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高考历史一轮课时练习:长征的意义(单选题)1.美国记者索尔滋伯里在其作品中写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面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场“战斗”(
)A.标志着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B.成为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C.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D.开创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2.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他在书中称誉“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在中外进步读者中引起极大轰动。斯诺在书中赞誉的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西安事变 C.红军长征 D.抗日战争3.中国共产党指出:中央红军放弃中央苏区,就使敌人“几年经营的堡垒地带的依靠是没有了”。国民党也不得不承认:红军的突围西走,使国民党军“实在是很难捕捉其踪迹而一举将其歼灭”。这说明红军长征(
)A.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B.扭转了国共力量的对比关系C.彻底肃清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D.有助于红军夺取战略主动权4.美国作家哈里森·E·索尔兹伯里说:“人类的这一壮举是无与伦比的。也许,它同以色列人从埃及出走、汉尼拔挥师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向莫斯科进军多少有点相仿,而且出乎我的预料,还同美国大队人马翻越群山和草原向西部扩展有一些相似之处。”他说的“这一壮举”是(
)A.南昌起义部队进军广东 B.秋收起义的部队进军农村C.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5.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精辟的总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下列对长征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①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②铸造了永不磨灭的长征精神③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军事统治
④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下图为中央红军长征示意图,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血雨腥风,突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战胜了党内分裂的危机,克服了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到达陕北,下图所体现的长征精神是(
)
红军长征路线图A.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B.与时俱进、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C.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D.精诚团结、一致对外的民族大义7.埃德加·斯诺曾说:与红军长征相比,汉尼拔越过阿尔卑斯山就像一次假日远行。下列对红军长征说法正确的是(
)①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党指导思想
②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③体现自强不息的中华传统文化
④期间抗日救亡运动兴起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8.《红星照耀中国》(1937年初版)中对某一事件进行了描述:“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像一把烈焰,贯穿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决不承认失败。”这一事件(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B.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C.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9.下表是学者对长征历史意义的思考,该学者旨在强调红军长征(
)(一)红军长征实现了党中央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二)红军长征是威武雄壮的革命战争史诗,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总结和运用(三)红军长征成功地进行了反对“左”“右”倾的斗争,创立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新经验A.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的道路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10.1934—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伟大的壮举——长征。下列关于长征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B.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C.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D.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革命新道路11.1936年8月,毛泽东和军委总政治部向参加长征的同志发起征稿:“各人就自己所经历的战斗、行军、地方及部队工作,择其精彩有趣的写上若干片段。”“文字只求情通达意,不求钻研深奥。”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到十月底共收到稿件200余篇,后编辑成《红军长征记》。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有助于向外宣传红军②为中国革命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③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④系统论述社会主义理论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2.1936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在《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告》中指出:“我全国主力红军的会合与(已)进入抗日前进阵地”,“即刻就要进入……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阶段”。这表明,红军长征的胜利(
)A.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 B.促使了革命中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D.推动了革命战争向民族战争的转变13.如图是小明在学习红军长征时找到的著作。这些著作《社会变迁视域下的红军长征与贵州社会》《红军长征在天水》《长征·云南》《红军长征在陇原》《红军长征过广西纪实》《五岭逶迤腾细浪:红军长征在郴州》A.彰显了红军长征的历史价值 B.反映出红军长征是漫漫征程C.拓宽了研究长征历史的视野 D.研究长征时可以选择性参考14.它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壮丽诗篇。这里的“它”是指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西安事变15.毛泽东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改变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的性质B.敌后战场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C.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D.播下了革命种子,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6.毛泽东曾说:“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毛泽东强调的是()A.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B.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决策C.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D.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17.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播种机……”。长征胜利后中国革命的新变化是A.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B.目标任务由反左转为反右C.革命中心由南方转向北方 D.指导思想由照搬转为自主18.2019年5月,习近平来到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赣州市于都县,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下列选项中,关于长征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②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③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④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史的缩影,如图中诗句涉及的历史事件A.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熟C.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D.是红军的主动战略性转移20.据红军战士方国安回忆:“长征中,不管情况多紧急,部队多疲劳,党的组织生活一直没有间断。”长征中,先后有422名营以上干部牺牲,其中师以上干部80多位,军以上干部8位,干部给战士作了表率。这主要说明(
)A.党在长征中的坚强领导力 B.党由幼稚逐渐走向了成熟C.红军的长征是异常艰难 D.长征的胜利是革命转折点21.1935年3月,红军到达四川剑阁并驻扎了一个多月。他们在此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府,还组织群众大力宣传革命真理,留下了城墙上书写的《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条文等。这些活动A.在长征沿途播下了革命火种 B.为召开遵义会议创造了条件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 D.促使持久抗战方针深入人心22.《红军长征记》又名《二万五千里》,是毛泽东“因进行国际宣传及在国内国外进行大规模募捐”的需要而在1936一1937年组织编写的一部长征回忆录汇编,这是由长征亲历者写成的原始记录。该书A.是一部个人创作的作品 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C.有利于长征故事的流传 D.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23.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下列各项中,属于“长征精神”的有①坚定理想,坚信胜利
②独立自主,实事求是③严守纪律,紧密团结
④不畏艰难,不怕牺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4.有外国学者这样评价一件历史事件: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也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一事件是A.红军长征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土地革命25.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下列体现长征精神的是(
)①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②坚定的群众路线③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④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精神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1.C【详解】根据材料“......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面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及所学知识可判断出材料中的“战斗”是指长征,而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C项正确;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排除A项;南昌起义成为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排除B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排除D项。故选C项。2.C【详解】根据材料“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及所学知识,可得知斯诺在书中赞誉的事件是红军长征,C项正确;五四运动未涉及远征,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西安事变未未涉及远征,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抗日战争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3.D【详解】依据材料“中央红军放弃中央苏区,就使敌人‘几年经营的堡垒地带的依靠是没有了’”“红军的突围西走,使国民党军‘实在是很难捕捉其踪迹而一举将其歼灭’”可知,中国共产党对红军长征转移做出了正确分析,摆脱了国民党对红军的围追堵截,有助于红军夺取战略主动权,D项正确;遵义会议的召开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排除A项;扭转了国共力量的对比关系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B项;彻底肃清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是在1927年八七会议,排除C项。故选D项。4.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摘自美国作家哈里森·E·索尔兹伯里的《长征秘史》,能够与“以色列人从埃及出走、汉尼拔挥师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向莫斯科进军”相提并论的只有长征的胜利,C项正确;这一壮举并非南昌起义部队进军广东,排除A项;这一壮举并非秋收起义的部队进军农村,排除B项;这一壮举并非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排除D项。故选C项。5.A【详解】根据所学,在经历过长征之后,保留了革命的火种宣传了革命精神。在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错误思想的统治,并且实现了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之后走上了北上抗日的道路开辟了革命的新局面,长征中坚定的革命信念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给中国革命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①②③A项正确;长征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直接的关系,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6.C【详解】根据材料“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血雨腥风,突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战胜了党内分裂的危机,克服了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到达陕北”并结合所学可知,长征行程两万五千里,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战胜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不怕强敌,不惧困难,勇于战斗,敢于胜利,不怕牺牲,克服重重困难,最后到达陕北,故长征精神是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C项正确;上世纪60年代初,苏联撤走援华专家,中国又面临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为坚持社会主义建设,当时倡导战胜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排除A项;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排除B项;一致对外是抗战时期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C项。7.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斯诺充分肯定了中国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红军克服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体现自强不息的中华传统文化,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
“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党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①错误,排除AC项;抗日救亡运动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就已经兴起,长征时间是1934——1936年,④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8.B【详解】根据材料“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1937年初版)”可知,这一事件是红军长征,结合所学可知,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B项正确;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排除A项;国民大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排除D项。故选B项。9.C【详解】根据材料“红军长征实现了党中央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总结和运用、创立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新经验”及所学知识可得知红军在长征中在指导思想、军事战略、党内矛盾处理方面独立自主的有了新的正确的发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项正确;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的道路是指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长征并未开辟革命新道路,排除A项;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排除B项;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即新中国成立,排除D项。故选C项。10.D【详解】根据所学,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革命新道路,此时还没有长征,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根据所学,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A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11.A【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红军长征记》内容是围绕红军将士自己所经历的战斗、行军、地方及部队工作,编辑成册,这有助于对外宣传红军,为中国革命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①②正确,A项正确;长征结束是在1936年10月,③错误;系统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的内容,④错误,排除含有③或者④的组合B、C、D三项。故选A项。12.D【详解】根据材料“我全国主力红军的会合与(已)进入抗日前进阵地”“即刻就要进入……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阶段”及所学知识可知,长征的胜利,使中共中央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从南方转移到北方,将更靠近抗日战争前线的陕北确立为中共中央领导指挥抗日斗争的中心。它向世界表明:中国工农红军已走到抗日的前沿阵地,反击日本法西斯的事业有了一个可靠的根据地和坚强的支柱,它推动了革命战争向民族战争的转变,D项正确;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长征完成后,中国革命中心由南方转向北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排除C项。故选D项。13.C【详解】根据材料“《社会变迁视域下的红军长征与贵州社会》《红军长征在天水》《长征·云南》《红军长征在陇原》《红军长征过广西纪实》《五岭逶迤腾细浪:红军长征在郴州》”等信息可知,史学界对长征的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宏观概括,而是从细处着眼,以小见大,从社会史和地方史层面扩大了长征研究的领域,即拓宽了研究长征历史的视野,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长征研究领域的拓宽,而不是长征的历史价值,排除A项;B项不是主旨,排除B项;材料所述著作虽然不是第一手史料,但是研究长征时可以选择性参考,D项也有道理,但不是最佳选项,排除D项。故选C项。14.C【详解】“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壮丽诗篇”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它”指的应该是红军长征,C项正确;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和西安事变都与“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的评价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15.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这一历史时间是红军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保留了革命火种,传播了长征精神神,使得中共革命转危为安,D项正确;红军长征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抗日战争,排除B项;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6.C【详解】根据“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可得出其强调长征对党员干部队伍的锻炼,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反“围剿”,排除A项;BD项只是长征的过程与内容,排除BD项。故选C项。【点睛】17.C【详解】根据所学,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中心由南方转向北方,C项正确;A项是井冈山道路的开辟,排除A项;B项不是新变化,排除B项;D项是遵义会议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8.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是新中国成立后加入社会主义阵营,①错误;红军长征过程中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②正确;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的是土地革命,③错误;红军长征过程中形成了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④正确;所以②④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9.A【详解】根据材料中毛主席的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中诗句涉及的历史事件是长征的胜利。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长征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A项正确;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中共独立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排除B项;1927年下半年,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共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排除C项;长征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的战略性转移,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20.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长征途中,党的组织生活一直没有间断,党员干部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发挥了表率作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的坚强领导力,A项正确;遵义会议标志着党由幼稚逐渐走向了成熟,排除B项;材料强调党的领导力,而不是长征的艰难和意义,排除CD项。故选A项。21.A【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专项理论与实践I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河北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苏州市职业大学《涡轮发动机飞机结构与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科技学院《起重机械结构力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阳师范学院《网络经济》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科技学院《环境数据处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诊断学基础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宿州航空职业学院《基地社工服务与田野基地建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口腔固定修复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内燃机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村委会地震演练方案及流程
- 个人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2篇
- 山东职业学院单招《英语》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练习300题及答案
-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计算题100道及答案
- 2023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教案
- 右侧腹股沟疝教学查房
- 《趣味经济学》课件
- 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技术
- 医院放射诊疗中的辐射防护常识学习培训
- 法学涉外法治方向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