪制度。它们的统治范围已不局限于其民族原居地,而是不同程度、越来越深入地拓展到汉族居住区。元朝大一统的重建,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明清时期,中国的辽阔版图基本奠定。在治理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并归纳其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元朝郊祀用酒制度,是对中原礼制的继承和蒙汉文化的融合,彰显了元朝政治文化的多元性,C项正确。“促进了汉族对草原文明认同”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A项;“延续了蒙古族传统习俗”说法明显错误,郊祀是中原王朝的传统制度,排除B项;“实现了华夏文化的重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2.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明时期(中国)。据材料“元代将部分儒士编为儒户,给予优免部分差役的世袭待遇,使优免权受到血缘影响,而明代废除了儒户的优免资格,但给予国子监及地方各级学校生员优免权。”可知,元代只有部分儒士有世袭的差役优免待遇,使优免权受到血缘影响,而明代的做法则使得享受优免待遇的范围扩大了,有利于更多人习儒,引导社会阶层流动,A项正确;元明两朝统治者对儒学基本态度基本相同,排除B项;从南宋后期起,理学受到官方独尊,排除C项;这一变化仅是微小调整,并没有推动赋役制度重大变革,排除D项。故选A项。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以绘画为切口考查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要求学生对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进行合理的解读和推理,体现对学科素养中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考查。根据材料“10世纪辽代墓葬壁画”、“契丹人聘请中原画家”、“杨贵妃发饰有明显契丹风格”可知,绘画体现了辽宋民族交融的特点,即中原文化与契丹文化相互影响,选择B项:此画以杨贵妃为绘画对象,而非市井民众,所以不是世俗画,排除A项;辽宋关系是在11世纪澶渊之盟后逐步缓和的,而材料中是10世纪,故C项不正确;西域指今天西北新疆一带,而辽的疆域在东北和北方,故D项空间不正确。4.答案:D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元朝设立的宣政院是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清代管理西藏事务的中央机构是理藩院,D项正确:枢密院是宋元时期管理全国军事事务的中央机构,排除A项;宣慰司是元朝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排除B项;转运司是宋朝设立的负责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的机构,排除C项。故选D项。5.答案:A解析:材料“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体现的是元朝统治者对民族的歧视,“江南经济发达,风景秀丽,北人往往以江南一游为荣。而南人大多以‘游孔林’、‘谒京师’作为人生的重要经历”体现的是元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流频繁,这说明元朝民族文化交融客观存在,A正确;B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未涉及文明发展的趋势,C排除。故选A。6.答案:D解析:材料中辽、金少数民族政权都以“中国”自居,说明这些少数民族政权都承认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同时不同的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点,故选D项;各个民族仍有自己生活的区域和活动的范围,“彻底”说法绝对,排除A项;中国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项;因俗而治强调一个国家或政权对自己统治区域的不同地区,依据不同民族风俗习惯采取不同的国家治理方式,如辽朝的南北面官制,与材料主旨明显不符,排除C项。7.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辽统治者既保留了本民族传统,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世选制、世袭制,又在汉人和汉化比较严重的渤海人中推行中原唐宋科举之制”可知,辽朝对契丹族采用世选制、世袭制,对汉人采用科举制,体现了对不同民族采用不同政策,反映了因俗而治的原则,D项正确;辽朝实行南北面官制,但南北面官制并未形成制衡,且材料信息与权力制衡无关,排除A项;科举制有助于促进辽朝的政治制度转型,但材料信息除了科举还有世选制、世袭制,材料信息表述不全,排除B项;科举制有助于促进阶层流动,排除C项。故选D项。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材料反映了行省掌握地方上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但是其官吏的选用与所属军队的调动权分别由中书省、吏部与皇帝掌管,体现了其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说明元朝地方拥有适度的权力,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行省拥有地方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缺乏实际权力”的表述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行省不具备官吏的选用与军队的调动权力,因此“权力集中专断”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能体现君主专制的加强,故D项错误。9.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辽朝。根据材料可知,辽朝不完全拘泥于汉式官制,而善于结合自身的部族本色,进行制度创新,这说明辽朝政治制度建设具有务实性和灵活性,D项正确。“南北权力的制衡”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A项;“消弭”表述过于绝对,且材料没有涉及“民族矛盾”,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辽朝南北面官的务实性和灵活性,和民族分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0.答案:A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出土的牌符印信作为新的实物史料,与《元史·地理志》相互印证,加深对元代边疆治理的认知,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牌符印信是实物史料,不是官修史书排除B项;牌符印信等实物史料可以与《元史》等文献史料相互印证,但并不是所有的文献史料都能找到实物史料加以印证,排除C项;文献史料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未必真实可信,排除D项。故选A项。11.答案:示例:论题: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阐述: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在长期对峙期间,有战有和,友好往来逐渐成为主流,例如,宋与辽、夏、金等政权在边境设置市场进行互市交易。同时,各民族杂居相处,互相促进,汉族移居边境,学习少数民族的游牧经验,少数民族不断学习汉族的农耕技术和生活方式。局部统一和大一统局面的最终形成,促进了民族融合,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少数民族被同化为汉人,汉、蒙古、维吞尔等族与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长期相处,不断通婚,形成回族。由此可见,宋辽夏金元时期,我国民族融合出现又一次高潮,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解析:12.答案:(1)历程:春秋战国酝酿;秦汉奠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高潮;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宋元时期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明清时期中国的辽阔版图基本奠定。主要特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多元一体(或答以汉族为主体);源远流长;民族融合。(2)主要因素:政治:统治者开明政策或改革的推动;经济: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文化:汉族先进制度和文化的引领(或儒家大一统观念的引领)。解析:(1)历程:根据材料一中“(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其他民族逐步融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酝酿;根据“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奠基时期”可知,秦汉奠基;根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大量内迁,中原地区民族杂居的情况大大地发展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根据材料二中“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可知,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根据“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可知,宋元时期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根据“明清时期,中国的辽阔版图基本奠定”可知,明清时期中国的辽阔版图基本奠定。主要特征:综合材料一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反映出祖国历史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根据材料一中“中原地区民族杂居的情况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