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电路理论与技术-Lectrue 12(固态有源元件3)_第1页
射频电路理论与技术-Lectrue 12(固态有源元件3)_第2页
射频电路理论与技术-Lectrue 12(固态有源元件3)_第3页
射频电路理论与技术-Lectrue 12(固态有源元件3)_第4页
射频电路理论与技术-Lectrue 12(固态有源元件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6雪崩二极管

雪崩二极管是碰撞雪崩渡越时间二极管(IMPATT二极管),它利用管内雪崩电流滞后效应和渡越时间效应使其对外呈现负阻,它是构成微波固态振荡器和功率放大器的重要核心元件,尤其是在毫米波波段更是占据主导地位。1958年,贝尔实验室的里德,提出最初理论;1965年,首次报道了实验结果;

2.6.1结构

N+PIP+里德二极管模型及反偏电场分布

最初的里德雪崩二极管模型采用了N+PIP+结构,目前广泛采用的其它结构形式还有P+NN+、N+PP+、P+NIN+和P+PNN+(称为双漂移区结构)等类型。雪崩二极管

2.6.2工作原理及特性参量

仅以里德提出雪崩管负阻效应时的基本N+PIP+结构为例讨论

雪崩管的特性及工作原理,其它结构是完全类似的。1.雪崩管特性N+PIP+里德二极管模型及反偏电场分布

当两端加上反向偏压时,对于重掺杂的N+和P+区,由于其电阻很低,电场强度几乎为零;在本征半导体I层内,电场均匀分布,大致为一常数,其值大于重掺杂区;对于N+P结,由于处于反偏状态,因此该处电场强度最大,空间电荷区主要处在P区。当反偏压不断增大时,此电场分布曲线将整体上移,同时空间电荷区将展宽到占满全部P区。雪崩二极管

当反偏压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将使得N+P结处的电场强度首先达到击穿电场(,不同材料有所不同)发生雪崩击穿,迅速产生大量的电子-空穴对,称这时的电压为二极管的雪崩击穿电压,其值约在20~100左右。在稳定的雪崩击穿状态下,电子-空穴对将按照指数规律增加,产生的电子将很快被接于N+层的正极所吸收,而空穴将向负极渡越。由于里德雪崩二极管的P区很薄,可以认为空穴几乎无延迟地注入I区(称为漂移区),以恒定的饱和漂移速度(对硅半导体约为)向负极渡越,形成空穴电流。

适当地控制掺杂浓度,可以使得电场的分布在N+P结处形成相当尖锐的峰值,从而可以限制雪崩击穿在一个很窄的区域内发生。

雪崩二极管

2.工作原理(1)雪崩电离效应

当雪崩管两端在反向击穿直流电压上再叠加一个交流信号时,雪崩管两端的总电压可表示为:交流电压的正半周内:

雪崩发生,N+P结处形成稳定的雪崩击穿状态,雪崩空穴电流将按照指数规律增加;当外加电压越过最大值下降时,由于刚才雪崩倍增已产生的大量电子、空穴依然参加碰撞,因此总效果是雪崩空穴流继续上升,直到外电压正半周结束。交流电压的负半周内:

总端压小于击穿电压,雪崩将停止,但雪崩空穴流不会立即停止,只能按指数衰落。雪崩二极管

形成的雪崩空穴电流是具有很窄的脉冲宽度的脉冲电流,合理的调整直流偏压和直流偏流,可使其峰值滞后于交流信号的峰值。里德二极管电压、电流和外电路感应电流的关系000

利用小信号雪崩方程可以严格证明的基波相位比交变电场的基波相位滞后900,这一现象称为雪崩电流的初始滞后,也称为雪崩倍增的电感特性。雪崩二极管

(2)渡越时间效应

在电场的作用下,雪崩产生的空穴电流将注入漂移区并向负极渡越,直到空穴流到达负极为止。当这一电流以饱和漂移速度在漂移区渡越时,外电路中将产生感应电流,它与管内运动电荷的位置无关,只取决于运动速度,而且只要雪崩空穴流在管内开始流动,外电路上就开始有感应电流,理想情况下是一个矩形波。I层本征漂移区的长度为饱和漂移速度为雪崩脉冲电流经过漂移区的渡越时间:

合理设计漂移区的长度以控制空穴流渡越时间,可使管子渡越时间与外加交变电压的周期的关系为,这时对应的频率即称为漂移区的特征频率:雪崩二极管

当工作频率时,从功率的角度看,可认为是雪崩二极管这种工作模式的最佳工作频率。这时有,感应电流基波比雪崩电流基波滞后的相位为(即),可见若要提高雪崩管的工作频率,需减薄漂移区,即减小。

外电路的感应电流与管子外加交变电压的总相位差为,从而二极管相对外电路呈现为一个射频负阻。把这样一个雪崩二极管与一个谐振选频回路相连接,可以把管子两端很小的初始电压起伏逐渐发展为一个射频振荡,相当于有射频功率从雪崩二极管输出,其振荡频率等于外加谐振选频回路的谐振频率,这是雪崩管可以产生微波振荡和具有微波放大作用的根本原因。综合上述,雪崩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碰撞雪崩电离效应和载流子渡越时间效应,产生了负阻,这样的工作模式就称为雪崩渡越时间模式,简称为崩越模或碰越模,工作于这一模式的雪崩管称为崩越二极管或碰越二极管。雪崩二极管

3.特性参量(1)工作频率范围如果感应电流相对于外加交变电压的总相位差不正好为,只要能分离出一个负阻分量,就有可能产生射频振荡雪崩管有一定的调谐范围雪崩电流、感应电流和交变电压的关系雪崩二极管

设雪崩电流与交变电压的相位差为,将受到直流偏流的影响。

雪崩产生的空穴空间电荷注入到I层后形成的电场将削弱雪崩区的电场,直流电流越大,雪崩电流将越大,雪崩区电场下降越快,雪崩将过早停止,致使雪崩电流最大值出现在交变电压为零之前越早,这样电流基波滞后相位就越比小。

由于渡越时间相位正比于,故越小,渡越时间滞后相位越小。当总滞后相位小于时,雪崩管便不能分离出负阻分量,负阻特性将消失。

一般把使雪崩管电阻为正的临界频率称为下限截止频率。为了能够分离出负阻分量,雪崩滞后相位越小,则渡越时间相位滞后应越大,因此直流电流增大时,雪崩滞后相位减小,截止频率必将提高以增加渡越时间相位滞后。

此外交变电压大小也将影响,交流电压较大时,雪崩区电场提高,雪崩滞后相位将加大,截止频率将下降。雪崩二极管

如果总相位滞后大于,雪崩管同样不能分离出负阻分量,由此可确定雪崩管的上限截止频率。设雪崩滞后相位约等于,如果外加交变电压的周期不是正好的,则工作频率,总可以分离出与交变电压的反相分量上限截止频率为雪崩二极管

(2)输出功率与效率二极管获得的直流功率为:输出的射频功率为:脉冲电流的相位中心相应的效率为:在理想情况下:10%以下雪崩二极管

2.6.3等效电路雪崩管有源区的阻抗为:雪崩二极管管芯等效电路为工作频率下雪崩区的阻抗为漂移区的阻抗

为雪崩区长度;为雪崩区谐振频率,决定了雪崩电流相位滞后角度,仅与直流电流的平方根成正比。雪崩二极管

雪崩管有源区阻抗与工作频率关系0

体现出负阻和容性电抗,是雪崩管作为振荡器和放大器应用时的状态。获得最大负阻雪崩二极管

2.6.4

其它雪崩管结构及工作模式简介多是P+NN+和N+PP+结构P+NN+P+NN+雪崩管模型及电场分布雪崩区1.实用结构雪崩管2.双漂移区雪崩管P+NN+双漂移区雪崩管模型及杂质、电场分布雪崩区P雪崩二极管

3.俘越模式

俘越模式是俘获等离子体雪崩触发渡越模式的简称,(TRAPATT模式),是雪崩二极管一种大电流工作状态的高效率的工作模式。P+NN+雪崩管TRAPATT模式工作原理图N+PP+N+PP+雪崩区向右扩大雪崩区扩大到整个漂移区,形成俘获等离子体状态雪崩二极管

当外加反偏压大于雪崩击穿电压时,N+P结将发生雪崩击穿。雪崩区的电场强度由于带电粒子浓度很大而降低到很低的程度,而雪崩区右侧P区的电场强度将迅速增大;如果这时再加大管子的偏压(约为击穿电压的二倍以上),右侧增大的电场强度将可以达到击穿电场以上,因而再次引起雪崩击穿;

由于低电场下载流子的饱和漂移速度很小,而上述过程却极快,因而雪崩载流子的漂移可以忽略,好像被俘获在雪崩区一样,管内形成俘获等离子状态,此时管内电场强度几乎为零,雪崩停止。此后,等离子体将以极低的速度逸出,外电路中将形成很大的脉冲电流。当等离子体全部逸出后,管内电场又恢复到初始分布状态。上述过程重复进行,便产生了周期性的脉冲电压和电流,形成了振荡。雪崩二极管

TRAPATT模式电流电压关系ABCDAA点对应,管子发生雪崩击穿,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从A到B),尚未触发起雪崩冲击波前,二极管相当于被充电,管子端压将升高;当管子处于相当的过压状态时,立即触发起雪崩冲击波前,迅速形成等离子体状态,二极管接近短路,并输出一个倒向的电压脉冲,这一过程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当于从B到C;从C点开始,管子维持很大的电流脉冲,直到D点;之后管子回到初始状态,完成俘越模的一个工作周期。

俘越模式的特点是在大电流条件下的一种电压崩溃现象,可以看成一种高速开关:由高阻状态迅速转换成几乎短路的低阻状态,从而将外加的直流电压变换成射频脉冲电压。雪崩二极管

这种工作模式由于在等离子体逸出(即大电流流动)的那段时间里,电压维持在很低的水平,因而其效率很高。例如600MHz的俘越模振荡器,效率可达到75%以上;在L波段,脉冲输出功率为1KW时,效率可达60%。但是由于等离子体形成后,管内电场很低,所以等离子体逸出的速度很小,因此对于同一个二极管来说,其工作于俘越模的频率要远低于崩越模的频率。而且这种模式是工作在大电流状态下,其噪声比崩越模式要大。这种模式是1967年在实验室中发现的,它虽有效率高的优点,但依靠一般的直流偏置要提供这种模式需要的电流密度是很难办到的,必须采取特殊的措施,致使电路复杂,不易实现。

2.7转移电子效应二极管

转移电子效应二极管(TransferElectronDiode)也称为体效应二极管和耿氏二极管(GunnDiode),其英文缩写为TED。1961年和1962年相继发表的论文:部分电子从高的迁移率转移到低的迁移率状态,使电子漂移速度随电场增大而减小,从而产生负阻,可实现微波振荡和放大。1963年,耿(J.B.Gunn)在N型GaAs半导体两端外加电压使内部电场超过3时,产生了微波振荡。

由于其噪声远比雪崩二极管为低,也常被用作毫米波本振信号。2.7.1

结构转移电子效应二极管N型GaAs半导体N型GaAs转移电子器件结构欧姆接触金属

转移电子器件是无结器件,最常用的转移电子器件是一片两端面为欧姆接触的均匀掺杂的N型GaAs半导体。

通过研究发现InP半导体具有更大的负阻,而且可以工作于更高的频率,因此InP半导体转移电子器件的研究和应用都有较快的发展。2.7.2工作原理与特性1.转移电子器件的偶极畴

由于在电场作用下N型GaAs半导体内的电子从低能谷向高能谷转移产生负微分迁移率,使得N型GaAs半导体对外体现出微分负阻。这一负阻效应正是产生微波振荡和具有微波放大作用的基础。转移电子效应二极管

由于GaAs的杂质分布和电场分布不可能完全均匀,因此实际上不可能在每部分同时超过阈值电场、同时降低电子运动速度,因此前述的静态特性一般是得不到的,通常要通过特殊的机制来实现动态特性,这一特殊机制就是偶极畴,在转移电子器件内就是依靠偶极畴的产生和消失来形成微波振荡的。(1)畴的生成转移电子器件中偶极畴形成小于阈值电压未发生大量的电子转移,电子将在两电极间作均匀连续的漂移运动电场分布是均匀的欧姆接触阴极的金半结处于反偏阻值较大电场也稍强于半导体其它部分大于阈值电压阴极附近的电场将首先超过阈值电场转移电子效应二极管转移电子器件中偶极畴形成发生了电子的转移而进入负阻区平均漂移速度将减慢左侧的电场仍低于电子快速向阳极运动电子积累层右侧的电场仍低于电子快速向阳极运动正的空间电荷(电子耗尽层)负阻区的两侧形成了具有正负电荷的对偶极层,偶极畴

偶极层形成与外加电场方向相同的一个附加电场,致使畴内部的电场比畴外高得多,所以也称这个畴为高场畴。外加电压是一定的,畴内电场高,必然伴随着畴外电场的降低,外加电压大部分降落在高场畴上,只能形成一个偶极畴

转移电子效应二极管转移电子器件中偶极畴长大、成熟(2)畴的长大

在阴极附近生成的畴最初只是一个小“核”,在电场的作用下,“核”将从阴极向阳极运动,由于畴内是慢电子而畴外是快电子,因此随着畴的运动堆积的对偶电荷越来越多,这样畴将逐渐“长大”。随着畴的长大,畴内电场越来越高,而畴外电场越来越低,因此畴内电子是在加速的、而畴外电子是在减速的。这一过程一直继续到畴内电子的平均运动速度与畴外电子的平均运动速度相等为止,这时畴就不再长大,称为成熟畴或稳态畴。

畴核由生成到成熟所需的时间称为畴的生长时间。转移电子效应二极管偶极畴消失(3)畴的渡越与消失

成熟后的偶极畴将继续以一定的速度向阳极渡越,到达阳极后将被阳极吸收而消失,这段时间称为畴的渡越时间

畴消失后半导体内电场恢复到没有形成畴的原始状态,电子的平均运动速度也恢复到原始的快电子状态。

从畴到达阳极到畴完全消失的时间称为畴的消失时间,或称为介质的驰豫时间。

一个偶极畴消失后,如果器件的端压仍然维持在阈值电压以上,将在阴极附近再生成一个偶极畴,重复上述过程。转移电子效应二极管转移电子器件中电子平均漂移速度与时间关系abd(a)ca点表示畴核形成,此后电子的平均运动速度将快速下降,直到畴成熟的b点,从a点到b点所需时间即是畴的生长时间;b点之后成熟的畴将向阳极渡越,维持较低的平均运动速度,直到c点时畴到达阳极,bc段对应的时间即是畴的渡越时间;

畴到达阳极后将很快被阳极吸收,随着畴的消失,电子平均运动速度将立刻上升到初始值,即从c点到d点,这段时间即是畴的消失时间。一般和极短,因此整个周期近似为渡越时间

称为渡越时间频率或固有频率,在目前工艺水平下可作到微米量级,器件的固有频率可高达100GHz。但随着的减小,器件承受功率也就不可避免地减小。转移电子效应二极管设器件有源区长度为,畴的饱和漂移速度为,则有:如果在器件内部能生成成熟的偶极畴,要求:根据N型GaAs半导体材料的典型参数,可求得当:器件内部才能生成成熟的偶极畴,式中是器件的掺杂浓度。2.转移电子器件的动态特性

如果器件两端加上交变电压时,将会对畴的产生和消失产生影响。设这时器件端压为(直流偏压为0):转移电子效应二极管(1)当器件两端电压从零开始上升转移电子器件的电压电流关系0FEDCBA

电流最初应是按直线增加,A点对应端压为,这时偶极畴形成并很快成熟。电子平均漂移速度迅速下降,外电路电流也突然下降。

如果器件端压继续增大,开始会引起畴内电场及畴外电场

都增大,但根据畴内负阻区的速度-电场特性,增大将使慢

电子更多,畴内电子平均漂移速度将减小;而增大将使畴外电

子的平均漂移速度提高。因此破坏了畴内外原有的平衡,偶极畴将长得更大,畴内电场进一步升高以提高畴内电子平均漂移速度,畴外电场又会因的升高而降低,畴外电子将减速以达到新的平衡。这样,外加电压的增大转移为畴电压的增大,而器件内部的电子平均漂移速度是减小的,导致平均电流缓慢减小,直到电子的平均漂移速度(即是平均电流)达到最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