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Ⅰ卷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Ⅰ卷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Ⅰ卷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Ⅰ卷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Ⅰ卷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试卷评析适用地区:山东、广东、湖南、湖北、河北、江苏、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河南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01聚焦命题特点总结高考规律0203contents目录解构经典试题注重教考衔接共享复习策略科学备战高考聚焦命题特点总结高考规律PART0101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提出,考试评价改革要“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17年)提出“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2019年)要求“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

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指出:高考的核心功能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考查内容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高考考查要求体现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型、创新性”。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0年)要求“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时指出“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要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素质。”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

一、考查语言文字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第4题考查了设问和反问在文中的论证效果。设问句和反问句是两种修辞手法,都是无疑而问,目的是达到特定的表达效果,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重要部分,也是高中生必备知识。本题在信息类文本阅读中考查这两种修辞手法的论证效果,凸显信息化阅读与语用的整合。

第10题文言文断句,12题文言实词和虚词的一词多义性,第13题翻译句子,综合考察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其中第11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用法,这是近几年首次出现对文言虚词的考查。

语言运用题涉及“修辞”“成语运用”“语病”、语言运用的逻辑性“恢复疲劳”等等,强化了学生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梳理与探究。

第23题话题式材料作文,以极简材料加问答形式呈现,在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中考查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以及表达与交流能力。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

二、考查跨学科的综合性以及学科内知识的融会贯通

跨学科的素材比较多,但考点设计、学生答题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关联教材,教考衔接,凸显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思维的严密性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信息类文本阅读“论持久战”相关材料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第4题考查了设问和反问在文中的论证效果,打破了信息化阅读与语言运用的界限,紧密关联了阅读理解与语言表达的能力。

语言文字运用材料“睡眠与健康”属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采用的是“一拖五”的模式,随文设题,因文命题;第22题要求学生分析‘恢复疲劳’的说法是否符合逻辑,紧密关联了阅读理解、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作文凸显科技与人文二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时代、社会、生活,注重考查学生思辨性思维,立意角度和思考联想呈开放性。

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三、凸显创新性,强化思辨能力

挖掘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蕴含的教育资源,考察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也落实了课程标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中的相关要求。

第5题要求考生请根据材料谈谈《论持久战》对我们“看问题、想问题”有什么启示。

第9题要求考生分析作者是否做到了文中所说“不愿在回忆往事时为放牛‘赋予意义’”,参考答案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并特别说明,考生还可以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得分。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三、凸显创新性,强化思辨能力参考答案(教育部教育考试院)

观点一:做到了。①文章以少年视角来写,紧贴少年的心理,写放牛的快乐,也写放牛的烦恼,都写得真实而生动;②文章就事论事,只记录当年的悲欢忧乐,拒绝拔高放牛的意义,也不对当年生活刻意美化。

观点二:没做到。①文中的放牛生活虽然真切,但仍然经过了回忆的过滤甚至重塑,已经被赋予了意义;②其中对“放松”“自由”“野孩子”等的强化,读武侠而感叹虚实有无等,其实已经渗入了当下经验和现实感受。

第14题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综合理解能力以及信息筛选能力、观点归纳能力。引导考生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对相关事件、人物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多元评判。目标不在论定历史人物的功过,而在于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第23题聚焦新科技迅速发展和应用的时代背景下人们问题的多与少的话题,引发考生进行思考和写作。值得注意的是,命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并非让学生做出简单的判断,而是让他们结合生活经验与社会观察,通过辩证地分析与思考后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有理有据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四、聚焦情境载体,增强试题开放性

“无情境不命题”,试卷以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为载体,引领核心价值的养成;整套试卷取材广泛,强化了“因文设题”“以材设题”,增强试题开放性。

在社科类、文学类、古诗文阅读材料所构成的学科认知情境中,突出对学科本体问题的考查;文学类、诗文情境默写、作文情境材料所构成的社会生活情境中,突出对个人生活经验甚至生命体验的综合信息的考查,当然个人体验情境势必融入其中。5、9、17、22题等,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破除答案唯一性,破除思维固化,有极好的作用,可以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开放的空间中,既考查考生学习视野和知识广度,也考查符合情境特点的构思和逻辑表述。解构经典试题注重教考衔接PART0202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2023年10月,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中指出,加强教考衔接是改革高考考试内容和形式的重要举措……“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1978)教考结合的本质是能力的迁移,而非简单的“材料迁移”;“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解决新问题,得出新结论……”(《高考评价体系》P25)教考衔接关注教材、关注课堂课堂教学;教考结合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

现代文阅读Ⅰ(双文本,1900字左右)

材料一节选自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素材归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范畴。这是毛泽东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收录于《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论持久战》写了21个问题,可分成两个部分。前9个问题为第一部分,重点论述为何要打持久战,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并对战争阶段、战争形态等问题进行了阐释;后12个问题为第二部分,分析怎样打持久战,着重阐释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所蕴含的战略思维、所昭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跨越时空的意义与价值。选文部分文字扼要,层层深入,论辩犀利。材料二摘编自荣维木《中国共产党抗日持久战的战略与实践》,是对材料一内容的诠释,两则文本关联紧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过《论持久战》,并以之为例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

第5题习近平总书记曾以《论持久战》为例,指出要“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请根据材料谈谈《论持久战》对我们“看问题、想问题”有什么启示。要求学生理解并运用文本中体现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从全局、长远和大势着眼。链接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单元导语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教考结合的核心应该是一种能力的迁移,而非简单的“材料迁移”。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第3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思辨能力的迁移才是教考衔接的重点。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选材特点:单篇文本;回忆性散文;从回忆少年时代农村生活的视角反映劳动价值,成长的艰辛与美好(人与自我、人与自然),民族心理(乡愁)等;选文1900字左右;考查内容:散文内容、情感、叙述视角、作者的观点态度等;8题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9题开放型题目,理解句子含义辨析作者观点态度;考查能力:考查学生对文本审美鉴赏与评价能力;感受生活之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确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能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做出自己的评价。关照课标:“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链接:2020年《建水记》(散文)2021年《石门阵》(小说)2022年《江上》(小说)2023年《给儿子》(小说,但模糊了小说的特征,更像是一篇散文)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重点考查散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要句子的含义及其作用。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初高中的教材里,回忆性散文比较常见。如《秋天的怀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我与地坛》《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等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资料链接:1.徐则臣的散文自选集《一意孤行》2.中国青年报《则臣:文学的理想与世界的河流》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

文言文阅读(双文本,850字左右)

材料一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中李陵请命抗击匈奴、战败后投降的一段;材料二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是针对《资治通鉴》所记载的李陵事迹而作的一段议论。一叙一论,叙论结合,在内容上深度关联,所述史实清晰晓畅,所议事理简易明了,然而由于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对李陵之降便形成完全不同的判断。本题目标不在论定历史人物的功过,而在于引导考生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对汉将军李陵进行多元评判;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辨思维。

关联篇目: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的《苏武传》、课标必背篇目《报任安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第11课史论文的特点。

第10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第11题考查三个实词和虚词“之”的一词多义性,分别与教材中《老子》《孔雀东南飞》《爱莲说》《项脊轩志》相勾连;第13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三道题都是对文言基础知识的考查,与教材紧密关联。

第12、14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综合理解能力以及信息筛选能力、观点归纳能力、思辨能力。(其中第14题增加分值,5分)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对陆游、杨万里很推崇,自述“初余由放翁入,后喜诚斋”(《刻楮集序》)。他晚年的不少诗活泼跳脱,就深得杨万里“诚斋体”的旨趣。关联: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杨万里《插秧歌》诗风。

关于声音的描写教材有两篇有名的诗作,《琵琶行》《李凭箜篌引》两诗中对音乐的描写。作者运用的方法以声写声、以形写声、比喻、拟人、通感、夸张、对比、侧面烘托等手法,以此突出声音的画面感与感染力。从“兰亭帖”“湍流”等词关联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兰亭集序》。

第16题考查内容和考查形式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还是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文化理解能力。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

情境默写题目遵循“一诗一文一开放”常规原则,(1)(2)题设置生活实践情境,考查考生对诗文识记的准确性和对诗文大意的准确理解,还要求能与设置的情境相契合,第(3)题设置“以汉喻唐”情境,考生不单单强化对经典诗词的深度记忆,同时还要提升对默写内容的理解、鉴赏和迁移能力。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语言文字运用材料“睡眠与健康”属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单则文本,约700字。试题采用一拖五的形式,区别于近几年的双文本考查。试题18-21分别考查了借喻、成语、病句、情境补写句子类型,强化了知识运用的考查,落实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的要求。

第22题要求考生分析‘恢复疲劳’的说法是否符合逻辑。教育部考试院提供的的参考答案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并特别说明,学生还可以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试题也提醒考生要把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和语言学习运用联系起来,并不断总结其中的规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语言建构与运用”要求学生“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也就是要求我们回归到语言本质,注重对语言本体规律的考查和引导。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

试题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着力考查考生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激发考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引导考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过程中进行思辨性分析与创新性表达,直指评估、比较、分析、思辨和综合信息等写作必备的高阶能力。

材料特点:材料短,开放性,思辨性。

衔接教材: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认识多媒介;善用多媒介;辨识媒介信息。

逻辑的力量(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审题立意】

教育部考试院:

试题聚焦新科技快速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问题的多与少这一热门话题,引导学生由材料中的“问题”和“答案”出发,得出自己写作的中心论题。试题的开放性较强,可以就问题的“多与少”“浅与深”“得与失”“真与假”进行思考和写作。值得注意的是,试题并不是简单让学生作“是”与“否”的判断,而是希望他们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体验、对社会的观察,在认真思考后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试题适合多种文体的写作。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仅仅是个引子(背景),考生只需讨论“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这种现象是否可以导致“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来作出判断,“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两个“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是不一样的,这就可以激发考生探究意识,考生只要围绕“是”“否”任何一个方向立论,自圆其说即可。可以探究原因,可以分析危害,或者提出方案。试题开放性较强,适合多种文体的写作,学生可结合自己生活体验,深入思考后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共享复习策略科学备战高考PART0303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一、关注政策风向标

比如:教学(2023)1号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二、关注课标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三、回归教材,关注课堂

新教材提倡单元教学/群文教学,倡导情境化、任务驱动,这在试卷中已经呈现,或经典与诠释配合,或史述与史论结合等,社会生活类的默写情境等。这就要求回归教材,关注教材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研习任务,仔细深挖、梳理每一项学习任务,无论是关联教材任务群/人文主题要求之下的文本研读的,还是各种文体的大小写作任务,进行任务群下的有序、有效整合,挖掘教考衔接点。

关注课堂教学,回归语文学科本位。试题特别强调文本细读,这就要求在备考复习中以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为载体,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透彻解读、准确筛选、提炼、概括信息并精准表达信息,“以一带三,以语言建构与运用带动思维、审美、文化”,当然这提升了阅读的精准性要求;引导学生梳理学习以及答题的方式方法,授人以“渔”,架构知识点体系,加强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以一带三,以语言建构与运用带动思维、审美、文化。2024高考试卷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四、聚焦思维品质,重视解决问题

课程标准之基本理念

试题选用跨学科素材,考查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在作文中直接把“解决问题”作为话题抛出,来考查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