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部分地区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安吉、德清三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阅读材料,完成小题。【甲】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乙】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①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②从之矣!(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注】①何有,有什么(不能抛弃的)。②翻然,形容转变很快。9.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员,此处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B.“朝”与《赤壁赋》“顺流而东也”中“东”的用法相同。C.盟,盟约,这里用作动词。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中“端”的用法相同。D.与,动词,结交、同盟。两则材料中加点的“与”意思和用法都一样。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以其无礼于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以乱易整举匏樽以相属C.是寡人之过也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吾其还也其皆出于此乎11.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A.“以其无礼于晋”是一个典型的以“于”为标志的状语后置句。B.“夫晋,何厌之有”翻译成“晋国,有什么知道满足的呢”,由此判断是定语后置句。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是省略句,可补全为“若舍郑以(郑)为东道主”。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句式一样。1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①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并让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外交人员往来,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的物资,这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②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并让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物资来往运输,郑国可以路上缺少的物资,这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③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13.吕祖谦认为“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请结合材料乙,从秦国与郑国关系的角度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节选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材料二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祐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节选自《孔子家语·在厄第二十》)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畴昔予A梦见先人B岂或启C祐我哉D子炊E而进饭F吾将进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意为“了解”,与《劝学》中“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知”意思不同。B.与,意为“赞同”,与《鸿门宴》中“则与一生彘肩”的“与”意思不同。C.而,与《阿房宫赋》中“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的“而”用法相同。D.所,与《六国论》中“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所”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描写师生畅谈的情景,气氛和谐,生动的语言、神态和动作彰显出人物鲜明的个性。B.子路、冉有、公西华的想法未能使孔子完全满意,但孔子也没有当面直接说出自己的看法。C.子贡向孔子报告了颜回偷食的行为,孔子听说后批评了子贡,并表示相信颜回一定有原因。D.孔子认为,评价一个人不能只根据其一时的表现,还要结合其平时的表现进行客观的判断。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4分)(2)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4分)14.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中孔子的教育方法。(3分)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好古知兵,举动必先料敌。敌无变动,则待之;乘其有变,随而应之,乃利。法曰:“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五代梁末,魏博兵乱,贺德伦降晋。庄宗入魏,梁将刘①乃军于莘县,增垒浚池。自莘至河,筑甬道饷。梁帝诏出战。曰:“晋兵未易击俟彼进取苟得机便岂敢坐滋患害?旁遣使问那以决胜之策,对曰:“臣无奇谋,但人给十斛粮,尽乃破敌。”帝怒曰:“将军留米疗饥耶?”又遣。中使督战。鄂谓诸校曰:“大将专征,君命有所不受,临敌制变,安可预谋。今彼自气盛,难可轻克,诸君以为如何?”众皆欲战,默然。乃复召诸将列军门,人给河水一杯,因命饮之,众未测其意,或饮或辞。曰:“一杯之难若是,滔滔河流,可胜既乎?”众皆失色。时庄宗以兵压鄩营,亦不出。帝又数遣人促之,以万人薄其营,俘获甚众。少顷,晋兵继至,退。后战于故元城,庄宗与李嗣源、李存审夹击,鄩兵大败。(刘基《百战奇略·变战》)材料二是时,庄宗在魏,数以劲兵压掞营,掞不肯出,而末帝又数促掞,使出战。庄宗与诸将谋曰:“刘掞学《六韬》,喜以机变用兵,本欲示弱以袭我,今其见迫,必求速战。”乃声言归太原,命李存审守魏,阳为西归,而潜兵贝州。掞果报末帝曰:“晋王西归,魏无备,可击。”乃以兵万人攻魏城东,庄宗自贝州返趋击之。掞忽见晋军,惊曰:“晋王在此邪!”兵稍却,追至故元城,庄宗与李存审为两方阵夹之,掞为圆阵以御晋人。兵再合,掞大败,南奔,自黎阳济河,保滑州。末帝以为义成军节度使。明年,河朔皆入于晋,降掞亳州团练使。(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二十二》)【注】①刘鄩(xún):本名刘掞,后梁将领。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晋兵未易A击B俟彼C进D取E苟得机F便G岂敢坐H滋患害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浚,疏通水道,与《谏太宗十思疏》“必浚其泉源”的“浚”意思相同。
B.克,克制,与《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的“克”意思相同。
C.却,退却,与《过秦论》“却匈奴七百余里”的“却”用法不同。
D.降,降职,古代表示贬官的词还有“左迁”“迁削”“谪降”“贬黜”等。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梁末年,魏博镇发生兵变,后梁将领刘驻扎于莘县,以发展战备工程为主要任务,修筑通道确保粮饷运输无阻。
B.梁帝询问刘克敌制胜的策略,刘称并无特别的谋略,只希望梁帝能供给部下每人百斗粮食,这引起了梁帝的不满。
C.刘以大将出征可以不受君命为由激励将士,并分析了敌我形势,达到了鼓舞士卒的效果,因此众人都主动要求出战。
D.梁军主动出击取得的军事成果,实则为庄宗诱敌的计谋,随着战局的深人,两军在故元城大战,刘鄩败退至滑州。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帝又数遣人促之,以万人薄其营,俘获甚众。(2)乃声言归太原,命李存审守魏,阳为西归,而潜兵贝州。14.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梁晋之战中,双方是如何“应变”的?(3分)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市统测语文模拟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或有言征阿党亲戚者,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无状,秦曰:“征为人臣,须存形迹,不能远避嫌疑,遂招此谤。虽情在无私,亦有可责。”帝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后不得不存形迹。”他日,征入奏曰:“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帝瞿然改容曰:“吾已悔之。”征再拜曰:“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帝曰:“忠、良有异乎?”征曰:“良臣,稷、契是也;忠臣,龙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帝纳其言。太宗宴于丹霄楼,酒酣,曰:“魏征、王珪,昔在东宫,尽心所事,当时诚亦可恶。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为无愧古人。然征每谏我不从,发言辄即不应,何也?”征对曰:“臣以事有不可,所以陈论,若发言辄应,便恐此事即行。”帝曰:“但当时且应,更别陈论,岂不得耶?”征曰:“昔舜诫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臣面从陛下方始谏,此即‘退有后言’。”帝大笑曰:“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妩媚,适为此耳。”征拜谢曰:“陛下导之臣使言,所以敢谏;若陛下不受臣谏,岂敢数犯龙鳞?”(摘编自《旧唐书·魏征传》,有删改)(二)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挥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选自《谏太宗十思疏》)8.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征雅有经国之才 雅:优雅B.忠臣身受诛夷 夷:消灭C.简能而任之 简:简练D.信者效其忠 信:信任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卞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B.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C.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D.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10.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阿党,结党营私,徇私枉法。文中是指有人举报魏征偏袒亲戚,有违法之嫌。B.东宫,太子住的地方。文中代指李建成,魏征在被太宗重用之前曾经侍奉他。C.三驱,王者田猎之制。指田猎的时候设三面网,留一面不设,以便捕获猎物。D.垂拱,垂衣拱手,不亲理事务。文中指国君无须多费力气,就可沿理好天下。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温彦博查办魏征被谤之事,尽管查无实据,但他依然认为魏征行为失当,理应受责。太宗先接纳了温彦博的意见,后经魏征辩驳,才醒悟过来。B.魏征希望做良臣而不做忠臣。在他看来,良臣不仅有美名,而且使国君显扬;忠臣却难逃身死国灭、徒留空名的下场。太宗认可了他的观点。C.魏征向太宗谏言,治国应当“十思”,弘扬“九德”,让臣子各尽其能,才能达到垂拱而治的境界,这体现了魏征直言敢谏、公忠体国的品格。D.面对太宗“发言辄即不应”的质疑,魏征引用舜的话进行回应,认为“退有后言”不合先贤要求,太宗虽然认为他举止轻慢但还是称赞他。12.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陛下导之使言,臣所以敢谏;若陛下不受臣谏,岂敢数犯龙鳞?(2)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浙江省杭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郑伯曰:“谁可往说秦公者?”叔詹对曰:“佚之狐可。”郑伯命佚之狐。狐对曰:“臣不堪也,臣愿举一人以自代,此人乃口悬河汉、舌摇山岳之士,但其老不见用主公若加其官爵使之往说不患秦公不听矣。”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烛武拜,奏曰:“主公召老臣何事?”郑伯曰:“佚之狐言子舌辩过人,欲烦子说退秦师,寡人将与子共国。”烛武再拜辞曰:“臣学疏才拙,当少壮时尚不能建立尺寸之功,况今老耄。筋力既竭,语言发喘,安能犯颜进说,动千乘之听乎?”郑伯曰:“子事郑三世,老不见用,孤之过也,今封子为亚卿,强为寡人一行。”(选自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有删节)材料二: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但其老A不见用B主公C若加D其官爵E使之F往说G不患H秦公不听矣
11.下列对材料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辞”意为“推脱”,与《鸿门宴》“何辞为”中的“辞”意思不同。
B.“千乘”是诸侯国或诸侯的代称,周制国家有事,诸侯要出车千乘。
C.“执事”指办事官员,文中指左右侍从的官员,用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D.“厌”意为“满足”,与《短歌行》“山不厌高”的“厌”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伯寻求出使之人,叔詹推举佚之狐,佚之狐又举荐烛之武,侧面突出烛之武的才华。
B.近臣看到白发苍苍、走路蹒跚的烛之武入朝,想到有人出使为国解围,都非常高兴。
C.“夜缝而出”暗示了兵临城下的严峻,也刻画了烛之武勇敢果断、深明大义的形象。
D.烛之武分析了存郑与亡郑的利弊,思路清晰,有理有据,最终说服秦穆公与郑国结盟。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臣学疏才拙,当少壮时尚不能建立尺寸之功,况今老耄。(3分)(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4分)14.从两则选文看,郑伯在遭到烛之武拒绝后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4分)答案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安吉、德清三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答案】9.B10.A11.B12.C13.①由“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可知吕祖谦认为,烛之武游说侥幸成功的原因是秦郑联盟暂时符合秦国的利益;②由“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可知,如果将来秦获得的利益大于烛之武所说的,秦郑联盟也会因利益瓦解。【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B.错误。“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句意:然而惠公在早上渡过黄河回国,在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顺流而向东进军。C.正确。都是名词作动词,签订盟约。/穿着礼服。句意: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D.正确。句意:失掉自己的同盟者。/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相同。都是介词,对、对于。句意: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对他自身,却以从师学习为耻。B.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句意: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举起酒杯劝人喝酒。C.结构助词,的。/动词,往,去。句意:这是我的过错。/项伯于是在夜里骑马到沛公的军营。D.副词,表祈使,还是。/副词,表推测,大概。句意:我们还是回去吧!/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正常语序“以其于晋无礼”。句意: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B.错误。“夫晋,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有何厌”。句意: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C.正确。句意: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D.正确。判断句,无标志。/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以及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行李”,指外交使者;“共”,通“供”,供给。由此可知,第①个句子翻译正确。句意: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儿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说”,是劝说的意思,“秦穆公”是“说”的对象,做“说”的宾语,二者之间不能断开,“秦穆公”后面断开,排除④。由此可知,第③个句子断句正确。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吕祖谦认为,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利益关系,诸侯国之间为共同利益而合作,也会为利益不同而背弃。由材料乙中的“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可知,吕祖谦认为,秦穆公退兵的原因就是因为利益。烛之武游说之所以侥幸成功,是因为秦郑联盟暂时符合秦国的利益。由“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可知,吕祖谦认为,将来有一天利益如果有比烛之武所说的大,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追求那更大的利益。也就是说,如果将来秦获得的利益大于烛之武所说的,秦郑联盟也会因利益瓦解。参考译文:【甲】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在早上渡过黄河回国,在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果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乙】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或“攻打”)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儿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招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走向危难。(如果)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旦被烛之武(所说)的利益诱惑,抛弃晋国就如同擤鼻涕吐唾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阜阳科技职业学院《材料力学(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豫章师范学院《招投标与合同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健身教练技能培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生态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管理职业学院《图像编辑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中学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周口师范学院《运动控制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犯罪心理学专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科技学院《世界平面设计史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新办申请表
- 数学大观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旅游学概论(郭胜 第五版) 课件 第5、6章 旅游业、旅游市场
- 安全隐患规范依据查询手册22大类12万字
- (2024年)精美网络安全讲座
- 2023届新高考英语语法填空分类强化100题 语法填空之现在分词过去分词100题(思维导图+三年真题+模拟)
- JGJ79-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 柱塞泵工作原理动画演示
- 某电厂180m钢筋混凝土烟囱施工方案
- 精准高效的数字孪生光网络技术探讨和实践
- 无痛胃肠镜的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