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兼爱》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兼爱》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兼爱》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兼爱》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你认识下面的人物吗?他的原型是谁?兼爱课前导入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到处充满着大国攻小国、大家篡小家、强凌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的不合理现象。甚至出现下层人民被迫“易子而食”的惨状。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国际”和平主义的倡导者诞生了——他就是墨子。课前导入人称墨子为“天才匠人,孤独侠客”,这种孤独似曾相识。在那个拒绝崇高的时代,拥有高贵理想的人们,孔子、庄子、墨子……无一不是孤独的。孔子游说天下、著书立说,温雅敦厚;庄子超然物外、顺应天理,逍遥无为;而墨子古道热肠、反战爱民,行侠天下。他的孤独别有一番豪气和决绝。学习目标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梳理文章思路,学习本课中说理的方法和论证逻辑。感受墨子的情怀,结合当下思考“兼爱”的现实意义壹贰叁题目解读《兼爱》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

所谓兼爱,其本质是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兼爱还表现在大国不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墨子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人们只有通过“兼相爱,交相利”才能达到社会安定的状态。这种理论具有反抗贵族等级观念的进步意义,但同时也带有强烈的理想色彩。题目解读兼,本义,一手执两禾,有兼顾、一同、一并之意。兼爱: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这是一种不存在血缘关系,不分尊卑贵贱,平等无差别的爱。墨翟约前468—前376年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

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舍掉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在科技方面颇有成就,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被誉为“科圣”。作者介绍

1、哲学成就:①创立墨家学说。 ②中国逻辑学的奠基者。

2、科学成就:“科圣”【小孔成像实验、“墨子号”量子卫星】

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

圆的定义:“圆,一中同长也。”

②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

③精通机械制造的大家,曾精心研制出一种能够飞行的木鸢(风筝)

3、军事成就:

①《墨子》的军事防御理论与孙子以进攻为主的作战理论形成互补②几乎谙熟了当时各种兵器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技术,并有不少创造小孔成倒像,现代照相技术原理的起源2016、8、161时40分,酒泉发射中心,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文化自信“天才匠人,孤独侠客”——墨子作者介绍

《墨子》是墨子及其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逻辑、科技、军事等,堪称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墨子》原有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其思想核心是“兼爱”“非攻”。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

墨辩是中国第一个逻辑性系统体系,是世界三大逻辑学(中国《墨经》逻辑、印度佛经逻辑、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之一。作品介绍政治:主张“尚贤”与“尚同”。提出了维护和平,反对侵略的“非攻”的主张。经济:主张“强本节用”,即重视生产,崇尚节俭,人人参与劳作并分工合作、各尽所能。主张量功分禄,以劳定赏。伦理:主张“兼爱”。为官的要“兴万民之利,除万民之害”,为民的要相亲相爱,交互得利。教育:主张教育目的是实现救世济民。重视教授生产、军事技能、自然科学知识和逻辑知识。军事:主张“有备无患”,反对侵略战争,主张采取防御战术。主张外交上要“遍礼四邻诸侯”,争取国际上的支持。

作者介绍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大变革时期。一切都处在剧烈的变革之中。广大劳动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过上安定太平的生活。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积极的关注与思考,认为一切的灾难和邪恶都是人们不相爱带来的恶果,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坚决地维护劳动人民的生存与安危。写作背景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把…作为从“乃”于是治疗一样表顺承,就唯独这样补足音节课文研读本段采用了类比论证,以大家熟知的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来写圣人治国须知混乱产生的原因。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中心句: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类比论证是通过已知推出未知,逻辑力量强。比喻论证:就是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观点的正确。以“喻体”去证明“本体”,生动形象地证明观点,使观点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课文研读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同“尝”,尝试宾语前置大臣和儿子君王和父亲使动,使……受损使动,使……得利宾语前置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不能不考察混乱产生的原因。尝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们不互相亲爱。大臣和儿子不孝敬君王和父亲,这就是所说的混乱。儿子只爱自己,不爱父亲,所以使父亲受损而使自己得利;弟弟只爱自己,不爱兄长,所以使兄长受损而使自己得利;大臣只爱自己,不爱君王,所以使君王受损而使自己得利,这就是所说的混乱。考察宾语前置判断句课文研读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即使慈爱,形作动这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王不慈爱大臣,这也是天下所说的混乱。父亲只爱自己,不爱儿子,所以使儿子受损而使自己得利;兄长只爱自己,不爱弟弟,所以使弟弟受损而使自己得利;君王只爱自己,不爱大臣,所以使大臣受损而使自己得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互相亲爱。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课文研读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自己家使……得利侵扰封地,家:卿大夫的封地名作动,伤害攻伐封国,国:诸侯的封地

即使天下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也是这样。偷窃者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偷窃别人家而使自己家得利;抢劫者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伤害别人而使自身得利。这是什么原因呢?都起于不互相亲爱。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封地、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别人的家偷窃和劫夺课文研读

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纷乱之事具:完备,齐全。具此:全都在这里大夫各自爱自己的封地,不爱别人的封地,所以侵扰别人的封地而使自己的封地得利;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封国,不爱别人的封国,所以攻伐别人的封国而使自己的封国得利。天下的纷乱之事,全都在这里了。侵扰课文研读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天下之乱”有哪些?这些乱象产生的原因是“自爱”,而不爱人。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中心句:君臣、父子、兄弟互相损害盗贼侵夺财物,杀伤性命大夫、诸侯之间争斗攻伐课文研读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宾语前置同“无”怎么实行考察这是从哪里产生的呢?都起于不互相亲爱。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象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人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王像自己一样,怎么实施不孝顺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看待弟弟、儿子与大臣象自己一样,怎么实施不慈爱的事呢?所以不孝敬不慈爱都没有了。还有偷窃和抢劫的人吗?看待别人的家就像自己的家,谁还会盗窃?看待别人就像自己,谁还会劫夺财物?所以偷窃和抢劫的人又没有了。看待,对待同“又”像反问句式:还…吗?形作名,孝顺的事课文研读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同“又”“无”)。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安定,太平形作动,发动祸乱侵扰封地攻伐封国还会有大夫相互侵扰封地、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封地就想自己的封地,谁还会发动祸乱?看待别人的封国就像自己的封国,谁还会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封地、诸侯相互攻伐封国的现象都没有了。假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封国与封国不相互攻伐,封地与封地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也就安定了。课文研读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中心句:本段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课文研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wū)得不禁恶(wù)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wù)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鼓励仇恨所以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止仇恨而鼓励互相关爱呢?所以天下的人相亲相爱天下就会安定,相互仇恨就会发生祸乱。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就是这个道理。判断句:者…也表判断怎么夫子(先生、老师)课文研读本段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即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天下就会安定和谐。整体感知第二段: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第一段:治天下者,必知乱之所自起。第三段: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第四段: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提出问题)总结每一段的中心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整体感知儒墨两家一度被世人成为战国两大“显学”,墨子的的“兼爱”和孔孟的“仁爱”内容有何异同?墨子“兼爱”儒家“仁爱”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仁:会意字,从人,从二。《说文解字》:仁,亲也。亲者,密至也。兼收并蓄

兼容并包《说文·秝部》:“兼,并也。兼持二禾。”整体感知墨子的“兼爱”和孔孟的“仁爱”有何异同?【不同之处】:

1.爱的基础

①兼爱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之上的。

墨子强调的“利”,不是维护一己私利,更强调“利他”和“公利”的思想。人与人相互帮助,恰如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互利互惠”等

②仁爱是建立在血缘的基础上的

儒家的爱,爱是以自己为中心,从天性中的情感出发,强调推己及人。(双亲——民众——万物)(推己及人——差序格局)整体感知

【不同之处】:

2.爱的关系

①兼爱一定是双向交互的。

墨子的兼爱思想站在功利的角度,提出对等互报的原则“兼相爱,交相利”。

②仁爱则不一定,也可以是单向不求回报的。

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主张尽心,不言回报,只求尽职尽责,不问自己的权利。

3.爱的含量

①兼爱是无差等的,均衡的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无差等的爱冲破等级的枷锁,冲破血缘的坚冰,爱人如己,尤其去爱那些最可怜、最卑下、最被社会践踏的人。

②仁爱是有差等的,不均衡的。整体感知在当时乱世,儒家和墨家开出的药方不同,原因在找的病根不同:儒:礼崩乐坏——恢复礼乐,强调“亲亲”“尊尊”的等级差别做法:“君子”——对自我的要求。君臣百姓恪守其道,尊卑分明,上下有礼,建立稳定的国家体系.墨:“不相爱”——乱(私心,自私)——不自私,去等级,普遍的爱。做法:相爱——相利(实用角度)维护平民利益,百姓吃饱穿暖,从而改变国家现状。整体感知2、阅读课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和《兼爱》,并结合读过的孟子、墨子的文章,试从气势、文采、逻辑三个方面对二人的论辩风格加以比较并赏析。

子锋芒毕露,大气磅礴平心静气,耐心陈说明白晓畅,富于文采简朴平实,朴拙不饰逻辑严谨思维缜密逻辑学研究第一人逻辑性强层层推进整体感知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当察乱何自起 B.故不孝不慈亡C.故盗贼有亡 D.诸侯之相攻国者乎1.答案:D解析:A项,“当”同“尝”,尝试。B项,“亡”同“无”。C项,“有”同“又”。D课后小练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兼爱”“非攻”等观点。B.《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编。墨家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学并称“显学”。C.儒家讲“爱人”,墨家讲“兼爱”。前者强调“亲亲”“尊尊”的等级差别,后者主张“爱”没有等级差别。D.《周礼》中曾记录“邦”和“国”的区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