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春山夜月于良史①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注】①于良史,唐代诗人,曾任从事和侍御史等官职,其五言诗善于描摹物态风光。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总揽全诗,“胜事”是全篇诗情产生的源头,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的描述。B.颈联写诗人沉醉于月下美景,兴之所至哪管路程远近,想离开却又难舍芳香艳丽的花草。C.尾联以声衬静,由钟声引出远方隐现在一片青翠山色深处的楼台,描绘出春山的恬静幽美。D.全诗清淡闲雅,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纵情山水的畅快心情,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16.“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两句历来为人称道,写景写人都妙趣横生。这两句诗写出了人与景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15.D16.①童心不灭、逸兴悠长。诗人捧起山泉赏水中之月,拨弄山花嗅其芬芳,显出其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的特点。②水月交融、清澈空灵。月影在手掌中闪烁,足见水之清澈,展现出水月交融的空灵澄澈之美。③花香馥郁,香浸衣衫,沁人心脾。山花香气溢满衣衫,足见花之馥郁,令人沉醉。【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错,由“赏玩夜忘归”可推知,诗人忘归不等于不归,他只是单纯的留恋春山夜月的美景,喜欢这种悠然自得、纵情山水的快乐,享受一下短暂超脱的快感,并非想长期过隐逸生活。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鉴赏艺术形象的能力。①童心不灭、逸兴悠长。“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的“掬”和“弄”是诗人的动作描写,“掬”是捧起,诗人捧起山泉赏水中之月;“弄”是拨弄,诗人拨弄山花嗅其芬芳。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②水月交融、清澈空灵。“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足见泉水之澄澈。此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展现出水月交融的空灵澄澈之美。③花香馥郁,香浸衣衫,沁人心脾。“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令人沉醉。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狼山观海王安石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阆苑①仙人何处觅?灵槎②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注】①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②灵槎: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善于炼字,诗中“凿”“拍”气势恢弘,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B.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看,王安石登临狼山的时令应该是春末夏初。C.诗歌写阆苑仙人、灵槎使者,用意是借神话故事说明狼山实是人间仙境。D.诗歌远景和近景结合,实写与虚写结合,从多个角度描写登临狼山之所见。16.这首诗歌创作于王安石早期。王安石晚年罢相退居金陵时曾写了一首诗歌《北山》:“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请简要概述。【答案】15.B16.相同点: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赞美之情。不同点:①第一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豪迈之情。作者登临狼山,见到壮观景象,眼界为之开阔,胸中升腾起志在天下、进取向上的豪迈之情。②第二首诗歌中“细数落花”“缓寻芳草”表达了诗人淡寂安闲的心情。【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春末夏初”错误,从“晓寒”“蛰雷”等景物来看,描写的时令肯定不是春末夏初,应为初春时节。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从写作内容对比,《狼山观海》写了“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这是作者登临所见之景,“万里”“无边”等词,描写了景色的壮阔特点;《北山》中也有环境描写“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描写了北山上的绿色,“回塘”中波光粼粼的美好景色,故二诗的相同点是都描写了自然景物,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从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比较,两诗抒发的情感不同。《狼山观海》首联总起全篇,突兀峥嵘。作者登山面江望海,只见波浪滔天,西向而望,无边波浪拍天而来,缘此而提出是谁凿破了万里之外的昆仑山,使大水冲决而出,奔腾而下的质疑,为全诗抒情奠定了基础;颈联写近景,叙感受。诗人是春季早晨登临狼山的,只见云雾迷漫,岛屿、沙洲都在雾幔之中,春暖之后,春雷动,原来冬眠蛰居的鱼龙都活跃起来,上句的静景,和富有动态感的下句相映衬,使人更觉得春意勃郁。整首诗作者登临见到壮观景象,眼界为之开阔,志在天下、进取向上的豪迈之情油然而生。《北山》是作者的晚期作品,作者晚年罢相退居金陵,因此诗中表现了作者淡寂安闲的心情,如诗中景色优美,作者沉浸其中,“细数”“缓寻”的动作描写,表现诗人晚年罢相之后的闲适散淡的心绪。两首诗抒发的情感不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个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苏轼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注】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的有美堂。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词人登高远眺,既描绘了杭州形胜的美好景色,又充分表现了词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B.上片后两句词人想要与友人痛饮一杯,希望醉倒后不用离去,间接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C.下片前两句“灯初上”“谁家唱”运用视觉与听觉描写“有美堂”上所观夜景,渲染了浓浓的离别氛围。D.下片后两句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16.这首词下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15.B。(应该是直接表达)16.①动静结合,“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有美堂的夜景,渲染了离别的氛围。②比喻,“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将“明月”比作“碧琉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在碧绿的水中的特点,突出朋友的高洁品质。③末尾一句以景结情,既表达了对朋友人格的赞美,也表达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每点2分;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写到“视听结合”,“夸张”均可给分)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黄庭坚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①南金络头②。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③不解愁。【注】①戏马台:项羽所筑,宋武帝刘裕北征,九月九日在此会僚属,赋诗为乐。②络头:指马笼头。③簪花:唐宋时期,男性头上戴花是一种风俗和时尚。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篇对比鲜明,诸将论说封侯之事,侃侃而谈,而词人却独自倚楼,和笛长歌。B.“万事”一句叹世事荣辱淹没于历史长河,与“千古兴亡多少事”有异曲同工之妙。C.项羽刘裕等英雄已成为历史,词人举杯劝酒,希望在座各位及时建功立业莫要迟疑。D.全词用质朴的语言直抒胸臆,叠词的运用既加强了语意,也让情感的抒发更为强烈。16.“白发簪花不解愁”一句,有人将“解”字释为“消除”,也有人释为“明白”,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看法。15.C16.示例一:应释为“消除”。因为北宋新旧党争的缘故,黄庭坚一生仕途不顺、境遇坎坷。而词中“白发簪花”,说明词人此时年老体衰,光阴已逝,白发簪花只是强颜欢笑罢了。示例二:应释为“明白”。词人以酒解愁,苦中作乐,尽显旷达情怀,而白发簪花更是他兴致勃发、簪花自娱的体现,解释为“明白”可以体现他的乐观精神。【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希望在座各位及时建功立业莫要迟疑”说法有误。词人并非劝宾客们及时建功立业,而是认为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还是开怀痛饮,莫辜负这大好秋光和杯中酿。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词义,赏析诗歌炼字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词义的多样化解读。对此,要注意充分结合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加以分析。只要能建立起有机联系,自圆其说即可。“白发簪花不解愁”的“解”字,若是解释为“消除”,则句子意思是即使白发簪花,也不能消解我的忧愁,体现的是消极悲观的精神。对此,我们可结合黄庭坚的人生经历加以分析。北宋中后期王安石变法之后,新旧党争不断,而黄庭坚作为苏轼好友兼门生,自然也被视为旧党一员。因此,在新党当政期间,他屡遭贬谪。比如绍圣初,被贬涪州别驾,后左迁至戎州,安置黔州等地。宋崇宁二年,因幸灾谤国之罪羁管宜州(并于崇宁四年,病逝于宜州南楼)。一生困苦,即使偶尔强颜欢笑,也终究难以消解愁苦之情。因此,解释为“消除”,也符合黄庭坚的生平遭际与情感基底。若是解释为“明白”,则句子意思是我白发簪花,不明白忧愁为何物。在这首词中,我们可以说词人上片虽通过重阳登高饮酒时的见闻抒发万事皆休的深深感慨,但词人并没有一味消沉下去,而是以酒解愁,认为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还是开怀痛饮,莫辜负这大好秋光和杯中酿。因此,此处词人老兴勃发,插花于头。在这里,词人热爱生活的不服老精神跃然纸上,他并不因处境的拂逆和年事的增高而消沉,相反觉得秋光和美酒都与去年不殊,表现出开朗豁达的胸襟。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9分)咏菊[清]曹雪芹(《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①石自沉音②。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③评章④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注】①欹:通“倚”。②沉音:低声吟咏。③陶令:陶渊明,曾做过八十多天彭泽县令。④评章:评说、议论,亦借指吟咏。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将咏诗之兴称为“诗魔”,且以“无赖”形容,再以动作“绕篱欹石”写出黛玉强烈的创作热情和专心致志的创作过程。B.颔联写“咏”菊过程,“临霜写”是对菊吟咏之意,“对月”交代时间为夜晚,“毫端蕴秀”“口齿噙香”突出诗意才情。C.颈联借咏菊之素怨,含蓄透露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在菊花中寄托自己平素一腔怨叹,但又感叹知己难觅,少有人懂。D.全诗除标题外不见一个“咏”,也不见一个“菊”,但通过对诗人进行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含蓄委婉地道出咏菊的过程和情怀。16.(6分)在史湘云主持的以“菊”为主题的诗社活动中,林黛玉的《咏菊》公评第一,此诗尾联的妙处何在?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15.D.“肖像描写”错误。全诗主要进行动作描写,而没有肖像描写。16.①巧用典故。运用了陶渊明咏菊的典故,对菊花的高洁品格和陶渊明的高风亮节进行了赞颂。②借物抒怀。曹雪芹借菊花高洁傲世的千古之风,来寄寓林黛玉清高孤傲的情怀。③呼应主题。从前三联对个人咏菊情境心境的刻画,收束到“咏菊”的主题上来,揭示了所咏之物的深刻内涵。【解析】诗歌尾联写到菊花的高洁品格,自从受到诗人陶渊明的好评之后,一直被世人议论至今。陶渊明爱菊是出了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