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预测卷(4)本试卷共8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发现,在北京人遗址的动物碎骨有人工打击的痕迹,因此有人认为北京人会制作骨器。也有考古学家认为这些碎骨只是北京人为食用动物而打碎,不能说明是人工骨器。这表明A.研究北京人需要文献史料B.北京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C.同一考古发现有不同解释D.北京人已经普遍使用骨器2.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西周青铜器士山盘,铭文记载了贵族士山被周王封在汉水中游一带,负责管理当地的贡赋缴纳等事务。士山盘可以用来研究A.早期国家产生B.青铜器的诞生C.井田制的产生D.西周的分封制3.秦朝曾将更名规定以诏书形式颁行全国。湖南出土的秦朝简牍《更名诏书》,记载了秦朝更名的规定,如“以王令”改为“皇帝诏”,“受命”改为“制”等。秦朝这些更名规定旨在A.推行郡县制度B.凸显皇帝威严C.建立中央集权D.加强文化控制4.汉文帝是西汉初年著名的皇帝,题4图是汉文帝时期发布的几条诏令,这体现了他的治国理念是A.重视农业B.轻徭薄赋C.勤俭治国D.减轻刑罚5.据南北朝时期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反映了当时洛阳A.战乱严重经济萧条B.吸引南方士族北迁C.商业贸易空前繁盛D.民族交融社会繁荣6.某学者指出:“大运河将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的漕渠、汴水和淮南的官河连接起来,构成了‘以长安文化为中心,依靠东南地区赋税存立’的中原王朝的生命线。”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大运河A.加强了中央与地方联系B.促进了全国的文化交流C.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发展D.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7.如题7图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宋代南方人才比重逐渐超过北方,形成这一转折是因为当时A.科举制度进行改革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实行重文轻武政策8.两宋时期的海港至少有20个,设有市舶机构的港口就有10多个,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有60个,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红海周围及东非沿海地区。这反映当时A.民族关系十分和睦B.对外贸易非常发达C.科技文化世界领先D.经济重心已经南移9.“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伟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到于今,遗饼纪东征,民怀切。”与材料密切相关的是A.郑和下西洋B.戚继光抗倭C.郑成功收台D.林则徐禁烟10.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关于曼陀罗花的记载:“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这体现李时珍A.善于总结历史经验B.选材着眼现实生活C.重视实践求证精神D.大胆探索改革创新1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乡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外国侵略者。在港澳受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罢工,响应返乡者达两万余人,致使香港变成了一座死城。广东民众的行为A.得到清政府有力支持B.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C.反映了民主意识觉醒D.彰显自发的民族情怀12.“如果没有戊戌变法洗礼,五年之后中国近代第一部学制系统的颁布和七年之后科举制度的最终被废除,可以肯定地说,不知要推迟多少年。”据此可知,戊戌变法促进了A.中国近代教育发展B.资产阶级革命爆发C.近代民主思想产生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3.如题13图反映的军事行动取得胜利后,引发各省纷纷响应,清廷土崩瓦解。该军事行动是A.广州起义B.武昌起义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14.1912年4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中,“政党、政府、投票、选举、立法、行政、司法、议会、民主、共和、自由、权利、人格、博爱”等新名词让人目不暇接。这些新名词的出现A.成为指导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C.顺应了社会发展需要D.有利于中华民国诞生15.汉字中的“他”原本无男女之分。1920年刘半农写下《教我如何不想她》,首创“她”字的使用,受到广泛的赞誉和认可。这反映当时社会A.民主科学思想成为主流B.男尊女卑观念有所改变C.男女平等得到普遍认可D.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16.据1927年1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我军入湘而后,平江、浏阳诸役,皆得农民为向导与协助,使我军不至于陷于逆敌伏军及地雷之险。”由此可知,广大民众支援推动A.北伐胜利进军B.革命根据地建立C.长征胜利完成D.抗日战争的胜利17.题17图是画家罗工柳根据冀中敌后根据地军民发明地道战保家卫国的伟大创举而创作的画作《地道战》。该作品彰显了A.抗日战争策略丰富多样B.解放战争得到人民支持C.人民游击战争神出鬼没D.人民积极投入抗美援朝18.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有这样一段歌词:“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段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A.文明有礼热情好客B.积极生产建设祖国C.埋头苦干艰苦创业D.热爱和平反抗侵略19.1969年2月,尼克松在检讨对华政策时说:“(美国)无视中国这个亚洲的主要国家,是一个错误的政策。”尼克松的言行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标志中美关系得到改善C.表明美国放弃反华政策D.旨在谋求改善中美关系20.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过八年持续努力,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说明中国A.经济建设成果丰硕B.改革开放开始突破C.已经消灭贫富差距D.已成为现代化强国21.如题21表是古代人类早期文明的主要成果。这些成果表明人类早期文明具有文明中华文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成果甲骨文、青铜器象形文字、太阳历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佛教题21表A.发散性B.普遍性C.多元性D.统一性22.某学者在谈到中世纪城市兴起时指出:“就城市的发展来说,基本的共同原则是:这些城市中心起源于同一个有原动力和积极的因素,就是贸易。”该学者认为,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源于A.商品经济发展B.对外贸易发达C.市民阶层壮大D.人文主义兴起23.明代的《农政全书》记载:“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肉白皮黄,可灰汁煮食,亦可蒸食。”与上述记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人文主义兴起B.新航路的开辟C.殖民主义争霸D.贩卖黑奴贸易24.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二战期间,她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这说明英国A.国王年迈失去权力B.实行君主专制制度C.国王权力受到限制D.实行民主共和制度25.“在以前的工业生产中,人们主要利用水力和风力,这些都受到自然条件的很大限制,1785年,一种全新的蒸汽机诞生了⋯⋯这也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变,极大地推动了工厂的广泛建立。”由此可见,蒸汽机解决了当时的问题是A.生产原料B.运输落后C.能源动力D.工厂管理26.1880—1900年,日本人口从3500万增长到4500万,传统的农业社会人群发生变化,农村人口快速下降,而工商业人口迅速上升。据此可知,日本明治维新A.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B.推动了日本社会转型C.促使了人口结构优化D.导致了社会矛盾加剧27.如题27图是《1913—1925年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提高得益于当时实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农业集体化28.1933年,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法案在国会讨论时,遭到部分议员极力反对,反对者声称,该措施会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子女将不再赡养父母,工人也会辞职不干。反对者针对的是A.整顿金融体系B.加强工业计划指导C.调整农业政策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29.1959年,赫鲁晓夫评论说:“国际紧张局势的情况就像一棵卷心菜。如果你把菜叶一片一片地剥去,就会看到菜心,而国际紧张局势的核心就是美苏关系。”据此可知A.战后格局向多极化发展B.各国人民喜欢吃卷心菜C.美苏主导战后国际秩序D.美苏对抗爆发军事冲突30.有学者认为,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着大国崛起,第一次是英国鹤立鸡群,第二次是美德法日英“群雄并立”,第三次是美苏两极争霸和美欧中日俄一超多强。由此可见,科技革命A.推动了技术的进步B.导致世界动荡不安C.决定国际格局演变D.影响世界历史进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33小题各14分,共40分。31.广州古代海上贸易发达,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古代广州海上贸易发展简史(部分)时期内容汉代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口,从广东出发,可以到达东南亚和南亚唐代广州设市舶使,总管海路邦交外贸,派专官充任,这是市舶司的前身,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据中西交通史专家张星烺之统计:唐代到广州贸易的外国商船,全年多达4000艘,来到广州港登岸之客商,一年就有80万人次之多。唐代广州当局设置了蕃坊和蕃学,以安置与管理外侨及教育其子女宋代广州设市舶司,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官府设“蕃坊”,建造房屋供外国人居住,并设“判官”一职,负责外侨管理和接待工作元代广州置市舶提举司,掌发放船舶出海公检、公凭,检查出海船舶及管理所辖口岸船只事宜明代明朝初年推行朝贡体系,于宁波、泉州和广州各置市舶提举司,分设“安远”“柔远”“怀远”馆驿清代设立“广州十三行”,只开放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统一经营对外贸易题31-1表材料二广州的部分历史文物(1)根据材料一,概括广州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地位的变化。(4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广州外国“商船”“客商”众多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二,归纳从这些历史文物所反映的广州历史信息。(4分)32.服饰是国家进步的重要象征,校服的百年变迁,见证国家进步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中国校服百年变迁时期校服简介民国初年至20世纪20年代辛亥革命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开启校服新时代。新文化运动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校服在当时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象征,尤其是女性校服的出现。男学生寒季校服用黑色或蓝色,女学生校服自中等学校以上,为黑色裙装。这使得学生形成一种潜在的“平等”意识20世纪30至40年代1929年,民国政府将旗袍定为国家礼服之一。随着文化氛围与思想意识的进一步活跃,改良版的新式旗袍逐渐成为女学生青睐的服装。旗袍款校服逐渐代替了原本的裙衫式制服,20世纪40年代延续了30年代的服装风格。男生校服与之前变化不大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思想意识的转变和物资的匮乏,工人阶级引领了生活的新风尚。学生的制服由繁复变得简单,主要是简洁、朴素的衬衫制服,有西式白衬衫、深色制服裤、及膝裙。当时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1950年,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干部会议,确立红领巾为少先队员标志,学生们的着装中加入了红色元素20世纪60至70年代接二连三的“运动”抹煞了锦绣河山的绚丽色彩,稍微鲜艳、新颖的衣服都受到了压制,这时期的学生服饰,以草绿色的旧军装为最主要的色彩。但这可不算校服,这段时期“校服”这个词从我们国家消失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校服重新出现,改良式海军服成为最受欢迎、最时髦的校服形式,象征着“干净”“朴素”“纯洁”。那时流行女孩穿背带裙,男生白衬衫、蓝裤子的校服组合。开始时比较散乱,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样,没什么统一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1993年,国家发布《关于加强城市中小学生穿学生装(校服)管理工作意见》,将校服的概念真正带入校园,开启“面口袋”运动服时代。校服普遍以运动服为主,男女同款,颜色主要有蓝、红、绿、白等,面料以涤盖棉为主。这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上起到了重要作用。21世纪至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运动校服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各种风格的校服出现在人们视野。美观、舒适、安全是校服的主要特征,校服设计中加入一定的时尚元素,既不失校服的规范,又能凸显孩子的青春活力,能一定程度上传播社会礼仪文化,培养孩子的社会规范性(1)根据材料,指出“民国初年至20世纪20年代”时期中国校服的思想内涵。(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校服变迁的趋势,并分析原因。(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校服百年变迁所承载的历史功能。(4分)33.绘画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情景,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简介:《乔治·华盛顿在普林斯顿》,由著名肖像画家查尔斯·皮尔·威尔森于1779年创作。油画高2.4米,画面中的华盛顿身材魁梧,面颊红润,他当时正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担任大陆军总司令一职。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美国国内华盛顿肖像画供不应求材料二近代以来部分绘画代表作品绘画作品作品简介《蒙娜丽莎》是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1688年,远在荷兰的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女婿被尊为英王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他们在获得王位前,已经接受了限制王权续表绘画作品《攻占巴士底狱》作品简介《攻占巴士底狱》描绘的景象发生在1789年7月14日的法国,一向厌恶巴士底狱的群众到处高喊:“到巴士底去!到巴士底去!”他们浩浩荡荡地冲向巴士底狱《轧钢工厂》反映的是19世纪工人劳动和生活的油画作品,通过描绘地狱般恶劣的工厂环境,工人艰苦的劳动、餐饮时的情景,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真实内幕题33-2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国内华盛顿肖像画供不应求”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任选其中一幅绘画,指出绘画作品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说明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6分)(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从历史的角度谈谈绘画作品的价值。(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BADACBB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ABCBACDDA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ABCCBBDCD1.C【解析】对于北京人遗址中发掘的动物碎骨,不同的考古学家有不同的见解,这说明同一考古发现有不同的解释,C项符合题意;研究远古人类生活需要依据文献史料说法错误,主要依据应是考古发掘,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使用火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北京人大量使用骨器,所以不能说北京人普遍使用骨器,排除D项。2.D【解析】根据材料“贵族士山被周王封在汉水中游一带,负责管理当地的贡赋缴纳等事务”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D项正确。3.B【解析】根据材料“记载了秦朝更名的规定,如‘以王令’改为‘皇帝诏’,‘受命’改为‘制’等”可知,秦朝实现了统一,实行皇帝制度。秦朝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秦朝这些更名规定是为了凸显皇帝威严,B项正确。4.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农,天下之大本也”“岁(每年)劝民种树”“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说明汉文帝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重视农业的治国理念,A项符合题意。5.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积极学习汉文化,促使洛阳民族交融,社会繁荣,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6.A【解析】根据材料“‘以长安文化为中心,依靠东南地区赋税存立’的中原王朝的生命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出政治中心长安和地方因运河而密切联系,A项正确;材料是说政治中心和地方的关系,不是说全国文化交流、南方经济发展、国家统一问题,排除B、C、D三项。7.C【解析】据示意图看出,从春秋到唐朝,北方人才比重超过南方,到北宋开始南方人才超过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促使文化中心的转移,导致南方人才比重超过北方,C项符合题意。8.B【解析】根据“两宋时期的海港至少有20个,设有市舶机构的港口就有10多个,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有60个,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红海周围及东非沿海地区”可知,宋代海外贸易的通航海港多,范围广,与宋代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多,这说明当时宋代海外贸易发达,B项正确;民族关系十分和睦、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和经济重心南移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A、C、D三项。9.B【解析】根据题干“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伟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到于今,遗饼纪东征,民怀切”可知,与材料密切相关的是戚继光抗倭,故选B项。10.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对于流传的曼陀罗花的功效,李时珍亲自实践来证明,这体现了李时珍重视实践求证精神,C项正确;材料不是反映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排除A项;现实生活是指我们在日常中所经历的,亲眼所见所闻的那些事,题干材料体现不出选材着眼于现实生活,排除B项;创新是指以突破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的活动,题干材料体现不出探索中不断追求创新,排除D项。11.D【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乡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外国侵略者。在港澳受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罢工,响应返乡者达两万余人,致使香港变成了一座死城。广东民众自发抗击英法联军的侵略,彰显自发的民族情怀,故选D项。12.A【解析】依据“如果没有戊戌变法洗礼,五年之后中国近代第一部学制系统的颁布和七年之后科举制度的最终被废除,可以肯定地说,不知要推迟多少年”可知,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发展,故选A项。13.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军事行动取得胜利后,引发各省纷纷响应,清廷土崩瓦解”并结合所学知识,图片反映的是武昌起义,故选B项。14.C【解析】根据材料“‘政党、政府、投票、选举、立法、行政、司法、议会、民主、共和、自由、权利、人格、博爱’等新名词”出现是发生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后,顺应了社会发展需要,C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建立发生在1912年4月之前,排除A、B、D三项。15.B【解析】根据材料“首创‘她’字的使用,受到广泛的赞誉和认可”可知,传统社会男尊女卑,“她”字出现说明妇女地位有所改变,这说明当时社会男尊女卑观念有所改变,故选B项。16.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胜利进军得到广大民众支持,材料表明民众支持推动革命发展,A项正确;材料时间是1927年1月,没有反映革命根据地建立、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排除B、C、D三项。17.C【解析】根据材料“画家罗工柳根据冀中敌后根据地军民发明地道战保家卫国的伟大创举而创作的画作《地道战》”可知,抗日战争期间,敌后军民因地制宜,发明地道战,神出鬼没,出奇制胜,打击日本侵略者,故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地道战一种战法,不能说抗日战争策略丰富多样,排除A项;材料与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无关,排除B、D两项。18.D【解析】根据材料“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歌词体现了中国人民热情友好、勤劳勇敢、热爱祖国、爱好和平,同时也反映中国人民保家卫国、打击侵略者的勇气与决心,D项正确;文明有礼热情好客概括不全,未包含“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积极生产建设祖国和埋头苦干艰苦创业的内容,排除B、C两项。19.D【解析】根据材料题干信息,1969年尼克松的言行,旨在表达要与中国改善关系,D项符合题意;尼克松的言行不会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中美关系改善是1972年,美国没有放弃反华政策,排除A、B、C三项。20.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我国经过八年的努力,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问题,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丰硕,故A项正确;改革开放开始突破是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现在还没有消灭贫富差距,我国将在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排除B、C、D三项。21.C【解析】表格内容表明,古代早期文明的发展具有多元性,C项符合题意。不同地区出现不同文明,不同文明产生了不同的文明成果,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2.A【解析】根据材料“就城市的发展来说,基本的共同原则是:这些城市中心起源于同一个有原动力和积极的因素,就是贸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动力是商业贸易,而不是对外贸易发达,B项错误;市民阶层的壮大是城市兴起产生的影响,而不是动力,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人文主义,D项错误。23.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农政全书》有了马铃薯(土豆)的详细介绍;马铃薯(土豆)原产于美洲,马铃薯由美洲走向世界,源于新航路的开辟,明朝时美洲的一些高产农作物传播到中国,B项正确。24.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1689年,为了限制王权,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确立了议会至上,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的君主立宪制,C项正确。25.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5年,瓦特改进蒸汽机,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能源动力来源,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所以C项正确。26.B【解析】根据材料“1880—1900年,日本人口从3500万增长到4500万,传统的农业社会人群发生变化,农村人口快速下降,而工商业人口迅速上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日本的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