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微专题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1页
先秦时期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微专题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2页
先秦时期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微专题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3页
先秦时期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微专题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4页
先秦时期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微专题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秦时期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一、选择题1.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2.(2023·全国甲卷)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A.实录历史事实B.提升周王权威C.维护等级秩序D.强调文化差异3.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4.(2023·广东卷)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B.《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C.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D.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5.(2023·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6.(2024·深圳高三调研)文献与出土资料均反映秦朝文书来往十分繁密。秦朝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秦始皇日夜批阅大量文书。材料能够说明()A.“书同文”取得了显著效益B.全国信息交流主要依靠文书传递C.“车同轨”发挥出巨大作用D.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文书的价值7.(2024·广东四校高三联考)汉代太学创立之初即“设科射策”,对学生每年考试一次,考试合格的按成绩的高低除授不同的官职。“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据此可知,西汉太学()A.生员出仕需经过严格的考试B.是西汉官员选拔的唯一来源C.以分科目为主要考试形式D.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8.[2023·湖南卷,1]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9.[2022·浙江高考,1]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10.[2023·安徽“江淮十校”高三联考]如图是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的尉迟寺原始人类文化遗址复原鸟瞰图。尉迟寺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据考古发掘,该遗址有5000年的历史,在1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大量精美陶器和玉器,共清理出房屋遗迹78间、墓葬300余座及大量的灰坑、祭祀坑等。该遗址()A.属于旧石器时代文化典型B.是长江流域文化北向延伸C.为史前聚落研究提供样本D.证明江淮文化在全国领先11.[2023·湖北高三10月联考]客卿是战国时期出现在各国统治机构中的新的官职。胡三省曾对秦国客卿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他说:“秦有客卿之官,以待自诸侯来者,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也。”他以为,客卿乃一特定的官名,专为他国来仕者而设,非指一切异国来仕者。据此可知,“客卿”的出现()A.反映出血缘关系退出政治舞台B.表明传统等级结构发生根本改变C.致使“尚贤”成为当时主流思想D.有利于促进官僚政治体制的形成12.[2023·云南昆明“三诊一模”]殷商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宗族不仅是一个血缘群体,而且是一个政治群体、军事群体、阶级群体,但地域辐射有限。到西周时,则严格划分大宗、小宗,并在此基础上于广阔的疆域内推行了分封制。这种变化()A.促进了西周华夏认同的形成B.使部族国家向地域国家转变C.弱化了宗族血缘的政治功能D.有利于早期国家疆域的扩展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建立后,民众迁徙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里耶秦简曾记载,秦洞庭郡迁陵县启陵乡徙往都乡的劾等17户民众缺少登记年龄的簿籍,都乡希望启陵乡协助查询。启陵乡回复劾等迁徙时有过文书通知都乡,启陵乡现没有记录,不知道劾等的年龄,请都乡自己询问。这份文书是启陵乡写给县廷的,迁陵县守丞批复给都乡负责人“以律令从事”,要求都乡应按照规定去查询登记年籍。……岳麓秦简中有《亡律》,对逃亡者的身份类型及“匿亡人”者有详细划分和法律处理规定。——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乡里社会演变与国家治理的历史考察》材料二关于汉代迁移户籍制度,居延汉简有如下记载:正面:“建平五年八月□□□□□广明乡啬夫、假佐玄敢言之:善居里男子丘张,自言与家买客田居作都亭部,欲取□□。案张等更赋皆给,当得取检谒移居延,如律令,敢言之。”背面:“放行。”——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据上述材料,概括秦汉基层治理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秦汉基层社会治理。先秦时期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一、选择题1.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解析:“多元”指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一体”指中华民族共同体,该战国时期的墓葬具有越、楚和江淮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交融共存,其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反映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故选B项;“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相继称霸主的五个诸侯,主流说法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没有比较,无法得出“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的结论,排除C项;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排除D项。2.(2023·全国甲卷)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A.实录历史事实B.提升周王权威C.维护等级秩序D.强调文化差异解析:由材料“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可知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不承认违背礼教秩序的行为,极力维护西周礼乐制下的等级秩序,故选C项;材料中楚国国君已经自称为王,而孔子坚持称其为“楚子”,“实录”表述错误,排除A项;孔子维护的不仅仅是周王的权威,而是整个社会的等级秩序,排除B项;楚国位居南方,楚王以王自居,意欲称霸中原,体现出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排除D项。3.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解析:根据材料河南、陕西出土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结合史实河南、陕西属于黄河流域,属于北方,北方发现南方风格的青铜器,可知南北文化相互交流,故D项正确;材料的内容是中原受到南方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与各诸侯国维护周礼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与宗法制度无关,故C项错误。4.(2023·广东卷)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B.《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C.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D.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西周豆闭簋属于一手实物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说明当时周王可以通过干预地方诸侯的人事任免,来干预地方诸侯国的内政,故选D项;诸侯国君朝觐天子是分封制前提下,地方诸侯本来的义务,不属于地方诸侯国的内政,排除A项;“协助诸侯国君”说明周王派遣的官员只能起到外在协助的作用,无法体现干预内政的特点,排除B项;诸侯国向中央政府缴纳贡赋是地方诸侯应尽的义务,不属于诸侯国的内政范围,排除C项。5.(2023·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解析:选B。材料“州部可以推举秀才”说明州的权力有所扩大。根据材料“‘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后期“州”开始正式作为行政区出现,原本的“十三州”监察区开始正式成为行政区划,而其行政长官权力也随之大增,这容易导致地方豪强割据,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故B项正确。察举制是西汉时期形成的自下而上举荐人才的制度,排除A项;东汉时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的逐渐形成容易导致地方出现豪强势力,“抑制”表述错误,排除C项;东汉时期,州刺史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不再是中央派往地方的监察官,这并未强化监察制度的效力,排除D项。6.(2024·深圳高三调研)文献与出土资料均反映秦朝文书来往十分繁密。秦朝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秦始皇日夜批阅大量文书。材料能够说明()A.“书同文”取得了显著效益B.全国信息交流主要依靠文书传递C.“车同轨”发挥出巨大作用D.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文书的价值解析:选D。秦统一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上传下达,建立了“文书制度”,所以在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文书发挥着重要作用,故选D项。“书同文”是指统一文字,不同于“文书制度”,排除A项;“主要依靠文书传递”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的文书制度,与“车同轨”无关,排除C项。7.(2024·广东四校高三联考)汉代太学创立之初即“设科射策”,对学生每年考试一次,考试合格的按成绩的高低除授不同的官职。“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据此可知,西汉太学()A.生员出仕需经过严格的考试B.是西汉官员选拔的唯一来源C.以分科目为主要考试形式D.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解析:选A。据材料“考试合格的按成绩的高低除授不同的官职”“其不事学……辄罢之”可知,汉代每年都要考试太学生的学问和才能,并按考试成绩的高低授予相应官职或除名,说明西汉太学生员出仕需经过严格的考试,故选A项。“唯一”说法错误,西汉官员选拔的方式还有察举制、征辟制等,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分科目进行考试,排除C项;南宋朱熹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加上《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8.[2023·湖南卷,1]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解析:据题干可知: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考古发掘反映出现原始农业、手工业、定居生活和祭祀活动,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产生,因此长江流域的古城遗址说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B项正确;早期城市的出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产生,而城市不是人类文明的要素,排除A项;“已摆脱”说法绝对,排除C项;该遗址出现阶级分化,表明即将进入阶级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9.[2022·浙江高考,1]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解析:“从周”指孔子推崇周代的礼制,维护有序的等级秩序,“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是周代的分封制,维护了等级秩序,故选A项;“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指秦朝实现大一统,地方实施郡县制,排除B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董仲舒的主张,儒学地位上升,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排除C项;“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指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10.[2023·安徽“江淮十校”高三联考]如图是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的尉迟寺原始人类文化遗址复原鸟瞰图。尉迟寺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据考古发掘,该遗址有5000年的历史,在1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大量精美陶器和玉器,共清理出房屋遗迹78间、墓葬300余座及大量的灰坑、祭祀坑等。该遗址()A.属于旧石器时代文化典型B.是长江流域文化北向延伸C.为史前聚落研究提供样本D.证明江淮文化在全国领先解析:从时间和考古发掘判断,尉迟寺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延伸,不属于长江流域文化,排除A、B两项。大量精美的物品的发现和完备的聚落布局,为我们今天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样本,C项正确。材料只能证明当地的文化遗存,无法说明领先全国,排除D项。11.[2023·湖北高三10月联考]客卿是战国时期出现在各国统治机构中的新的官职。胡三省曾对秦国客卿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他说:“秦有客卿之官,以待自诸侯来者,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也。”他以为,客卿乃一特定的官名,专为他国来仕者而设,非指一切异国来仕者。据此可知,“客卿”的出现()A.反映出血缘关系退出政治舞台B.表明传统等级结构发生根本改变C.致使“尚贤”成为当时主流思想D.有利于促进官僚政治体制的形成解析:据材料“专为他国来仕者而设”可知,客卿指的是在本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人,这一官职的设置打破了血缘为纽带的世官制,有利于选贤任能,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形成,故选D项;血缘关系并未退出政治舞台,排除A项;战国仍是阶级社会,传统等级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排除B项;战国主流思想是法家思想,而不是墨家的“尚贤”,排除C项。12.[2023·云南昆明“三诊一模”]殷商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宗族不仅是一个血缘群体,而且是一个政治群体、军事群体、阶级群体,但地域辐射有限。到西周时,则严格划分大宗、小宗,并在此基础上于广阔的疆域内推行了分封制。这种变化()A.促进了西周华夏认同的形成B.使部族国家向地域国家转变C.弱化了宗族血缘的政治功能D.有利于早期国家疆域的扩展解析:据材料“到西周时则严格划分大宗、小宗,并在此基础上于广阔的疆域内推行了分封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并逐步构建出全国的交通网络,有利于早期国家疆域的扩展,故选D项;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西周是早期国家阶段,虽然出现了以王室为代表的公共权力,但社会组织中的地域关系尚不成熟,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排除B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强化了宗族血缘的政治功能,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建立后,民众迁徙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里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