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商至秦汉的文献中记载了大瘟疫的发生情况:商代记载河南2次;周代记载陕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时期记载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古各1次。商至秦汉对大瘟疫记录的变化反映出()A.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B.大瘟疫从中原向周边扩散C.秦汉时期重视对疫病管理 D.中原人口不断向周围迁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至秦汉(中国)。从材料中商至秦汉时期对瘟疫的记录情况可以得出,每个朝代记录的范围都比前代更加广阔,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A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瘟疫的扩散范围,排除B项;材料只是体现瘟疫发生的朝代、地区和次数,无法看出秦汉更加重视疫病管理,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人口的迁移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2.汉代董仲舒认为治国理政、社会生活和人伦日用都应该一统于“天”,而“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提出“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适应了封建正统的需要 D.极大限制了君主权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屈君以伸天,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人感应一方面说皇帝代表天意,要人民服从皇帝,即所谓“君权神授”,这就为汉代统治的永恒合理性作论证和辩护,故适应了封建正统的需要,C项正确;确立儒学正统地位属于其影响,与材料内容无关,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学才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排除A项;材料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B项;极大限制了君权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3.唐代《云仙杂记》记载:“开成中(836~840年),物价至微。村落买鱼肉者,俗人买以胡绢半尺。”白居易的《卖炭翁》中也提道:“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A.唐朝商品经济的繁荣 B.实物税取代货币税成为主体C.布帛具有货币的职能 D.物物交换成为主要交换形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开成中(836——840年),物价至微。村落买鱼肉者,俗人买以胡绢半尺。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可知,第一则材料提到村民以绢购买肉品,第二则材料提到宫使通过纱和绫这两种丝织品买下了木炭,体现了在当时布帛充当货币,具有货币职能,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布帛充当货币,不利于商品经济持续发展,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布帛充当货币,未体现税收,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布帛充当货币,不能说明物物交换成为主要交换形式,排除D项。故选C项。4.明清时期朝廷以茶为中介,利用茶商的力量将川陕茶叶运往西藏和西北地区,以官茶换取马匹。边疆少数民族饮食以肉、乳为主,而茶是必不可缺的饮品,可以“攻肉食之膻腻,涤通宵之昏寐”,由此出现了“蜀茶总入诸蕃市,胡马常从万里来”的局面。由此可见,茶马互市()A.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C.增加了茶叶贸易成本 D.成为主要的贸易形式〖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选项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清时期,在朝廷的推动下,茶叶和马匹在川陕、西藏、西北地区流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流动促进不同地区、民族间文化的交流,B项正确;明清时期政府仍坚持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茶马互市的范围和茶叶对边疆少数民族民众生活的影响,无法由此得出茶叶贸易成本增加,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当时的其他贸易形式,无法得出“主要”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5.鸦片战争结束后,林则徐、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军事变革思想和“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建军思想,但士大夫阶层认为这是“用夷变夏”或“以夷变夏”。这说明当时()A.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B.中西思想融合已成为必然C.中体西用思想体系被抵制 D.外部世界引起了士人关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根据材料“林则徐、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军事变革思想和‘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建军思想”可知,民族危机的出现促使一部分开明士大夫开始关注世界的变化,希望借此实现强国御辱的理想,D项正确;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排除A项;“士大夫阶层认为这是‘用夷变夏’或‘以夷变夏’”说明当时士大夫阶层的华夷观念依然很浓厚,中西思想融合的社会条件依然不成熟,排除B项;中体西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指导思想,而林则徐、魏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排除C项。故选D项。6.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学堂的课程、课时(如表所示)。从中可以看出清末教育()课程修身读经讲经中学文学外语历史地理课时54519361111课程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课时20884310①注重传授西方文化知识②殖民地教育特征明显③旨在培养维新变法人才④推动教育近代化进程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外语、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法制理财”可知,表明清末教育重视西学,①符合题意;晚清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无法得出清末教育受殖民者控制,②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清末教育内容中增加了自然科学等近代学科,说明其教育逐渐近代化,④符合题意;1904年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因此清末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维新变法人才,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和D项。故选C项。7.1924年4月,孙中山在《致全国学农工商通电》中提道:“工人为本党之基础,本党之奋斗乃为发展实业而奋斗,为工人利益而奋斗!”“农民是我们中国人民之中的最多人数,如果农民不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由此可知,孙中山()A.建立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B.认识到了民众力量的重要性C.将国民党改组为无产阶级政党 D.效仿苏俄建立工农革命政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4年(中国)。据材料“工人为本党之基础”,“农民是我们中国人民之中的最多人数”可知,国民大革命时期,孙中山提到了农民、工人,指出这些人都应与国民党共同奋斗,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说明孙中山认识到唤起民众进行国民革命的重要性,B项正确;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国共合作建立的,排除A项;改组后的国民党,其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排除C项;孙中山领导的政党是资产阶级政党,不是为了建立工农革命政权,排除D项。故选B项。8.1982年,陈云指出:“搞活经济是在计划指导下搞活,不是离开计划的指导搞活。这就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需要不断调整‘笼’的尺寸,使‘鸟’既能在‘笼’中自由飞翔,又不被‘笼’困死。”陈云提出“鸟笼经济”理论的实质是()A.摆脱计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强调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 D.引导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82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陈云认为,搞活经济是在计划指导下搞活,不是离开计划的指导搞活在国家计划之下搞活经济,强调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陈云主张发挥计划“笼”的作用,而不是摆脱计划,排除A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十四大上提出的,排除B项;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展,排除D项。故选C项。9.公元前6世纪前后,中国的孔子、印度的佛陀、波斯的琐罗亚斯德、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们都在探讨和思索这样的问题:理想社会的道德基础,社会制度的作用,宇宙和生命的起源。他们都处于同一时代,遭遇着同样的社会危机与挑战,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这些探讨的意义在于()A.加快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B.导致东西方价值观的对立C.促使欧亚大陆文明的产生 D.推动世界文明走向多元化〖答案〗D〖解析〗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公元前6世纪前后(欧亚大陆)。根据材料,古代中国、印度、波斯、希腊等地的学者在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宇宙哲学等方面提出了不同观点,深刻影响了各自地区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多元化,D项正确;材料只提及不同地区文明的各自特点,未提及相互交融,排除A项;虽然东西方思想家在一些问题上的看法不同,但东西方价值观并不完全对立,而是有很多契合和相通之处,排除B项;中国、印度、波斯、希腊等地产生文明的时间远早于公元前6世纪,排除C项。故选D项。10.英国神学家威克里夫指出,英格兰王国是一个整体,而教士,领主与平民均属于该组织的一员。1382年后,他还把《圣经》翻译成英语来讲经布道,做宗教仪式,他认为,《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根据,应排斥外来势力对信仰自由的干预。这些言行()A.动摇了民众宗教信仰 B.使英国摆脱了罗马教廷控制C.受到路德派思想的影响 D.有利于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英格兰王国是一个整体”、“他还把《圣经》翻译成英语来讲经布道”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言行有助于推动英语的传播,有利于增强民众对于英格兰王国的认同,有助于推动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D项正确;材料中英国神学家的言行并非鼓励不信仰宗教,而是信仰宗教的方式不同于天主教会,排除A项;16世纪英国国教改革使英国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排除B项;马丁·路德改革的时间是16世纪,排除C项。故选D项。11.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论述了巴黎公社运动的起义过程,提出了著名的巴黎公社原则,以历史的事实证明:“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军队,工人阶级必须在战场上争得自身解放的权利。”这说明巴黎公社运动()A.受到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C.受到了马克思的直接指导 D.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1年(法国)。根据材料“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军队,工人阶级必须在战场上争得自身解放的权利。”可知,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对巴黎公社进行论述,认为无产阶级掌握革命武装是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前提,这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B项正确;巴黎公社运动没有受到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排除A项;巴黎公社并未受到马克思的直接指导,排除C项;俄国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排除D项。故选B项。12.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政府的海外劳工宣传政策臻于完善,着力向海外展现美国工人生活的“自由”“富足”,宣传美国是“工人的国度”和“无阶级社会”,鼓吹美国的经济和社会模式是值得效仿的典范。这些宣传旨在()A.缓和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 B.扩大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C.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解决美国经济“滞胀”危机〖答案〗B〖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对外宣传中强调人们的幸福生活,目的是塑造美国的正面形象,扩大美国的国际影响,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美国的海外宣传,并不会对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产生影响,排除A项;材料提到冷战影响下美国的海外宣传,并非为推动国际工人运动,排除C项;“滞胀”危机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图为1950年江苏徐州睢宁双沟出土的东汉墓室画像石拓片(局部)。画上刻绘有二牛拉一犁,一农夫呵牛扶犁耕地,身后一小儿随墒播种,远处一人举锄除草,另有一人荷担,为农忙的家人送来饮食。材料二(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三脚耧车)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楼,皆取备焉,日种一项(汉制五十亩)。至今,三辅(今陕西)犹赖其利。今辽东(今辽宁)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二人挽耧,凡用两牛六人,一日才种二十五亩,其悬绝如此。——摘编自东汉农学家崔寔《政论》材料三表11923年河北盐山县农具一览表功能、用途种类、明细耕地和平整土地木把铁柄梨、两行排齿耙、耠子、推耙、锄播种两齿下种耧、石磙收割或打场木叉、镰刀、木锨、竹帚、条箩、筛子、簸箕灌溉水戽、辘轳收获或运输扁担、木制独轮手推车、木制铁瓦大车、拖车加工磨、碾子表21958~1981年河北盐山县农具一览表功能、用途种类、明细平整土地用农具七寸步犁、双轮双铧犁、机引大中型犁、机引圆盘耙中耕农具耘锄播种农具铁制三腿耧、畜拉播种机、机引大型播种机灌溉用具铁制水车、木龙水车收获或运输农具胶轮大车、胶轮手推车、双轮小拉车——摘编自杨学新、任会来《中国农具80余年的变迁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史料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建材价值角度任选三个角度解读上图。(2)根据材料二,归纳两汉时期农耕发展的主要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成从表1到表2变化的主要社会条件。〖答案〗(1)从史料的角度看,该实物史料反映出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组织农耕生产,真实反映当时生产生活状况,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从文物的角度看,属于珍贵文物,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从艺术的角度看,设计巧妙、构图精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从建材的角度看,画像砖既实用又美观,集使用与观赏于一体。(考生可从任意三个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特点:政府重视农业;建立制度保障;发明先进农具;推广先进技术;总结农耕经验;成就农学专家;地区发展存在差异等。(任答四点,言之有理即可)(3)条件:新中国成立;党的惠农措施;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科技进步;工业化;农业机械化等。(任答四点,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东汉中国。从史料的角度看,根据材料一“下图为1950年江苏徐州睢宁双沟出土的东汉墓室画像石拓片”可知,该实物史料反映出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组织农耕生产,真实反映当时生产生活状况,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从文物的角度看,根据材料“下图为1950年江苏徐州睢宁双沟出土的东汉墓室画像石拓片”可知,属于珍贵文物,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从艺术的角度看,根据图画信息可知,设计巧妙、构图精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从建材的角度看,根据材料一“画上刻绘有二牛拉一犁,一农夫呵牛扶犁耕地,身后一小儿随墒播种,远处一人举锄除草,另有一人荷担,为农忙的家人送来饮”可知,画像砖既实用又美观,集使用与观赏于一体。【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二“(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可知,政府重视农业;根据材料二“东汉农学家崔寔《政论》”可知,建立制度保障;根据材料二“三犁(三脚耧车)共一牛”“辽东(今辽宁)耕犁,辕长四尺”可知,发明先进农具;根据材料二“教民耕殖”可知,推广先进技术;根据材料二“东汉农学家崔寔”可知,总结农耕经验,成就农学专家;根据材料二“至今,三辅(今陕西)犹赖其利”“其悬绝如此”可知,地区发展存在差异等。【小问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三“1958~1981年”可知,新中国成立;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惠农措施,实行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结合所学可知,经过三大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根据材料三“1981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科技进步;根据材料三“铁制三腿耧、畜拉播种机、机引大型播种机”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化、农业机械化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3年1月,《东方杂志》“新年特号”刊载了畅谈“新年梦想”征稿活动的相关稿件。征稿活动由“梦想的中国”和“梦想的个人生活”两个主题构成,“梦想的中国”主题的来稿数量更大,内容也更为丰富。100余名知识分子参与投稿,当中不乏社会各界名流,如作家茅盾、老舍,画家徐悲鸿,国民党著名“左”派人物柳亚子等。“梦想的中国”来稿关键词统计表关键词提到该词的作者人数该词在全部稿件中一共出现的次数阶级27人58次教育27人50次帝国主义23人41次民族21人70次日本18人38次社会主义13人20次世界大同11人13次(“大同世界”视为近似词归入此类)文化22人34次世界大战5人6次——摘编自耿密《民国知识精英的“国家梦”——基于1933年《东方杂志》“新年特号”的片断观察(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三个“梦想的中国”来稿关键词,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近代史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答案〗示例:关键词:帝国主义、民族、日本。论题:民国知识精英的“国家梦”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色。阐释: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激起了中国民众抗日救亡高潮,中国局部抗战由此开始。而南京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实行不抵抗政策。在《东方杂志》全部稿件中,“帝国主义”出现41次、“民族”出现70次、“日本”出现38次,这些稿件可视为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在时代大潮下,对国家、民族未来发展问题所做的一次集体思考,也体现了知识精英身上传统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以及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他们渴望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民国知识分子的“梦想的中国”饱含浓郁的家国情怀,具有强烈的时代烙印。(“示例”仅供参考,若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1933年(中国)。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首先,根据材料设问要求,任意选择三个关键词,在选择时,注意选择具有内在联系或发展趋势的关键词,以便提炼出论题,如:可以选择帝国主义、民族、日本三个关键词。其次,根据选择的关键词“帝国主义、民族、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其内在联系是面对日本侵华,中国的知识精英的为实现“国家梦”而进行的不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提炼论题为:民国知识精英的“国家梦”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再次,围绕提炼的论题“民国知识精英的“国家梦”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可知,可以从日本侵华、南京国民政府态度、民族意识等角度进行详细说明,如: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激起了中国民众抗日救亡高潮,中国局部抗战由此开始。而南京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实行不抵抗政策。在《东方杂志》全部稿件中,“帝国主义”出现41次、“民族”出现70次、“日本”出现38次,这些稿件可视为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在时代大潮下,对国家、民族未来发展问题所做的一次集体思考,也体现了知识精英身上传统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以及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他们渴望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最后,对提炼的观点总结升华,再次表明论题的准确性,如: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民国知识分子的“梦想的中国”饱含浓郁的家国情怀,具有强烈的时代烙印。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党中央提出“西进新疆、安边固疆”的号召,要求驻疆部队积极拓荒生产。1950年,进疆部队垦荒5万多公顷,实现粮食大部分自给、食油蔬菜全部自给。1954年10月,中央政府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此后,全国各地大批复转军人和科技人员“西进新疆”,加入兵团行列。兵团遵循“不与民争利”的原则,保护维吾尔族同胞利益,他们向沙漠要良田,在戈壁建新城。1962年,初步建成2000多公里长的边境沿线林业带。1966年,兵团总人口达到148.54万,拥有农牧团场158个。——摘编自兰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西进新疆”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西进新疆”的影响。〖答案〗(1)措施:通过中央政府命令实施(政府推动);进行大规模人口迁移,以复转军人和科技人才为主;建立集体农牧场垦荒;突出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2)影响:巩固边防;增强民族认同,维护国家统一;促进边疆开发,改善西部生态环境;发展了中国传统屯垦戍边的边疆治理模式。〖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措施:根据材料“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党中央提出‘西进新疆、安边固疆’的号召,要求驻疆部队积极拓荒生产。”可知,通过中央政府命令实施(政府推动);根据材料“1954年10月,中央政府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此后,全国各地大批复转军人和科技人员‘西进新疆’,加入兵团行列。”可知,进行大规模人口迁移,以复转军人和科技人才为主;根据材料“1962年,初步建成2000多公里长的边境沿线林业带。1966年,兵团总人口达到148.54万,拥有农牧团场158个。”可知,建立集体农牧场垦荒;根据材料“兵团遵循‘不与民争利’的原则,保护维吾尔族同胞利益,他们向沙漠要良田,在戈壁建新城。”可知,突出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影响:根据材料“西进新疆、安边固疆”可知,巩固边防,增强民族认同,维护国家统一;根据材料“1950年,进疆部队垦荒5万多公顷,实现粮食大部分自给、食油蔬菜全部自给。”可知,促进边疆开发,改善西部生态环境;根据材料“1962年,初步建成2000多公里长的边境沿线林业带。1966年,兵团总人口达到148.54万,拥有农牧团场158个。”可知,发展了中国传统屯垦戍边的边疆治理模式。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商至秦汉的文献中记载了大瘟疫的发生情况:商代记载河南2次;周代记载陕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时期记载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古各1次。商至秦汉对大瘟疫记录的变化反映出()A.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B.大瘟疫从中原向周边扩散C.秦汉时期重视对疫病管理 D.中原人口不断向周围迁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至秦汉(中国)。从材料中商至秦汉时期对瘟疫的记录情况可以得出,每个朝代记录的范围都比前代更加广阔,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A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瘟疫的扩散范围,排除B项;材料只是体现瘟疫发生的朝代、地区和次数,无法看出秦汉更加重视疫病管理,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人口的迁移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2.汉代董仲舒认为治国理政、社会生活和人伦日用都应该一统于“天”,而“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提出“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适应了封建正统的需要 D.极大限制了君主权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屈君以伸天,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人感应一方面说皇帝代表天意,要人民服从皇帝,即所谓“君权神授”,这就为汉代统治的永恒合理性作论证和辩护,故适应了封建正统的需要,C项正确;确立儒学正统地位属于其影响,与材料内容无关,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学才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排除A项;材料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B项;极大限制了君权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3.唐代《云仙杂记》记载:“开成中(836~840年),物价至微。村落买鱼肉者,俗人买以胡绢半尺。”白居易的《卖炭翁》中也提道:“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A.唐朝商品经济的繁荣 B.实物税取代货币税成为主体C.布帛具有货币的职能 D.物物交换成为主要交换形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开成中(836——840年),物价至微。村落买鱼肉者,俗人买以胡绢半尺。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可知,第一则材料提到村民以绢购买肉品,第二则材料提到宫使通过纱和绫这两种丝织品买下了木炭,体现了在当时布帛充当货币,具有货币职能,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布帛充当货币,不利于商品经济持续发展,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布帛充当货币,未体现税收,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布帛充当货币,不能说明物物交换成为主要交换形式,排除D项。故选C项。4.明清时期朝廷以茶为中介,利用茶商的力量将川陕茶叶运往西藏和西北地区,以官茶换取马匹。边疆少数民族饮食以肉、乳为主,而茶是必不可缺的饮品,可以“攻肉食之膻腻,涤通宵之昏寐”,由此出现了“蜀茶总入诸蕃市,胡马常从万里来”的局面。由此可见,茶马互市()A.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C.增加了茶叶贸易成本 D.成为主要的贸易形式〖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选项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清时期,在朝廷的推动下,茶叶和马匹在川陕、西藏、西北地区流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流动促进不同地区、民族间文化的交流,B项正确;明清时期政府仍坚持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茶马互市的范围和茶叶对边疆少数民族民众生活的影响,无法由此得出茶叶贸易成本增加,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当时的其他贸易形式,无法得出“主要”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5.鸦片战争结束后,林则徐、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军事变革思想和“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建军思想,但士大夫阶层认为这是“用夷变夏”或“以夷变夏”。这说明当时()A.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B.中西思想融合已成为必然C.中体西用思想体系被抵制 D.外部世界引起了士人关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根据材料“林则徐、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军事变革思想和‘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建军思想”可知,民族危机的出现促使一部分开明士大夫开始关注世界的变化,希望借此实现强国御辱的理想,D项正确;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排除A项;“士大夫阶层认为这是‘用夷变夏’或‘以夷变夏’”说明当时士大夫阶层的华夷观念依然很浓厚,中西思想融合的社会条件依然不成熟,排除B项;中体西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指导思想,而林则徐、魏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排除C项。故选D项。6.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学堂的课程、课时(如表所示)。从中可以看出清末教育()课程修身读经讲经中学文学外语历史地理课时54519361111课程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课时20884310①注重传授西方文化知识②殖民地教育特征明显③旨在培养维新变法人才④推动教育近代化进程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外语、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法制理财”可知,表明清末教育重视西学,①符合题意;晚清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无法得出清末教育受殖民者控制,②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清末教育内容中增加了自然科学等近代学科,说明其教育逐渐近代化,④符合题意;1904年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因此清末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维新变法人才,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和D项。故选C项。7.1924年4月,孙中山在《致全国学农工商通电》中提道:“工人为本党之基础,本党之奋斗乃为发展实业而奋斗,为工人利益而奋斗!”“农民是我们中国人民之中的最多人数,如果农民不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由此可知,孙中山()A.建立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B.认识到了民众力量的重要性C.将国民党改组为无产阶级政党 D.效仿苏俄建立工农革命政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4年(中国)。据材料“工人为本党之基础”,“农民是我们中国人民之中的最多人数”可知,国民大革命时期,孙中山提到了农民、工人,指出这些人都应与国民党共同奋斗,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说明孙中山认识到唤起民众进行国民革命的重要性,B项正确;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国共合作建立的,排除A项;改组后的国民党,其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排除C项;孙中山领导的政党是资产阶级政党,不是为了建立工农革命政权,排除D项。故选B项。8.1982年,陈云指出:“搞活经济是在计划指导下搞活,不是离开计划的指导搞活。这就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需要不断调整‘笼’的尺寸,使‘鸟’既能在‘笼’中自由飞翔,又不被‘笼’困死。”陈云提出“鸟笼经济”理论的实质是()A.摆脱计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强调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 D.引导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82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陈云认为,搞活经济是在计划指导下搞活,不是离开计划的指导搞活在国家计划之下搞活经济,强调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陈云主张发挥计划“笼”的作用,而不是摆脱计划,排除A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十四大上提出的,排除B项;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展,排除D项。故选C项。9.公元前6世纪前后,中国的孔子、印度的佛陀、波斯的琐罗亚斯德、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们都在探讨和思索这样的问题:理想社会的道德基础,社会制度的作用,宇宙和生命的起源。他们都处于同一时代,遭遇着同样的社会危机与挑战,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这些探讨的意义在于()A.加快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B.导致东西方价值观的对立C.促使欧亚大陆文明的产生 D.推动世界文明走向多元化〖答案〗D〖解析〗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公元前6世纪前后(欧亚大陆)。根据材料,古代中国、印度、波斯、希腊等地的学者在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宇宙哲学等方面提出了不同观点,深刻影响了各自地区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多元化,D项正确;材料只提及不同地区文明的各自特点,未提及相互交融,排除A项;虽然东西方思想家在一些问题上的看法不同,但东西方价值观并不完全对立,而是有很多契合和相通之处,排除B项;中国、印度、波斯、希腊等地产生文明的时间远早于公元前6世纪,排除C项。故选D项。10.英国神学家威克里夫指出,英格兰王国是一个整体,而教士,领主与平民均属于该组织的一员。1382年后,他还把《圣经》翻译成英语来讲经布道,做宗教仪式,他认为,《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根据,应排斥外来势力对信仰自由的干预。这些言行()A.动摇了民众宗教信仰 B.使英国摆脱了罗马教廷控制C.受到路德派思想的影响 D.有利于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英格兰王国是一个整体”、“他还把《圣经》翻译成英语来讲经布道”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言行有助于推动英语的传播,有利于增强民众对于英格兰王国的认同,有助于推动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D项正确;材料中英国神学家的言行并非鼓励不信仰宗教,而是信仰宗教的方式不同于天主教会,排除A项;16世纪英国国教改革使英国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排除B项;马丁·路德改革的时间是16世纪,排除C项。故选D项。11.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论述了巴黎公社运动的起义过程,提出了著名的巴黎公社原则,以历史的事实证明:“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军队,工人阶级必须在战场上争得自身解放的权利。”这说明巴黎公社运动()A.受到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C.受到了马克思的直接指导 D.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1年(法国)。根据材料“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军队,工人阶级必须在战场上争得自身解放的权利。”可知,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对巴黎公社进行论述,认为无产阶级掌握革命武装是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前提,这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B项正确;巴黎公社运动没有受到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排除A项;巴黎公社并未受到马克思的直接指导,排除C项;俄国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排除D项。故选B项。12.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政府的海外劳工宣传政策臻于完善,着力向海外展现美国工人生活的“自由”“富足”,宣传美国是“工人的国度”和“无阶级社会”,鼓吹美国的经济和社会模式是值得效仿的典范。这些宣传旨在()A.缓和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 B.扩大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C.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解决美国经济“滞胀”危机〖答案〗B〖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对外宣传中强调人们的幸福生活,目的是塑造美国的正面形象,扩大美国的国际影响,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美国的海外宣传,并不会对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产生影响,排除A项;材料提到冷战影响下美国的海外宣传,并非为推动国际工人运动,排除C项;“滞胀”危机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图为1950年江苏徐州睢宁双沟出土的东汉墓室画像石拓片(局部)。画上刻绘有二牛拉一犁,一农夫呵牛扶犁耕地,身后一小儿随墒播种,远处一人举锄除草,另有一人荷担,为农忙的家人送来饮食。材料二(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三脚耧车)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楼,皆取备焉,日种一项(汉制五十亩)。至今,三辅(今陕西)犹赖其利。今辽东(今辽宁)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二人挽耧,凡用两牛六人,一日才种二十五亩,其悬绝如此。——摘编自东汉农学家崔寔《政论》材料三表11923年河北盐山县农具一览表功能、用途种类、明细耕地和平整土地木把铁柄梨、两行排齿耙、耠子、推耙、锄播种两齿下种耧、石磙收割或打场木叉、镰刀、木锨、竹帚、条箩、筛子、簸箕灌溉水戽、辘轳收获或运输扁担、木制独轮手推车、木制铁瓦大车、拖车加工磨、碾子表21958~1981年河北盐山县农具一览表功能、用途种类、明细平整土地用农具七寸步犁、双轮双铧犁、机引大中型犁、机引圆盘耙中耕农具耘锄播种农具铁制三腿耧、畜拉播种机、机引大型播种机灌溉用具铁制水车、木龙水车收获或运输农具胶轮大车、胶轮手推车、双轮小拉车——摘编自杨学新、任会来《中国农具80余年的变迁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史料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建材价值角度任选三个角度解读上图。(2)根据材料二,归纳两汉时期农耕发展的主要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成从表1到表2变化的主要社会条件。〖答案〗(1)从史料的角度看,该实物史料反映出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组织农耕生产,真实反映当时生产生活状况,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从文物的角度看,属于珍贵文物,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从艺术的角度看,设计巧妙、构图精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从建材的角度看,画像砖既实用又美观,集使用与观赏于一体。(考生可从任意三个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特点:政府重视农业;建立制度保障;发明先进农具;推广先进技术;总结农耕经验;成就农学专家;地区发展存在差异等。(任答四点,言之有理即可)(3)条件:新中国成立;党的惠农措施;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科技进步;工业化;农业机械化等。(任答四点,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东汉中国。从史料的角度看,根据材料一“下图为1950年江苏徐州睢宁双沟出土的东汉墓室画像石拓片”可知,该实物史料反映出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组织农耕生产,真实反映当时生产生活状况,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从文物的角度看,根据材料“下图为1950年江苏徐州睢宁双沟出土的东汉墓室画像石拓片”可知,属于珍贵文物,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从艺术的角度看,根据图画信息可知,设计巧妙、构图精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从建材的角度看,根据材料一“画上刻绘有二牛拉一犁,一农夫呵牛扶犁耕地,身后一小儿随墒播种,远处一人举锄除草,另有一人荷担,为农忙的家人送来饮”可知,画像砖既实用又美观,集使用与观赏于一体。【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二“(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可知,政府重视农业;根据材料二“东汉农学家崔寔《政论》”可知,建立制度保障;根据材料二“三犁(三脚耧车)共一牛”“辽东(今辽宁)耕犁,辕长四尺”可知,发明先进农具;根据材料二“教民耕殖”可知,推广先进技术;根据材料二“东汉农学家崔寔”可知,总结农耕经验,成就农学专家;根据材料二“至今,三辅(今陕西)犹赖其利”“其悬绝如此”可知,地区发展存在差异等。【小问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三“1958~1981年”可知,新中国成立;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惠农措施,实行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结合所学可知,经过三大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根据材料三“1981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科技进步;根据材料三“铁制三腿耧、畜拉播种机、机引大型播种机”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化、农业机械化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3年1月,《东方杂志》“新年特号”刊载了畅谈“新年梦想”征稿活动的相关稿件。征稿活动由“梦想的中国”和“梦想的个人生活”两个主题构成,“梦想的中国”主题的来稿数量更大,内容也更为丰富。100余名知识分子参与投稿,当中不乏社会各界名流,如作家茅盾、老舍,画家徐悲鸿,国民党著名“左”派人物柳亚子等。“梦想的中国”来稿关键词统计表关键词提到该词的作者人数该词在全部稿件中一共出现的次数阶级27人58次教育27人50次帝国主义23人41次民族21人70次日本18人38次社会主义13人20次世界大同11人13次(“大同世界”视为近似词归入此类)文化22人34次世界大战5人6次——摘编自耿密《民国知识精英的“国家梦”——基于1933年《东方杂志》“新年特号”的片断观察(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三个“梦想的中国”来稿关键词,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近代史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答案〗示例:关键词:帝国主义、民族、日本。论题:民国知识精英的“国家梦”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色。阐释: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激起了中国民众抗日救亡高潮,中国局部抗战由此开始。而南京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实行不抵抗政策。在《东方杂志》全部稿件中,“帝国主义”出现41次、“民族”出现70次、“日本”出现38次,这些稿件可视为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在时代大潮下,对国家、民族未来发展问题所做的一次集体思考,也体现了知识精英身上传统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