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滕王阁序》课件(探究课型)_第1页
《第5课 滕王阁序》课件(探究课型)_第2页
《第5课 滕王阁序》课件(探究课型)_第3页
《第5课 滕王阁序》课件(探究课型)_第4页
《第5课 滕王阁序》课件(探究课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

滕王阁序必修五第二单元流泪的滕王阁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彳亍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蜀地去长安已遥遥又遥遥矣。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杨炯语)。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王勃若一课前预习心为文,历史也许会重新改写吧。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三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江水缓缓流淌,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又直观。——人无语,唯有惆怅地醉去。滕王阁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惆怅。斜阳已成余辉,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一、学习目标1.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背诵全文。2.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积累文化知识。3.体会作者怀才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二、作者连线四杰之冠——王勃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斗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后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的诗今存八十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王勃的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九十多篇,多为骈体,其中亦不乏佳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四库全书总目》亦谓“勃文为四杰之冠”。三、背景探寻胜景美文两相宜《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滕王阁,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旧址在江西南昌赣江之滨。王勃二十六岁那年秋天,即其临死前两个多月,前往交趾探父,途经南昌,适逢九月重阳之日,正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江南名楼滕王阁而于阁上举行宴会。王勃也参加了盛会。此时王勃形单影只,内心戚戚,自然是感到压抑。但他并不甘沉沦,想借此机会一吐胸中郁闷。遂在宴会上挥毫写成此《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四、文体知识序序,也作“叙”,或称“引”,与今日的“引言”“前言”相似,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写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本文是作者为他的《滕王阁诗》写的诗序,属于别序。骈体文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文的全盛时期。“骈文”或“骈俪文”的名称,出现颇晚。六朝骈文的句式多以四、六字句为主,但常常夹有杂言。从唐代开始,骈文的句式更趋规整,出现了通篇均为四、六字句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这往往束缚了内容,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五、归纳整理1.字音2.通假字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3.古今异义迎接。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狂放,不拘礼法,无贬义。肆无忌惮,贬义。看到细微的预兆。看形势,看机会。这里指留下这篇序文。分别时写给别人的话。4.一词多义形容词,旧,旧的,原来的连词,所以副词,特意,特地名词,缘故,原因名词,事故,变故名词,老朋友,旧交情形容词,衰退,衰老动词,属于,是名词,类动词,掌管,管辖动词,连缀动词,归属,隶属动词,劝,劝请通“嘱”,托付没,干全部用出副词,全,都动词,死动词,完,完尽,完了名词,尽头副词,极端,最名词,序言动词,连接动词,带领动词,后退动词,拉开(弓)动词,拉,牵引动词,拿,举连词,和,跟动词,给动词,结交,亲附介词,和,跟动词,结交,交好动词,赞同代词,什么代词,哪,哪里副词,表示程度深,怎么,多么副词,表示反问,为什么,怎么疑问代词,为什么语助词,相当于“啊”5.词类活用使……放下来使……起舞使……受委屈使……出走像雾一样,像流星一样向上向下就像水上的浮萍用眼睛看变成荒丘废墟以……为衣襟,以……为衣带俊杰6.文言句式(1)宾语前置句童子何知(2)介宾短语后置奉晨昏于万里疑问代词作宾语即:于万里奉晨昏7.成语(1)物华天宝:__________________(2)人杰地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胜友如云:___________________(4)腾蛟起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钟鸣鼎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响遏行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各种珍美的宝物。指因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的地方而出名。也指杰出的人物生于灵秀之地。许多良友聚集一处。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形容声音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7)天高地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萍水相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涸辙之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空深邃遥远,大地平坦辽阔。像浮萍随水漂泊,偶然聚在一起。比喻互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年纪虽老而志气更豪壮。处境越窘迫,意志应当越坚定。在干涸了的车辙沟里的鲫鱼,比喻处于极度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人。8.文白对照一、合作探究1.文章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和前文有哪些照应?答案此段以“呜呼”开端,具伤感意味。“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寥寥数语,写尽古今盛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归结到写诗做序的本事上来,从对宇宙人生的无限感慨中回到现实情境。“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是说自己不避浅近,先写了序和诗;“请洒潘江,各倾陆海”是期望在座的嘉宾各展文才,各赋所怀。全序以谦词作结,非常得体。课堂探究文章前后有两处照应:一、以“盛筵难再”照应开头的“躬逢胜饯”;二、以“敢竭鄙怀”等谦词照应开头的“童子何知”,作者自己以谦词入场,以谦词退场。这样写首尾连贯,一气呵成,无懈可击。2.本文怎样用典?大量用典有何作用?答案用典是骈体文语言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作者用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的故事来影射自己的不得志和受贬斥的遭遇,发泄他的“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感慨。其实是牢骚很深的话,但由于用了典故,就表现得非常委婉、含蓄。用典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总之,此文恰当运用典故,使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含蓄、典雅而又精练。3.这篇文章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答案前三段主要写景,先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继而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并写周围秋景之美。接下来的部分主要抒情,写欢娱宴游引出人生遇合的感慨,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郁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最后又落笔眼前。优美的景色使作者越发感到自己的落魄失意,宴会的热烈、众人的欢欣更衬托了他内心的窘迫,景物描写很好地铺垫出感情的抒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4.《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颇具绘画美,请赏析文章是如何体现绘画美的。答案本文具有色彩变化美。文章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色彩运用极为丰富。如“紫电青霜”“青雀黄龙之舳”“层峦耸翠”“飞阁流丹”“睢园绿竹”“邺水朱华”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本文绘画美还体现在构图布局美。本文写景以滕王阁为中心,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云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另外,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通过想象摄取各种景物,虚实相衬,“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尤其是注意到空间的深度与历史的深度,“故郡”与“新府”相联系,前代名人与在座高朋相衔接,有时还恰当运用具有神话色彩的传说,如“星分翼轸”“龙光射牛斗之墟”,把现实与虚无的天界、幻境融为一体。5.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答案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贪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境困顿而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6.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大量的篇幅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先后表现出两种感情基调:一方面因怀才不遇而感伤失落;另一方面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寄予希望。这二者是否矛盾?观点一:不矛盾。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正常心理。王勃是满腹才华而重视功名的人,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社会与统治者却不能给他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所以他焦急失望甚至失落,在文中流露出自伤自怜以及对现实不满的情绪。观点二:矛盾。王勃就是这样的一个矛盾统一体。作者的感伤心态源于对良时胜景的无比留恋,对好景不长的惋惜。又由此提升到对人生宇宙的思索上,想到生命的短暂、个体的易逝,如果在这样有限的生命中,不能赶快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那么个体的人生将很快湮没在时光的洪流中,归于空虚。观点三:并不矛盾。因为作者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向上精神,所以才会对不能实现而且无法改变的现状产生失望,但他并不因此就放弃理想抱负,从此消沉下去,而是能将过去破灭的希望转移到未来。所以说二者并不矛盾,反而达到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一。二、归纳总结图解文章主旨探微本文先写宴会之盛和登临滕王阁所见之壮美景象,进而因景生情,表达自己对人生路途坎坷的感慨,表明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处境困顿而情操不移,遇逆境而壮志更坚的执着态度,抒发了自己交织于内心的失望与希望、痛苦与追求、失意与奋进的复杂感情。一、百变素材(一)光载千秋的王勃生命之花凋谢在26岁年少有为之时,未尝不是一份遗憾与伤痛。流星般划过文学的天空,却留下永恒的光芒,这又未尝不是一种生命的奇迹。拓展延伸“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秀丽如画的风景,荡气回肠的歌声,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蓬勃进取的人生态度,撼人心弦。生动细腻的山川景、人文景、宴会景与强烈真挚的宾主情、父子情、志士情融为一体,让人不能不为之动容。他用近乎唯美的文笔述说着他的所见所想,述说着他的欢乐与苦闷、失落与追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渔舟唱晚、雁阵惊寒、萍水相逢,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他用精美的语言、飞扬的文采、极具个性的艺术才情为我们营造的一片令人心驰神往的文学天空。(二)执着追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三)发扬老当益壮的精神“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老”只是肌体生命的老化,但人的精神生命却可以永葆青春。因此,人应该有不服老的壮志,即使处于人生的暮年,也要发挥余热,也要释放生命的激情,老也可以有所作为。(四)处于困厄中要保持积极心态困境是对人志向的考验。志向一旦确立,就必然会遭受来自各方面的困扰,甚至打击。这是人生的必然。勇敢地面对困境,坚守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困境能让生命提纯,困境更能显示生命的硬度。二、技法学习对偶和铺排本文是骈文,四、六字句多,前后对偶工整,讲究平仄声调。如文章以严整的对偶起笔:“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另外,文中很多对偶句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对偶独具艺术特色,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为人们喜闻乐见。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古代诗歌中运用得极为普遍。铺排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迁移运用用铺排和对偶手法,编织一组句群,来做作文开头,做到词语严谨,语气贯通,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100字左右。【示例】做真正的自我即使世俗的围墙挡住你万丈豪情,也挡不住你铿锵的步伐。做真正的自我,那是陶潜的五斗诗魂。即使厚重的夜幕挡住你满天星斗,也挡不住你心中的灯火。做真正的自我,那是文天祥的零丁绝唱。即使岁月的藩篱挡住你坚强的身躯,也挡不住你忠贞的信念。做真正的自我,那是屈原水中的离骚。三、考点链接归纳内容要点归纳内容要点是指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析主要、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主旨,进而按照题干要求归纳、整合。(1)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对文章中详尽的叙述、展开的描写、充分的论证或说明进行科学性与倾向性、概括性与具体性统一的化繁为简。科学性就是准确,用词贴切、句式妥当、角度恰当;倾向性就是感情、褒贬准确;概括性就是内容全面,文字简练;具体性就是反映出此句、段、篇的特定内容。(2)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用举出事例、分析因果等方法,将抽象、概括的内容化为具体。(3)含蓄的内容能加以解说:对隐含在字里行间不直接表达出来,或者运用双关、象征等手法,采用婉曲的手段表达的思想、观点造成的含蓄的语言,理解时需要透过其字面信息,挖掘出其隐含的信息,用简明的语言解说材料的深层内涵。归纳概括的步骤及方法(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阅读时要注意:①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②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完整地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2)善于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3)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选项的正误。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人物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4)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5)回文查对,将选项中叙述文字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断。【对点训练】请你根据本处的提示,解答[分层训练]中第14题。四、悦读心赏激情与文采齐飞——《滕王阁序》赏析这篇临别赠言虽为即兴之作,但堪称古代骈文中的精品。在严格的骈体形式束缚下,作者充分发挥骈文特有的表现手段,熔对偶、声韵、事典、辞藻于一炉,又运散文之气于骈偶之中,严整中呈行云流水之势。全文层层扣题,文思缜密,运思谋篇,无不统于题目之下。第一段历叙洪州地势之雄伟、物产之珍异、人才之杰出、宾主之尊贵,扣题中“洪府”二字。第二段由趋名楼,登高阁,写到近览楼阁之壮丽,远眺山川之胜景,展示出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扣题中“秋日”“登滕王阁”六字。第三段正面写滕王阁宴会,由参与宴会的逸兴,引出人生遇合的感慨,扣题中“饯”字。第四段自叙遭际,说明有幸躬逢盛会,自当应命作序,扣题中“别”字,复出“饯”字。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蹊径。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其一,色彩变化之美。“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其二,远近错落之美。作者笔下,诸般景物纷至沓来,依次展现,既各尽其美,又有层次的远近变化。“鹤汀凫渚”四句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的广阔和川流、湖泽的迂回,是中景;“云销雨霁”以下则是水天浩淼的远景。笔墨由近及远地铺展开去,把远近景物编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其三,上下浑成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