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观测方法标准编写规则_第1页
气象观测方法标准编写规则_第2页
气象观测方法标准编写规则_第3页
气象观测方法标准编写规则_第4页
气象观测方法标准编写规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7.060

CCS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XXXXX—XXXX

气象观测方法标准编写规则

Rulesfordraftingstandardsformeteorologicalobservationmethod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本草案完成时间:2022年6月23日)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XXXXX—XXXX

目次

前言......................................................................................II

1范围....................................................................................3

2规范性引用文件.........................................................................3

3术语和定义..............................................................................3

3.1..................................................................................................................................................................................3

4总体原则................................................................................3

4.1规范性..............................................................................3

4.2协调性..............................................................................3

4.3适用性..............................................................................3

4.4等效性............................................................................3

4.5米用国际标准........................................................................3

5文件名称与结构.........................................................................4

5.1文件名称............................................................................4

5-2结构................................................................................4

6要素的起草..............................................................................6

6.1封面................................................................................6

6.2目次................................................................................6

6.3前言................................................................................6

fi.4引言................................................................................6

6.5范围................................................................................6

6.6规范性引用文件.....................................................................6

6.7术语和定义.........................................................................6

6.8符号和缩略语.......................................................................6

6.9技术要求..........................................................................7

6.10观测方法..........................................................................7

fi.11规范性附录.........................................................................7

6.12资料性附录.........................................................................8

6.13参考文献..........................................................................8

6.14索引...............................................................................8

7表述规则................................................................................8

I

QX/TXXXXX—XXXX

、/—1—

刖3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浙江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黑龙江省气象数据中

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崇伟、陈曦、罗昶、李松奎、张建磊、李颖冲、薛风国。

II

QX/TXXXXX—XXXX

气象观测方法标准编写规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起草地基气象观测方法标准的总体原则,规定了观测方法标准的文件名称与结构、要

素的起草和表述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地基气象观测方法标准的起草、修订。气象领域其他观测方法标准可参考本文件执行O

注:与规范标准不同,观测规范标准无需编写证实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GB/T7714—2015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T20000.2—2009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

GB/T20001.5—2017标准编写规则第5部分:规范标准

3术语和定义

GB/T1.1和GB/T200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方便使用,以下重复列出

TGB/T20001.5中的一个术语和定义。

3.1

观测方法标准observationmethodstandard

为气象观测过程规定明确的程序以及要求的标准。

[改写GB/T20001.5—2017,定义3.1]

4总体原则

4.1规范性

观测方法标准各要素的起草以及标准的结构和编排格式除应符合GB/TL1的相关规定外,还应符合

本部分的规定。

4.2协调性

标准应贯彻有关法规,应符合现行基础标准的有关条款,应与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协调一致。

4.3适用性

标准的内容应便于实施,标准的结构形式、技术内容和条款的编排应便于被其他文件引用和剪裁使

用。

4.4等效性

当提供标准的其他语种版本时,不同版本在结构和技术上应保持一致。

4.5米用国际标准

对于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制定的标准文本,其结构应与被采用的国际标准一致。采用国际标准的其他

规则应符合GB/T20000.2的规定,但应按本标准的规定编写。

3

QX/TXXXXX—XXXX

5文件名称与结构

5.1文件名称

5.1.1通则

观测方法标准文件名称是对文件所覆盖的主题的清晰、简明的描述。任何观测方法标准文件均应有

文件名称,并应置于封面中和正文首页最上方。

观测方法标准文件名称由尽可能短的几种元素组成,其顺序有一般到特殊。所使用的元素应不多于

以下三种:

a)引导元素:为可选元素,表示文件所属领域;

b)主体元素:为必备元素,表示上述领域内文件所涉及的标准化对象;

c)补充元素:为可选元素,表示上述标准化对象的特殊方面,或者给出某文件与其他文件,或分

为若干部分文件的各部分之间的区分信息。

5.1.2文件名称

5.1.2.1观测方法标准的文件名称应包含词语“规范”,以表明标准的类型(见示例1)»如果标准只

包含气象观测的某一方面,那么词语“规范”通常应置于标准名称的补充要素中(见示例2);在编写

标准的某个部分的名称时,词语“规范”可置于主体要素中(见示例3、示例4)。

示例1:酸雨观测规范

示例2:草原生态气象观测评估第1部分:草原小气候观测规范

示例3: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象能见度

示例4:林业气象观测规范第4部分:森林地被可燃物含水量观测

5.1.2.2对于适用于一类或者多种气象观测要素的规范标准,标准名称中应包含‘'通用"、“总”等

限定词(见示例1)o

示例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

5.1.2.3观测方法标准的文件名称宜避免包含无意中限制文件范围的描述。然而,当文件仅涉及一种

特定类型的气象观测时,应在文件名称中反映出来。

示例:GNSSMET站点建设和观测规范

5.1.2.4气象观测方法标准的英文译名中对应的汉语“观测规范”应译为“Specifications

for......observation。

示例:雪深自动观测规范Specificationsforsnowdepthautomaticobservation.,

5.2结构

5.2.1要素及其编排

观测方法标准的必备要素包括:封面、前言、文件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

术要求以及观测方法,以简约的形式表述。

观测方法标准中要素的典型编排以及每个要素所允许的表达形式见表1。观测方法标准还可视情况

包含表1之外的其它规范性技术要求。

表1观测方法标准中要素的典型编排

要素类型要素a的编排要素所允许的表述形式,

封面文字(标示标准的信息)

目次文字(自动生成的内容)

前言文

资料性概述要素条.

引言X

>注

文件名称文字

规范性一般要素

范围条文

4

QX/TXXXXX—XXXX

脚注

文件清单(规范性引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注

脚注

术语和定义条文

技术要求表

规范性技术要素

观测方法注

脚注

规范性附录

条文

资料性补充要素资料性附录

脚注

条文

规范性技术要素规范性附录表

脚注

文件清单(资料性引用)

参考文献

资料性补充要素脚注

索引文字(可含有图形)

注:表中各类要素的前后顺序即其在标准中所呈现的具体位置。

a黑体表示“必备的”;正体表示“规范性的”;斜体表示“资料性的”。

5.2.2层次

5.2.2.1通则

观测方法标准的层次分为部分、章、条、段、列项等。部分为第一层次,若不分部分,则章为第一

层次。章下设条,条下可再设条,以此类推,单条的层次不宜超过5层。章、条下可视情况设段。

5.2.2.2部分

部分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编号,在观测方法标准顺序号之后用下脚点隔开。例如:QX/T255.1、

QX/T255.2o

部分的名称中应包含“第*部分:"(*为使用阿拉伯数字的部分编号),后跟补充元素。每个部分

名称的补充元素应不同,以便区分和识别各个部分,而引导元素(如果有)和主体元素应相同。

示例:

QX/T62-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8部分:月地面气象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

QX/T63-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9部分:月气象辐射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

5.2.2,3章

章是观测方法标准内容的基本单元,应以“范围”作为第一章起,以阿拉伯数字“1”开始对章进

行连续编号,直到“附录”之前。

5.2.2.4条

条是章的细分,在章或者上一层次条下的同一层次中有一个以上的条时才设条。第一层次条可以细

分为第二层次条,以此类推。条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条的编号用下脚点隔开,例如:5.1、5.1.E

第一层次的条宜设标题,其他层次的条可视情况处理。在无标题条的首句中可使用黑体字突出关键

术语或短语,以便强调各条的主题。同一章或条中,其下一层次的条有无标题和有无关键术语或短语应

统一。

5.2.2.5段

5

QX/TXXXXX—XXXX

段是章或条的细分,段不编号。

为不在引用是产生混淆,不宜在章标题与条标题或条标题与下一层次条之间设段(称为“悬置段”)。

5.2,2.6列项

5.2.2.6.1当观测方法标准内容适合于分行列举时,可采用列项形式表述。

5.2.2.6.2列项应由引语和被引出的并列的各项组成。具体形式有以下两种:

d)后跟句号的完整句子引出后跟句号的各项;

e)后跟冒号的文字引出后跟分号的各项。

列项的最后一项均由句号结束。

5.2.2.6.3列项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分项,这种细分不宜超过两个层次。

5.2.2.6.4在列项的各项之前应标明列项符号或列项编号。列项符号为破折号(——)或间隔号(•兀

列项编号为字母编号[即后带半圆括号的小写拉丁字母,如a)、b)等]或数字编号[即后带半圆括号的阿

拉伯数字,如1)、2)等]。

通常在第一层次列项的各项之前使用破折号,第二层次列项的各项之前使用间隔号。列项中的各项

如果需要识别或者表明先后顺序,在第一层次列项的各项之前使用字母编号。在使用字母编号的列项中,

如果需要对某一项进一步细分,根据需要可在各分项之前使用间隔号或数字编号。

5.2.2.6.5可使用黑体字突出列项中的关键术语或短语,以便强调各项的主题。

6要素的起草

6.1封面

应标明以下必备信息:文件名称(中英文)、文件的层次或类别(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字样)、文件代号(如“QX”)、文件编号(由文件代号、顺序号及发布年份号构成,如QX/T215-2020)>

国际标准分类(ICS)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CCS)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发布机构等。

如果文件代替了一个或多个文件,在封面中应标明被代替文件的编号。当被代替文件较大时,被代

替文件编号不应超过一行。如果文件与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应在封面标示出一致性程度标识。

6.2目次

按照GB/T1.1—2020的规定起草。

6.3前言

按照GB/TL1—2020的规定起草。

6.4引言

按照GB/TL1—2020的规定起草。

6.5范围

应对观测方法标准中的技术要求和观测方法等主要内容做出提要式的说明。

范围的典型表述形式为:”本文件(部分)规定了……[气象观测中]……的技术要求和观测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气象观测中]……的观测。

示例:本文件规定了地面气象观测中气压观测的技术要求和观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地面气象观测中气压的观测。

6.6规范性引用文件

按照GB/TL1—2020的规定起草。

6.7术语和定义

按照GB/T1.1—2020的规定起草。

6.8符号和缩略语

按照GB/TL1—2020的规定起草。

6

QX/TXXXXX—XXXX

6.9技术要求

6.9.1总体要求

6.9.1.1规定观测项目,如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等气象要素。

6.9.1.2规定元数据,它是用于描述气象观测数据属性的信息,包括观测目的、观测台站、观测环境、

数据权限、联系人、观测变量、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数据质量、观测仪器和方法、数据处理等。

6.9.1.3规定观测时制、日界和对时。

6.9.1.4规定观测方式,分为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其中人工观测包括人工目测和人工器测。

6.9.1.5规定观测时间,分为24h连续观测和特定时间的定时观测。

6.9.1.6规定观测内容,如某观测项目的采样值、分钟平均值、分钟最大值和最小值、变化率及对应

时间等,或者定时观测内容。

6.9.2气象观测场地要求

6.9.2.1规定环境条件要求,如观测场周边环境条件。

6.9.2.2明确观测场坐标,包括观测场所处经度、纬度(精确到秒)和海拔高度(精确到0.1m);

6.9.2.3规定观测场内部要求,明确观测场形状、大小、围栏、场地状态、场内配置和防雷等

6.9.2.4规定观测场内仪器设施布置要求,如观测场内仪器安装位置、间距、高度等。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