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十三文言文阅读一一真题演练03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2022•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傅子》©曰:“言出于口,结②于心。守以不樗,以立其身,此君子之信也。”故
为臣不信不足以奉君:为子不信不足以事父。故臣以信忠其君,则君臣之道至睦;子以信孝
其父,则父子之情更隆。夫仁者不妄为,知®者不妄动。择是®而为之,计⑤义而行之。故事
立而功足恃@也,身没而名足称也。虽有仁智,必以诚信为本。盖以诚信为本者,谓之君子;
以诈伪为本者,谓之小人。君子虽殒⑦,善名不减;小人虽贵,恶名不除。
(节选自《臣轨•诚信章》)
[注释]①《傅子》:西晋傅玄所著政论著作。②结:牢记。③知:同“智”。④是:正确。
⑤计;考虑,谋划。⑥恃:依赖。⑦殒:死。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
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建。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1.请用“/”标出下面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此君子之信也
【答案】此/君子之信也。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
为划分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
语之间要停顿。本句句意为:这就是君子的信义了。“此”是主语,“君子之信”是宾语,
中间应断开。故停顿为:此/君子之信也。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守以不杼()
②则君臣之道旗睦()
③太丘舍去()
④元方入门不顾()
【答案】改变更加离开回头看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
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做事专一不改变。移:改变。
②句意:那么君臣之间的相处就更加和睦。益:更加。③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
去:离开。④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盖以诚信为本者,谓之君子。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答案】①以诚信为本的人,才称之为君子。
②到了中午时分而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
有:①盖,句首发语词;以……为,把……当作;者,……的人;谓,称作。②日中,正午
时分;至,至则是,就是;无信,不讲信用。
4.请根据[甲]文内容理解其论述层次,将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什么是“君子之福一一一①
为何“以诚信为晟—►I君臣和揍,父子精深I
怎样“以诚信为H—>|@
0
I”以诚信为本”会如何事业成功千古留名I
【答案】①言行一致并坚定不移。②不胡作非为,选择正确的道义之事。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由“言出于口,结于心。守以不移,以立其身,
此君子之信也”可知,言语从嘴里说出而发自内心,坚持这样做下去,使自己立足于社会,
这就是君子的信义了。第一空应填:言行一致并坚定不移。由“夫仁者不妄为,知者不妄动。
择是而为之,计义而行之。故事立而功足恃也,身没而名足称也”可知,有德行的人不胡作
非为,有智慧的人不胡乱行动。选择正确的去做,考虑到道义了再去行动。第二空应填:不
胡作非为,选择正确的道义之事。
5」乙]文中“友人”的言行,可以证明[甲]文中“以诚信为本”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乙文中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在中午,但朋友没到,这就是不讲诚信,可以证明甲文中
“以诚信为本”的观点,说明守信用的人才会受到别人尊重。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由乙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
信”可知,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但朋友没到,这就是不讲诚信,可
以证明中文中“以诚信为本”的观点,论证了诚信是人为之本,守信用的人才会受到别人尊
重的观点。
参考译文:
【甲】《傅子》说:“言语从嘴里说出而发自内心,坚持这样做下去,使自己立足于社
会,这就是君子的信义了0”所以作为臣子没有信义是不值得去侍奉君王;作为儿子没有信
义是不值得去侍奉父亲。所以臣子凭借信义效忠他的君王,那么君臣之间的相处就更加和睦;
儿子凭借信义孝顺他的父亲,那么父子之间的情义就更加浓厚了。有德行的人不胡作非为,
有智慧的人不胡乱行动。选择正确的去做,考虑到道义了再去行动。所以事业有成就而功劳
就有依靠了,身死后名声也值得称道了。即使仁爱而多智,也一定要以诚信为本。以诚信为
本的人,才称之为君子;而以弄虚作假,伪装假冒为本的人,就是小人。君子即使死了,但
他好的名声不会减损;小人即使身份显赫,但他坏的名声不能消除。
【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
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的朋友问
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J'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
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到了中午时分而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
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二、(2022•山西•统考中考真题)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
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论语》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日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6.辨其音•走进文本: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好语似珠B.好学不倦
【答案】B
【解析】考查字音字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意为:知道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好”
读作hM,意为:爱好。A.意为:指诗文中警句妙语很多。“好”读作h6o,意为:美好;
B.意为:爱好学习,不知疲倦。“好”读作hdo,意为:爱好:故选B。
7.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
【答案】不也很快乐吗?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
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亦,也;乐,快乐;乎,
吗:(2)是故,因此:困,困惑。
8.悟其理•丰富思想:《礼记》中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请摘抄下面诗中
告诉了我们“至道”的诗句,并将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批注在相应位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批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答案】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批注: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要用乐观的精神看待社会人生。
【解析】考查诗句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了哲理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
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乂相当达观。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昵而
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
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天地之间万物新陈代谢乃
是常理,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9.取其精•学以致用:《论语》中有不少格言警句,如果要选择其中一句作座右铭,你会选
择哪句?为什么?
温馨提示:①座右铭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②可以选自以上材料,也可以是《论语》
中的其他语句。
【答案】示例一:座右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理由:我以此句为座右铭是为了警醒自己学习时要边读书边思考。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
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只有将“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学得扎实深
刻。
示例二:座右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理由: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我以此句
为座右铭是为了激励自己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考验,都要坚守气节,不能改变自己的
志向。
【解析】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为座
右铭。这句话的意思是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这句话体现出一种谦虚
的学习态度。它会激励着我随时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向身边的人学习,取长补短,得
到进步与提升。
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
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
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
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仁德就在其中了。”
三、(2022•广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
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诚实
B.丈夫之冠也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C.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D.将复何及何及:怎么来得及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
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的意思
是: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诚:副词,真正,确实。
不是“诚实”。故选A。
11.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一一公孙衍、张仪这两个人是怎么成为大丈夫的呢?
B.贫贱不能移一一生活贫穷和地位卑贱都不能让他改变自己的节操和追求.
C.俭以养德一一用俭朴节约的生活方式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D.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一做不到心无旁鹫、专心致志,就无法实现人生的远大目标。
【答案】A
【解析】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A.语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中,是:这;焉:怎么;得:
能够。句意是:这(他们)怎么能够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不是“公孙衍、张仪这两
个人是怎么成为大丈夫的呢?”故选A。
1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进还是退,无论是受到金钱的诱惑、贫贱的困扰,还是面临暴力的威胁,都始终践
行“仁、礼、义”的准则,孟子认为这样的人才是大丈夫。
B.景春认为纵横家公孙衍和张仪是大丈夫,因为他们权倾天下,令人敬畏,还可以左右时局,
为天下守太平。孟子的阐释意在反驳景春的观点,维护传统礼义。
C.诸葛亮勉励后辈努力继承和践行“君子之行”,尤其要守住“宁静”之心,明确追求之志,
勤于学习成才。
D.诸葛亮写这封信,目的在于告诫儿子要力戒“淫慢”“险躁”,珍惜时光,“励精”“治
性”,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答案】B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从“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意思是:
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由此可知,公孙衍和张
仪不是“令人敬畏”,而是让人感到恐惧害怕,“安居而天下熄”也不能说是“为天下守太
平”o故选B。
参考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
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
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
里,•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
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
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
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乙】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
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
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
情。年华随时光而6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
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四、(2022•湖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
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日:
“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的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
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戴高①画牛
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②,好书画,所宝③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釉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④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⑤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注释】①戴高(song):唐代著名画家。②处士:有才德而不愿做官的人。③宝:珍藏。
④拊(fd)掌:拍手。⑤搐(chU):紧缩。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公亦以此自矜(矜:同情)B.尔安敢轻吾射(轻:重量小)
C.一日曝书画(曝:暴露)D.尾搐入两股间(股:大腿)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
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A.“公亦以此自矜”的意思是:康肃公也凭
这种(本领)自夸。矜:自夸。选项错误:B.“尔安敢轻吾射”的意思是:你怎么敢轻视
我射箭(的本领)呢?轻:轻视。选项错误;C.”一日曝书画”的意思是:有一天,他晾晒
书画。曝:晒。选项错误;D.“尾搐入两股间”的意思是: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股:大
腿。选项正确;故选D。
1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B.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C.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D.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答案】A
【解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
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的意思是:
有戴官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
身携带。“有戴嵩《牛》一轴”是交代画作;“尤所爱”是写主人对画作的态度;“锦囊玉
轴”是对画作的描写;“常以自随”是主人对画作的具体行为。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故选A。
1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2)处士笑而然之。
【答案】(1)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2)杜处士笑了,认为(牧
童的话)是对的。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
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亦
(也)、惟(只)、尔(罢了)”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笑(苦笑)、然(认
为正确)、之(代牧童的话)”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16.小李同学平时只埋头读书,不愿参与实践活动。请结合以上两则短文揭示的道理,谈谈
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不赞成小李的做法。《卖油翁》和《戴嵩画牛》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实践出
真知。作为学生,不但要静心读书,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有益于个人全面
发展。
【解析】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概括。《卖油翁》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
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和“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戴嵩画牛》叙写著名画家戴嵩的画
遭到牧童的拍手大笑,暗含了“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而“小李同学平
时只埋头读书,不愿参与实践活动”,实则就是只知道一味读书,而缺少实践活动,这样,
人就不能得到全面发展。所以,小李同学做法是不正确的。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一)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世界匕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
(本领)自夸。(有一次)他曾在自己家(射箭的)场地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
站在场边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
(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康肃公问(他)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老翁说:“(这也)
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道:“你怎么敢轻
视我射箭(的本领)呢?”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就拿出一
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
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卖油翁)于是说:“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
法熟练罢了。”康肃公(苦)笑着打发他走了。
(二)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高画的《斗
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有一天,
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
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
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
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五、(2022•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以调本琴素:不加装饰的
B.无案牍之劳牛形:形体、躯体
C.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
D.衡于虑衡:平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D.“衡:平衡”解释错误,句子意思是:思虑
阻塞。“衡”是通假字,同“横”,意思是“梗塞,指不顺”。故选D。
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A.有仙则名思而不学则殆
B.何陋之有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舜发干吠亩之中恶有甚于死者
D.然后知生于忧患也死于安乐也鸣之地不能通其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A.副词,都是“就,便”之意;B.助词,提宾
标志,不译/结构助词,的;C.介词,从/介词,比;D.连词,表并列,无意义/连词,表转
折,去小故选A。
19.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通过这些)来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的才干。
B.因此,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
C.因此,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曾增加他的才干。
D.(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晨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的才干。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动心忍性”在此处应为“使(他的)内心受到
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据此排除AB;“曾益”是一个词,“曾”通“增”,增加。
据此排除C。故选及
2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均明确表达中心。甲文明确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乙文结尾点明中心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两文均涉及人生处境。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乙文谈到了将担大任者
须经受艰难处境的磨炼。
C.两文均有举例。甲文举“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乙文用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
证明人才造就于艰苦环境。
D.两文语言特色鲜明。甲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乙文使用不少排
比句,气势充沛,雄辩有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
甘贫贱”说法错误,甲文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的是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
乐道的情趣。故选B。
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r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
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
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
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
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乙]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
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
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
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
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
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
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
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
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六、(2022•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马说
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
问说(节选)
清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
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
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
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
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
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
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
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
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完正确的一项是()
A.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
事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
事
C.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
事
D.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
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
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句意为: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
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
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了).根据句意可
直接断句为: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
几无可问之事。故选B。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熊能:才能
B.牡丹之爱,亶乎众矣宜:应当
C.贤于己者,问焉以谈其疑破:破解
D.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耻:耻辱
【答案】D
【解析】D.句意: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耻,以……
为耻。故选D。
23.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写法不拘一格。甲乙丙三文都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表达作
者鲜明的观点,抒发高雅的情趣。
B.甲文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寄寓了作者对人才受到屈
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C.乙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
人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D.丙文第一自然段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中心论点,分析了“问”与“学”的关系,后
面几段主要阐明了“问”的重要性。
【答案】A
【解析】A.“甲乙丙三文都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有误,丙文并没有用到托物寓意的写法。
“抒发高雅的情趣”有误,甲文寄寓了作者对人才受到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内
文论证了“君子之学必好问”的观点。故选A。
2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答案】(1)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
赏玩它啊。
(2)不学就不会发现疑问,不问就不能增长知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重点字词:(1)益,更加;植,
竖立;而,表转折;亵,亲近却不庄重。(2)非学,不学习;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没办法;致疑,提出疑难;广识,增长知识。
参考译文:
【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
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杨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
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
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
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
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
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
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丙】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
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
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
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对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
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
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
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
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它。《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
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
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
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
(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
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
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
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就天下几乎没
有可以问的人了。
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普通的
人不一定也不了解;普通的人所能做的,圣人不一定能做。真理不专门存在于某人,学习是
没有止境的,那么,'响”可以少得了吗?《周礼》(说),朝堂之外(要)询问百姓(对
朝政的意见),国家的大事还问到平民。所以地位高的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
人可以问道德才能低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考虑道德学问方面的成就罢了。
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
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
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
七、(2022•海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里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演绿潭,回清倒影,维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游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顺于
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彳区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强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辣,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解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25.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素泼绿潭(duan)B.飞漱其间(su)
C饮少辄醉(zh。)D.麟筹交错(gong)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字音。A.湍(duan)----(tuan);B.漱(su)----(shii);C.那
(zhe)----(zh6);D.觥(gong)正确;故选D。
26.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沿溯阻承()②承多生怪柏()
绝:A.隔断B.独一无二C.极(高)D.气息中止
(2)①有亭翼然形于泉上者()②顺溪而渔()
临:A.到B.居高面下C.将要D.照着字画模仿
【答案】①A②C①B②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1)①句意,顺流而下
和逆流而上都被阻隔。绝,隔断;故选限②句意,江岸的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
状的柏树。绝,极高的。故选C。(2)①句意,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
于泉水之上的亭子。临,居高面下;故选B。②句意,到溪边钓鱼。临,至故选A。
2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答案】(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2)醉翁的心意(情趣)不在酒
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注意:(1)御:驾着,驾驶。不以:不如。奔,动
词活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2)“也”用于表肯定的判断句。“不在……在……”,前
半句作否定,后半句作肯定,确切地说是个选择判断句。
28.【甲】【乙】两文同属山水散文,都有动静结合的写法,请各举一例。
【答案】【甲】示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乙】示例: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
间者,酿泉也。
【解析】本题考查对动静结合写法的概括。在《三峡》中:“素湍”即为白色的急流,为动
态,“绿潭”则是静态,“回清”回旋的清波是动态描写,而“倒影”又为静物,动静彼此
交叉结合,有张有弛;《醉翁亭记》中,从第一句可以看出,蔚然壮秀的琅山是静态,潺潺
流淌的酿泉水是动态,山色苍郁悦目,泉声琮琮动听,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
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
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
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I:《流
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乙: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
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
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
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乂最大,
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
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
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
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
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
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八、(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行交横,盖竹
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橡之居,背湖
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巴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
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
其变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
②之计。
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
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
③酒,渝®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
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有删改)
【注】①比:连续,连。登:庄稼成熟。②苟完:大致完备。③秫(shU):黏黄米,可酿
酒。泛指有黏性的谷物。④滴(yu6):煮。
29.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
【答案】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
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为: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
写了一篇文章。“予弟子由”是主语,“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两个分句主语都是“予弟
子由”,故在“子由”后面和“济南”后面断开。故断句为: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
3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卷无与为乐者卷:
(2)相与步于中庭般与:
(3)州讼充斥瓢:
(4)博园蔬颐
【答案】(1)念:考虑,想到;(2)相与:共同,一起;(3)狱:诉讼事件(案件);
(4)撷:采摘(摘取)。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
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想到没有(可以与我)
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2)句意: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
起。(3)句意:案件也多得不胜数。狱:诉讼事件(案件)。(4)句意:(我们)采摘园
子里的蔬菜。撷:采摘(摘取)。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
(2)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答案】(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替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
树的影子吧。
(2)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
有:(1)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2)因,靠着,就是;为,
建造;葺,修整;新,使……新。
32.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乙】文中“乐哉!游乎!”这句
话?
【答案】(1)苏轼受到贬谪,在承天寺与友人一起漫步闲庭,愁绪得到排遣,感受到快乐。
(2)在苏轼的眼中,欣赏月色(竹柏影)的美好,是快乐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乙文中“乐哉!游乎!”的意思是:“多么快
活的游乐啊!”由甲文“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可知,苏轼夜晚与友人张怀民一同在
庭院中散步,排遣心中的愁绪而感到快乐。由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谷交横,盖
竹柏影也”可知,在苏轼看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
藻、存菜交横错杂,这样的夜色美景让人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质量公路工程招标文件范本
- 电机采购与销售协议
- 协议解除合同的合理性判断
- 设备贷款合同续签范本
- 电梯购买合同范本
- 供暖停供安全承诺函
- 全面精准治疗协议服务合同
- 香料供货合作协议范例
- 印花税购销合同的执行协调结果
- 2024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国职工养老保险合同范本
- 幼儿园教研五大领域主题30篇
- 2023年民俗博物馆防火、防盗、防恐应急预案
- 七年级劳动技能课全册教案
- 法学英语论文
- 如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班干部演示文稿
- 2023年西安国际港务区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发动机冷却系统说课稿课件
- 高中美术 湘美版 美术鉴赏第2单元 美术的历程第二课
- 山西祥源新型煤化工有限公司“上大关小”置换建设101万吨-年炭化室高度6.05米捣固焦化项目环评报告
- 建筑面积计算规范2023-1
- 2023年地域文化学习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