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地区高三语文下学期三模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湖南省部分地区高三语文下学期三模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湖南省部分地区高三语文下学期三模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湖南省部分地区高三语文下学期三模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湖南省部分地区高三语文下学期三模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周南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临江仙陈与义①高咏楚词酬午日②,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③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注】①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的爱国词人。本词是作者在建炎三年避金兵流寓湖南、湖北一带,逢端午感怀而作。②午日:端午节。③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两句写词人高咏《楚辞》度过端午,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B.“榴花”句是对旧日的追怀,词人将“榴花”与“舞裙”作比较,回忆了自己过去春风得意、声名籍甚时的情景。C.“无人”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词人无人了解,没有知音的悲慨。D.“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两句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一尊还酹江月”在行为举止和表达情上相同。16.本词下片“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15.D【解析】D项,“在行为举止和表达情感上相同”错误。“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词人在湘江上虔诚地祭酒,联想这水中之酒今夜会流到屈原殉难地汨罗江。从高歌其辞赋到酹酒江水,4表达了词人对屈原的凭吊,其强烈的怀旧之思和爱国情感,已付托于这“试浇”的动作及“桥下水,今夕到湘中”的遐想之中。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情感上则更多地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16.①“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发年华老去的慨叹和国家离乱、个人身世的无限怆恨。②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抒怀,表达了对奸佞误国的忧虑痛恨,以及自己不服老、愿为国效力的情感。(每点3分)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模拟预测(三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馆娃宫①怀古五绝其一皮日休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②赚得吴。西施罗隐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①馆娃宫:越王勾践献西施,吴王夫差于灵岩山建馆娃宫以居。②西施:春秋末越国美女。越王勾践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以乱其政。吴王惑于西施,终至亡国。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皮诗开篇从正面着笔,描绘出一个罗绮轻飘、芳香四溢的袅娜倩影;“下”字很有分量,写出吴王如何沉溺其中,不能自拔。B.皮诗前二句既是对偶,又是对比,揭示了吴越的不同表现——一个通宵享乐,一个摸黑行军,很有画面感。C.罗诗开篇便摆出观点,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且劝解吴人不要将亡国的责任归罪于一个弱女子。D.罗诗后两句通过假设推理,进一步阐述自己理由,虽是委婉发问,但是读来仍觉锋芒逼人。16.皮日休说勾践靠送西施“赚得”吴国,“大有堪羞”,你怎么理解?请结合诗歌题材探究。15.A16.①吴国亡国,诗歌表面上是嘲讽越王靠送去一个美女,便赚来一个吴国;②其实首句即指责吴王因为荒淫才导致亡国,吴越的兴亡岂是由西施一个女子来决定的?诗歌忌直贵曲,诗人运用指桑骂槐的曲笔写法。③诗歌是怀古诗,借写夫差荒淫误国,委婉含蓄地告诫当今统治者要吸取教训,励精图治。【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从正面着笔”错。诗歌是从侧面着笔,并没有直接描写西施的服饰、相貌。故选A。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三、四句就勾践亡吴一事,批评勾践只送去一个美女,便赚来一个吴国,“大有堪羞”之处,这是很有意思的妙文。吴越兴亡的史实,诸如越王十年生聚,卧薪尝胆;吴王沉湎酒色,杀伍子胥,用太宰嚭,凡此种种,诗人哪得不知。难道吴越的兴亡真就是由西施一个女子来决定的么?显然不是。但写诗忌直贵曲,如果三、四句把笔锋直接对准吴王,虽然痛快,未免落套;所以诗人故意运用指桑骂槐的曲笔。作为怀古诗,诗人有意造成错觉,明嘲勾践,暗刺夫差,委婉含蓄地告诫当今统治者要吸取教训,励精图治。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三)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金词,完成小题。望海潮•献张六太尉邓千江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①。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看看,定远②西还。有元戎阖命③,上将斋坛④。区脱⑤昼空,兜零⑥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闲。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注】①皋兰:今甘肃兰州。②定远:东汉班超立功西域,封定远侯。③阃(kǔn)命:全权托付之意。④上将斋坛:萧何荐韩信于刘邦,言“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⑤区(ōu)脱:此指西夏营垒。⑥兜零:代指烽火。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上阕从古城皋兰的险要处落笔,显示出边塞的雄伟和边防守御的坚固。B.正面描写战斗进行时的激烈场景,是为了更好地衬托战后凄冷肃杀的环境。C.以“看看”对接上下阕,由写景转向赞人,内有一股豪气贯通,连而不断。D.全篇句式错落,语言精炼而见气势,雄浑流畅,铮铮有声,充满韵律之美。16.这首词和柳永的《望海潮》都是投献之作,请简要分析两首词下阕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15.B16.①本词借用班超等人的典故及将士的欢宴场景,赞美了张太尉守边拒敌的英雄才干及赫赫功业;“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则通过对殉国者的祭奠,称颂烈士不朽、英灵永存。②柳词借百姓歌舞、官员出游的场景赞美孙何治理有方,“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则寄寓了作者对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正面描写战斗进行时的激烈场景”错,词人没有正面描写战斗进行时的情景,而是重在渲染战后凄冷肃穆肃杀的环境。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①本词下片以“看看”领起,盛赞张六太尉统帅的边地将士们的赫赫战功。“定远西还”作者这里用班超比张六太尉,意在突出张太尉的功绩。“有元戎阖命,上将斋坛”分别以魏尚和韩信两员历史上的名将比喻张太尉,极尽夸赞他的军事才干和受到的朝廷的重视与信任。“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人们怀着深沉的哀思为死难战友的亡灵祭奠招魂,愿英灵们的赤胆忠魂长留天地间,像贺兰山一样不朽长存。通过对殉国者的祭奠,称颂烈士不朽、英灵永存。②柳词“嬉嬉钓叟莲娃”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写达官贵人此游乐的场景。此处是借百姓歌舞、官员出游的场景赞美孙何治理有方。“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寄寓了作者对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考最后一卷(三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楼城叙别牟融故人为客上神州,倾盖①相逢感昔游。屈指年华嗟远别,对床风雨话离愁。清樽不负花前约,白发惊看镜里秋。此际那堪重分手,绿波芳草暂停舟。【注】①倾盖:据《孔子家语·致思》记载,“孔子之郯,遭程子于涂,倾盖而语终日,甚相亲。”谓停车后两车的车盖稍稍倾斜接近。后常用来形容朋友相遇,亲切谈话的情景。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描述了与故人在楼城相逢的情景,故人邀请他一起去京城做客。B.颈联中运用清樽、白发两个意象,强调了有约而重逢及岁月的无情。C.尾联“重分手”照应首联“感昔游”,加深了久别重逢不忍再别的离情。D.本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情,自然景物动静相宜且色彩明确,极具感染力。16.本诗使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叙别”?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15.A16.①化用典故,通过写与老朋友久别重逢,“倾盖”相谈,感慨昔日的游历来表现“叙别”;②直抒胸臆,通过写二人嗟叹年华、“话离愁”,来表现“叙别”;③融情于景,通过写挽留老朋友暂时留下来共享“绿波芳草”之景来表现“叙别”。【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故人邀请他一起去京城做客”说法错误,结合诗歌标题和诗句内容来看,故人要到京城去,途经楼城,留下来做客,不是邀请诗人到京城做客。故选A。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通观全词,本词描述了牟融与故人在楼城相逢的情景,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联,意为“老朋友途经此地去上京都,偶然相逢不由得感怀起往日的交游”,结合注释①,可知本联运用“倾盖”的典故。倾盖,谓停车交盖,两盖稍稍倾斜。常用来形容朋友相遇,亲切谈话的情况。颔联,意为“屈指一算,叹年华易逝,分别是如此之久;在风雨中,对床夜语,尽情地倾吐别后的离愁”,正面表现“叙别”。尾联,意为“此刻怎能忍受再次分别,让小舟暂时停泊在绿水芳草间”,融情于景,以景结情,以“绿波芳草”和“舟”,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留下的期望,表现“叙别”。2024届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16.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