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直线运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课堂(解析版)_第1页
5.3直线运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课堂(解析版)_第2页
5.3直线运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课堂(解析版)_第3页
5.3直线运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课堂(解析版)_第4页
5.3直线运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课堂(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3课直线速度1.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通过的路程s成正比B.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通过的时间t成反比C.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D.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时,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解析】AB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s、t的大小无关,故ABC错误;D.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时,速度的大小由可知,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故D正确。故选D。2.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B.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D.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解析】ABC.由图可知,甲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说明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通过400m所用的时间为20s,所以甲车的速度由图可知,乙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说明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乙车通过450m所用的时间为20s,所以乙车的速度故AB错误,C正确;D.由图可知,甲车到达300m处所用的时间为15s,乙车到达300m处所用的时间也等于15s,所以甲、乙两车前300m内所用时间相等,故D错误。故选C。1.甲、乙两人同时从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B、C、D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与时间关系的是()

A.

B.

C.

D.

【解析】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乙通过的路程比甲长,由速度公式可知,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A.图中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故A不符合题意;B.图中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故B符合题意;C.图中甲乙都做匀速运动且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C符合题意;D.图中甲乙都做加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C。2.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B.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时间为1.2sC.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小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D.从C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2m/s【解析】A.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不同,说明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由图可知,因此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时间为tAF=0.2s×5=1s故B错误;C.由图可知sAD=4.50cm,所用时间tAD=0.2s×3=0.6s则小球从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从A点到F点的距离sAF=12.50cm,所用时间tAF=1s,则小球从A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由上述分析可知,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小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D.由图可知sCE=8.00cm-2.00cm=6.00cm=0.0600m所用时间tCE=0.2s×2=0.4s则小球从C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故选AC。3.如图是照相机所拍摄的某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时间t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可能的是()A.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B.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C.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为D.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解析】A.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点的间距减小,即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减小,故小球做减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点的间距不变,即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故小球做匀速运动,故B符合题意;C.由平均速度定义可得AC的平均速度为故C符合题意;D.由与BD段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可得到D点的速度为故D符合题意。故选BCD。4.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可以看出小球在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小球从A点到F点所用的时间是s,共运动了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m/s。

【答案】变速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112.500.15【解析】[1][2][3][4]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0.1cm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不相同,所以小球从A点到F点做变速直线运动;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从A点到F点闪拍5次,时间tAF=1s,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距离为sAF=12.50cm[5]从B点到F点闪拍4次,时间tBF=4×0.2s=0.8s从B点到F点的路程sBF=12.50cm-0.50cm=12.00cm=0.12m所以小球从B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5.如图所示,使斜面AC保持较小的坡度不变,让小车从A开始静止下滑(其中B为AC的中点),测出小车下滑的距离s和所用时间t,并作出s-t图像。由图像可知,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小车在前半程AB的平均速度后半程BC的平均速度;若斜面的坡度较大,可能会使测量的不准确,导致计算速度的结果误差大。【答案】0.5小于时间【解析】[1]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2]小车在前半程AB的平均速度为[3]若斜面的倾斜角度大,则小车的运动速度加快,可能会使测量时间的结果不准确,导致计算速度的结果误差很大。6.小明用某相机拍摄纸锥下落过程,相机说明书上的描述如下:“每0.5秒拍照1次,像成在同一底片上”,照片如图所示。(1)纸锥从A到D的下落过程(选填“是”或“不是”)匀速运动;(2)图为纸锥从E到F过程的放大图,该过程中纸锥运动的路程是cm,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是cm/s。【答案】不是20.040.0【解析】(1)[1]由图示可知,纸锥纸锥从A到D的下落过程中,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纸锥从A到D的下落过程不是匀速运动。(2)[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E点对齐刻度60.0cm,F点对齐刻度80.0cm,则E到F的路程s=80.0cm-60.0cm=20.0cm[3]EF是相邻的两点,由于每0.5秒拍照1次,则纸锥完全通过EF段的时间t=0.5s则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7.小雪用如图的装置进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

(1)实验原理:;(2)该实验所需器材有带刻度尺的长木板、小木块、小车、金属挡板等,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3)实验中,小雪发现误差的主要来源是小车(填“运动时间”或“运动路程”)的测量,你觉得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填一条即可);(4)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为1.6s。读出AB段的路程sAB=cm,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m/s。若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还未撞击到B点的金属挡板就停止计时了,则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填“偏大”、“偏小”或“无偏差”);(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为2.6s,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BC为m/s。【答案】秒表运动时间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40.00.25偏大0.40【解析】(1)[1]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是通过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因此,本实验的原理是。(2)[2]由于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所用需要测量路程的工具刻度尺和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3)[3][4]为了减小由于人的反应时间造成的时间测量的误差,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是为了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4)[5][6]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小车在AB段的路程sAB=80.0cm-40.0cm=40.0cm=0.40m运动时间tAB=1.6s,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7]如果让小车还未撞击到B点的金属挡板就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公式知,平均速度会偏大。(5)[8]由图可知sBC=40.0cm=0.40m时间tBC=tAC-tAB=2.6s-1.6s=1s下半程的平均速度8.学校科技社团同学们进行“测量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纸锥和;(2)以较方便的常用方法测量时,主要测量器材是:刻度尺、;(3)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两种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案:方案一:先选定一段时间,测量纸锥在这段时间内下落的距离;方案二:先选定一段距离,测量纸锥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为了方便测量,你认为选用比较合理。(4)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不同,同学们认为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与纸锥的质量、纸锥锥角的大小和纸锥下落的高度有关。为了验证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与下落高度的关系,你的简要做法是;(5)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纸锥进行实验,用闪频照相机拍摄到如图所示的照片,若测得AB的距离为24cm,已知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根据照片可以判断纸锥在OA段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选填“变大”、“变小”或“先变大后不变”),纸锥在AB间的平均速度约为m/s。

【答案】下落的路程下落的时间秒表方案二将质量相同、锥角大小相同的纸锥从不同的高度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平均速度变大0.6【解析】(1)[1][2]由可知,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纸锥下落时间和纸锥下落的路程。(2)[3]测量路程需要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为秒表。(3)[4]方法二比较好,因为纸锥下落在空中的距离不好测量,固定距离后通过测量时间就可以求速度。(4)[5]为了验证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与下落高度的关系,应控制纸锥的质量、纸锥锥角的大小相同而高度不同,即将质量相同、锥角大小相同的纸锥从不同的高度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平均速度。(5)[6]从图上看,OA段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不断变大。[7]已知AB间的距离约为24cm,AB间的时间为,纸锥在AB间的速度约为1.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需要紧急刹车,这需要司机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在司机的反应过程中汽车做匀速运动。在制动过程中汽车做减速运动;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试验中该志愿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求:(1)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若汽车行驶距离30m,则经过多少m后汽车才开始减速。(2)若制动过程用了2.6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行驶距离30m,求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下,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6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多少s。

【答案】(1)8m;(2)10m/s;(3)0.7s【解析】解:(1)汽车开始减速前行驶的路程(2)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下,汽车运动的时间t=t0+t1=0.4s+2.6s=3s汽车平均速度(3)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6m,由(1)知汽车制动距离s2=s-s0=30m-8m=22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内运动的路程s3=s4-s2=36m-22m=14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答:(1)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若汽车行驶距离30m,则经过8m后汽车才开始减速;(2)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下,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0m/s;(3)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0.7s。2.“坐上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京台高铁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一条国家级高铁主干线,北起北京,途经合肥等地,至台北,已经建成通车的商合杭高铁是其中的一段路线,一列动车于07∶26从合肥西站发车,上午10∶56到达杭州站;(1)若全程为882km,则该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